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6538B -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76538B CN110676538B CN201910840437.9A CN201910840437A CN110676538B CN 110676538 B CN110676538 B CN 110676538B CN 201910840437 A CN201910840437 A CN 201910840437A CN 110676538 B CN110676538 B CN 1106765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limiting
- groove
- shell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壳体、保护板、滑杆、风扇、水箱盖、温度检测仪、水箱、冷却器、顶板、电池本体、水泵、限位板、限位块、限位弹簧、挡板、滑道、限位杆、支撑板、伸缩弹簧和放置板,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顶板,且顶板位于安装槽内,且顶板的一端穿过壳体侧壁暴露在空气中,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壳体对应两侧壁均等距开设有散热孔,本发明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依次输送到制冷器、导管和输水孔内,使得水箱内的水形成冷循环,对电池本体进行散热,增加装置的安全性,从而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散热结构,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5282530U的一种动力电池箱体的通风散热结构,该动力电池箱体的通风散热结构,可以及时将电池箱体内部的热量排出,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并减小了高温带来的安全隐患的成型模具,但是,该装置散热效果一般,且不能对装置进行快速的拆卸和安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水泵通过导管将水箱内的水依次输送到输水孔、制冷器、水泵和水箱进行水循环,电机带动转动板转动,使得转动板带动扇叶转动,从而使得风扇进入到工作状态,向安装槽内输送风力,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电池进行通风散热的问题,通过向下按动顶板,顶板的顶部不与壳体相接触,同时,向着远离壳体的方向拉动顶板,使得顶板两侧的滑杆在放置槽内滑动,顶板运动出安装槽,推动限位杆,限位杆带动挡板对限位弹簧进行压缩,当限位杆运动出凹槽,转动调节环,使得调节环带动限位杆转动,解除对调节环的做功,使得限位杆在限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着远离安装槽的方向运动,从而解除对限位块的位置限定,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电池的通风散热装置进行快速的拆卸,推动限位杆,限位杆带动挡板对限位弹簧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具有弹力,转动调节环,在限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杆向着远离安装槽的方向运动,使得限位杆进入到凹槽内,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限定,推动顶板,使得顶板两侧的滑杆在放置槽内滑动,伸缩弹簧的弹力推动限位板,使得限位板将顶板向上推动,顶板顶部与壳体相接触,从而对顶板进行固定,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电池的通风散热装置进行快速的安装。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如何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依次输送到制冷器、导管和输水孔内,使得水箱内的水形成冷循环,对电池本体进行散热,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电池进行通风散热的问题;
(2)如何通过放置板和放置槽的设置,使得顶板可以在安装槽内改变滑动的位置,便于顶板运动出安装槽,限位杆和限位弹簧的相互配合,使得限位杆和限位块之间的限位解除,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电池的通风散热装置进行快速的拆卸;
(3)如何通过放置板和限位板的设置,使得顶板靠近风扇的一端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顶板与壳体侧壁相接触,从而将安装槽封闭,通过限位杆和限位块相互配合,使得限位杆进入到凹槽内,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电池的通风散热装置进行快速的安装。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壳体、保护板、滑杆、风扇、水箱盖、温度检测仪、水箱、冷却器、顶板、电池本体、水泵、限位板、限位块、限位弹簧、挡板、滑道、限位杆、支撑板、伸缩弹簧和放置板,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顶板,且顶板位于安装槽内,且顶板的一端穿过壳体侧壁暴露在空气中,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壳体对应两侧壁均等距开设有散热孔;
所述壳体内部对称开设有输水孔,所述安装槽对应两侧壁对称安装有冷却器,所述安装槽内部固定有水箱,且水箱位于两个对称设置的冷却器之间,所述水箱底部安装有水箱盖,且水箱盖远离水箱的一端穿过壳体暴露在空气中,所述水箱顶部固定有电池本体和水泵,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导管,且导管依次连接水箱、水泵、冷却器和输水孔;
所述安装槽两侧壁对称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的一端通过铰链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顶板两侧对称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放置槽内;
