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5333B - 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25333B CN110725333B CN201911009639.5A CN201911009639A CN110725333B CN 110725333 B CN110725333 B CN 110725333B CN 201911009639 A CN201911009639 A CN 201911009639A CN 110725333 B CN110725333 B CN 1107253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ing wall
- construction
- slope
- ceiling
- constru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5—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odular blocks, e.g. pre-fabri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挖掘工作面放坡;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在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顶棚;在顶棚施工完成后,清理顶棚下方的土方并施工挡墙底板以及挡墙立板,以完成挡土墙施工。本发明通过采用拱形管棚的形式对挡墙上部土方进行超前支护,避免挡墙施工中大量土方开挖回填工作,通过减小施工作业面的形式降低对挡墙施工场地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对悬臂式挡土墙施工场地造成较大影响,施工过程无法通行,而悬臂式挡土墙多用于基坑周边等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行驶通道,造成现场形成断路。受阻碍工程需等待挡墙施工完毕土方回填后方可进入施工;由于悬臂式挡土墙多用于道路边挡土,现有技术需对土方进行开挖后回填,土方压实度很难满足要求,或满足要求需要较大作业量。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挡墙施工方法中造成路面需要大面积回填,而导致路面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包括:
挖掘工作面放坡;
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在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顶棚;
在顶棚施工完成后,清理顶棚下方的土方并施工挡墙底板以及挡墙立板,以完成挡土墙施工。
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挖掘工作面放坡具体包括:
获取施工地的土质信息,并根据所述土质信息确定工作面的开挖面;
对所述开挖面进行开挖以形成工作面放坡,其中,所述工作面放坡为倾斜坡面。
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顶棚包括若干拱形支撑部,所述若干拱形支撑部依次并排布置,并相邻像两个拱形支撑部的相邻端相连接。
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在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顶棚具体包括:
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施工一组锁口梁;
以该组锁口梁为出发点,沿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一拱形支撑部;
当该拱形支撑部完成后,再继续施工一组锁口梁直至施工完成的拱形支撑部达到预设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数据为根据所述挡土墙底板的长度确定拱形支撑部的数量;
在最后施工的拱形支撑部远离挡土墙立板的一侧在施工一组锁口梁。
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一组锁口梁包括至少两个锁口梁,所述至少两个锁口梁沿拱形支撑部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并且拱形支撑部在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均连接有锁口梁。
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锁口梁中任意相邻相连接锁口梁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拱形支撑部的厚度为0.1-0.15m中的任一数值。
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拱形支撑部的拱形两端之间的距离为4-5m中的任一数值。
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在顶棚施工完成后,清理顶棚下方的土方并施工挡墙底板以及挡墙立板,以完成挡土墙施工之后还包括:回填工作面放坡。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挖掘工作面放坡;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在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顶棚;在顶棚施工完成后,清理顶棚下方的土方并施工挡墙底板以及挡墙立板,以完成挡土墙施工。本发明通过采用拱形管棚的形式对挡墙上部土方进行超前支护,避免挡墙施工中大量土方开挖回填工作,通过减小施工作业面的形式降低对挡墙施工场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挡土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挡土墙的施工方法中挡墙施工完成后的立面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挡土墙的施工方法中顶棚与锁口梁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挖掘工作面放坡;
S20、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在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顶棚;
S30、在顶棚施工完成后,清理顶棚下方的土方并施工挡墙底板以及挡墙立板,以完成挡土墙施工。
本实施例通过在工作面放坡完成挖掘后,先通过顶棚进行支撑,再对顶棚下方的土方进行挖掘,这样可以无需挖掘顶棚上方的土方,一方面减少了土方挖掘量,避免大量土方开挖回填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开挖的施工作业面,从而降低了对挡墙施工场地的影响。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0中,如图2所示,所述工作面放坡10对应的施工地具有既有挡边,所述工作面放坡10为以该既有挡边为竖直方向挡边,并且所述工作面放坡10相对于所述既有挡边倾斜,并且所述工作面放坡远离地表的一端向所述既有挡边方向倾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面放坡在地表处的宽度小于待施工挡墙的挡墙底板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工作面放坡的开挖面可以根据施工地的地址信息来确定,相应的,所述挖掘工作面放坡具体包括:
