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7953A -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7953A
CN110687953A CN201911040438.1A CN201911040438A CN110687953A CN 110687953 A CN110687953 A CN 110687953A CN 201911040438 A CN201911040438 A CN 201911040438A CN 110687953 A CN110687953 A CN 110687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capaci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voltag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04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一安
林柏全
秦锋
李小和
席克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04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87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87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7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1Voltage to current co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4Proc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该驱动电路通过由电压写入单元将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由复位单元将复位信号端的复位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使得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之间产生电压差;再由开关单元通过升压单元将第二电压信号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在需要输出高电位信号时,能够通过提高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的电位信号,使得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位信号具有比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更高的电位信号。

Description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
背景技术
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其在其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其中,微流控装置是微流控技术实现的主要平台。
微流控装置通常包括控制电路和驱动电极,控制电路用于给驱动电极提供电压,使得相邻驱动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液滴在电场的驱动作用下移动。控制电路可采用无源驱动芯片或有源驱动芯片。其中,无源驱动芯片的驱动能力有限,当想要同时进行大批量的化学微反应或者物质检测的时候,需要设置很多的驱动电极。为了给很多的驱动电极提供信号,需要采用具有很多信号通道(引脚/pin)的有源驱动芯片。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阵列排布的驱动电极和控制电路来减少有源驱动芯片的信号通道。
当前有源驱动芯片的一般只能提供30V左右的驱动电压,但是驱动液滴移动的电压需在50V左右,该有源驱动芯片能输出的驱动电压和能驱动液滴移动的电压相差较大,使得有源驱动芯片存在驱动电压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源驱动芯片提供的驱动电压不足以驱动液滴移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写入单元、升压单元、复位单元、开关单元和第一电容;
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
所述复位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复位信号端的复位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
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使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位升高;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该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写入单元、升压单元、复位单元、开关单元和第一电容;
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复位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第一阶段,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控制所述电压写入单元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有效脉冲信号控制所述复位单元将所述复位信号端的复位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使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形成电压差;
第二阶段,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升压单元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的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使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位升高;
第三阶段,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位信号经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输出。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流控基板,包括:阵列排布多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像素电极和上述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
所述微流控基板还包括:公共信号线、多个扫描信号线组和多个数据信号线组;所述扫描信号线组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和第二扫描限号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数据信号线组包括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同一行所述驱动单元共用一个所述扫描信号线组,同一列所述驱动单元共用一个所述数据信号线组;
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扫描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电压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电压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复位信号端与所述公共信号线电连接。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流控装置,包括上述微流控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通过由电压写入单元将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升压单元的控制端,以及由复位单元将复位信号端的复位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使得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之间产生电压差;然后开关单元将第二电压信号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升压单元的第一端,升压单元在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升压单元第一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此时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未经电压写入单元传输至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由于第一电容具有的电荷守恒的特点,使得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差需保持不变,当第二电压信号端的第二电压信号由开关单元通过升压单元传输至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时,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因第一电容的耦合作用,使得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压会随着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当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升高时,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压也会升高,相较于由电压写入单元传输至第一电容第一端的第一电压信号能够具有更高的电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不同时间段控制电压写入单元、复位单元、升压单元以及开关单元的导通与关闭,能够在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形成电压差之后,升高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使得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压能够随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的电压的升高而变升高,使得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压具有比第一电压信号更高的电压,使得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高于输入该驱动电路的电压,从而实现驱动电路的升压功能。当将该驱动电路应用于微流控装置的微流控基板时,该微流控装置能够提供足够高的驱动电压,以使液滴能够正常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驱动电路输出高电位信号对应的驱动时序图;