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设置有伸缩弹簧和限位板,且限位板滑动连接在支撑槽内,所述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远离伸缩弹簧的一端穿过支撑槽侧壁与顶板相接触;
其中,所述安装槽两侧对称开设有滑道,且其中一个滑道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连接槽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依次穿过连接槽、限位槽和壳体侧壁暴露在空气中,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弹簧,且限位弹簧套设在限位杆外侧,所述限位弹簧靠近连接槽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远离连接槽的一端与限位杆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的两侧对称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滑道内,且之中一个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凹槽内,且限位杆和限位块相配合;
所述壳体一端安装有温度检测仪。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挡板,且挡板套接固定在限位杆外侧,所述限位弹簧远离连接槽的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有保护板,且保护板位于限位杆一端的外侧,且限位杆的端部固定有调节环。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槽内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和伸缩弹簧端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壳体内两个对称设置的输水孔端部通过导管连通,且导管穿过壳体侧壁暴露在空气中。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顶板暴露在空气中的一端开设有T形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风扇由风扇壳、安装块、转动板、固定杆、电机和扇叶组成,所述安装块内部设置有电机和转动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外侧壁等角度固定有扇叶,所述扇叶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安装块的外侧设置有风扇壳,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和风扇壳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转动板两端对称固定有环形板,所述安装板内位于转动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环形滑槽,且环形板设置在环形滑槽内。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水泵通过导管将水箱内的水依次输送到输水孔、制冷器、水泵和水箱进行水循环,电机带动转动板转动,使得转动板带动扇叶转动,从而使得风扇进入到工作状态,向安装槽内输送风力,实现通风散热:
步骤二:当需要对壳体内部进行修理时,将手放入到T形槽,向下按动顶板,使得顶板的顶部不与壳体相接触,同时,放置板随着顶板向下运动而产生转动,向着远离壳体的方向拉动顶板,使得顶板两侧的滑杆在放置槽内滑动,顶板运动出安装槽;
步骤三:用手握住调节环,向着安装槽的方向推动限位杆,限位杆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运动,挡板对限位弹簧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具有弹力,当限位杆运动出凹槽,且无法再向安装槽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使得调节环带动限位杆转动,解除对调节环的做功,使得限位杆在限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着远离安装槽的方向运动,从而解除对限位块的位置限定,将风扇取出;
步骤四:将风扇放入到安装槽内,使得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滑道内,向着安装槽的方向推动限位杆,限位杆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运动,挡板对限位弹簧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具有弹力,当限位杆无法再向安装槽的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使得限位杆转动,在限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杆向着远离安装槽的方向运动,使得限位杆进入到凹槽内,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限定;
步骤五:向着安装槽的方向推动顶板,使得顶板两侧的滑杆在放置槽内滑动,由于在拆卸时顶板对限位板产生一个向下的力,限位板向下运动的同时对伸缩弹簧进行压缩,使得伸缩弹簧具有弹力,伸缩弹簧反向推动限位板,使得限位板将顶板向上推动,顶板顶部与壳体相接触,从而对顶板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使用时,水泵通过导管将水箱内的水依次输送到输水孔、制冷器、水泵和水箱进行水循环,电机带动转动板转动,使得转动板带动扇叶转动,从而使得风扇进入到工作状态,向安装槽内输送风力,实现通风散热,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依次输送到制冷器、导管和输水孔内,使得水箱内的水形成冷循环,对电池本体进行散热,增加装置的安全性,从而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
