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2313B - 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2313B
CN110722313B CN201911018668.8A CN201911018668A CN110722313B CN 110722313 B CN110722313 B CN 110722313B CN 201911018668 A CN201911018668 A CN 201911018668A CN 110722313 B CN110722313 B CN 110722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ositioning
automobile
supporting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86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2313A (zh
Inventor
唐林
程明
邢宏伟
王冲
周纤
陶杰
袁凌峰
付如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gong Farley Cutting and Welding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gong Farley Cutting and Welding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gong Farley Cutting and Welding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gong Farley Cutting and Welding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86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2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2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2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2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2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26Fixtures for other work
    • B23K37/0435Clamps
    • B23K37/0443Ji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06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其包括底座;主骨架,其连接所述底座;头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头部;和/或,中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中部;和/或,尾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尾部。本发明可以实现多车型汽车顶盖的精确定位,以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并且由此节约工位布局空间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焊装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车型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但现有的汽车顶盖对中台规划布局空间有限,因此只能满足单一车型汽车顶盖的对中需求,若同时多车型汽车顶盖的焊装,则需要根据不同顶盖类型设计与之对应的对中台,由此导致制造和使用成本大幅提高,同时影响生产节拍,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其可以实现多车型汽车顶盖的精确定位,以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并且由此节约工位布局空间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其包括底座;主骨架,其连接所述底座;头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头部;和/或,中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中部;和/或,尾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尾部。
优选的,所述头部支撑组件和/或中部支撑组件和/或尾部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座,其连接所述主骨架;转接块,其连接所述安装座;以及支撑杆,其被所述转接块固定。。
优选的,所述尾部支撑组件包括三组支撑杆,且三种支撑杆在X方向上顺次排列。
优选的,所述头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和/或中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和/或尾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在Z向的高度可调。
优选的,所述头部支撑组件头部支撑组件和/或中部支撑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万向滚珠组件。
优选的,所述万向滚珠组件在Z向的高度可调。
优选的,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X向限位挡块,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限制汽车顶盖在X向的位置移动;和/或,Y向限位挡块,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限制汽车顶盖在Y向的位置移动。
