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6965B - 一种隔离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6965B
CN110706965B CN201910979682.8A CN201910979682A CN110706965B CN 110706965 B CN110706965 B CN 110706965B CN 201910979682 A CN201910979682 A CN 201910979682A CN 110706965 B CN110706965 B CN 110706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connecting rod
spring
fix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96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6965A (zh
Inventor
黄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al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a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al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a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96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69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6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6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6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6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01H31/026Movable parts and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26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with movable contact that remain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one line in open position of switch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壳体以及手柄,壳体上设有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静触头,壳体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动触头,手柄与转轴联动带动转轴转动实现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的连接或断开,其中,转轴一端上设有缺口,手柄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环形凹腔,环形凹腔侧壁上设有联动部,联动部的面积小于缺口的面积,转轴伸入至环形凹腔内,使得缺口的两侧面位于联动部的运动轨迹上,联动部与缺口的侧面相抵实现转轴的转动;本发明具有结构稳定、减缓手柄转动的速度、成本更低、安装更加方便、结构占用空间率小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一种主要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用以连通和切断小电流电路”,无灭弧功能的开关器件。隔离开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
现有的合闸操作具体通过手柄转动同步带动转轴转动,实现合闸,而现有的隔离开关是通过扭簧实现复位效果,在合闸的过程中(即从分闸状态切换至合闸状态),由于扭簧快速复位,导致操作者刚分闸,手柄快速转动很容易打到操作者的手,轻者伤害到操作者的手,严重者会导致整个隔离开关的结构不稳定,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线路的工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离开关。
本发明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壳体以及手柄,壳体上设有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静触头,壳体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动触头,手柄与转轴联动带动转轴转动实现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的连接或断开,其中,转轴一端上设有缺口,手柄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环形凹腔,环形凹腔侧壁上设有联动部,联动部的面积小于缺口的面积,转轴伸入至环形凹腔内,使得缺口的两侧面位于联动部的运动轨迹上,联动部与缺口的侧面相抵实现转轴的转动。
采用此种设置,分闸状态下,由于联动部与缺口的一侧面相抵,与缺口的另一侧面是分离状态的,如果分闸状态要转化为合闸状态,当转动手柄,由于联动部与缺口的另一侧面不相抵,即使扭簧快速复位,也有一定的缓冲时间,此时转轴转动后,手柄会慢慢的带动转动,保证手柄不会打到操作者的手,同时也不会由于手柄受力过猛,导致手柄损坏等事故。
其中,联动部与缺口均为扇环形,联动部的面积为缺口面积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联动部与缺口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首先弧面转动更为顺畅,不会产生卡顿,其次面积比的限定,即满足正常的联动效果,又能保住缓冲效果。
