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3413A -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3413A
CN110713413A CN201911133195.6A CN201911133195A CN110713413A CN 110713413 A CN110713413 A CN 110713413A CN 201911133195 A CN201911133195 A CN 201911133195A CN 110713413 A CN110713413 A CN 110713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arts
fertilizer
drip irrigation
sol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31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涛
张磊
徐长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anfang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anfang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anfang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anfang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31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34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3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341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3/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di-calcium phosph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共分为6个步骤,采用特有工艺制备出稳定剂与具有生物活性的活性物质、二者共同用于水溶肥制备可增强固体水溶肥的稳定性,大幅降低吸潮结块率,提高溶解速度,水不溶物含量远小于水溶肥料标准,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肥,具体地说是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溶肥是一种速效肥,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不仅能作用于作物的根系,还可以作用于根系上部,被叶面直接吸收利用。水溶肥包括大量元素单质水溶性肥料、水溶性复合肥料、农业部行业标准规定的水溶性肥料和有机水溶性肥料等。水溶性肥料作为一种与节水灌溉农业、立体高效栽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配套产生的新型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节能环保、节水、省肥、省工、增产的特点,是未来肥料形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资源的进一步匮乏,以及大型农场不断涌现,滴灌、喷灌节水设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水溶肥的需求逐渐加大,而且对水溶肥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现有的水溶肥普遍存在易结块现象,在用于喷灌、滴灌时处理起来费时费力,且溶解速度也变慢,不溶物多,大量不溶物容易堵塞喷头和管路,造成肥料的浪费,降低了肥料利用率。目前,水溶性肥料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物理混配型和化学合成型两种。物理混配型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的优点,但所制备的水溶肥具有外观欠佳、肥料易结块、不溶物含量高易堵塞喷头等缺陷;化学合成型制备的水溶肥具有色泽好,颗粒均匀、结晶纯度高等优点,但技术操作要求较高,产业设备、人员投入较大。虽然我国水溶肥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促进养分吸收利用、增加肥料体系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当前生产工艺相对还比较落后,生产方法多采用简单的配比混配,产品中不溶性杂质较多,质量不高,在与水肥一体化设施联合应用时受到限制。同时市场也缺乏对螯合剂、表面活性剂、新型化合物、功能性产品的开发研究。因而,如何改进现有水溶肥的简单制备方法来提高水溶肥质量、提高肥料溶解性及加强在肥水一体化中的应用成为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特有工艺制备出稳定剂与具有生物活性的活性物质、二者共同用于水溶肥制备可增强固体水溶肥的稳定性,大幅降低吸潮结块率,提高溶解速度,水不溶物含量远小于水溶肥料标准,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啤酒厂废水加入适量NaOH调节pH至7.0-7.2,向啤酒废液中加入活性炭处理12小时后过滤处理得到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麦麸、苏云金杆菌,搅拌均匀,自然条件下发酵3天后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备用;
(2)将鱼类加工下脚料低温烘干后粉碎,然后向其中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再加入0.2-0.5%的复合酶和1-3%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置于50℃下发酵5-7天,发酵产物过滤,滤液即为活性物质,备用;
(3)称取壳聚糖原料50g溶解于100ml 3%的乙酸溶液中,缓慢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50ml甲醇得到透明液体;然后加入0.3g乙酸酐至溶液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到7.1,然后离心过滤掉沉淀,收集滤液,把滤液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4次,最后真空干燥即获得改性壳聚糖;
(4)将步骤(3)所制备的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照1:2的重量比制成稳定剂,备用;
(5)将尿素40-80份、硫酸钾10-20份、磷酸二铵20-40份、磷酸氢二钙10-20份、腐殖酸钾10-20份、稳定剂1-5份按量称取后粉碎混合均匀并重新造粒,得到粒径为1-2mm的颗粒;
