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2568A - 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2568A
CN110692568A CN201911014623.3A CN201911014623A CN110692568A CN 110692568 A CN110692568 A CN 110692568A CN 201911014623 A CN201911014623 A CN 201911014623A CN 110692568 A CN110692568 A CN 110692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reef
supporting
frame
rectangular
suppor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46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2568B (zh
Inventor
李文杰
杨威
杨胜发
张先炳
金健灵
王涛
胡江
肖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o Powe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the Changjiang river maritime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CHONGQING WATERWAY ENGINEERING BUREAU
Chongqing Jiao Powe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CHONGQING WATERWAY ENGINEERING BUREAU, Chongqing Jiao Powe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CHONGQING WATERWAY ENGINEERING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9110146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2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2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2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2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2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A01K61/77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of monolithic form, e.g. bl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整体呈长条形结构的柔性鱼礁体,由中间的螺旋弹簧外部包裹柔性材料得到;b、制备矩形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分布有多个通过孔且固定板的一侧垂直向外固定设置步骤a制得的柔性鱼礁体;c、制备矩形底架,矩形底架为外周尺寸大于固定板的矩形框架结构;d、制备整体呈梯形台结构的外部框架,外部框架包括顶部的矩形的支撑框和支撑框四个转角位置倾斜向外延伸的支撑柱;本发明具有工艺步骤简单,更加方便加工制造,能够使得各部分之间连接更加可靠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鱼礁包括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水域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营造水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现有人工鱼礁包括沉底式人工鱼礁,通常是采用混凝土、钢材、塑料等偏刚性材料制成,在遭遇强度较大的紊流冲击时,鱼礁受材料特性限制无法对来流进行有效的缓冲,往往会导致鱼礁周围流态恶劣,不利于鱼类的繁殖、生长等活动;且鱼礁自身也容易遭到破坏。现有鱼礁中,还包括箱式、桶式鱼礁,但是,箱式、桶式鱼礁存在制作成本高、供生物附着生长的有效外立面积小,以及无法对来流进行有效缓冲等缺陷。
长江是我国母亲河,长江河道中每年均会有多种鱼种在产卵期回溯到长江源头产卵。其中很多鱼种已成为珍惜鱼类。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提高,怎样对这些回溯的鱼类进行更好地保护成为人们有待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长江上游河段,存在河床落差大,河水紊流多冲击大,水生植物少,生态环境较差等特点。如果采用投放普通鱼礁的方式,在强度较大的紊流冲击作用下,鱼礁自身稳定性较差,而且普通鱼礁容易致使鱼类与鱼礁产生碰撞和刮蹭。这样不但不能提高保护效果,而且容易使得鱼类受到伤害。
