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0705A -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0705A
CN110630705A CN201810649382.9A CN201810649382A CN110630705A CN 110630705 A CN110630705 A CN 110630705A CN 201810649382 A CN201810649382 A CN 201810649382A CN 110630705 A CN110630705 A CN 110630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friction
slope
plate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493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献荪
潘斌
安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eix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eix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eix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eix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493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07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0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07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0829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with 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F16H7/0831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with vibration damping means of the dry friction typ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对称摩擦阻尼张紧轮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发明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该两者的相抵接触面为斜坡形面;换言之,所述摩擦片(10)的相抵接触面为摩擦斜坡形面,所述阻尼片(11)的相抵接触面为阻尼斜坡形面,并且摩擦斜坡形面和阻尼斜坡形面形状吻合。有益效果:利用楔形面之间的摩擦产生非对称阻尼,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等等。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本发明的张紧轮机构具有楔形面摩擦盘、能提供非对称摩擦阻尼。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皮带张紧轮,多数是对称摩擦阻尼,少数是非对称摩擦阻尼;一般而言,非对称摩擦阻尼比对称摩擦阻尼更具优越性。所谓非对称阻尼是指在加载和卸载状态下的阻尼力是不相等的,加载方向上的阻尼力要比卸载方向上明显增大。
现有技术非对称阻尼的皮带张紧轮,其结构复杂,且实际运行可靠性也不高。
还有,在现有技术中,皮带张紧轮的类型也不够丰富,供选择的样式比较有限,人们希望有更多新结构的皮带张紧轮出现。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的皮带张紧轮,对称摩擦阻尼的技术性能差,非对称摩擦阻尼的结构复杂,并且类型不够丰富;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包括:设有腔体的摇臂,平面涡卷弹簧,底座,芯轴,碟簧,以及设置在摇臂腔体内的摩擦组件;
所述的摩擦组件包括摩擦片和阻尼片;
所述的芯轴、摩擦片、阻尼片、以及碟簧,该四者为同轴关系;摇臂腔体的底部,碟簧1,阻尼片,摩擦片,前述四者依序相抵;
所述的阻尼片与所述的摇臂腔体,该两者在圆周方向上同步,该两者在轴向上相对运动;
所述的芯轴,其上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其下端与摩擦片固定连接;
所述的摩擦片和阻尼片,该两者的相抵接触面为斜坡形面;换言之,所述摩擦片的相抵接触面为摩擦斜坡形面,所述阻尼片的相抵接触面为阻尼斜坡形面,并且摩擦斜坡形面和阻尼斜坡形面形状吻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张紧轮为非对称阻尼,诸多技术性能要比现有技术对称阻尼的张紧轮更具优越性;2.利用楔形面之间的摩擦产生非对称阻尼,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3.通过润滑剂对楔形面的摩擦片进行润滑,可保证摩擦寿命足够长,从而使张紧轮经久耐用;4.提供了一种新结构、新样式的张紧轮。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皮带张紧轮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皮带张紧轮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5为发明皮带张紧轮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发明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7是发明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立体示意图之二;图6和图7是不同观察角度的立体示意图,观察对象为相同的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
