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2701B -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2701B
CN110632701B CN201911056742.5A CN201911056742A CN110632701B CN 110632701 B CN110632701 B CN 110632701B CN 201911056742 A CN201911056742 A CN 201911056742A CN 110632701 B CN110632701 B CN 110632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edge
light guide
backlight
scattering particles
edg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67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2701A (zh
Inventor
倪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67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2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2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2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1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in the bulk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导光板包括主体部、开口部、缺角部;主体部包括常规区与异形边缘区;异形边缘区包括第一异形边缘区,第一异形边缘区邻近开口部;常规区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第一异形边缘区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第二导光材料包括第一导光材料与第一散射粒子;主体部远离开口部一侧设置背光源。在本发明中,背光源发射背光光线到导光板中。背光光线朝向主体部入射。其中,第一异形边缘区的背光光线比较稀疏,常规区的背光光线比较稠密。同时,第一散射粒子提高第一异形边缘区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上的背光亮度一致。因而,导光板上的背光亮度均匀。

Description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中异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异形显示模组1包括导光板1A、背光源1B。导光板1A包括主体部11、开口部12、缺角部13。背光源1B发射背光光线到导光板1A中。此时,主体部11靠近开口部12或缺角部13的部分偏暗。这样,导光板1A上的背光亮度并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主体部、开口部、缺角部;
所述主体部包括常规区与异形边缘区;
所述异形边缘区包括第一异形边缘区,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邻近所述开口部;
所述常规区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所述第二导光材料包括所述第一导光材料与第一散射粒子;
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开口部一侧设置背光源。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背光源;
所述导光板包括主体部、开口部、缺角部;
所述主体部包括常规区与异形边缘区;
所述异形边缘区包括第一异形边缘区,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邻近所述开口部;
所述常规区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所述第二导光材料包括所述第一导光材料与第一散射粒子;
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开口部一侧设置所述背光源。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所述背光模组。
在本发明中,背光源位于导光板的左侧,背光源发射背光光线到导光板中。在导光板中,主体部具有导光材料,开口部和缺角部没有导光材料。开口部位于主体部的右侧,开口部朝向主体部凹陷;缺角部位于主体部的四个边角之外。于是,背光光线朝向主体部入射。然后,一些背光光线直接朝向主体部的上侧出射。同时,一些背光光线在主体部的下侧处反射并且朝向主体部的上侧出射。在主体部中,常规区远离开口部,第一异形边缘区邻近开口部。第一异形边缘区具有凹陷边缘,常规区没有凹陷边缘。于是,背光光线从左向右先后到达常规区和第一异形边缘区。其中,凹陷边缘阻挡一些背光光线到达第一异形边缘区。因此,第一异形边缘区的背光光线比较稀疏,常规区的背光光线比较稠密。但是,常规区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同时,第一异形边缘区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第二导光材料包括第一导光材料与第一散射粒子。第一异形边缘区中背光光线在第一散射粒子上散射并且向上出射。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中第一散射粒子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一异形边缘区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上的背光亮度一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异形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9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装置,但这些装置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装置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装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装置,类似地,第二装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
如图2至5所示,导光板2包括主体部21、开口部22、缺角部23;主体部21包括常规区211与异形边缘区212;异形边缘区212包括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邻近开口部22;常规区211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LG1,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LG2,第二导光材料LG2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与第一散射粒子SP1;主体部21远离开口部22一侧设置背光源BL。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源BL位于导光板2的左侧,背光源BL发射背光光线到导光板2中。在导光板2中,主体部21具有导光材料,开口部22和缺角部23没有导光材料。开口部22位于主体部21的右侧,开口部22朝向主体部21凹陷;缺角部23位于主体部21的四个边角之外。于是,背光光线朝向主体部21入射。然后,一些背光光线直接朝向主体部21的上侧出射。同时,一些背光光线在主体部21的下侧处反射并且朝向主体部21的上侧出射。在主体部21中,常规区211远离开口部22,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邻近开口部22。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具有凹陷边缘,常规区211没有凹陷边缘。于是,背光光线从左向右先后到达常规区211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其中,凹陷边缘阻挡一些背光光线到达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因此,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的背光光线比较稀疏,常规区211的背光光线比较稠密。但是,常规区211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LG1。同时,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LG2,第二导光材料LG2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与第一散射粒子SP1,即,第二导光材料LG2为在第一导光材料LG1中添加第一散射粒子SP1而成。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在第一散射粒子SP1上散射并且向上出射。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第一散射粒子SP1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一致。
如图2、3所示,异形边缘区212还包括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邻近缺角部23;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的材料为第三导光材料LG3,第三导光材料LG3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与第二散射粒子SP2,同样,第三导光材料LG3为在第一导光材料LG1中添加第二散射粒子SP2而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邻近缺角部23,缺角部23位于主体部21的四个边角之外;常规区211远离缺角部23。于是,背光光线易于到达常规区211。同时,背光光线难以到达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因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的背光光线比较稀疏,常规区211的背光光线比较稠密。但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的材料为第三导光材料LG3,第三导光材料LG3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与第二散射粒子SP2。同时,常规区211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LG1。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在第二散射粒子SP2上散射并且向上出射。于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第二散射粒子SP2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一致。
