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6230A - 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6230A
CN110656230A CN201911070869.2A CN201911070869A CN110656230A CN 110656230 A CN110656230 A CN 110656230A CN 201911070869 A CN201911070869 A CN 201911070869A CN 110656230 A CN110656230 A CN 110656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heating
assembly
rod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08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6230B (zh
Inventor
蒋荣国
张大伟
蒋红亮
刘皓
罗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08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6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6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6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6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6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75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rods of limited l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 C21D11/005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for 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62Heat-treating apparatus with a cooling or quenching 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4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ra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其中加热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具有开口的加热腔;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冷却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开口处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杆件;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冷却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冷却组件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多个冷却液供给件,设置于所述冷却组件上,所述冷却液供给件的开口端朝向所述杆件。本发明的加热装置能够显著缩短杆件在局部加热过程中处于本体入口处的温度与组织过渡区的长度,显著缩短加热热影响球化区组织的长度,提高热影响区的硬度。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一种杆件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保证钢轨局部锻压区与在线热处理原材部分整体性能保持一致,同时提高轨件压型跟端的热处理质量,目前行业内逐渐对钢轨压型跟端采用全断面加热及持续喷风冷却的方式进行强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此处强化的效果与质量的稳定可靠性。由于钢轨局部热处理强化需对全断面进行较长时间加热,因此在钢轨加热与非加热部分会产生一个一定长度范围的温度与组织过渡区,此区域由温度梯度原因会造成金属组织不均匀,存在一定范围的粒状组织,从而产生一定宽度的硬度软化区,如此软化区较大,在实际线路应用中,易导致由于长期冲击、振动及碾压造成的局部快速磨损,即所谓的马鞍形磨耗,不利于列车运行的平顺性,长期会影响线路运营的效率,降低钢轨的使用寿命,提高线路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杆件加热方法。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为具有开口的加热腔;冷却组件,冷却组件设置于本体上,位于开口处,冷却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在开口处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纳杆件;驱动组件,连接于冷却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冷却组件以形成容置空间;多个冷却液供给件,设置于冷却组件上,冷却液供给件的开口端朝向杆件。
本发明冷却组件通过容置空间的形成,能够包覆在杆件的外周,通过将冷却液供给件设置在冷却组件上,可以将冷却组件内的冷媒介质喷淋或滴落在杆件上,冷媒介质作用在杆件上,可以对杆件起到显著的降温效果。
本发明的加热装置通过在本体开口处设置冷却组件,在对工件尤其是杆件进行局部加热时,能够对处于开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降温,显著缩短杆件在局部加热过程中处于开口处的温度与组织过渡区的长度,显著缩短加热热影响球化区组织的长度,提高热影响区的硬度。进一步地,通过驱动件带动冷却组件移动,便于使冷却组件包覆在杆件的外周,操作方便。
