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2580B - 一种可调拉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拉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2580B
CN110712580B CN201911009589.0A CN201911009589A CN110712580B CN 110712580 B CN110712580 B CN 110712580B CN 201911009589 A CN201911009589 A CN 201911009589A CN 110712580 B CN110712580 B CN 110712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shell
pipe
cylinder
pul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95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2580A (zh
Inventor
胡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uangyan Jianli Mould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uangyan Jianli Moul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uangyan Jianli Moul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uangyan Jianli Moul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095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2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2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2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2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2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x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市政公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拉环,它包括球体、环型球面壳、A弹簧、主齿条、B弹簧、连绳、旋转头、锥塞、C弹簧、滑杆、大齿轮、侧齿条、小齿轮等,其中通过控制调节环来实现锥塞是否将A进出口堵住,进而实现油缸的中活塞是否能在油缸中滑动,从而达到调节连杆伸出油缸的长度,进而达到调节本发明的拉环的长度。在乘客使用本发明的拉环时,摩擦球面壳快速与球体进行摩擦限位,让环型球面壳无法围绕球体中心摆动,这样在公交车停止、启动、转弯、急刹车等情况时,本发明的拉环将不会晃动,让乘客能站立更稳定些,避免了乘客身体较大晃动所造成的与他人的肢体冲突,减少了安全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拉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公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拉环。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内普遍设置有横杆,在横杆上悬挂有方便乘客手握的拉环,站在车厢中的人手抓紧拉环来保持平衡,以免摔倒。目前的公交车拉环多采用尼龙带进行软连接。但是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每遇停止、启动、转弯、急刹车等情况时,由于惯性的存在,加之拉环采用软连接,站着抓住拉环的乘客虽然不易摔倒,但晃动却在所难免,不稳定的晃动让人很不舒服,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些纠纷以及安全事故。如果拉环在不使用时能处于可随便摆动的状态,而在拉环使用时转变为刚性连接而不可随意摆动,那么拉环的使用效果将得到优化。另外,公交车内乘客的身高有高有低,对于身高较低的乘客在使用拉环时,虽然勉强能拉到拉环,当长时间不舒服的上举抓握,会使肩、臂、手部肌肉承受静负荷,导致疲劳,当司机踩刹车时很容易造成手臂拉伤或站不稳的情况。因此,拉手的高度应避免手臂长时间呈180°拉伸。那么具有可调长度的拉环将变得非常实用。
