CN110736566A - 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36566A CN110736566A CN201910991889.7A CN201910991889A CN110736566A CN 110736566 A CN110736566 A CN 110736566A CN 201910991889 A CN201910991889 A CN 201910991889A CN 110736566 A CN110736566 A CN 1107365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moment
- actual
- battery temperature
- experimen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该方法中,通过测量终端设备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和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判断所述时长T是否超过给定时间阈值;当选定恒温温差模型时,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当选定变温温差模型时,基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根据预测的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温差估算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温度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身边和现场的环境温度。在生活方面,人体周围的体感温度是一种重要的体感环境参数,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人们需要随时随地的知道自己身体的体感温度,以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对于健康敏感或老弱群体,如孕妇、婴儿、老人等尤为重要。虽然电视台、报纸等各种现代化媒体在不断的播报天气预报,但都不是人们身边的实时数据。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情况,进一步调节空调或电暖器等家用电器,以满足人体对温度的需求。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取环境温度:
第一种方式:利用物理计测量环境温度。
但是,利用物理计测量环境温度存在以下缺陷:需要随声携带温度计,增加额外负担,明显不方便。另外,如果在环境中放置一个温度计,需要在室内走来走去的查看温度计,也同样不方便。
第二种方式:在移动终端上增加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
但是,在移动终端上增加温度传感器,但该传感器需要占据手机空间,同时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不能利用中端设备测量温度的问题。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不能利用中端设备测量温度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测量终端设备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和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
S200,判断所述时长T是否超过给定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长T小于或等于给定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S300;
若所述时长T大于给定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S400;
S300,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其中,所述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变温温差模型确定;
S400,基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根据预测的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温差估算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其中所述预测的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温差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恒温温差模型确定。
优选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电池变温温差模型为:在实验环境下,在所述时间阈值内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优选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
S310,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根据所述电池变温温差模型确定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
S320,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根据以下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C1-C4)/(C1-C5)≈(C1-C3)/(C1-C2)。
优选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电池恒温温差模型为:在实验环境下,在超过所述时间阈值后终端设备的实验电池温度与实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优选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步骤S400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电池恒温温差模型确定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差值(C3-C6),将其作为预测的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
基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根据预测的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C3-C6)来估算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其中,C5=C2-(C3-C6)。
优选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差值(C3-C6)小于或等于2℃。
优选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预设参考温度C4为25℃。
优选的,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给定时间阈值为50分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测量环境温度所需的模型,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与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中利用温度计测量环境温或在终端设备中设置温度传感器终端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只需要利用用户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即可,而且终端设备不需要额外设置温度传感器,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节省成本。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之前,先对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简单介绍。
目前,需要测量环境温度时,利用温度计或在终端设备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但随身携带温度计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在终端设备中设置温度传感器会增加成本,因此需要通过软件的设计实现环境温度测量。
其中,通过软件的设计实现环境温度测量,主要指通过构建测量环境温度所需的模型,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与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中利用温度计测量环境温或在终端设备中设置温度传感器终端设备。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下述实施方式以利用手机电池测量环境温度为例,详细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思想。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下面将结合步骤S110-S140进行说明。