其中,转轴的直径小于环形凹腔的直径。
转轴伸入至环形凹腔内,进一步保证在转动过程中,转轴转动不会直接同步带动手柄转动,只有联动部与缺口侧面相抵后,才能实现联动转动。
其中,还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转轴铰接,另一端与壳体左内壁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转轴铰接,另一端与壳体右内壁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均套设有弹簧且相对转轴对称设置。
通过将弹簧套设在连杆上,使得弹簧得到支撑力,防止过度操作,使得弹簧疲劳。通过两个对称的弹簧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通过转轴转动直接使得两个连杆运动,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通过弹簧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扭簧,成本更低、安装更加方便、结构占用空间率小等特点。
其中,壳体内设有储能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均位于储能腔内。
通过单独设置一个储能腔,保证整个储能机构的稳定性,而且单独设置,不会影响到其他机构的正常使用,维修方便。
其中,还包括第一固定销以及第二固定销,转轴上设有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第一插槽,第二延伸部上设有第二插槽,第一连杆伸入至第一插槽内通过第一固定销与转轴铰接,第二连杆伸入至第二插槽内通过第二固定销与转轴铰接。
通过固定销的方式实现铰接,使得联动更加方便。
其中,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一腰型孔,第一固定销在第一腰型孔内滑动;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二腰型孔,第二固定销在第二腰型孔内滑动。
通过腰型孔的设置,使得联动更加稳定。
其中,还包括第一缓冲垫以及第二缓冲垫,第一缓冲垫套设在第一连杆上且一端与第一延伸部相抵另一端与弹簧相抵;第二缓冲垫套设在第二连杆上且一端与第二延伸部相抵另一端与弹簧相抵。
采用缓冲垫的设置,使得弹簧在使用过程中,一是起到缓冲作用,二是保证弹簧固定更加方便。
其中,还包括第一固定轴以及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轴穿过弹簧以及第一连杆与壳体左内壁连接,第二固定轴穿过弹簧以及第二连杆与壳体右内壁连接。
通过固定轴直接穿过弹簧跟连杆形成固定,保证固定更加稳定。
其中,壳体左内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轴固定在第一固定槽上;壳体右内壁上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轴固定在第二固定槽上。
固定轴直接固定在固定槽内,虽然固定轴可以径向转动,但是无法进行轴向滑动,进一步,保证联动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均延伸至转轴内。
插槽的延伸至转轴内,防止在转动过程中,插槽深度过浅导致整体联动发生卡顿或其他状况。
其中,转轴内设有安装槽,动触头包括触头片以及弹簧片,触头片与固定腔侧壁贴合且贯穿安装槽,弹簧片为拱形,弹簧片中间部分与固定腔的对应侧壁相抵,弹簧片的两端分别与动触头的两端相抵,相邻两个安装槽内的两个触头片两端形成两个夹持口,两个夹持口分别对应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
触头片采用此种结构固定,通过两个触头片形成两个夹持口,由于弹簧片的设置,进一步使得夹紧效果更佳,更好的实现电气连接效果。
其中,安装槽内设有定位筋,弹簧片中间部分上设有固定凸起,定位筋与固定凸起的底面配合固定。
采用定位筋与固定凸起的设置,使得弹簧片固定更加稳定。
其中,触头片两端上设有滑槽,弹簧片的两端设有弧面,弧面在滑槽上滑动。
弧面在滑槽上滑动,保证触头片与静触头接触后,弹簧片能够更加的固定,起到支撑效果,防止弹簧片固定偏移,同时也使得弹簧片的使用寿命加长。
其中,转轴上设有限位凸起,壳体内设有与限位凸起适配的限位凸台。
限位凸起的设置,防止转轴过度旋转,导致整体机构损坏。
其中,限位凸起为扇环形。
扇环形的设置,使得与转轴配合更加稳定,且转动方便。
其中,还包括两个拉簧,手柄上设有第一固定环,壳体两侧上设有第二固定环以及第三固定环,一个拉簧连接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另一个拉簧连接第一固定环与第三固定环。
通过两个拉簧的设置,使得手柄转动后,由于拉簧的作用,使得手柄复位到中间,使得不管是合闸还是分闸状态,手柄始终在中间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上盖与透明镜片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去除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带动触头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触头片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连杆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13所示,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壳体1以及手柄6,壳体1包括上盖7以及底座8,上盖7与底座8通过可拆卸式连接固定,形成一个固定腔室,此处可拆卸式连接具体是通过螺栓固定的。底座8具体用于固定零部件,上盖7是用于封闭底座8的。为了让操作者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壳体1内部的动触头26与第一静触头11以及第二静触头12的连接关系,上盖7上设有透明镜片71,透明镜片71位于动触头11的正上方,且可以观察到第一静触头11与第二静触头12的部分结构。透明镜片71上设有卡扣711,上盖7上设有卡槽72,实现上盖7与透明镜片71的连接固定。此处透明镜片71也可以与上盖7一体成型设置。透明镜片71的数量与动触头26的数量对应。