如图2、3所示,第二散射粒子SP2与第一散射粒子SP1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散射粒子SP2与第一散射粒子SP1相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在第一散射粒子SP1上散射并且向上出射。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在第二散射粒子SP2上散射并且向上出射。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第一散射粒子SP1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第二散射粒子SP2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的背光亮度与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的背光亮度一致。
如图2、3所示,常规区211和异形边缘区212采用不同的注塑原料并且同时完成注塑成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注塑成型工艺中,注塑原料首先加热塑化于注塑机中并且注射于模具中,然后注塑熔体冷却成型。这里的常规区211和异形边缘区212采用不同的注塑原料并且同时完成注塑成型。常规区211的注塑原料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的注塑原料。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的注塑原料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和第一散射粒子SP1的注塑原料。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的注塑原料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和第二散射粒子SP2的注塑原料。常规区211、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第一导光材料LG1的注塑原料首先加热塑化于注塑机中,并且注射于模具中。然后,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第一散射粒子SP1的注塑原料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第二散射粒子SP2的注塑原料加热塑化于注塑机中,并且注射于模具中。然后常规区211、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的注塑熔体同时冷却成型。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LG2,第二导光材料LG2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与第一散射粒子SP1。同时,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的材料为第三导光材料LG3,第三导光材料LG3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与第二散射粒子SP2。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在第一散射粒子SP1上散射并且向上出射。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第一散射粒子SP1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一致。同时,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在第二散射粒子SP2上散射并且向上出射。于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第二散射粒子SP2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一致。这样,导光板2上的背光亮度均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6所示,第一散射粒子SP1和第二散射粒子SP2为三角形散射粒子或者五角形散射粒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散射粒子SP1和第二散射粒子SP2为三角形散射粒子或者五角形散射粒子。异形边缘区212中背光光线在三角形散射粒子或者五角形散射粒子上散射并且向上出射的概率很大。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只要设置少量的第一散射粒子SP1就可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只要设置少量的第二散射粒子SP2就可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一散射粒子SP1和第二散射粒子SP2的材料用量缩减节省。另外,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一致。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一致。这样,导光板2上的背光亮度均匀。另外,三角形散射粒子或者五角形散射粒子的形状简单。因而,三角形散射粒子或者五角形散射粒子易于制造。
如图2、6所示,第一散射粒子SP1和第二散射粒子SP2的雾度为30%~5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散射粒子SP1和第二散射粒子SP2的雾度小于或等于50%。此时,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并不在第一散射粒子SP1上过度地散射。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并不模糊。同时,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并不在第二散射粒子SP2上过度地散射。于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并不模糊。另一方面,第一散射粒子SP1和第二散射粒子SP2的雾度大于或等于30%。此时,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在第一散射粒子SP1上充分地散射并且向上出射。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第一散射粒子SP1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一致。同时,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在第二散射粒子SP2上充分地散射并且向上出射。于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第二散射粒子SP2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一致。这样,导光板2上的背光亮度均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包括第一异形边缘2121和第二异形边缘2122;第一异形边缘2121与第二异形边缘2122经过平移相互重合;第一异形边缘2121与第二异形边缘2122的间距为1毫米~1.5毫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第一异形边缘2121与第二异形边缘2122经过平移相互重合。第一异形边缘2121与第二异形边缘2122的间距为1毫米~1.5毫米。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还包括第一直线边缘和第二直线边缘。第一直线边缘和第二直线边缘平行。第一异形边缘2121和第二异形边缘2122位于第一直线边缘与第二直线边缘之间。第一异形边缘2121连接第一直线边缘并且连接第二直线边缘。第二异形边缘2122连接第一直线边缘并且连接第二直线边缘。于是,第一异形边缘2121具有对称形状并且易于注塑成型,以使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的第一散射粒子SP1均匀。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第一散射粒子SP1均匀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更加一致。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更加一致。
如图7所示,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包括第三异形边缘2123和第四异形边缘2124;第三异形边缘2123与第四异形边缘2124对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第三异形边缘2123与第四异形边缘2124对称。第三异形边缘2123与第四异形边缘2124相互连接。于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具有对称形状并且易于注塑成型,以使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的第二散射粒子SP2均匀。于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第二散射粒子SP2均匀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更加一致。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更加一致。
图8、9是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
