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5810A - 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5810A
CN110675810A CN201910997905.3A CN201910997905A CN110675810A CN 110675810 A CN110675810 A CN 110675810A CN 201910997905 A CN201910997905 A CN 201910997905A CN 110675810 A CN110675810 A CN 110675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it
type
segment
gray sc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79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5810B (zh
Inventor
费小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979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5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5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5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5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5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Processing Of Color Television Signal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数据源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它们中定义数据S1[J]、S2[J]、…SK[J]且0≤J≤Q。检测数据S1[J]、S2[J]、…SK[J]的值,检测时J在从Q数到0的方向上逐步递减。数据S1[J]、S2[J]、…SK[J]皆为0时J继续减小:至数据S1[J]、S2[J]、…SK[J]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J停止减小,得到J的取值。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保留S1[J:0]、S2[J:0]、…SK[J:0],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再增补Q‑J位取自于数据源的数据。

Description

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显示领域,更确切的说,涉及到在含有发光二极管等固态光源的照明或显示场景中提供相应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照明显示领域,脉冲调光是在确定时间段内改变光源点亮或关断的时间宽度并认为发光二极管导通点亮期间流经二极管的电流是固定值,藉此实现亮度改变。根据格拉斯曼定律和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标准色度图,照明和显示系统中需要将像素点的基准颜色分量分配在预定的强度范围,视觉系统能够感知到的所有颜色都能够依赖基准颜色的灰度变化和不同的亮度叠加获得。须考虑的疑虑是:存在收发或存储等操作的显示数据的分辨率在绝大部分场合并非是绝对不变的,当前的应对方案是事先设计与显示数据位数相一致的硬件资源来实现数据匹配。相应的弊端则是先期所定义好的数据处理位数很难兼顾到不同分辨率的显示数据,例如为八位分辨率的基准颜色所设计好的硬件就难以处理其他位数的分辨率的显示数据。事实上显示数据的分辨率通常是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节,有必要兼顾性的去满足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数据的传输或存储或编解码等数据处理需求,让有限的硬件资源可对不同分辨率的显示数据进行灵活处理并自适应地匹配数据分辨率。再者就是在每次执行数据处理时尽可能处理数量多的数据,譬如在相同硬件资源条件下,针对每种基准颜色而言单次处理九位数据显然比单次处理八位数据要高效得多和更节省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涉及到一种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控制器,用于将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并且其中Q和K皆是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分配的数据位数等于Q+1;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定义出数据S1[J]、S2[J]、…SK[J],其中自然数J满足0≤J≤Q;
该控制器检测数据S1[J]、S2[J]、…SK[J]各自的值,在检测过程中J设置成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S1[J]、S2[J]、…SK[J]皆为0时J继续减小:
直至数据S1[J]、S2[J]、…SK[J]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J才停止减小,并得到此条件下J的取值,则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S1[J:0]、S2[J:0]、…SK[J:0],且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再增补Q-J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数据,保持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分配的数据位数仍然等于Q+1。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该控制器除了将该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之外还将该数据源分配在一个第二类数据段所具有的多组扩展位数据段;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中的每一个还用于和对应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从而起到扩充每个第一类数据段的比特位数的作用。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中还具有标志位数据,该控制器还用于设置标志位数据,不同的J的取值对应着不同的标志位数据。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Q-J个比特位的数据的权重,比该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当中初始分配的数据的权重低;以及
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组合使用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的权重,比该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Q-J个比特位的数据的权重低。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具有预设的排序规则,该控制器以最先输出排在首位的第一类数据段及最后输出排在末尾的第一类数据段的方式,依序输出所有的第一类数据段之后再输出所述第二类数据段。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该数据源包括多种预设颜色各自的灰度数据,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和分配在一组相应的扩展位数据段中。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当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等于Q+1时,则将每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中的每一位数据均设为0。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当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等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任一预设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类数据段,该任一预设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相应的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当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Q+1、但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超过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
任一预设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类数据段,以及在用于容纳该任一预设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的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之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灰度数据之外,余下的其他每一位数据均设为0,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具有标志位数据,该控制器根据任一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来设置标志位数据,任一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不同则标志位数据也不同。
上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中:
当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要少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任一预设颜色的全部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当中的高M位数据被分配到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
本申请涉及到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将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并且其中Q和K皆是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分配的数据位数等于Q+1;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定义出数据S1[J]、S2[J]、…SK[J],其中自然数J满足0≤J≤Q;
检测数据S1[J]、S2[J]、…SK[J]各自的值,在检测过程中该J的取值设置成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S1[J]、S2[J]、…SK[J]皆为0时J继续减小:
直至数据S1[J]、S2[J]、…SK[J]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该J停止减小,并得到此条件下J的取值,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S1[J:0]、S2[J:0]、…SK[J:0],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增补Q-J个源自于该数据源的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该数据源除了被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之外,还被分配在一个第二类数据段的多组扩展位数据段之中;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中的每一个还和对应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还包括标志位数据,不同的J的取值对应着不同的标志位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Q-J个比特位的数据的权重,比该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当中初始分配的数据的权重低;以及
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组合使用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的权重,比该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Q-J个比特位的数据的权重低。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具有预设的排序规则,在该数据源的传输过程中,以最先输出排在首位的第一类数据段及最后输出排在末尾的第一类数据段的方式依序输出所有的第一类数据段,之后再输出所述第二类数据段。
上述的方法,其中:
该数据源包括多种预设颜色各自的灰度数据,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和分配在一组相应的扩展位数据段中。
上述的方法,其中:
当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等于Q+1时,则将每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中的每一位数据均设为0。
上述的方法,其中:
当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等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任一预设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类数据段,该任一预设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相应的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
上述的方法,其中:
当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Q+1、但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超过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
任一预设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类数据段,以及在用于容纳该任一预设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的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之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灰度数据之外,余下的其他每一位数据均设置为0,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具有标志位数据,根据任一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来调整标志位数据,任一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不同则标志位数据也不同。
上述的方法,其中:
当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要少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任一预设颜色的全部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当中的高M位数据被分配到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
本申请涉及到另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将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分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
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定义数据R[J]、G[J]、B[J],其中自然数J满足0≤J≤7;
检测数据R[J]、G[J]、B[J]各自的值,检测过程中该J的取值设置成在从7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R[J]、G[J]、B[J]皆为0时J继续减小:
直至数据R[J]、G[J]、B[J]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该J停止减小,同时得到此条件下J的取值,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J:0]、G[J:0]、B[J:0],为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Q-J位红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Q-J位绿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Q-J位蓝色灰度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将红色灰度数据分配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分配在一个第二类数据段当中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中;
将绿色灰度数据分配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分配在所述第二类数据段当中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中;