壳体1上设有第一静触头11以及第二静触头12,壳体1内设有转轴2,转轴2上设有动触头26,转轴2转动实现第一静触头11与第二静触头12的连接或断开,此处以三相隔离开关为例,其通过三组动触头26、第一静触头11以及第二静触头12组成,此处以一组为例。
转轴2内设有六个安装槽24以及环形隔离筋25,两个安装槽24对应一个动触头26,环形隔离筋25的数量为两个,将六个安装槽24分隔成了三组。每个安装槽24的结构一致,安装槽24内设有定位筋241以及定位凸起242,定位凸起242与定位筋241为对应设置,即定位筋241位于安装槽24的一侧面,定位凸起242位于安装槽24的对应侧面。
动触头26包括触头片261以及弹簧片262,一个安装槽24内放置一个触头片261与一个弹簧片262,触头片261一侧面中心位置设有与定位凸起242适配的定位凹槽263,触头片261与安装槽24的底面垂直设置,且紧贴靠近定位凸起242的侧壁,触头片261的两端均伸出至安装槽24外,触头片261朝向弹簧片262一侧的两端上设有滑槽264。进一步,为了提高动触头26与静触头之间的连接效果,触头片261的头部上设有导向面。
弹簧片262具体为拱形,弹簧片262中间部分上设有固定凸起2621,定位筋241与固定凸起2621的底面配合固定,使得弹簧片262固定在安装槽24内。此处弹簧片262也为安装槽24的底面垂直设置,弹簧片262紧贴与安装槽24的侧壁固定。弹簧片262的两端对应与触头片261上的滑槽264相抵,此处弹簧片262的两端设有弧面265,通过弧面265在滑槽264上滑动。
相邻两个安装槽24内的两个触头片261两端形成两个夹持口266,两个夹持口266分别对应第一静触头11与第二静触头12。触头片261采用此种结构固定,通过两个触头片261形成两个夹持口266,由于弹簧片262的设置,进一步使得夹紧效果更佳,更好的实现电气连接效果。
第一静触头11与第二静触头12的结构一致,此处以第一静触头11为例。第一静触头11上设有接线部111、扭曲部112以及触头部113,接线部111通过扭曲部112与触头部113连接,使得接线部111与触头部113呈垂直设置,扭曲部112为螺旋式扭曲,第一静触头11具体是通过一体成型设置,通过加工扭曲触头部113形成扭曲部112。接线部111上设有接线孔114以及固定孔115,接线孔114用于与外部接线,固定孔115用于第一静触头11与底座8进行螺栓固定。
进一步,相邻两个第一静触头11之间设有隔离板117,使得电气隔离效果更好。
转轴2与手柄6连接端上设有缺口27,此处缺口27具体为扇环形。
手柄6上设有连接部61以及把手部62,把手部62为一体成型设置,把手部62上设有若干个镂空孔621,把手部62上设有多个曲面622,使得把手部62整体符合人体交互效果。连接部61上设有环形凹腔611,环形凹腔611侧壁上设有联动部612,联动部612的面积小于缺口27的面积,具体为联动部612的面积为缺口27面积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保证联动部612与缺口27配合时,联动部612的两个侧面与缺口27对应的两个侧面之间至少有一个侧面设有间隙,这个间隙就可以形成缓冲效果,防止手柄6与转轴2同步联动,此种设置后,手柄6与转轴2不为同步联动。进一步,转轴2的直径小于环形凹腔611的直径。转轴2伸入至环形凹腔611内,进一步保证在转动过程中,转轴2转动不会直接同步带动手柄6转动,只有联动部612与缺口27侧面相抵后,才能实现联动转动。
底座8内设有储能腔13,转轴2穿过储能腔13然后继续伸入至壳体1内,实现转轴2传动。储能腔13上设有壳体1左内壁14以及壳体1右内壁15,壳体1左内壁14上设有第一固定槽141,壳体1右内壁15上设有第二固定槽151。储能腔13上设有限位凸台131,此处限位凸台1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凸台131位于限位凸起的运动轨迹上,且呈对称设置,防止转轴2发生过度旋转。
转轴2上设有第一延伸部21、第二延伸部22以及限位凸起23,第一延伸部21上设有第一插槽211,第二延伸部22上设有第二插槽221,此处第一插槽211与第二插槽221均延伸至转轴2内,进一步保证转动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卡顿或其他故障。此处第一延伸部21与第二延伸部22上均设有用于铰接的通孔212,故在此不多加赘述。限位凸起23具体为扇环型,即限位凸起23的两侧面为平面,通过平面与平面相抵实现限位效果。
第一连杆3一端部分伸入至第一插槽211内通过第一固定销31与转轴2铰接,另一端通过固定在第一固定槽141上的第一固定轴33进行固定。第一缓冲垫32套设在第一连杆3上且一端与第一延伸部21相抵另一端与弹簧5相抵,此处弹簧5同样也套设在第一连杆3上。第一固定轴33穿过弹簧5与第一连杆3固定在第一固定槽141上,第一固定销31直接固定在第一固定槽141内,虽然第一固定轴33可以径向转动,但是无法进行轴向滑动,进一步,保证联动的稳定性。进一步,第一连杆3上设有第一腰型孔34,第一固定销31在第一腰型孔34内滑动。
第二连杆4一端部分伸入至第二插槽221内通过第二固定销41与转轴2铰接,另一端通过固定在第二固定槽151上的第二固定轴43进行固定。第二缓冲垫套42设在第二连杆4上且一端与第二延伸部22相抵另一端与弹簧5相抵,此处弹簧5同样也套设在第二连杆4上。第二固定轴43穿过弹簧5与第二连杆4固定在第二固定槽151上。进一步,第二连杆4上设有第二腰型孔44,第二固定销41在第二腰型孔44内滑动。
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上相对转轴2对称设置。
通过将弹簧5套设在连杆上,使得弹簧5得到支撑力,防止过度操作,使得弹簧5疲劳。通过两个对称的弹簧5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通过转轴2转动直接使得两个连杆运动,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通过弹簧5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扭簧,成本更低、安装更加方便、结构占用空间率小等特点。而且通过单独设置的储能腔13,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误干扰,同时维修更加方便。
采用此种设置,分闸状态下,由于联动部612与缺口27的一侧面相抵,与缺口27的另一侧面是分离状态的,如果分闸状态要转化为合闸状态,当转动手柄6,由于联动部612与缺口27的另一侧面不相抵,通过弹簧5进行复位,由于联动部612与缺口27之间的间隙设置,使得起到一定的缓冲时间,此时转轴2转动后,手柄6会慢慢的带动转动,保证手柄6不会打到操作者的手,同时也不会由于手柄6受力过猛,导致手柄6损坏等事故。同时,弹簧5采用对称两个设置,进一步也增加了缓冲效果。
