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4402B - 吹吸机 - Google Patents

吹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4402B
CN110644402B CN201810665365.4A CN201810665365A CN110644402B CN 110644402 B CN110644402 B CN 110644402B CN 201810665365 A CN201810665365 A CN 201810665365A CN 110644402 B CN110644402 B CN 110644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flow
air
blowing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53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4402A (zh
Inventor
霍立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53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4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4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4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4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4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08Pneumatically dislodging or taking-up undesirable matter or small objects; Drying by heat only or by streams of gas; Cleaning by projecting abrasive particles
    • E01H1/0827Dislodging by suction; Mechanical dislodging-cleaning apparatus with independent or dependent exhaust, e.g. dislodging-sweep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 suction nozzles ; Mechanical loosening devices working under vacuum
    • E01H1/0836Apparatus dislodging all of the dirt by suction ; Suction nozz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吹吸机,包括:壳体,包括用于形成气流通道的风管,气流通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气流口,与第一气流口相对的气流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气流口;风扇,设置在气流通道内;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绕第一轴线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风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风扇具有位于一个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一平面的两侧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风扇以第一轴线为轴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形成有位于风扇第一侧的负压区和位于风扇第二侧的正压区;其中,吹吸机具有吹风模式和吸风模式。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效高的且吹、吸风模式转换便捷的轴流式吹吸机。

Description

吹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吹吸机。
背景技术
吹吸机作为一种常用的花园类工具,能帮助用户清理花园中的残枝落叶以及粉尘。现有的吹吸机分为离心式吹吸机和轴流式吹吸机,以离心式吹吸机为主。但是离心式吹吸机蜗壳体积大,一般通过转换吹、吸风管实现吹、吸风模式的转换,这要求实际操作时配备两根风管,管子容易丢失,而且更换起来费时费力。目前在售的一款轴流式吹吸机,通过电机正反转实现了吹吸风模式转换,虽然只采用了单根风管,但是电机正反转的结构大大降低了吹吸机的能量利用率,即能效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效高且吹吸风模式转换便捷的吹吸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吹吸机,包括:壳体,包括用于形成气流通道的风管,气流通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气流口,与第一气流口相对的气流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气流口;风扇,设置在气流通道内;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绕第一轴线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风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风扇具有位于一个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一平面的两侧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风扇以第一轴线为轴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形成有位于风扇第一侧的负压区和位于风扇第二侧的正压区;其中,吹吸机具有吹风模式和吸风模式;在吹吸机处于吹风模式时,风扇位于第一状态,风扇以第一轴线为轴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且在沿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气流口和正压区位于风扇的同侧;在吹吸机处于吸风模式时,风扇位于第二状态,风扇以第一轴线为轴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且在沿气流通道的流通方向上第二气流口和正压区位于风扇的同侧。
进一步地,吹吸机还包括:支撑部,用于支撑风扇;驱动装置驱动支撑部活动以实现风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支撑部支撑电机;且在支撑部活动时,电机随支撑部一并活动。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基座;转动部,相对基座能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转动部与支撑部连接。