优选的,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X向移动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其用于当汽车顶盖尾部被所述尾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支撑时,通过在X方向的直线运动限定汽车顶盖在X向的位置;和/或,X向翻转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当汽车顶盖尾部被所述尾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支撑时,通过在XZ平面方向的运动限定汽车顶盖在X向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X向移动定位组件包括:双导杆气缸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第一X向定位块,其连接所述双导杆气缸组件的一端;以及第二X向定位块,其连接所述双导杆气缸组件的另一端;所述双导杆气缸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一X向定位块或第二X向定位块在X方向上直线移动。
优选的,所述X向翻转定位组件包括:翻转驱动装置,其连接所述主骨架;X向翻转定位件,其位于所述第一X向定位块靠近所述头部支撑组件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且在所述翻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
优选的,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第一Y向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且通过在Y方向的直线运动限定汽车顶盖在Y向负方向的位置;以及第二Y向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且通过翻转/直线运动与第一Y向定位组件配合,以限定汽车顶盖在Y向正方向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Y向定位组件包括:第一Y向气缸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以及第一Y向定位块,其连接所述第一Y向气缸组件,所述第一Y向气缸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一Y向定位块在Y方向上直线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Y向定位组件包括:连杆,其一端连接所述主骨架;挡臂,其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且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YZ平面翻转;
或,所述第二Y向定位组件包括:第二Y向气缸组件,其连接主骨架;挡臂,其连接所述第二Y向气缸组件,且可在第二Y向气缸组件的驱动下沿Y向直线运动。
优选的,所述挡臂表面与汽车顶盖接触的位置设有Y向接触件,且所述Y向接触件由硬度低于汽车顶盖硬度的软质材料制成;或,所述挡臂整体或局部由硬度低于汽车顶盖硬度的软质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定位销组件,其用于为汽车车盖顶板进行基准定位;以及基准孔组件,其用于测量部件的三坐标空间值是否与理论设计相符合。
优选的,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第一位置检测组件,其靠近所述头部支撑组件设置;和/或,第二位置检测组件,其靠近所述尾部支撑组件设置;当所述汽车顶盖的位置被固定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和/或第二位置检测组件产生反馈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实现多车型汽车顶盖的精确定位,以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并且由此节约工位布局空间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部滚珠气缸组件与气缸连接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尾部支撑杆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X向移动定位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Y向定位组件(包含第二Y向气缸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地脚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转接块的整体结构图;
图10a为定位A车型汽车顶盖后的侧视图;
图10b为定位A车型汽车顶盖后的正视图;
图11a为定位B车型汽车顶盖后的侧视图;
图11b为定位B车型汽车顶盖后的正视图;
图12a为定位C车型汽车顶盖后的侧视图;
图12b为定位C车型汽车顶盖后的正视图;
图13a为定位D车型汽车顶盖后的侧视图;
图13b为定位D车型汽车顶盖后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中的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包括:
底座1,其包括底板101、通过螺栓及定位销等连接所述底板101的底部支撑台102;
支撑柱,其通过螺栓、定位销等连接所述底部支撑台102的上端面;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柱有3个,包括两个高度相同的第一支撑柱103以及一个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03的第二支撑柱103’,三个支撑柱围成三角形区域,且所述支撑柱上所支撑部件的重心落在该三角形区域内,以使得支撑稳定;
