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6994A - 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6994A
CN110696994A CN201910874292.4A CN201910874292A CN110696994A CN 110696994 A CN110696994 A CN 110696994A CN 201910874292 A CN201910874292 A CN 201910874292A CN 110696994 A CN110696994 A CN 110696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line
height
ship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42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6994B (zh
Inventor
李解为
胡超
武明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42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6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6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6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6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6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主要步骤为:绘制布桩线、分段中心线以及端边线;标记第一分区线和第二分区线,以使各桩柱划分为未变形区域、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测量第一反变形区域的第一宽度和第二反变形区域的第二宽度;得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和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桩柱的支撑高度;将内底板和外板对准放置于各桩柱上,装配成船舶双层底。可针对类似的分段结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反变形,通用性强,且在不同的反变形区域内调整对应所述桩柱的支持高度,使其符合在装配焊接过程中变形的规律,实现在装配过程中控制双层底的内底面的平面度。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船舶设计中,双层底结构设计较为普遍,而双层底分段建造过程中,内底面的整体平面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搭载基准以及船舶的使用功能,因此,内底面平面度的控制是双层底分段建造精度控制的一个关键点,但由于双层底分段的结构特点以及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变形,使得在装配过程中内底面平面度难以得到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在船舶双层底分段装配过程中控制内底面的平面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船舶双层底的胎架图规划分段建造场地,并在所述建造场地绘制布桩线、分段中心线以及端边线;
根据所述布桩线布置对应的若干条桩柱,将各所述桩柱调整为同一基准高度;
从所述分段中心线至所述端边线的方向上依次标记第一分区线和第二分区线,以使各所述桩柱划分为未变形区域、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
测量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一反变形高度,测量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端边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二反变形高度;
根据所述基准高度与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的比值得到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对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与所述第二反变形高度的比值得到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对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
将船舶的内底板和外板对准放置于各所述桩柱上,装配成对应分段的船舶双层底。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测量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一反变形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
测量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所述第一宽度B1,根据所述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的下放量为B1/1000,计算得出所述第二分区线在竖直平面的第一反变形高度h1=H-B1/1000,其中,H为基准高度。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测量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端边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二反变形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
测量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所述第二宽度B2,根据所述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端边线的下放量为4B2/1000,计算得出所述端边线在竖直平面的第二反变形高度h2=H-4B2/1000,其中,H为基准高度。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从所述分段中心线至所述端边线的方向上依次标记第一分区线和第二分区线,以使各所述桩柱划分为未变形区域、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的步骤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分区线为外板的曲型段和外板的平直段交界处的纵桁线,所述第二分区线为最靠近所述端边线的纵桁线。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将各所述桩柱调整为同一基准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
利用激光仪器扫射出所述基准高度的位置光线,根据所述位置关系在所述桩柱上进行标记并调整。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对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的步骤中,具体为:
在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上标记切割位置,利用切割器在所述桩柱上按照所述切割位置切下桩头;
或者所述桩柱采用活络桩柱,按照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将对应桩头的位置向下调整。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对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的步骤中,具体为:
在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上标记切割位置,利用切割器在所述桩柱上按照所述切割位置切下桩头;
或者所述桩柱采用活络桩柱,按照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将对应桩头的位置向下调整。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将船舶的内底板和外板对准放置于各所述桩柱上,装配成对应分段的所述船舶双层底的步骤中,还包括:
将所述船舶的内底板和外板吊装至各所述桩柱上,将所述内底板的中心线和所述外板的中心线与所述分段中心线相对齐,并使得所述内底板贴合于所述桩柱的桩头,将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板进行焊接装配。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将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板进行焊接装配的步骤中,还包括:
在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板之间装配若干个横壁板,所述第一分区线和所述第二分区线对应位置的所述横壁板增加与纵桁角之间的焊缝间隙。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分区线和所述第二分区线对应位置的所述横壁板增加与纵桁角之间的焊缝间隙的步骤中,还包括:
调整所述横壁板的厚度,以使所述焊缝间隙小于或者等于3mm。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在船舶双层底的装配过程中,将各所述桩柱划分为未变形区域、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通过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通过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反变形高度,再利用所述基准高度与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算出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进行调整,利用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与所述第二反变形高度算出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进行调整,通过在不同的反变形区域的宽度得到对应的反变形高度,通用性强,可针对类似的分段结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反变形,且在不同的反变形区域内调整对应所述桩柱的支持高度,使其符合在装配焊接过程中变形的规律,实现在装配过程中控制双层底的内底面的平面度,使得分段双层底达到所需的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先实施例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优先实施例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附图2,本发明实施例是基于双层底分段建造过程的横剖视图来进行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该方法必须以特定的方位进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船舶双层底的胎架图规划分段建造场地,并在所述建造场地绘制布桩线、分段中心线以及端边线;
根据所述布桩线布置对应的若干条桩柱,将各所述桩柱调整为同一基准高度;
从所述分段中心线至所述端边线的方向上依次标记第一分区线和第二分区线,以使各所述桩柱划分为未变形区域、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
测量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一反变形高度,测量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端边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二反变形高度;
根据所述基准高度与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的比值得到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对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与所述第二反变形高度的比值得到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对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
将船舶的内底板和外板对准放置于各所述桩柱上,装配成对应分段的船舶双层底。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在船舶双层底的装配过程中,将各所述桩柱划分为未变形区域、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通过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通过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反变形高度,再利用所述基准高度与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算出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进行调整,利用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与所述第二反变形高度算出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进行调整,通过在不同的反变形区域的宽度得到对应的反变形高度,通用性强,可针对类似的分段结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反变形,且在不同的反变形区域内调整对应所述桩柱的支持高度,使其符合在装配焊接过程中变形的规律,实现在装配过程中控制双层底的内底面的平面度,使得分段双层底达到所需的精度要求。
其中,在布置桩柱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所述桩柱的垂直度、纵横向的直线度以及与焊接的牢靠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测量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一反变形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测量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所述第一宽度B1,根据所述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的下放量为B1/1000,计算得出所述第二分区线在竖直平面的第一反变形高度h1=H-B1/1000,其中,H为基准高度。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靠近所述分段中心线,变形幅度不大,实现根据所述第一宽度确定第一反变形高度,其中,所述基准高度为800mm或1000mm。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测量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端边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二反变形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测量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所述第二宽度B2,根据所述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端边线的下放量为4B2/1000,计算得出所述端边线在竖直平面的第二反变形高度h2=H-4B2/1000,其中,H为基准高度。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远离所述分段中心线,变形幅度较大,实现根据所述第二宽度确定第二反变形高度。