进一步地,转动部相对基座转动的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风管包括:第一风管部,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第二风管部,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支撑部连接第一风管部和第二风管部,支撑部形成有在与第一风管部以及第二风管部连接时连通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三气流通道;风扇设置于第三气流通道内。
进一步地,支撑部与第一风管部够成可拆卸连接,支撑部与第二风管部够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风扇以第一轴线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气流基本沿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流经正压区。
进一步地,风扇为轴流风扇。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用于形成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的风管,风管包括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风管部,第一气流通道的一端形成用于连通第一气流通道和外界的第一气流口;风扇,设置在气流通道内,风扇为轴流风扇;马达,用于驱动风扇绕第一轴线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支撑部,用于支撑风扇,支撑部围绕形成有用于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连通通道,风扇至少部分设置于连通通道内,支撑部在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驱动装置,至少能驱动支撑部在使第一连接端与第一风管部连接的第一位置和使第二连接端与第一风管部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电机和风扇连接;吹吸机具有吹风模式和吸风模式;在吹吸机处于吹风模式时,第一连接端和第一风管部连接,第一气流口为允许气流流出第一气流通道的吹风口;在吹吸机处于吸风模式时,第二连接端和第一风管部连接,第一气流口为允许气流流进第一气流通道的吸风口。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吹吸机通过旋转风扇以对调风扇转动形成的正负压区域位置,从而便捷地转换吹吸风模式,由于本发明的吹吸机并未改变电机转向,能量损失小,因此具有相对较高的能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吹吸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吹吸机处于吸风模式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吹吸机处于吹风模式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的吹吸机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吹吸机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吹吸机的支撑部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支撑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吹吸机的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图3中的吹吸机的部分结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吹吸机100为轴流式吹吸机,图2中吹吸机100处于吸风模式,图3中吹吸机100处于吹风模式。吹吸机根据用户操作方式可分为手持式和背负式,本实施例中的吹吸机100为背负式吹吸机,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手持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吹吸机100包括背负装置11、壳体12、驱动装置13;处于吸风模式下的吹吸机100还包括集尘箱14;处于吹风模式下的吹吸机100还包括进风网15。壳体12沿第一直线101延伸,壳体12包括供气流流通的风管121,气流基本沿第一直线101方向流通,风管121包括第一气流口1214和第二气流口1215,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吸模式下气流的流动方向,吹模式下的气流流动方向则与之相反。
为方便说明,以靠近进风网15或集尘箱14的一端为后侧,远离进风网15或集尘箱14的一侧为前侧,并如图1所示定义上、下侧。
如图3至图7所示,吹吸机100还包括风扇16,风扇16以平行于第一直线101的转动轴线为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6的转动轴线与第一直线101重合;吹吸机100还包括驱动风扇16转动的电机17。
所述风管121包括支撑部1212,支撑部1212支撑风扇16和电机17。支撑部1212包括外壳体1212a、电机壳体1212b和导风筋1212c,导风筋1212c位于外壳体1212a内部、电机壳体1212b外部,连接外壳体1212a和电机壳体1212b,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212a、导风筋1212c以及电机壳体1212b三者一体成型,导风筋1212c从电机壳体1212b外表面沿径向延伸至外壳体1212a的内表面,当然,可以理解的,导风筋1212c的径向长度可变,外壳体1212a、导风筋1212c以及电机壳体1212b三者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风扇16与电机17连接,电机壳体1212b支撑并容纳电机17,风扇16位于外壳体1212a内部,电机壳体1212b至少部分位于外壳体1212a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壳体1212b沿第一直线101延伸且电机壳体1212b的一端形成有具有一定锥度的锥形体1212d,用于引导气流,锥形体1212d沿第一直线101延伸,其一端突出于外壳体1212a,锥形体1212d的锥度及轴向长度不作限制,因此锥形体1212d也可全部容纳于外壳体1212a内。电机壳体1212b的与锥形体1212d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或连接有部分镂空的滤网1212e,滤网1212e可使部分气流流经电机17,使得吹吸机100工作时电机17能够得到充分散热,同时滤网1212e还可以阻挡体积较大的杂物进入电机17。当然,滤网1212e对于电机壳体1212b而言不是必须的,电机壳体1212b靠近风扇16的一端也可以形成或连接除了允许电机17转轴1311通过外其余部分封闭的端盖,端盖由导热性材料制成,既可以实现对电机17的隔离也可以通过导热对电机17进行散热。
