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5995A - 转轴及包含其的壳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转轴及包含其的壳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5995A
CN110685995A CN201810737626.9A CN201810737626A CN110685995A CN 110685995 A CN110685995 A CN 110685995A CN 201810737626 A CN201810737626 A CN 201810737626A CN 110685995 A CN110685995 A CN 110685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wall
sleeve
thickness
wall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76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振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DA TECHNOLOGY Co Ltd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INGDA TECHNOLOGY Co Ltd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DA TECHNOLOGY Co Ltd,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YI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376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859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85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5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转轴及包含其的壳体组件。转轴包含套筒以及挡垣。套筒包含围绕一中心轴且相连的第一环壁以及第二环壁。套筒的第一环壁具有第一厚度。套筒的第二环壁具有第二厚度。第二环壁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环壁的第一厚度。挡垣连接套筒的第一环壁远离第二环壁的一端。

Description

转轴及包含其的壳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一种转轴,更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包含转轴的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服务器中所使用的转轴包含螺丝与螺柱的组合。然而,由于螺丝与螺柱的组合具有较高的制造成本,且组装时针对螺丝与螺柱所构成的转轴结构需同时固定螺柱并锁固螺丝,进而会花费较多的制造时间以及人力成本,进而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一直面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依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转轴包含套筒以及挡垣。套筒包含围绕一中心轴且相连的第一环壁以及第二环壁。套筒的第一环壁具有第一厚度。套筒的第二环壁具有第二厚度。第二环壁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环壁的第一厚度。挡垣连接套筒的第一环壁远离第二环壁的一端。
于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壁具有第一外表面。第二环壁具有第二外表面。第二环壁的第二外表面与第一环壁的第一外表面形成阶差结构。
于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壁具有第一内表面。第二环壁具有第二内表面。第二环壁的第二内表面与第一环壁的第一内表面形成阶差结构。
于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环壁相对第一环壁远离中心轴隆起。
于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壁具有第一外径。第二环壁具有第二外径。第二环壁的第二外径是大于第一环壁的第一外径。
于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挡垣具有第三外径。挡垣的第三外径是大于第一环壁的第一外径。
于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环壁的第二厚度是渐变的。
于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套筒更包含围绕中心轴的第三环壁。套筒的第三环壁位于第二环壁相对第一环壁的一侧,且具有第三厚度。第三环壁的第三厚度小于第二环壁的第二厚度。
于本申请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套筒更包含围绕中心轴的第三环壁。套筒的第三环壁位于第二环壁相对第一环壁的一侧,且具有第三厚度。第三环壁的第三厚度大于第二环壁的第二厚度。
依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可转动的壳体组件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转轴。转轴包含套筒以及挡垣。套筒包含围绕一中心轴且相连的第一环壁以及第二环壁。套筒的第一环壁具有第一厚度。套筒的第二环壁具有第二厚度。第二环壁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环壁的第一厚度。挡垣连接套筒的第一环壁远离第二环壁的一端。套筒的第一环壁穿设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位于挡垣与第二环壁之间,并配置以基于套筒而相对转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转轴的套筒中较薄壁厚的部位可达到溃缩并撑开的效果以形成限位结构。相对地,套筒中较厚壁厚的部位可提高转轴整体结构的强度,使得拉动拉钉以移除拉钉本体时可承受较大的应力而不至于断裂,进而可确保转轴于移除拉钉本体之后于强构上的强度,以提高转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为依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2A为依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转轴以及拉钉的立体图,其中拉钉的拉钉本体尚未自转轴的套筒抽拔出。