因此,申请人设计一种适应长江上游的生态软体鱼礁并申请了专利,申请号(201910942444X), 其中,鱼礁整体为外部框架包围内部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上的柔性鱼礁体的结构;在制备鱼礁时,具体的工艺步骤该怎样设计才能够具有工艺步骤简单,更加方便加工制造,各部分之间连接更加可靠,并使得制得的鱼礁具有更加有利于鱼类栖息生长,能够更好的对鱼类进行保护,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成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使得具有工艺步骤简单,更加方便加工制造,能够使得各部分之间连接更加可靠,并使得制得的鱼礁具有更加有利于鱼类栖息生长,能够更好的对鱼类进行保护,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整体呈长条形结构的柔性鱼礁体,由中间的螺旋弹簧外部包裹柔性材料得到;b、制备矩形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分布有多个通过孔且固定板的一侧垂直向外固定设置步骤a制得的柔性鱼礁体;c、制备矩形底架,矩形底架为外周尺寸大于固定板的矩形框架结构;d、制备整体呈梯形台结构的外部框架,外部框架包括顶部的矩形的支撑框和支撑框四个转角位置倾斜向外延伸的支撑柱,外部框架位于四个支撑柱中下部位置的水平截面形状大小和固定板匹配,使得固定板够水平地卡接固定在外部框架四个支撑柱之间中下部位置,外部框架的四个支撑柱底端围成的矩形大小形状和矩形底架匹配并使得矩形底架能够卡入固定到该位置;e、将外部框架和固定板以及矩形底架固定为一体,固定板水平固定到外部框架四个支撑柱之间中下部位置,矩形底架水平固定到外部框架四个支撑柱底端位置,柔性鱼礁体位于固定板和外部框架顶部的支撑框之间,得到鱼礁。
这样,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鱼礁在使用时,鱼礁体由中间的螺旋弹簧外部包裹柔性材料得到,使得鱼礁体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鱼礁体在水流的作用下能够模拟出河底草丛的生态环境,更好地供水生物在其中躲避天敌、栖息繁衍。鱼礁体具有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其能够顺着来流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行缓冲,能够使得鱼礁体背离来流方向的一侧水体流态更加的稳定,更好的改善鱼礁周围流态环境。故投放到长江上游河道后,能够更好地适应长江上游河道水体环境,模拟的草丛生态更加有利于鱼类的躲藏和繁殖等活动。并且鱼礁体自身是柔性材料,鱼类在与鱼礁体发生碰撞时能够很好地保护鱼类,减少对鱼类的伤害。极大地提高了对长江上游河道回溯鱼类的保护效果。并且上述方法得到的鱼礁,在使用时,水域环境多变,使得鱼礁投放过程中会因水域底部凹凸不平或是水流冲击使得其发生翻转或倾斜的情况,因设置有外部框架,能够避免柔性的鱼礁体被压倒而失去作用,鱼礁上的鱼礁体能够正常的工作,从而更好地保证鱼礁正常的工作,提高整个鱼礁使用的方便性。且上述鱼礁制备时各部分单独制备后再将各个部分组装于一体得到,具有工艺步骤简单,方便加工制造的优点。更好的选择是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制备外部框架,并在制备外部框架过程中即将预制好的外部框架和固定板以及矩形底架浇筑固定为一体。这样进一步简化工艺步骤,使其制造简单,节省成本。
作为优化,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S1、按质量份数获取聚合物多元醇40-60份,多异氰酸酯30-50份,发泡剂2-4份,催化剂0.5-1份,泡沫稳定剂1-3份;S2、先将聚合物多元醇、发泡剂 、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剂混匀,并在45~65℃下均匀搅拌5~20min后,直接加入多异氰酸酯,搅拌均匀后,再将制备得到的混合液倒入预先设置有弹性构件的模具内腔中,熟化1~2h,冷却脱模,得到鱼礁体。
这样,按上述步骤制备得到的鱼礁体,鱼礁体外部的鱼礁体层具有韧性好、回弹效果好、吸水能力强、吸水稳定性好,且其为不定型孔隙、不同级配结构,无序孔多孔材料的制备较易, 成本较低, 易于大量推广和使用。多孔材料的孔隙能透过气、液介质,能吸收能量,或起缓冲作用,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更大的空方比和表面积比,其孔隙更有利于水草,微生物等河流生物的附着和繁殖,能够诱集鱼群鱼类的栖息,具有优异的工作性和耐久性。
此外,软体材料的多孔结构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微生物及水草的附着以后能有效降解水体中氮、磷、COD等污染物,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SS,改善水生态环境,同时能截存一定的有机碎屑,为鱼类提供食物,提高生态系统的修复效率。构成了“微生物-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链,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使得脱落下的微生物膜和死亡的浮游生物量急剧减少,降低柔性软体材料孔隙发生堵塞的几率,且柔性软质材料利于微生物生长着床、刺激微生物活性和聚磷能力强的特点,可充分发挥了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去除,进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制得的柔性软质材料自身还具备安全性无毒可自然降解等特点,对自然水体环境安全性能高。