地脚组件2,其连接所述底座1,用于调节整个对中台的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地脚组件2有4个,以此保持受力均匀以及维持整个对中台的稳定;
主骨架3,其连接所述支撑柱,且所述主骨架3倾斜设置,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θ在35-60°之间,特别优选为45°;同时,当汽车顶盖放置于所述对中台上时,汽车顶盖宽度方向为Y方向,汽车顶盖长度方向为X方向,汽车顶盖高度方向为Z方向;
头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头部;
和/或,中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中部;
和/或,尾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尾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支撑组件包括头部杆件支撑单元,且所述头部杆件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安装座403,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第一转接块401,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403;第一支撑杆402,其被所述第一转接块401固定,且第一支撑杆402与主骨架3平行,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支撑组件有2个,且两个第一支撑杆402对称平行设置;
所述中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中部杆件支撑单元,且所述第一中部杆件支撑单元包括:第二安装座501,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第二转接块502,其连接所述安装座501;第二支撑杆503,其被所述第二转接块502固定,且第二支撑杆503与主骨架3平行,并优选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02大体垂直;
所述尾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尾部杆件支撑单元,且所述中部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尾部杆件支撑单元与头部支撑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一尾部杆件支撑单元包括:第三安装座601,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第三转接块602,其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座601;第三支撑杆603,其被所述第三转接块602固定,且第三支撑杆603与主骨架3平行。
同时,在X方向上,第一支撑杆402和/或第三支撑杆603与X方向的夹角为-15°~15°(优选为0°),在Y方向上,第二支撑杆503与Y方向的夹角为-15°~15°(优选为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不同车型的汽车顶盖高度不同,为满足不同车型汽车顶盖在Z方向上的支撑需求,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头部支撑组件还包括头部滚珠支撑单元,且所述头部滚珠支撑单元包括:头部万向滚珠组件14,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且在Y方向上位于所述头部杆件支撑单元侧部,用于支撑汽车顶盖头部;具体的,所述头部万向滚珠组件14包括:头部滚珠转接座141,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该种连接方式未示出);以及头部万向滚珠142,其连接所述头部滚珠连接座141,用于支撑汽车顶盖,使得汽车顶盖可滚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部万向滚珠组件14有2个,且所述头部杆件支撑单元位于两个头部万向滚珠组件14之间;同时,所述头部万向滚珠组件14还可采用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的头部万向滚珠组件14在Z向上的高度可调,具体包括:头部滚珠转接座141;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头部万向滚珠142;以及头部滚珠气缸组件143(优选为导杆气缸组件),其分别连接所述主骨架3和头部滚珠转接座141,所述头部万向滚珠142连接所述头部滚珠连接座141,所述头部滚珠气缸组件143可通过活塞杆伸缩等方式带动所述头部滚珠转接座141、头部万向滚珠142在Z方向上移动,以实现头部滚珠转接座141、头部万向滚珠142在Z向的高度调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不同车型的汽车顶盖高度不同,为满足不同车型汽车顶盖在Z方向上的支撑需求,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二中部杆件支撑单元和/或中部万向滚珠支撑单元,且所述第二中部杆件支撑单元和/或中部万向滚珠支撑单元在Z向上的高度可调。
其中,所述第二中部杆件支撑单元包括:Z向气缸组件504(优选为导杆气缸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第四转接块505,其连接所述Z向气缸组件504;以及第四支撑杆506,其被所述第四转接块505固定,且第四支撑杆506与Y方向的夹角为-15°~15°(优选为0°),并优选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03平行;所述Z向气缸组件504可通过活塞杆伸缩等方式带动所述第四转接块505、第四支撑杆506在Z方向上移动,由此当不同汽车顶盖的高度不同时,可通过调节第三支撑杆506的高度来对汽车顶盖进行支撑。