本发明设计一种可调拉环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调拉环,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球体、环型球面壳、筒壳、油缸、阀壳、弹性囊、握把、摩擦球面壳、连杆、A弹簧、主齿条、B弹簧、活塞、拉绳、调节环、连绳、旋转头、锥塞、C弹簧、滑杆、大齿轮、侧齿条、小齿轮、A管、B管、C管,其中具有过渡壳的环型球面壳内旋转安装有球体,球体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脱离;球体上具有安装头且安装头始终位于环型球面壳外侧;过渡壳远离环型球面壳的一端固连有筒壳;油缸的一端滑动安装于筒壳中,另一端穿出筒壳;活塞密封滑动安装于油缸中,活塞与油缸顶端内壁之间安装有A弹簧;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连,另一端穿出油缸底端且固连有旋转头;顶端具有圆孔的三角型握把旋转安装于旋转头上;油缸外壁上固装有弹性囊且弹性囊始终处于筒壳的下方;位于筒壳与旋转头之间的阀壳固装在连杆上;A管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顶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B管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A进出口;C管的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低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B进出口;阀壳中心具有圆通道,圆通道与B进出口和A进出口之间采用锥口连通;滑动安装于圆通道中的锥塞与A进出口处的锥口配合;圆通道内装有供锥塞移动复位的C弹簧;阀壳下表面开有与圆通道相通的滑孔;滑杆密封滑动于滑孔中;连绳一端与锥塞连接,另一端与滑杆位于阀壳中的一端连接;调节环通过拉绳与滑杆位于阀壳之外的一端连接。
油缸顶端对称固装有两个侧齿条;筒壳中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的两个转轴,每一个转轴上固装有小齿轮和大齿轮;两个大齿轮位于两个侧齿条之间且分别与两个侧齿条啮合;油缸顶端对称装有两个供其移动复位的B弹簧;滑动安装于油缸顶端的主齿条分别与两个小齿轮啮合;具有摩擦球面壳的承压块与主齿条远离油缸的一端固连;位于过渡壳中的摩擦球面壳与球体摩擦配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油缸顶端固装有梯型导轨;主齿条侧面具有梯型导块,梯型导块滑动安装于梯型导轨中。梯型导轨和梯型导块的作用满足主齿条平稳运动的同时,还能防止主齿条从两个小齿轮之间脱离。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筒壳内壁对称固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位于油缸上方;两个上述B弹簧远离油缸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大齿轮的外径大于小齿轮的外径。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设计在于,将侧齿条传递给主齿条的力进行放大,以满足本发明中摩擦球面壳与球体摩擦限位所需要的足够挤压力。本发明中侧齿条经大齿轮、转轴和小齿轮带动主齿条运动,侧齿条和主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阀壳的圆通道中固装有定环和定滑轮,定环位于定滑轮与锥塞之间;上述C弹簧安装在定环与锥塞之间;上述连绳经过定滑轮的引导,位于定滑轮与锥塞之间的连绳位于C弹簧中。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A管、B管和C管均为软管;油缸、A管、B管、弹性囊、C管和阀壳中均充满液压油。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A管、B管和C管均始终处于松弛状态。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筒壳内壁上开有导槽和滑槽;上述油缸外壁安装有导块,导块滑动安装于导槽中;导槽和导块的配合在于,一方面保证油缸平稳在筒壳中运动,另一方面防止油缸相对于筒壳旋转。上述A管与油缸连通的一端滑动于滑槽。滑槽的作用在于,油缸在筒壳中运动时,A管能在滑槽中自由滑动而不干涉。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阀壳通过卡环固定套装在连杆上。上述滑杆位于阀壳的一端具有卡块。卡块的作用在于防止滑杆从阀壳中完成被拉出,进一步防止滑杆从阀壳中脱离。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连杆与油缸之间采用滑动密封处理;上述摩擦球面壳内球面采用摩擦面处理。
本发明中也就是球体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脱离,环型球面壳在包裹住球体的同时还得保证球体无法从环型球面壳内拉出。
相对于传统的公交车拉环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相比较于传统无法调节长度的拉环,本发明的拉环在使用过程中,不同身高的乘客可根据自己需求来调节握把与筒壳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本发明拉环长度的目的;不同身高的乘客调整属于适合自己的拉环长度,可有效避免手臂长时间呈180°拉伸,大大缓解乘客的疲劳。