(6)将步骤(5)所得的颗粒置于包膜机中预热至50℃,将步骤(1)所得的浓缩液20-30份均匀喷洒在颗粒表面,待温度降至35℃以后继续将步骤(2)所得的活性物质液体5-10份喷涂在颗粒表面,然后冷风干燥分装即得终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活性炭加入量占废液总重的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麦麸加入量占液体总重的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苏云金杆菌加入量占液体总重的0.6%。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0.8~1:2~3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五原假黄单胞菌CGMCC No:1.10978与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其中五原假黄单胞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CGMCC No:1.10978。枯草芽孢杆菌购自山东海而三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有效活菌数≥50亿/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NaOH溶液浓度为1mol/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特定方法制备的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照1:2的重量比制成的稳定剂可以有效降低肥料的结块率,吸湿率,提高水溶肥溶解速度,不溶物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有效防止了滴灌时不溶物堵塞喷头现象的频繁发生,提高肥料利用率。此外,本发明还采用了特定工艺制备的活性物质,含有多种生物酶活性物质,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植物产生更多类似抗生素类的物质,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减少作物病害虫害的发生,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刺激细胞活性的作用,提高养分的传输能力,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肥料吸湿率测试结果。
图2本发明肥料结块率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啤酒厂废水加入适量NaOH调节pH至7.0,向啤酒废液中加入占废液总重的5%的活性炭处理12小时后过滤处理得到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占液体总重的3%的麦麸、占液体总重的0.6%的苏云金杆菌,搅拌均匀,自然条件下发酵3天后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备用;
(2)将鱼类加工下脚料低温烘干后粉碎,然后向其中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再加入0.2%的复合酶和1%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置于50℃下发酵5-7天,发酵产物过滤,滤液即为活性物质,备用;
(3)称取壳聚糖原料50g溶解于100ml 3%的乙酸溶液中,缓慢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50ml甲醇得到透明液体;然后加入0.3g乙酸酐至溶液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值到7.1,然后离心过滤掉沉淀,收集滤液,把滤液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4次,最后真空干燥即获得改性壳聚糖;
(4)将步骤(3)所制备的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照1:2的重量比制成稳定剂,备用;
(5)将尿素40份、硫酸钾10份、磷酸二铵20份、磷酸氢二钙10份、腐殖酸钾10份、稳定剂1份按量称取后粉碎混合均匀并重新造粒,得到粒径为1-2mm的颗粒;
(6)将步骤(5)所得的颗粒置于包膜机中预热至50℃,将步骤(1)所得的浓缩液20份均匀喷洒在颗粒表面,待温度降至35℃以后继续将步骤(2)所得的活性物质液体5份喷涂在颗粒表面,然后冷风干燥分装即得终产品。
所述步骤(2)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0.8~1:2~3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所述步骤(2)中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五原假黄单胞菌CGMCC No:1.10978与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其中五原假黄单胞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CGMCC No:1.10978。枯草芽孢杆菌购自山东海而三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有效活菌数≥50亿/克。
实施例2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啤酒厂废水加入适量NaOH调节pH至7.2,向啤酒废液中加入占废液总重的5%的活性炭处理12小时后过滤处理得到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占液体总重的3%的麦麸、占液体总重的0.6%的苏云金杆菌,搅拌均匀,自然条件下发酵3天后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备用;
(2)将鱼类加工下脚料低温烘干后粉碎,然后向其中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再加入0.5%的复合酶和3%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置于50℃下发酵5-7天,发酵产物过滤,滤液即为活性物质,备用;
(3)称取壳聚糖原料50g溶解于100ml 3%的乙酸溶液中,缓慢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50ml甲醇得到透明液体;然后加入0.3g乙酸酐至溶液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值到7.1,然后离心过滤掉沉淀,收集滤液,把滤液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4次,最后真空干燥即获得改性壳聚糖;
(4)将步骤(3)所制备的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照1:2的重量比制成稳定剂,备用;
(5)将尿素80份、硫酸钾20份、磷酸二铵40份、磷酸氢二钙20份、腐殖酸钾20份、稳定剂5份按量称取后粉碎混合均匀并重新造粒,得到粒径为1-2mm的颗粒;
(6)将步骤(5)所得的颗粒置于包膜机中预热至50℃,将步骤(1)所得的浓缩液30份均匀喷洒在颗粒表面,待温度降至35℃以后继续将步骤(2)所得的活性物质液体10份喷涂在颗粒表面,然后冷风干燥分装即得终产品。
所述步骤(2)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0.8~1:2~3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所述步骤(2)中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五原假黄单胞菌CGMCC No:1.10978与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其中五原假黄单胞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CGMCC No:1.10978。枯草芽孢杆菌购自山东海而三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有效活菌数≥50亿/克。
实施例3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啤酒厂废水加入适量NaOH调节pH至7.1,向啤酒废液中加入占废液总重的5%的活性炭处理12小时后过滤处理得到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占液体总重的3%的麦麸、占液体总重的0.6%的苏云金杆菌,搅拌均匀,自然条件下发酵3天后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备用;
(2)将鱼类加工下脚料低温烘干后粉碎,然后向其中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再加入0.3%的复合酶和2%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置于50℃下发酵5-7天,发酵产物过滤,滤液即为活性物质,备用;