图4是图2提供的驱动电路输出低电位信号对应的驱动时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基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基板中一个驱动单元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沿图12中A-A截面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沿图12中B-B截面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微流控基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写入单元11、升压单元14、复位单元12、开关单元13和第一电容C1,该驱动电路还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第一扫描信号端Gn、第二扫描信号端Gn+1、第一电压信号端Sn、第二电压信号端VCC、复位信号端Vref以及信号输出端OUT。
其中,电压写入单元11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n电连接,电压写入单元1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信号端Sn电连接,电压写入单元1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和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电压写入单元11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Gn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电压信号端Sn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和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复位单元12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n电连接,复位单元12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复位单元12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电连接;复位单元12用于在第一扫描信号端Gn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将复位信号端Vref的复位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开关单元13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Gn+1电连接,开关单元1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电连接,开关单元13的第二端与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电连接;开关单元13用于在第二扫描信号端Gn+1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电连接,升压单元14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电连接;升压单元14用于在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控制下,将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以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的电位升高;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还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
具体的,电压写入单元11在第一扫描信号端Gn的有效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电压信号端Sn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以及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在第一电容C1的作用下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的信号能够保持为第一电压信号;同时,复位单元12在第一扫描信号端Gn的有效信号的控制下,将复位信号端Vref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以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与第二端N2形成电压差。在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与第二端N2形成电压差之后,开关单元13在第二扫描信号端Gn+1的有效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由于电压写入单元11在第一扫描信号端Gn的有效信号的控制下,已将第一电压信号端Sn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因此当开关单元13将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时,在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的第一电压信号与该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的第二电压信号共同作用下,能够使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与升压单元14的第二端导通,以使升压单元14能够将其第一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位由复位信号的电位升高至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由于第一电容C1具有的电荷守恒的特点,使得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差需保持不变,当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压发生变化时,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信号会随着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当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压升高时,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也会升高,相较于由电压写入单元11传输的第一电压信号具有更高的电位。
其中,第一扫描信号Gn的有效信号为第一扫描信号Gn中能够使电压写入单元11将第一电压信号端Sn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以及能够使复位单元12将复位信号端Vref的复位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信号;第二扫描信号Gn的有效信号为第二扫描信号Gn中能够使开关单元13将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升压单元12的第一端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不同时间段控制电压写入单元11、复位单元12、升压单元14以及开关单元13的导通与关闭,能够在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和第二端N2在形成电压差之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能够随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在需要输出高电位的电压信号时,能够通过升高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压,使得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具有比第一电压信号更高的电压,使得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高于输入该驱动电路的电压,从而实现驱动电路的升压功能。当将该驱动电路应用于微流控装置的微流控基板时,该微流控装置能够提供足够高的驱动电压,以使液滴能够正常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电压写入单元11、复位单元12、开关单元13以及升压单元14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在能够实现驱动电路的升压功能的前提下,驱动电路的各个单元可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可选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提供的驱动电路输出高电位信号对应的驱动时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驱动电路的电压写入单元11包括第一晶体管T1,该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n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Sn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电连接;驱动电路的复位单元12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n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电极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电连接;驱动电路的开关单元13包括第三晶体管T3,驱动电路的升压单元14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Gn+1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电极与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电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以及第四晶体管T4均可以为N型晶体管。在t1时间段,第一扫描信号端Gn为高电平的有效脉冲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端Gn+1为低电平信号,此时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均为导通状态,第三晶体管T3为断开状态;第一晶体管T1将第一电压信号端Sn的高电平的第一电压信号A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以及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且在第一电容C1的作用下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的信号能够保持为第一电压信号;同时,第二晶体管T2将复位信号端Vref的复位信号B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此时,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和第二端N2的电压差为A-B。