再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杆件的加热效率,加热装置的本体可以选用感应加热炉。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冷却组件包括:多个壳体,驱动组件与多个壳体相连接;冷却液通道,设置在壳体内;冷却面,开设在任一壳体背离驱动组件的侧壁上,容置空间容纳杆件时,冷却面与杆件之间设置有冷却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壳体的设置,可以将多个壳体设置在开口处的周侧,当有杆件通过本体进行加热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多个壳体相互靠近形成容置空间包覆在杆件外周,通过冷却液通道的设置用于循环冷媒介质,当多个壳体相互靠近形成的容置空间包覆在杆件的外周时,一方面,冷却液在冷却液通道内流通,使冷媒介质能够作用在杆件上,为杆件进行降温,另一方面,冷却面可以与杆件之间留有冷却间隙,冷却液供给件设置在冷却面上,一端连通于冷却液通道,另一端朝向杆件,喷出的水雾、水滴或风可直接作用在杆件的表面,通过热交换对杆件进行降温,对处于开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降温效果更佳。具体地考虑到生产成本,冷媒介质可以选择为液态水。
具体地,为了缩短冷媒介质循环距离,提升冷却效率,相连壳体之间的冷却液通道不连通,壳体的冷却液通道独立设置,可各自独立进行循环冷却,更进一步地提高冷却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冷却液供给件为喷嘴,喷嘴设置在冷却面上,位于冷却间隙内,连通于冷却液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选择能够喷出水雾或水滴的喷嘴,经由喷嘴喷出的水雾或水滴可直接作用在杆件的表面,对处于开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降温效果更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冷却组件还包括:入口部,设置在壳体上,连通于冷却液通道;出口部,设置在壳体上,连通于冷却液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入口部向冷却液通道内注入冷媒介质,冷媒介质通过冷却液供给件作用在杆件上,通过热交换或气化对杆件进行降温,完成热交换后的冷媒介质经由出口部排出,实现冷媒介质循环冷却,冷却效果更佳,能够显著缩短杆件在局部加热过程中处于开口处的温度与组织过渡区的长度,显著缩短加热热影响球化区组织的长度,提高热影响区的硬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壳体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壳体沿开口的周侧设置;驱动组件为伸缩杆。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杆件进入本体进行加热时,通过伸缩杆带动三个壳体相互靠近包覆在杆件的外周,对杆件进行降温,当杆件完成加热后,可以通过伸缩杆带动三个壳体相互远离,将杆件经由本体取出,操作更为方便,通过三个壳体的设置相互支撑包覆在杆件外周,使冷却组件结构更为稳固。
具体地,伸缩杆的驱动方式可以为电动、气动或液压驱动,可根据壳体自重选择合适的动力源,当壳体自重较大时,优选采用液压驱动的方式驱动伸缩杆伸缩,当壳体自重较轻时,优选采用气动伸缩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抗磁套筒,抗磁套筒套设在驱动组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驱动组件上套设抗磁套筒,对驱动组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驱动组件直接承受本体内的高温,延长驱动组件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泵送组件,泵送组件连通于冷却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泵送组件的设置用于向冷却组件泵送冷媒介质以及回收冷却组件内完成换热的冷媒介质,实现冷媒介质的循环,冷却效果更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腔的开口处,用于检测杆件的温度;控制器,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根据温度信息控制泵送组件的开启或关闭,同时还可根据传感器温度信息自动调节循环冷却介质的流速及喷出冷却介质的频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器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泵送组件的开启与关闭,具体地,可以对温度传感器设置温度阈值,当杆件上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泵送组件向冷却组件供给冷媒介质为杆件进行降温冷却。进一步地,杆件上的温度可以是杆件处于本体内受热加热处的温度,也可以是杆件处于本体的开口处的温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位移检测单元,设置在加热装置的本体的入口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位移检测单元的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杆件物体通过入口处进入本体进行加热,如果有则控制控制驱动组件启动,带动冷却组件移动以形成容置空间包覆在杆件外侧,使加热装置操作更为方便。
具体地,位移检测单元可以为红外光幕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杆件加热方法,用于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加热装置,加热方法包括:基于杆件进入加热腔内预设位置时,控制驱动组件启动,以形成容置空间;加热过程中,控制加热装置的泵送组件,向冷却组件内注入冷媒介质,冷媒介质经由冷却液供给件对杆件进行冷却。
本发明提供的杆件加热方法,在杆件通过加热装置本体进行局部加热时,控制驱动组件带动冷却组件包覆在杆件上,进一步控制泵送组件向冷却组件注入冷媒介质,冷媒介质经由冷却液工件件喷淋到杆件上,对处于入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能够显著缩短杆件在局部加热过程中处于开口处的温度与组织过渡区的长度,显著缩短加热热影响球化区组织的长度,提高热影响区的硬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杆件加热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杆件加热方法还包括:获取位于开口处的杆件的温度值;根据温度值,调节进入冷却组件的冷媒介质的流量和/或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位于开口处的杆件温度作为控制冷媒介质流量和/或温度的标准,当杆件温度较高时增加冷媒介质供给的流量和/或降低冷媒介质的温度,当杆件温度较低时降低冷媒介质供给的流量和/或升高冷媒介质的温度,取保能够对处于开