如图8、9所示,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中第一散射粒子SP1的浓度小于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中第一散射粒子SP1的浓度;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中第二散射粒子SP2的浓度小于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中第二散射粒子SP2的浓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与开口部22的间距较大。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与开口部22的间距较小。于是,背光光线较易到达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背光光线较难到达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的背光光线比较稠密。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的背光光线比较稀疏。但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中第一散射粒子SP1的浓度小于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中第一散射粒子SP1的浓度。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中第一散射粒子SP1小幅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中第一散射粒子SP1大幅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与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的背光亮度均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与缺角部23的间距较大。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与缺角部23的间距较小。于是,背光光线较易到达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背光光线较难到达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于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的背光光线比较稠密。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的背光光线比较稀疏。但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中第二散射粒子SP2的浓度小于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中第二散射粒子SP2的浓度。于是,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中第二散射粒子SP2小幅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中第二散射粒子SP2大幅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与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的背光亮度均匀。
如图8、9所示,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第一散射粒子SP1的浓度从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到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逐渐变大;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第二散射粒子SP2的浓度从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到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逐渐变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的密度从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到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逐渐变小。另一方面,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第一散射粒子SP1的浓度从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到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逐渐变大。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的出光率从远离开口部22的部分到靠近开口部22的部分保持一致。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的背光亮度均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的密度从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到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逐渐变小。另一方面,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第二散射粒子SP2的浓度从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到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逐渐变大。因而,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中背光光线的出光率从远离缺角部23的部分到靠近缺角部23的部分保持一致。第二异形边缘区212B上的背光亮度均匀。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10所示,背光模组3包括导光板2和背光源BL;导光板2包括主体部21、开口部22、缺角部23;主体部21包括常规区211与异形边缘区212;异形边缘区212包括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邻近开口部22;常规区211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LG1,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LG2,第二导光材料LG2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与第一散射粒子SP1;主体部21远离开口部22一侧设置背光源BL。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源BL位于导光板2的左侧,背光源BL发射背光光线到导光板2中。在导光板2中,主体部21具有导光材料,开口部22和缺角部23没有导光材料。开口部22位于主体部21的右侧,开口部22朝向主体部21凹陷;缺角部23位于主体部21的四个边角之外。于是,背光光线朝向主体部21入射。然后,一些背光光线直接朝向主体部21的上侧出射。同时,一些背光光线在主体部21的下侧处反射并且朝向主体部21的上侧出射。在主体部21中,常规区211远离开口部22,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邻近开口部22。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具有凹陷边缘,常规区211没有凹陷边缘。于是,背光光线从左向右先后到达常规区211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其中,凹陷边缘阻挡一些背光光线到达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因此,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的背光光线比较稀疏,常规区211的背光光线比较稠密。但是,常规区211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LG1。同时,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LG2,第二导光材料LG2包括第一导光材料LG1与第一散射粒子SP1。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在第一散射粒子SP1上散射并且向上出射。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第一散射粒子SP1提高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因而,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与常规区211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一致。第一异形边缘区212A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211上的背光亮度一致。这样,背光模组3上的背光亮度均匀。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显示模组4包括背光模组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模组4包括背光模组3。显示模组4还包括液晶模组LC。在显示模组4中,背光模组3位于液晶模组LC一侧。显示模组4利用背光模组3发射背光光线到液晶模组LC中实现显示。背光模组3如上所述,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导光板包括主体部、开口部、缺角部;主体部包括常规区与异形边缘区;异形边缘区包括第一异形边缘区,第一异形边缘区邻近开口部;常规区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第一异形边缘区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第二导光材料包括第一导光材料与第一散射粒子;主体部远离开口部一侧设置背光源。在本发明中,背光源发射背光光线到导光板中。背光光线朝向主体部入射。其中,第一异形边缘区的背光光线比较稀疏,常规区的背光光线比较稠密。同时,第一散射粒子提高第一异形边缘区中背光光线向上出射的出光率。于是,第一异形边缘区上的背光亮度与常规区上的背光亮度一致。因而,导光板上的背光亮度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开口部、缺角部;