作为优化,步骤S1中,按质量份数获取聚合物多元醇50份,多异氰酸酯40份,发泡剂3份,催化剂0.75份,泡沫稳定剂2份。
这样,按照上述的质量份数获取聚合物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发泡剂、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剂后,制备得到的鱼礁体层具有更好的韧性、回弹效果、吸水能力、吸水稳定性;鱼类在与鱼礁体发生碰撞时能够很好地保护鱼类,减少对鱼类的伤害,并且能够更好的为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活繁殖环境。
作为优化,步骤S2中,在螺旋弹簧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固定螺杆;用于成形鱼礁体的模具内腔一端中心处设置有和所述固定螺杆匹配的加工定位螺纹孔,制备时先将螺旋弹簧端部的固定螺杆旋入到加工定位螺纹孔内完成螺旋弹簧在模具内腔中的固定,然后再倒入用于得到鱼礁体层的混合液进入到模具内腔,熟化后冷却脱模,得到鱼礁体。
这样,一方面能够方便螺旋弹簧在模具内腔的定位,使得成型得到的鱼礁体外部的鱼礁体层的厚度更加均匀,提高鱼礁体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能够方便整个鱼礁体在固定板上的连接固定,且连接固定更加可靠。
作为优化,步骤b中,所述固定板由支模的方式用混凝土浇筑得到,支模时依靠型芯成形出通过孔,浇筑后在凝固前在固定板上表面预设位置竖直插入若干固定螺母,凝固完成后将柔性鱼礁体端部的固定螺杆旋入到固定螺母实现固定。
这样,制备得到固定板的工艺方法简单高效。具体地说,是先在预设的支撑平面上支模形成上端敞口的整体呈矩形盒体结构的固定板成型用型腔,在固定板成型用型腔内设置通过孔成型用型芯;之后将制备固定板用的混凝土倒入固定板成型用型腔内,将混凝土浇筑后且在混凝土凝固前在固定板上表面预设位置竖直插入若干固定螺母(此时固定螺母的内可以旋入螺杆避免未完全凝固的混凝土充斥到固定螺母内),等到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再将柔性鱼礁体端部的固定螺杆旋入到固定螺母实现固定,最后再脱模。
作为优化,固定螺母上端具有一段露出于固定板的伸出段。这样,一是将部分固定螺母的铁质暴露于固定板外,使其和固定螺杆接触位置锈蚀为一体后固定得更加可靠,柔性鱼礁体更加不易脱落,其次暴露于鱼礁表面的金属锈蚀后可以作为部分微生物的营养源,有利于营造水体微生物繁殖环境,有利于鱼礁生态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养成。
作为优化,采用支模的方式用混凝土浇筑得到矩形底架。
这样,制备得到矩形底架的工艺方法简单高效。具体地说,先在预设的水平支撑面上支模得到上端敞口的整体呈矩形盒体结构的底架成型用型腔,并在底架成型用型腔的中心位置设置中心孔成型用型芯;再向底架成型用型腔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得到矩形底架。
作为优化,采用支模后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制备外部框架,其中浇筑外部框架支模时支撑框依靠对应的支撑框上模板和支撑框下模板之间夹设形成出支撑框浇筑型腔,其中支撑框下模板用于成形出支撑框上表面,支撑框上模板用于成形出支撑框下表面;依靠夹设于支撑框上模板和支撑框下模板之间夹设的支撑框通孔成型用型芯成形出支撑框中部的通孔;依靠固定于支撑框上模板四个角落并向外斜上方倾斜的支撑柱模具成形出支撑柱,支撑柱模具内腔和支撑框浇筑型腔连通;支撑柱模具中上部位置内侧对应设置有供固定板四角卡入的固定板卡接缺口并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固定板四角卡入到固定板卡接缺口内,支撑柱模具上端位置内侧还对应设置有供矩形底架四角卡入的矩形底架卡接缺口并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矩形底架四角卡入到矩形底架卡接缺口内并使得矩形底架上表面和支撑柱模具型腔上表面齐平;使得浇筑外部框架时直接将预制好的固定板和矩形底架浇筑固定连接为一体。
这样,支撑柱与固定板之间以及支撑柱与矩形底架之间均是采用混凝土浇筑连接的,使得支撑柱与固定板之间以及支撑柱与矩形底架之间的整体性更好,连接更加牢靠。
具体的说,采用支模后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制备外部框架时,先浇筑支撑框, 以水平设置的支撑框下模板作为支撑平面,并在支撑框下模板上呈矩形的布置围板,在支撑框下模板和围板形成的上端敞口的整体呈矩形盒体结构的空间内设置支撑框通孔成型用型芯,以及布置钢筋,再将支撑框上模板盖设在围板上端并形成支撑框浇筑型腔,其中,支撑框上模板上预留浇筑口,浇筑口的位置设置在四个转角位置,并且在浇筑口位置预设向外斜上方倾斜的支撑柱钢筋,且使得支撑柱钢筋下端与支撑框内部的钢筋相连;之后浇筑混凝土后振动使得混凝土均匀的充斥整个支撑框浇筑型腔;