2、相比较于传统拉环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处于软连接的状态,对于本发明在乘客不使用本发明的拉环时,摩擦球面壳未与球体进行摩擦限位,所以环型球面壳可在球体上自由摆动,特别是在乘客在公交车中走动时,乘客碰触到本发明拉环时,本发明的拉环可自由摆动,拉环不会对乘客造成较大碰撞伤害,达到传统拉环在不使用时也不伤人的目的。而在乘客使用本发明的拉环时,摩擦球面壳快速与球体进行摩擦限位,让环型球面壳无法围绕球体中心摆动,从而本发明的拉环相当于与公交车上的横杆进行刚性连接,这样在公交车停止、启动、转弯、急刹车等情况时,本发明的拉环将不会晃动,让乘客能站立更稳定些,避免了乘客身体较大晃动所造成的与他人的肢体冲突,减少了安全问题。
3、本发明的拉环在乘客使用结束后,本发明的拉环可自动复位至初始状态而不需要人工复位,其使用的便捷性大大提高。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拉环整体及透视示意图。
图2是拉环整体剖面正视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阀壳、握把和旋转头的安装及拆解示意图。
图4是阀壳剖面结构以及阀壳内部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阀壳上管道的连接示意图以及拉环的连接图。
图6是筒壳剖面示意图以及筒壳内部所安装结构剖面图。
图7是油缸顶部所安装结构以及剖面示意图。
图8是侧齿条和B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安装头;2、球体;3、环型球面壳;4、筒壳;5、油缸;6、阀壳;7、弹性囊;8、握把;9、摩擦球面壳;10、连杆;12、导槽;13、导块;14、A弹簧;15、主齿条;16、过渡壳;17、固定板;18、B弹簧;19、活塞;20、滑槽;21、A管;22、B管;23、C管;24、拉绳;25、调节环;26、连绳;27、卡环;28、旋转头;29、定滑轮;30、定环;31、A进出口;32、锥口;33、圆通道;34、滑孔;35、B进出口;36、锥塞;37、C弹簧;39、卡块;40、滑杆;41、承压块;42、转轴;43、大齿轮;44、侧齿条;45、梯型导轨;46、梯型导块;48、小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附图的结构比例只是示意性的,具有结构比例可根据实际需求来具体确;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一种可调拉环,它包括球体2、环型球面壳3、筒壳4、油缸5、阀壳6、弹性囊7、握把8、摩擦球面壳9、连杆10、A弹簧14、主齿条15、B弹簧18、活塞19、拉绳24、调节环25、连绳26、旋转头28、锥塞36、C弹簧37、滑杆40、大齿轮43、侧齿条44、小齿轮48、A管21、B管22、C管23,如图1、6所示,其中具有过渡壳16的环型球面壳3内旋转安装有球体2,球体2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3脱离;如图1所示,球体2上具有安装头1且安装头1始终位于环型球面壳3外侧;如图6所示,过渡壳16远离环型球面壳3的一端固连有筒壳4;如图1、2所示,油缸5的一端滑动安装于筒壳4中,另一端穿出筒壳4;如图2、7所示,活塞19密封滑动安装于油缸5中,活塞19与油缸5顶端内壁之间安装有A弹簧14;如图2、5所示,连杆10的一端与活塞19固连,另一端穿出油缸5底端且固连有旋转头28;如图3所示,顶端具有圆孔的三角型握把8旋转安装于旋转头28上;如图2、3所示,油缸5外壁上固装有弹性囊7且弹性囊7始终处于筒壳4的下方;位于筒壳4与旋转头28之间的阀壳6固装在连杆10上;如图2、5所示,A管21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19与油缸5顶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7;B管22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7,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6的A进出口31;C管23的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19与油缸5低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6的B进出口35;如图4、5所示,阀壳6中心具有圆通道33,圆通道33与B进出口35和A进出口31之间采用锥口32连通;滑动安装于圆通道33中的锥塞36与A进出口31处的锥口32配合;圆通道33内装有供锥塞36移动复位的C弹簧37;阀壳6下表面开有与圆通道33相通的滑孔34;滑杆40密封滑动于滑孔34中;连绳26一端与锥塞36连接,另一端与滑杆40位于阀壳6中的一端连接;调节环25通过拉绳24与滑杆40位于阀壳6之外的一端连接。