导风筋1212c设置于电机壳体1212b的外部,用于引导气流流向,一般而言,导风筋1212c的个数大于1,在本实施例中,3个导风筋1212c均匀径向分布在电机壳体1212b外部、支撑部1212内部,对于导风筋1212c的个数在此不作限定。另外,其中一个导风筋1212c内部形成有一个连通电机壳体1212b内表面与外壳体1212a外表面的通孔1212f,供电线通过。
如图2、图8、图9所示,驱动装置13包括转动部131、基座132、第一连接部133以及第二连接部134。驱动装置13连接背负装置11与壳体12,第一连接部133与壳体12连接,第二连接部134与背负装置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3与转动部131、第二连接部134与基座132一体成型,当然,第一连接部133与转动部131、第二连接部134与基座132的也可以是非一体成型而是构成固定或活动连接。或者,背负装置11与壳体12也可通过独立于驱动装置13的连接件连接或者背负装置11与至少部分壳体12一体成型,又或者,背负装置11与壳体12构成转动连接,壳体12相对于背负装置11能够以垂直于第一直线101的第一轴线为轴转动,使得壳体12与背负装置11之间的角度可调,壳体12能够在垂直于第一轴线的平面内上下转动,不同角度吹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4与背负装置11构成固定连接。
转动部131位于基座132上方,相对于基座132以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第二轴线102垂直于第一直线101(见图4)。转动部131包括转轴1311,转轴1311沿第二轴线102延伸,连通转动部131与基座132,转动部131与基座132内部形成与转轴1311配合的孔。事实上,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311结构为螺栓,转动部131与基座132形成有供螺杆穿过的内孔,螺栓的头部与转动部131内部形成的孔配合,另外还有螺母用于基座132与螺杆的紧固。
如图1至图5所示,风管121包括第一风管部1211以及第二风管部1213,支撑部1212连接第一风管部1211与第二风管部1213。支撑部1212与第一连接部133构成可拆卸连接,在此,支撑部1212与第一连接部133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3与转动部131一体成型,转动部131相对基座132以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接部133转动,进而带动支撑部1212转动,从而实现支撑部1212相对基座132,相对背负装置11能够以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由于支撑部1212连接第一风管部1211与第二风管部1213构成完整的风管121,因此风管121相对背负装置11也能够以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这使得风管121能够在垂直于第二轴线102的平面内转动,方便进行多角度吹吸。
支撑部1212与第一风管部1211以及第二风管部1213均构成可拆卸连接,支撑部12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端1212g和第二连接端1212h。本实施例中的吹吸机100可通过以第二轴线102转动支撑部1212实现吹吸模式转换。以下以吹吸机100从吹风模式转换至吸风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吹吸机100处于吹风模式时,支撑部1212的第一连接端1212g与第一风管部1211连接,第二连接端1212h与第二风管部1213连接,首先解除支撑部1212与第一风管部1211和第一风管部1211的连接,转动转动部131,使得转动部131、第一连接部133以及支撑部1212均以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180°,进而将第一连接端1212g与第二风管部1213连接,第二连接端1212h与第一风管部1211连接,然后拆除原来连接至第一风管部1211后端的进风网15,替换为用于收集尘土及杂物的集尘箱14。将吹吸机100从吸风模式转换至吹风模式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在此不作过多赘述。事实上,风扇16转动时在风扇16前后两侧形成有一个负压区和一个正压区,由于风扇16安装至支撑部1212内部,电机17安装至电机壳体1212b内部,因此当支撑部1212旋转180°时风扇16、电机17也随之旋转180°,改变了风扇16转动形成的正、负压区域的前后位置,从而改变气流相对风管121的流动方向。具体而言,吹吸机100处于吹风模式时,风扇16相对支撑部1212绕第一直线101沿第一方向转动,在风扇16后侧,即在风扇16靠近第一气流口1214的一侧形成负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随后在风扇16的前侧,即风扇16靠近第二气流口1215的一侧形成正压,该正压大于大气压,压迫气流从风管121前端流出,风扇16持续转动则使得气流持续从第一气流口1214流进,从第二气流口1215流出,实现吹走风管121前端的尘土杂物等的功能。反之,吹吸机100处于吸风模式时,风扇16相对支撑部1212仍然绕第一直线101沿第一方向转动,但由于支撑部1212相比吹风模式已经旋转了180°,因此此时在风扇16靠近第二气流口1215的一侧形成负压,在大气压作用下在风扇16靠近第一气流口1214的一侧形成正压,大于大气压,压迫气流从第一气流口1214流出,风扇16持续转动使得气流持续从第二气流口1215流进从第一气流口1214流出,从而将风管121前端的尘土杂物吸入风管121,收集至集尘箱14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吹吸风模式转换中,风扇16相对于支撑部1212始终沿同一方向转动,事实上,这是由于电机17的转动方向相对于支撑部1212始终未发生改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只采用了一个风管121便实现了吹吸机100的吹、吸风模式转换,不需要更换吹、吸风管,使得操作更加便捷,同时也未改变电机17的转动方向,不损失改变电机17转动方向所需要的能量,使得吹吸机100始终保持高能效。
如图2至图10所示,吹吸机100还包括控制把手122、驱动电机17的电路板18,以及为吹吸机100提供能源的电池包19。控制把手122大致沿平行于第二轴线102的直线延伸,控制把手122可由壳体12形成或者独立于壳体12并连接至壳体12。控制把手122包括握持部1221和控制开关1222,握持部1221供用户握持,当用户触发控制开关1222时,电机17启动。电路板18电连接至电池包19、电机17、以及控制把手122,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8安装至支撑部1212的外表面,与支撑部1212构成可拆卸连接,电路板18外部还覆盖有部分壳体12,用于保护电路板18。当然,电路板18也可以安装至吹吸机100的其他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电路板18固定连接至支撑部1212,由于电池包19安装至背负装置11底部,故电路板18连接电池的连接线经过连接背负装置11与壳体12的第二连接部134内部,节省空间同时第二连接部134的外壳对该连接线起到保护作用;由于电机17容纳于电机壳体1212b内,故电路板18连接电机17的连接线经过连通电机壳体1212b内表面与外壳体1212a外表面的通孔1212f;由于控制把手122固定连接至第二风管部1213,故电路板18连接控制把手122的连接线则环绕部分第二风管部121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把手122也可连接至壳体12的其它位置,且连接方式不限,例如控制把手122与风管121构成滑动连接,控制把手122可相对于风管121沿平行于第一直线101的方向滑动,使得用户可根据使用习惯调节控制把手122相对于风管121的位置。当然,可以理解的,电路板18与以上各个电子件的连接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吹吸机,包括:
