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7927B - 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7927B
CN110707927B CN201911053534.XA CN201911053534A CN110707927B CN 110707927 B CN110707927 B CN 110707927B CN 201911053534 A CN201911053534 A CN 201911053534A CN 110707927 B CN110707927 B CN 1107079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evice
power supply
supply control
capacito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35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7927A (zh
Inventor
霍兆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35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7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7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7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7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7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其中,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升压电路,升压电路被配置为对待输入至负载的供电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升压电路具体包括:储能组件,储能组件被配置能够存储电量,或将存储的电量释放至负载;开关器件,连接于储能组件与地线之间,开关器件截止,储能组件存储的电量释放至负载,开关器件导通,储能组件存储电量;控制器,与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到负载停机,按照时间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直至升压电路中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通过按照时间逐渐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避免因直接关闭升压电路造成电压冲击,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电控制电路、一种供电控制方法、一种空调设备、一种电动车辆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有升压电路的供电系统,在关机过程中直接关闭升压电路。而由于升压电路的作用,供电系统的输入电压被提高到相对很高的输出电压,因此输入电流较大,如果突然关闭系统,会对开关管等器件造成高压冲击,造成器件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供电控制电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供电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空调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电动车辆。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升压电路,升压电路被配置为对待输入至负载的供电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升压电路具体包括:储能组件,储能组件被配置能够存储电量,或将存储的电量释放至负载;开关器件,连接于储能组件与地线之间,开关器件截止,储能组件存储的电量释放至负载,开关器件导通,储能组件存储电量;控制器,与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到负载停机,按照时间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直至升压电路中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供电控制电路中设置有升压电路,升压电路包括储能组件和开关器件。当控制器检测到负载停机,即需要关机时,控制器按照时间逐渐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直到升压电路中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系统完成关机。通过按照时间逐渐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避免因直接关闭升压电路造成电压冲击,保护开关器件不被电压冲击损坏,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供电控制电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储能组件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二电感和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感的第二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至第二电感;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感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至第一电感;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第一开关器件连接至第一电容和第一电感之间的公共端;第二开关器件连接至第二电容和第二电感之间的公共端;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一开关器件的和第二开关器件以预设频率切换导通状态,且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的导通时间差为预设频率的值的一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均接入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以存储输入端的电能,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感,另一端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至第二电感,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感,另一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至第一电感,以实现第一倍压组件和第二倍压组件相互连接,在第一电感释放电能时,一部分电能流入储能组件,一部分通过第一二极管流入第二电容中,同样的,在第二电感释放电能时,一部分电能流入储能组件,一部分通过第二二极管流入第一电容中,已经存储电能的电容同样能够向储能组件释放电能,从而降低开关损耗,提升了电路转换效率。
其中,电感、电容和二极管可构成一个倍压组件,每个被压组件受控于一个开关器件。开关器件交替工作,开关器件导通时,供电控制电路输入端的电能会存储在倍压组件中,开关器件截止时,倍压组件释放存储的电能至储能组件,以使储能组件将电能进行叠加,从而实现供电电压的升压转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的导通时间差为预设频率的值的一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储能组件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二极管和电解电容;第三二极管连接至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之间的公共端;电解电容、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之间的公共端连接至升压电路的输出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能组件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二极管和电解电容,电感和/或电容释放的电能到电解电容中,使得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升压,并且通过第三二极管保证的升压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升压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与开关器件并联连接,稳压二极管被配置为滤除开关器件工作期间的电压波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电路在带重载期间突然关闭开关器件,此时第一电感上的能量将通过两个通路流动:经第一电容至第三二极管以及经第一二极管至第二电容;第二电感上的能量将通过两个通路流动:经第二电容至第三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至第一电容。若电感能量较大,将使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上的电压升高到输出电压,此时低电压开关器件则无法承受过高的电能导致损坏现象,通过在开关器件两端并联稳压二极管,则可以吸收电压超出开关器件耐压部分能量,从而保护开关器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开关器件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指令输出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接入反向续流二极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至指令输出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接入反向续流二极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结构相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采用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者是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当采用IGBT时,每个开关器件均包括一三极管和一二极管,三极管的集电极和二极管的阴极相接,构成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和二极管的阳极相接,构成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当采用MOSFET时,每个开关器件均包括一MOS管和一二极管,MOS管的源极和二极管的阴极相接,构成开关器件的第一端,MOS管的漏极和二极管的阳极相接,构成开关器件的第二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该供电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到负载停机,获取开关器件的开关周期;每间隔目标数值个开关周期,通过开启信号控制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相对值减少目标数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供电控制电路中设置有升压电路,升压电路中设置有开关器件。