如图2,4所示,所述中部万向滚珠支撑单元包括:中部万向滚珠组件15,其通过气缸连接座1531连接所述Z向气缸组件504,且在X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中部杆件支撑单元远离所述头部支撑组件的一侧,用于支撑汽车顶盖中部,尤其适用于长车型不带天窗的车型顶盖;
具体的,所述中部万向滚珠组件15包括:中部滚珠转接座151,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该种连接方式未示出);以及中部万向滚珠152,其连接所述中部滚珠转接座151,用于支撑汽车顶盖,使得汽车顶盖可滚动;同时,所述中部万向滚珠组件15还可采用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的中部万向滚珠组件15包括:中部滚珠转接座151;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中部万向滚珠152;中部滚珠气缸组件153(优选为导杆气缸组件),其连接第二滚珠转接座151以及通过气缸连接座1531连接所述Z向气缸组件504(如图2所示),所述中部万向滚珠152连接所述中部滚珠转接座151,所述中部滚珠气缸组件153可通过活塞杆伸缩等方式带动所述中部滚珠转接座151、中部万向滚珠152在Z方向上移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不同车型的汽车顶盖长度不同,为满足不同车型汽车顶盖在X方向上的支撑需求,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尾部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尾部杆件支撑单元和/或第三尾部支撑单元;具体的,所述第二尾部杆件支撑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尾部杆件支撑单元远离所述头部支撑组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尾部杆件支撑单元包括:第五转接块701,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第五支撑杆702,且被所述第五转接块701固定,且第五支撑杆702与主骨架3平行,且在X方向上,第五支撑杆702与X方向的夹角为-15°~15°(优选为0°),优选与第三支撑杆603平行设置;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尾部杆件支撑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尾部杆件支撑单元与中部支撑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三尾部杆件支撑单元包括:第六支撑杆704,且被与所述第五转接块701结构相同的第六转接块705固定,且第六支撑杆704与主骨架3平行,且在X方向上,第六支撑杆704与X方向的夹角为-15°~15°(优选为0°),优选与第三支撑杆603平行设置。
由此当不同汽车顶盖的长度不同时,汽车顶盖的尾部可以被第三支撑杆603或第五支撑杆702或第六支撑杆704支撑,由此满足二厢车、三厢车以及7座PMV商务车等多车型汽车顶盖的柔性化生产需求;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尾部支撑组件有2个,且两个第三支撑杆603、两个第五支撑杆702以及两个第六支撑杆704均各自对称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支撑杆603、第五支撑杆702、第六支撑杆704均大体与所述第三支撑杆503垂直。
同时,所述第一安装座403与第一转接块401之间,和/或,第二转接块502与第二安装座501之间,和/或,第四转接块602与第三安装座601之间,和/或,第五转接块701与主骨架3之间设有调节垫片13来调整Z方向高度,以消除加工装配的误差;同时,所述第一支撑杆402、第二支撑杆503、第三支撑杆603、第四支撑杆506、第五支撑杆702、第六支撑杆704中的一项或几项为圆杆,且表面进行热处理,硬度高于汽车顶盖的硬度,由此使得支撑杆表面圆滑,避免制成顶盖使对顶盖造成损伤,同时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三任一项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所示,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
X向限位挡块4,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且在Y方向上位于所述头部杆件支撑单元侧部,用于限制汽车顶盖头部在X向的位置移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X向限位挡块4有2个,且在Y方向上,一X向限位挡块4位于一头部杆件支撑单元与一头部万向滚珠组件14之间;
和/或,Y向限位挡块5,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且在X方向上位于所述中部支撑组件侧部,用于限制汽车顶盖侧部在Y向的位置移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Y向限位挡块5有2个,且同侧设置,且所述中部支撑组件位于两个Y向限位挡块5之间。
进一步的,因为不同车型汽车顶盖的长度不同,因此,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
X向移动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其用于当汽车顶盖尾部被所述第三支撑杆603支撑时,通过在X方向的直线运动限定汽车顶盖在X向的位置;具体的,如图1-2,6所示,所述X向移动定位组件包括:双导杆气缸组件72,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第一X向定位块71,其连接所述双导杆气缸组件72的一端;以及第二X向定位块73,其连接所述双导杆气缸组件72的另一端;所述双导杆气缸组件72可通过活塞杆伸缩等方式带动所述第一X向定位块71或第二X向定位块73在X方向上直线移动,以此实现对不同长度车盖尾部的定位;例如,当顶盖尾部需要被第二支撑杆603支撑时,先通过X向限位挡块4限制汽车顶盖头部位置,连接第一X向定位块71的双导杆气缸组件72的活塞杆朝向头部支撑组件伸出,以此定位一种长度较短的车型顶盖的尾部位置;当顶盖尾部需要被第五支撑杆702支撑时,先通过X向限位挡块4限制汽车顶盖头部位置,连接第二X向定位块73的双导杆气缸组件72的活塞杆远离头部支撑组件伸出,以此定位另一种长度较长的车型顶盖的尾部位置。
