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0087A -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0087A
CN110660087A CN201910758894.3A CN201910758894A CN110660087A CN 110660087 A CN110660087 A CN 110660087A CN 201910758894 A CN201910758894 A CN 201910758894A CN 110660087 A CN110660087 A CN 110660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l
angle
value
time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88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0087B (zh
Inventor
邱长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88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0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0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00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9409 priority patent/WO202103203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0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0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06T7/32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correlation-based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获取与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根据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基于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对光感值的校正,可以避免由于光传感器受光角度限制引起的光感检测不准的问题,提高光感检测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一般而言,终端具有屏幕亮度调节功能,比如在光线强的场景下,终端的屏幕亮度较高,而在光线较弱的场景下,终端的屏幕亮度较低。
一般来说,终端通过光传感器对终端所处环境进行检测,再根据获取到的光传感器的数据对终端屏幕亮度进行调节。传统的直接通过光传感器对终端进行光感检测,这样获取到的终端光感值存在光感检测准确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感检测准确度的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光感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
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
获取与所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以及所述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与所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前,还包括:
获取已划分的空间区域以及所述已划分的空间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
获取校正对象在每个空间区域的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根据所述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得到每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
基于同一个空间区域内的各个角度值以及所述各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各个空间区域内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实时光感值包括第一实时光感值和第二实时光感值,所述第一实时光感值与所述第二实时光感值为在所述校正对象相对两侧采集到的光感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以及所述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包括:
根据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所述第一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
根据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所述第二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
当所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时,以所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作为实时光感校正值,当所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小于所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时,以所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作为实时光感校正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包括:
通过校正对象的惯性测量单元获取所述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
一种光感校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
角度处理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
校正系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校正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校正系数以及所述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
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
获取与所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以及所述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
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
获取与所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以及所述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上述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得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再基于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基于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对光感值的校正,可以避免由于光传感器受光角度限制引起的光感检测不准的问题,提高光感检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个实施例中光感校正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光感校正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光感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光感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光感校正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光感校正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a)所示的应用环境中。以终端作为校正对象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服务器104从终端102获取终端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基于预设的终端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终端实时所处区域;获取与终端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根据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终端的实时光感校正值。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图1(b)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图。该终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屏。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图1(a)中服务器执行的光感校正方法可以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来完成,即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光感校正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终端的限定,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光感校正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
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是指校正对象当前的姿态信息,校正对象是指进行光感校正的作用对象,比如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具体可以通过终端的惯性测量单元获取终端的实时角度,即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包括:获取校正对象中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单元)是测量终端三轴姿态角以及加速度的装置。一般而言,一个IMU包括三个单轴的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的陀螺,加速度计检测终端在载体坐标系统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而陀螺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角速度信号,测量终端在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终端的姿态。实时光感值是指通过校正对象的环境光传感器感知的周围光线情况。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光线情况,通过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器背光亮度,以降低功耗。例如,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中,显示器消耗的电量高达电池总电量的30%,采用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长。此外,环境光传感器还有助于显示器提供柔和的画面,当环境亮度较高时,使用环境光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器自动调成高亮度;当外界环境较暗时,显示器自动调成低亮度。
步骤204,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
预先对360度空间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比如可以将360度空间划分为终端正面180度空间和终端背面180度空间,再进一步对终端正面180度空间进行细分,比如可以划分为正面正上方区域、正面左侧区域、正面右侧区域、正面前侧区域和正面后侧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角度区间,各个角度区间共同组成正面0至180度。具体地,正面左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0至45度,正面前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45度至80度,正面正上方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80度至100度,正面后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100度至135度,正面右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135度至180度。对终端背面180度空间进行细分,比如可以划分为背面正上方区域、背面左侧区域和背面右侧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角度区间,各个角度区间共同组成-180度至0的背面角度区间。具体地,背面左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0至-60度,背面正上方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60度至-135度,背面右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135度至-180度。由此得到终端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当基于IMU数据获取到终端的当前角度时,根据当前角度处于哪个角度区间以及终端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终端此时所处的区域。比如基于IMU数据获取到终端的当前角度为90度,90度属于角度区间80度至100度,因而得到终端实时所处区域为正面正上方区域。
步骤206,获取与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每个划分的区域对应一个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上所述,正面正上方区域、正面左侧区域、正面右侧区域、正面前侧区域、正面后侧区域、背面正上方区域、背面左侧区域和背面右侧区域分别对应一个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其预先存储于终端存储器中。
步骤208,根据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当终端实时所处区域为正面正上方区域时,获取正面正上方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实时角度以及该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步骤210,根据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比如正面正上方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征为y=kx的正比例关系,其中,x表示角度值,y表示校正系数,k为常数。终端的实时角度为90度,根据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90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为a,终端的实时光感值为b,此时实时光感校正值为a*b。