将蓝色灰度数据分配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分配在所述第二类数据段当中的第三扩展位数据段中。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还包括标志位数据,不同的J的取值对应着不同的标志位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设置成可分配8位数据,其中所述标志位数据包含2位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与可分配2位红色灰度数据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与可分配2位绿色灰度数据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与可分配2位蓝色灰度数据的第三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
上述的方法,其中:
J的取值为7时,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保留全部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不增补任何红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不增补任何绿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不增补任何蓝色灰度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J的取值为6时,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6:0]、G[6:0]、B[6:0];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1个比特位的红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1个比特位的绿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1个比特位的蓝色灰度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J的取值为5时,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5:0]、G[5:0]、B[5:0];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2个比特位的红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2个比特位的绿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2个比特位的蓝色灰度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J的取值为4时,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4:0]、G[4:0]、B[4:0];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3个比特位的红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3个比特位的绿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3个比特位的蓝色灰度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该标志位数据选自于二进制数值00、01、10、11其中之一。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设置成可分配8位数据,其包括2比特位的标志位数据;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分别具有8位灰度数据时:
该第一、第二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各自的每一位数据均设为0。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设置成可分配8位数据,其包括2比特位的标志位数据;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分别具有9位灰度数据时:
该第一扩展位数据段中除了分配1位红色灰度数据之外、余下另一位数据设为0;
该第二扩展位数据段中除了分配1位绿色灰度数据之外、余下另一位数据设为0;
该第三扩展位数据段中除了分配1位蓝色灰度数据之外、余下另一位数据设为0。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设置成可分配8位数据,其包括2比特位的标志位数据;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分别具有10位灰度数据时:
该第一扩展位数据段中分配2位红色灰度数据;
该第二扩展位数据段中分配2位绿色灰度数据;
该第三扩展位数据段中分配2位蓝色灰度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的Q-J位红色灰度数据的权重,比第一类数据段R[7:0]初始分配的红色灰度数据的权重低、但比第一扩展位数据段的红色灰度数据的权重高;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的Q-J位绿色灰度数据的权重,比第一类数据段G[7:0]初始分配的绿色灰度数据的权重低、但比第二扩展位数据段的绿色灰度数据的权重高;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的Q-J位蓝色灰度数据的权重,比第一类数据段B[7:0]初始分配的蓝色灰度数据的权重低、但比第三扩展位数据段的蓝色灰度数据的权重高。
上述的方法,其中:
红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红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之中;
绿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绿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之中;
蓝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蓝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之中。
上述的方法,其中:
红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1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
绿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1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
蓝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1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
上述的方法,其中:
红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2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
绿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2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
蓝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2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
上述的方法,其中:
红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3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
绿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3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
蓝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3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
本申请涉及到的显示数据的其他处理方法,包括:
将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并且其中Q和K皆是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分配的数据位数等于Q+1;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定义出数据S1[J]、S2[J]、…SK[J],自然数J满足0≤J≤Q;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选择的数据S1[Q:(J+1)]、S2[Q:(J+1)]、…SK[Q:(J+1)]均为0;以及
定义的数据S1[J]、S2[J]、…SK[J]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的情况下: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S1[J:0]、S2[J:0]、…SK[J:0],且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增补Q-J个取自于该数据源的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数据源包括多种预设颜色各自的灰度数据,每种预设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相应的一个第一类数据段;其中,任一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Q-J个数据取自于该任一第一类数据段所分配的一种预设颜色的余下其他灰度数据。
本申请涉及到的显示数据的另一些处理方法,包括:
设定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均超过八位;
将红色的高八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第一类数据段R[7:0];
将绿色的高八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第一类数据段G[7:0];
将蓝色的高八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第一类数据段B[7:0];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最高位灰度数据R[7]、G[7]、B[7]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均保留全部数据;或者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最高位灰度数据R[7]、G[7]、B[7]均为0,但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次高位灰度数据R[6]、G[6]、B[6]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6:0]、G[6:0]、B[6:0],并且为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1位红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1位绿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1位蓝色灰度数据;或者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高两位灰度数据R[7:6]、G[7:6]、B[7:6]均为0,但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第三高位灰度数据R[5]、G[5]、B[5]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分别保留数据R[5:0]、G[5:0]、B[5:0],并为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2位红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2位绿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2位蓝色灰度数据;或者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高三位灰度数据R[7:5]、G[7:5]、B[7:5]均为0,但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第四高位灰度数据R[4]、G[4]、B[4]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分别保留数据R[4:0]、G[4:0]、B[4:0],并为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3位红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3位绿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3位蓝色灰度数据。
附图说明
为使上述目的和特征及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阐释,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并参照以下附图之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
图1是待处理的数据在面临需要增加比特位数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传统处理方案。
图2是接收数据的每个从节点都增加比特位数时会致使总数据整体上变得臃肿。
图3是将待处理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以实现更高数据量的处理能力。
图4是将待处理数据源分配在三个第一类数据段和一个第二类数据段的实施例。
图5是第二类数据段当中设置有标志位数据和设置有多组扩展位数据段的范例。
图6是设定第一类数据段中的每一个用于和对应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
图7是三个第一类数据段各自的高一位数据为零时则它们各自再增补一位数据。
图8是三个第一类数据段各自的高二位数据为零时则它们各自再增补二位数据。
图9是三个第一类数据段各自的高三位数据为零时则它们各自再增补三位数据。
图10是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高八位灰度数据分别分配在三个第一类数据段的范例。
图11是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较低位灰度数据分别分配在三个扩展位数据段的范例。
图12是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高一位灰度数据为零时则它们各自增补一位灰度数据。
图13是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高二位灰度数据为零时则它们各自增补二位灰度数据。
图14是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高三位灰度数据为零时则它们各自增补三位灰度数据。
图15是主节点发送一系列的灰度数据分别用于分配给诸多的从节点作为显示数据。
图16是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形式的从节点根据灰度数据来驱动三基色发光二极管。
图17是驱动光源的驱动电流改变时灰度响应曲线为线性但视觉响应并非线性变化。
图18是伽玛补偿将比特位少的灰度数据校正成灰度等级更细腻的高数位灰度数据。
图19是本申请之方案设定光强越弱则分辨率越高来满足人眼对光线的敏感度体验。
图20是三个第一类数据段之中的每一个的位数刚好可以容纳一种基色的灰度数据。
图21是每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分配的灰度数据的一位多余数据安排在第二类数据段。
图22是每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分配的灰度数据的二位多余数据安排在第二类数据段。
图23是诸多第一类数据段中的每一个刚好容纳多种预设颜色当中之一的灰度数据。
图24是诸多第一类数据段各自的高一位数据为零时则它们各自需再增补一位数据。
图25是诸多第一类数据段各自的高二位数据为零时则它们各自需再增补二位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用作叙述说明所用的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该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若数据D1的比特位数是确定的,那么操作该数据D1的硬件系统例如计算机或服务器或数据收发器或数据处理模块或显示单元或存储器或处理器等,都必须先行定义数据处理位数即字长,也即一次运算参与到运算中的数据长度或曰宽度。通常单次能够传送和处理的二进制数越多代表硬件的运算能力和性能越强,价格也昂贵。显示领域的主流趋势是分辨率越来越高,假设数据D1表示显示数据则其位数越来越多。以至于传统数据处理方案不得不将数据D1再加上额外的数据D1P,譬如要求将原先规划的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八位数据字长的硬件替换成能一次处理十六位数据字长的硬件。几乎所有的硬件在出厂时都是默认事先已经设计好每次能处理的最大数据字长,在面临超过最大数据字长的数据处理需求时,硬件往往是束手无策。数据字长不兼容这种弊端给数据的传输或存储或检索或加工或编码解码等处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参见图2,显示领域通常使用像素点或曰灯点作为基本显示单元,每个像素点采用红绿蓝三基色来混色得到全彩色。倘若每种颜色具有八位灰度数据,那么任何单色的基准颜色就会具有256阶灰度等级,则三基色混色可构成约十六兆色。再例如倘若每种颜色具有十位灰度数据,那么任何单色的基准颜色就具有1024阶灰度等级,则三基色混色可构成接近约十亿色。灰度等级决定色彩数目但灰度等级并非越大越好。
参见图2,假设从节点N1至N6等是像素点并要求提高分辨率。传统的方案是将传输给从节点N1的数据D1增加额外数据D1P、同样传给从节点N2的数据D2也增加额外的数据D2P、传给从节点N3的数据D3增加额外数据D3P、传给从节点N4的原本所需的数据D4亦增加额外的数据D4P。尽管拉长数据宽度确实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能获取更丰富绚丽的色彩,却导致显示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变得极其臃肿和庞大,成本陡然增加反而使性价比下降。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人眼的分辨力存在以下特性:眼睛无法感知全范围的灰度变化,颜色在较低灰度等级范围内变化时眼睛能很好的感应,但当颜色在较高灰度等级范围内变化时,眼睛已经无法感受到灰度等级的真实变化。只是片面的增加像素点的数据宽度来抬高灰度等级,本质上仍然无法克服视觉缺陷。