如图7、8所示,油缸5顶端对称固装有两个侧齿条44;筒壳4中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的两个转轴42,每一个转轴42上固装有小齿轮48和大齿轮43;两个大齿轮43位于两个侧齿条44之间且分别与两个侧齿条44啮合;油缸5顶端对称装有两个供其移动复位的B弹簧18;滑动安装于油缸5顶端的主齿条15分别与两个小齿轮48啮合;具有摩擦球面壳9的承压块41与主齿条15远离油缸5的一端固连;如图2所示,位于过渡壳16中的摩擦球面壳9与球体2摩擦配合。
如图7、8所示,上述油缸5顶端固装有梯型导轨45;主齿条15侧面具有梯型导块46,梯型导块46滑动安装于梯型导轨45中。梯型导轨45和梯型导块46的作用满足主齿条15平稳运动的同时,还能防止主齿条15从两个小齿轮48之间脱离。
如图2所示,上述筒壳4内壁对称固装有两个固定板17,两个固定板17位于油缸5上方;如图7所示,两个上述B弹簧18远离油缸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7连接。
如图8所示,上述大齿轮43的外径大于小齿轮48的外径。大齿轮43和小齿轮48的设计在于,将侧齿条44传递给主齿条15的力进行放大,以满足本发明中摩擦球面壳9与球体2摩擦限位所需要的足够挤压力。本发明中侧齿条44经大齿轮43、转轴42和小齿轮48带动主齿条15运动,侧齿条44和主齿条15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图4、5所示,上述阀壳6的圆通道33中固装有定环30和定滑轮29,定环30位于定滑轮29与锥塞36之间;上述C弹簧37安装在定环30与锥塞36之间;上述连绳26经过定滑轮29的引导,位于定滑轮29与锥塞36之间的连绳26位于C弹簧37中。
上述A管21、B管22和C管23均为软管;油缸5、A管21、B管22、弹性囊7、C管23和阀壳6中均充满液压油。
上述A管21、B管22和C管23均始终处于松弛状态。
如图2、6所示,上述筒壳4内壁上开有导槽12和滑槽20;上述油缸5外壁安装有导块13,导块13滑动安装于导槽12中;导槽12和导块13的配合在于,一方面保证油缸5平稳在筒壳4中运动,另一方面防止油缸5相对于筒壳4旋转。上述A管21与油缸5连通的一端滑动于滑槽20。滑槽20的作用在于,油缸5在筒壳4中运动时,A管21能在滑槽20中自由滑动而不干涉。
如图3所示,上述阀壳通过卡环27固定套装在连杆10上。上述滑杆40位于阀壳6的一端具有卡块39。卡块39的作用在于防止滑杆40从阀壳6中完成被拉出,进一步防止滑杆40从阀壳6中脱离。
上述连杆10与油缸5之间采用滑动密封处理;上述摩擦球面壳9内球面采用摩擦面处理。
本发明中也就是球体2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3脱离,环型球面壳3在包裹住球体2的同时还得保证球体2无法从环型球面壳3内拉出。
如图2、5所示,本发明附图中的A管21、B管22和C管23的松弛度仅仅是示意,不作为现实的限定;A管21、B管22和C管23的松弛度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
本发明中所有的密封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旋转头28具有两个环,握把8顶端位于旋转头28的两个环之间,这样就能防止握把8从旋转头28上脱离,且握把8可相对旋转头28旋转。旋转头28的设计好处在于,便于在乘客手握握把8后,可根据实际需求来任意旋转握把8,让乘客的使用体验更加完善。本发明的安装头1固装在公交车上的固定横杆上。
对于弹性囊7设置的作用在于:活塞19在油缸5中运动时,由于连杆10跟随活塞19运动,所以连杆10在油缸5中的体积是变化的,弹性囊7的可弹性变形就是来适应由连杆10在油缸5中的体积变化所造成的位于油缸5外的油的体积变化,以保证活塞19能顺利在油缸5中上下运动。
本发明中A弹簧14的弹性系数大于C弹簧37的弹性系数,以使得A弹簧14在复位时,B管22中的油可将锥塞36顶开,C弹簧37能被进一步压缩。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初始状态下,锥塞36将A进出口31堵住,C弹簧37处于压缩状态,连绳26处于绷紧状态;B弹簧18处于一定的拉伸状态,摩擦球面壳9未与球体2进行摩擦接触。在乘客没有使用握把8时,本发明的拉环可处于可随意摆动状态,这样乘客碰撞到本发明的拉环后,本发明的拉环在外力作用下可摆动,防止本发明的拉环因为不能进行摆动而造成对乘客的碰撞伤害。油缸5、A管21、B管22、弹性囊7、C管23和阀壳6中充满油。
当乘客使用本发明的拉环而手握住握把8后,此时乘客可手动将本发明的拉环摆动到所需要的舒服角度。随后,乘客需要将该舒服角度的拉环转变为刚性的,防止公交车车速突然变化而导致乘客因为惯性而拉动本发明的拉环摆动所造成的麻烦或与他人的肢体冲突。将本发明的拉环转变为刚性的,相当于乘客手握一个与公交车上的固定横杆进行刚性连接的拉环;刚性连接的拉环在公交车车速突然变化不会相对于公交车上的固定横杆摆动,保证了刚性连接的拉环对乘客的稳定性。本发明的拉环转变为刚性连接的拉环流程:在使用传统的拉环时,乘客也是手拉传统的拉环来维持身体尽可能平衡,那么乘客可以像传统的拉环一样来拉本发明的握把8;握把8经连杆10带动活塞19具有向下的运动趋势,由于此时锥塞36将A进出口31堵住,所以活塞19下方的油无法经C管23和阀壳6流入到B管22中,也就是说油缸5中的状态保持不变,意味着活塞19和连杆10将相对于油缸5静止。那么在握把8被下拉时,握把8经连杆10带动活塞19和油缸5整体向下移动,油缸5在筒壳4中向下滑动,B弹簧18被拉伸,跟随油缸5运动的侧齿条44经过相应齿轮传递后带动主齿条15沿着筒壳4的轴线向上移动,主齿条15经承压块41带动摩擦球面壳9向球体2方向运动,直到摩擦球面壳9紧紧挤压住球体2,此时在较大的摩擦力下,摩擦球面壳9与球体2摩擦限位,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拉环无法进行围绕球体2的中心进行摆动,本发明的拉环相当于变为刚性连接。