当控制器检测到负载停机,即需要关机时,首先获取开关器件的开关周期,并按照每间隔目标数值个开关周期,通过开启信号控制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相对值减少目标数值的方式,按照时间逐渐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避免因直接关闭升压电路造成电压冲击,保护开关器件不被电压冲击损坏,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开启信号包括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其中,第一开关器件对应第一开启信号,第二开关器件对应第二开启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根据彼此对应的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工作。在执行升压时,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分别驱动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交替切换开关状态,以实现升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逐步降低开关器件的开启信号的占空比的步骤,具体包括:同步降低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占空比;其中,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频率相同,且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相位差为频率的一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降低开关器件的开启信号的占空比时,需要同步降低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占空比,进而保持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相对不变,进而保证关机时的稳定性,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可靠性。其中,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频率相同,且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相位差为频率的一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占空比相对值与目标数值的差大于占空比相对值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控制开关器件的占空比降低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相对值始终大于占空比相对值阈值,进而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其中,占空比相对值的范围为0至100,对应于占空比为0%至100%的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供电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并获取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根据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计算占空比相对值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占空比相对值阈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K=(n-2)÷[2×(n-1.414)];
其中,K为占空比相对值阈值,n为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比值,即升压比。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压缩机;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压缩机相连接;和/或存储器,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因此,该空调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电路,和/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电池组;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空调设备,空调设备与电池组相连接,电池组被配置为适于为空调设备供能;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电池组和负载相连接,因此,该电动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电路,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因此,该计算机程序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控制电路对应的驱动波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控制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供电控制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
升压电路,升压电路被配置为对待输入至负载的供电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升压电路具体包括:储能组件,储能组件被配置能够存储电量,或将存储的电量释放至负载;开关器件,连接于储能组件与地线之间,开关器件截止,储能组件存储的电量释放至负载,开关器件导通,储能组件存储电量;控制器,与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到负载停机,按照时间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直至升压电路中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其中,供电控制电路中设置有升压电路,升压电路包括储能组件和开关器件。
当控制器检测到负载停机,即需要关机时,控制器按照时间逐渐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直到升压电路中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系统完成关机。通过按照时间逐渐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避免因直接关闭升压电路造成电压冲击,保护开关器件不被电压冲击损坏,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逐渐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具体体现为逐渐降低开关器件对应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能组件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二电感L2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至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二极管D2连接至第二电感L2;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至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至第一电感L1;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二开关器件Q2;第一开关器件Q1连接至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之间的公共端;第二开关器件Q2连接至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感L2之间的公共端;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一开关器件Q1的和第二开关器件Q2以预设频率切换导通状态,且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二开关器件Q2的导通时间差为预设频率的值的一半。
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均接入升压电路的输入端,以存储输入端的电能,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感L1,另一端通过第二二极管D2连接至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感L2,另一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至第一电感L1,以实现第一倍压组件和第二倍压组件相互连接,在第一电感L1释放电能时,一部分电能流入储能组件,一部分通过第一二极管D1流入第二电容C2中,同样的,在第二电感L2释放电能时,一部分电能流入储能组件,一部分通过第二二极管D2流入第一电容C1中,已经存储电能的电容同样能够向储能组件释放电能,从而降低开关损耗,提升了电路转换效率。
其中,电感、电容和二极管可构成一个倍压组件,每个被压组件受控于一个开关器件。开关器件交替工作,开关器件导通时,供电控制电路输入端的电能会存储在倍压组件中,开关器件截止时,倍压组件释放存储的电能至储能组件,以使储能组件将电能进行叠加,从而实现供电电压的升压转换。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二开关器件Q2的导通时间差为预设频率的值的一半,即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二开关器件Q2的控制脉冲的输出时间差为控制脉冲的频率值的一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能组件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二极管D3和电解电容E;第三二极管D3连接至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之间的公共端;电解电容E、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二开关器件Q2之间的公共端连接至升压电路的输出端。
其中,储能组件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二极管D3和电解电容E,电感和/或电容释放的电能到电解电容E中,使得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升压,并且通过第三二极管D3保证的升压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压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与开关器件并联连接,稳压二极管被配置为滤除开关器件工作期间的电压波动。