参见图2,有必要兼顾到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显示数据的数据处理需求,使有限的硬件资源可对不同分辨率的显示数据进行灵活处理并自适应地匹配数据分辨率,并非单纯的扩展显示数据的数据位数或宽度。假设为从节点N1传输完数据D1和数据D1P之后再为从节点N2输送数据D2和数据D2P、其后为从节点N3输送数据D3和数据D3P及再为从节点N4输送数据D4和数据D4P,按顺序给各个从节点输送数据。传输给各个从节点的显示数据可能是用于视频播放所以要求有较高的数据刷新率,然而为每个从节点分配的额外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拉低数据刷新率。当数据发送端的主节点和数据接收端的从节点在显示数据的通信阶段被较低的数据刷新率拖累时,会产生低劣的画面质量。
参见图3,将用于显示的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S2、S3…SK等之中且该正整数K大于1。允许数据源是前文提及的数据D1。本范例有别于传统方案采用的无限制地扩展显示数据的数据宽度。所谓的数据段含有存储空间之意。所谓的数据源通常至少包括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当然所谓的数据源除了含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之外还可以包括白色等颜色的灰度数据。甚至于在单基色需要重复出现的某些显示场合所谓的数据源当中某些原色的灰度数据允许存在多份,譬如像素点如果含有两个绿色光源以及含有红色和蓝色光源各一个,则数据源当中除了包括用于红色光源的灰度数据和用于蓝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之外,还包括用于第一个绿色光源的第一套灰度数据和用于第二个绿色光源的第二套灰度数据。显示领域所言的灰度数据往往携带有占空比信息。惯用的颜色类别约有超过十二种之多,本申请作为范例的三基色亦可被替换成其他颜色。
参见图4,以数据源包括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为例: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分别被分配在三个第一类数据段S1、S2、S3,K设为3。注意K实质上取决于数据源的种类而动态变化,若数据源有四种分类的数据则K需要设为四,若数据源有五种分类的数据则K需要设为五,以此类推不再赘述。作为可选项该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还允许被分配到一个第二类数据段S4之中。若数据源只分配在第一数据段而无需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则所述第二类数据段S4可以予以摒弃掉。
参见图5,第二类数据段S4含扩展位数据段E和非必选的标志位数据FLG,则红绿蓝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还被分配到扩展位数据段E之中。
参见图6,第一类数据段S1[Q:0]表示它可分配的数据位数等于Q+1。注意该第一类数据段S1[Q:0]当中权重最高的数据是S1[Q]而权重最低的数据则是S1[0]。多组扩展位数据段包括第一扩展位数据段E1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E2及第三扩展位数据段E3等且扩展位数据段的数量最好与第一类数据段的数量K保持一致。红色灰度数据除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S1[Q:0]之外还被分配在第一扩展位数据段E1中,第一类数据段S1[Q:0]和与之对应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E1组合使用,主要是起到扩充第一类数据段S1[Q:0]的比特位数的作用从而可以容纳更多位的红色灰度数据。正整数Q>1。关于数据的表达方式可以参阅由潘松等作者所编著的教材EDA技术与Verilog-HDL等文献资料。
参见图6,第一类数据段S2[Q:0]表示它可分配的数据位数等于Q+1,注意该第一类数据段S2[Q:0]当中权重最高的数据是S2[Q]而权重最低的数据则是S2[0]。绿色灰度数据除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S2[Q:0]中之外还被分配在第二扩展位数据段E2中,按照相同的道理该第一类数据段S2[Q:0]和与之对应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E2组合使用,主要是起到扩充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2[Q:0]的比特位数的作用以容纳更多位的绿色灰度数据。
参见图6,第一类数据段S3[Q:0]表示它可分配的数据位数等于Q+1,注意该第一类数据段S3[Q:0]当中权重最高的数据是S3[Q]而权重最低的数据则是S3[0]。蓝色灰度数据除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S3[Q:0]中之外还被分配在第三扩展位数据段E3中,按照相同的道理该第一类数据段S3[Q:0]和与之对应的第三扩展位数据段E3组合使用,主要是起到扩充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3[Q:0]的比特位数的作用以容纳更多位的蓝色灰度数据。
参见图7,红色灰度数据和绿色灰度数据及蓝色灰度数据各自的最高位为0,也即前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各自的最高位S1[Q]、S2[Q]、S3[Q]它们当中容纳的数据为0。该可选范例中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当中分别只需要保留数据S1[Q-1:0]、S2[Q-1:0]、S3[Q-1:0]即可。
参见图7,第一类数据段S1[Q:0]由于舍去了最高位的数据,但它仍然能够用来分配位数等于Q+1个红色灰度数据。所以第一类数据段S1[Q:0]再增补1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红色灰度数据r1,保持第一类数据段S1[Q:0]分配的数据仍然是Q+1位。
参见图7,第一类数据段S2[Q:0]由于舍去了最高位的数据,但它仍然能够用来分配位数等于Q+1个绿色灰度数据。所以第一类数据段S2[Q:0]再增补1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绿色灰度数据g1,保持第一类数据段S2[Q:0]分配的数据仍然是Q+1位。
参见图7,第一类数据段S3[Q:0]由于舍去了最高位的数据,但它仍然能够用来分配位数等于Q+1个蓝色灰度数据。所以第一类数据段S3[Q:0]再增补1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蓝色灰度数据b1,保持第一类数据段S3[Q:0]分配的数据仍然是Q+1位。
参见图8,若红色和绿色及蓝色灰度数据各自的最高位和次高位均为0,换而言之可认为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当中分别具有最高位和次高位的数据S1[Q:Q-1]、S2[Q:Q-1]、S3[Q:Q-1],最高位和次高位数据均为0。以至于在该可选的范例中,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当中分别只需要保留选定的数据S1[Q-2:0]、S2[Q-2:0]、S3[Q-2:0]即可。
参见图8,第一类数据段S1[Q:0]舍去了最高位和次高位的数据,但它仍然能够分配位数等于Q+1个红色灰度数据。第一类数据段S1[Q:0]再增补2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红色灰度数据r1和r2,保持第一类数据段S1[Q:0]分配的数据仍然是Q+1位。
参见图8,第一类数据段S2[Q:0]舍去了最高位和次高位的数据,但它仍然能够分配位数等于Q+1个绿色灰度数据。第一类数据段S2[Q:0]再增补2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绿色灰度数据g1和g2,保持第一类数据段S2[Q:0]分配的数据仍然是Q+1位。
参见图8,第一类数据段S3[Q:0]舍去了最高位和次高位的数据,但它仍然能够分配位数等于Q+1个蓝色灰度数据。第一类数据段S3[Q:0]再增补2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蓝色灰度数据b1和b2,保持第一类数据段S3[Q:0]分配的数据仍然是Q+1位。
参见图9,若红色和绿色及蓝色灰度数据各自的高三位数据均为0,则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各自的高三位数据S1[Q:Q-2]、S2[Q:Q-2]、S3[Q:Q-2]它们当中容纳的数据为0。该范例中在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当中分别只需要保留数据S1[Q-3:0]、S2[Q-3:0]、S3[Q-3:0]即可。
参见图9,由于第一类数据段S1[Q:0]舍去了高三位数据,但是它仍然能够分配位数等于Q+1个红色灰度数据。第一类数据段S1[Q:0]再增补3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红色灰度数据r1和r2和r3,保持第一类数据段S1[Q:0]分配的数据仍然是Q+1位。
参见图9,由于第一类数据段S2[Q:0]舍去了高三位数据,但是它仍然能够分配位数等于Q+1个绿色灰度数据。第一类数据段S2[Q:0]再增补3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绿色灰度数据g1和g2和g3,使第一类数据段S2[Q:0]分配的数据仍然是Q+1位。
参见图9,由于第一类数据段S3[Q:0]舍去了高三位数据,但是它仍然能够分配位数等于Q+1个蓝色灰度数据。第一类数据段S3[Q:0]再增补3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蓝色灰度数据b1和b2和b3,使第一类数据段S3[Q:0]分配的数据仍然是Q+1位。
参见图9,综合前文内容设定显示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选自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处理器、状态机、微处理器、逻辑电路、软件驱动的控制装置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半定制的ASIC等当中之一,用于处理显示数据。控制器将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Q和K是大于1的正整数且任意第一类数据段可分配Q+1位数据。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它们各自中分别定义有数据S1[J]、S2[J]、…SK[J],自然数J满足0≤J≤Q的范围。
参见图9,要求控制器主动检测数据S1[J]、S2[J]、…SK[J]各自的值,在检测过程中需设定J在从Q倒数到0的方向上逐步递减。数据S1[J]、S2[J]、…SK[J]皆为0时J继续减小直至数据S1[J]、S2[J]、…SK[J]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J才停止减小,从而得到此条件下J的取值。在诸多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它们各自当中主张分别保留数据S1[J:0]、S2[J:0]、…SK[J:0],并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增补Q-J个比特位的取自于数据源的数据,保持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分配的数据位数仍然等于Q+1。数据处理可以是在控制器自身内部执行的操作也可以利用控制器操控外部附属硬件来完成。
参见图6,由控制器设定J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J=Q时检测到红色灰度数据的最高位数据、绿色灰度数据的最高位数据、蓝色灰度数据的最高位数据三者当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的情况。即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的最高位数据S1[Q]、S2[Q]、S3[Q]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此条件下J的取值为Q。则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保留全部数据,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增补0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数据,换言之就是不增补任何灰度数据。
参见图7,由控制器设定J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J=Q时检测到红色灰度数据的最高位数据、绿色灰度数据的最高位数据、蓝色灰度数据的最高位数据三者存在均为0的情况。相当于检测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的最高位数据S1[Q]、S2[Q]、S3[Q]中分配的数据均为0,那么J需要继续减小。
参见图7,控制器设定J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继续减小。J=Q-1时检测到红色灰度数据的次高位数据、绿色灰度数据的次高位数据、蓝色灰度数据的次高位数据三者当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的情况。即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的次高位数据S1[Q-1]、S2[Q-1]、S3[Q-1]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J的取值为Q-1。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分别保留数据S1[Q-1:0]、S2[Q-1:0]、S3[Q-1:0]并为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增补1位红色灰度数据r1、为第一类数据段S2[Q:0]增补1位绿色灰度数据g1以及为第一类数据段S3[Q:0]增补1位蓝色灰度数据b1。
参见图8,控制器设定J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继续减小。J=Q-1时检测到红色灰度数据的次高位数据、绿色灰度数据的次高位数据、蓝色灰度数据的次高位数据三者存在均为0的情况。相当于检测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的次高位数据S1[Q-1]、S2[Q-1]、S3[Q-1]全部都是0,那么J需要继续减小。
参见图8,控制器设定J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继续减小。J=Q-2时检测到红色灰度数据的第三高位数据、绿色灰度数据的第三高位数据、蓝色灰度数据的第三高位数据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的情况。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的第三高位数据S1[Q-2]、S2[Q-2]、S3[Q-2]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J取值为Q-2。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分别保留数据S1[Q-2:0]、S2[Q-2:0]、S3[Q-2:0]并为该第一类数据段S1[Q:0]增补2位红色灰度数据r1和r2、第一类数据段S2[Q:0]增补2位绿色灰度数据g1和g2以及第一类数据段S3[Q:0]增补2位蓝色灰度数据b1和b2。
参见图9,控制器设定J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继续减小。J=Q-2时检测到红色灰度数据的第三高位数据、绿色灰度数据的第三高位数据、蓝色灰度数据的第三高位数据它们全部都是0的情况。即检测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的第三高位数据S1[Q-2]、S2[Q-2]、S3[Q-2]全部都是0,那么J需要继续减小。
参见图9,控制器设定J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继续减小。J=Q-3时检测到红色灰度数据的第四高位数据、绿色灰度数据的第四高位数据、蓝色灰度数据的第四高位数据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的情况。也即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它们各自的第四高位数据S1[Q-3]、S2[Q-3]、S3[Q-3]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J取值为Q-3。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分别保留S1[Q-3:0]、S2[Q-3:0]、S3[Q-3:0],为第一类数据段S1[Q:0]增补3位红色灰度数据r1和r2和r3、第一类数据段S2[Q:0]增补3位绿色灰度数据g1和g2和g3及第一类数据段S3[Q:0]增补3位蓝色灰度数据b1和b2和b3。
参见图9,在J从Q倒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检测数据S1[J]、S2[J]、S3[J]它们各自的二进制数值并以J=Q和J=Q-1及J=Q-2甚至J=Q-3进行了枚举阐释,基于简洁起见本申请不再赘述J等于Q-4至J等于0的其他取值的情况。范围0≤J≤Q属可选的实施例或范围0<J≤Q属可选实施例或范围0≤J<Q属可选实施例或范围0<J<Q也属于可选的实施例。前文阐释了显示数据的各种处理范例,本申请的显示数据处理方案包含显示数据的压缩处理情况。另外本申请中表述的所谓数据段还可替换成寄存空间或数据空间或数据集合等术语,甚至还可以替换成字节空间或字节集合等术语。
参见图10,在本范例中前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等用较为具体的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为例阐释说明。红绿蓝各自的灰度数据分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定义有数据R[J]、G[J]、B[J]。自然数J满足0≤J≤7。容纳红绿蓝各自的灰度数据的第二类数据段S4[Q:0]用具体的第二类数据段X[7:0]为例阐释说明。在该可选实施例中定义了第一类数据段可以容纳Q=7时的八位数据。其实Q可以取其它任意正整数例如较合理的数值是五至十等,注意这些具体数值仅作为参考但不构成任何限制。