(3)称取壳聚糖原料50g溶解于100ml 3%的乙酸溶液中,缓慢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50ml甲醇得到透明液体;然后加入0.3g乙酸酐至溶液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值到7.1,然后离心过滤掉沉淀,收集滤液,把滤液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4次,最后真空干燥即获得改性壳聚糖;
(4)将步骤(3)所制备的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照1:2的重量比制成稳定剂,备用;
(5)将尿素60份、硫酸钾15份、磷酸二铵30份、磷酸氢二钙15份、腐殖酸钾15份、稳定剂3份按量称取后粉碎混合均匀并重新造粒,得到粒径为1-2mm的颗粒;
(6)将步骤(5)所得的颗粒置于包膜机中预热至50℃,将步骤(1)所得的浓缩液25份均匀喷洒在颗粒表面,待温度降至35℃以后继续将步骤(2)所得的活性物质液体8份喷涂在颗粒表面,然后冷风干燥分装即得终产品。
所述步骤(2)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0.8~1:2~3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所述步骤(2)中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五原假黄单胞菌CGMCC No:1.10978与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其中五原假黄单胞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CGMCC No:1.10978。枯草芽孢杆菌购自山东海而三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有效活菌数≥50亿/克。
对比例1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啤酒厂废水加入适量NaOH调节pH至7.1,向啤酒废液中加入占废液总重的5%的活性炭处理12小时后过滤处理得到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占液体总重的3%的麦麸、占液体总重的0.6%的苏云金杆菌,搅拌均匀,自然条件下发酵3天后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备用;
(2)将鱼类加工下脚料低温烘干后粉碎,然后向其中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再加入0.3%的复合酶和2%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置于50℃下发酵5-7天,发酵产物过滤,滤液即为活性物质,备用;
(3)将尿素60份、硫酸钾15份、磷酸二铵30份、磷酸氢二钙15份、腐殖酸钾15份按量称取后粉碎混合均匀并重新造粒,得到粒径为1-2mm的颗粒;
(4)将步骤(3)所得的颗粒置于包膜机中预热至50℃,将步骤(1)所得的浓缩液25份均匀喷洒在颗粒表面,待温度降至35℃以后继续将步骤(2)所得的活性物质液体5-10份喷涂在颗粒表面,然后冷风干燥分装即得终产品。
所述步骤(2)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0.8~1:2~3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所述步骤(2)中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五原假黄单胞菌CGMCC No:1.10978与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其中五原假黄单胞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CGMCC No:1.10978。枯草芽孢杆菌购自山东海而三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有效活菌数≥50亿/克。
对比例2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啤酒厂废水加入适量NaOH调节pH至7.1,向啤酒废液中加入占废液总重的5%的活性炭处理12小时后过滤处理得到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占液体总重的3%的麦麸、占液体总重的0.6%的苏云金杆菌,搅拌均匀,自然条件下发酵3天后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备用;
(2)将鱼类加工下脚料低温烘干后粉碎,然后向其中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再加入0.3%的复合酶和2%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置于50℃下发酵5-7天,发酵产物过滤,滤液即为活性物质,备用;
(3)称取壳聚糖原料50g溶解于100ml 3%的乙酸溶液中,缓慢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50ml甲醇得到透明液体;然后加入0.3g乙酸酐至溶液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值到7.1,然后离心过滤掉沉淀,收集滤液,把滤液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4次,最后真空干燥即获得改性壳聚糖;
(4)将尿素60份、硫酸钾15份、磷酸二铵30份、磷酸氢二钙15份、腐殖酸钾15份、改性壳聚糖3份按量称取后粉碎混合均匀并重新造粒,得到粒径为1-2mm的颗粒;
(5)将步骤(4)所得的颗粒置于包膜机中预热至50℃,将步骤(1)所得的浓缩液25份均匀喷洒在颗粒表面,待温度降至35℃以后继续将步骤(2)所得的活性物质液体8份喷涂在颗粒表面,然后冷风干燥分装即得终产品。
所述步骤(2)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0.8~1:2~3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所述步骤(2)中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五原假黄单胞菌CGMCC No:1.10978与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其中五原假黄单胞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CGMCC No:1.10978。枯草芽孢杆菌购自山东海而三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有效活菌数≥50亿/克。
对比例3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啤酒厂废水加入适量NaOH调节pH至7.1,向啤酒废液中加入占废液总重的5%的活性炭处理12小时后过滤处理得到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占液体总重的3%的麦麸、占液体总重的0.6%的苏云金杆菌,搅拌均匀,自然条件下发酵3天后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备用;
(2)将鱼类加工下脚料低温烘干后粉碎,然后向其中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再加入0.3%的复合酶和2%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置于50℃下发酵5-7天,发酵产物过滤,滤液即为活性物质,备用;
(3)将尿素60份、硫酸钾15份、磷酸二铵30份、磷酸氢二钙15份、腐殖酸钾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份按量称取后粉碎混合均匀并重新造粒,得到粒径为1-2mm的颗粒;
(4)将步骤(4)所得的颗粒置于包膜机中预热至50℃,将步骤(1)所得的浓缩液25份均匀喷洒在颗粒表面,待温度降至35℃以后继续将步骤(2)所得的活性物质液体8份喷涂在颗粒表面,然后冷风干燥分装即得终产品。