和/或,X向翻转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且靠近所述尾部支撑组件设置,用于当汽车顶盖尾部被所述第三支撑杆603支撑时,通过在XZ平面方向的运动限定汽车顶盖在X向的位置;具体的,所述X向翻转定位组件包括:翻转驱动装置76,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X向翻转定位件75,其位于所述第一X向定位块71靠近所述头部支撑组件的一侧,且位于两个第三支撑杆603之间,并通过转动安装座74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76,且在所述翻转驱动装置76的驱动下转动;当某一车型顶盖的长度更短,需要被第二支撑杆603支撑,但无需通过第一X向定位块71定位时,先通过X向限位挡块4限制汽车顶盖头部位置,翻转驱动装置76驱动所述X向翻转定位件75向上翻转到位,以实现对该车型顶盖尾部的定位,不需要使用该X向翻转定位件75时,X向翻转定位件75向下翻转,比如使得X向翻转定位件75反转到主骨架3下方,由此避免部件之间的干涉。
类似的,因为不同车型汽车顶盖的宽度不同,因此,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
第一Y向定位组件6,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且在X方向上位于所述Y向限位挡块5远离所述头部支撑组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一Y向定位组件6通过在Y方向的直线运动限定汽车顶盖在Y向负方向的位置;具体的,所述第一Y向定位组件6包括:第一Y向气缸组件61(优选为导杆气缸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以及第一Y向定位块62,其连接所述第一Y向气缸组件61,所述第一Y向气缸组件61可通过活塞杆伸缩等方式带动所述第一Y向定位块62在Y方向上移动;
以及第二Y向定位组件16,其连接所述主骨架3,且位于所述Y向限位挡块5所在一侧的对侧,所述第二Y向定位组件16通过翻转/直线运动与第一Y向定位组件6配合,以限定汽车顶盖在Y向正方向的位置;具体的,所述第二Y向定位组件16包括:连杆161,其一端连接所述主骨架3;挡臂163,其通过铰接座162铰接所述连杆161的另一端,且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YZ平面翻转;或,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Y向定位组件16包括:第二Y向气缸组件164,其连接主骨架3;挡臂163,其连接所述第二Y向气缸组件164,且可在第二Y向气缸组件164的驱动下沿Y向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Y向定位组件16有2组,且每一第二Y向定位组件16均与一Y向限位挡块5相对设置;优选的,所述挡臂163表面与汽车顶盖接触的位置设有Y向接触件1631,且所述Y向接触件1631由硬度低于汽车顶盖硬度的软质材料(如聚氨酯材料等)制成,或,所述挡臂163整体或局部由硬度低于汽车顶盖硬度的软质材料(如聚氨酯材料等)制成,由此可通过软质材料消除汽车顶盖板件加工制造达不到理论设计精度而产生的误差,从而消除一定的干涉余量。
工作时,一种Y向定位方式过程为:先通过所述第一Y向气缸组件61带动所述第一Y向定位块62在Y方向上移动至预定位置,由此先限定汽车顶盖在Y向负方向的位置,然后驱动装置驱动挡臂163在YZ平面翻转,从虚线位置翻转至实线位置,以限定汽车顶盖在Y向正方向的位置,由此完成汽车顶盖在Y向上的定位,或,第二Y向气缸组件164驱动挡臂163沿Y向直线运动,以此调节挡臂163与Y向限位挡块5的距离,由此完成汽车顶盖在Y向上的定位。
同样的,上述Y向定位块62、第一X向定位块71以及第二X向定位块73中的一项或几项采用硬度低于顶盖硬度的软质材料(如聚氨酯等)支撑,用以消除因顶盖板件加工制造达不到理论设计精度而产生的误差,从而消除一定的干涉余量。由此,可通过上述X向移动定位组件、Y向移动定位组件适当调节不同长度、宽度的汽车顶盖在X向/Y向的位置,以实现精准定位,以此满足多车型汽车顶盖的柔性化生产需求。
更进一步的,为增强精准定位效果,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
定位销组件9,其用于确定顶盖抓取设备与对中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保证顶盖抓取设备每次从对中台抓取工件(即汽车顶盖)时的重复定位精度,且所述定位销组件9优选有2个;所述定位销组件9包括:定位销连接座91,其通过螺栓等连接所述主骨架3;定位销底座92,其通过螺接等方式连接所述定位销连接座91;定位销转接块93,其通过螺接等方式连接所述定位销连接座91;定位销限位块94,其通过螺接等方式连接所述定位销转接块93;以及定位销95,其插入所述定位销限位块94中;优选的,定位销底座92与定位销连接座91之间,和/或,定位销转接块93与定位销连接座91之间,和/或,定位销限位块94和定位销转接块93之间设有调整垫片;
基准孔组件,其用于提供三坐标测量孔基准;具体的,所述基准孔组件包括开设在主骨架3上的基准孔10(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孔10有3-4个)以及覆盖在所述基准孔10上的基准孔盖板11;装配完成后,用三坐标测量仪器,以基准孔10为基础建立坐标系,据此测量其他零部件的三坐标空间数值是否与理论设计相符合,如果不符合需通过调整垫片来调整。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四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1-2所示,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