图8是发明碟簧12、阻尼片11、摩擦片10的剖视图;图8中的阻尼片11和摩擦片10之间已经相对转动了若干角度;
图9是发明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加载方向旋转摩擦时的受力分析图;
图10是发明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卸载方向旋转摩擦时的受力分析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皮带张紧轮机构的爆炸图;
图12是发明技术皮带张紧轮机构的爆炸图;
图13是现有技术张紧轮的模拟演示示意图,图13涉及到摩擦片10、阻尼片11和碟簧12;
图14是图13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零部件作了分离处理;
图15是现有技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相抵接触面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斜线部分为相抵接触面(又称摩擦接触面);
图16是发明技术的模拟演示示意图,图13涉及到摩擦片10、阻尼片11和碟簧12;
图17是图16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零部件作了分离处理;
图18是发明技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相抵接触面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斜线部分为相抵接触面(又称摩擦接触面)。
图中的标号说明:
皮带轮1;螺栓2;摇臂3;平面涡卷弹簧4;底座5;防尘盖6;底座限位块7;摇臂限位块8;芯轴9;摩擦片10;阻尼片11;碟簧12;减磨板13;衬套14;轴承15;
A.图6中的示意点;B.图15中的假想点;C.图18中的假想点;D.图18中假想点C旋转到的位置;E.图18中假想点C旋转到的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先对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再对总体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和解释。
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描述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包括:设有腔体的摇臂3,平面涡卷弹簧4,底座5,芯轴9,碟簧12,以及设置在摇臂3腔体内的摩擦组件。
本发明的特别之处如下。
所述的摩擦组件包括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
所述的芯轴9、摩擦片10、阻尼片11、以及碟簧12,该四者为同轴关系;摇臂3腔体的底部,碟簧12,阻尼片11,摩擦片10,前述四者依序相抵;
所述的阻尼片11与所述的摇臂3腔体,该两者在圆周方向上同步,该两者在轴向上相对运动;
所述的芯轴9,其上端与底座5固定连接,其下端与摩擦片10固定连接;
所述的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该两者的相抵接触面为斜坡形面;换言之,所述摩擦片10的相抵接触面为摩擦斜坡形面,所述阻尼片11的相抵接触面为阻尼斜坡形面,并且摩擦斜坡形面和阻尼斜坡形面形状吻合。
以上,对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作了描述;下面,再对总体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和解释。
1.现有技术的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它们的相抵接触面不是斜形坡面形的,而是水平面形的(如果旋转90°角度观察,就是垂直面形的)。
在现有技术中,芯轴9、摩擦片10、阻尼片11该三者的中心轴线重合;在发明技术中,芯轴9、摩擦片10、阻尼片11该三者的中心轴线也是重合。
设想存在一个假设平面,该假设平面与芯轴9的轴心线垂直;现有技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相抵接触面,它与假设平面重合或平行;发明技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相抵接触面,它既不与假设平面重合、也不与假设平面平行。
2.a.现有技术摩擦时(指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发生相对摩擦转动时),不论是加载方向还是卸载方向,摩擦压力不变,即摩擦阻尼不变。
b.发明技术摩擦时,加载方向和卸载方向,摩擦阻尼不同。当朝着加载方向转动时摩擦阻尼变大;当朝着卸载方向转动时、摩擦阻尼变小。
在发明技术中,上述转动方向不同,摩擦阻尼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加载方向运动时,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为相对上坡运动;卸载方向运动时,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为相对下坡运动。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还有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非对称摩擦阻尼的原理,结合图8、图9和图10进行说明。图8是发明碟簧12、阻尼片11、摩擦片10的剖视图,图8中的阻尼片11和摩擦片10之间已经相对转动了若干角度;图9是发明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加载方向旋转摩擦时的受力分析图;图10是发明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卸载方向旋转摩擦时的受力分析图。
