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2653A - 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2653A
CN110692653A CN201911046652.8A CN201911046652A CN110692653A CN 110692653 A CN110692653 A CN 110692653A CN 201911046652 A CN201911046652 A CN 201911046652A CN 110692653 A CN110692653 A CN 110692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tropha curcas
stirring
disinfectant
alkaloid extract
per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66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伟
赵丽娟
易龙飞
宋永娇
高元吉
史英博
张欣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shan Denong Bio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gshan Denong Bio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shan Denong Bio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gshan Denong Bio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66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26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2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26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8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01N65/18Euphorbiaceae [Spurge family], e.g. ricinus [castorbea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科技技术领域。它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20.5%~30.2%、植物油15.6%~34.2%、水30.5%~58.4%、表面活性剂5%~10%,助表面活性剂0.5%~2%。制备方法为:步骤A:将重量百分比为1~20%的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到重量百分比为5~20%的植物油中,在20~28℃下搅拌,使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步骤B:将重量百分比为1~20%的表面活性剂,重量百分比为1~5%的助表面活性剂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搅拌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步骤C:将重量百分比为40~90%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0000~15000r/min高速搅拌20~30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

Description

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科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致病真菌每年会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目前国内外农作物杀菌剂市场仍以化学制剂为主。化学制剂虽然能有效杀灭害虫,但是化学成分本身固有的毒性和人们不合理的长期滥用,不仅导致了严重的化学残留、抗药性和问题,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且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仅不利于农产品的出口,更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因此,寻找新的高效、低毒和环境相容性好的天然物质来取代化学合成杀菌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纵观全球历史,植物界为人类提供了一系列的药物,植物的抑菌性能也很早为人所熟知,我国使用中草药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因而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有机成分制备植物源杀菌剂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所谓植物源杀菌剂指的是从具有杀菌、抑菌活性的天然植物的某些部位提取有效成分,将其分离纯化然后经过加工得到的药剂,例如从薄荷叶中提取的薄荷醇。
小桐子俗名又为麻风树、麻烘罕等,属于大戟科麻风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中外学者都对小桐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迄今为止,采用多种分离材料和分离技术,已报到的生物活性成分有萜类、木质素、香豆素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蛋白质类、木脂素类和植物甾醇等类型的化合物。其中生物碱是含量最大的一类,它不仅具有高效、低毒、无污染、对人畜安全、作用方式独特、选择性高、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及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的天然产物,符合人们对理想农药的要求,同时在枝干中大量存在,来源丰富,有利于大量提取。生物碱对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等多种植物病菌有很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作用方式主要为影响菌丝形态、孢子形成、蛋白质合成和RNA转录。同时小桐子籽仁中含油量高,其蒸炒压榨后的植物油成分能够有效替代传统杀菌乳剂中有机溶剂的作用,因此利用小桐子枝干中提取的活性生物碱与小桐子籽仁压榨油来进行复配,制备全植物源的水包油型微乳剂是未来绿色农业发展的前言方向,但相关专利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以小桐子枝干和籽仁为原料来源的环境消毒剂,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其有效成分来源于小桐子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油相成分源自小桐子籽仁压榨油,两者复配形成一种油包水的微型乳剂,避免了传统杀菌乳剂中有机溶剂的使用;该材料的配方及缓释速率可调;所需主要原料来源于小桐子植株,生产成本低,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清洁环保;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效率高且可以连续批量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它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20.5%~30.2%、植物油15.6%~34.2%、水30.5%~58.4%、表面活性剂5%~10%,助表面活性剂0.5%~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为N-取代苯基乙酰胺,6-二乙胺苯并呋喃-3-酮,四氢异喹啉衍生物,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或3-甲基恶唑-2-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将收集的小桐子枝干烘干,粉碎,过15~25目筛,得小桐子枝粉碎物;
步骤2:将小桐子枝粉碎物与水按1:1~1:3的质量比置于提取容器中,超声搅拌2~3h,过滤,收集滤渣;