2、当需要对壳体内部进行修理时,将手放入到T形槽,向下按动顶板,使得顶板的顶部不与壳体相接触,同时,放置板随着顶板向下运动而产生转动,向着远离壳体的方向拉动顶板,使得顶板两侧的滑杆在放置槽内滑动,顶板运动出安装槽,用手握住调节环,向着安装槽的方向推动限位杆,限位杆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运动,挡板对限位弹簧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具有弹力,当限位杆运动出凹槽,且无法再向安装槽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使得调节环带动限位杆转动,解除对调节环的做功,使得限位杆在限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着远离安装槽的方向运动,从而解除对限位块的位置限定,将风扇取出,通过放置板和放置槽的设置,使得顶板可以在安装槽内改变滑动的位置,便于顶板运动出安装槽,限位杆和限位弹簧的相互配合,使得限位杆和限位块之间的限位解除,实现风扇的拆卸,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节省拆卸装置所消耗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将风扇放入到安装槽内,使得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滑道内,向着安装槽的方向推动限位杆,限位杆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运动,挡板对限位弹簧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具有弹力,当限位杆无法再向安装槽的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使得限位杆转动,在限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杆向着远离安装槽的方向运动,使得限位杆进入到凹槽内,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限定,向着安装槽的方向推动顶板,使得顶板两侧的滑杆在放置槽内滑动,由于在拆卸时顶板对限位板产生一个向下的力,限位板向下运动的同时对伸缩弹簧进行压缩,使得伸缩弹簧具有弹力,伸缩弹簧反向推动限位板,使得限位板将顶板向上推动,顶板顶部与壳体相接触,从而对顶板进行固定,通过放置板和限位板的设置,使得顶板靠近风扇的一端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使得顶板与壳体侧壁相接触,从而将安装槽封闭,限位杆和限位块相互配合,使得限位杆进入到凹槽内,实现对限位块的限位,节省安装时间,实现快速安装,增加装置安装的稳定性,增加对电池的保护,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壳体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壳体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槽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壳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风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限位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顶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放置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散热孔;3、保护板;4、转动槽;5、滑杆;6、调节环;7、导管;8、风扇;9、水箱盖;10、温度检测仪;11、水箱;12、冷却器;13、顶板;14、安装槽;15、输水孔;16、电池本体;17、水泵;18、限位板;19、限位块;20、风扇壳;21、环形滑槽;22、安装块;23、转动板;24、固定杆;25、电机;26、环形板;27、扇叶;28、限位弹簧;29、挡板;30、限位槽;31、滑道;32、凹槽;33、限位杆;34、连接槽;35、支撑板;36、伸缩弹簧;37、支撑槽;38、T形槽;39、放置槽;40、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保护板3、滑杆5、风扇8、水箱盖9、温度检测仪10、水箱11、冷却器12、顶板13、电池本体16、水泵17、限位板18、限位块19、限位弹簧28、挡板29、滑道31、限位杆33、支撑板35、伸缩弹簧36和放置板40,所述壳体1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4,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顶板13,且顶板13位于安装槽14内,且顶板13的一端穿过壳体1侧壁暴露在空气中,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风扇8,所述壳体1对应两侧壁均等距开设有散热孔2;
所述壳体1内部对称开设有输水孔15,所述安装槽14对应两侧壁对称安装有冷却器12,所述安装槽14内部固定有水箱11,且水箱11位于两个对称设置的冷却器12之间,所述水箱11底部安装有水箱盖9,且水箱盖9远离水箱11的一端穿过壳体1暴露在空气中,所述水箱11顶部固定有电池本体16和水泵17,所述安装槽14内设置有导管7,且导管7依次连接水箱11、水泵17、冷却器12和输水孔15,具体的连接结构为:水箱11的出水端与水泵17的进水端连通,水泵17的出水端与壳体1一侧输水孔15的一端连通,壳体1一侧输水孔15的另一端与壳体1另一侧输水孔15的一端连通,所述壳体1另一侧输水孔15的另一端与壳体1一侧冷却器12的进水端连通,壳体1一侧冷却器12的出水端与壳体1另一侧冷却器12的进水端连通,壳体1另一侧冷却器12的出水端与水箱11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安装槽14两侧壁对称开设有转动槽4,所述转动槽4内设置有放置板40,且放置板40的一端通过铰链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放置板40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39,所述顶板13两侧对称固定有滑杆5,所述滑杆5滑动连接在放置槽39内;