上述光感校正方法,通过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得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再基于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基于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对光感值的校正,可以避免由于光传感器受光角度限制引起的光感检测不准的问题,提高光感检测的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获取与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前,还包括:步骤302,获取已划分的空间区域以及已划分的空间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步骤304,获取校正对象在每个空间区域的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根据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得到每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步骤306,基于同一个空间区域内的各个角度值以及各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各个空间区域内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预先对360度空间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比如可以将360度空间划分为终端正面180度空间和终端背面180度空间,再进一步对终端正面180度空间进行细分,比如可以划分为正面正上方区域、正面左侧区域、正面右侧区域、正面前侧区域和正面后侧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角度区间,各个角度区间共同组成正面0至180度。具体地,正面左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0至45度,正面前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45度至80度,正面正上方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80度至100度,正面后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100度至135度,正面右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135度至180度。对终端背面180度空间进行细分,比如可以划分为背面正上方区域、背面左侧区域和背面右侧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角度区间,各个角度区间共同组成-180度至0的背面角度区间。具体地,背面左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0至-60度,背面正上方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60度至-135度,背面右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135度至-180度。由此得到划分的空间区域与角度区间的对应关系,预先将其存储于存储器中,处理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从存储器中获取。获取终端在每个空间区域的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以正面左侧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0至45度为例进行说明,即获取终端在0至45度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以手机作为终端为具体示例,可以将手机每隔1度旋转,获取光传感器的光感值和照度计的照度标准值,从0度旋转至45度,一共46个角度,得到46个角度分别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每个角度的照度标准值与光感值之比即为该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由此,得到46个角度各自的校正系数。对46个角度值以及46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正面左侧区域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数据拟合可通过用解析表达式逼近离散数据的方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来实现。其它区域依次类推,得到360度空间区域内各个不同空间区域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实时光感值包括第一实时光感值和第二实时光感值,第一实时光感值与第二实时光感值为在校正对象相对两侧采集到的光感数据。在终端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一个光传感器,这样不管终端使用环境是正面面对光源还是背面面对光源,都有一个光传感器采集同侧的光感值,有利于建立更精准的不同空间区域内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后续对光感值校正的准确度。具体地,根据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包括: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一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二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筛选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和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中的较大值,以较大值作为实时光感校正值。正对光源的光传感器采集的光感值大于背对光源的光传感器采集的光感值,将正对光源的光传感器采集的光感值作为终端的实时光感值,能更精确地反映终端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后续基于实时光感值进行校正的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光感校正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401,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实时光感值包括第一实时光感值和第二实时光感值,第一实时光感值与第二实时光感值为在校正对象相对两侧采集到的光感数据;步骤402,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步骤403,获取已划分的空间区域以及已划分的空间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步骤404,获取校正对象在每个空间区域的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根据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得到每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步骤405,基于同一个空间区域内的各个角度值以及各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不同空间区域内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步骤406,获取与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步骤407,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一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步骤408,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二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步骤409,筛选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和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中的较大值,以较大值作为实时光感校正值。这样通过终端的实时角度,得到终端实时所处区域,再基于终端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基于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对光感值的校正,可以避免由于光传感器受光角度限制引起的光感检测不准的问题,提高光感检测的准确度。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光感校正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502、角度处理模块504、校正系数获取模块506和校正值获取模块508。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角度处理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校正系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校正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校正系数获取模块之前还包括:关系建立模块,用于获取已划分的空间区域以及已划分的空间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获取校正对象在每个空间区域的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根据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得到每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基于同一个空间区域内的各个角度值以及各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各个空间区域内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实时光感值包括第一实时光感值和第二实时光感值,第一实时光感值与第二实时光感值为在校正对象相对两侧采集到的光感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校正值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一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二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筛选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和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中的较大值,以较大值作为实时光感校正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校正对象中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
关于光感校正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光感校正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光感校正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获取与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根据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已划分的空间区域以及已划分的空间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获取校正对象在每个空间区域的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根据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得到每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基于同一个空间区域内的各个角度值以及各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各个空间区域内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实时光感值包括第一实时光感值和第二实时光感值,第一实时光感值与第二实时光感值为在校正对象相对两侧采集到的光感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一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二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筛选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和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中的较大值,以较大值作为实时光感校正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校正对象中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获取与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根据校正系数以及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已划分的空间区域以及已划分的空间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获取校正对象在每个空间区域的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根据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得到每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基于同一个空间区域内的各个角度值以及各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各个空间区域内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实时光感值包括第一实时光感值和第二实时光感值,第一实时光感值与第二实时光感值为在校正对象相对两侧采集到的光感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一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根据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第二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筛选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和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中的较大值,以较大值作为实时光感校正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校正对象中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感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
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
获取与所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以及所述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前,还包括:
获取已划分的空间区域以及所述已划分的空间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
获取校正对象在每个空间区域的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根据所述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得到每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