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降温,同时尽量减少资源浪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杆件加热方法还包括:当杆件的加热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和/或加热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启动驱动组件带动冷却组件远离杆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加热装置对杆件的加热温度到达目标温度后,保温目标时间,确保杆件能够达到预期的加热效果,而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冷却组件远离杆件,便于杆件经由本体移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形成容置空间时的示意性结构图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组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喷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杆件加热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杆件加热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本体,4冷却组件,6驱动组件,8壳体,10入口部,12出口部,14伸缩杆,16第一壳体,18第二壳体,20第三壳体,24冷却面,26喷嘴,28压力腔,30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本体2、冷却组件4、驱动组件6及多个冷却液供给件。
其中,本体2为具有开口的加热腔;冷却组件4,冷却组件4设置于本体2上,位于开口处,冷却组件4被配置为能够在开口处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纳杆件;驱动组件6连接于冷却组件4,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冷却组件4以形成容置空间;多个冷却液供给件设置于冷却组件4上,冷却液供给件的开口端朝向杆件。
如图2所示,本发明冷却组件4通过容置空间的形成,能够包覆在杆件的外周,通过将冷却液供给件设置在冷却组件4上,可以将冷却组件4内的冷媒介质喷淋或滴落在杆件上,冷媒介质作用在杆件上,可以对杆件起到显著的降温效果。
本发明的加热装置通过在本体2开口处设置冷却组件4,在对工件尤其是杆件进行局部加热时,能够对处于开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降温,显著缩短杆件在局部加热过程中处于开口处的温度与组织过渡区的长度,显著缩短加热热影响球化区组织的长度,提高热影响区的硬度。进一步地,通过驱动件带动冷却组件4移动,便于使冷却组件4包覆在杆件的外周,操作方便。
再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杆件的加热效率,加热装置的本体2可以选用感应加热炉。
如图3和图4所示,可选地,冷却组件4包括:多个壳体8,驱动组件6与多个壳体8相连接;冷却液通道,设置在壳体8内;冷却面24,开设在任一壳体8背离驱动组件6的侧壁上,容置空间容纳杆件时,冷却面24与杆件之间设置有冷却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壳体8的设置,可以将多个壳体8设置在开口处的周侧,当有杆件通过本体2进行加热时,通过驱动组件6带动多个壳体8相互靠近形成容置空间包覆在杆件外周,通过冷却液通道的设置用于循环冷媒介质,当多个壳体8相互靠近形成的容置空间包覆在杆件的外周时,一方面冷媒介质在冷却液通道流通,使冷媒介质能够作用在杆件上,另一方面能够与杆件进行热交换,冷却面24与杆件之间留有冷却间隙,冷却液供给件设置在冷却面24上,一端连通于冷却液通道,另一端朝向杆件,喷出的水雾、水滴或风可直接作用在杆件的表面,通过热交换对杆件进行降温,对处于开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降温效果更佳。具体地考虑到生产成本,冷媒介质可以选择为液态水。
具体地,为了缩短冷媒介质循环距离,提升冷却效率,相连壳体8之间的冷却液通道不连通,壳体8的冷却液通道独立设置,可各自独立进行循环冷却,更进一步地提高冷却效率。
如图5所示,可选地,冷却液供给件为喷嘴26,喷嘴26设置在冷却面24上,位于冷却间隙内,连通于冷却液通道。
进一步地,喷嘴26包括压力腔28及出孔30,压力腔28连通于冷却液通道,出孔30开设在压力腔28上。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能够喷出水雾或水滴的喷嘴,经由喷嘴喷出的水雾或水滴可直接作用在杆件的表面,对处于开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降温效果更佳。
如图1所示,可选地,冷却组件4还包括:入口部10,设置在壳体8上,连通于冷却液通道;出口部12,设置在壳体8上,连通于冷却液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入口部10向冷却液通道内注入冷媒介质,冷媒介质通过冷却液供给件作用在杆件上,通过热交换或气化对杆件进行降温,完成热交换后的冷媒介质经由出口部12排出,实现冷媒介质循环冷却,冷却效果更佳,能够显著缩短杆件在局部加热过程中处于开口处的温度与组织过渡区的长度,显著缩短加热热影响球化区组织的长度,提高热影响区的硬度。
如图1所示,可选地,壳体8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壳体8沿开口的周侧设置;驱动组件6为伸缩杆14。
在该实施例中,当杆件进入本体2进行加热时,通过伸缩杆14带动三个壳体8相互靠近包覆在杆件的外周,对杆件进行降温,当杆件完成加热后,可以通过伸缩杆14带动三个壳体8相互远离,将杆件经由本体2取出,操作更为方便,通过三个壳体8的设置相互支撑包覆在杆件外周,使冷却组件4结构更为稳固。
具体地,伸缩杆14的驱动方式可以为电动、气动或液压驱动,可根据壳体8自重选择合适的动力源,当壳体8自重较大时,优选采用液压驱动的方式驱动伸缩杆14伸缩,当壳体8自重较轻时,优选采用气动伸缩杆14。
可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抗磁套筒,抗磁套筒套设在驱动组件6上。
在该实施例中,在驱动组件6上套设抗磁套筒,对驱动组件6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驱动组件6直接承受本体2内的高温,延长驱动组件6使用寿命。