其中,所述第一分区线所在竖直平面的高度为基准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基准高度与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的比值得到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所述第一分区线和所述第二分区线在竖直平面上分别以第一虚拟线和第二虚拟线连接于所述双层底的内底板与建造场地之间,形成直角梯形,通过数学比值可算出该直角梯形内任意平行于第一虚拟线或第二虚拟线的线段的长度,以获取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对应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与所述第二反变形高度的比值得到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所述第二分区线和所述端边线在竖直平面上分别以第二虚拟线和第三虚拟线连接于所述双层底的内底板与建造场地之间,形成直角梯形,通过数学比值可算出该直角梯形内任意平行于第二虚拟线或第三虚拟线的线段的长度,以获取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对应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从所述分段中心线至所述端边线的方向上依次标记第一分区线和第二分区线,以使各所述桩柱划分为未变形区域、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的步骤中,还包括:所述第一分区线为外板的曲型段和外板的平直段交界处的纵桁线,所述双层底变形主要由所述外板的弯曲变形导致的,从所述外板的曲型段和外板的平直段交界处开始划分反变形区域,符合实际生产要求,所述第二分区线为最靠近所述端边线的纵桁线,该纵桁线到所述端边线的区域变形较大,作为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进行单独增加反变形量,以保证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变形后的平面度更加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将各所述桩柱调整为同一基准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利用激光仪器扫射出所述基准高度的位置光线,根据所述位置关系在所述桩柱上进行标记并调整,利用粉线在所述桩柱上弹出水平面标记,利用所述激光仪器扫射出的水平线更加精准。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的步骤中,具体为:在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上标记切割位置,利用切割器在所述桩柱上按照所述切割位置切下桩头;或者所述桩柱采用活络桩柱,按照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将对应桩头的位置向下调整。实现调整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各所述桩柱的支持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的步骤中,具体为:在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上标记切割位置,利用切割器在所述桩柱上按照所述切割位置切下桩头;或者所述桩柱采用活络桩柱,按照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将对应桩头的位置向下调整。实现调整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各所述桩柱的支持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将船舶的内底板和外板对准放置于各所述桩柱上,装配成对应分段的所述船舶双层底的步骤中,还包括:将所述船舶的内底板和外板吊装至各所述桩柱上,将所述内底板的中心线和所述外板的中心线与所述分段中心线相对齐,并使得所述内底板贴合于所述桩柱的桩头,将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板进行焊接装配,其中,按工艺流程装配其它结构,所有装配结束后,按焊接工艺要求顺序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将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板进行焊接装配的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板之间装配若干个横壁板,所述第一分区线和所述第二分区线对应位置的所述横壁板增加与纵桁角之间的焊缝间隙,为所述外板的焊接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分区线和所述第二分区线对应位置的所述横壁板增加与纵桁角之间的焊缝间隙的步骤中,还包括:调整所述横壁板的厚度,以使所述焊缝间隙小于或者等于3mm,以满足焊接间隙的要求。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根据在焊接过程中变形的规律划分不同的反变形区域,并根据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和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的第一反变形高度和所述端边线的第二反变形高度,并按照预设比值获得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再进行调整各所述桩柱的支持高度,最后进行焊接装配,通用性强,可针对类似的分段结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反变形,保证焊接后双层底的内底面的平面度,经过现场推广后,取得较好成果,避免了分段双层底在焊后发生中拱的情况,减少了后续大量的返修工作量,减少建造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上方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船舶双层底的胎架图规划分段建造场地,并在所述建造场地绘制布桩线、分段中心线以及端边线;
根据所述布桩线布置对应的若干条桩柱,将各所述桩柱调整为同一基准高度;
从所述分段中心线至所述端边线的方向上依次标记第一分区线和第二分区线,以使各所述桩柱划分为未变形区域、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
测量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一反变形高度,测量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端边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二反变形高度;
根据所述基准高度与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的比值得到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对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反变形高度与所述第二反变形高度的比值得到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对应支撑高度,并对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
将船舶的内底板和外板对准放置于各所述桩柱上,装配成对应分段的船舶双层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量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一反变形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
测量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的所述第一宽度B1,根据所述第一宽度确定所述第二分区线的下放量为B1/1000,计算得出所述第二分区线在竖直平面的第一反变形高度h1=H-B1/1000,其中,H为基准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量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端边线所在竖直平面的第二反变形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
测量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的所述第二宽度B2,根据所述第二宽度确定所述端边线的下放量为4B2/1000,计算得出所述端边线在竖直平面的第二反变形高度h2=H-4B2/1000,其中,H为基准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所述分段中心线至所述端边线的方向上依次标记第一分区线和第二分区线,以使各所述桩柱划分为未变形区域、第一反变形区域和第二反变形区域的步骤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分区线为外板的曲型段和外板的平直段交界处的纵桁线,所述第二分区线为最靠近所述端边线的纵桁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各所述桩柱调整为同一基准高度的步骤中,具体为:
利用激光仪器扫射出所述基准高度的位置光线,根据所述位置关系在所述桩柱上进行标记并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的步骤中,具体为:
在所述第一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上标记切割位置,利用切割器在所述桩柱上按照所述切割位置切下桩头;