步骤3:所得滤渣用质量浓度2~10%的醋酸或1-5%的盐酸水溶液浸泡0.5~1.0h,过滤,收集滤液,同法提取5~6次,合并所有滤液;
步骤4:用1/3~1/2等体积的低沸点水不溶性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合并所有有机相,再次过滤除杂,24~28℃温度下,0.15~0.98kpa压力条件下减压回收溶剂,即得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4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正己烷、乙醚或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物油为小桐子果实经压榨后得到;具体工艺步骤如下:将小桐子籽仁脱壳,干燥,与水按1:1~1:3的质量比置于蒸炒锅中,80~120℃下搅拌蒸炒20~30min,搅拌频率为20~25转/min;将蒸炒后的小桐子籽仁在70~90℃下压榨,压力5~30MPa,得植物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吐温80或果胶酸钠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醇,乙二醇,叔丁醇或聚乙二醇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重量百分比为1~20%的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到重量百分比为5~20%的植物油中,在20~28℃下搅拌,使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
步骤B:将重量百分比为1~20%的表面活性剂,重量百分比为1~5%的助表面活性剂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搅拌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重量百分比为40~90%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0000~15000r/min高速搅拌20~30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即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A中,搅拌的时间为10~20min,搅拌速度为3000~5000转/mi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B中,搅拌速度为3000~5000r/min,搅拌时间为5~10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中具有杀虫活性的生物碱提取物类物质来源于植物体,即小桐子枝干,产量大,成本低。提取工艺简单、环保又高效,提取率为万分之十(1‰),因其低成本和高效性,具有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推广的潜力。
(2)本发明提供的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中油性成分来源于小桐子籽仁,其含油量高达40%,去壳后压榨出植物油的工序简单,成本低,产量高,有效替代了传统杀菌乳剂中所使用的有害有机溶剂,同时所有成分均可在自然环境下降解,具有完全绿色环保的特性。
(3)本发明的消毒剂的制备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农药毒性大、易流失、失效快和制备繁琐的难题,拓宽了小桐子枝干中生物碱提取物以及籽仁压榨油的使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和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的GC-MS总离子流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环境源消毒剂的制备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水包油型乳剂即环境源消毒剂的实物及显微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步骤A:25℃下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溶于二氯甲烷,在4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正辛烷/乙酸乙酯(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淋洗15h,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到N-取代苯基乙酰胺。将20.5Kg从小桐子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N-取代苯基乙酰胺加入15.6Kg从小桐子籽仁中压榨出的植物油中,在20℃下搅拌10min使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搅拌速度3000r/min。
步骤B:将5Kg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Kg的助表面活性剂月桂醇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3000r/min下搅拌5min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58.4Kg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0000r/min高速搅拌20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即环境源消毒剂,如图3所示.
将2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用移液枪吸取0.1mL菌悬液加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夹取经干燥灭菌处理的牛津杯(直径7mm)放置在含菌平板上,在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180μL(浓度为0.9mg/mL)消毒药剂,用无菌生理盐水做照。最后在38℃恒温箱中培养24h,检测细菌残留,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环境源消毒剂对松赤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7.5%和96.8%,生物降解度96.2%。
实施例2
步骤A:在28℃下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二氯甲烷,在3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乙醚/环己烷(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淋洗30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6-二乙胺苯并呋喃-3-酮。将30.2Kg从小桐子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6-二乙胺苯并呋喃-3-酮加入27.3Kg从小桐子籽仁中压榨出的植物油中,在24℃下搅拌15min使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搅拌速度4000r/min。
步骤B:将10Kg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2Kg的助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4000r/min下搅拌7min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30.2Kg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2000r/min高速搅拌25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即环境源消毒剂。
将2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用移液枪吸取0.1mL菌悬液加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夹取经干燥灭菌处理的牛津杯(直径7mm)放置在含菌平板上,在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180μL(浓度为0.9mg/mL)消毒药剂,用无菌生理盐水做照。最后在38℃恒温箱中培养24h,检测细菌残留,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环境源消毒剂对松赤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6.8%和95.9%,生物降解度97.5%。