再浇筑支撑柱,在四个浇筑口位置设置整体呈筒形的支撑柱模具,并使得支撑柱钢筋顺支撑柱模具的倾斜方向被包覆在支撑柱模具内,并且对支撑柱模具进行固定和竖向支撑;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固定板四角卡入到固定板卡接缺口内,并对固定板进行竖向支撑;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矩形底架四角卡入到矩形底架卡接缺口内并使得矩形底架上表面和支撑柱模具型腔上表面齐平,并对矩形底架进行竖向支撑;最后再向支撑柱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并在支撑柱模具外周设置振动装置(可选用振动马达)对支撑柱模具内的混凝土振动均匀,使其均匀的填满支撑柱模具。
作为优化,还包括采用支模的方式用混凝土浇筑得到的整体呈十字形结构的支撑十字架;支撑十字架对应的设置于支撑框、相邻两个支撑柱和固定板围成的梯形框内部,且将支撑十字架上其中一组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与支撑框和固定板相连,将支撑十字架上另一组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与相邻两个支撑柱相连。
这样,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好的对鱼礁体端部进行保护,同时使得鱼类生活场所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多样化,更加利于水生物的栖息繁衍。
作为优化,依靠在支撑柱模具中下部位置内侧对应设置有供支撑十字架端部卡入的支撑十字架卡接缺口并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支撑十字架端部卡入到支撑十字架卡接缺口内,再浇筑混凝土,实现支撑十字架与支撑柱的连接。
这样,支撑柱与支撑十字架之间的整体性更好,连接更加牢靠。
作为优化,依靠在支撑框上模板上设置与支撑框浇筑型腔相连通的插接口,将支撑十字架的端部插接到插接口后再向支撑框浇筑型腔浇筑混凝土以实现支撑框和支撑十字架的连接。
这样,支撑十字架与支撑框之间的整体性更好,连接更加牢靠。
作为优化,采用支模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得到固定板时,在固定板边沿中部成型出能够供支撑十字架端部插入的插孔或插槽,在将固定板四角卡入到固定板卡接缺口内的同时将支撑十字架端部插接在插孔或插槽内实现固定。
这样,支撑十字架端部插接在固定板上的插孔或插槽后,能够对支撑十字架对应端部进行限位,能够很好的避免因水流冲击致使整个支撑十字架出现断裂损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制备得到的鱼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固定板上设置有柔性鱼礁体)。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仰视图。
图5为图1中鱼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支撑十字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矩形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整体呈长条形结构的柔性鱼礁体1,由中间的螺旋弹簧外部包裹柔性材料得到;b、制备矩形的固定板2,固定板上分布有多个通过孔且固定板的一侧垂直向外固定设置步骤a制得的柔性鱼礁体;c、制备矩形底架3,矩形底架为外周尺寸大于固定板的矩形框架结构;d、制备整体呈梯形台结构的外部框架4,外部框架包括顶部的矩形的支撑框5和支撑框四个转角位置倾斜向外延伸的支撑柱6,外部框架位于四个支撑柱中下部位置的水平截面形状大小和固定板匹配,使得固定板够水平地卡接固定在外部框架四个支撑柱之间中下部位置,外部框架的四个支撑柱底端围成的矩形大小形状和矩形底架匹配并使得矩形底架能够卡入固定到该位置;e、将外部框架4和固定板2以及矩形底架3固定为一体,固定板水平固定到外部框架四个支撑柱之间中下部位置,矩形底架水平固定到外部框架四个支撑柱底端位置,柔性鱼礁体1位于固定板和外部框架顶部的支撑框之间,得到鱼礁。
这样,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鱼礁在使用时,鱼礁体由中间的螺旋弹簧外部包裹柔性材料得到,使得鱼礁体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鱼礁体在水流的作用下能够模拟出河底草丛的生态环境,更好地供水生物在其中躲避天敌、栖息繁衍。鱼礁体具有的弹性形变能力使其能够顺着来流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行缓冲,能够使得鱼礁体背离来流方向的一侧水体流态更加的稳定,更好的改善鱼礁周围流态环境。故投放到长江上游河道后,能够更好地适应长江上游河道水体环境,模拟的草丛生态更加有利于鱼类的躲藏和繁殖等活动。并且鱼礁体自身是柔性材料,鱼类在与鱼礁体发生碰撞时能够很好地保护鱼类,减少对鱼类的伤害。极大地提高了对长江上游河道回溯鱼类的保护效果。并且上述方法得到的鱼礁,在使用时,水域环境多变,使得鱼礁投放过程中会因水域底部凹凸不平或是水流冲击使得其发生翻转或倾斜的情况,因设置有外部框架,能够避免柔性的鱼礁体被压倒而失去作用,鱼礁上的鱼礁体能够正常的工作,从而更好地保证鱼礁正常的工作,提高整个鱼礁使用的方便性。且上述鱼礁制备时各部分单独制备后再将各个部分组装于一体得到,具有工艺步骤简单,方便加工制造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S1、按质量份数获取聚合物多元醇40-60份,多异氰酸酯30-50份,发泡剂2-4份,催化剂0.5-1份,泡沫稳定剂1-3份;S2、先将聚合物多元醇、发泡剂 、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剂混匀,并在45~65℃下均匀搅拌5~20min后,直接加入多异氰酸酯,搅拌均匀后,再将制备得到的混合液倒入预先设置有弹性构件的模具内腔中,熟化1~2h,冷却脱模,得到鱼礁体。