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开口部一侧设置背光源;
所述主体部包括常规区与异形边缘区;
所述异形边缘区包括第一异形边缘区,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邻近所述开口部;
所述常规区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所述第二导光材料包括所述第一导光材料与第一散射粒子;
所述异形边缘区还包括第二异形边缘区,所述第二异形边缘区邻近所述缺角部;所述第二异形边缘区的材料为第三导光材料,所述第三导光材料包括所述第一导光材料与第二散射粒子;
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包括第一异形边缘和第二异形边缘;
所述第一异形边缘与所述第二异形边缘经过平移相互重合;所述第一异形边缘与所述第二异形边缘的间距为1毫米~1.5毫米;
所述第二异形边缘区包括第三异形边缘和第四异形边缘;
所述第三异形边缘与所述第四异形边缘对称;
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和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雾度为3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射粒子与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区和所述异形边缘区采用不同的注塑原料并且同时完成注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射粒子和所述第二散射粒子为三角形散射粒子或者五角形散射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上远离所述开口部的部分中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浓度小于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上靠近所述开口部的部分中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浓度;
所述第二异形边缘区上远离所述缺角部的部分中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浓度小于所述第二异形边缘区上靠近所述缺角部的部分中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上所述第一散射粒子的浓度从远离所述开口部的部分到靠近所述开口部的部分逐渐变大;
所述第二异形边缘区上所述第二散射粒子的浓度从远离所述缺角部的部分到靠近所述缺角部的部分逐渐变大。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导光板和背光源;
所述导光板包括主体部、开口部、缺角部;
所述主体部包括常规区与异形边缘区;
所述异形边缘区包括第一异形边缘区,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邻近所述开口部;
所述常规区的材料为第一导光材料,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区的材料为第二导光材料,所述第二导光材料包括所述第一导光材料与第一散射粒子;
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开口部一侧设置所述背光源。
8.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11056742.5A 2019-10-31 2019-10-31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Active CN110632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6742.5A CN110632701B (zh) 2019-10-31 2019-10-31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6742.5A CN110632701B (zh) 2019-10-31 2019-10-31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701A CN110632701A (zh) 2019-12-31
CN110632701B true CN110632701B (zh) 2021-06-29

Family

ID=68976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6742.5A Active CN110632701B (zh) 2019-10-31 2019-10-31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270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0034A (ja) * 1998-07-09 2000-01-28 Fuji Electric Co Ltd 指紋画像入力装置
CN101103372A (zh) * 2005-01-20 2008-01-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阵列和包括透镜阵列的图像传感器
CN103471037A (zh) * 2013-09-09 2013-1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85117A (zh) * 2014-03-10 2014-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208795870U (zh) * 2018-07-18 2019-04-26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带异形结构的导光板
CN109733282A (zh) * 2018-12-25 2019-05-10 苏州逸纪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的自动化路况检测装置
CN109765653A (zh) * 2019-02-18 2019-05-17 东莞市银泰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均匀的侧入式玻璃导光板及其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0034A (ja) * 1998-07-09 2000-01-28 Fuji Electric Co Ltd 指紋画像入力装置
CN101103372A (zh) * 2005-01-20 2008-01-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阵列和包括透镜阵列的图像传感器
CN103471037A (zh) * 2013-09-09 2013-1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85117A (zh) * 2014-03-10 2014-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208795870U (zh) * 2018-07-18 2019-04-26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带异形结构的导光板
CN109733282A (zh) * 2018-12-25 2019-05-10 苏州逸纪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的自动化路况检测装置
CN109765653A (zh) * 2019-02-18 2019-05-17 东莞市银泰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均匀的侧入式玻璃导光板及其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701A (zh) 201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0399B (zh) 反射器以及背光装置
CN108572481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474084B (zh) A backlight devic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901529A (zh) 导光板及面光源装置
CN203433139U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其导光板
US20110038178A1 (en)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US20120294579A1 (en) Light guide plate structure
US20140176876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ts light guide plate
US2018013638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632701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CN201803313U (zh) 扩散板及使用该扩散板的背光模组
WO2016086534A1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18032914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18714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10720798U (zh) 具有高出光均匀度的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
JP553162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TWI578069B (zh) 背光模組
CN204964802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3603952B2 (ja) 樹脂製透光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CN111458785B (zh) 一种具有亮度提升的导光板及其加工方法
JP4280924B2 (ja) 樹脂製透光表示体
CN210651699U (zh) 模具以及树脂部件
US1195378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440220B (zh) 用于降低眩光的光罩光学组件
JP7256674B2 (ja) 車両用灯具および導光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