参见图11,红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将红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的Q-J位红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中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例如总比特位数为10的红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以及将红色的余下其他2位的低位灰度数据分配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或者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红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那么还剩余5位红色灰度数据,进一步的将红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r1和第十高位数据r2两位数据分别分配到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舍去红色灰度数据中第十一位至第十三位等低3位灰度数据。相当于若红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则红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权重最低的低3位灰度数据被压缩。再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6的红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并进一步的将红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r1和第十高位数据r2两位数据分别分配到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舍去红色灰度数据中第十一位至第十六位等低6位灰度数据。
参见图11,绿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将绿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的Q-J位绿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中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例如总比特位数为10的绿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以及将绿色的余下其他2位的低位灰度数据分配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或者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绿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那么还剩余5位绿色灰度数据,进一步的将绿色灰度数据的第九高位数据g1和第十高位数据g2两位数据分别分配到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舍去绿色灰度数据中第十一位至第十三位等低3位灰度数据。相当于若绿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则绿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权重最低的低3位灰度数据被压缩。再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6的绿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并进一步的将绿色灰度数据的第九高位数据g1和第十高位数据g2两位数据分别分配到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舍去绿色灰度数据中第十一位至第十六位等低6位灰度数据。
参见图11,蓝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将蓝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的Q-J位绿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中的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例如总比特位数为10的蓝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以及将绿色的余下其他2位的低位灰度数据分配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或者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蓝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那么还剩余有5位蓝色灰度数据,则进一步的将蓝色灰度数据的第九高位数据b1和第十高位数据b2两位数据分别分配到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舍去蓝色灰度数据中第十一位至第十三位等低3位灰度数据。相当于若蓝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则蓝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权重最低的低3位灰度数据被压缩。再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6的蓝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并进一步的将蓝色灰度数据的第九高位数据b1和第十高位数据b2两位数据分别分配到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舍去绿色灰度数据中第十一位至第十六位等低6位灰度数据。
参见图11,检测数据R[J]、G[J]、B[J]各自的值,检测过程中J从7倒数到0也即要求其取值在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R[7]、G[7]、B[7]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得到此条件下J的取值为7,则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着数据R[7:0]、G[7:0]、B[7:0],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均不增补数据并且该范例中此时标志位数据包含的2位数据X[7:6]可设置为二进制数00。
参见图11,任一第一类数据段和任一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少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大于1的正整数M例如等于10。十三位的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Q-J=0个数据后,余下的仍然为十三位的灰度数据当中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同样的为十三位的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Q-J=0个数据后,余下的仍然为十三位的灰度数据当中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同样的为十三位的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Q-J=0个数据后,余下的仍然为十三位的灰度数据当中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
参见图12,检测数据R[J]、G[J]、B[J]各自的值,检测过程中J从7倒数到0也即要求其取值在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当检测到数据R[7]、G[7]、B[7]它们三者均为0以及检测到数据R[6]、G[6]、B[6]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得到J的取值为6。则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6:0]、G[6:0]、B[6:0],且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均增补1位数据。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此时的标志位数据所包含的2位数据X[7:6]可以设置为二进制数01。
参见图12,红色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以及还可以将红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的Q-J位红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当中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红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第一类数据段R[7:0]中最初分配的权值最高的数据R[7]被移除并多出1个空间,则可进一步的将红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r1作为增补的1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中。红色灰度数据中的第十高位数据r2和第十一高位数据r3两位数据分配到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和舍去红色灰度数据中第十二位至第十三位等低2位灰度数据。因此相当于若红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则全部红色灰度数据中除掉权重最高的1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的数据,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
参见图12,绿色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以及还可以将绿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的Q-J位绿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当中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绿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第一类数据段G[7:0]中最初分配的权值最高的数据G[7]被移除并多出1个空间,则可进一步的将绿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g1作为增补的1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中。绿色灰度数据中的第十高位数据g2和第十一高位数据g3两位数据分配到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和舍去绿色灰度数据中第十二位至第十三位等低2位灰度数据。因此相当于若绿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则全部绿色灰度数据中除掉权重最高的1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的数据,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
参见图12,蓝色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以及还可以将蓝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的Q-J位蓝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当中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1:0]中。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蓝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第一类数据段B[7:0]中最初分配的权值最高的数据B[7]被移除并多出1个空间,则可进一步的将蓝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b1作为增补的1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中。蓝色灰度数据中的第十高位数据b2和第十一高位数据b3两位数据分配到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和舍去蓝色灰度数据中第十二位至第十三位等低2位灰度数据。因此相当于若蓝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则全部蓝色灰度数据中除掉权位最高的1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的数据,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
参见图12,任一第一类数据段和任一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少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大于1的正整数M例如等于10。譬如十三位的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1个数据后,余下其他十二位红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同样的十三位的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1个数据后,及余下的其他十二位绿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同样的十三位的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1个数据后,及余下的其他十二位蓝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
参见图13,检测数据R[J]、G[J]、B[J]各自的值,检测过程中J从7倒数到0也即要求其取值在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当检测到数据R[7]、G[7]、B[7]它们三者均为0以及检测到数据R[6]、G[6]、B[6]它们三者均为0,但检测到数据R[5]、G[5]、B[5]它们三者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得到J的取值为5。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5:0]、G[5:0]、B[5:0],且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均再增补2位数据,则每种颜色的灰度数据均移除了权位最高的2个数据。该范例中此时标志位数据包含的2位数据X[7:6]可设置为二进制数10。
参见图13,红色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以及还可以将红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的Q-J位红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当中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红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第一类数据段R[7:0]中最初分配的权值为高两位的数据R[7:6]被移除并多出2个空间,进一步的将红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r1和第十高位数据r2作为增补的2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以及将红色灰度数据中的第十一高位数据r3和第十二高位数据r4这两位数据对应分配到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舍去红色灰度数据的第十三位灰度数据。相当于若红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则全部红色灰度数据中除掉权位最高的2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的数据,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
参见图13,绿色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以及还可以将绿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的Q-J位绿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当中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绿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第一类数据段G[7:0]中最初分配的权值为高两位的数据G[7:6]被移除并多出2个空间,进一步将绿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g1和第十高位数据g2作为增补的2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将绿色灰度数据中的第十一高位数据g3和第十二高位数据g4这两位数据对应分配到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舍去绿色灰度数据的第十三位灰度数据。相当于若绿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则全部绿色灰度数据中除掉权位最高的2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的数据,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