在t2时间段,第一扫描信号端Gn为低电平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端Gn+1为高电平的有效脉冲信号,此时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均为断开状态,第三晶体管T3为导通状态;第一电压信号端Sn停止向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传输信号,而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的高电平的第二电压信号C通过第三晶体管T3传输至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N3;当第四晶体管T4的阈值电压为Vth,且A-C大于Vth时,第四晶体管T4导通,使得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的第二电压信号C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信号由复位信号B升高至第一电压信号C;由于第一电容C1具有的电荷守恒的特点,因此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差需保持不变;当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压信号由复位信号B升高至第一电压信号C,使得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被拉高至(C+(A-B))。
在t3时间段,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保持被拉高的电压(C+(A-B)),并经信号输出端OUT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t1时间段时,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和第二端N2产生电压差,并在t2时间段时,使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压,并通过电容的耦合作用,使得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位进一步升高,最终在t3时间段时,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能够保持较高的电压,并通过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输出,从而实现驱动电路的低电压输入、高电压甚至更高电压输出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3仅是以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以及第四晶体管T4均为N型晶体管时的驱动时序图,一般N型晶体管在高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在低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以及第四晶体管T4也可均为P型晶体管,一般P型晶体管在低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在高电平信号的控制下截止,同时,在T4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可通过使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小于该第四晶体管T4的阈值电压,以使第四晶体管T4导通,此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的驱动时序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在此不作赘述。
示例性的,图4是图2提供的驱动电路输出低电位信号对应的驱动时序图。结合图2和图4所示,在t1时间段,第一扫描信号端Gn为高电平的有效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端Gn+1为低电平信号,此时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均为导通状态,第三晶体管T3为断开状态;第一晶体管T1将第一电压信号端Sn的低电平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以及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同时,第二晶体管T2将复位信号端Vref的复位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在t2时间段,第一扫描信号端Gn为低电平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端Gn+1为高电平有效信号,此时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均为断开状态,第三晶体管T3为导通状态;第一电压信号端Sn停止向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传输信号,而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的高电平的第二电压信号C通过第三晶体管T3传输至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N3;当第四晶体管T4的阈值电压为Vth,此时低电平的第一电压信号与高电平的第二电压信号C的差值小于Vth,第四晶体管T4无法导通,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的第二电压信号C无法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此时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和第二端N2均保持为低电平信号。在t3时间段,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保持低电平信号,并经信号输出端OUT输出低电位信号。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电路可通过驱动时序的改变,以实现低电压输入、高电压输出的功能,还可以实现低电压输入、低电压输出的功能,仅需改变各输入信号的时序即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具有简单的结,在输出高低不同的电位信号时,无需改变驱动电路的结构,只需调整驱动时序即可,有利于简化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可选的,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的电压写入单元11还包括第五晶体管T5,该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电极与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Sn电连接。
具体的,电压写入单元11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五晶体管T5,且该第一晶体管T1通过第五晶体管T5与第一电压信号端Sn电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晶体管T1与第五晶体管T5形成双沟道的晶体管结构。当驱动电路的第一电压信号端Sn通过第五晶体管T5和第一晶体管T1向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提供电位信号时,若经过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的电流为I,则经过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时漏电流为A%×I,这A%×I的漏电流再经过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时,漏电流为A%×I×A%;若A取常数10,那么经过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时漏电流为10%I,再经过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时漏电流为10%×I×10%=1%I,相较于在电压写入单元11中仅设置一个第一晶体管T1的一个栅极,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时,可以减少9%I的漏电流,从而能够提高驱动电路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可选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驱动电路除包括电压写入单元11、复位单元12、开关单元13、升压单元14以及第一电容C1外,该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稳压单元15。该稳压单元15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该稳压单元15的第二端与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N3电连接,该稳压单元15的第三端与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其中,稳压单元15用于稳定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N3和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的电位信号。
具体的,稳压单元15的第二端输出的稳压信号能够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N3,稳压单元15的第三端输出的稳压信号能够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以使升压单元14能够稳定地保持导通状态。同时,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电连接,升压单元14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1电连接,当升压单元14导通时,升压单元14第一端N3的信号能够通过该升压单元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稳压单元15的第二端输出的稳压信号能够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N3,并由导通的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能够稳定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压信号;稳压单元15的第三端输出的稳压信号能够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以稳定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信号,稳压单元14的控制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连接同一第一节点P1,即稳压单元15的第三端输出的稳压信号能够稳定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信号,从而在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被进一步拉高之后,能够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继续保持高电压,并通过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输出,从而增加驱动电路的高电压保持率。
可选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驱动电路的稳压单元15包括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N3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