这样,按上述步骤制备得到的鱼礁体,鱼礁体外部的鱼礁体层具有韧性好、回弹效果好、吸水能力强、吸水稳定性好,且其为不定型孔隙、不同级配结构,无序孔多孔材料的制备较易, 成本较低, 易于大量推广和使用。多孔材料的孔隙能透过气、液介质,能吸收能量,或起缓冲作用,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更大的空方比和表面积比,其孔隙更有利于水草,微生物等河流生物的附着和繁殖,能够诱集鱼群鱼类的栖息,具有优异的工作性和耐久性。
此外,软体材料的多孔结构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微生物及水草的附着以后能有效降解水体中氮、磷、COD等污染物,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SS,改善水生态环境,同时能截存一定的有机碎屑,为鱼类提供食物,提高生态系统的修复效率。构成了“微生物-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链,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使得脱落下的微生物膜和死亡的浮游生物量急剧减少,降低柔性软体材料孔隙发生堵塞的几率,且柔性软质材料利于微生物生长着床、刺激微生物活性和聚磷能力强的特点,可充分发挥了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去除,进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制得的柔性软质材料自身还具备安全性无毒可自然降解等特点,对自然水体环境安全性能高。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按质量份数获取聚合物多元醇50份,多异氰酸酯40份,发泡剂3份,催化剂0.75份,泡沫稳定剂2份。
这样,按照上述的质量份数获取聚合物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发泡剂、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剂后,制备得到的鱼礁体层具有更好的韧性、回弹效果、吸水能力、吸水稳定性;鱼类在与鱼礁体发生碰撞时能够很好地保护鱼类,减少对鱼类的伤害,并且能够更好的为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活繁殖环境。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在螺旋弹簧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固定螺杆;用于成形鱼礁体的模具内腔一端中心处设置有和所述固定螺杆匹配的加工定位螺纹孔,制备时先将螺旋弹簧端部的固定螺杆旋入到加工定位螺纹孔内完成螺旋弹簧在模具内腔中的固定,然后再倒入用于得到鱼礁体层的混合液进入到模具内腔,熟化后冷却脱模,得到鱼礁体。
这样,一方面能够方便螺旋弹簧在模具内腔的定位,使得成型得到的鱼礁体外部的鱼礁体层的厚度更加均匀,提高鱼礁体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能够方便整个鱼礁体在固定板上的连接固定,且连接固定更加可靠。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所述固定板由支模的方式用混凝土浇筑得到,支模时依靠型芯成形出通过孔,浇筑后在凝固前在固定板上表面预设位置竖直插入若干固定螺母,凝固完成后将柔性鱼礁体端部的固定螺杆旋入到固定螺母实现固定。
这样,制备得到固定板的工艺方法简单高效。具体地说,是先在预设的支撑平面上支模形成上端敞口的整体呈矩形盒体结构的固定板成型用型腔,在固定板成型用型腔内设置通过孔成型用型芯;之后将制备固定板用的混凝土倒入固定板成型用型腔内,将混凝土浇筑后且在混凝土凝固前在固定板上表面预设位置竖直插入若干固定螺母(此时固定螺母的内可以旋入螺杆避免未完全凝固的混凝土充斥到固定螺母内),等到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再将柔性鱼礁体端部的固定螺杆旋入到固定螺母实现固定,最后再脱模。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螺母上端具有一段露出于固定板的伸出段。这样,一是将部分固定螺母的铁质暴露于固定板外,使其和固定螺杆接触位置锈蚀为一体后固定得更加可靠,柔性鱼礁体更加不易脱落,其次暴露于鱼礁表面的金属锈蚀后可以作为部分微生物的营养源,有利于营造水体微生物繁殖环境,有利于鱼礁生态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养成。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支模的方式用混凝土浇筑得到矩形底架。
