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衣装置,确保衣物可以均匀的接触热空气,提高烘干效率,并且能够抚平衣物上的皱折,防止产生新的褶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衣装置,其中,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晾衣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上侧的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风机和发热装置,所述风机为所述筒体内输送空气,所述发热装置将所述风机输送的空气加热,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带动所述晾衣装置旋转的转动装置,所述晾衣装置包括空心柱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空心柱两侧的两个支撑调节架,所述支撑调节架的下端连接有挂衣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调节架包括连接杆和连接座,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空心柱的侧面,所述连接座的上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所述挂衣架固定在所述连接座的下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柱的上部横向贯穿设置有一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向下延伸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座上,所述空心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滑轮,所述钢丝绳沿所述滑轮的轮槽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晾衣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机、牵引绳和绕线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空心柱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输出轴延伸到所述空心柱的中心腔内,述绕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输出轴上,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绕线轮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钢丝绳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主动转轮和转动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座内,所述主动转轮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输出轴上,所述转动座连接在所述空心柱的下端,所述转动座的下端设置有与容纳所述主动转轮的下腔。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弧形边,相邻两个弧形边的交接处设置有内齿槽,所述主动转轮边缘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凸齿,所述凸齿与所述内齿槽相适配,所述主动转轮的边缘与所述弧形边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下底座和设置在所述下底座上的上底座,所述转动座的下端延伸到所述下底座内的圆形腔内,且在转动座的下端和所述圆形腔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的下端还设置有位于所述下腔外侧的上环槽,所述滚珠的上部位于所述上环槽内,所述圆形腔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滚珠下部的下环槽。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紫外线灯,所述筒体的下部开设有多个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一侧设置有活动门,所述筒体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发明中,在所述烘干装置进行烘干衣物时,所述转动装置带动所述晾衣装置间歇旋转,在所述晾衣装置的惯性作用下,间歇的停止转动会使得所述挂衣架上挂着的衣物在转动的同时不停地抖动,抚平衣物上的褶皱,并且使得进入到所述筒体内的热空气可以均匀充分的接触衣物,从而提高烘干效果,防止皱折产生。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下面参考图1至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干衣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筒体3、设置在所述筒体3内的晾衣装置4、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3上侧的烘干装置6,所述烘干装置6包括风机61和发热装置62,所述风机61为所述筒体3内输送空气,所述发热装置62将所述风机61输送的空气加热,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带动所述晾衣装置4旋转的转动装置8,所述晾衣装置4包括空心柱4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空心柱41两侧的两个支撑调节架46,所述支撑调节架46的下端连接有挂衣架9,在所述烘干装置6进行烘干衣物时,所述转动装置8带动所述晾衣装置4间歇旋转,在所述晾衣装置4的惯性作用下,间歇的停止转动会使得所述挂衣架9上挂着的衣物在转动的同时不停地抖动,抚平衣物上的褶皱,并且使得进入到所述筒体3内的热空气可以均匀充分的接触衣物,从而提高烘干效果,防止皱折产生。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调节架46包括连接杆461和连接座462,所述连接杆461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空心柱41的侧面,所述连接座462的上端铰接在所述连接杆461的下端,所述挂衣架9固定在所述连接座462的下端,具体的,在所述空心柱4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凸耳414,所述连接杆461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凸耳414上。