步骤S110,测量终端设备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和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
其中,终端设备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为开始进入测量环境温度工作模式时的实际电池温度。
步骤S120,判断所述时长T是否超过给定时间阈值:
其中,给定时间阈值为50分钟,若所述时长T小于或等于50分钟,执行步骤S130,
步骤S130,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变温温差模型确定。
其中,所述预设参考温度C4为25℃。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变温温差模型为:在实验环境下,在所述时间阈值内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进一步的,确定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1,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根据所述电池变温温差模型确定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
步骤S132,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根据以下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C1-C4)/(C1-C5)≈(C1-C3)/(C1-C2)。
综上所述,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变温温差模型,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只需要利用用户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即可,而且终端设备不需要额外设置温度传感器,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节省成本。
综上所述,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测量环境温度所需的模型,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只需要利用用户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即可,而且终端设备不需要额外设置温度传感器,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节省成本。
实施例二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若所述时长T大于50分钟,根据恒温温差模型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基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根据预测的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温差估算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其中所述预测的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温差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恒温温差模型确定。
其中,所述电池恒温温差模型为:在实验环境下,在超过所述时间阈值后终端设备的实验电池温度与实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电池恒温温差模型确定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差值(C3-C6),将其作为预测的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基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根据预测的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C3-C6)来估算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其中,C5=C2-(C3-C6)。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差值(C3-C6)小于或等于2℃。
综上所述,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恒温温差模型,基于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差值(C3-C6)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只需要利用用户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即可,而且终端设备不需要额外设置温度传感器,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节省成本。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下面将结合步骤S310-S340进行说明。
步骤S310:构建测量环境温度所需的模型。
其中,测量环境温度所需的模型包括变温温差模型和恒温温差模型。
进一步的,根据在模拟状态下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变温温差模型和恒温温差模型。
进一步的,下面介绍构建变温温差模型的方法,其中,变温温差模型包括降温温差模型和升温温差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构建测量环境温度所需的模型需要两个恒温箱,首先将恒温箱A的温度调到50℃,然后将手机放入恒温箱A内,静置一段时间后,手机电池温度调整到50℃,然后将恒温箱B调整到0℃,在将手机放入恒温箱B内,根据在恒温箱B内手机电池温度从50℃下降到0℃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降温温差模型。然后在将手机放入恒温箱A内,根据在恒温箱A内手机电池温度从0℃上升到50℃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升温温差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温差模型包括第一降温温差模型和第二降温温差模型;所述升温温差模型包括第一升温温差模型和第二升温温差模型;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测量环境温度的准确性,设置参考温度,如25℃,首先将恒温箱A的温度调到50℃,然后将手机放入恒温箱A内,静置一段时间后,手机电池温度调整到50℃,然后将恒温箱B调整到25℃,在将手机放入恒温箱B内,根据在恒温箱B内手机电池温度从50℃下降到25℃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第一降温温差模型。在将恒温箱B调整到0℃,根据在恒温箱B内手机电池温度从25℃下降到0℃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第二降温温差模型。然后进入升温过程,将恒温箱B调整到25℃,根据在恒温箱B内手机电池温度从0℃上升到25℃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第一升温温差模型。然后再次将恒温箱B调整到50℃,根据在恒温箱B内手机电池温度从25℃上升到50℃时的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第二升温温差模型。
进一步的,下面介绍构建恒温温差模型的方法。首先将恒温箱A的温度调整到0℃,将手机在恒温箱A放置60分钟,读取手机实际电池温度,根据设定的恒温箱A的温度和实际电池温度计算恒温温差值,所述恒温温差值为实际电池温度与设定的恒温箱A的温度之差;
将恒温箱A的温度调整到5℃,将手机在恒温箱A放置60分钟,读取手机实际电池温度,根据设定的恒温箱A的温度和实际电池温度计算恒温温差值,所述恒温温差值为实际电池温度与设定的恒温箱A的温度之差;
将恒温箱A的温度调整到10℃,将手机在恒温箱A放置60分钟,读取手机实际电池温度,根据设定的恒温箱A的温度和实际电池温度计算恒温温差值,所述恒温温差值为实际电池温度与设定的恒温箱A的温度之差;
以此类推,手机测出手机电池温度为50℃时的恒温温差值。
根据上述类推得出规律:恒温温差值约为1-2℃,此恒温温差值,与不同手机厂商的散热结构,以及电池精度相关,一般在2℃以内。
步骤S320:开启测量环境温度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点击手机“测量气温”菜单时,进入超级省电模式,保留通话和短信功能,轻微发热程度可以忽略不计,其它程序全部关闭,避免影响测试结果。在10分钟之后开始测量环境温度,在10分钟至50分钟之间根据升降温差的算法,计算出外界温度;在50分钟之后,根据恒温温差的算法,计算出外界温度,在屏保界面显示出来。