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有支撑槽37,所述支撑槽37内设置有伸缩弹簧36和限位板18,且限位板18滑动连接在支撑槽37内,所述伸缩弹簧36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8和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8远离伸缩弹簧36的一端穿过支撑槽37侧壁与顶板13相接触;
其中,所述安装槽14两侧对称开设有滑道31,且其中一个滑道31一侧开设有连接槽34,所述连接槽34内设置有限位杆33,所述连接槽34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30,所述限位杆33的一端依次穿过连接槽34、限位槽30和壳体1侧壁暴露在空气中,所述限位槽30内设置有限位弹簧28,且限位弹簧28套设在限位杆33外侧,所述限位弹簧28靠近连接槽34的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28远离连接槽34的一端与限位杆3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风扇8的两侧对称固定有限位块19,所述限位块19滑动连接在滑道31内,且之中一个限位块19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2,所述限位杆33的另一端设置在凹槽32内,且限位杆33和限位块19相配合;
所述壳体1一端安装有温度检测仪10。
所述限位槽30内设置有挡板29,且挡板29套接固定在限位杆33外侧,所述限位弹簧28远离连接槽34的一端与挡板29固定连接,通过挡板29的设置,防止限位杆33脱离限位槽30。
所述壳体1的一端固定有保护板3,且保护板3位于限位杆33一端的外侧,且限位杆33的端部固定有调节环6,通过保护板3的设置,防止限位杆33在外力的碰触下产生运动,造成装置的损坏。
所述支撑槽37内设置有支撑板35,且支撑板35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8和伸缩弹簧36端部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板35的设置防止限位板18脱离支撑槽37。
所述壳体1内两个对称设置的输水孔15端部通过导管7连通,且导管7穿过壳体1侧壁暴露在空气中,设置在壳体1外侧的导管7呈U形设置,且导管7正对风扇8设置。
所述顶板13暴露在空气中的一端开设有T形槽38,通过T形槽38的设置,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受力点。
所述风扇8由风扇壳20、安装块22、转动板23、固定杆24、电机25和扇叶27组成,所述安装块22内部设置有电机25和转动板23,所述电机25的输出轴端部与转动板2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23外侧壁等角度固定有扇叶27,所述扇叶27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24,所述安装块22的外侧设置有风扇壳20,所述固定杆24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22和风扇壳20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板23两端对称固定有环形板26,所述安装板内位于转动板23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环形滑槽21,且环形板26设置在环形滑槽21内,通过限位板18设置在环形滑槽21内,便于转动板23更好的在安装块22内部转动。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水泵17通过导管7将水箱11内的水依次输送到输水孔15、制冷器、水泵17和水箱11进行水循环,电机25带动转动板23转动,使得转动板23带动扇叶27转动,从而使得风扇8进入到工作状态,向安装槽14内输送风力,实现通风散热:
步骤二:当需要对壳体1内部进行修理时,将手放入到T形槽38,向下按动顶板13,使得顶板13的顶部不与壳体1相接触,同时,放置板40随着顶板13向下运动而产生转动,向着远离壳体1的方向拉动顶板13,使得顶板13两侧的滑杆5在放置槽39内滑动,顶板13运动出安装槽14;
步骤三:用手握住调节环6,向着安装槽14的方向推动限位杆33,限位杆33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29运动,挡板29对限位弹簧28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28具有弹力,当限位杆33运动出凹槽32,且无法再向安装槽14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6,使得调节环6带动限位杆33转动,解除对调节环6的做功,使得限位杆33在限位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向着远离安装槽14的方向运动,从而解除对限位块19的位置限定,将风扇8取出;
步骤四:将风扇8放入到安装槽14内,使得限位块19滑动连接在滑道31内,向着安装槽14的方向推动限位杆33,限位杆33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29运动,挡板29对限位弹簧28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28具有弹力,当限位杆33无法再向安装槽14的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6,使得限位杆33转动,在限位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杆33向着远离安装槽14的方向运动,使得限位杆33进入到凹槽32内,对限位块19的位置进行限定;