参见图13,蓝色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以及还可以将蓝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的Q-J位蓝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当中的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蓝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第一类数据段B[7:0]中最初分配的权值为高两位的数据B[7:6]被移除掉并多出2个空间,进一步将蓝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b1和第十高位数据b2作为增补的2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将蓝色灰度数据中的第十一高位数据b3和第十二高位数据b4这两位数据对应分配到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舍去蓝色灰度数据的第十三位灰度数据。相当于若蓝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则全部蓝色灰度数据中除掉权位最高的2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的数据,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
参见图13,任一第一类数据段和任一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少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大于1的正整数M例如等于10。譬如十三位的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2个数据后,余下其他十一位红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同样的十三位的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2个数据后,及余下的其他十一位绿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同样的十三位的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2个数据后,及余下的其他十一位蓝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
参见图14,检测数据R[J]、G[J]、B[J]各自的值,检测过程中J从7倒数到0也即要求其取值在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当检测到数据R[7]、G[7]、B[7]它们三者均为0以及检测到数据R[6]、G[6]、B[6]它们三者均为0,甚至检测到数据R[5]、G[5]、B[5]三者也均全部为0,但是检测到数据R[4]、G[4]、B[4]它们三者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根据前文所言可以得到J的取值为4。相同的道理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4:0]、G[4:0]、B[4:0],且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它们各自分别再增补3位数据,每种颜色的灰度数据均移除了权位最高的3个数据。在该实施例中此时标志位数据所包含的2位数据X[7:6]可设置为二进制数11。不同的标志位数据可以用于识别各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数据的比特位数。例如主节点端未曾增补任何数据则从节点端甄别到等效于显示数据为十比特位的分辨率,例如主节点端增补了一位数据则从节点端甄别到等效于显示数据为十一比特位的分辨率,例如主节点端增补了两位数据则从节点端甄别到等效于显示数据为十二比特位的分辨率,例如主节点端增补了三位数据则从节点端甄别到等效于显示数据为十三比特位的分辨率。
参见图14,红色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以及还可以将红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的Q-J位红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当中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红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第一类数据段R[7:0]中最初分配的权值为高三位的数据R[7:5]被移除掉并多出3个空间,则可进一步的将红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r1和第十高位数据r2以及第十一高位数据r3作为增补的3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将红色灰度数据的第十二位数据r4和第十三位数据r5这两位数据对应分配到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红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红色灰度数据移除权位最高的3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十位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的数据,则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在本范例中十三位红色灰度数据移除掉权位最高的三个数据后的余下十位红色灰度数据,直接就等效于是全部红色灰度数据移除权位最高的三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红色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
参见图14,绿色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以及还可以将绿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的Q-J位绿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当中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绿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第一类数据段G[7:0]中最初分配的权值为高三位的数据G[7:5]被移除并多出3个空间,可进一步将绿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g1和第十高位数据g2及第十一高位数据g3作为增补的3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将绿色灰度数据中的第十二位数据g4和第十三位数据g5这两位数据对应分配到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绿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绿色灰度数据移除权位最高的3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十位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的数据,则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在本范例中十三位绿色灰度数据移除掉权位最高的三个数据后的余下十位绿色灰度数据,直接就等效于是全部绿色灰度数据移除权位最高的三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绿色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
参见图14,蓝色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以及还可以将蓝色的余下其他低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的Q-J位蓝色灰度数据中和/或分配在第二类数据段X[7:0]当中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1:0]中。例如将总比特位数为13的蓝色灰度数据中的高8位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第一类数据段B[7:0]中最初分配的权值为高三位的数据B[7:5]被移除掉并多出3个空间,可进一步的将蓝色灰度数据中的第九高位数据b1和第十高位数据b2及第十一高位数据b3作为增补的3位数据分配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将蓝色灰度数据的第十二位数据b4和第十三位数据b5这两位数据分配到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蓝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10位时,蓝色灰度数据移除权位最高的3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十位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的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在本范例中十三位蓝色灰度数据移除掉权位最高的三个数据后的余下十位蓝色灰度数据,直接就等效于是全部蓝色灰度数据移除权位最高的三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蓝色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
参见图14,任一第一类数据段和任一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少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大于1的正整数M例如等于10。譬如十三位的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3个数据后,则余下其他十位红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同样的十三位的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3个数据后,以及余下的其他十位绿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同样的十三位的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3个数据后,以及余下的其他十位蓝色灰度数据当中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
参见图15,主节点MST将第一个数据源传给第一个从节点IC1和将第二个数据源传给第二个从节点IC2,依此类推第N个数据源传给给第N个从节点ICN。所谓的从节点譬如是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并且该N是大于1的正整数。数据源包括前文提及的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主节点MST譬如包括前文所言的控制器。数据源的传输方式包括多线传输或单线传输。单线传输又以归零码编码格式的数据传输或归一码编码格式的数据传输最为常见,曼彻斯特编码也属于典型的单线传输方式。单线传输条件下的通信模式通常要求从节点具有数据转发的功能:例如每个从节点接收到主节点传输过来的通信数据时需要先提取属于自身的数据源、并将不属于自身的其它数据源转发给与其级联连接的其它从节点,诸多的从节点IC1至ICN是级联连接关系。数据源在传输或其他数据操作阶段最好设置成:诸多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具有预设的排序规则例如主张将S1[Q:0]排在首位、S2[Q:0]排在第二位、S3[Q:0]排在第三位等,同理可以将排序在最末位的数据段设成SK[Q:0]。那么主节点MST传输给任意某个从节点的数据源的输出顺序设为:最先输出排在首位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然后第二个输出S2[Q:0]以及再输出第三个输出S3[Q:0],依此类推最后输出末尾的第一类数据段SK[Q:0],即按照排序规则依序输出所有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并在输出所有的第一类数据段之后主节点MST再输出第二类数据段S4给从节点。
参见图16,基于解释说明的方便设每个驱动芯片仅示意出了三路发光二极管作为配套的驱动光源。应当理解具体的光源数量不构成任何限制。假设每个从节点在主节点发送过来的通信数据中解码出红绿蓝三组灰度数据,则每个从节点当中的第一个脉宽调制模块根据分配给第一路发光二极管LED1的灰度数据形成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LED1对应起来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二个脉宽调制模块由分配给第二路发光二极管LED2的灰度数据来形成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LED2对应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三个脉宽调制模块则是根据分给第三路发光二极管LED3的灰度数据形成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LED3对应起来的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发光二极管LED1至LED3例如采用红绿蓝发光二极管则分配给它们的灰度数据分别是红色灰度数据和绿色灰度数据及蓝色灰度数据。在照明显示领域惯用的灰度数据往往携带有占空比信息并决定了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参见图16,驱动芯片中每个脉宽调制模块根据与其对应的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形成相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或每个脉宽调制模块根据分配给每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形成与每路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发光二极管除包括红绿蓝三基色光源外还可以包括白光发光二极管等,或包括两绿再加红蓝等替代方案。用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来控制第一路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用于控制第二路发光二极管LED2,相同的道理该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被用于控制第三路发光二极管LED3。每个带有驱动芯片和配套发光二极管的从节点相当于一个基本像素点并且像素点带有的光源是利用三基色的混色原理产生全彩色,在三基色相加混色时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的相对亮度比可得到不同颜色,是通过调节各自的灰度数据来实现。
参见图16,第一路发光二极管LED1和驱动芯片内的第一个恒流单元串联,产生恒定电流的第一个恒流单元受控于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确定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的周期内的恒流点亮时间。针对光源而言满幅值的恒定电流是以通或断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载到光源上:电流通时譬如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高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输出加载到第一路发光二极管LED1上,电流断时譬如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是低电平则恒定电流被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LED1上断开。
参见图16,第二路发光二极管LED2和驱动芯片内的第二个恒流单元串联,产生恒定电流的第二个恒流单元受控于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确定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的周期内的恒流点亮时间。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高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输出加载到第二路发光二极管LED2上,相反若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低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LED2上断开。
参见图16,第三路发光二极管LED3和驱动芯片内的第三个恒流单元串联,产生恒定电流的第三个恒流单元受控于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确定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周期内的恒流点亮时间。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高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输出加载到第三路发光二极管LED3上,相反若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低电平逻辑则恒定电流被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LED3上断开。
参见图16,驱动芯片设有三个恒流单元分别与三路发光二极管对接。脉冲调光是在确定时间段内利用脉宽调制信号改变光源点亮或关断的时间宽度,发光二极管导通期间流过的电流是预设的电流值。假设发光二极管的预设电流值是80mA且脉宽调制信号确定的导通时间占空比为75%则等效平均电流为80×75%=60mA。换而言之混色时光源的亮度还和预设的电流值紧密相关。电流调节数据本质上影响着显示数据的整体显示效果并藉此可以归属到显示数据类的数据源之列,那么数据源除了可以是多种预设颜色各自的灰度数据之外也可以是用于设定三个恒流单元各自的预设电流值的电流调节数据。譬如传输给驱动芯片的数据源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及第三电流调节数据等。第一电流调节数据用于改变第一个恒流单元所提供的预设电流值的大小、第二电流调节数据用于改变第二个恒流单元所提供的预设电流值的大小、第三电流调节数据用于改变第三个恒流单元所提供的预设电流值的大小,则该三组电流调节数据可分别分配在S1[Q:0]、S2[Q:0]、S3[Q:0]之中并相当于利用电流调节数据来编写驱动芯片的三路输出电流值。在业界用于驱动固态光源的驱动芯片的种类是多样化的,值得强调的是,本申请记载的驱动芯片及其配套的固态光源的电路架构及驱动方案仅仅只是用于阐释说明而不构成任何限制。