所述空心柱41的上部横向贯穿设置有一钢丝绳47,所述钢丝绳47的两端向下延伸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座462上,所述空心柱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滑轮463,所述钢丝绳47沿所述滑轮463的轮槽滑动。
具体的,在所述空心柱41的上部水平贯通设置有一对圆通孔412,所述钢丝绳47穿过所述圆通孔412,所述圆通孔412与所述空心柱41内部的中心腔411贯通。
所述滑轮463位于位于所述圆通孔412的下侧。
所述晾衣装置4还包括第一电机43、牵引绳42和绕线轮44,所述第一电机43固定在所述空心柱41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43的第一电机输出轴延伸到所述空心柱41的中心腔411内,述绕线轮44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43的第一电机输出轴上,所述牵引绳42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绕线轮44上,所述牵引绳42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连接有连接套45,所述连接套45套设在所述钢丝绳47上,所述牵引绳42牵动所述连接套45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所述连接套45通过所述钢丝绳47带动所述支撑调节架46运动,便于所述筒体3内的热空气均匀的接触到衣物,提高烘干效果。
在所述空心柱41的下部设置有侧开孔413,所述第一电机43的第一电机输出轴通过所述侧开孔413延伸到所述空心柱41的中心腔411内。
所述第一电机43带动所述绕线轮44转动,所述绕线轮44转动时,使得所述牵引绳42缠绕在所述绕线轮44上的圈数增多,所述连接套45将所述钢丝绳47的中部沿所述中心腔411向下牵动,由于所述钢丝绳47的总长度不变,所述钢丝绳47牵动所述连接座462向远离所述空心柱4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悬挂在所述挂衣架9上的衣物随同所述连接座462运动,有利于均匀所述筒体3内的热空气对衣物的烘干效果均匀,所述第一电机43反转,则所述连接套45将所述钢丝绳47的中部沿所述中心腔411向上释放,所述连接座462向靠近所述空心柱41的方向运动,便于根据衣物的薄厚进行调整悬挂的间距。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转动装置8包括第二电机81、主动转轮82和转动座83,所述第二电机81固定在所述底座1内,所述主动转轮82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机81的第二电机输出轴811上,所述转动座83连接在所述空心柱41的下端,所述转动座83的下端设置有与容纳所述主动转轮82的下腔832。
所述下腔83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弧形边833,相邻两个弧形边833的交接处设置有内齿槽834,所述主动转轮82边缘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凸齿821,所述凸齿821与所述内齿槽834相适配,所述主动转轮82的边缘与所述弧形边833相适配。
所述底座1包括下底座11和设置在所述下底座11上的上底座12,所述转动座83的下端延伸到所述下底座11内的圆形腔111内,且在转动座83的下端和所述圆形腔11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多个滚珠84,使得所述转动座83平稳、顺畅的转动,无阻碍作用。
所述转动座83的下端还设置有位于所述下腔832外侧的上环槽831,所述滚珠84的上部位于所述上环槽831内,所述圆形腔111的底部设置有容纳所述滚珠84下部的下环槽。
所述空心柱41的下端穿过所述上底座12连接在所述转动座83上,在所述上底座12和所述空心柱4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防止所述筒体3内的水向下渗漏。
为了使得所述转动座83顺畅转动,在所述转动座83和所述上底座12之间套设有轴承。
所述筒体3的内壁上设置有紫外线灯7,所述筒体3的下部开设有多个出风口34,所述紫外线灯7实现杀菌消毒的作用。
所述筒体3的一侧设置有活动门31,所述活动门31的外侧连接有把手311,便于打开所述活动门31,将待烘干的衣物挂在所述挂衣架9上,以及便于使用者收取所述挂衣架9上的衣物。
所述筒体3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32,将所述筒体3内滞留的水份的流出。
所述发热装置62为电发热体。
在所述筒体3的上端设置有顶盖5,在所述空心柱41的上端连接有上挡柱415,所述上挡柱415和所述顶盖5之间设置有轴承,使得所述晾衣装置4平稳的转动,不会由于衣物重量的影响发生倾斜等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顶盖5的下部具有环形腔51,所述发热装置62设置在所述环形腔51内,所述风机61设置在所述环形腔51的外侧,所述风机61工作将空气输送到所述环形腔51内,所述发热装置62使得进入到所述环形腔51内的空气加热,图1中箭头方向指示热空气流动路线,热空气通过所述环形腔51下端的进风口511进入到所述筒体3内,最后由所述出风口34排出所述筒体3外,由于所述筒体3的结构相对密闭,在源源不断输送的热空气的作用下,加速衣物上的水分快速蒸发,热干空气与湿衣物实现热交换并带走水分,此过程将湿衣物烘干,此时带有水分的空气由所述出风口34排出,从而快速干衣,所述转动装置8带动所述晾衣装置4转动,使得悬挂在所述挂衣架9上的衣物均匀烘干,在热气流的吹佛作用,也能够起到防止衣物邹折产生,对原有邹折起到舒展作用。
所述转动装置8工作时,所述第二电机8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主动转轮82转动,所述主动转轮82转动一圈的过程中,所述主动转轮82的凸齿821伸入到所述转动座83的一个内齿槽834中,拨动所述转动座83转动一定角度,从而使得所述转动座83带动所述空心柱41实现间歇运动,在所述空心柱41转动的惯性力作用下,所述空心柱41停止转动后,所述挂衣架9上挂着的衣物会产生抖动,舒展皱折,从而使得在所述转动装置8的作用下,所述挂衣架9上挂着的衣物在转动的同时不停地抖动,使得进入到所述筒体3内的热空气可以均匀充分的接触衣物,从而提高烘干效果,防止皱折产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