S11、获取施工地的土质信息,并根据所述土质信息确定工作面的开挖面;
S12、对所述开挖面进行开挖以形成工作面放坡,其中,所述工作面放坡为倾斜坡面。
具体地,所述土质信息可以通过对施工地进行土质测量获取到,其中,所述土质信息可以包括土质硬度以及土质粘度等。所述土质信息与开挖面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在获取到土质信息后,可以根据土质信息以及挡墙立板的高度来确定所述开挖面信息。例如,所述对应关系中给出挡墙立板高度为1m时,各土质信息对应的开挖面信息,那么在获取到开挖面信息后,可以根据挡墙立板的高度与1m的比例关系,确定开挖面。此外,在确定所述开挖面以及挡墙立板的高度后,可以确定工作面放坡的倾斜角度,根据所述开挖面以及倾斜角进行工作面放坡的开挖,以形成所述工作面放坡。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在确定开挖工作面放坡时,当放坡大于预设值时,可分层开挖对边坡进行简单加固,以控制开挖空间,提高工作面放坡的安全性。其中,所述预设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0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顶棚20包括若干拱形支撑部21,所述若干拱形支撑部21依次并排布置,并相邻的两个拱形支撑部21的相邻端相连接。相应的,所述当工作面放坡10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在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顶棚具体包括:
S21、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施工一组锁口梁;
S22、以该组锁口梁为出发点,沿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一拱形支撑部;
S23、当该拱形支撑部完成后,再继续施工一组锁口梁直至施工完成的拱形支撑部达到预设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数据为根据所述挡土墙底板的长度确定拱形支撑部的数量;
S24、在最后施工的拱形支撑部远离挡土墙立板的一侧再施工一组锁口梁。
具体地,如图2和3所示,所述锁口梁30为立柱机构,每组锁口梁至少包括两个锁口梁30,所述两个锁口梁30对所述拱形支撑部21进行支撑,这样既可以保证对拱形支撑部下方的土方的开挖,又可以通过拱形支撑部21对其上方的土方进行支撑,从而无需开挖其上方土方,减少了开挖面,还可以对拱形支撑部上的道路内的管路进行保护。此外,为了提高锁口梁对拱形支撑部的支撑,每组锁口梁沿拱形支撑部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并且拱形支撑部在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配置有锁口梁,以起到两端支撑的作用。同时,每组锁口梁中任意相邻两个锁口梁之间的距离相等,以对所述拱形支撑部进行均匀支撑。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每组锁口梁中锁口梁的数量可以根据拱形支撑部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而确定,例如,相邻相连接锁口梁的距离为2米,拱形支撑部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6米,那么每组锁口梁包括4个锁口梁。
进一步,所述拱形支撑部的厚度可以根据挡墙立板的高度而确定,例如,所述挡墙立板的高度为4-5m时,所述拱形支撑部的厚度可以为0.1-0.15m。所述拱形支撑部的跨度可以为4-5m,而顶棚包含的拱形支撑部的数量可以根据挡墙底板的长度而确定,例如,挡墙底板的长度为16米,那么所述顶棚可以包括4个拱形支撑部,每个拱形支撑部的跨度为4m。此外,当顶棚包括至少两个拱形支撑部时,所述顶棚可以采用分段施工,每一段按照沉降缝长度施工,并且在最后一段拱形支撑部后,再最后一段拱形支撑部远离挡墙立板的一侧再施工一组锁口梁,也就是说,锁口梁组的数量比拱形支撑部的数量多1。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0中,所述顶棚施工完成可以采用人工开挖顶棚下方的土方,并人工开挖完成后施工挡墙底板40以及挡墙立板50,所述挡土墙底板40与挡土墙立板50施工完成后,所述挡土墙立板50与所述顶棚朝向所述挡土墙立板的一侧相接触,以提高顶棚的支撑效果。其中,所述挡墙底板40可以采用挡墙底板采用注浆机进行混凝土浇筑。此外,所述挡墙立板50可以在挡墙底板40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施工,并在挡墙立板50施工完成后,对工作面放坡进行回填,以完成挡墙施工。此外,当所述挡墙底板施工完成后,所述挡墙底板40位于所述拱形支撑部21下方,并且与所述拱形支撑部21的两个端面相接触,对所述拱形支撑部21进行支撑。同时,所述锁口梁30插入所述挡墙底板40中,所述锁口梁30远离拱形支撑部21的一端与挡墙底板40远离拱形支撑部21的一侧齐平,或者锁口梁30远离拱形支撑部21的一端穿过所述挡墙底40板并部分置于挡墙底板40下方的土层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挖掘工作面放坡;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在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顶棚,在顶棚施工完成后清理顶棚下方的土方并施工挡墙底板以及挡墙立板,以完成挡土墙施工。本发明通过采用拱形管棚的形式对挡墙上部土方进行超前支护,一方面可以减少开挖面,避免现场道路形成断路,造成场地内道路不通;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挡墙施工中大量土方开挖回填工作,通过减小施工作业面的形式降低对挡墙施工场地的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挖掘工作面放坡;
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在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顶棚;
在顶棚施工完成后,清理顶棚下方的土方并施工挡墙底板以及挡墙立板,以完成挡土墙施工;
所述顶棚包括若干拱形支撑部,所述若干拱形支撑部依次并排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拱形支撑部的相邻端相连接;
所述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在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顶棚具体包括:
当工作面放坡的深度达到预设深度时,施工一组锁口梁;
以该组锁口梁为出发点,沿所述预设深度向平行于地面的方向施工一拱形支撑部;
当该拱形支撑部完成后,再继续施工一组锁口梁直至施工完成的拱形支撑部达到预设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数量为根据所述挡土墙底板的长度确定拱形支撑部的数量;
在最后施工的拱形支撑部远离挡土墙立板的一侧在施工一组锁口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工作面放坡具体包括:
获取施工地的土质信息,并根据所述土质信息确定工作面的开挖面;
对所述开挖面进行开挖以形成工作面放坡,其中,所述工作面放坡为倾斜坡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锁口梁包括至少两个锁口梁,所述至少两个锁口梁沿拱形支撑部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并且拱形支撑部在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均连接有锁口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锁口梁中任意相邻相连接锁口梁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部的厚度为0.1-0.15m中的任一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部的拱形两端之间的距离为4-5m中的任一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顶棚施工完成后,清理顶棚下方的土方并施工挡墙底板以及挡墙立板,以完成挡土墙施工之后还包括:回填工作面放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09639.5A CN110725333B (zh) | 2019-10-23 | 2019-10-23 | 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09639.5A CN110725333B (zh) | 2019-10-23 | 2019-10-23 | 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25333A CN110725333A (zh) | 2020-01-24 |
CN110725333B true CN110725333B (zh) | 2021-09-14 |
Family
ID=69222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09639.5A Active CN110725333B (zh) | 2019-10-23 | 2019-10-23 | 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25333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97388Y (zh) * | 1994-05-10 | 1995-05-17 | 彭高培 | 斜拉t形挡墙结构 |
CN1445436A (zh) * | 2002-03-17 | 2003-10-01 | 彭高培 | 自立暗挖结构 |
CN105155575B (zh) * | 2015-08-10 | 2017-01-25 | 同济大学 | 一种钢管内嵌非开挖悬臂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CN107130632A (zh) * | 2017-06-08 | 2017-09-05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钢管内嵌非开挖悬臂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JP6384768B2 (ja) * | 2017-06-19 | 2018-09-05 | 平成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 変位復元対策構造を備えた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製品 |
-
2019
- 2019-10-23 CN CN201911009639.5A patent/CN11072533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25333A (zh) | 2020-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Finno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responses of a tied-back excavation through clay | |
CN106641440B (zh) | 一种横向穿越铁路线地下管道顶进施工方法 | |
Finno et al. | Observed performance of the one museum park west excavation | |
CN105953078B (zh) | 高压燃气管道的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 |
KR101111594B1 (ko) | 지상 구조물을 통과하는 지중 구조물 시공 방법 | |
CN104060615B (zh) | 利用新建基坑支护结构清除地下障碍物的施工方法 | |
CN110258582B (zh) | 基于钢管桩与拉森钢板的斜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8842819A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电缆线路隧道施工方法 | |
KR20090130637A (ko) | 강성 구조체의 뒷채움 보강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101597888B (zh) | 市政排水涵洞沉槽施工方法 | |
KR101136240B1 (ko) | 거푸집 및 지하외벽 수직철근 겸용 철재수직토류판과 그 지지구조 | |
CN207331740U (zh) | 一种在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加高加固结构 | |
CN108316283A (zh) | 采用坑底注浆地连墙控制基坑开挖影响的装置及其方法 | |
CN212104111U (zh) | 一种紧邻地铁超高层超深基坑的基坑支护 | |
CN110725333B (zh) | 一种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 |
CN210395378U (zh) | 边坡防护装置 | |
CN111395352A (zh) | 一种紧邻地铁超高层超深基坑的基坑支护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512594A (zh) | 旋挖钻机遇空洞成孔成桩的简易方法 | |
Parashar et al. |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deep shafts at Changi WRP project, Singapore | |
CN106877266B (zh) | 装配式明电缆沟 | |
CN108797609A (zh) | 绿色环保钢管钢板组合支护施工方法 | |
JP2008280738A (ja) | 擁壁補強構造物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 |
JP2009275358A (ja) | 建物支持地盤の改良構造と施工方法 | |
KR101025399B1 (ko) | 선 되메우기를 이용한 무지보 지중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114482072B (zh) | 软土近接双基坑联合拉锚设计方法、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