当身高不足的乘客在调整好本发明的拉环达到自己所需要舒服的角度后,为了能使用握住本发明的拉环更舒服些,可以将本发明的拉环进行调长,具体操作如下:在握住握把8的情况下,用手指拉动调节环25使拉绳24拉动滑杆40下移,滑杆40经连绳26拉动锥塞36向远离A进出口31的方向移动,C弹簧37进一步被压缩,锥塞36不再堵住A进出口31;此时维持住拉动调节环25的状态,然后下拉握把8,握把8经连杆10带动活塞19向下运动,处于活塞19下方的油经C管23、B进出口35、圆通道33、锥口32、A进出口31、B管22、弹性囊7和A管21流入到活塞19上方的油缸5空间中,A弹簧14被拉伸;A弹簧14的拉伸力经油缸5传递给B弹簧18,为了维持A弹簧14能被拉伸,B弹簧18的拉伸力将增大,B弹簧18的增大拉伸力经相应齿条和齿轮的传递后,最终使摩擦球面壳9对球体2的挤压力增大,更有助于本发明的拉环与公交车上的固定横杆的刚性连接。期间,连杆10相对于油缸5来说伸出,握把8相对于油缸5的距离变长,那么本发明的拉环进行调长完毕。乘客可根据需要调整握把8相对于油缸5的距离;为了能维持住握把8相对于油缸5的距离,乘客可释放对调节环25的即可,那么在C弹簧37的复位作用下,锥塞36快速重新将A进出口31堵住,锥塞36经连绳26拉动滑杆40移动复位到初始状态;此时的乘客依然拉动着握把8,活塞19下方的油不会经过相应路径流入到活塞19上方的空间中,活塞19与油缸5的位置再次变为相对静止状态。
当乘客不再使用本发明的拉环后,首先在B弹簧18的复位作用下,油缸5在筒可中向上移动复位,跟随油缸5运动的侧齿条44经相应齿轮传动后带动主齿条15和摩擦球面壳9移动复位,摩擦球面壳9不再与球体2摩擦限位,本发明的拉环的刚性连接属性被撤去,本发明的拉环可围绕球体2中心随意摆动。在A弹簧14的复位作用下,活塞19上方的油经A管21、弹性囊7、B管22、A进出口31将锥塞36顶开,锥塞36不再堵住A进出口31,B管22中的油经A进出口31、锥口32、圆通道33、B进出口35和C管23流入到活塞19下方的油缸5空间中,直到A弹簧14和弹性囊7都恢复到初始状态时,活塞19经连杆10带动握把8复位到初始状态。当A进出口31不再流通油后,在C弹簧37的复位作用下,锥塞36重新将A进出口31堵住。
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球体、环型球面壳、筒壳、油缸、阀壳、弹性囊、握把、摩擦球面壳、连杆、A弹簧、主齿条、B弹簧、活塞、拉绳、调节环、连绳、旋转头、锥塞、C弹簧、滑杆、大齿轮、侧齿条、小齿轮、A管、B管、C管,其中具有过渡壳的环型球面壳内旋转安装有球体,球体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脱离;球体上具有安装头且安装头始终位于环型球面壳外侧;过渡壳远离环型球面壳的一端固连有筒壳;油缸的一端滑动安装于筒壳中,另一端穿出筒壳;活塞密封滑动安装于油缸中,活塞与油缸顶端内壁之间安装有A弹簧;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连,另一端穿出油缸底端且固连有旋转头;顶端具有圆孔的三角型握把旋转安装于旋转头上;油缸外壁上固装有弹性囊且弹性囊始终处于筒壳的下方;位于筒壳与旋转头之间的阀壳固装在连杆上;A管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顶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B管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A进出口;C管的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低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B进出口;阀壳中心具有圆通道,圆通道与B进出口和A进出口之间采用锥口连通;滑动安装于圆通道中的锥塞与A进出口处的锥口配合;圆通道内装有供锥塞移动复位的C弹簧;阀壳下表面开有与圆通道相通的滑孔;滑杆密封滑动于滑孔中;连绳一端与锥塞连接,另一端与滑杆位于阀壳中的一端连接;调节环通过拉绳与滑杆位于阀壳之外的一端连接;
油缸顶端对称固装有两个侧齿条;筒壳中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的两个转轴,每一个转轴上固装有小齿轮和大齿轮;两个大齿轮位于两个侧齿条之间且分别与两个侧齿条啮合;油缸顶端对称装有两个供其移动复位的B弹簧;滑动安装于油缸顶端的主齿条分别与两个小齿轮啮合;具有摩擦球面壳的承压块与主齿条远离油缸的一端固连;位于过渡壳中的摩擦球面壳与球体摩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上述油缸顶端固装有梯型导轨;主齿条侧面具有梯型导块,梯型导块滑动安装于梯型导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上述筒壳内壁对称固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