可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泵送组件,泵送组件连通于冷却组件4。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泵送组件的设置用于向冷却组件4泵送冷媒介质以及回收冷却组件4内完成换热的冷媒介质,实现冷媒介质的循环,冷却效果更佳。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了第一方面提出了加热装置包括:本体2、冷却组件4、驱动组件6及多个冷却液供给件。
其中,本体2为具有开口的加热腔;冷却组件4,冷却组件4设置于本体2上,位于开口处,冷却组件4被配置为能够在开口处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纳杆件;驱动组件6连接于冷却组件4,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冷却组件4以形成容置空间;多个冷却液供给件设置于冷却组件4上,冷却液供给件的开口端朝向杆件。
可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泵送组件,泵送组件连通于冷却组件4。
可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腔的开口处,用于检测杆件的温度。
控制器,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根据温度信息控制泵送组件的开启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泵送组件的开启与关闭,具体地,可以对温度传感器设置温度阈值,当杆件上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泵送组件向冷却组件4供给冷媒介质为杆件进行降温冷却。进一步地,杆件上的温度可以是杆件处于本体2内受热加热处的温度,也可以是杆件处于本体2的开口处的温度。
可选地,加热装置还包括:位移检测单元,设置在加热装置的本体2的入口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位移检测单元的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杆件物体通过入口处进入本体2进行加热,如果有则控制控制驱动组件6启动,带动冷却组件4移动以形成容置空间包覆在杆件外侧,使加热装置操作更为方便。
具体地,位移检测单元可以为红外光幕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杆件加热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加热方法包括:
步骤302,基于杆件进入加热腔内预设位置时,控制驱动组件启动,以形成容置空间;
步骤304,加热过程中,控制加热装置的泵送组件,向冷却组件内注入冷媒介质,冷媒介质经由冷却液供给件对杆件进行冷却。
本发明提供的杆件加热方法,在杆件通过加热装置本体2进行局部加热时,控制驱动组件6带动冷却组件4包覆在杆件上,进一步控制泵送组件向冷却组件4注入冷媒介质,冷媒介质经由冷却液供给件喷淋到杆件上,对处于入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能够显著缩短杆件在局部加热过程中处于开口处的温度与组织过渡区的长度,显著缩短加热热影响球化区组织的长度,提高热影响区的硬度。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杆件加热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加热方法包括:
步骤402,基于杆件进入加热腔内预设位置时,控制驱动组件启动,以形成容置空间;
步骤404,加热过程中,控制加热装置的泵送组件,向冷却组件内注入冷媒介质,冷媒介质经由冷却液供给件对杆件进行冷却;
步骤406,获取位于开口处的杆件的温度值;根据温度值,调节进入冷却组件的冷媒介质的流量和/或温度;
步骤408,当杆件的加热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和/或加热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启动驱动组件带动冷却组件远离杆件。
在该实施例中,将位于开口处的杆件温度作为控制冷媒介质流量和/或温度的标准,当杆件温度较高时增加冷媒介质供给的流量和/或降低冷媒介质的温度,当杆件温度较低时降低冷媒介质供给的流量和/或升高冷媒介质的温度,取保能够对处于开口处的杆件进行冷却降温,同时尽量减少资源浪费。
在该实施例中,当加热装置对杆件的加热温度到达目标温度后,保温目标时间,确保杆件能够达到预期的加热效果,而后通过驱动组件6带动冷却组件4远离杆件,便于杆件经由本体2移出。
具体实施例
该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方法对钢轨进行加热,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以适应钢轨等长大杆件开放式局部整体持续加热的连续制造与工艺特点。
该实施例是在钢轨进入感应加热炉确定位置开始静止加热时,设置在开口两侧及下部可移动的壳体8与钢轨断面部分接触闭合,在轨件局部加热过程中,通过壳体8内的冷却液通道及均匀分布在壳体8朝向钢轨一侧的连通于冷却液通道的喷嘴,向钢轨上喷出的水雾或水滴通过热传导及蒸发将感应加热炉炉口热影响区处的热量带走,也可以通过定时向钢轨表面喷射水雾或水滴,在既保证水雾及水滴蒸发及时带走热量的同时,又保证水雾及水滴不残留在钢轨表面流入感应加热炉内,从而进一步提高开口处单位距离截面积上温度梯度,缩短炉口加热热影响组织球化区的长度,提高热影响区的硬度,且不会显著影响开放式感应加热炉内加热温度的均匀性和加热效率,无噪音,控制过程简单,利于实现自动化,成本低。
通过该实施例可以更有效降低钢轨局部加热热影响区的长度,提高热影响区硬度和耐磨性,延长轨件使用寿命。解决以往存在的钢轨局部加热热影响区较长,开放式喷风影响加热效率及效果的问题。
该实施通过加热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对钢轨进行加热步骤包括:
冷却组件4的壳体8通过抗磁套筒与炉口两端及下部的气压伸缩杆14相连,伸缩连杆通过设置在附近启动控制单元提供控制信号来控制三个壳体8分离与接触闭合移动合操,壳体8可根据钢轨轨型不同进行更换。
当钢轨开始进入感应加热炉之前,位于开口处的多个壳体8通过伸缩杆14打开,钢轨进入到达指定位置后,多个壳体8闭合钢轨局部开始静止加热。