图2B为图2A所示的结构沿着线段B-B的剖视图。
图3A至图3D分别为依据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不同转轴的立体图,其中多个转轴分别尚未因如图2A所示的拉钉的挤压而变形。
图4A至图4D分别为依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于组装过程中各阶段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壳体组件
10:第一壳体
12:第二壳体
16、16A、16B、16C、16D:转轴
18:拉钉
100、120:通孔
160、160A、160B、160C、160D:套筒
162、164、183、184、191、192:环壁
165:导引槽
167:第一开口
168:挡垣
169:第二开口
180:拉钉本体
182:端部
1620、1640、1910、1920:外表面
1622、1642、1832:内表面
1624、1644、1646、1680、1800、1820:外径
A:中心轴
B-B:线段
M1、M2、M3、M4:孔径
S1、S2、S3、S4:阶差结构
T1、T21、T22、T31、T32: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将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来实施本申请的主题。组件或排列的具体范例将在以下讨论以简化本申请。当然,这些描述仅为部分范例且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将第一特征形成在第二特征上或上方,此一叙述不但包含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其它特征形成在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且在此情形下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不会直接接触的实施方式。此外,本申请可能会在不同的范例中重复标号或文字。重复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及明确叙述,而非界定所讨论的不同实施方式及配置间的关系。
此外,空间相对用语如“下面”、“下方”、“低于”、“上面”、“上方”及其它类似的用语,在此是为了方便描述图中的一个组件或特征与另一个组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用语除了涵盖图中所描绘的方位外,该用语更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时的其它方位。也就是说,当该装置的方位与图式不同(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时,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相对用语同样可相应地进行解释。
请参照图1。图1为依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1的部分结构立体图。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包含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2以及转轴16。于本实施方式中,拉钉18可视为工作件。详细而言,于图1左侧的拉钉18中,拉钉18包含相连的拉钉本体180以及端部182,此时,拉钉18的拉钉本体180尚未自转轴16的套筒160抽拔出。相对地,于图1右侧的拉钉18中,拉钉18的拉钉本体180已自转轴16抽离致使转轴16形变,并将第一壳体10以及第二壳体12限位于转轴16的相对两端部之间,且将拉钉18的端部182遗留至转轴16中。以下将详细说明壳体组件1所包含的各组件的结构、功能以及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请参照图2A以及图2B。图2A为依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转轴16以及拉钉18的立体图,其中拉钉18的拉钉本体180尚未自转轴16的套筒160抽拔出。图2B为图2A所示的结构沿着线段B-B的剖视图。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6包含套筒160以及挡垣168。套筒160包含环壁162、164,且由环壁162、164环绕而具有导引槽165(见图2B),导引槽165两端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167以及第二开口169。环壁162、164依据中心轴A而成轴向对称,且彼此相互连接。导引槽165贯通转轴16,且自第一开口167以及第二开口169连通至套筒160外。
于图2A以及图2B中,套筒160的环壁162具有外表面1620、内表面1622以及厚度T1。环壁162的厚度T1定义为外表面1620与内表面1622相距的距离。套筒160的环壁164具有外表面1640、内表面1642以及第二厚度T21。环壁164的厚度T21定义为外表面1640与内表面1642相距的距离。于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壁164的外表面1640与环壁162的外表面1620形成阶差结构S1。于本实施方式中,环壁164的厚度T21小于环壁162的厚度T1(见图2B)。于本实施方式中,挡垣168连接套筒160的环壁162远离环壁164的一端。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举例来说,拉钉本体180为细长的棒状体,并配置以由其相对端部182的一端自套筒160的第一开口167朝第二开口169穿设于套筒160中。于本实施方式中,当拉钉本体180穿设于套筒160时,拉钉18的拉钉本体180具有外径1800(见图2A),而外径1800为拉钉本体180于垂直于中心轴A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拉钉18的端部182具有外径1820(见图2A),而外径1820为端部182于垂直于中心轴A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拉钉本体180的外径1800是小于套筒160的第一开口167的孔径M1(见图2B),端部182的外径1820是大于第一开口167的孔径M1。因此,拉钉18的拉钉本体180可基于导引槽165的导引而于转轴16内移动,并渐进压迫套筒160的环壁162及环壁164,进而迫使套筒160相对于挡垣168的另一端(例如:环壁164)形变而形成档体以达到限位效果,使得套筒160可作为其它多个组件(如图1所示的第一壳体10以及第二壳体12)之间的转轴。