壳体,包括用于形成气流通道的风管,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气流口,与所述第一气流口相对的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气流口;
风扇,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风扇绕第一轴线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风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风扇具有位于一个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一平面的两侧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所述风扇以第一轴线为轴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形成有位于风扇第一侧的负压区和位于所述风扇第二侧的正压区;
其中,所述吹吸机具有吹风模式和吸风模式;在所述吹吸机处于吹风模式时,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风扇以第一轴线为轴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且在沿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气流口和所述正压区位于所述风扇的同侧;在所述吹吸机处于所述吸风模式时,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风扇以第一轴线为轴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且在沿所述气流通道的流通方向上所述第二气流口和所述正压区位于所述风扇的同侧;
所述吹吸机还包括:
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风扇;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撑部以第二轴线转动以实现所述风扇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电机;且在所述支撑部活动时,所述电机随所述支撑部一并活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基座;
转动部,相对所述基座能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
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相对所述基座转动的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管包括:
第一风管部,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
第二风管部,形成有第二气流通道;
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风管部和第二风管部,所述支撑部形成有在与所述第一风管部以及第二风管部连接时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三气流通道;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风管部够成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风管部够成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扇以所述第一轴线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气流基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流经所述正压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
7.一种吹吸机,包括:
壳体,包括用于形成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的风管,所述风管包括形成有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风管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一端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外界的第一气流口;
风扇,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风扇绕第一轴线且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风扇,所述支撑部围绕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连通通道,所述风扇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连通通道内,所述支撑部在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驱动装置,至少能驱动所述支撑部在使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风管部连接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风管部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和所述风扇连接;
所述吹吸机具有吹风模式和吸风模式;在所述吹吸机处于吹风模式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风管部连接,所述第一气流口为允许气流流出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吹风口;在所述吹吸机处于吸风模式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一风管部连接,所述第一气流口为允许气流流进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吸风口。
CN201810665365.4A 2018-06-26 2018-06-26 吹吸机 Active CN110644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5365.4A CN110644402B (zh) 2018-06-26 2018-06-26 吹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5365.4A CN110644402B (zh) 2018-06-26 2018-06-26 吹吸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4402A CN110644402A (zh) 2020-01-03