具体的,稳压单元40包括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N3电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且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均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该复位信号端Vref能够稳定的输出复位信号,使得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保持稳定的电位信号。由于电容两端形成电位差之后会保持电容两端电荷守恒,因此在第一电压信号端Sn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时,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的电压信号与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的电压信号保持一致,即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的电压信号为第一电压信号,使得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差为第一电压信号与复位信号之间的电压差;而当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时,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的电压信号与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的电压信号保持一致,即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的电压信号为第二电压信号,使得第二电容C2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差保持为第二电压信号与复位信号之间的电压差。当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保持稳定的电位信号,第二电容C2能够使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N3保持为第二电压信号,第三电容C3能够使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保持为第一电压信号,以使升压单元14在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保持导通状态。当升压单元14保持导通时,可保持升压单元14能够将升压单元14第一端N3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使得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保持为第二电压信号;同时,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电压信号变为第二电压信号时,使得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进一步升高,即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的电压进一步升高,此时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的电压信号进一步升高,且当复位信号端Vref为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提供稳定的复位信号时,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一端能够保持为升高后的电压信号与复位信号之间的电压差,进而使得与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的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能够保持为升高后的电压信号。
此外,当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输入稳定的复位信号时,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可保持稳定,即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能够保持稳定,升压单元14保持继续导通,且升压单元14能够将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使得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保持为第二电压信号。如此,能够通过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分别稳定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以使驱动电路能够输出高电压信号,防止信号失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该驱动该电路的驱动方法可用于驱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该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写入单元11、升压单元14、复位单元12、开关单元13和第一电容C1。其中,电压写入单元11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n电连接,电压写入单元1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信号端Sn电连接,电压写入单元1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以及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复位单元12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n电连接,复位单元12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复位单元12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电连接;开关单元13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Gn+1电连接,开关单元13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电连接,开关单元13的第二端与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电连接;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升压单元14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还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方法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8,该驱动方法包括:
第一阶段001,第一扫描信号端Gn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控制电压写入单元11将第一电压信号端Sn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以及第一扫描信号端Gn的有效脉冲信号控制复位单元12将复位信号端Vref的复位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以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形成电压差;
第二阶段002,第二扫描信号端Gn+1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控制开关单元13将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升压单元14在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的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以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位升高;
第三阶段003,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位信号经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
具体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至少包括三个工作阶段,第一阶段001,电压写入单元11和复位单元12工作,开关单元13不工作,第一电压信号端Sn的第一电压信号通过电压写入单元11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以及升压单元14的控制端,将复位信号端Vref的复位信号通过复位单元12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使第一电容C1两端形成电压差;第二阶段002,电压写入单元11和复位单元12不工作,开关单元13工作,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的第二电压信号通过开关单元13传输至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此时升压单元14在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可处于工作状态,使得升压单元14能够将该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此时第一电容C1需保持电荷守恒,使得该第一电容C1其两端的电压差保持不变,而当升压单元14将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时,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的信号升高,使得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电压升高;第三阶段003,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信号经信号输出端30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不同时间段控制电压写入单元11、升压单元14、复位单元12、开关单元13导通与关闭,在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和第二端N2产生电压差后,能够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进一步升高,从而实现驱动电路的低电压输入、高电压甚至更高电压输出的功能。
可选的,驱动电路各单元可由相应的晶体管组成。如图2所示,驱动电路的电压写入单元11包括第一晶体管T1,该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n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Sn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电连接;驱动电路的复位单元12包括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n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电极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电连接;驱动电路的开关单元13包括第三晶体管T3,驱动电路的升压单元14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Gn+1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压信号端VCC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电极与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与第一晶体管T1之间设有第一节点P1,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N2与升压单元的第二端之间设置第二节点2,第一节点P1与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