或者所述桩柱采用活络桩柱,按照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将对应桩头的位置向下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的步骤中,具体为:
在所述第二反变形区域内的各所述桩柱上标记切割位置,利用切割器在所述桩柱上按照所述切割位置切下桩头;
或者所述桩柱采用活络桩柱,按照各所述桩柱的支撑高度将对应桩头的位置向下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船舶的内底板和外板对准放置于各所述桩柱上,装配成对应分段的所述船舶双层底的步骤中,还包括:
将所述船舶的内底板和外板吊装至各所述桩柱上,将所述内底板的中心线和所述外板的中心线与所述分段中心线相对齐,并使得所述内底板贴合于所述桩柱的桩头,将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板进行焊接装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板进行焊接装配的步骤中,还包括:
在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板之间装配若干个横壁板,所述第一分区线和所述第二分区线对应位置的所述横壁板增加与纵桁角之间的焊缝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区线和所述第二分区线对应位置的所述横壁板增加与纵桁角之间的焊缝间隙的步骤中,还包括:
调整所述横壁板的厚度,以使所述焊缝间隙小于或者等于3mm。
CN201910874292.4A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 Active CN110696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4292.4A CN110696994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4292.4A CN110696994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6994A true CN110696994A (zh) 2020-01-17
CN110696994B CN110696994B (zh) 2021-07-16

Family

ID=69195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4292.4A Active CN110696994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69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3387A (zh) * 2020-10-14 2021-01-08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船舶底部首尾分段的建造及翻身吊装方法
CN113530236A (zh) * 2021-07-20 2021-10-2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滩涂光伏电站的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99145U (zh) * 2012-12-28 2013-09-18 上海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Fpso货舱区环形总段分段结构
CN104554627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压载舱内肋板大开口的宽体双舷侧双层底船舶
CN104691704A (zh) * 2015-03-18 2015-06-10 桂平市大众船舶修造厂 一种内河船舶的建造方法
CN105620655A (zh) * 2016-03-29 2016-06-01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一种液化天然气船的双层底结构
CN209008816U (zh) * 2018-10-31 2019-06-2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超大型集装箱船双层底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99145U (zh) * 2012-12-28 2013-09-18 上海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Fpso货舱区环形总段分段结构
CN104554627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压载舱内肋板大开口的宽体双舷侧双层底船舶
CN104691704A (zh) * 2015-03-18 2015-06-10 桂平市大众船舶修造厂 一种内河船舶的建造方法
CN105620655A (zh) * 2016-03-29 2016-06-01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一种液化天然气船的双层底结构
CN209008816U (zh) * 2018-10-31 2019-06-2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超大型集装箱船双层底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3387A (zh) * 2020-10-14 2021-01-08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船舶底部首尾分段的建造及翻身吊装方法
CN112193387B (zh) * 2020-10-14 2021-10-19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船舶底部首尾分段的建造及翻身吊装方法
CN113530236A (zh) * 2021-07-20 2021-10-2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滩涂光伏电站的施工方法
CN113530236B (zh) * 2021-07-20 2022-07-2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滩涂光伏电站的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6994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6994B (zh) 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建造方法
CN105735129A (zh) 一种全焊桁架节段模块化拼装方法
CN108914782A (zh) 一种大型空腹式公路钢箱梁斜拉桥制造方法
CN110104548B (zh) 一种龙门吊主梁结构建造方法
CN108678398B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加强层钢结构桁架预拼装方法
CN212641167U (zh) 一种通过倒装制作的曲线钢箱桥梁
CN103132649A (zh) 一种配蜂窝钢腹板的钢箱梁
CN115008053A (zh) 一种曲线变截面钢箱梁加工制造方法
CN112027022B (zh) 一种超宽型舭部分段建造方法
CN107825041B (zh) 船体基面反变形调节方法
CN104196165B (zh) 一种超大型多腔钢结构巨柱及其制作方法
CN115365764B (zh) 一种四角圆弧断面变截面附筋钢壳塔节段制造方法
CN115180092A (zh) 船体薄板分段连接方法和船体
CN105643207A (zh) 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井架建造工艺
CN107338861B (zh) 提高交错桁架弦杆局部抗弯承载力的方法
CN218779781U (zh) 一种变截面箱型钢柱结构
CN111644818B (zh) 一种高精度镂空式钢塔钢锚箱制造方法
CN114160914A (zh) H型钢剖分t型钢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96150B (zh) 一种钢板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
CN114455026A (zh) 一种船体分段船台大合拢方法
CN116571842B (zh) 一种超大截面钢结构桥塔工地自动化焊接方法
CN112523486A (zh) 一种适用于钢柱高空焊接的可伸缩焊接平台及施工方法
KR100734174B1 (ko) 단면력 증대효과를 갖는 강재i빔 겹보를 이용한 교량 시공방법
CN219053291U (zh) 一种超大断面附筋双壁钢混横梁
CN111996904B (zh) 一种平行四边形边纵梁和检修道组合钢构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