步骤S330:根据开启测量环境温度工作模式的时长选定的测量环境温度的模型,根据选定的测量环境温度的模型确定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的温差值C1-C5。
其中,若开启测量环境温度工作模式处于第一预设时长范围内时,根据变温温差模型测量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需要说明的是,若手机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高于环境温度时,选定降温温差模型测量环境温度。首先,读取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根据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所对应的温度范围选取对应的降温温差模型,例如手机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为41℃,则选定手机电池温度从50℃下降到25℃时构建的第一降温温差模型。
在温差模型曲线中选定与手机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相对应的温度点,即41℃。
若参考温度C4为25℃,则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参考温度的温差值为41℃-25℃=16℃;
10分钟后,温差模型曲线的温度点下降到32℃,则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实验电池温度C3的温差值为41℃-32℃=9℃;
10分钟后,读取到手机实际电池温度下降到33℃,则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为41℃-33℃=8℃;
假设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的温差值为C1-C5,根据估算式确定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的温差值;
所述估算式为:(C1-C4)/(C1-C5)≈(C1-C3)/(C1-C2);
其中:
C1表示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
C2表示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
C3表示实验电池温度C3;
C4表示设定的参考温度;
C5表示环境温度。
其中,若开启测量环境温度工作模式处于第二预设时长范围内时,根据变温温差模型测量环境温度,所述第二预设时长范围为大于60分钟。
步骤S340:根据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和所述温差值计算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若手机进入超级省电模式的小于60分钟时,根据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值之差/和确定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例如根据估算式获得的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的温差值为14.2℃,若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低于环境温度,则环境温度为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所述温差值之和;若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高于环境温度,则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为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所述温差值之差。
若手机进入超级省电模式的大于或等于60分钟时,根据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与恒温温度值之差确定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例如当手机进入超级省电模式的大于60分钟时,读取手机实际电池温度,手机实际电池温度减去恒温温差值即为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假设读取到的手机实际电池温度为28℃:
如果此电池温度的恒温温差值约1℃,则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为28℃-1℃=27℃;
如果此电池温度的恒温温差值约2℃,则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为28℃-2℃=26℃。
在屏保界面上,显示当前时间/第二时刻实际电池温度/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计时器。
其中,当前时间和计时器,可以让用户在等待的过程中,知道测量了多长时间;如果电池温度比外界温度稍微高1℃-2℃,说明测出的环境温度是可靠的。
综上所述,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测量环境温度所需的模型,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只需要利用用户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即可,而且终端设备不需要额外设置温度传感器,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节省成本。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程序。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综上所述,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构建测量环境温度所需的模型,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只需要利用用户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即可,而且终端设备不需要额外设置温度传感器,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节省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测量终端设备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和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
S200,判断所述时长T是否超过给定时间阈值:
若所述时长T小于或等于给定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S300;
若所述时长T大于给定时间阈值,则执行步骤S400;
S300,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结合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其中,所述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变温温差模型确定;
S400,基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根据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的温差估算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其中所述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之间的温差通过终端设备的电池恒温温差模型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变温温差模型为:在实验环境下,在所述时间阈值内终端设备的电池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
S310,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根据所述电池变温温差模型确定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
S320,基于第一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1、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以及预设参考温度C4,根据以下温差估算式估算终端设备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C1-C4)/(C1-C5)≈(C1-C3)/(C1-C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恒温温差模型为:在实验环境下,在超过所述时间阈值后终端设备的实验电池温度与实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0包括以下步骤:
S410,根据所述电池恒温温差模型确定从第一时刻起经过指定时长T后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之间的温差(C3-C6);
S420,基于第二时刻的实际电池温度C2和所述第二时刻的实验电池温度C3与实验环境温度C6之间的温差(C3-C6),根据下式估算第二时刻的实际环境温度C5:
C5=C2-(C3-C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C3-C6)小于或等于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参考温度C4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定时间阈值为50分钟。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91889.7A CN110736566B (zh) | 2019-10-17 | 2019-10-17 | 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91889.7A CN110736566B (zh) | 2019-10-17 | 2019-10-17 | 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36566A true CN110736566A (zh) | 2020-01-31 |
CN110736566B CN110736566B (zh) | 2020-09-04 |
Family
ID=6926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91889.7A Active CN110736566B (zh) | 2019-10-17 | 2019-10-17 | 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3656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8827A (zh) * | 2020-03-18 | 2020-07-10 | 珠海迈巨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环境温度预测方法、电池温度预测方法及电量计算方法 |
CN112540633A (zh) * | 2020-12-04 | 2021-03-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25754A (ja) * | 2008-07-18 | 2010-02-04 | Fujifilm Corp | 携帯電子機器 |
US20130099008A1 (en) * | 2007-12-04 | 2013-04-25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mbient temperature |
CN105910725A (zh) * | 2016-04-25 | 2016-08-3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CN107340068A (zh) * | 2017-06-26 | 2017-11-10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终端中温度传感器测量外部环境温度的方法和终端 |
CN108426646A (zh) * | 2018-03-16 | 2018-08-21 | 深圳市卡卓无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温度测量方法和装置 |
CN105890800B (zh) * | 2016-03-30 | 2019-06-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环境温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
2019
- 2019-10-17 CN CN201910991889.7A patent/CN1107365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099008A1 (en) * | 2007-12-04 | 2013-04-25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mbient temperature |
JP2010025754A (ja) * | 2008-07-18 | 2010-02-04 | Fujifilm Corp | 携帯電子機器 |
CN105890800B (zh) * | 2016-03-30 | 2019-06-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环境温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CN105910725A (zh) * | 2016-04-25 | 2016-08-3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CN107340068A (zh) * | 2017-06-26 | 2017-11-10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终端中温度传感器测量外部环境温度的方法和终端 |
CN108426646A (zh) * | 2018-03-16 | 2018-08-21 | 深圳市卡卓无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温度测量方法和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8827A (zh) * | 2020-03-18 | 2020-07-10 | 珠海迈巨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环境温度预测方法、电池温度预测方法及电量计算方法 |
CN112540633A (zh) * | 2020-12-04 | 2021-03-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36566B (zh) | 2020-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67209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rface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estimation for portable devices | |
EP1301014B1 (en) | Mobile telephone featuring accelerated ambi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odule | |
US6557072B2 (en) | Predictiv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for memory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 | |
CN110736566A (zh) | 利用终端设备测量环境温度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 |
CN108254697B (zh) | 电池类型检测方法、检测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5245686B (zh) | 一种操作移动设备的方法和移动设备 | |
CN105759209A (zh) | 电池的电量估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4729748B (zh) | 用于确定移动设备的环境温度的方法 | |
CN104931892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电池容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 |
CN112834067A (zh) | 移动终端获取环境温度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介质 | |
CN108344946A (zh) | 电池发热量测试方法及电池发热量测试装置 | |
CN105571722A (zh) | 一种温度测量方法及终端 | |
CN206960623U (zh) | 电池发热量测试装置 | |
JP5221762B2 (ja) | 給湯装置 | |
JP2022526179A (ja) | バッテリの充電状態を初期化するための方法 | |
CN215374292U (zh) | 一种自动提醒测温及快速测量体温装置 | |
KR102212113B1 (ko) | 전자직물 구조에서의 생체환경정보 측정 및 보정 방법 | |
CN112671336B (zh) | 检测光伏组件工作温度异常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4136447B (zh) | 一种测量温度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2421355B (zh) | 一种在手指处测量血氧的方法及指夹式血氧测量仪 | |
JP6599679B2 (ja) | プログラム冷暖房装置 | |
CN107038834A (zh) | 一种移动设备 | |
CN112880879A (zh) | 体温检测装置和体温检测方法 | |
CN204049615U (zh) | 一种穿戴式智能体温计 | |
US20230089803A1 (en) | Accuracy in blood glocuse measurement using predictive thermal model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