实施例2:
参照附图1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还包括两个拉簧9,手柄6上设有第一固定环66,第一固定环66具体位于手柄6朝向内侧的中心位置上。
储能腔靠近手柄6的侧壁上设有环形槽132,环形槽132上设有固定件91,固定件91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二固定环911以及第三固定环912,一个拉簧9连接第一固定环66与第二固定环911,另一个拉簧9连接第一固定环66与第三固定环912。
通过两个拉簧9的设置,使得手柄6转动后,由于拉簧9的作用,使得手柄6复位到中间,使得不管是合闸还是分闸状态,手柄6始终在中间位置。

Claims (7)

1.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壳体以及手柄,壳体上设有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静触头,壳体内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动触头,手柄与转轴联动带动转轴转动实现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的连接或断开,其特征在于:转轴一端上设有缺口,手柄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环形凹腔,环形凹腔侧壁上设有联动部,联动部的面积小于缺口的面积,转轴伸入至环形凹腔内,使得缺口的两侧面位于联动部的运动轨迹上,联动部与缺口的侧面相抵实现转轴的转动;转轴的直径小于环形凹腔的直径;转轴上设有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第一插槽,第二延伸部上设有第二插槽,还包括设有第一腰型孔的第一连杆、设有第二腰型孔的第二连杆、第一固定销、第二固定销、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第一固定轴以及第二固定轴,第一连杆一端伸入至第一插槽内通过第一固定销与转轴铰接,第一固定销在第一腰型孔内滑动,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一固定轴连接固定,弹簧套设在第一连杆上且弹簧一端与第一缓冲垫相抵;第二连杆一端伸入至第二插槽内通过第二固定销与转轴铰接,第二固定销在第二腰型孔内滑动,第二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固定轴连接固定,弹簧套设在第二连杆上且弹簧一端与第二缓冲垫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联动部与缺口均为扇环形,联动部的面积为缺口面积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储能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均位于储能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转轴内设有安装槽,动触头包括触头片以及弹簧片,触头片与固定腔侧壁贴合且贯穿安装槽,弹簧片为拱形,弹簧片中间部分与固定腔的对应侧壁相抵,弹簧片的两端分别与动触头的两端相抵,相邻两个安装槽内的两个触头片两端形成两个夹持口,两个夹持口分别对应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安装槽内设有定位筋,弹簧片中间部分上设有固定凸起,定位筋与固定凸起的底面配合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触头片两端上设有滑槽,弹簧片的两端设有弧面,弧面在滑槽上滑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拉簧,手柄上设有第一固定环,壳体两侧上设有第二固定环以及第三固定环,一个拉簧连接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另一个拉簧连接第一固定环与第三固定环。
CN201910979682.8A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隔离开关 Active CN1107069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9682.8A CN110706965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隔离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9682.8A CN110706965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隔离开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6965A CN110706965A (zh) 2020-01-17
CN110706965B true CN110706965B (zh) 2022-04-01

Family

ID=69199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9682.8A Active CN110706965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隔离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696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7307A (zh) * 2014-07-16 2014-11-2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分体手柄的断路器
CN104616918A (zh) * 2015-02-16 2015-05-13 派森特电气有限公司 Pc级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CN204390924U (zh) * 2015-02-16 2015-06-10 派森特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动触头机构