藉此,当自套筒160的第二开口169朝远离第一开口167的方向,相对转轴16拉动拉钉18时,于套筒160中较薄壁厚的部位(例如:环壁164)会因为拉钉18的端部182的压迫而变形撑开,而套筒160中较厚壁厚的部位(例如:环壁162)相较于较薄壁厚的部位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不会因为前述压迫而变形,或变形量相较于环壁164微乎其微。因此,转轴16的套筒160中较薄壁厚的部位可达到溃缩并撑开的效果,而较厚壁厚的部位可提高转轴16整体结构的强度,使得拉动拉钉18以移除拉钉本体180时可承受较大的应力而不至于断裂,进而可确保转轴16于移除拉钉本体180之后于强构上的强度,以提高转轴16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3A至图3D。请参照图3A至图3D。图3A至图3D分别依序为依据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变形前的转轴16A、16B、16C、16D的立体图。转轴16A、16B、16C、16D分别可于图2A以及图2B中取代转轴16,且皆尚未因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拉钉18的挤压而变形。
如图3A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6A包含挡垣168以及套筒160A。套筒160A包含环壁162、164、191。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套筒160A相较于图2A以及图2B的套筒160更包含环壁191。详细而言,套筒160A的环壁191围绕中心轴A,且位于环壁164相对环壁162的一侧。套筒160A的环壁191的外表面1910与环壁164的外表面1640形成阶差结构S2。套筒160A的环壁191具有厚度T31,且厚度T31是小于环壁164的厚度T21。
藉此,当相对转轴16A拉动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拉钉18,以移除拉钉本体180时,套筒160A的阶差结构S2会因为拉钉18的端部182的压迫而变形撑开,而套筒160A的环壁162可提高转轴16A整体结构的强度而不会因为前述压迫而变形,使得拉动拉钉18以移除拉钉本体180时可承受较大的应力而不至于断裂。
于本实施方式中,阶差结构S2中的环壁164可提高阶差结构S2于形变之后所形成的文件体于结构上的强度,进而提高转轴16A的结构强度。相对地,阶差结构S2中的环壁191相较于环壁164易于变形撑开并带动环壁164共同形成档体,以利阶差结构S2形成限位结构。
如图3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6A包含挡垣168以及套筒160B。套筒160B包含环壁162、164、192。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套筒160B更包含环壁192。详细而言,套筒160B的环壁192围绕中心轴A,且位于环壁164相对环壁162的一侧。套筒160B的环壁192的外表面1920与环壁162的外表面1620形成阶差结构S3。套筒160B的环壁192具有厚度T32,且厚度T32是大于环壁164的厚度T21。
藉此,于本实施方式中,阶差结构S3中的环壁164相较于环壁192易于变形撑开,以利阶差结构S3形成限位结构。相对地,阶差结构S3中的环壁192相较于环壁164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因此当拉钉18的端部182抵靠于第一开口167并压迫套筒160B时,环壁192可承受较大的应力而不至于断裂,进而可确保转轴16B于移除拉钉本体180时于强构上的强度。
如图3C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6C包含挡垣168以及套筒160C。套筒160C包含环壁162、183。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套筒160C的环壁183的内表面1832与环壁162的内表面1622形成阶差结构S4,因而以环壁183取代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环壁164。
如图3D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6D包含挡垣168以及套筒160D。套筒160D包含环壁162、184。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套筒160D的环壁184的厚度T22是渐变的,因而以环壁184取代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环壁164。
请参照图4A至图4D。图4A至图4D分别为依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组件1于组装过程中各阶段的剖视图。应注意的是,此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了解到在图4A至图4D的组装过程进行之前、在图4A至图4D的组装过程进行中与在图4A至图4D的组装过程完成后可提供额外的组件的组装。下文所述的一些组装过程亦可被取代或移除,且这些组装过程的步骤顺序是可交换的。
如图4A所示,提供第一壳体10以及第二壳体12。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具有通孔100,通孔100具有孔径M2。第二壳体12具有通孔120,通孔100具有孔径M3。第二壳体12的通孔120配置以朝向第一壳体10的通孔100。
接着,如图4B所示,将转轴16贯穿两个以上的构件。举例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6依序通过通孔100、120以贯穿第一壳体10以及第二壳体12。挡垣168具有外径1680,而外径1680为挡垣168于垂直于中心轴A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环壁162具有外径1624,而外径1624为环壁162于垂直于中心轴A的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挡垣168的外径1680大于环壁162的外径1624、通孔100的孔径M2(见图4A)以及通孔120的孔径M3(见图4A)。环壁162的外径1624小于或等于通孔100的孔径M2以及通孔120的孔径M3。