第一位置检测组件(如接近开关等),其靠近所述头部支撑组件的第一支撑杆402设置;和/或,第二位置检测组件(如接近开关等),其靠近所述尾部支撑组件设置;当所述汽车顶盖的位置被固定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和/或第二位置检测组件产生反馈信号。
具体的,因不同车型汽车顶盖的长度、宽度不同,因此,上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以及第二位置检测组件可采用多种配对形式来检测汽车顶盖头部、尾部的位置情况,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头部检测开关905、第二头部检测开关906、第三头部检测开关907、第四头部检测开关908;所述第二位置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尾部检测开关909、第二尾部检测开关910、第三尾部检测开关911、第四尾部检测开关912;其中,第一头部检测开关905和第一尾部检测开关909、第二头部检测开关906和第二尾部检测开关910、第三头部检测开关907和第三尾部检测开关911、第四头部检测开关908和第四尾部检测开关912分别形成4种检测开关组合,对应检测4种汽车顶盖的头部、尾部定位情况。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五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地脚组件2包括:地脚板201;高度调节螺栓205和高度调节螺母204,所述高度调节螺栓205穿过所述底座1的底板101后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母204连接,由此可通过拧动所述高度调节螺母204调节高度,高度调节螺母204优选为国标M16粗牙标准螺母;紧固螺栓206,其穿过所述底座1的底板101后与所述地脚板201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螺栓206为两个,且优选为国标M16X30全螺纹标准粗牙螺栓;第一加固板202和/或第二加固板203,其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底板101以及地脚板201,且第一加固板202和第二加固板203互成90°角,以此对整个地脚组件2进行加固;使用时,通过拧动所述高度调节螺母204调节整个对中台的高度,即可把四个地脚组件2调平,进一步把紧固螺栓206锁紧在对应的地脚板201的螺纹孔上,第一加固板202和/或第二加固板203在对中台测量调试好以后再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第一转接块401、第二转接块502、第三转接块602、第四转接块505以及第五转接块701中的至少一项开设有供第一支撑杆402/第二支撑杆503/第三支撑杆603/第四支撑杆506/第五支撑杆702插入的槽口801,且所述槽口80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02/第二支撑杆503/第三支撑杆603/第四支撑杆506/第五支撑杆702的形状匹配(如可以为圆形);所述第一支撑杆402/第二支撑杆503/第三支撑杆506伸入槽口801后,通过紧固件(如紧固螺栓等)进行锁紧即可。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六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支撑杆402和/或第二支撑杆503和/或第三支撑杆603和/或第五支撑杆702和/或第六支撑杆704在Z方向上的高度可调。例如,上述第一支撑杆402和/或第二支撑杆503和/或第三支撑杆603和/或第五支撑杆702和/或第六支撑杆704在Z方向上的高度可调方式类似于Z向气缸组件504通过活塞杆伸缩等方式带动所述第四转接块505、第四支撑杆506在Z方向上移动的技术方案,由此可通过不同支撑杆在Z轴上的高度以适应不用车型顶盖的Z方向差值。
以下列出通过本发明的对中台对A、B、C、D 4种车型顶盖进行对中定位的方案:
1、如图10a-10b所示,分别通过两个X向限位挡块4、第二X向定位块73对A车型顶盖的头部和尾部进行X向定位;第一支撑杆402、第二支撑杆503以及第五支撑杆702分别对应支撑顶盖的头部、中部以及尾部;Y向上则分别通过挡臂163和Y向限位挡块5进行定位;工件检测到位开关为第一头部检测开关905和第一尾部检测开关909;
2、如图11a-11b所示,分别通过两个X向限位挡块4、X向翻转定位件75对B车型顶盖的头部和尾部进行X向定位;第一支撑杆402、第四支撑杆506以及第三支撑杆603分别对应支撑顶盖的头部、中部以及尾部;Y向上则分别通过挡臂163和第一Y向定位块62进行定位;工件检测到位开关为第二头部检测开关906和第二尾部检测开关910;
3、如图12a-12b所示,分别通过两个X向限位挡块4、第一X向定位块71对C车型顶盖的头部和尾部进行X向定位;第一万向滚珠142、第二支撑杆503以及第三支撑杆603分别对应支撑顶盖的头部、中部以及尾部;Y向上则分别通过挡臂163和第一Y向定位块62进行定位;工件检测到位开关为第三头部检测开关907和第三尾部检测开关911;
4、如图13a-13b所示,分别通过两个X向限位挡块4、第一X向定位块71对D车型顶盖的头部和尾部进行X向定位;第一支撑杆402、第二支撑杆503以及第三支撑杆603分别对应支撑顶盖的头部、中部以及尾部;Y向上则分别通过挡臂163和第一Y向定位块62进行定位;工件检测到位开关为第四头部检测开关908和第三尾部检测开关912。