所述步骤(2)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0.8~1:2~3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所述步骤(2)中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五原假黄单胞菌CGMCC No:1.10978与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其中五原假黄单胞菌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编号CGMCC No:1.10978。枯草芽孢杆菌购自山东海而三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有效活菌数≥50亿/克。
对比例4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是:步骤(4)中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重量比为3:1。
对比例5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是:步骤(4)中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重量比为1:1。
对比例6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是:步骤(4)中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重量比为1:3。
对比例7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同实施例3,唯一不同的是:步骤(4)中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重量比为1:5。
本发明水溶肥料性能研究
将5kg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7制备的水溶性复合肥置于环境温度为25℃,湿度为75-80%的保湿器中,不同时间分别称重,测定肥料的吸湿率(吸收的水分量与干燥样品本身的质量之比率),具体结果见图1。从图1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备的肥料吸湿率随时间增长吸湿率变化较缓慢,而对比例1-7的肥料吸湿率随时间变化,吸湿率不断增大。
本发明还测定了该水溶肥料的结块率。具体试验方法如下:将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7制备的肥料作为试验组,每个组取肥料10kg装袋进行试验,对肥料样品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将试验肥料放入特定试验温湿度箱中,白天控制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75%,晚上关闭电源降至环境室温和环境湿度。10天后取出各试验样品,将样品袋装肥料抬到1m高处,自由下落到同一坚硬的地面,正反摔两次,然后拆袋后用4mm的标准筛进行筛分,以结块率表示防结块效果,结块率=结块水溶肥质量/试验水溶肥总质量×100%,具体结果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的肥料结块率较低,而对比例1-7肥料结块率较高,这说明本发明的稳定剂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止结块的效果,且当稳定剂二者配比改变时,其相应的效果也发生较大变化,只有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稳定剂复配比例才可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溶解分散时间测试:将2g实施例1~3及对比例1~7所制备的水溶肥料样品,分别加入到100ml水溶液的量筒中,内置磁子在磁力搅拌器上以800rpm的速度搅拌,至其全部溶解,无聚集的颗粒剩留,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肥料溶解分散时间。结果见表1所示。
表1肥料溶解分散时间
Figure BDA0002278890640000081
从上述表1的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水溶肥溶解速度较快,3分钟之内可以完全溶解。而改变稳定剂成分后,肥料溶解性能较差。这主要是由于本发明添加的稳定剂中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共同作用,在肥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对肥料表面进行有效包裹,可以阻断肥料盐桥的产生和饱和溶液的扩散,有效防止肥料结块的同时,还能增加肥料的速溶性。
本发明水溶性肥料应用效果试验
在临沂市苍山县某西红柿种植基地选取一片试验田以露天种植方式进行肥料效果研究。处理分别为本发明水溶肥、市售购买水溶肥和清水。
试验方法:试验设为三处理四重复。
处理①:常规施肥+本实施例3生产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本水溶肥料在作物不同生长期采用滴灌方式进行,在西红柿幼苗期,本肥料施用60g/亩,稀释800倍;在结果期,本肥料施用150g/亩,稀释500倍,每间隔10天使用一次,共3次。
处理②:常规施肥+普通水溶肥料,山东某公司生产的普通水溶肥,N-P2O5-K2O=15-10-20,水溶肥料按照说明使用。
处理③:常规施肥+滴灌等量清水。各处理间除施肥措施外,其它管理措施保持一致。待果实采收时测定产量。其试验结果见下表2。
表2不同处理对西红柿产量的影响(kg/亩)
Figure BDA0002278890640000092
从上述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后,西红柿产量增加明显,与清水对照组相比,增产949.7公斤,增产率达33.7%;与普通水溶肥组相比,每亩增产637.7公斤,增产率达20.4%。
本发明还对上述试验中西红柿果实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随机选取长势相同的10个果实,取平均值,具体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不同处理组西红柿果实品质性状影响
Figure BDA0002278890640000101
从上述表3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对西红柿的品质改善效果非常显著。与清水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单果重、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是番茄红素含量和Vc含量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本发明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中含有采用特定方法制备的稳定剂,可以有效降低肥料的结块率,吸湿率,提高水溶肥溶解速度,不溶物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有效防止了滴灌时不溶物堵塞喷头现象的频繁发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且本发明含有多种生物酶活性物质,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植物产生更多类似抗生素类的物质,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减少作物病害虫害的发生,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刺激细胞活性的作用,提高养分的传输能力,促进番茄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Claims (7)

1.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啤酒厂废水加入适量NaOH调节pH至7.0-7.2,向啤酒废液中加入活性炭处理12小时后过滤处理得到滤液,然后在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麦麸、苏云金杆菌,搅拌均匀,自然条件下发酵3天后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得到浓缩液,备用;