CN110644402B true CN110644402B (zh) 2022-01-04

Family

ID=68988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5365.4A Active CN110644402B (zh) 2018-06-26 2018-06-26 吹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44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78271A1 (en) * 2020-03-14 2021-09-15 Ningbo Ruili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A blowing-suction machine
CN114382040A (zh) * 2022-02-21 2022-04-22 金华精研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旋转方向的两用途轴流式吹吸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4904A (ja) * 2001-11-09 2003-07-22 Sharp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05131135A (ja) * 2003-10-30 2005-05-26 Toshiba Tec Corp 電気掃除機
CN101135139A (zh) * 2006-08-30 2008-03-0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机
CN102425133A (zh) * 2011-12-20 2012-04-25 苏州金威特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吹吸机
CN104367265A (zh) * 2013-08-13 2015-02-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机
CN205134254U (zh) * 2015-09-18 2016-04-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风装置
CN106854860A (zh) * 2015-12-08 2017-06-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机
CN107419684A (zh) * 2017-05-19 2017-12-01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吹吸机
CN207244527U (zh) * 2017-07-14 2018-04-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及其吹风管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4904A (ja) * 2001-11-09 2003-07-22 Sharp Corp 電気掃除機
JP2005131135A (ja) * 2003-10-30 2005-05-26 Toshiba Tec Corp 電気掃除機
CN101135139A (zh) * 2006-08-30 2008-03-0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机
CN102425133A (zh) * 2011-12-20 2012-04-25 苏州金威特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吹吸机
CN104367265A (zh) * 2013-08-13 2015-02-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机
CN205134254U (zh) * 2015-09-18 2016-04-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风装置
CN106854860A (zh) * 2015-12-08 2017-06-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机
CN107419684A (zh) * 2017-05-19 2017-12-01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吹吸机
CN207244527U (zh) * 2017-07-14 2018-04-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及其吹风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4402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28569C (en) Handheld blower
CA2828567C (en) Handheld blower
CN101817176B (zh) 蓄电池推动的手操纵式电动器械
US6647587B1 (en) Vacuum cleaner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dust collection to prevent filter blinding
CN110644402B (zh) 吹吸机
WO2017045577A1 (zh) 吹风装置
US6079079A (en) Vacuum cleaner including ventilation fan for forming air current flowing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rotary brush to suction member
CN106567356A (zh) 吹吸装置
US20220136526A1 (en) Handheld blower
CN104631370A (zh) 吹吸装置以及使用该吹吸装置的方法
CN114382040A (zh) 可旋转方向的两用途轴流式吹吸机
CN2803080Y (zh) 便携式吸吹风机
CN111559015A (zh) 电动切割工具
CN217830903U (zh) 除尘机外壳和除尘机
CN214328690U (zh) 一种充电式吹吸机
CN107419684B (zh) 一种吹吸机
US20220330495A1 (en) Blowing-sucking device
CN214401586U (zh) 吹风机
CN214157201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214510986U (zh) 一种多功能吹风机
CN219019367U (zh) 一种具备气流内循环功能的吹叶机
JP2000083869A (ja) 電気掃除機
WO2016082796A1 (zh) 吹风机和吹吸装置
CN212939645U (zh) 一种清扫工具
CN220825535U (zh) 一种直流无刷锂电圆锯高效出风排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