实施例3
步骤A:在40℃下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3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四氢呋喃/环己烷(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淋洗36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将25.0Kg从小桐子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加入34.2Kg从小桐子籽仁中压榨出的植物油中,在25℃下搅拌18min使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搅拌速度4500r/min。
步骤B:将8Kg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1Kg的助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4500r/min下搅拌8min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31.8Kg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4000r/min高速搅拌28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即环境源消毒剂。
将2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用移液枪吸取0.1mL菌悬液加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夹取经干燥灭菌处理的牛津杯(直径7mm)放置在含菌平板上,在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180μL(浓度为0.9mg/mL)消毒药剂,用无菌生理盐水做照。最后在38℃恒温箱中培养24h,检测细菌残留,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环境源消毒剂对松赤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6.2%和97.9%,生物降解度98.5%。
实施例1-3中从小桐子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即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如下:
将收集的小桐子枝干烘干,粉碎,过15目筛,得小桐子枝粉碎物;将小桐子枝粉碎物与水按1:1的质量比置于提取容器中,超声搅拌2h,过滤,收集滤渣;所得滤渣用质量浓度10%的醋酸水溶液浸泡0.5h,过滤,收集滤液,同法提取5次;合并所有滤液,用1/3等体积的氯仿进行萃取;合并所有有机相,再次过滤除杂,24℃温度下,0.15kpa压力条件下减压回收溶剂,即得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
实施例1-3中植物油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小桐子籽仁脱壳,干燥,与水按1:1的质量比置于蒸炒锅中,80℃下搅拌蒸炒20min,搅拌频率为20Hz;将蒸炒后的小桐子籽仁在70℃下压榨,压力30MPa,得小桐子源植物油。
实施例4
步骤A:在45℃下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4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异丙醇/环己烷(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淋洗20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将28.7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加入25.6Kg从小桐子籽仁中压榨出的植物油中,26℃下搅拌17min使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搅拌速度3500r/min。
步骤B:将6.5Kg的表面活性剂吐温80,1.5Kg的助表面活性剂叔丁醇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3600r/min下搅拌9min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37.7Kg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4000r/min高速搅拌25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
将2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用移液枪吸取0.1mL菌悬液加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夹取经干燥灭菌处理的牛津杯(直径7mm)放置在含菌平板上,在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180μL(浓度为0.9mg/mL)消毒药剂,用无菌生理盐水做照。最后在38℃恒温箱中培养24h,检测细菌残留,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环境源消毒剂对松赤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7.4%和96.3%,生物降解度97.7%。
实施例5
步骤A:在45℃下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4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异丙醇/环己烷(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淋洗20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将10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3-甲基恶唑-2-酮和10.5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加入18.8Kg从小桐子籽仁中压榨出的植物油中,20℃下搅拌20min使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搅拌速度3000~5000r/min。
步骤B:将5Kg的表面活性剂果胶酸钠,2.5Kg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0.5Kg的助表面活性剂月桂醇,0.5Kg的助表面活性剂叔丁醇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5000r/min下搅拌10min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52.2Kg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5000r/min高速搅拌30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
将2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用移液枪吸取0.1mL菌悬液加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夹取经干燥灭菌处理的牛津杯(直径7mm)放置在含菌平板上,在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180μL(浓度为0.9mg/mL)消毒药剂,用无菌生理盐水做照。最后在38℃恒温箱中培养24h,检测细菌残留,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制备的环境源消毒剂对松赤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8.2%和97.1%,生物降解度96.7%。
实施例6