工作时,机器人取件抓手从料车平台上抓取某车型的顶盖(即工件),在距离对中台X、Y、Z一定距离下放件,然后顶盖在重力作用下滑移到位,再采用与对应车型的定位组件对其进行定位,位置检测组件反馈到位信号,最后机器人精定位抓手来对中台抓件。同时通过中台上设计的定位销组件与基准孔组件进行基准定位,以保证每次从对中台抓件的重复定位精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对中台包括多种结构形式的支撑组件、限(定)位组件,其结构布局合理,相互之间互不干涉,可根据车型进行不同支撑组件、限(定)位组件的快速切换,由此可以实现多车型汽车顶盖的精确定位,以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并且由此节约工位布局空间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一至七中的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且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其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主骨架,其连接所述底座;头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头部;中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中部;尾部支撑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支撑不同长度的汽车顶盖的尾部,且所述尾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
第一 Y 向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且通过在 Y 方向的直线运动限定汽车顶盖在 Y 向负方向的位置;
第二 Y 向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且通过翻转/直线运动与第一 Y 向定位组件配合,以限定汽车顶盖在 Y 向正方向的位置;
X 向移动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其用于当汽车顶盖尾部被所述尾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支撑时,通过在 X 方向的直线运动限定汽车顶盖在 X 向的位置;且所述X向移动定位组件包括:双导杆气缸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第一X向定位块,其连接所述双导杆气缸组件的一端;以及第二X向定位块,其连接所述双导杆气缸组件的另一端;所述双导杆气缸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一X向定位块或第二X向定位块在X方向上直线移动;
X 向翻转定位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当汽车顶盖尾部被所述尾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支撑时,通过在 XZ 平面方向的运动限定汽车顶盖在 X 向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支撑组件包括三组支撑杆,且三组支撑杆在X方向上顺次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和/或中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和/或尾部支撑组件的支撑杆在Z向的高度可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组件头部支撑组件和/或中部支撑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汽车顶盖的万向滚珠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滚珠组件在Z向的高度可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X向限位挡块,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限制汽车顶盖在X向的位置移动;和/或,Y向限位挡块,其连接所述主骨架,用于限制汽车顶盖在Y向的位置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翻转定位组件包括:翻转驱动装置,其连接所述主骨架;X向翻转定位件,其位于所述第一X向定位块靠近所述头部支撑组件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且在所述翻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Y向定位组件包括:第一Y向气缸组件,其连接所述主骨架;以及第一Y向定位块,其连接所述第一Y向气缸组件,所述第一Y向气缸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一Y向定位块在Y方向上直线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Y向定位组件包括:连杆,其一端连接所述主骨架;挡臂,其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且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YZ平面翻转;
或,所述第二Y向定位组件包括:第二Y向气缸组件,其连接主骨架;挡臂,其连接所述第二Y向气缸组件,且可在第二Y向气缸组件的驱动下沿Y向直线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臂表面与汽车顶盖接触的位置设有Y向接触件,且所述Y向接触件由硬度低于汽车顶盖硬度的软质材料制成;或,所述挡臂整体或局部由硬度低于汽车顶盖硬度的软质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定位销组件,其用于为汽车车盖顶板进行基准定位;以及基准孔组件,其用于测量部件的三坐标空间值是否与理论设计相符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对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还包括:第一位置检测组件,其靠近所述头部支撑组件设置;和/或,第二位置检测组件,其靠近所述尾部支撑组件设置;当所述汽车顶盖的位置被固定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组件和/或第二位置检测组件产生反馈信号。