所述第一阶段001具体为: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均导通,第三晶体管T3截止,第一电压信号A通过第一晶体管T1传输至第一节点P1,复位信号B通过第二晶体管T2传输至第二节点P2,其中,A大于B,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差为第一节点P1的电位与第二节点P2的电位之间的差值(A-B)。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第二阶段002具体为: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截止,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均导通,第二电压信号端Sn的第二电压信号C通过第三晶体管T3传输至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并通过第四晶体管T4传输至第二节点P2;此时,第二节点P2的电位为A,第一节点P1的电位被拉高至(C+(A-B))=(A+C-B)。
可选的,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稳压单元。如图7所示该稳压单元15可以包括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Vref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如结合图7和图9所示,该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稳压阶段004,该稳压压阶段004位于第二阶段002和第三阶段001之间:在稳压阶段004,稳压单元15稳定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和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的电位信号,控制第四晶体管T4保持导通,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保持高电位。
具体的,在稳压阶段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均截止,复位信号端Vref的将稳定的复位信号传输至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使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的电位信号保持稳定,升压单元14的第一端N3与升压单元14的第二端保持导通状态,第一节点P1和第二节点P2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不变,即第一节点P1的电位保持为(2A-B)。如此,在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N1的电压被拉高后,通过复位信号端Vref的稳定的复位信号,使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的电位信号保持稳定,即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端N3和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端保持稳定,从而能够使第一电容C1的两端保持稳定,使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继续保持高电位输出,从而增加驱动电路的高电位保持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流控基板,该微流控基板至少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因此该微流控基板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理解,下文中不再赘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微流控基板100包括阵列排布多个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包括像素电极20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该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像素电极20电连接;微流控基板100还包括公共信号线Vref、多个扫描信号线组31和多个数据信号线组32;该扫描信号线组31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Gn和第二扫描信号线Gn+1,且第一扫描信号线Gn和第二扫描信号线Gn+1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所述数据信号线组32包括第一数据信号线Sn和第二数据信号线VCC,且第一数据信号线Sn和第二数据信号线VCC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排列;同一行驱动单元共用一个扫描信号线组31,同一列驱动单元共用一个数据信号线组32;驱动电路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线Gn电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扫描信号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线Gn+1电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一电压信号端与第一数据信号线Sn电连接,驱动电路的第二电压信号端与第二数据信号线VCC电连接;驱动电路的复位信号端与公共信号线Vref电连接。
示例性的,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基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该微流控基板100例如可以应用于基于介电润湿技术的微流控芯片上。该微流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40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像素电极20,以及位于像素电极20与衬底基板40之间的阵列金属层30,该阵列金属层30包括驱动电路、公共信号线Vref、扫描信号线组31以及数据信号线组32,该扫描信号线组31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Gn和第二扫描信号线Gn+1,该数据信号线组32包括第一数据信号线Sn和第二数据信号线VCC。其中,微流控基板中所有数据信号线组32中的第二数据信号线VCC均连接于同一电源信号端以及所有公共信号线Vref均连接于同一低电压信号端。同一行驱动单元共用一个扫描信号线组31,同一列的驱动单元共用一个数据信号线组32。通过公共信号线Vref、第一扫描信号线Gn、第二扫描信号线Gn+1、第一数据信号线Sn以及第二数据信号线VCC传输的信号控制各驱动电路中的电压写入单元、复位单元、开关单元、升压单元以及第一电容等,以使相邻两个驱动单元中的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21和第二像素电极22)之间具有电位差而形成电场,以借助电场的作用,使液滴60内部产生压强差和不对称形变,进而驱动液滴60定向移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微流控基板100中相邻两个驱动单元的像素电极20(第一像素电极21和第二像素电极)之间具有足够大的电位差,从而可以提供液滴60可以实现正常移动的较高的驱动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实施例的液滴60为具有导电性的液体,包括成分单一的或者多成分组成的生物样品或者化学物质。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微流控基板100可以应用于需要较大驱动电压的微流控芯片上,但不仅限于此应用环境,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提供高电压驱动的结构中,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基板中一个驱动单元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沿图12中A-A截面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图14是沿图12中B-B截面的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0、图12、图13和图14所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Gn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源极或漏极)与第一数据信号线Sn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漏极或源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Gn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电极(源极或漏极)与公共信号线Vref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电极(漏极或源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Gn+1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电极(源极或漏极)与第二数据信号线VCC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电极(漏极或源极)与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源极或漏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源极或漏极)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电极(漏极或源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电极与公共信号线Vref电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电极与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源极或极)电连接;第三电容3的第一电极与公共信号线Vref电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电极与第四晶体T4管的栅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为源极时,该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为漏极;或者,当晶体体管的第一电极为漏极时,该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为源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继续结合参考图10、图12、图13和图14,微流控基板100包括衬底基板40、位于衬底基板40一侧的阵列层110、以及位于阵列层110背离衬底基板40一侧的像素电极层120,该阵列层110包括半导体层60、第一金属层70、第二金属层80和第三金属层90,且该半导体层60、第一金属层70、第二金属层80和第三金属层90相互绝缘。微流控基板100的一个驱动单元101包括一个驱动电路和与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的一个像素电极20,该像素电极20在衬底基板40上的正投影覆盖该驱动电路在衬底基板40上的正投影。该像素电极20在衬底基板40上的正投影的图形例如可以为圆形、半圆形、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长方形或月牙形等。