其中:
Q:平面涡卷弹簧4的压力
α:升角(斜坡形面的坡度)
μ:摩擦系数(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之间的摩擦系数)
N1:加载方向斜面正压力
N2:卸载方向斜面正压力
f1:加载方向摩擦力
f2:卸载方向摩擦力
F1:加载方向摩擦运动所需推力、即张紧臂阻力
F2:卸载方向摩擦运动所需推力、即张紧臂阻力
摇臂3沿加载方向运动:
f1=N1*μ (1)
水平轴:F1=f1*cos(α)+N1*sin(α) (2)
坚直轴:Q=N1*cos(α)-f1*sin(α) (3)
根据式(1),(2),(3)得出:
F1=Q*[μ*cos(α)+sin(α)]/[cos(α)-μ*sin(α)] (4)
摇臂3沿卸载方向运动:
f2=N2*μ (5)
水平轴:F2=f2*cos(α)-N2*sin(α) (6)
竖直轴:Q=N2*cos(α)+f2*sin(α) (7)
根据式(5),(6),(7)得出
F2=Q*[μ*cos(α)-sin(α)]/[cos(α)+μ*sin(α)] (8)
非对称系数K=F1/F2
由式(4)和(8)得出:
K=F1/F2
={[μ+tan(α)]*[1+μ*tan(α)]}
÷{[μ-tan(α)]*[1-μ*tan(α)]} (9)
设α=4°,μ=0.2,
代入式(9),计算K=2.13
结论:当α=4°、μ=0.2的时候,非对称系数K=2.13。
当α、μ设置为其他数值的时候,非对称系数K也为其他的不同数值。
实施例二
结合图1、2、3、4、5、6、7、8进行说明。
图1为发明皮带张紧轮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发明皮带张紧轮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仰视图;图5为发明皮带张紧轮机构的剖视图;图6是发明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7是发明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立体示意图之二;图6和图7是不同观察角度的立体示意图,观察对象为相同的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图8是发明碟簧12、阻尼片11、摩擦片10的剖视图;图8中的阻尼片11和摩擦片10之间已经相对转动了若干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摩擦片10的摩擦斜坡形面为摩擦螺旋曲面,摩擦螺旋曲面包括四个摩擦螺旋分曲面,各摩擦螺旋分曲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摩擦螺旋分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阻尼片11的阻尼斜坡形面为阻尼螺旋曲面,阻尼螺旋曲面包括阻尼螺旋分曲面,阻尼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与摩擦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一致、也是四个,各阻尼螺旋分曲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阻尼螺旋分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摩擦螺旋分曲面和阻尼螺旋分曲面形状吻合;所谓的形状吻合,是指:摩擦螺旋分曲面和阻尼螺旋分曲面是表面贴表面的,是面接触、而不是线接触。
摇臂3的一端与皮带轮1固定连接;摇臂3的另一端与底座5转动连接,进一步讲,摇臂3的另一端围绕着安装在底座5中的芯轴来回转动。皮带轮1在工作时会压迫皮带,皮带传动过程中会产生抖动,从而造成摇臂3绕着底座中的芯轴来回摆动。
在摇臂3连接底座的部分有一圆形槽,用于放置平面涡卷弹簧4;平面涡卷弹簧呈渐开线状,并且两端都呈钩状;平面涡卷弹簧的向内端钩住摇臂,向外端钩住底座;芯轴与底座固定连接,因此不会发生转动;平面涡卷弹簧的向内端随着摇臂3转动的转动而转动,向外端固定不动,所以,平面涡卷弹簧4产生压缩或者释放。
阻尼片11的边侧轮廓呈圆形,并具有凸起结构;摇臂3的腔体具有凹陷结构。阻尼片11的凸起结构位于摇臂3腔体的凹陷结构内,以达到阻尼片11与摇臂3同步转动的目的;另外,阻尼片11和摇臂3在轴向上可以相对运动,以保证阻尼片11和摩擦片10始终处于摩擦相抵状态。
如图4、图5所示,摇臂3腔体内装有碟簧12、阻尼片11和摩擦片10。安装时,碟簧有一预变形量,对阻尼片11和摩擦片10有一预紧力。其中阻尼片11类似饼状物,其与摇臂3在周向上保持同步转动,即阻尼片11与摇臂3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但在轴向上,阻尼片11与摇臂3可以发生相对移动,该相对移动可以确保:碟簧所施加在阻尼片11和摩擦片10之间的摩擦压力始终存在;反之,如果在轴向上,阻尼片11与摇臂3不可以发生相对移动,则碟簧所施加压力被阻尼片11卡住,阻尼片11和摩擦片10之间的摩擦压力不能确保。
摩擦片10与芯轴9固定连接,两者之间既不会发生相对的转动、也不会发生相对的轴向移动。摇臂在转动时,阻尼片11跟随着一起转动,而摩擦片10与芯轴9固定不动。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并且是在碟簧12压力之下的摩擦转动,同时也产生了摩擦力矩。
图6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7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立体示意图之二;图6和图7是不同观察角度的立体示意图,观察对象为相同的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
摩擦片10为金属材料制造,它包括了四个摩擦螺旋分曲面,每个摩擦螺旋分曲面呈扇形,各摩擦螺旋分曲面的形状结构为旋转对称性质;由于:360°÷4=90°,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任何一个摩擦螺旋分曲面,其每旋转90°角度就与另一个摩擦螺旋分曲面完全重合。各摩擦螺旋分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图6、图7中所示的摩擦片10,绘制有某一具体的台阶形结构;除了图6、图7所示之外,台阶形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各式各样的形状,比如圆弧形、斜角形,等等。