(2)将鱼类加工下脚料低温烘干后粉碎,然后向其中加入5倍重量的清水,再加入0.2-0.5%的复合酶和1-3%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后,置于50℃下发酵5-7天,发酵产物过滤,滤液即为活性物质,备用;
(3)称取壳聚糖原料50g溶解于100ml 3%的乙酸溶液中,缓慢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50ml甲醇得到透明液体;然后加入0.3g乙酸酐至溶液中,室温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NaOH溶液调节pH值到7.1,然后离心过滤掉沉淀,收集滤液,把滤液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进行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4次,最后真空干燥即获得改性壳聚糖;
(4)将步骤(3)所制备的改性壳聚糖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按照1:2的重量比制成稳定剂,备用;
(5)将尿素40-80份、硫酸钾10-20份、磷酸二铵20-40份、磷酸氢二钙10-20份、腐殖酸钾10-20份、稳定剂1-5份按量称取后粉碎混合均匀并重新造粒,得到粒径为1-2mm的颗粒;
(6)将步骤(5)所得的颗粒置于包膜机中预热至50℃,将步骤(1)所得的浓缩液20-30份均匀喷洒在颗粒表面,待温度降至35℃以后继续将步骤(2)所得的活性物质液体5-10份喷涂在颗粒表面,然后冷风干燥分装即得终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活性炭加入量占废液总重的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麦麸加入量占液体总重的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苏云金杆菌加入量占液体总重的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按照0.8~1:2~3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五原假黄单胞菌CGMCC No:1.10978与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5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NaOH溶液浓度为1mol/L。
CN201911133195.6A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07134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3195.6A CN110713413A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3195.6A CN110713413A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3413A true CN110713413A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15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3195.6A Withdrawn CN110713413A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34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6808A (zh) * 2024-02-27 2024-03-29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 一种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6808A (zh) * 2024-02-27 2024-03-29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 一种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7776808B (zh) * 2024-02-27 2024-05-24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 一种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1928B (zh) 一种肥料组合物与它们的用途
CN108191574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多元素包膜增效肥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72437A (zh) 含聚谷氨酸的液态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61413A (zh) 一种具有氨挥发抑制作用的海藻酸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5841B (zh) 毛竹专用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5367296A (zh) 一种碳酶颗粒水溶肥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06791A (zh) 一种水稻专用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8109A (zh) 一种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5950B (zh) 一种液体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8496A (zh) 一种耐盐碱植物生长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129368A (zh) 一种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501734A (zh) 一种γ-聚谷氨酸、壳寡糖组合的水溶肥料
CN112409058A (zh) 一种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11470904A (zh) 一种浆果类作物用海藻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8609A (zh) 一种促种苗生长的复混肥料配方及生产使用方法
CN111646851A (zh) 一种黄腐植酸颗粒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13413A (zh) 一种全水溶滴灌型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WO2024032339A1 (zh) 一种果园基肥的制备方法及其施用方法
CN102126895B (zh) 一种大头菜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8612A (zh) 一种全水溶可滴灌的微生物菌剂颗粒及制备方法
CN110452042A (zh) 一种改善土壤有机质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3302A (zh) 一种眠孢接种增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03462A (zh) 一种提高养分利用率的聚合氨基酸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376A (zh) 一种复合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24693A (zh) 一种水溶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