于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6的挡垣168位于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12的一侧,并可阻碍转轴16继续朝远离通孔120的方向移动。套筒160的环壁162穿设第一壳体10以及第二壳体12,并位于通孔100、120中。套筒160的环壁164位于通孔100、120外。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2位于挡垣168与环壁164之间。
接着,如图4C所示,具体而言,当拉钉18的端部182尚未压迫环壁164时,环壁164具有外径1644,且环壁164的外径1644小于环壁162的外径1624(见第4B图)。拉钉18的拉钉本体180相对端部182的一端自第一开口167穿入转轴16中。接着,拉钉本体180透过导引槽165的引导而通过第二开口169。导引槽165具有孔径M4。拉钉18的拉钉本体180的外径1800系小于导引槽165的孔径M4。拉钉18的端部182的外径1820(见图2B)大于导引槽165的孔径M4。于本实施方式中,拉钉18的端部182位于环壁164相对环壁162的一侧而位于转轴16外。由于端部182的外径1820大于导引槽165的孔径M4,当端部182接触转轴16的第一开口167时,环壁164可阻碍拉钉18相对转轴16移动。
接着,如图4D所示,当持续自套筒160的第二开口169朝远离第一开口167的方向拉动拉钉18时,套筒160的环壁164会被拉钉18的端部182压迫而变形撑开,进而相对环壁162而远离中心轴A隆起,并保持相似于压迫前于结构上的轮廓。亦即,在环壁162与环壁164的连接处维持阶差结构的轮廓。具体而言,当拉钉18的端部182压迫环壁164之后,环壁162具有外径1624,而环壁164具有外径1646,且环壁164的外径1646大于环壁162的外径1624。因此,套筒160的环壁164因为形变而形成限位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2透过通孔100、120而被限位于转轴16的挡垣168与变形后的环壁164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22配置以基于转轴16的套筒160而可相互转动。
相对地,套筒160的环壁162相较于变形后的环壁164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不会因为前述压迫而变形。因此,转轴16的套筒160的环壁164可达到溃缩并撑开的效果,而环壁162可提高转轴16整体结构的强度,使得拉动拉钉18以移除拉钉本体180(见图4C)时可承受较大的应力而不至于断裂,进而可确保转轴16于移除拉钉本体180之后于强构上的强度,以提高转轴16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而言,当持续拉动拉钉18时,拉钉18的拉钉本体180(见图4C)配置以于与端部182的衔接处发生断裂而被移除,并将端部182遗留于转轴16的导引槽165中。于一些实施方式中,拉钉18的拉钉本体180自转轴16抽离之后,拉钉18的端部182可自套筒160移除。
由以上对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案的转轴的套筒中较薄壁厚的部位可达到溃缩并撑开的效果以形成限位结构。相对地,套筒中较厚壁厚的部位可提高转轴整体结构的强度,使得拉动拉钉以移除拉钉本体时可承受较大的应力而不至于断裂,进而可确保转轴于移除拉钉本体之后于强构上的强度,以提高转轴的使用寿命。
前述多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使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更佳地理解本申请的各个态样。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了解,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及/或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相同优点,其可利用本申请为基础,进一步设计或修饰其它制程及结构。在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应了解,这样的均等结构并未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及范围,而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及范围下,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在此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及修正。

Claims (10)

1.一种转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套筒,包含围绕一中心轴且相连的一第一环壁以及一第二环壁,其中所述第一环壁具有一第一厚度,所述第二环壁具有一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厚度;以及
一挡垣,连接所述第一环壁远离所述第二环壁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环壁具有一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环壁具有一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形成一阶差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环壁具有一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环壁具有一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形成一阶差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环壁相对所述第一环壁远离该中心轴隆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环壁相对该中心轴具有一第一外径,而该第二环壁具有一第二外径,其中所述第二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外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挡垣具有一第三外径,所述第三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外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环壁的所述第二厚度是渐变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套筒更包含围绕所述中心轴的一第三环壁,所述第三环壁位于所述第二环壁相对所述第一环壁的一侧,且具有一第三厚度,其中所述第三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环壁的所述第二厚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套筒更包含围绕所述中心轴的一第三环壁,所述第三环壁位于所述第二环壁相对所述第一环壁的一侧,且具有一第三厚度,其中所述第三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壁的所述第二厚度。