阻尼片11为弹性材料制造。与摩擦片10情况对应的,阻尼片11的阻尼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也是四个,各阻尼螺旋分曲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阻尼螺旋分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还有,摩擦螺旋分曲面和阻尼螺旋分曲面形状吻合。
图6中的点划线为中心轴线(即芯轴9、摩擦片10、阻尼片11、碟簧12四者共同的中心轴线)。假使在阻尼片11分曲面的表面设置一个示意点A,并规定该A点距离中心轴线的长度始终不变;当A点在曲面的表面作顺时针方向移动时,它不断地突出,即朝向X方向突起;当A点在曲面的表面作逆时针移动时,它不断地凹陷,即朝向Y方向下沉。换一种方式表述,A点围绕中心轴线在曲面的表面移动,移动中、A点与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不变,则移动的轨迹为螺旋线的一段。
工作中,摩擦片10与芯轴9固定不动。加载时,图6中的阻尼片11随同摇臂一起发生相对的逆时针转动,即摩擦片10与阻尼片11发生相对的上坡转动,此时摩擦力和摩擦阻尼大;卸载时,图6中的阻尼片11随同摇臂一起发生相对的顺时针转动,即摩擦片10与阻尼片11发生相对的下坡转动,此时摩擦力和摩擦阻尼小。因此,加载摩擦阻尼大、卸载摩擦阻尼小,实现了非对称阻尼的发明目的。
下面,对旋转对称这一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旋转对称是指,绕顶点旋转某一个度数后,仍然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旋转角度=360°÷N
N是分图形的个数,在本专利中N就是分曲面的数量。以下以列表形式作说明。
N 2 3 4 5 6
分曲面数量 2 3 4 5 6
旋转角度 180° 120° 90° 72° 60°
在本实施例中,摩擦片10的分曲面数量为4;N=4;360°÷4=90°。当摩擦片10绕中心轴线每旋转90°角度后,其螺旋分曲面的形状、结构就会出现重合。阻尼片11也是同样的旋转对称性质。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和解释的发明技术内容是:摩擦片10的摩擦斜坡形面为摩擦螺旋曲面,摩擦螺旋曲面圆周环绕设置,并且摩擦螺旋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对应的,阻尼片11的阻尼斜坡形面为阻尼螺旋曲面,阻尼螺旋曲面圆周环绕设置,并且阻尼螺旋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所述的摩擦螺旋曲面和所述的阻尼螺旋曲面形状吻合。注:在本实施例中,摩擦螺旋曲面、以及阻尼螺旋曲面均为单一曲面,没有分曲面,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曲面圆周环绕设置,可以是不足360°的环绕设置。
对于上述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进行说明。
图11是现有技术皮带张紧轮机构的爆炸图;图12是发明技术皮带张紧轮机构的爆炸图。对于图11所表达的技术方案和图12所表达的技术方案,两个技术方案的差别在于:由摩擦片10、阻尼片11和碟簧12构成的摩擦机构的不同。
一、现有技术的摩擦机构。
图13是现有技术张紧轮的模拟演示示意图,图13涉及到摩擦片10、阻尼片11和碟簧12;图14是图13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零部件作了分离处理;图15是现有技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相抵接触面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斜线部分为相抵接触面(又称摩擦接触面)。
在图13中,h1是摩擦片10的高度;h2是阻尼片11的高度;h3是碟簧12的高度,碟簧12始终是处于被压迫状态,其压力越大、高度越小;h4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叠加的总高度;h5摩擦片10、阻尼片11和碟簧12的总高度。
图15中,在摩擦片10的相抵接触面上设有一假想点B;如果该B点在摩擦片10上作圆周转动,其高度始终无变化。
现有技术张紧轮工作运动时,阻尼片11围绕中心轴线发生来回转动,摩擦片10不发生转动;由于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摩擦接触面为平面的,不是倾斜的,所以图中的h1、h2、h3、h4和h5的高度均不发生变化,碟簧12的高度不变化,此意味着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之间的摩擦压力也始终无变化,因此,图13现有技术的张紧轮,其来回转动的摩擦阻尼是对称的。
二、发明技术的摩擦机构。
图16是发明技术的模拟演示示意图,图13涉及到摩擦片10、阻尼片11和碟簧12;图17是图16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零部件作了分离处理;图18是发明技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相抵接触面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斜线部分为相抵接触面(又称摩擦接触面)。
在图16中,H1是摩擦片10的高度;H2是阻尼片11的高度;H3是碟簧的12高度,碟簧12始终是处于被压迫状态,其压力越大、高度越小;H4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叠加的总高度;H5摩擦片10、阻尼片11和碟簧12叠加的总高度。
图18中,在摩擦片10的摩擦接触面上设有一假想点C;如果该C假想点逆时针旋转到D点的位置,则旋转是带有上坡特点的运动;如果该C点顺时针旋转到E点的位置,则旋转是带有下坡特点的运动。前述旋转有两个前提:一是假想点始终在摩擦接触面上,二是旋转的半径不变,即假想点与中心轴线的垂直距离不变