CN201911018668.8A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Active CN110722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8668.8A CN110722313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8668.8A CN110722313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2313A CN110722313A (zh) 2020-01-24
CN110722313B true CN110722313B (zh) 2021-08-31

Family

ID=69221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8668.8A Active CN110722313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231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8854A (zh) * 2014-07-31 2014-11-1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支撑定位装置
CN204717557U (zh) * 2015-06-09 2015-10-21 王雅群 一种公交车载发电照明装置
CN206253849U (zh) * 2016-11-21 2017-06-16 刘俊宝 桥梁反变形焊接变位台
CN206952438U (zh) * 2017-06-28 2018-02-02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定位支撑设备
CN108453453A (zh) * 2018-03-05 2018-08-2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精定位顶盖对中台
CN108453586A (zh) * 2018-03-13 2018-08-28 姜来娟 一种环保材料加工设备
CN208557397U (zh) * 2018-07-02 2019-03-01 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顶盖定位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5370B2 (en) * 2014-09-03 2016-10-25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Sunroof window assembly f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8854A (zh) * 2014-07-31 2014-11-1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支撑定位装置
CN204717557U (zh) * 2015-06-09 2015-10-21 王雅群 一种公交车载发电照明装置
CN206253849U (zh) * 2016-11-21 2017-06-16 刘俊宝 桥梁反变形焊接变位台
CN206952438U (zh) * 2017-06-28 2018-02-02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定位支撑设备
CN108453453A (zh) * 2018-03-05 2018-08-28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精定位顶盖对中台
CN108453586A (zh) * 2018-03-13 2018-08-28 姜来娟 一种环保材料加工设备
CN208557397U (zh) * 2018-07-02 2019-03-01 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顶盖定位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2313A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70564U (zh) 一种高精度智能通用汽车玻璃夹具
CN110722313B (zh) 一种多车型汽车顶盖柔性化对中台
JPS6260227B2 (zh)
CN111060017A (zh) 一种单多晶硅棒自动检测装置
CN209206804U (zh) 一种前车架拼焊工装
CN111015061A (zh) 一种锡槽底板钢构框架的制作方法及焊接工装
CN115647841B (zh) 一种重型轮类零件机加工与检测成套生产设备
CN109655018A (zh) 一种压缩机壳盖预装平整度检测及调整机构
CN207289246U (zh) 一种焊接工装快速切换定位机构
CN203241018U (zh) 一种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03003834U (zh) 白车身支撑平台
CN106799554B (zh) 一种气簧式全承载车架总成专用焊接夹具系统
CN209532662U (zh) 一种举升定位装置
CN110146277B (zh) 一种实验室用的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加载试验台
CN205703059U (zh) 一种气箱焊接工装
CN112794015A (zh) 一种适用于白车身滑橇定位检测机构
CN216325852U (zh) 一种伺服控制的步进循环激光打标扫码装置
CN221056322U (zh) 检测台架
CN214724368U (zh) 一种机器人抓手停放支架装置
CN210802492U (zh) 车载液晶显示屏内置陀螺仪自动检测装置
CN220170206U (zh) 一种汽车镜头底座检测用坐标测量机
CN218329634U (zh) 一种带翻转机构检测铝合金防撞梁分总成的检具结构
CN217991476U (zh) 车门焊装线柔性上件夹具
CN109823447B (zh) 一种矿车车架拼点顶紧工装
CN210650298U (zh) 一种白车身试制夹具切换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