位于油缸上方;两个上述B弹簧远离油缸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上述大齿轮的外径大于小齿轮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上述阀壳的圆通道中固装有定环和定滑轮,定环位于定滑轮与锥塞之间;上述C弹簧安装在定环与锥塞之间;上述连绳经过定滑轮的引导,位于定滑轮与锥塞之间的连绳位于C弹簧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上述A管、B管和C管均为软管;油缸、A管、B管、弹性囊、C管和阀壳中均充满液压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上述A管、B管和C管均始终处于松弛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上述筒壳内壁上开有导槽和滑槽;上述油缸外壁安装有导块,导块滑动安装于导槽中;上述A管与油缸连通的一端滑动于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上述阀壳通过卡环固定套装在连杆上;上述滑杆位于阀壳的一端具有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杆与油缸之间采用滑动密封处理;上述摩擦球面壳内球面采用摩擦面处理。
CN201911009589.0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可调拉环 Active CN110712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9589.0A CN11071258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可调拉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9589.0A CN11071258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可调拉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2580A CN110712580A (zh) 2020-01-21
CN110712580B true CN110712580B (zh) 2021-09-07

Family

ID=69214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9589.0A Active CN110712580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可调拉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25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0904A (zh) * 2020-06-09 2020-09-15 杨爱明 一种可自由调节松紧度的公交车拉环
CN112339634A (zh) * 2020-11-25 2021-02-09 张雅君 一种公交车活动安全防护扶手
CN113619464A (zh) * 2021-08-05 2021-11-09 周磊 一种公交车用防急刹吊环
CN114506358B (zh) * 2022-03-17 2023-05-12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调节的v字形车辆吊环及其调节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46406Y1 (ko) * 1996-11-12 1999-06-15 정몽규 버스 손잡이의 구조
US7367347B2 (en) * 2005-01-06 2008-05-06 Ross Field Portable stabilizer apparatus for a standing passenger
CN101244705A (zh) * 2004-05-25 2008-08-20 郑贯天 一种快速伸缩拉手装置
CN101327756A (zh) * 2004-05-25 2008-12-24 郑贯天 一种快速伸缩拉手装置
CN101391584A (zh) * 2004-05-25 2009-03-25 郑贯天 一种快速伸缩拉手装置
KR20120135371A (ko) * 2011-06-05 2012-12-13 이학관 필요시 고정 가능한 버스 손잡이
CN206551928U (zh) * 2017-03-23 2017-10-13 杜希朔 伸缩式公交车手环
CN207737169U (zh) * 2017-12-28 2018-08-17 倪欣培 可稳固扶握的公交拉手
CN108973814A (zh) * 2018-08-23 2018-12-11 谢震东 一种增加摩擦力的公交车吊环
KR20180134798A (ko) * 2018-12-01 2018-12-19 김세정 가변 고정식 버스 손잡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1052B (zh) * 2012-09-23 2017-11-07 冯静 可变化成刚性的公交车拉环