其中,当电路在带重载期间突然关闭开关器件,此时第一电感L1上的能量将通过两个通路流动:经第一电容C1至第三二极管D3以及经第一二极管D1至第二电容C2;第二电感L2上的能量将通过两个通路流动:经第二电容C2至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二二极管D2至第一电容C1。若电感能量较大,将使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上的电压升高到输出电压,此时低电压开关器件则无法承受过高的电能导致损坏现象,通过在开关器件两端并联稳压二极管,则可以吸收电压超出开关器件耐压部分能量,从而保护开关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器件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指令输出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接入反向续流二极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至指令输出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接入反向续流二极管。
其中,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二开关器件Q2结构相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关器件Q1和第二开关器件Q2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采用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者是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当采用IGBT时,每个开关器件均包括一三极管和一二极管,三极管的集电极和二极管的阴极相接,构成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和二极管的阳极相接,构成开关器件的第二端;当采用MOSFET时,每个开关器件均包括一MOS管和一二极管,MOS管的源极和二极管的阴极相接,构成开关器件的第一端,MOS管的漏极和二极管的阳极相接,构成开关器件的第二端。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该供电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02,检测到负载停机,获取开关器件的开关周期;
步骤S304,每间隔目标数值个开关周期,通过开启信号控制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相对值减少目标数值。
在该实施例中,供电控制电路中设置有升压电路,升压电路中设置有开关器件。当控制器检测到负载停机,即需要关机时,首先获取开关器件的开关周期,并按照每间隔目标数值个开关周期,通过开启信号控制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相对值减少目标数值的方式,按照时间逐渐降低开关器件的占空比,避免因直接关闭升压电路造成电压冲击,保护开关器件不被电压冲击损坏,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开启信号包括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其中,第一开关器件对应第一开启信号,第二开关器件对应第二开启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逐步降低开关器件的开启信号的占空比的步骤,具体包括:同步降低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占空比;其中,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频率相同,且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相位差为频率的一半。
其中,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根据彼此对应的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工作。在执行升压时,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分别驱动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交替切换开关状态,以实现升压。
在降低开关器件的开启信号的占空比时,需要同步降低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占空比,进而保持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相对不变,进而保证关机时的稳定性,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可靠性。其中,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频率相同,且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相位差为频率的一半。
具体地,如图2所示,信号1对应第一开启信号,信号2对应第二开启信号,其中,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频率均为f,且同时满足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的输出时间差为1/2f。
在关闭系统时,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同步降低占空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占空比相对值与目标数值的差大于占空比相对值阈值。
具体地,在控制开关器件的占空比降低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相对值始终大于占空比相对值阈值,进而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其中,占空比相对值的范围为0至100,对应于占空比为0%至100%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供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2,获取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并获取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步骤S404,根据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计算占空比相对值阈值。
具体地,占空比相对值阈值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K=(n-2)÷[2×(n-1.414)];
其中,K为占空比相对值阈值,n为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与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比值,即升压比。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以供电控制电路为车载空调的供电控制电路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具体地,通过供电控制方法对空调器升压供电电路进行控制,当升压电路负载突然关闭情况下以逐渐降低占空比到关闭控制脉冲输出的方式控制升压电路关闭,避免突然关闭开关管造成电感能量无处释放,使开关管两端电压急剧上升从而造成开关管损坏。
其中,供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在空调器正常运行过程中,如图2所示,通过信号1驱动第一开关器件导通,通过信号2驱动第二开关器件导通。
信号1和信号2的脉冲频率为f,即以频率f控制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在控制过程中,信号1和信号2的输出相差时间为1/2f。
当需要关闭空调器时,设当前信号1和信号2的占空比相对值为x,且(0<x<100),控制信号1和信号2在每个信号周期内,控制占空比相对值x减少1,则在信号1和信号2输出y(y<x)个周期后,当前的占空比相对值为x-y。
在降低占空比的过程中,需满足占空比相对值(即x-y)大于占空比相对值阈值。
其中,占空比相对值阈值根据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确定。
具体地,满足以下公式:
x-y>(n-2)÷[2×(n-1.414)],且n=Vo÷Vin;
其中,y小于x,Vo为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in为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需要关闭空调器时,设当前信号1和信号2的占空比相对值为x,且(0<x<100),控制信号1和信号2在每个信号周期内,控制占空比相对值x减少k(k为大于0的自然数),则在信号1和信号2输出y(y<x)个周期后,当前的占空比相对值为x-y。
其中,需要满足0<k×y<x。
此时,在信号1和信号2输出y(y<x)个周期后,当前的占空比相对值为x-k×y。
同样地,需要满足以下公式:
x-k×y>(n-2)÷[2×(n-1.414)],且n=Vo÷Vin;
其中,k为大于0的自然数,且0<k×y<x,Vo为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in为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1<k<10。
实施例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压缩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压缩机相连接;和/或存储器,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因此,该空调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电路,和/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电池组;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设备,空调设备与电池组相连接,电池组被配置为适于为空调设备供能;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与电池组和负载相连接,因此,该电动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电路,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因此,该计算机程序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被配置为对待输入至负载的供电电压进行电压转换,所述升压电路具体包括:
储能组件,所述储能组件被配置能够存储电量,或将存储的电量释放至负载;
开关器件,连接于所述储能组件与地线之间,所述开关器件截止,所述储能组件存储的电量释放至所述负载,所述开关器件导通,所述储能组件存储电量;
控制器,与所述开关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到所述负载停机,按照时间降低所述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直至所述升压电路中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开关器件的开关周期,每间隔目标数值个所述开关周期,通过开启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相对值减少所述目标数值;所述占空比相对值与所述目标数值的差大于占空比相对值阈值;获取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并获取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根据所述输入电压和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占空比相对值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二电感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感;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感;