这样,制备得到矩形底架的工艺方法简单高效。具体地说,先在预设的水平支撑面上支模得到上端敞口的整体呈矩形盒体结构的底架成型用型腔,并在底架成型用型腔的中心位置设置中心孔成型用型芯;再向底架成型用型腔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得到矩形底架。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支模后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制备外部框架,其中浇筑外部框架支模时支撑框依靠对应的支撑框上模板和支撑框下模板之间夹设形成出支撑框浇筑型腔,其中支撑框下模板用于成形出支撑框上表面,支撑框上模板用于成形出支撑框下表面;依靠夹设于支撑框上模板和支撑框下模板之间夹设的支撑框通孔成型用型芯成形出支撑框中部的通孔;依靠固定于支撑框上模板四个角落并向外斜上方倾斜的支撑柱模具成形出支撑柱,支撑柱模具内腔和支撑框浇筑型腔连通;支撑柱模具中上部位置内侧对应设置有供固定板四角卡入的固定板卡接缺口并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固定板四角卡入到固定板卡接缺口内,支撑柱模具上端位置内侧还对应设置有供矩形底架四角卡入的矩形底架卡接缺口并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矩形底架四角卡入到矩形底架卡接缺口内并使得矩形底架上表面和支撑柱模具型腔上表面齐平;使得浇筑外部框架时直接将预制好的固定板和矩形底架浇筑固定连接为一体。
这样,支撑柱与固定板之间以及支撑柱与矩形底架之间均是采用混凝土浇筑连接的,使得支撑柱与固定板之间以及支撑柱与矩形底架之间的整体性更好,连接更加牢靠。
具体的说,采用支模后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制备外部框架时,先浇筑支撑框, 以水平设置的支撑框下模板作为支撑平面,并在支撑框下模板上呈矩形的布置围板,在支撑框下模板和围板形成的上端敞口的整体呈矩形盒体结构的空间内设置支撑框通孔成型用型芯,以及布置钢筋,再将支撑框上模板盖设在围板上端并形成支撑框浇筑型腔,其中,支撑框上模板上预留浇筑口,浇筑口的位置设置在四个转角位置,并且在浇筑口位置预设向外斜上方倾斜的支撑柱钢筋,且使得支撑柱钢筋下端与支撑框内部的钢筋相连;之后浇筑混凝土后振动使得混凝土均匀的充斥整个支撑框浇筑型腔;
再浇筑支撑柱,在四个浇筑口位置设置整体呈筒形的支撑柱模具,并使得支撑柱钢筋顺支撑柱模具的倾斜方向被包覆在支撑柱模具内,并且对支撑柱模具进行固定和竖向支撑;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固定板四角卡入到固定板卡接缺口内,并对固定板进行竖向支撑;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矩形底架四角卡入到矩形底架卡接缺口内并使得矩形底架上表面和支撑柱模具型腔上表面齐平,并对矩形底架进行竖向支撑;最后再向支撑柱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并在支撑柱模具外周设置振动装置(可选用振动马达)对支撑柱模具内的混凝土振动均匀,使其均匀的填满支撑柱模具。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采用支模的方式用混凝土浇筑得到的整体呈十字形结构的支撑十字架7;支撑十字架对应的设置于支撑框、相邻两个支撑柱和固定板围成的梯形框内部,且将支撑十字架上其中一组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与支撑框和固定板相连,将支撑十字架上另一组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与相邻两个支撑柱相连。
这样,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好的对鱼礁体端部进行保护,同时使得鱼类生活场所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多样化,更加利于水生物的栖息繁衍。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依靠在支撑柱模具中下部位置内侧对应设置有供支撑十字架端部卡入的支撑十字架卡接缺口并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支撑十字架端部卡入到支撑十字架卡接缺口内,再浇筑混凝土,实现支撑十字架与支撑柱的连接。
这样,支撑柱与支撑十字架之间的整体性更好,连接更加牢靠。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依靠在支撑框上模板上设置与支撑框浇筑型腔相连通的插接口,将支撑十字架的端部插接到插接口后再向支撑框浇筑型腔浇筑混凝土以实现支撑框和支撑十字架的连接。
这样,支撑十字架与支撑框之间的整体性更好,连接更加牢靠。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支模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得到固定板时,在固定板边沿中部成型出能够供支撑十字架端部插入的插孔或插槽,在将固定板四角卡入到固定板卡接缺口内的同时将支撑十字架端部插接在插孔或插槽内实现固定。
这样,支撑十字架端部插接在固定板上的插孔或插槽后,能够对支撑十字架对应端部进行限位,能够很好的避免因水流冲击致使整个支撑十字架出现断裂损毁的情况。

