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4986B - 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4986B
CN110654986B CN201910934552.2A CN201910934552A CN110654986B CN 110654986 B CN110654986 B CN 110654986B CN 201910934552 A CN201910934552 A CN 201910934552A CN 110654986 B CN110654986 B CN 110654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part
container
trolley
area
contain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45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4986A (zh
Inventor
杨双华
刘超
蔡黄河
张健
周玉宝
万丽波
郎咸强
管欣琪
林意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xi Heavy Dut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xi Heavy Dut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xi Heavy Dut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xi Heavy Dut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45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4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4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4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4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4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9/00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 B66C19/007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fo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采用的设备为场桥,所述场桥包括大车,安装在大车上的主梁,所述主梁上配合有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所述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能够沿主梁水平移动,所述大车的下方设有对应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活动范围的存放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能够从上方吊取并输送存放部上的集装箱;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动作方式,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需要不同的存放需求时,控制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对存放部内的集装箱进行吊取输送,合理安排其工作区域和动作顺序,避免了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在工作时发生干涉,提高集装箱场桥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港口集装箱输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在港口装卸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随着集装箱船舶的不断大型化和集装箱吞吐量的急剧增加,对集装箱码头的缓存能力和装卸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装箱堆场作为集装箱码头的核心区域,需要对集装箱进行暂存及中转,因此,堆场的利用率及装卸效率至关重要。
发明人发现,目前在国内外集装箱港口中,集装箱堆场进行集装箱作业的场桥大多采用常规跨距单小车结构,为了提高堆场的工作效率,需要布置多台场桥同时作业;这种工作方式不仅增大了场桥设备的投入数量,占用大量的港口堆放区域,而且增设的场桥轨道及水平运输设备车道大大降低了堆场的利用率;少量采用大跨距多小车结构的场桥,虽然减少了场桥设备的投入数量,但是其吊装过程并没有进行合理布置,导致小车之间极易发生干涉,引起大跨距场桥的吊装效率降低,反而降低了港口的收发效率,限制了港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动作方式,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需要不同的存放需求时,控制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对存放部内的集装箱进行吊取输送,合理安排其工作区域和动作顺序,避免了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在工作时发生干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采用的设备为场桥,所述场桥包括大车,安装在大车上的主梁,所述主梁上配合有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所述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能够沿主梁水平移动,所述大车的下方设有对应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活动范围的存放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能够从上方吊取并输送存放部上的集装箱,所述存放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存放部、第一存放部和第三存放部,所述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获取放置在第一存放部、第二存放部和第三存放部的集装箱的信息;
根据外部需求配置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动作;
当位于第三存放部远离第二存放部一侧的第二区域有存放需求时,第二小车从第一存放部或第三存放部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二区域;
当位于第二存放部远离第三存放部一侧的第一区域有存放需求时,第一小车从第一存放部或第二存放部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一区域;
在同一时间,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二者最多只有一个位于第一存放部对应的作业区域内。
进一步的,当第一区域的集装箱需要移动到存放部时,第一小车从第一区域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一存放部或第二存放部;