CN102826030B (zh) * 2012-09-23 2015-12-16 冯静 可变化成刚性的公交车拉环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46406Y1 (ko) * 1996-11-12 1999-06-15 정몽규 버스 손잡이의 구조
CN101244705A (zh) * 2004-05-25 2008-08-20 郑贯天 一种快速伸缩拉手装置
CN101327756A (zh) * 2004-05-25 2008-12-24 郑贯天 一种快速伸缩拉手装置
CN101391584A (zh) * 2004-05-25 2009-03-25 郑贯天 一种快速伸缩拉手装置
US7367347B2 (en) * 2005-01-06 2008-05-06 Ross Field Portable stabilizer apparatus for a standing passenger
KR20120135371A (ko) * 2011-06-05 2012-12-13 이학관 필요시 고정 가능한 버스 손잡이
CN206551928U (zh) * 2017-03-23 2017-10-13 杜希朔 伸缩式公交车手环
CN207737169U (zh) * 2017-12-28 2018-08-17 倪欣培 可稳固扶握的公交拉手
CN108973814A (zh) * 2018-08-23 2018-12-11 谢震东 一种增加摩擦力的公交车吊环
KR20180134798A (ko) * 2018-12-01 2018-12-19 김세정 가변 고정식 버스 손잡이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公交车拉手设计;吕中意等;《图学学报》;20131130;第34卷(第6期);69-7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2580A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2580B (zh) 一种可调拉环
US4445502A (en)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and inertial reel therefor
US9743754B2 (en) Gas spring lift
CN109017495B (zh) 一种可移动伸缩的公交、地铁扶手架
CN101440689A (zh) 用于建筑开口的遮盖物的提升系统的控制单元
CN205603042U (zh) 吊车平转装置
CN201578771U (zh) 手捏式可控制应急逃生器
CN110816379B (zh) 一种公交车拉环
EP2525878A1 (en) Safety system with two carabiners each one to be hung to a belay element for climbing purposes, adventure parks, works on civil structures or generally works requiring safety ropes
CN108714290B (zh) 一种力量调节装置
CN212308741U (zh) 一种拉力训练器
CN107190814B (zh) 一种悬停定位装置和相关的抽拉式龙头
CN109701222B (zh) 一种多功能上肢训练器
US8899298B2 (en) Window treatment roll-up device
CN109099949A (zh) 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生物实验板用固定装置
US9993667B2 (en) Descent control device
CN211473974U (zh) 一种两端可调节无绳系统
CN210493149U (zh) 结构改进的桌上型升降工作站
CN208527714U (zh) 一种水箱拉丝机
CN101920073B (zh) 一种带阻尼滚筒装置及其滚珠阻尼高楼逃生器
CN219128083U (zh) 一种防坠安全绳
CN219950207U (zh) 一种钢材吊装装置
CN209322392U (zh) 多节气动升降器
CN201239438Y (zh) 落体速度控制器
CN217489652U (zh) 跑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5

Address after: 318000 Houzhuang village, Beicheng street, Huangyan,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aizhou Huangyan Jianli Mould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43200 group 5, shenlongtan village, Bailizhou Town, Zhijiang City, 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 Xingx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