参见图17,横坐标表示驱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值,纵坐标表示发光二极管的随着电流线性变化的灰度状况。曲线102代表发光二极管的灰度响应是随着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流的变化作出线性响应。曲线101代表人眼视觉响应对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源的驱动电流的变化作出非线性响应的特征,体现了人眼视觉缺陷。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源从最小灰度值变化到最大灰度值的过程中,人眼视觉无法做到全范围且线性的感知:在较低灰度区间视觉响应基本上呈现线性响应,在较高灰度区间视觉响应呈现压缩型响应。
参见图18,表征输入灰度数据的横坐标是输入变量且取值通常是八位,表征输出灰度数据的纵坐标是输出变量且取值通常是十位到十四位之间甚至更多。位数较少的输入灰度数据通过查表的方式被校正成位数较多的输出灰度数据,最常见的是将八位灰度数据经过查表校正后输出十二位的灰度数据。即伽玛γ校正的原理,γ=1意味着没有校正所以输入输出保持线性关系且图像质量没有改善,γ的惯用取值设在1.6~3.4之间。伽玛校正可以部分程度上解决视觉响应缺陷,由于视觉对暗部更加敏感,可通过对输入数据做伽玛校正的方式来让显示的内容更逼近眼睛对亮度的感知特性。
参见图19,横坐标表示光强而纵坐标表示分辨率。光强越弱而分辨率越高这种趋势是本申请在前文内容中所达成的技术成果。分辨率曲线段RESO1例如代表图14红绿蓝灰度数据各自的高三位数据均为零的范例。分辨率曲线段RESO2例如代表图13红绿蓝灰度数据各自的高二位数据均为零的范例。分辨率曲线段RESO3例如代表图12红绿蓝灰度数据各自的高一位数据均为零的范例。分辨率曲线段RESO4例如代表图11红绿蓝灰度数据各自的高一位数据三者至少有一者不零的范例。从RESO4到RESO1它们的分辨率是逐步增加的,但是从RESO4到RESO1它们对应的光强是降低的。光强越弱而分辨率越高这种趋势,非常贴近人眼对光线的敏感曲线,可取代伽玛校正。现有技术通常是要求在像素点处即从节点端具备校正功能,但主流趋势是要求从节点为体积更小和功耗更低的驱动芯片。然而囿于伽玛校正的查表功能和校正数据的存储,导致驱动芯片不得不采用更多的相关电路模块来迎合这种校正需求。本申请则颠倒过来,将起到数据校正的类似功能植入到主节点而并非是每个从节点去重复执行这种校正行为。在视频播放或图像显示领域从节点的数量相对主节点而言是十分庞大的,当驱动芯片摆脱伽马校正的桎梏时它可以从容地压缩体积和降低功耗,尤其是数据处理速度会显著的提高。
参见图20,除了数据压缩处理之外当数据源需要分配在任一第一类数据段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等于Q+1时,与任一第一类数据段组合使用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中的每位数据均设为0。正整数T>1。例如红色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中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等于8时则与第一类数据段R[7:0]组合使用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的每位数据均设为0。标志位数据X[7:6]设成00。及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中的绿色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T等于8时则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的每位数据设为0。蓝色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的数据位数T等于8时,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的每位数据均设为0。相当于红绿蓝各自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恰好等于Q+1时,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刚好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扩展位数据段无需再分配任何灰度数据从而可将每组扩展位数据段中的每位数据如X[5:0]均设为二进制数0。
参见图21,除了数据压缩处理之外当数据源需要分配在任一第一类数据段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超过Q+1时,数据源需要分配在任一第一类数据段的数据超过Q+1而多出那些剩余的T-Q-1个数据,被分配在与该任一第一类数据段组合使用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当中并且其中满足正整数T>1。红色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中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等于9时与第一类数据段S1[7:0]组合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的一位容纳第九位红色灰度数据r1而另一位数据配置成0。标志位数据X[7:6]设成01。还例如假设绿色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中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等于9时,则与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G[7:0]组合使用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之中,其中一位容纳第九位绿色灰度数据g1而另一位数据配置成0。蓝色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中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等于9时,与第一类数据段B[7:0]组合的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之中要求其中一位用于容纳第九位蓝色灰度数据b1而另一位数据则分配二进制0。
参见图21,每种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T超过Q+1、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和每组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超过每种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T时,任一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在用于容纳该任一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之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灰度数据之外,余下的其他每一位数据均配置成0,M为大于1的正整数。例如红色灰度数据的高8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R[7:0],在用于容纳该红色的剩余1位灰度数据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也即在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1灰度数据r1之外,余下的其他每位数据均设置为0。按照相同的道理,例如绿色灰度数据的高8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G[7:0],用于容纳该绿色的剩余1位灰度数据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也即在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1灰度数据g1之外,余下的其他每位数据均配置成0。按照相同的道理,例如蓝色灰度数据的高8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B[7:0],在用于容纳该蓝色的剩余1位灰度数据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也即在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1灰度数据b1之外,余下的其他每位数据均设置为0。这是数据处理当中兼容位数较少的数据源的范例。
参见图22,除了数据压缩处理之外当数据源需要分配在任一第一类数据段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超过Q+1时,数据源需要分配在任一第一类数据段的数据超过Q+1而多出那些剩余的T-Q-1个数据,被分配在与该任一第一类数据段组合使用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当中并且其中满足正整数T>1。如红色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中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等于10,与第一类数据段R[7:0]组合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一位用于容纳第九位红色灰度数据r1而另一位容纳第十位红色灰度数据r2。绿色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G[7:0]中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等于10,与第一类数据段G[7:0]组合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当中一位被用于容纳第九位绿色灰度数据g1而另一位则容纳第十绿色灰度数据g2。蓝色灰度数据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B[7:0]的数据的比特位数T同样也是设置为等于10,与第一类数据段B[7:0]组合使用的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一位用于容纳第九位蓝色灰度数据b1而另一位容纳第十位蓝色数据b2。在本实施例中主张将前述标志位数据X[7:6]设置成二进制数值10。标志位数据皆用二进制数值表示。
参见图22,任一第一类数据段和任一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等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任一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相应的一个第一类数据段,该任一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相应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当中。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例如红色灰度数据的高八位灰度数据被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R[7:0],在用于容纳该红色的剩余两位灰度数据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也即在第一扩展位数据段X[5:4]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1灰度数据r1之外,余下的另外一位容纳数据r2。按照相同的道理,例如绿色灰度数据的高八位灰度数据被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G[7:0],在用于容纳该绿色的剩余两位灰度数据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也即在第二扩展位数据段X[3:2]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1灰度数据g1之外,余下的另外一位容纳数据g2。按照相同的道理,例如蓝色灰度数据的高八位灰度数据被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B[7:0],在用于容纳该蓝色的剩余两位灰度数据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也即在第三扩展位数据段X[1:0]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1灰度数据b1之外,余下的另外一位容纳数据b2。这亦是数据处理当中兼容位数较少的数据源的范例。
参见图23,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的范例。在单位时间内硬件资源能一次处理更宽的数据字长并实现较高的运算能力。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按照前文记载的内容依然是用于容纳数据源,摒弃第二类数据段。譬如图15的主节点为每个从节点传输的数据源只含诸多第一类数据段但不包括第二类数据段。
参见图24,检测数据S1[J]、S2[J]、…SK[J]各自的值,在检测过程中该J的取值被设置成在从Q倒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S1[Q]、S2[Q]、…SK[Q]均为零但是检测到数据S1[Q-1]、S2[Q-1]、…SK[Q-1]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J取值为Q-1。并且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S1[Q-1:0]、S2[Q-1:0]、…SK[Q-1:0],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增补1个源自于数据源的数据。例如第一类数据段S1[Q:0]增补数据r1以及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2[Q:0]增补数据g1、第一类数据段S3[Q:0]增补数据b1,以此类推直至该第一类数据段SK[Q:0]增补数据h1。注意该实施例未采用第二类数据段。
参见图25,检测数据S1[J]、S2[J]、…SK[J]各自的值,在检测过程中该J的取值被设置成在从Q倒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S1[Q]、S2[Q]、…SK[Q]均为零和检测到数据S1[Q-1]、S2[Q-1]、…SK[Q-1]均为零。数据S1[Q-2]、S2[Q-2]、…SK[Q-2]三者中至少有某一者不为零。J的取值应当为Q-2。并且还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S1[Q-2:0]、S2[Q-2:0]、…SK[Q-2:0],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增补2位数据。第一类数据段S1[Q:0]增补数据r1和r2以及第一类数据段S2[Q:0]增补数据g1和g2、且第一类数据段S3[Q:0]增补数据b1和b2,至第一类数据段SK[Q:0]增补数据h1和h2。注意该实施例同样也并未采用任何第二类数据段。
参见图11,检测数据R[J]、G[J]、B[J]各自的值,检测过程中J设置成在从七倒数到零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R[7]、G[7]、B[7]至少有一个不为零时J=7。但是倘若系列的数据R[7]、G[7]、B[7]全部为零则J继续减小,直至R[6]、G[6]、B[6]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时J才停止减小,得到图12所示的J=6。若系列数据R[6]、G[6]、B[6]全部为零则要求该J继续减小,直至R[5]、G[5]、B[5]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时J才停止减小并得到如图13所示的J=5。若R[5]、G[5]、B[5]为零J继续减小至R[4]、G[4]、B[4]当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时J才停止减小,得到如图14所示的J=4。事实上J在七和零之间任意取值但本范例不再赘述从3倒数到0的情况。数据R[0]、G[0]、B[0]皆为0时是较为特殊的情况因为J无法继续减小,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3[Q:0]各自不保留任何数据并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增补Q位数据,理解为R[7:0]、G[7:0]、B[7:0]三者各自的数据全部都是零值且各需再增补八位新数据。这种特殊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小。
参见图12,在前述的多个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它们各自当中对应分别定义数据R[J]、G[J]、B[J]且0≤J≤7。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选择的数据R[7:7]、G[7:7]、B[7:7]均为零,也即等效于数据R[7]、G[7]、B[7]它们三者的数值均为零,以及在数据R[6]、G[6]、B[6]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的情况下则本申请主张予以保留数据R[6:0]、G[6:0]、B[6:0]。此情况下如图12所示,可以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单独再增补一个取自于前述数据源的数据。可省略或启用第二类数据段。
参见图13,在前述的多个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它们各自当中对应分别定义数据R[J]、G[J]、B[J]且0≤J≤7。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选择的数据R[7:6]、G[7:6]、B[7:6]均为零,数据R[5]、G[5]、B[5]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的情况下则保留数据R[5:0]、G[5:0]、B[5:0]。此情况下如图13所示,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单独再增补两个取自于前述数据源的数据。可省略或启用第二类数据段。
参见图14,在前述的多个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它们各自当中对应分别定义数据R[J]、G[J]、B[J]且0≤J≤7。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选择的数据R[7:5]、G[7:5]、B[7:5]均为零,数据R[4]、G[4]、B[4]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的情况下则保留数据R[4:0]、G[4:0]、B[4:0]。此情况下如图14所示,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单独再增补三个取自于前述数据源的数据。可省略或启用第二类数据段。