10.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壳体;
一第二壳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所述套筒的所述第一环壁穿设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挡垣与所述第二环壁之间,并配置以基于所述套筒而相对转动。
CN201810737626.9A 2018-07-06 2018-07-06 转轴及包含其的壳体组件 Pending CN1106859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7626.9A CN110685995A (zh) 2018-07-06 2018-07-06 转轴及包含其的壳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7626.9A CN110685995A (zh) 2018-07-06 2018-07-06 转轴及包含其的壳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5995A true CN110685995A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07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7626.9A Pending CN110685995A (zh) 2018-07-06 2018-07-06 转轴及包含其的壳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8599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9687A (en) * 1988-05-27 1990-03-20 Avdel Systems Limited, A British Company Blind rivet
JPH10306813A (ja) * 1997-04-30 1998-11-17 Ricoh Co Ltd 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
CN101189439A (zh) * 2005-05-31 2008-05-28 休曼吉特·辛格 铆钉
CN101652203A (zh) * 2007-04-12 2010-02-17 埃里斯公司 用于制作铆钉的方法和用该方法获得的铆钉
CN106030126A (zh) * 2014-01-30 2016-10-12 纽弗雷公司 盲铆钉装置和接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9687A (en) * 1988-05-27 1990-03-20 Avdel Systems Limited, A British Company Blind rivet
JPH10306813A (ja) * 1997-04-30 1998-11-17 Ricoh Co Ltd 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
CN101189439A (zh) * 2005-05-31 2008-05-28 休曼吉特·辛格 铆钉
CN101652203A (zh) * 2007-04-12 2010-02-17 埃里斯公司 用于制作铆钉的方法和用该方法获得的铆钉
CN106030126A (zh) * 2014-01-30 2016-10-12 纽弗雷公司 盲铆钉装置和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36491B2 (ja) ナット、ナットの製作方法、およびこれに対応する工具
KR101881681B1 (ko) 래디얼 포일 베어링
JP2010107033A (ja) コネクタ
JP2013255968A (ja) スナップリングの装着冶具
JP2017061973A (ja) 逆入力防止クラッチ
US8360648B2 (en) Oil-impregnated sintered bear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7061461B (zh) 锁销
EP3900905B1 (en) Core drill having function for one-touch locking core bit
CN110685995A (zh) 转轴及包含其的壳体组件
US7351121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US20160175919A1 (en) Bearing pin upset method to retain high hardness pins
JP2005178499A (ja)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KR20100045378A (ko) 튜브 피팅
TWI676744B (zh) 轉軸及包含其之殼體組件
US6857962B2 (en) Blind threaded fastener forming technique
EP3305152B1 (en) Attaching/detaching device and hinge device using same
JP2006205295A (ja) 部品装着装置
US9677584B2 (en) Fixing screw structure for adjusting a fixing procedure
JP2007090375A (ja) 金属管管端の拡管装置
CN112621164B (zh) 压装方法、阀芯组件及电子膨胀阀
US8365387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rivet and securing a piece of material
JP2004169281A (ja) ヒンジ
JP2007160366A (ja) カシメ工具およびカシメ方法
JP2005007426A (ja) 軸状部品の成形ユニット
US8468654B2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