其中,半导体层6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的有源层、第二晶体管T2有源层、第三晶体管T3的有源层和第四晶体管T4的有源层,第一金属层7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电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电极、第三电容C3的第二电极、第一扫描信号线Gn、第二扫描信号线Gn+1以及公共信号线Vref;第二金属层70包括第一电容C1的第二电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电极;第三金属层9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的源/漏极、第二晶体管T2的源/漏极、第三晶体管T3的源/漏极、第四晶体管T4的源/漏极、第一数据信号线Sn和第二数据信号线VCC。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2、图13和图14均为示例性的附图,为了能够清楚地表达膜层之间的关系,对图13和图14中的晶体管的尺寸、电容的尺寸以及晶体管与电容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了适应性的放大和缩小。
可选的,第一电容C1的第二电极在衬底基板40上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电极在衬底基板40上正投影的面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电极在衬底基板40上正投影的面积。如此,在驱动电路的升压阶段,能够确保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满足升压的需求。其中,第一电容C1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电极可以为一个整体。
可选的,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微流控基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微流控基板的阵列层还包括第四金属层130。该第四金属层130包括第一电容C1的第三电极,该第一电容C1的第三电极与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电极和/或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以及能够在第一电容C1满足升压需求的前提下,能够减小第一电容C1的占用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微流控基板中驱动单元的分辨率。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2,第一扫描信号线Gn位于像素电极20的第一侧201,第二扫描信号线Gn+1位于像素电极20的第二侧202;第一数据信号线Sn位于像素电极20的第三侧203,第二数据信号线VCC位于像素电极20的第四侧204;公共信号线位于同一扫描信号线组31的第一扫描信号线Gn和第二扫描信号线Gn+1之间;其中,像素电极20的第一侧201和该像素电极20的第二侧202相对,像素电极20的第三侧203和该像素电极20的第四侧204相对。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2,一扫描信号线组31的第一扫描信号线Gn和第二扫描信号线Gn+1与一数据信号线组32的第一数据信号线Sn和第二数据信号线VCC绝缘交叉限定出驱动电路所在的区域。其中,同一数据信号线组的第一数据信号线Sn指向第二数据信号线VCC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同一扫描信号线组的第一扫描信号线Gn指向第二扫描信号线Gn+1方向为第二方向Y。驱动电路的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容C3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容C1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第一晶体管T1位于第一扫描信号线Gn和第一数据信号线Sn交叉的位置处;第二晶体T2和第四晶体管T4均位于第二电容C2靠近第二数据信号线VCC的一侧,以及位于第三电容C3靠近第一扫描信号线Gn的一侧;第三晶体管T3位于第二扫描信号线Gn+1和第二数据信号线VCC交叉的位置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流控装置,该微流控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基板,因此该微流控基板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理解,下文中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6所示,微流控装置200包括微流控基板100,该微流控装置200能够同时对大批量样品的化学微反应或者物质等进行检测。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写入单元、升压单元、复位单元、开关单元和第一电容;
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
所述复位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复位信号端的复位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
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使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位升高;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写入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升压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写入单元还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或均为N型晶体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单元;
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用于稳定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的电位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
7.一种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写入单元、升压单元、复位单元、开关单元和第一电容;
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压写入单元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复位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第一端与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复位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第一阶段,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控制所述电压写入单元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有效脉冲信号控制所述复位单元将所述复位信号端的复位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使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形成电压差;
第二阶段,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输出的有效脉冲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将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的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升压单元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一端的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使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位升高;
第三阶段,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的电位信号经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写入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复位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升压单元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之间设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第二端之间设置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阶段具体为: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导通,所述第三晶体管截止,所述第一电压信号A通过所述第一晶体管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复位信号B通过所述第二晶体管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其中,A大于B,所述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差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之间的差值(A-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阶段具体为: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截止,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均导通,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端的第二电压信号C通过所述第三晶体管传输至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并通过所述第四晶体管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此时,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为A,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被拉高至(C+(A-B))=(A+C-B)。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稳压阶段,在所述稳压阶段,所述稳压单元稳定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位信号,控制所述第四晶体管保持导通,使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保持高电位。