基于同一个空间区域内的各个角度值以及所述各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各个空间区域内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时光感值包括第一实时光感值和第二实时光感值,所述第一实时光感值与所述第二实时光感值为在所述校正对象相对两侧采集到的光感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以及所述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包括:
根据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所述第一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
根据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以及所述第二实时光感值,得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
筛选所述第一实时光感校正值和所述第二实时光感校正值中的较大值,以所述较大值作为实时光感校正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包括:
获取所述校正对象中惯性测量单元采集的所述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
6.一种光感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校正对象的实时角度以及实时光感值;
角度处理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校正对象所处区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
校正系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校正对象实时所处区域对应的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实时角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校正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校正系数以及所述实时光感值,得到实时光感校正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系数获取模块之前还包括:
关系建立模块,用于获取已划分的空间区域以及所述已划分的空间区域对应的角度区间;获取校正对象在每个空间区域的角度区间内,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根据所述多个角度值对应的光感值和照度标准值,得到每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基于同一个空间区域内的各个角度值以及所述各个角度值对应的校正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各个空间区域内角度值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时光感值包括第一实时光感值和第二实时光感值,所述第一实时光感值与所述第二实时光感值为在所述校正对象相对两侧采集到的光感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758894.3A 2019-08-16 2019-08-16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60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8894.3A CN110660087B (zh) 2019-08-16 2019-08-16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0/109409 WO2021032034A1 (zh) 2019-08-16 2020-08-16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8894.3A CN110660087B (zh) 2019-08-16 2019-08-16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0087A true CN110660087A (zh) 2020-01-07
CN110660087B CN110660087B (zh) 2022-05-13

Family

ID=69037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8894.3A Active CN110660087B (zh) 2019-08-16 2019-08-16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0087B (zh)
WO (1) WO20210320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2034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19151A1 (en) * 2010-07-26 2012-01-26 Apple Inc. Ambient light calibration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display systems
CN102466515A (zh) * 2010-11-11 2012-05-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校准移动终端的光传感器的方法及系统
TW201344163A (zh) * 2012-04-24 2013-11-01 Lite On Semiconductor Corp 校正環境光感測器的方法及其系統
CN105933550A (zh) * 2016-07-08 2016-09-0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02912A (zh) * 2016-08-17 2017-01-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中校准光感特性曲线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00417A (zh) * 2017-05-25 2017-10-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环境光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8172175A (zh) * 2018-01-04 2018-06-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传感器的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00736A (zh) * 2018-03-01 2018-09-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光感校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113903B1 (en) * 2014-09-02 2018-10-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mbient light sensor calibration
CN108775958A (zh) * 2018-05-29 2018-11-0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线传感器的亮度测量、校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257508A (zh) * 2018-11-21 2019-01-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的方法、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523977A (zh) * 2018-12-10 2019-03-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46371B1 (en) * 2017-01-11 2017-08-29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Light sensor calib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0660087B (zh) * 2019-08-16 2022-05-13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19151A1 (en) * 2010-07-26 2012-01-26 Apple Inc. Ambient light calibration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display systems
CN102466515A (zh) * 2010-11-11 2012-05-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校准移动终端的光传感器的方法及系统
TW201344163A (zh) * 2012-04-24 2013-11-01 Lite On Semiconductor Corp 校正環境光感測器的方法及其系統
US10113903B1 (en) * 2014-09-02 2018-10-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mbient light sensor calibration
CN105933550A (zh) * 2016-07-08 2016-09-0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302912A (zh) * 2016-08-17 2017-01-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中校准光感特性曲线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00417A (zh) * 2017-05-25 2017-10-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环境光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8172175A (zh) * 2018-01-04 2018-06-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传感器的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00736A (zh) * 2018-03-01 2018-09-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光感校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775958A (zh) * 2018-05-29 2018-11-0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线传感器的亮度测量、校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257508A (zh) * 2018-11-21 2019-01-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背光调节的方法、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523977A (zh) * 2018-12-10 2019-03-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G-TA CHIANG 等: "Design of CMOS Monolithic Digitized Light Transducer With Calibration Technique for Ambient Light Sensor Applications", 《IEEE SENSORS JOURNAL》 *
田会娟 等: "基于视觉舒适度的 LED 背光显示器最优亮度控制模型",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2034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2034A1 (zh) 2021-02-25
CN110660087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0708B2 (en) Gamma corr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1602140B (zh) 分析由头戴式设备的相机记录的图像中的对象的方法
US112634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cessing imag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200334836A1 (en) Reloca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amera pose tracking proces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8214778A1 (zh) 一种虚拟对象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9143205B (zh) 一体化传感器外参数标定方法、装置
EP3796634A1 (en)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image capture device, computer apparatus,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3194263B (zh) 枪球联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68060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90088644A (ko) 광학식 이미지 안정화 움직임에 의한 이미지의 변화를 보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4004882A (zh) 一种二维地图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40833A (zh) 投影画面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061471B2 (en) Screen estimation
CN110660087B (zh) 光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64145B (zh) 背光亮度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78126A (zh) 目标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00137918A (ko) 피부 이미지를 획득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3436267A (zh) 视觉惯导标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10101078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영상 처리 방법
US10339702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occluded edge quality in augmented reality based on depth camera
CN11107799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5311364A (zh) 相机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99547A1 (zh) 屏幕亮度的调整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3159197A (zh) 一种纯旋转运动状态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9862344B (zh) 三维图像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