步骤五:向着安装槽14的方向推动顶板13,使得顶板13两侧的滑杆5在放置槽39内滑动,由于在拆卸时顶板13对限位板18产生一个向下的力,限位板18向下运动的同时对伸缩弹簧36进行压缩,使得伸缩弹簧36具有弹力,伸缩弹簧36反向推动限位板18,使得限位板18将顶板13向上推动,顶板13顶部与壳体1相接触,从而对顶板13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水泵17通过导管7将水箱11内的水依次输送到输水孔15、制冷器、水泵17和水箱11进行水循环,电机25带动转动板23转动,使得转动板23带动扇叶27转动,从而使得风扇8进入到工作状态,向安装槽14内输送风力,实现通风散热,当需要对壳体1内部进行修理时,将手放入到T形槽38,向下按动顶板13,使得顶板13的顶部不与壳体1相接触,同时,放置板40随着顶板13向下运动而产生转动,向着远离壳体1的方向拉动顶板13,使得顶板13两侧的滑杆5在放置槽39内滑动,顶板13运动出安装槽14,用手握住调节环6,向着安装槽14的方向推动限位杆33,限位杆33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29运动,挡板29对限位弹簧28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28具有弹力,当限位杆33运动出凹槽32,且无法再向安装槽14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6,使得调节环6带动限位杆33转动,解除对调节环6的做功,使得限位杆33在限位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向着远离安装槽14的方向运动,从而解除对限位块19的位置限定,将风扇8取出,将风扇8放入到安装槽14内,使得限位块19滑动连接在滑道31内,向着安装槽14的方向推动限位杆33,限位杆33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29运动,挡板29对限位弹簧28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28具有弹力,当限位杆33无法再向安装槽14的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6,使得限位杆33转动,在限位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杆33向着远离安装槽14的方向运动,使得限位杆33进入到凹槽32内,对限位块19的位置进行限定,向着安装槽14的方向推动顶板13,使得顶板13两侧的滑杆5在放置槽39内滑动,由于在拆卸时顶板13对限位板18产生一个向下的力,限位板18向下运动的同时对伸缩弹簧36进行压缩,使得伸缩弹簧36具有弹力,伸缩弹簧36反向推动限位板18,使得限位板18将顶板13向上推动,顶板13顶部与壳体1相接触,从而对顶板13进行固定。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保护板(3)、滑杆(5)、风扇(8)、水箱盖(9)、温度检测仪(10)、水箱(11)、冷却器(12)、顶板(13)、电池本体(16)、水泵(17)、限位板(18)、限位块(19)、限位弹簧(28)、挡板(29)、滑道(31)、限位杆(33)、支撑板(35)、伸缩弹簧(36)和放置板(40),所述壳体(1)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4),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顶板(13),且顶板(13)位于安装槽(14)内,且顶板(13)的一端穿过壳体(1)侧壁暴露在空气中,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风扇(8),且风扇(8)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14)和空气连通,所述壳体(1)对应两侧壁均等距开设有散热孔(2);
所述壳体(1)内部对称开设有输水孔(15),所述安装槽(14)对应两侧壁对称安装有冷却器(12),所述安装槽(14)内部固定有水箱(11),且水箱(11)位于两个对称设置的冷却器(12)之间,所述水箱(11)底部安装有水箱盖(9),且水箱盖(9)远离水箱(11)的一端穿过壳体(1)暴露在空气中,所述水箱(11)顶部固定有电池本体(16)和水泵(17),所述安装槽(14)内设置有导管(7),且导管(7)依次连接水箱(11)、水泵(17)、冷却器(12)和输水孔(15);
所述安装槽(14)两侧壁对称开设有转动槽(4),所述转动槽(4)内设置有放置板(40),且放置板(40)的一端通过铰链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放置板(40)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39),所述顶板(13)两侧对称固定有滑杆(5),所述滑杆(5)滑动连接在放置槽(39)内;
所述壳体(1)内部开设有支撑槽(37),所述支撑槽(37)内设置有伸缩弹簧(36)和限位板(18),且限位板(18)滑动连接在支撑槽(37)内,所述伸缩弹簧(36)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8)和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8)远离伸缩弹簧(36)的一端穿过支撑槽(37)侧壁与顶板(13)相接触;
其中,所述安装槽(14)两侧对称开设有滑道(31),且其中一个滑道(31)一侧开设有连接槽(34),所述连接槽(34)内设置有限位杆(33),所述连接槽(34)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30),所述限位杆(33)的一端依次穿过连接槽(34)、限位槽(30)和壳体(1)侧壁暴露在空气中,所述限位槽(30)内设置有限位弹簧(28),且限位弹簧(28)套设在限位杆(33)外侧,所述限位弹簧(28)靠近连接槽(34)的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簧(28)远离连接槽(34)的一端与限位杆(3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风扇(8)的两侧对称固定有限位块(19),所述限位块(19)滑动连接在滑道(31)内,且之中一个限位块(19)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2),所述限位杆(33)的另一端设置在凹槽(32)内,且限位杆(33)和限位块(19)相配合;