步骤A:25℃下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溶于二氯甲烷,在4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正辛烷/乙酸乙酯(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淋洗15h,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到N-取代苯基乙酰胺。在40℃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3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四氢呋喃/环己烷(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淋洗36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将12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N-取代苯基乙酰胺,8.5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加入15.6Kg从小桐子籽仁中压榨出的植物油中,20℃下在室温下搅拌10min使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搅拌速度3000r/min。
步骤B:将1Kg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Kg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0.3Kg的助表面活性剂月桂醇,0.2Kg的助表面活性剂叔丁醇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3000r/min下搅拌5min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58.4Kg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0000r/min高速搅拌20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
将2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用移液枪吸取0.1mL菌悬液加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夹取经干燥灭菌处理的牛津杯(直径7mm)放置在含菌平板上,在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180μL(浓度为0.9mg/mL)消毒药剂,用无菌生理盐水做照。最后在38℃恒温箱中培养24h,检测细菌残留,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经检测,这种所制备的环境源消毒剂对松赤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6.3%和98.0%,生物降解度96.8%。
实施例4-6中从小桐子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即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如下:
将收集的小桐子枝干烘干,粉碎,过25目筛,得小桐子枝粉碎物;将小桐子枝粉碎物与水按1:2的质量比置于提取容器中,超声搅拌3h,过滤,收集滤渣;所得滤渣用质量浓度1%的盐酸水溶液浸泡1.0h,过滤,收集滤液,同法提取6次;合并所有滤液,用1/2等体积的环己烷进行萃取;合并所有有机相,再次过滤除杂,28℃温度下,0.98kpa压力条件下减压回收溶剂,即得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
实施例4-6中植物油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小桐子籽仁脱壳,干燥,与水按1:2的质量比置于蒸炒锅中,120℃下搅拌蒸炒30min,搅拌频率为25Hz;将蒸炒后的小桐子籽仁在90℃下压榨,压力5MPa,得小桐子源植物油。
实施例7
步骤A:在28℃下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二氯甲烷,在3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乙醚/环己烷(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淋洗30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6-二乙胺苯并呋喃-3-酮。在40℃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3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四氢呋喃/环己烷(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淋洗36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将15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6-二乙胺苯并呋喃-3-酮和10.5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加入18.8Kg从小桐子籽仁中压榨出的植物油中,20℃下在室温下搅拌20min使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搅拌速度3000~5000r/min。
步骤B:将2.5Kg的表面活性剂果胶酸钠,5Kg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0.5Kg的助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0.5Kg的助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5000r/min下搅拌10min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47.2Kg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5000r/min高速搅拌30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
将2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用移液枪吸取0.1mL菌悬液加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夹取经干燥灭菌处理的牛津杯(直径7mm)放置在含菌平板上,在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180μL(浓度为0.9mg/mL)消毒药剂,用无菌生理盐水做照。最后在38℃恒温箱中培养24h,检测细菌残留,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经检测,这种所制备的环境源消毒剂对松赤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5.8%和97.2%,生物降解度95.8%。
实施例8
步骤A:在40℃下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3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四氢呋喃/环己烷(体积比2:1)的混合溶剂淋洗36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在45℃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4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异丙醇/环己烷(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淋洗20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将15.0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四氢异喹啉衍生物,10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加入34.2Kg从小桐子籽仁中压榨出的植物油中,25℃下在室温下搅拌18min使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搅拌速度4500r/min。