下面作进一步的分析。
在发明技术张紧轮工作运动时,摩擦片10不发生转动,阻尼片11围绕中心轴线发生转动;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摩擦接触面为螺旋曲面的,不是水平面的,而是斜向的。
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相对摩擦转动,有以下2点与现有技术不同。
1.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相对摩擦转动,加载时是上坡运动,其摩擦力大,即摩擦阻尼大;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相对摩擦转动,卸载时是下坡运动,其摩擦力小,即摩擦阻尼小。因此,加载阻尼和卸载阻尼不一样,是非对称性质的。
还有,如果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虽未发生相对摩擦转动、但具有转动趋势的,则在上坡的加载趋势时,摩擦力大、即摩擦阻尼大;在下坡的卸载趋势时,摩擦力小、即摩擦阻尼小,因此也是非对称性质的。
2.图18中,C点在不同转动位置,为不同的高度数值;对应的,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在不同的相对转动位置,其叠加的H4高度也为不同的数值;由于H5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H3=H5–H4,所以H3的高度在不同转动位置为不同的数值;H3数值不同,其意味着压力不同,即:转动在不同的位置,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之间的摩擦压力也不同。在本发明中,摩擦片10相对于阻尼片11的摩擦转动,不仅仅加载方向摩擦压力和摩擦阻尼大,卸载方向摩擦压力和摩擦阻尼小;而且,在加载方向上摩擦压力和摩擦阻尼越来越大,而在卸载方向上摩擦压力和摩擦阻尼则越来越小,所以这个优异特点,在技术上也有其积极意义;该优异特点可以有效抑制皮带抖动出现大的幅度,以及吸收抖动尖峰。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二中,摩擦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为四个,阻尼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也是四个。
实施例四对实施例二的上述情况予以改变。
在本实施例四中,摩擦螺旋分曲面的数量改变为两个,阻尼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也改变为两个。摩擦螺旋分曲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摩擦螺旋分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阻尼螺旋分曲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阻尼螺旋分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摩擦螺旋分曲面和阻尼螺旋分曲面形状吻合,为曲面贴合曲面的面接触、面摩擦。由于摩擦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为两个,对应的,阻尼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为两个,360°÷2=180°,所以呈180°角度的旋转对称性质。本实施例四中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同样为非对称阻尼。
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二中,摩擦片10的摩擦斜坡形面为摩擦螺旋曲面,摩擦螺旋曲面包括四个摩擦螺旋分曲面;阻尼片11的阻尼斜坡形面为阻尼螺旋曲面,阻尼螺旋曲面包括四个阻尼螺旋分曲面。
实施例五对实施例二的上述情况予以改变。
在本实施例五中,摩擦片10的摩擦斜坡形面包括六个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阻尼片11的阻尼斜坡形面包括六个阻尼斜坡形分平面,各阻尼斜坡形分平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阻尼斜坡形分平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和阻尼斜坡形分平面形状吻合,以追求面对面的接触和摩擦。
本实施例五中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和阻尼斜坡形分平面,该两个分平面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况不同。设想存在一个假设平面,该假设平面与芯轴9的轴心线垂直。现有技术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的相抵接触面,它与假设平面重合或平行。而在本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摩擦片10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和阻尼片11的阻尼斜坡形分平面,该两个斜坡形分平面构成的相抵接触面,它既不与假设平面重合、也不与假设平面平行。
本实施例五以斜坡形分平面替代螺旋分曲面,其带来的优点是:1.制造容易、包括模具制造容易,2.提供了不一样的结构和类型;其带来的缺点是面对面的贴合度下降,但完全可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况且,阻尼片11是由弹性材料制造的。