Claims (10)

1.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整体呈长条形结构的柔性鱼礁体(1),由中间的螺旋弹簧外部包裹柔性材料得到;b、制备矩形的固定板(2),固定板上分布有多个通过孔且固定板的一侧垂直向外固定设置步骤a制得的柔性鱼礁体;c、制备矩形底架(3),矩形底架为外周尺寸大于固定板的矩形框架结构;d、制备整体呈梯形台结构的外部框架(4),外部框架包括顶部的矩形的支撑框(5)和支撑框四个转角位置倾斜向外延伸的支撑柱(6),外部框架位于四个支撑柱中下部位置的水平截面形状大小和固定板匹配,使得固定板够水平地卡接固定在外部框架四个支撑柱之间中下部位置,外部框架的四个支撑柱底端围成的矩形大小形状和矩形底架匹配并使得矩形底架能够卡入固定到该位置;e、将外部框架(4)和固定板(2)以及矩形底架(3)固定为一体,固定板水平固定到外部框架四个支撑柱之间中下部位置,矩形底架水平固定到外部框架四个支撑柱底端位置,柔性鱼礁体(1)位于固定板和外部框架顶部的支撑框之间,得到鱼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
S1、按质量份数获取聚合物多元醇40-60份,多异氰酸酯30-50份,发泡剂2-4份,催化剂0.5-1份,泡沫稳定剂1-3份;
S2、先将聚合物多元醇、发泡剂 、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剂混匀,并在45~65℃下均匀搅拌5~20min后,直接加入多异氰酸酯,搅拌均匀后,再将制备得到的混合液倒入预先设置有弹性构件的模具内腔中,熟化1~2h,冷却脱模,得到鱼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按质量份数获取聚合物多元醇50份,多异氰酸酯40份,发泡剂3份,催化剂0.75份,泡沫稳定剂2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螺旋弹簧的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固定螺杆;用于成形鱼礁体的模具内腔一端中心处设置有和所述固定螺杆匹配的加工定位螺纹孔,制备时先将螺旋弹簧端部的固定螺杆旋入到加工定位螺纹孔内完成螺旋弹簧在模具内腔中的固定,然后再倒入用于得到鱼礁体层的混合液进入到模具内腔,熟化后冷却脱模,得到鱼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固定板由支模的方式用混凝土浇筑得到,支模时依靠型芯成形出通过孔,浇筑后在凝固前在固定板上表面预设位置竖直插入若干固定螺母,凝固完成后将柔性鱼礁体端部的固定螺杆旋入到固定螺母实现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母上端具有一段露出于固定板的伸出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支模的方式用混凝土浇筑得到矩形底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支模后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制备外部框架,其中浇筑外部框架支模时支撑框依靠对应的支撑框上模板和支撑框下模板之间夹设形成出支撑框浇筑型腔,其中支撑框下模板用于成形出支撑框上表面,支撑框上模板用于成形出支撑框下表面;依靠夹设于支撑框上模板和支撑框下模板之间夹设的支撑框通孔成型用型芯成形出支撑框中部的通孔;依靠固定于支撑框上模板四个角落并向外斜上方倾斜的支撑柱模具成形出支撑柱,支撑柱模具内腔和支撑框浇筑型腔连通;支撑柱模具中上部位置内侧对应设置有供固定板四角卡入的固定板卡接缺口并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固定板四角卡入到固定板卡接缺口内,支撑柱模具上端位置内侧还对应设置有供矩形底架四角卡入的矩形底架卡接缺口并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矩形底架四角卡入到矩形底架卡接缺口内并使得矩形底架上表面和支撑柱模具型腔上表面齐平;使得浇筑外部框架时直接将预制好的固定板和矩形底架浇筑固定连接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支模的方式用混凝土浇筑得到的整体呈十字形结构的支撑十字架(7);支撑十字架对应的设置于支撑框、相邻两个支撑柱和固定板围成的梯形框内部,且将支撑十字架上其中一组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与支撑框和固定板相连,将支撑十字架上另一组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与相邻两个支撑柱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靠在支撑柱模具中下部位置内侧对应设置有供支撑十字架端部卡入的支撑十字架卡接缺口并在浇筑支撑柱前先将支撑十字架端部卡入到支撑十字架卡接缺口内,再浇筑混凝土,实现支撑十字架与支撑柱的连接;
依靠在支撑框上模板上设置与支撑框浇筑型腔相连通的插接口,将支撑十字架的端部插接到插接口后再向支撑框浇筑型腔浇筑混凝土以实现支撑框和支撑十字架的连接;
采用支模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得到固定板时,在固定板边沿中部成型出能够供支撑十字架端部插入的插孔或插槽,在将固定板四角卡入到固定板卡接缺口内的同时将支撑十字架端部插接在插孔或插槽内实现固定。
CN201911014623.3A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692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4623.3A CN110692568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4623.3A CN110692568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2568A true CN110692568A (zh) 2020-01-17
CN110692568B CN110692568B (zh) 2021-12-07