11.一种微流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排布多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像素电极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
所述微流控基板还包括:公共信号线、多个扫描信号线组和多个数据信号线组;所述扫描信号线组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和第二扫描限号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数据信号线组包括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同一行所述驱动单元共用一个所述扫描信号线组,同一列所述驱动单元共用一个所述数据信号线组;
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扫描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扫描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电压信号端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电压信号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复位信号端与所述公共信号线电连接。
12.一种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流控基板。
CN201911040438.1A 2019-10-29 2019-10-29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 Pending CN110687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0438.1A CN110687953A (zh) 2019-10-29 2019-10-29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0438.1A CN110687953A (zh) 2019-10-29 2019-10-29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7953A true CN110687953A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14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0438.1A Pending CN110687953A (zh) 2019-10-29 2019-10-29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8795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0908A (zh) * 2020-04-27 2020-07-28 杭州领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流控像素电路和芯片
CN113674707A (zh) * 2021-08-31 2021-11-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
CN114146736A (zh) * 2021-11-30 2022-03-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14558628A (zh) * 2022-02-23 2022-05-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装置
CN115400807A (zh) * 2022-09-29 2022-11-29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的驱动方法及微流控装置
CN115631729A (zh) * 2022-11-11 2023-0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像素驱动电路、微流控基板及微流控芯片
WO2023179531A1 (zh) * 2022-03-10 2023-09-28 广东奥素液芯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流控有源矩阵驱动电路及微流控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7684A (zh) * 2018-08-31 2018-11-2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136672A (zh) * 2019-05-30 2019-08-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189710A (zh) * 2019-04-04 2019-08-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电润湿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264961A (zh) * 2019-04-04 2019-09-2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264960A (zh) * 2019-04-04 2019-09-2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7684A (zh) * 2018-08-31 2018-11-2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189710A (zh) * 2019-04-04 2019-08-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电润湿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264961A (zh) * 2019-04-04 2019-09-2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264960A (zh) * 2019-04-04 2019-09-2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136672A (zh) * 2019-05-30 2019-08-1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0908A (zh) * 2020-04-27 2020-07-28 杭州领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流控像素电路和芯片
CN113674707A (zh) * 2021-08-31 2021-11-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
CN114146736A (zh) * 2021-11-30 2022-03-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14146736B (zh) * 2021-11-30 2024-02-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14558628A (zh) * 2022-02-23 2022-05-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装置
WO2023179531A1 (zh) * 2022-03-10 2023-09-28 广东奥素液芯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流控有源矩阵驱动电路及微流控装置
CN115400807A (zh) * 2022-09-29 2022-11-29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的驱动方法及微流控装置
CN115400807B (zh) * 2022-09-29 2023-09-08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的驱动方法及微流控装置
CN115631729A (zh) * 2022-11-11 2023-01-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像素驱动电路、微流控基板及微流控芯片
CN115631729B (zh) * 2022-11-11 2024-06-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像素驱动电路、微流控基板及微流控芯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7953A (zh)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基板和微流控装置
JP6778683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ewodデバイスの素子の駆動方法、回路、およ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ewodデバイス
EP2476489B1 (en) Active matrix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10807091B2 (en) Method of driving an active matrix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device and an active matrix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device
US10564117B2 (en) Active matrix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EP2570188B1 (en) Active matrix device for fluid control by electro-wetting and dielectrophoresis and method of driving
CN112530374B (zh)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0264961B (zh)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11654433B2 (en) Microfluidic chip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14140841A (ja) Am−ewodデバイス、および可変電圧でのacドライブによるam−ewodデバイスの駆動方法
CN113674706B (zh) 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其微流控面板
CN110189710B (zh) 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电润湿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4677977B (zh) 一种基于反相器的微流控像素电路及芯片
US20230063019A1 (en)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microfluidic substrate
CN117854567A (zh) 一种移位寄存器电路、移位寄存器及微流控芯片
CN116371493A (zh) 微流控基板、微流控装置及微流控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14558628A (zh)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装置
CN117174032A (zh) 一种像素电路
CN117392933A (zh) 一种有源矩阵电路以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