参见图23,设计Q=7时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它们各自当中对应分别定义数据R[J]、G[J]、B[J]且0≤J≤7。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选择的数据R[7:4]、G[7:4]、B[7:4]均为零,数据R[3]、G[3]、B[3]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的情况下则保留数据R[3:0]、G[3:0]、B[3:0]。图中并未示意此情况,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单独再增补四个取自于前述数据源的数据。可省略或启用第二类数据段。
参见图23,设计Q=7时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它们各自当中对应分别定义数据R[J]、G[J]、B[J]且0≤J≤7。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选择的数据R[7:3]、G[7:3]、B[7:3]均为零,数据R[2]、G[2]、B[2]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的情况下则保留数据R[2:0]、G[2:0]、B[2:0]。图中并未示意此情况,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单独再增补五个取自于前述数据源的数据。可省略或启用第二类数据段。
参见图23,设计Q=7时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它们各自当中对应分别定义数据R[J]、G[J]、B[J]且0≤J≤7。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选择的数据R[7:2]、G[7:2]、B[7:2]均为零,数据R[1]、G[1]、B[1]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的情况下则保留数据R[1:0]、G[1:0]、B[1:0]。图中并未示意此情况,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单独再增补六个取自于前述数据源的数据。可省略或启用第二类数据段。
参见图23,设计Q=7时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它们各自当中对应分别定义数据R[J]、G[J]、B[J]且0≤J≤7。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选择的数据R[7:1]、G[7:1]、B[7:1]均为零,数据R[0]、G[0]、B[0]中至少有一者不为零的情况下则保留数据R[0:0]、G[0:0]、B[0:0],等效于数据R[0]、G[0]、B[0]它们三者在本实施例中被予以保留。图中并未示意此种情况,可以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再增补七个取自于前述数据源的数据。可省略或启用第二类数据段。
以上通过说明和附图的内容,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的典型实施例,上述发明提出了现有的较佳实施例,但这些内容并不作为局限。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

Claims (41)

1.一种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用于将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并且其中Q和K皆是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分配的数据位数等于Q+1;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定义出数据S1[J]、S2[J]、…SK[J],其中自然数J满足0≤J≤Q;
该控制器检测数据S1[J]、S2[J]、…SK[J]各自的值,在检测过程中J设置成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S1[J]、S2[J]、…SK[J]皆为0时J继续减小:
直至数据S1[J]、S2[J]、…SK[J]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J才停止减小,并得到此条件下J的取值,则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S1[J:0]、S2[J:0]、…SK[J:0],且为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再增补Q-J个比特位的取自于该数据源的数据,保持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分配的数据位数仍然等于Q+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器除了将该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之外还将该数据源分配在一个第二类数据段所具有的多组扩展位数据段;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中的每一个还用于和对应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从而起到扩充每个第一类数据段的比特位数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中还具有标志位数据,该控制器还用于设置标志位数据,不同的J的取值对应着不同的标志位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Q-J个比特位的数据的权重,比该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当中初始分配的数据的权重低;以及
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组合使用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的权重,比该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Q-J个比特位的数据的权重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具有预设的排序规则,该控制器以最先输出排在首位的第一类数据段及最后输出排在末尾的第一类数据段的方式,依序输出所有的第一类数据段之后再输出所述第二类数据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数据源包括多种预设颜色各自的灰度数据,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和分配在一组相应的扩展位数据段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等于Q+1时,则将每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中的每一位数据均设为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等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任一预设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类数据段,该任一预设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相应的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Q+1、但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超过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
任一预设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类数据段,以及在用于容纳该任一预设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的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之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灰度数据之外,余下的其他每一位数据均设为0,M为大于1的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当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具有标志位数据,该控制器根据任一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来设置标志位数据,任一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不同则标志位数据也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要少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任一预设颜色的全部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当中的高M位数据被分配到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
12.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并且其中Q和K皆是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分配的数据位数等于Q+1;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定义出数据S1[J]、S2[J]、…SK[J],其中自然数J满足0≤J≤Q;
检测数据S1[J]、S2[J]、…SK[J]各自的值,在检测过程中该J的取值设置成在从Q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S1[J]、S2[J]、…SK[J]皆为0时J继续减小:
直至数据S1[J]、S2[J]、…SK[J]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该J停止减小,并得到此条件下J的取值,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S1[J:0]、S2[J:0]、…SK[J:0],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增补Q-J个源自于该数据源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数据源除了被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之外,还被分配在一个第二类数据段的多组扩展位数据段之中;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中的每一个还和对应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还包括标志位数据,不同的J的取值对应着不同的标志位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Q-J个比特位的数据的权重,比该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当中初始分配的数据的权重低;以及
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组合使用的一组扩展位数据段的权重,比该任意一个第一类数据段所增补的Q-J个比特位的数据的权重低。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具有预设的排序规则,在该数据源的传输过程中,以最先输出排在首位的第一类数据段及最后输出排在末尾的第一类数据段的方式依序输出所有的第一类数据段,之后再输出所述第二类数据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数据源包括多种预设颜色各自的灰度数据,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第一类数据段和分配在一组相应的扩展位数据段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等于Q+1时,则将每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中的每一位数据均设为0。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等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任一预设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类数据段,该任一预设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被分配在相应的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超过Q+1、但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超过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
任一预设颜色的高Q+1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相应的所述第一类数据段,以及在用于容纳该任一预设颜色的剩余灰度数据的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之中,除了分配的该剩余灰度数据之外,余下的其他每一位数据均设置为0,M为大于1的正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当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具有标志位数据,根据任一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来调整标志位数据,任一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不同则标志位数据也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两者的总比特位数M要少于每种预设颜色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时,M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任一预设颜色的全部灰度数据除掉权位最高的Q-J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当中的高M位数据被分配到一个所述第一类数据段和一组所述扩展位数据段。
23.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分别分配在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
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定义数据R[J]、G[J]、B[J],其中自然数J满足0≤J≤7;
检测数据R[J]、G[J]、B[J]各自的值,检测过程中该J的取值设置成在从7数到0的递减方向上逐步减小,数据R[J]、G[J]、B[J]皆为0时J继续减小:
直至数据R[J]、G[J]、B[J]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时该J停止减小,同时得到此条件下J的取值,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J:0]、G[J:0]、B[J:0],为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Q-J位红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Q-J位绿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Q-J位蓝色灰度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红色灰度数据分配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分配在一个第二类数据段当中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中;
将绿色灰度数据分配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分配在所述第二类数据段当中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中;
将蓝色灰度数据分配在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分配在所述第二类数据段当中的第三扩展位数据段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还包括标志位数据,不同的J的取值对应着不同的标志位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设置成可分配8位数据,其中所述标志位数据包含2位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与可分配2位红色灰度数据的第一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与可分配2位绿色灰度数据的第二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与可分配2位蓝色灰度数据的第三扩展位数据段组合使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J的取值为7时,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保留全部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不增补任何红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不增补任何绿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不增补任何蓝色灰度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J的取值为6时,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6:0]、G[6:0]、B[6:0];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1个比特位的红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1个比特位的绿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1个比特位的蓝色灰度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J的取值为5时,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5:0]、G[5:0]、B[5:0];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2个比特位的红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2个比特位的绿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2个比特位的蓝色灰度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J的取值为4时,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4:0]、G[4:0]、B[4:0];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3个比特位的红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3个比特位的绿色灰度数据;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3个比特位的蓝色灰度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标志位数据选自于二进制数值00、01、10、11其中之一。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设置成可分配8位数据,其包括2比特位的标志位数据;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分别具有8位灰度数据时:
该第一、第二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各自的每一位数据均设为0。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设置成可分配8位数据,其包括2比特位的标志位数据;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分别具有9位灰度数据时:
该第一扩展位数据段中除了分配1位红色灰度数据之外、余下另一位数据设为0;
该第二扩展位数据段中除了分配1位绿色灰度数据之外、余下另一位数据设为0;
该第三扩展位数据段中除了分配1位蓝色灰度数据之外、余下另一位数据设为0。
3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类数据段设置成可分配8位数据,其包括2比特位的标志位数据;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分别具有10位灰度数据时:
该第一扩展位数据段中分配2位红色灰度数据;
该第二扩展位数据段中分配2位绿色灰度数据;
该第三扩展位数据段中分配2位蓝色灰度数据。
3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的Q-J位红色灰度数据的权重,比第一类数据段R[7:0]初始分配的红色灰度数据的权重低、但比第一扩展位数据段的红色灰度数据的权重高;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的Q-J位绿色灰度数据的权重,比第一类数据段G[7:0]初始分配的绿色灰度数据的权重低、但比第二扩展位数据段的绿色灰度数据的权重高;
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的Q-J位蓝色灰度数据的权重,比第一类数据段B[7:0]初始分配的蓝色灰度数据的权重低、但比第三扩展位数据段的蓝色灰度数据的权重高。
36.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红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红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之中;
绿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绿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之中;
蓝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蓝色灰度数据的高10位数据被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之中。
3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红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1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
绿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1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
蓝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1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红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2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
绿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2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
蓝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2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
39.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红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红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3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和第一扩展位数据段;
绿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绿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3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和第二扩展位数据段;
蓝色灰度数据的位数超过10位,蓝色灰度数据除掉权重最高的3个数据后余下的其他灰度数据中的高10位数据,分配到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和第三扩展位数据段。
40.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数据源分配在多个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并且其中Q和K皆是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分配的数据位数等于Q+1;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定义出数据S1[J]、S2[J]、…SK[J],自然数J满足0≤J≤Q;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选择的数据S1[Q:(J+1)]、S2[Q:(J+1)]、…SK[Q:(J+1)]均为0;以及
定义的数据S1[J]、S2[J]、…SK[J]之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的情况下:
在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S1[Q:0]、S2[Q:0]、…SK[Q: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S1[J:0]、S2[J:0]、…SK[J:0],且每个第一类数据段均增补Q-J个取自于该数据源的数据。
41.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灰度数据的比特位数均超过八位;
将红色的高八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第一类数据段R[7:0];
将绿色的高八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第一类数据段G[7:0];
将蓝色的高八位灰度数据分配在一个第一类数据段B[7:0];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最高位灰度数据R[7]、G[7]、B[7]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均保留全部数据;或者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最高位灰度数据R[7]、G[7]、B[7]均为0,但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次高位灰度数据R[6]、G[6]、B[6]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当中分别保留数据R[6:0]、G[6:0]、B[6:0],并且为所述的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1位红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1位绿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1位蓝色灰度数据;或者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高两位灰度数据R[7:6]、G[7:6]、B[7:6]均为0,但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第三高位灰度数据R[5]、G[5]、B[5]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分别保留数据R[5:0]、G[5:0]、B[5:0],并为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2位红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2位绿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2位蓝色灰度数据;或者
当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高三位灰度数据R[7:5]、G[7:5]、B[7:5]均为0,但红绿蓝三基色各自的第四高位灰度数据R[4]、G[4]、B[4]中至少有一者不为0,则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G[7:0]、B[7:0]各自分别保留数据R[4:0]、G[4:0]、B[4:0],并为所述第一类数据段R[7:0]增补3位红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G[7:0]增补3位绿色灰度数据、所述第一类数据段B[7:0]增补3位蓝色灰度数据。
CN201910997905.3A 2019-10-21 2019-10-21 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 Active CN110675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7905.3A CN110675810B (zh) 2019-10-21 2019-10-21 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97905.3A CN110675810B (zh) 2019-10-21 2019-10-21 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5810A true CN110675810A (zh) 2020-01-10
CN110675810B CN110675810B (zh) 2021-03-19

Family

ID=69082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7905.3A Active CN110675810B (zh) 2019-10-21 2019-10-21 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581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2168B1 (en) * 1998-08-13 2001-09-18 Xerox Corporation Period-based bit conver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N1617200A (zh) * 2003-10-01 2005-05-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和该显示板上显示图像的方法
CN1776802A (zh) * 2004-11-19 2006-05-24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数据输出方法及其装置、使用了它的液晶屏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50534A (zh) * 2010-09-20 2011-01-19 深圳市中庆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自适应提高显示频率的方法
KR20120075768A (ko) * 2010-12-29 2012-07-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US20160351090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Lg Display Co., Ltd. Data driver, display device, and data driv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2168B1 (en) * 1998-08-13 2001-09-18 Xerox Corporation Period-based bit conver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N1617200A (zh) * 2003-10-01 2005-05-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和该显示板上显示图像的方法
CN1776802A (zh) * 2004-11-19 2006-05-24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数据输出方法及其装置、使用了它的液晶屏驱动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50534A (zh) * 2010-09-20 2011-01-19 深圳市中庆微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自适应提高显示频率的方法
KR20120075768A (ko) * 2010-12-29 2012-07-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US20160351090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Lg Display Co., Ltd. Data driver, display device, and data driv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5810B (zh) 2021-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42135B (zh) 一种led显示屏灰度显示驱动模块及方法
US8416256B2 (en) Programmable dithering for video displays
CN112652268B (zh) 一种led显示屏灰度显示驱动模块及方法
CN112530367B (zh) 一种led显示屏灰度显示驱动模块及方法
US977965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WO2009033154A1 (en) Adaptive pulse-width modulated sequences for sequential color display system
US8159512B2 (en) Method of driving a display
CN110675810B (zh) 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
US2009026205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rayscale Resolution Enhancement in Video Systems
CN115578984A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EP434863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generating drive signal f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KR10228672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회로
JP2001134234A (ja) 表示装置とledディスプレイユニットの点灯方法
CN106782296A (zh) 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27469B (zh) 处理具有用于显示面板的增强灰度等级的图像数据的方法
KR100404676B1 (ko) 디지털 영상신호 전송장치 및 화상표시장치
CN112349240B (zh) 一种led灰度显示控制系统及方法
US11756473B2 (en) Digital gamma circuit and source driv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201563A (zh) 伽马电压产生电路、产生方法及显示面板
Bravo 25‐3: HDR Solution; Dynamic Drive on LED Video Screens
CN109427274B (zh) 具有高对比度的显示系统及方法
JP20072641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368780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11462670A (zh)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14664229A (zh)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