当第二区域的集装箱需要移动到存放部时,第二小车从第二区域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一存放部或第三存放部。
进一步的,当第一区域无集装箱移动需求时,所述第一小车将第一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二存放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小车还将第二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一存放部,并由第二小车将该集装箱输送到第二区域。
进一步的,当第二区域无集装箱移动需求时,所述第二小车将第一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三存放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小车还将第三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一存放部,并由第一小车将该集装箱输送到第一区域。
进一步的,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无集装箱移动需求时,所述第一小车将第一存放部或第二存放部待输送的集装箱翻倒到箱区表层,所述第二小车将第一存放部或第三存放部待输送的集装箱翻倒到箱区表层,用于后续吊取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域内配置有第一输送车,所述第一小车将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放置在第一输送车上发出,或吊取第一输送车上运来的集装箱并输送至存放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域内配置有第二输送车,所述第二小车将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放置在第二输送车上发出,或吊取第二输送车上运来的集装箱并输送至存放部。
进一步的,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独立运行,通过吊具对集装箱进行吊装,执行对应工作区域的吊装和输送工作,且不发生干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采用大跨距双小车集装箱场桥,在相同面积的集装箱堆场中,仅需布置少量集装箱场桥就可以覆盖整个堆场的作业,减少了港口吊装设备的投入数量,从而减少了因布置吊装设备所占用的堆场区域,提高了堆场利用率;
(2)采用双小车独立工作的形式,避免了传统的单小车因跨距过大而造成的行程过长引起的装卸效率低的问题,缩短了小车工作过程中的行程,提高了小车在运输集装箱时的效率;
(3)对两个小车作业区域进行分工及配置,对中间区域配置为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小车进入,避免了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同时运行在同一区域,从而避免了在对共有工作区域进行吊装时发生干涉;
(4)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无输送车时,通过对存放部的集装箱进行翻倒箱,将后续待吊装输送的集装箱移动到箱区的上部表层,便于后续进行吊装,避免了输送过程中的集装箱积压在底部需要翻倒箱取出所占用的时间;
(5)采用双小车设计形式,根据两部小车的不同分工及灵活的作业模式,在一次大车行驶路径上,可以进行不同模式下的多次集装箱操作,有效的减少了大车往返行驶造成的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集装箱场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大车,2、下横梁,3、支腿,4、主梁,5、第一小车,6、第二小车,7、第一吊具,8、第二吊具,A、第二存放部,B、第一存放部,C、第三存放部,L、第一区域,H、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解释部分:本申请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集装箱堆场进行集装箱作业的场桥大多采用常规跨距单小车结构,为了提高堆场的工作效率,需要布置多台场桥同时作业;这种工作方式不仅增大了场桥设备的投入数量,占用大量的港口堆放区域,而且增设的场桥轨道及水平运输设备车道大大降低了堆场的利用率;少量采用大跨距多小车结构的场桥,虽然减少了场桥设备的投入数量,但是其吊装过程并没有进行合理布置,导致小车之间极易发生干涉,引起大跨距场桥的吊装效率降低,反而降低了港口的收发效率,限制了港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集装箱场桥吊装方法。
实施例1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利用场桥对集装箱进行吊装的方法。
区别于传统的常规跨距龙门吊,集装箱场桥拥有更大的跨距和更高的主梁,从而能够实现覆盖范围更大的集装箱堆场,能够配置多个小车实现高效率的工作;在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吊装方法,是针对如图1所述的运行在港口的大跨距双小车集装箱场桥的,其中,所述的场桥具有海侧和陆侧,分别对应靠近船舶一侧和远离船舶的一侧,如图1所示,所述场桥包括大车1、下横梁2、支腿3、主梁4、第一小车5、第二小车6,其中第一小车配置为陆侧小车,第二小车配置为海侧小车,所述陆侧小车和所述主梁4滑动连接,所述海侧小车和所述主梁4滑动连接,所述陆侧小车位于所述主梁4的靠近陆侧的区域,所述海侧小车位于所述主梁4的靠近海侧的区域,所述陆侧小车和所述海侧小车共用所述主梁4上的同一轨道。
两部小车具有各自独立的行走机构、起升机构和吊具,陆侧小车上配备有第一吊具7,海侧小车上配备有第二吊具8;两部小车各自独立运行。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小车的结构有多种,只要能够完成对集装箱的吊取和输送工作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小车主要包括车架、小车平台、行走机构、起升机构、起吊绳、锚定装置、固定装置、吊具上架,上述结构都是场桥小车惯用的组成部分,将其通过公知技术进行安装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利用电机、减速器、联轴器等装置驱动小车独立的在主梁4上往返运动;所述起升机构通过所述起吊绳实现吊具的起升和下降;所述起吊绳其缠绕方式采用八绳防摇方式,可以有效减小吊具的摇摆;所述锚定装置可以实现小车不运行时的自动锚定。
如图1所示,所述场桥的大车下方设有对应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活动范围的存放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能够从上方吊取并输送存放部上的集装箱,所述存放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存放部A、第一存放部B和第三存放部C,在所述存放部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第一区域L和第二区域H,分别对应陆侧和海侧;其中第二存放部放置陆侧集装箱,第一存放部混合放置陆侧集装箱和海侧集装箱,第三存放部放置海侧集装箱,所述第一小车运行于第一区域、第二存放部、第一存放部上方对应的工作区域,所述第二小车运行于第二区域、第三存放部、第一存放部上方对应的工作区域,为了保证两部小车在作业时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干涉,当其中一部小车运行于第一存放部对应工作区域时,另一部小车禁止驶入该工作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内配置有第一输送车,所述第一小车将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放置在第一输送车上发出,或吊取第一输送车上运来的集装箱并输送至存放部;所述第二区域内配置有第二输送车,所述第二小车将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放置在第二输送车上发出,或吊取第二输送车上运来的集装箱并输送至存放部。