所述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感之间的公共端;
所述第二开关器件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二电感之间的公共端;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的和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以预设频率切换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器件的导通时间差为所述预设频率的值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组件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二极管和电解电容;
所述第三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之间的公共端;
所述电解电容、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器件之间的公共端连接至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还包括:
稳压二极管,与所述开关器件并联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被配置为滤除所述开关器件工作期间的电压波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器件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二极管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指令输出端,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接入反向续流二极管,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指令输出端,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接入反向续流二极管。
6.一种供电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到负载停机,获取开关器件的开关周期;
每间隔目标数值个所述开关周期,通过开启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相对值减少所述目标数值;
所述占空比相对值与所述目标数值的差大于占空比相对值阈值;
获取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并获取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根据所述输入电压和所述输出电压计算所述占空比相对值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所述开启信号包括第一开启信号和第二开启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对应第一开启信号,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对应第二开启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开启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器件的占空比相对值减少所述目标数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同步降低所述第一开启信号和所述第二开启信号的占空比;
其中,所述第一开启信号和所述第二开启信号的频率相同,且所述第一开启信号和所述第二开启信号的相位差为所述频率的一半。
9.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和/或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适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方法。
10.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组;以及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所述电池组被配置为适于为所述空调设备供能;或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池组和负载相连接。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方法。
CN201911053534.XA 2019-10-31 2019-10-31 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707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3534.XA CN110707927B (zh) 2019-10-31 2019-10-31 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3534.XA CN110707927B (zh) 2019-10-31 2019-10-31 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7927A CN110707927A (zh) 2020-01-17
CN110707927B true CN110707927B (zh) 2022-03-25

Family

ID=69203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3534.XA Active CN110707927B (zh) 2019-10-31 2019-10-31 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79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1608B (zh) * 2020-01-20 2021-08-20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车载空调和存储介质
TWI726618B (zh) * 2020-02-14 2021-05-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車電源迴路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66803B (zh) * 2020-03-25 2022-07-01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电路故障检测方法、线路板及车载空调器
CN111313373B (zh) * 2020-03-25 2022-11-29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电路故障检测方法、线路板及车载空调器
CN111366804B (zh) * 2020-03-25 2022-07-19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供电电路、电路故障检测方法、线路板及车载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60001591B1 (ko) * 1990-12-26 1996-02-02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전구의 수명연장을 위한 듀티비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102208868A (zh) * 2011-04-29 2011-10-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升压变比直流-直流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7927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7927B (zh) 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空调设备、电动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0601531B (zh) 供电控制电路和车载空调
US93915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witched-mode power converter
CN101064468B (zh) 直流-直流转换器及应用该转换器的电动机驱动系统
CN105991021B (zh) 双向dc-dc变换器
CN108988634B (zh) 一种三相交错式双向大变比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00027303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verting or Buffering a Voltage
CN110868058A (zh) 驱动控制电路、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85596B (zh) 一种升降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10464A (zh) 一种具备高增益升压能力的Buck-Boost DC-DC变换器
CN209170228U (zh) 一种新型可扩展Sepic DC-DC变换器
KR101906311B1 (ko) 직류 컨버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0707920A (zh) 驱动控制电路、方法及装置、空调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21064981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CN112711286A (zh) 调压电路、调压控制方法、调压设备、存储介质和车辆
CN115514052B (zh) 一种双向逆变电源模块
CN111211688A (zh) Dc-d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及包括其的不间断电源
CN110758278B (zh) 供电方法、供电装置、车载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94580B (zh) 直流-直流转换器以及电源装置
CN214544121U (zh) 一种双向升降压转换电路
CN216414182U (zh) 交错并联控制电路、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及光伏优化器
CN220935027U (zh) 一种新型双向dc/dc变换系统
CN217469771U (zh) Sepic电源装置、驱动电路的供电装置、车辆
CN111711360B (zh) 一种续能回馈型高倍降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171148A1 (ja) 直流電圧変換回路およ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