加热过程中,通过在壳体8内部通过高速循环水流及均匀分布的喷嘴以一定频率定时向钢轨表面喷出水雾及水滴的方式将与钢轨接触热产生的热量通过传导及蒸发等的途径带走,将此处的温度控制300℃以下,循环水温、流速及喷雾、喷水频率等可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开口处温度后通过反馈信号给泵送组件的压力泵和换热装置实现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壳体8包括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18及第三壳体20,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18及第三壳体20上设置有用于供给冷媒介质的入口部10、用于排出冷媒介质的出口部12以及带动壳体移动的伸缩杆14,在需要包覆钢轨时伸缩杆14伸长,带动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18及第三壳体20相互靠近接触形成容置空间包覆钢轨(见图2),容置空间可以与钢轨之间留有缝隙,冷却液供给件将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18及第三壳体20内的冷媒介质喷淋在钢轨上,通过蒸发与热交换为钢轨进行降温。
更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体16及第二壳体18用于包覆钢轨的左右两侧及顶部,第三壳体20用于包覆钢轨底部,设置在第一壳体16及第二壳体18的入口部10可以位于出口部12的顶部,冷媒介质经由设置在顶部的入口部10进入第一壳体16和/或第二壳体18,经由底部的出口部12排出,实现了冷媒介质的循环。
加热保温结束,多个壳体8相互远离,钢轨退出进行后续持续冷却。
进一步地,当钢轨完成加热后,伸缩杆14缩短,带动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18及第三壳体20相互远离(见图1),便于将钢轨经由本体2内移出。
进一步地,可以在冷却组件4一侧设置位移检测单元,当位于检测单元获取到钢轨进入感应加热炉的运动信号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伸缩杆14带动冷却组件4形成容置空间,包覆钢轨。
进一步地,冷却组件4内的循环水可以通过换热器实现降温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不影响开放式局部加热炉内加热效果与效率。
(2)操作简单,适合大批量连续工业化生产作业,装置更加稳定可靠。
(3)能够更加有效的减小钢轨局部加热加热热影响区的宽度,提高该处的硬度,降低轨件跟端磨耗,延长轨件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具有开口的加热腔;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冷却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开口处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杆件;
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冷却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冷却组件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多个冷却液供给件,设置于所述冷却组件上,所述冷却液供给件的开口端朝向所述杆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多个壳体,所述驱动组件与多个所述壳体相连接;
冷却液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冷却面,开设在任一所述壳体背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侧壁上,所述容置空间容纳所述杆件时,所述冷却面与所述杆件之间设置有冷却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液供给件为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冷却面上,位于所述冷却间隙内,连通于所述冷却液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
入口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连通于所述冷却液通道;
出口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连通于所述冷却液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壳体沿所述开口的周侧设置;所述驱动组件为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抗磁套筒,所述抗磁套筒套设在所述驱动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泵送组件,所述泵送组件连通于所述冷却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开口处,用于检测所述杆件的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泵送组件的开启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移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的本体的入口处。
10.一种杆件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杆件进入所述加热腔内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启动,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加热过程中,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泵送组件,向所述冷却组件内注入冷媒介质,所述冷媒介质经由所述冷却液供给件对所述杆件进行冷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杆件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开口处的所述杆件的温度值;
根据所述温度值,调节进入所述冷却组件的所述冷媒介质的流量和/或温度。
CN201911070869.2A 2019-11-05 2019-11-05 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Active CN110656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0869.2A CN110656230B (zh) 2019-11-05 2019-11-05 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0869.2A CN110656230B (zh) 2019-11-05 2019-11-05 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6230A true CN110656230A (zh) 2020-01-07