本实施例五中的发明皮带张紧轮机构,为了尽量达到、或接近面对面的接触和摩擦,可以在设计和制造中予以特别处理。特别处理的方法:1.设计中,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和阻尼斜坡形分平面,两者吻合(或最接近吻合)时,张紧轮转动的理论角度。2.典型使用情况下,张紧轮转动的实际角度。3.将理论角度调整到实际角度,并通过多次实验,再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五的发明皮带张紧轮机构,经过发明人的实物实验论证,同样具有良好的非对称阻尼特点。

Claims (7)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包括:设有腔体的摇臂(3),平面涡卷弹簧(4),底座(5),芯轴(9),碟簧(12),以及设置在摇臂(3)腔体内的摩擦组件;
其特征是:
所述的摩擦组件包括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
所述的芯轴(9)、摩擦片(10)、阻尼片(11)、以及碟簧(12),该四者为同轴关系;摇臂(3)腔体的底部,碟簧(12),阻尼片(11),摩擦片(10),前述四者依序相抵;
所述的阻尼片(11)与所述的摇臂(3)腔体,该两者在圆周方向上同步,该两者在轴向上相对运动;
所述的芯轴(9),其上端与底座(5)固定连接,其下端与摩擦片(10)固定连接;
所述的摩擦片(10)和阻尼片(11),该两者的相抵接触面为斜坡形面;换言之,所述摩擦片(10)的相抵接触面为摩擦斜坡形面,所述阻尼片(11)的相抵接触面为阻尼斜坡形面,并且摩擦斜坡形面和阻尼斜坡形面形状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摩擦片(10),其摩擦斜坡形面为摩擦螺旋曲面,摩擦螺旋曲面圆周环绕设置,并且摩擦螺旋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对应的,所述的阻尼片(11),其阻尼斜坡形面为阻尼螺旋曲面,阻尼螺旋曲面圆周环绕设置,并且阻尼螺旋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所述的摩擦螺旋曲面和所述的阻尼螺旋曲面形状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摩擦片(10),其摩擦斜坡形面为摩擦螺旋曲面,摩擦螺旋曲面包括两个以上的摩擦螺旋分曲面,各摩擦螺旋分曲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摩擦螺旋分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所述的阻尼片(11),其阻尼斜坡形面为阻尼螺旋曲面,阻尼螺旋曲面包括阻尼螺旋分曲面,阻尼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与摩擦螺旋分曲面的数量一致,各阻尼螺旋分曲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阻尼螺旋分曲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摩擦螺旋分曲面和阻尼螺旋分曲面形状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摩擦片(10),其摩擦斜坡形面包括四个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所述的阻尼片(11),其阻尼斜坡形面包括四个阻尼斜坡形分平面,各阻尼斜坡形分平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阻尼斜坡形分平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和阻尼斜坡形分平面形状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摩擦片(10),其摩擦斜坡形面包括五个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所述的阻尼片(11),其阻尼斜坡形面包括五个阻尼斜坡形分平面,各阻尼斜坡形分平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阻尼斜坡形分平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和阻尼斜坡形分平面形状吻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摩擦片(10),其摩擦斜坡形面包括六个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摩擦斜坡形分平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所述的阻尼片(11),其阻尼斜坡形面包括六个阻尼斜坡形分平面,各阻尼斜坡形分平面为旋转对称性质,并且各阻尼斜坡形分平面的首尾处呈台阶形结构;
摩擦斜坡形分平面和阻尼斜坡形分平面形状吻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阻尼片(11),其边缘具有凸起结构;所述摇臂(3)的腔体具有凹陷结构;阻尼片(11)的凸起结构位于摇臂(3)腔体的凹陷结构内。
CN201810649382.9A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 Pending CN1106307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9382.9A CN110630705A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9382.9A CN110630705A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0705A true CN110630705A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6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49382.9A Pending CN110630705A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07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8967A1 (zh) * 2020-01-07 2021-07-15 太仓卡兰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摩擦片组与旋转阻尼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4201A1 (de) * 1979-11-05 1982-08-19 Dyneer Corp., 06880 Westport, Conn.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eines treibriemens von fahrzeugmotoren