结合附图对上述场桥的吊装方法详细描述如下:
分别获取放置在第一存放部、第二存放部和第三存放部的集装箱的信息;
根据外部需求配置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动作;
当位于第三存放部远离第二存放部一侧的第二区域有存放需求时,第二小车从第一存放部或第三存放部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二区域;
当位于第二存放部远离第三存放部一侧的第一区域有存放需求时,第一小车从第一存放部或第二存放部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一区域;
在同一时间,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二者最多只有一个位于第一存放部对应的作业区域内。
进一步的,当第一区域的集装箱需要移动到存放部时,第一小车从第一区域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一存放部或第二存放部;
当第二区域的集装箱需要移动到存放部时,第二小车从第二区域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一存放部或第三存放部。
进一步的,当第一区域无集装箱移动需求时,所述第一小车将第一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二存放部;所述第一小车还将第二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一存放部,并由第二小车将该集装箱输送到第二区域;
优选的,当第二区域无集装箱移动需求时,所述第二小车将第一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三存放部;所述第二小车还将第三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一存放部,并由第一小车将该集装箱输送到第一区域。
进一步的,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无集装箱移动需求时,所述第一小车将第一存放部或第二存放部待输送的集装箱翻倒到箱区表层,所述第二小车将第一存放部或第三存放部待输送的集装箱翻倒到箱区表层,用于后续吊取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域内配置有第一输送车,所述第一小车将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放置在第一输送车上发出,或吊取第一输送车上运来的集装箱并输送至存放部;
所述第二区域内配置有第二输送车,所述第二小车将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放置在第二输送车上发出,或吊取第二输送车上运来的集装箱并输送至存放部。
根据上述的吊装方法,两部小车运行时具有多种作业模式:
模式一:集装箱堆场同时有海侧的装卸船和陆侧的收发箱任务,此时海侧小车执行装卸船任务,从第三存放部C或第一存放部B运送集装箱至第二区域H放置在第二输送车上,或取下第二区域H的第二输送车上的集装箱运送至第三存放部C或第一存放部B;陆侧小车执行收发箱任务,从第二存放部A或第一存放部B运送集装箱至第一区域L放置在第一输送车上,或取下第一区域L的第一输送车上的集装箱运送至第二存放部A或第一存放部B。
模式二:集装箱堆场只有装卸船任务,此时海侧小车执行装卸船任务,从第三存放部C或第一存放部B运送集装箱至第二区域H放置在第二输送车上,或取下第二区域H的第二输送车上的集装箱运送至第三存放部C或第一存放部B;陆侧小车进行翻倒箱,将第二存放部A中需要装船的集装箱翻倒到第一存放部B,再由海侧小车将集装箱从第一存放部B运送至第二区域H的第二输送车上,辅助海侧小车执行装卸船任务。
模式三:集装箱堆场只有收发箱任务,此时陆侧小车执行收发箱任务,从第二存放部A或第一存放部B运送集装箱至第一区域L放置在第一输送车上,或取下第一区域L的第一输送车上的集装箱运送至第二存放部A或第一存放部B;海侧小车进行翻倒箱,将第三存放部C中需要发出的集装箱翻倒到第一存放部B,再由陆侧小车将集装箱从第一存放部B运送至第一区域L的第一输送车上,辅助陆侧小车执行收发箱任务。
模式四:集装箱堆场既没有装卸船任务,也没有收发箱任务,此时陆侧小车和海侧小车同时翻倒箱,利用空闲时间将需要装卸船或者收发箱的集装箱翻倒到箱区表层,为后续装卸船和收发箱做准备。
本发明的大跨距双小车集装箱场桥,在主梁上配置两部小车,两部小车各自具有独立的行走机构、起升机构和吊具,两部小车独立运行。在独立运行时,不作业的小车移动至主梁上陆侧或海侧的一端,不影响另一部小车的作业。相对于常规跨距单小车场桥,大跨距双小车场桥根据两部小车的不同分工,以及多种作业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场桥的作业效率,并且可以减少大车往返行驶,节省能源消耗;同时,采用大跨距结构,可以减少码头堆场设备投入,提高堆场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采用的设备为场桥,所述场桥包括大车,安装在大车上的主梁,所述主梁上配合有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所述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能够沿主梁水平移动,所述大车的下方设有对应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活动范围的存放部,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能够从上方吊取并输送存放部上的集装箱,所述存放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存放部、第一存放部和第三存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获取放置在第一存放部、第二存放部和第三存放部的集装箱的信息;
根据外部需求配置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动作;
当位于第三存放部远离第二存放部一侧的第二区域有存放需求时,第二小车从第一存放部或第三存放部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二区域;
当位于第二存放部远离第三存放部一侧的第一区域有存放需求时,第一小车从第一存放部或第二存放部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一区域;
在同一时间,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二者至多一个位于第一存放部对应的作业区域内;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独立运行,通过吊具对集装箱进行吊装,执行对应工作区域的吊装和输送工作,且不发生干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第一区域的集装箱需要移动到存放部时,第一小车从第一区域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一存放部或第二存放部;