CN110656230B CN110656230B (zh) 2024-01-19

Family

ID=6904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0869.2A Active CN110656230B (zh) 2019-11-05 2019-11-05 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623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1002A (zh) * 2009-12-17 2010-06-30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钢轨焊接接头的热处理装置及其加热器
CN104169443A (zh) * 2012-03-02 2014-11-26 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细长工件的加热线圈、热处理装置和热处理方法
CN104508153A (zh) * 2012-06-11 2015-04-08 西门子公司 用于轨道的热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204803371U (zh) * 2015-07-23 2015-11-25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用于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的热处理机
CN207062340U (zh) * 2017-06-22 2018-03-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一种在线热处理at钢轨的跟端锻压段热处理机构
CN108220549A (zh) * 2016-12-22 2018-06-2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钢轨焊接头中频感应加热线圈
CN110402292A (zh) * 2017-03-15 2019-11-01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钢轨的冷却装置及制造方法
CN210636042U (zh) * 2019-11-05 2020-05-29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 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1002A (zh) * 2009-12-17 2010-06-30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钢轨焊接接头的热处理装置及其加热器
CN104169443A (zh) * 2012-03-02 2014-11-26 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细长工件的加热线圈、热处理装置和热处理方法
CN104508153A (zh) * 2012-06-11 2015-04-08 西门子公司 用于轨道的热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204803371U (zh) * 2015-07-23 2015-11-25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用于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的热处理机
CN108220549A (zh) * 2016-12-22 2018-06-2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钢轨焊接头中频感应加热线圈
CN110402292A (zh) * 2017-03-15 2019-11-01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钢轨的冷却装置及制造方法
CN207062340U (zh) * 2017-06-22 2018-03-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一种在线热处理at钢轨的跟端锻压段热处理机构
CN210636042U (zh) * 2019-11-05 2020-05-29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 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6230B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11645B1 (ko) 인공 기후실 및 인공 기후 장치의 온도 제어 방법
CN101250678B (zh) 低炉压强对流连续辊底式退火炉及退火工艺
CN210636042U (zh) 加热装置
CN106077588B (zh) 一种蓄电池铅汇流排铸造装置
CN102639725A (zh) 喷雾冷却装置、热处理装置以及喷雾冷却方法
CN108787754B (zh) 一种内冷式自控温轧辊
KR101129118B1 (ko) 외부 냉각된 이동 몰드
CN110656230A (zh) 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CN210636041U (zh) 加热装置
CN210754952U (zh) 一种轧辊锻件冷却装置
CN208232270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的冷却装置
CN207207139U (zh) 一种防堵塞易散热的3d打印机喷头
CN201459188U (zh) 橡胶软管增强用钢丝电镀黄铜作业线水淬火热处理设备
JP2008213400A (ja) 射出成形機の加熱筒冷却機構
KR20220041697A (ko) 열처리된 금속에 분사된 냉각수를 제거하는 담금질장치
CN110643803B (zh) 加热装置及杆件加热方法
CN116571697A (zh) 一种再生铝合金锭铸造用高效冷却装置
CN210280622U (zh) 一种压铸机专用冷却装置
CN209036919U (zh) 一种智能化热流道模具控制器
CN114393800B (zh) 一种塑料制品用注塑装置及其注塑工艺
KR101263979B1 (ko) 냉각 장치가 구비된 노즐 텝
CN110819780A (zh) 一种汽车配件的淬火系统及淬火方法
KR100893620B1 (ko) 유도가열장치용 냉각코일
KR101610817B1 (ko) 지열파이프 성형시스템
KR20200144977A (ko) 와류분출식 냉각노즐이 구비된 열처리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