步骤B:将5Kg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3Kg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Kg的助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4500r/min下搅拌8min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31.8Kg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4000r/min高速搅拌28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
将2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用移液枪吸取0.1mL菌悬液加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夹取经干燥灭菌处理的牛津杯(直径7mm)放置在含菌平板上,在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180μL(浓度为0.9mg/mL)消毒药剂,用无菌生理盐水做照。最后在38℃恒温箱中培养24h,检测细菌残留,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经检测,这种所制备的环境源消毒剂对松赤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6.4%和97.9%,生物降解度97.8%。
实施例9
步骤A:25℃下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溶于二氯甲烷,在4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正辛烷/乙酸乙酯(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淋洗15h,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到N-取代苯基乙酰胺。在45℃将小桐子叶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混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400目层析色谱硅胶柱中用异丙醇/环己烷(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淋洗20h,然后将淋洗液旋转蒸发,得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将15.0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N-取代苯基乙酰胺,15Kg从小桐子树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加入24.2Kg从小桐子籽仁中压榨出的植物油中,25℃下在室温下搅拌18min使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搅拌速度4500r/min。
步骤B:将5Kg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3Kg的表面活性剂果胶酸钠,1Kg的助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加入到上述相油混合物a中,4500r/min下搅拌8min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36.8Kg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4000r/min高速搅拌28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
将20ml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再用移液枪吸取0.1mL菌悬液加到培养皿中,涂布均匀。夹取经干燥灭菌处理的牛津杯(直径7mm)放置在含菌平板上,在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180μL(浓度为0.9mg/mL)消毒药剂,用无菌生理盐水做照。最后在38℃恒温箱中培养24h,检测细菌残留,每组实验重复三次。经检测,这种所制备的环境源消毒剂对松赤枯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7.9%和95.8%,生物降解度96.6%。
实施例7-9中从小桐子枝干中提取的生物碱提取物即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如下:
将收集的小桐子枝干烘干,粉碎,过20目筛,得小桐子枝粉碎物;将小桐子枝粉碎物与水按1:3的质量比置于提取容器中,超声搅拌2h,过滤,收集滤渣;所得滤渣用质量浓度4%的盐酸水溶液浸泡1h,过滤,收集滤液,同法提取5次;合并所有滤液,用1/3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合并所有有机相,再次过滤除杂,24℃温度下,0.65kpa压力条件下减压回收溶剂,即得小桐子枝生物碱提取物。
实施例7-9中小桐子油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小桐子籽仁脱壳,干燥,与水按1:3的质量比置于蒸炒锅中,100℃下搅拌蒸炒25min,搅拌频率为25Hz;将蒸炒后的小桐子籽仁在70℃下压榨,压力20MPa,得小桐子源植物油。
通过图1可知GC-MS检测说明生物碱提取物中含有N-取代苯基乙酰胺,6-二乙胺苯并呋喃-3-酮,四氢异喹啉衍生物,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或3-甲基恶唑-2-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20.5%~30.2%、植物油15.6%~34.2%、水30.5%~58.4%、表面活性剂5%~10%,助表面活性剂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为N-取代苯基乙酰胺,6-二乙胺苯并呋喃-3-酮,四氢异喹啉衍生物,1,7-吡咯里西二酮-2-甲酸甲酯或3-甲基恶唑-2-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如下:
步骤1:将收集的小桐子枝干烘干,粉碎,过15~25目筛,得小桐子枝粉碎物;
步骤2:将小桐子枝粉碎物与水按1:1~1:3的质量比置于提取容器中,超声搅拌2~3h,过滤,收集滤渣;
步骤3:所得滤渣用质量浓度2~10%的醋酸或1-5%的盐酸水溶液浸泡0.5~1.0h,过滤,收集滤液,同法提取5~6次,合并所有滤液;
步骤4:用1/3~1/2等体积的低沸点水不溶性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合并所有有机相,再次过滤除杂,24~28℃温度下,0.15~0.98kpa压力条件下减压回收溶剂,即得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正己烷、乙醚或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为小桐子果实经压榨后得到;具体工艺步骤如下:将小桐子籽仁脱壳,干燥,与水按1:1~1:3的质量比置于蒸炒锅中,80~120℃下搅拌蒸炒20~30min,搅拌频率为20~25转/min;将蒸炒后的小桐子籽仁在70~90℃下压榨,压力5~30MPa,得植物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吐温80或果胶酸钠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醇,乙二醇,叔丁醇或聚乙二醇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重量百分比为1~20%的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到重量百分比为5~20%的植物油中,在20~28℃下搅拌,使小桐子枝干生物碱提取物溶解并获得均一的油相混合物a;
步骤B:将重量百分比为1~20%的表面活性剂,重量百分比为1~5%的助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相油混合物a中,搅拌获得均一油相混合物b;
步骤C:将重量百分比为40~90%的水逐渐加入到上述均一的油相混合物b中,然后10000~15000r/min高速搅拌20~30min,得到水包油型微乳剂,即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搅拌的时间为10~20min,搅拌速度为3000~5000转/mi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搅拌速度为3000~5000r/min,搅拌时间为5~10min。