CN107230569A (zh) * 2017-06-09 2017-10-03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储能机构的pc级自动转换开关装置
CN108320932A (zh) * 2018-02-01 2018-07-24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轮盘组件
CN109326468A (zh) * 2018-11-12 2019-02-12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电源转换开关
CN109509654A (zh) * 2018-11-12 2019-03-22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电源转换开关
CN109686598A (zh) * 2019-01-24 2019-04-26 沈阳斯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专业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4216B2 (en) * 2013-06-13 2015-05-05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operating handle with dampening member
US9224560B2 (en) * 2013-11-11 2015-12-29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Circuit breaker position adjustment system
CN108538657B (zh) * 2017-03-06 2024-02-20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改良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7307A (zh) * 2014-07-16 2014-11-26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分体手柄的断路器
CN104616918A (zh) * 2015-02-16 2015-05-13 派森特电气有限公司 Pc级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CN204390924U (zh) * 2015-02-16 2015-06-10 派森特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动触头机构
CN107230569A (zh) * 2017-06-09 2017-10-03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储能机构的pc级自动转换开关装置
CN108320932A (zh) * 2018-02-01 2018-07-24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轮盘组件
CN109326468A (zh) * 2018-11-12 2019-02-12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电源转换开关
CN109509654A (zh) * 2018-11-12 2019-03-22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电源转换开关
CN109686598A (zh) * 2019-01-24 2019-04-26 沈阳斯沃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专业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6965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42066A1 (en) Rotary contact assembly for high ampere-rated circuit breakers
WO2016078482A1 (zh) 多极双断点塑壳断路器
KR20100011788A (ko) 배선용 차단기
BRPI0807241B1 (pt) Equipamento elétrico de baixa tensão com meios de intertravamento mecânico
CN110706965B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109301971A (zh) 一种碳刷连供电机及其碳刷更换方法
US2588632A (en) Switch
KR100662751B1 (ko) 4극 배선용 차단기
CN103021748B (zh) 大断口断路器
CN101552159B (zh) 电路断路器
CN109244781B (zh) 一种碳刷自动更换装置
CN216818195U (zh) 一种上隔离断路器
CN111952112B (zh) 一种柱上真空断路器
CN206353496U (zh) 一种转换开关
CN209881148U (zh) 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箱
CN210378848U (zh) 一种带转轴储能的隔离开关
KR101075539B1 (ko) 쓰리포지션 단로기
CN210984673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动触头斥开互锁装置
CN213150638U (zh) 跷板开关
CN210443510U (zh) 中性极机构以及剩余电流断路器
CN208157277U (zh) 一种高压开关用手动操纵三工位机构
CN211670158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8386065U (zh) 一种可快速反应的漏电保护器
CN215008107U (zh) 一种断路器的驱动装置
CN217333879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高压隔离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