Family

ID=6920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4623.3A Active CN110692568B (zh) 2019-10-24 2019-10-24 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256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3567B1 (en) * 1998-08-14 2002-02-05 Marin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L.L.C. Synthetic aquatic structure and method
CN102870718A (zh) * 2012-10-26 2013-01-16 朱元康 钢丝网水泥多功能养殖模块及其使用方法
CN103766243A (zh) * 2012-10-17 2014-05-07 朱祖阳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
CN104126532A (zh) * 2014-07-22 2014-11-05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鱼礁体
CN205153281U (zh) * 2015-09-30 2016-04-13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抽芯成孔板
CN206071600U (zh) * 2016-08-29 2017-04-05 中南大学 一种膨胀围岩隧道的刚柔结合支护体系
CN206402944U (zh) * 2017-01-21 2017-08-1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条形叶片式人工鱼礁
CN206686921U (zh) * 2017-04-28 2017-12-01 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状复合鱼礁
CN207549300U (zh) * 2017-07-11 2018-06-29 重庆市璧山区森普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可控的注塑成型模具装置
CN108207728A (zh) * 2018-02-27 2018-06-29 马丽萍 生态大水深鱼礁网箱一体化海洋牧场及系统及方法
CN108353836A (zh) * 2018-03-12 2018-08-03 宁波大学 一种以废弃贻贝壳为主体的人工鱼礁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3567B1 (en) * 1998-08-14 2002-02-05 Marin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L.L.C. Synthetic aquatic structure and method
CN103766243A (zh) * 2012-10-17 2014-05-07 朱祖阳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
CN102870718A (zh) * 2012-10-26 2013-01-16 朱元康 钢丝网水泥多功能养殖模块及其使用方法
CN104126532A (zh) * 2014-07-22 2014-11-05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鱼礁体
CN205153281U (zh) * 2015-09-30 2016-04-13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抽芯成孔板
CN206071600U (zh) * 2016-08-29 2017-04-05 中南大学 一种膨胀围岩隧道的刚柔结合支护体系
CN206402944U (zh) * 2017-01-21 2017-08-1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条形叶片式人工鱼礁
CN206686921U (zh) * 2017-04-28 2017-12-01 青岛越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蜂窝状复合鱼礁
CN207549300U (zh) * 2017-07-11 2018-06-29 重庆市璧山区森普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可控的注塑成型模具装置
CN108207728A (zh) * 2018-02-27 2018-06-29 马丽萍 生态大水深鱼礁网箱一体化海洋牧场及系统及方法
CN108353836A (zh) * 2018-03-12 2018-08-03 宁波大学 一种以废弃贻贝壳为主体的人工鱼礁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爱霞: ""生态混凝土制作人工鱼礁的研究介绍",刘爱霞,第107-110页,水产渔业,2016年 18期 33卷", 《生态混凝土制作人工鱼礁的研究介绍》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2568B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33681B1 (ko) 생태기능을 강화한 복합형 인공 식물섬
CN110495416B (zh) 一种适应长江上游的生态软体鱼礁
CN110692568B (zh) 一种生态软体鱼礁制备方法
KR20090118135A (ko) 인공섬유니트
CN103774608A (zh) 一种城市河道清淤和浅滩-深潭序列重建联用技术
CN219194694U (zh) 一种便于调节深度的水塘净化装置
CN106495327A (zh)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组合式生态沉床
CN110498511A (zh) 一种适用于潟湖湿地的综合性生态浮床模型装备
CN108935283B (zh) 水产养殖用增氧装置
CN100516371C (zh) 一种植生型挡土块
JP2003088259A (ja) 浮島ユニットおよび植生浮島
CN214629137U (zh) 一种可移动的半悬浮式人工鱼巢
CN213961369U (zh) 一种用于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半球状人工礁体
CN207998488U (zh) 一种水生植物浮岛
CN220044584U (zh) 带有多孔通道的鱼礁牡蛎增殖礁
CN111517577A (zh) 一种用于地表水生态修复的浮动湿地构建系统
KR101744553B1 (ko) 해조류 종사 고정용 오각기둥 형상의 인공어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8609591U (zh) 一种用于鱼塘净化的水生植物种植浮板
CN220777040U (zh) 多组合式金属网架养殖礁
CN218491579U (zh) 一种改进型生物净化浮床
CN217308782U (zh)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人工鱼礁
CN218466450U (zh) 高孔隙率的联锁生态砌块
CN219835058U (zh) 九柱立礁四连式大型牡蛎礁增殖礁
CN220926470U (zh) 一种生态型沉水植物悬岛
CN220157145U (zh) 富营养化胁迫下沉水植物的栽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6

Address after: 400074 No. 66, Xuefu Avenue, Nan'a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Jiao Powe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the Changjiang river maritime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400074 No. 66, Xuefu Avenue, Nan'a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Jiao Powe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angjiang Chongqing Waterway Engineering Bureau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Wei

Inventor after: Li Wenjie

Inventor after: Yang Shengfa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nbing

Inventor after: Jin Jianling

Inventor after: Wang Tao

Inventor after: Hu Jiang

Inventor after: Xiao Yi

Inventor before: Li Wenjie

Inventor before: Yang Wei

Inventor before: Yang Shengfa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nbing

Inventor before: Jin Jianl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Tao

Inventor before: Hu Jiang

Inventor before: Xiao Y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