当第二区域的集装箱需要移动到存放部时,第二小车从第二区域吊取集装箱并输送至第一存放部或第三存放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第一区域无集装箱移动需求时,所述第一小车将第一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二存放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小车还将第二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一存放部,并由第二小车将该集装箱输送到第二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第二区域无集装箱移动需求时,所述第二小车将第一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三存放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小车还将第三存放部内待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吊取并输送到第一存放部,并由第一小车将该集装箱输送到第一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无集装箱移动需求时,所述第一小车将第一存放部或第二存放部待输送的集装箱翻倒到箱区表层,所述第二小车将第一存放部或第三存放部待输送的集装箱翻倒到箱区表层,用于后续吊取输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内配置有第一输送车,所述第一小车将输送到第一区域的集装箱放置在第一输送车上发出,或吊取第一输送车上运来的集装箱并输送至存放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内配置有第二输送车,所述第二小车将输送到第二区域的集装箱放置在第二输送车上发出,或吊取第二输送车上运来的集装箱并输送至存放部。
CN201910934552.2A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 Active CN110654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4552.2A CN110654986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4552.2A CN110654986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4986A CN110654986A (zh) 2020-01-07
CN110654986B true CN110654986B (zh) 2021-01-22

Family

ID=69039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4552.2A Active CN110654986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4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1070B (zh) * 2021-10-15 2023-08-18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域浅水区高潮差码头卸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0305C (zh) * 2003-08-27 2009-02-11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式双小车龙门型集装箱起重机
CN202542730U (zh) * 2011-11-17 2012-11-21 广东永通起重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智能控制系统的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CN107618991A (zh) * 2016-07-15 2018-01-23 广东中艺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4986A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0339B2 (en) Transfer plant and method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tainers from container ships
EP1847492B1 (en) Arrangement scheme of a container wharf and the container loading/unloading process
JP5676338B2 (ja)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とその制御方法
CN105174072B (zh) 解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gv与岸桥互等的装卸方法及岸桥
CN103010767B (zh) 一种新型集装箱装卸系统
CN109132610B (zh) 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JP2013510057A (ja) コンテナブリッジを持つisoコンテナ用荷役システム
CN110654986B (zh) 一种集装箱吊装方法
KR100641029B1 (ko) 컨테이너의 이적재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93242A1 (en) Container terminal
CN109335961A (zh) 可与agv直接交互的岸桥用转运平台及控制方法和岸桥
CN103407900A (zh)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及工艺
CN203529469U (zh) 升降式双层大梁岸桥的集装箱装卸系统
CN112794111A (zh) 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连续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00462298C (zh) 可同时吊双40英尺箱的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
CN203529773U (zh) 一种港口集装箱高效装卸系统
CN112645221A (zh) 一种码头集装箱自动化装卸装置
JPH0225779Y2 (zh)
US20070090075A1 (en) Container crane with two carriers for lifting two 40 foot containers
JP6234867B2 (ja)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及び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の運用方法
CN216918375U (zh) 一种多机构协调的岸桥起重机
CN215207451U (zh) 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连续装卸系统
JP2015193435A (ja)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及び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の運用方法
CN214988767U (zh) 一种码头集装箱自动化装卸系统
JP2002167167A (ja) 自走式門型コンテナクレー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