CN201911046652.8A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6926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6652.8A CN110692653A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6652.8A CN110692653A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2653A true CN110692653A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0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6652.8A Pending CN110692653A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265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4863A (zh) * 2005-05-31 2006-01-04 四川大学 麻疯树毒蛋白提取方法及其用途
CN101473856A (zh) * 2009-01-23 2009-07-08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6517A (zh) * 2009-07-27 2009-12-23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乳油制剂
CN101642093A (zh) * 2009-06-24 2010-02-10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源农药溶剂
JP2010143871A (ja) * 2008-12-19 2010-07-01 Bridgestone Corp 果実の成長促進方法
CN102132708A (zh) * 2011-01-28 2011-07-27 深圳市东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小桐子源抑菌剂及其在食用菌种植中的抑菌用途
CN102388929A (zh) * 2011-11-25 2012-03-28 云南大学 一种小桐子素微乳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3458682A (zh) * 2011-02-10 2013-12-18 梅克塞尔工业 作为植物药学佐剂的基于植物油的水包油或油包水乳液
CN107593811A (zh) * 2017-08-29 2018-01-19 解丰骏 一种绿色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4863A (zh) * 2005-05-31 2006-01-04 四川大学 麻疯树毒蛋白提取方法及其用途
JP2010143871A (ja) * 2008-12-19 2010-07-01 Bridgestone Corp 果実の成長促進方法
CN101473856A (zh) * 2009-01-23 2009-07-08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42093A (zh) * 2009-06-24 2010-02-10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源农药溶剂
CN101606517A (zh) * 2009-07-27 2009-12-23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乳油制剂
CN102132708A (zh) * 2011-01-28 2011-07-27 深圳市东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小桐子源抑菌剂及其在食用菌种植中的抑菌用途
CN103458682A (zh) * 2011-02-10 2013-12-18 梅克塞尔工业 作为植物药学佐剂的基于植物油的水包油或油包水乳液
CN102388929A (zh) * 2011-11-25 2012-03-28 云南大学 一种小桐子素微乳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7593811A (zh) * 2017-08-29 2018-01-19 解丰骏 一种绿色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治国: "小桐子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医药卫生科技辑》 *
喻德峰 等: "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和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印染助剂》 *
郭巧生 等: "小桐子枝叶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 《植物研究》 *
魏琴 等: "麻疯树油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湖北农业科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4041B1 (ko) 황칠나무를 이용한 발효산물과 발효추출물을 대량가공 하는 제조방법 및 조성물
CN103404537B (zh) 一种桂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桂枝提取物和用途
CN100426963C (zh) 用细交链孢菌铜酸、异细交链孢菌铜酸及其盐类控制杂草的方法
CN104705354B (zh) 一种园林用植物源杀虫剂
Anand et al. Direct organogenesis of Passiflora foetida L. through nodal explants
CN107602521A (zh) 一种火龙果皮提取原花青素的方法及制得的原花青素与用途
CN109258703A (zh) 一种银杏酚酸-鼠李糖脂复合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07725B (zh) 选择性控制入侵种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09479904B (zh) 中山杉精油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CN107646893A (zh) 一种植物花卉用植物源高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0560B (zh) 一种五味子提取物及其在抑菌中的应用
CN101897347A (zh) 一种植物源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70845B (zh) 胡椒提取物中胡椒碱类物质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4894A (zh) 防治瓜果白粉病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91260A (zh) 一种小桐子素母药的制备方法
CN103222486A (zh) 对柑桔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692653A (zh) 一种小桐子源环境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71632A (zh) 一种火龙果园内蚜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CN102273491B (zh) 三种毒芹属植物的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KR102509566B1 (ko) 식물의 약성과 유황 발효를 통해 얻어지는 미생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살균·살충·탈취제의 제조방법
CN112106789B (zh) 飞燕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在防治小菜蛾上的应用
CN107494646A (zh) 一种环保型农用植被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36824B (zh) 苦木苦味素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CN103524589A (zh) 一种从冷杉针叶中提取分离三萜酸和聚戊烯醇的方法
CN107624810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