US4826471A (en) * 1987-06-05 1989-05-02 Mitsuboshi Belting, Ltd. Automatic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tensioner
DE4431801A1 (de) * 1994-09-07 1996-03-14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Spanneinrichtung mit richtungsabhängiger Dämpfung
DE102005053131A1 (de) * 2005-11-08 2007-05-16 Schaeffler Kg Spanneinrichtung für ein Zugmittel
CN204921875U (zh) * 2015-06-08 2015-12-30 重庆大学 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自动张紧器
CN207229689U (zh) * 2017-08-29 2018-04-13 浙江瑞德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张紧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04201A1 (de) * 1979-11-05 1982-08-19 Dyneer Corp., 06880 Westport, Conn.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eines treibriemens von fahrzeugmotoren
US4826471A (en) * 1987-06-05 1989-05-02 Mitsuboshi Belting, Ltd. Automatic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tensioner
DE4431801A1 (de) * 1994-09-07 1996-03-14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Spanneinrichtung mit richtungsabhängiger Dämpfung
DE102005053131A1 (de) * 2005-11-08 2007-05-16 Schaeffler Kg Spanneinrichtung für ein Zugmittel
CN204921875U (zh) * 2015-06-08 2015-12-30 重庆大学 一种汽车发动机皮带自动张紧器
CN207229689U (zh) * 2017-08-29 2018-04-13 浙江瑞德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张紧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8967A1 (zh) * 2020-01-07 2021-07-15 太仓卡兰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摩擦片组与旋转阻尼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3078B2 (en) Tensioner
US5740893A (en) One-way clutch and method of making bearing ring
US20230235789A1 (en) Ring,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component displacement control
US9869379B2 (en) Tensioner with increased damping and arm on base cup configuration
US5879254A (en) Pulley
CN101755147A (zh) 用于油湿式皮带传动装置的滑轮张紧器
CN109312830A (zh) 旋转张紧器
US10107183B2 (en) Eccentric planetary traction drive super-turbocharger
CN103423392A (zh) 带有非对称阻尼机构的张紧轮
DE102009020589A1 (de) Riemenspanneinheit
KR20040091062A (ko) 컴프레서용 풀리의 회전 지지장치
CN110630705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轮机构
JPH0587191A (ja) 支承とねじり止めを統合した弾性継手
CN106838165B (zh) 装有对称布置式阻尼装置的自动张紧器
TWI812704B (zh) 離心離合器
CN103459890A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
CN203413054U (zh) 一种张紧轮
US5913743A (en) Auto-tensioner
JP7020574B2 (ja) 遠心振り子ダンパ及びトルク伝達装置
KR102286687B1 (ko) 자석 스프링을 가진 댐퍼 분리기
US9677605B2 (en) Hanger bearing assembly
JP5695504B2 (ja) ダンパプーリ
JP3107351B2 (ja) オートテンショナ
CN104169597B (zh) 滑动止推轴承
JPH06103047B2 (ja) 等速継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