所述壳体(1)一端安装有温度检测仪(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0)内设置有挡板(29),且挡板(29)套接固定在限位杆(33)外侧,所述限位弹簧(28)远离连接槽(34)的一端与挡板(2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固定有保护板(3),且保护板(3)位于限位杆(33)一端的外侧,且限位杆(33)的端部固定有调节环(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37)内设置有支撑板(35),且支撑板(35)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8)和伸缩弹簧(36)端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两个对称设置的输水孔(15)端部通过导管(7)连通,且导管(7)穿过壳体(1)侧壁暴露在空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3)暴露在空气中的一端开设有T形槽(3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8)的由风扇壳(20)、安装块(22)、转动板(23)、固定杆(24)、电机(25)和扇叶(27)组成,所述安装块(22)内部设置有电机(25)和转动板(23),所述电机(25)的输出轴端部与转动板(2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23)外侧壁等角度固定有扇叶(27),所述扇叶(27)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24),所述安装块(22)的外侧设置有风扇壳(20),所述固定杆(24)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22)和风扇壳(20)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23)两端对称固定有环形板(26),所述安装块(22)内位于转动板(23)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环形滑槽(21),且环形板(26)设置在环形滑槽(21)内。
9.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水泵(17)通过导管(7)将水箱(11)内的水依次输送到输水孔(15)、制冷器、水泵(17)和水箱(11)进行水循环,电机(25)带动转动板(23)转动,使得转动板(23)带动扇叶(27)转动,从而使得风扇(8)进入到工作状态,向安装槽(14)内输送风力,实现通风散热:
步骤二:当需要对壳体(1)内部进行修理时,将手放入到T形槽(38),向下按动顶板(13),使得顶板(13)的顶部不与壳体(1)相接触,同时,放置板(40)随着顶板(13)向下运动而产生转动,向着远离壳体(1)的方向拉动顶板(13),使得顶板(13)两侧的滑杆(5)在放置槽(39)内滑动,顶板(13)运动出安装槽(14);
步骤三:用手握住调节环(6),向着安装槽(14)的方向推动限位杆(33),限位杆(33)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29)运动,挡板(29)对限位弹簧(28)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28)具有弹力,当限位杆(33)运动出凹槽(32),且无法再向安装槽(14)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6),使得调节环(6)带动限位杆(33)转动,解除对调节环(6)和做功,使得限位杆(33)在限位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向着远离安装槽(14)的方向运动,从而解除对限位块(19)的位置限定,将风扇(8)取出;
步骤四:将风扇(8)放入到安装槽(14)内,使得限位块(19)滑动连接在滑道(31)内,向着安装槽(14)的方向推动限位杆(33),限位杆(33)运动的同时带动挡板(29)运动,挡板(29)对限位弹簧(28)进行压缩,使得限位弹簧(28)具有弹力,当限位杆(33)无法再向安装槽(14)的方向运动时,转动调节环(6),使得限位杆(33)转动,在限位弹簧(28)的弹力作用下限位杆(33)向着远离安装槽(14)的方向运动,使得限位杆(33)进入到凹槽(32)内,对限位块(19)的位置进行限定;
步骤五:向着安装槽(14)的方向推动顶板(13),使得顶板(13)两侧的滑杆(5)在放置槽(39)内滑动,由于在拆卸时顶板(13)对限位板(18)产生一个向下的力,限位板(18)向下运动的同时对伸缩弹簧(36)进行压缩,使得伸缩弹簧(36)具有弹力,伸缩弹簧(36)反向推动限位板(18),使得限位板(18)将顶板(13)向上推动,顶板(13)顶部与壳体(1)相接触,从而对顶板(13)进行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0437.9A CN110676538B (zh) | 2019-09-06 | 2019-09-06 |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0437.9A CN110676538B (zh) | 2019-09-06 | 2019-09-06 |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76538A CN110676538A (zh) | 2020-01-10 |
CN110676538B true CN110676538B (zh) | 2020-11-06 |
Family
ID=69076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40437.9A Active CN110676538B (zh) | 2019-09-06 | 2019-09-06 |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765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89982B (zh) * | 2020-08-03 | 2023-09-15 | 苏州国科兴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对病灶进行定期照射的等离子治疗装置及方法 |
CN112285580A (zh) * | 2020-10-27 | 2021-01-29 | 衡阳市瑞启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外壳组合检测装置 |
CN117578001B (zh) * | 2024-01-17 | 2024-04-02 | 江苏智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换电电池热管理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04758A (zh) * | 2017-08-23 | 2017-12-22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水处理装置降温制冷用压缩机 |
CN108598308A (zh) * | 2018-04-03 | 2018-09-28 | 芜湖华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
CN108666678A (zh) * | 2017-03-28 | 2018-10-16 | 高勇 | 一种配置有水冷渠道的控制系统 |
CN208111622U (zh) * | 2017-10-20 | 2018-11-16 | 宁波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全方位冷却装置 |
CN208674321U (zh) * | 2018-08-17 | 2019-03-29 | 捷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机构 |
-
2019
- 2019-09-06 CN CN201910840437.9A patent/CN1106765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66678A (zh) * | 2017-03-28 | 2018-10-16 | 高勇 | 一种配置有水冷渠道的控制系统 |
CN107504758A (zh) * | 2017-08-23 | 2017-12-22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水处理装置降温制冷用压缩机 |
CN208111622U (zh) * | 2017-10-20 | 2018-11-16 | 宁波大学 |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全方位冷却装置 |
CN108598308A (zh) * | 2018-04-03 | 2018-09-28 | 芜湖华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
CN208674321U (zh) * | 2018-08-17 | 2019-03-29 | 捷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76538A (zh) | 2020-0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76538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部电池的通风散热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2511182U (zh) | 风力发电led灯 | |
CN111554997A (zh) | 一种汽车散热水箱控制方法 | |
CN213936344U (zh) | 一种聚合物电芯散热降温装置 | |
CN211166490U (zh) |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结构的充电桩 | |
CN221041266U (zh) | 一种液冷储能锂离子电池模组 | |
CN209843895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散热机构 | |
CN218177451U (zh) | 一种无油涡旋压缩机同轴风机装置 | |
CN216565059U (zh) | 一种通风散热储能太阳能光伏板 | |
CN213845403U (zh) | 一种多级防爆锂电池 | |
CN214848928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散热型电池盖 | |
CN205752279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 | |
CN213627954U (zh) | 一种冷却塔补水变频泵 | |
CN213565413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油电混合系统 | |
CN110617677B (zh) |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极片干燥装置及其方法 | |
CN220963470U (zh) |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 | |
CN216649420U (zh) | 一种具有快速散热功能的风力发电机 | |
CN218276307U (zh) | 一种发电机组用机箱 | |
CN216538511U (zh) | 一种可均匀控温的试验温控箱结构 | |
CN215595803U (zh) |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箱的保护装置 | |
CN217933978U (zh) | 一种风力发电用储能装置 | |
CN201869025U (zh) | 变频发电机组内部的冷却系统 | |
CN220856676U (zh) | 一种新型电池包装置 | |
CN217737884U (zh) | 一种钛酸锂加工用焙烧装置 | |
CN217468665U (zh) | 一种新能源锂电池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09 Address after: 215000 room 505, building 3, No.1, Qianzhu Road, Yuexi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Keteng Software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room 205, building 90, Suyuan village,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an Haiming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