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2430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22430A CN110622430A CN201880031695.6A CN201880031695A CN110622430A CN 110622430 A CN110622430 A CN 110622430A CN 201880031695 A CN201880031695 A CN 201880031695A CN 110622430 A CN110622430 A CN 1106224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link
- terminal
- base station
- downlink
- reference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2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predefined selection sche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持比诸如长期演进(LTE)的第四代(4G)通信系统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第五代(5G)或预5G通信系统。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终端的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收发器,该终端从基站接收根据与基站的信道互易性是否被满足而确定的并且用于控制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的指示信号;并且从基站接收参考信号;并且基于指示信息和参考信号向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详细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为了满足第四代(4th-generation,4G)通信系统的商业化之后呈增长趋势的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正在努力开发改进的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因此,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
为了实现高数据传输速率,5G通信系统正在考虑以超高频(毫米波)频带(例如,60千兆赫(GHz)频带)实施。为了减轻在超高频频带的无线电波的路径损耗并增加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5G通信系统正在讨论波束形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全维多输入多输出(full dimensional–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和大规模天线技术。
此外,为了系统网络的改进的目的,5G通信系统正在实现诸如演进的小小区、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对设备通信(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D2D)、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接收干扰消除等技术的开发。
除此之外,5G系统正在开发诸如混合频移键控和正交幅度调制(hybridfrequency shift keying and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liding window superposition coding,SWSC)的高级编码调制(advancedcoding modulation,ACM)方案,以及诸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 carrier,FBMC)、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稀疏码多址(sparse codemultiple access,SCMA)等的高级连接技术。
为了克服由超高频(例如,毫米波)频带的特性引起的路径损耗问题,5G通信系统正在通过使用波束形成技术来增加信号增益。因此,需要一种在考虑采用波束形成的系统的环境中用于管理基于互易性(reciprocity)的预编码的方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讨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高效确定预编码器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基于根据波束对应性和信道互易性确定的过程来传输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表示波束对应性或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不满足的指示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通过先前确定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传输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或者通过先前确定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传输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通过先前确定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或者通过先前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波束传输下行链路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确定用于传输数据的测量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表示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的功能的设备和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终端的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收发器,用于: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是根据与基站的信道互易性是否被满足来确定的并且用于控制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并且从基站接收参考信号;并且基于指示信息和参考信号向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基站的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收发器,用于:向终端传输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是根据与终端的信道互易性是否被满足来确定的并且用于控制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并且从终端接收参考信号;并且基于指示信息和参考信号向终端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在终端中操作的方法可以包括: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是根据与基站的信道互易性是否被满足来确定的并且用于控制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从基站接收参考信号;以及基于指示信息和参考信号向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在基站中操作的方法可以包括:向终端传输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是根据与终端的信道互易性是否被满足来确定的并且用于控制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从终端接收参考信号;以及基于指示信息和参考信号向终端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使用波束对应性或信道互易性来确定或识别预编码器并执行波束形成通信。
本公开可以获取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结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结构。
图4a至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单元的结构。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环境。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上行链路传输过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示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波束的操作流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示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指示预编码器确定方案的示例。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器确定方案的操作流程。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器确定方案的操作流程。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指示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的功能的示例。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指示PMI功能的操作流程。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指示PMI功能的操作流程。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示例。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操作流程。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操作流程。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下行链路传输过程。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示例。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波束的操作流程。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示例。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的用于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的用于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可能不旨在限制其他实施例的范围。单数形式的表达可以包括复数形式的表达,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明确规定。本文使用的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的术语可以与本公开中提到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具有相同的含义。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中,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可以被解释为与相关的技术的上下文含义相同或相似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公开中明确定义,否则不被解释为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根据情况,即使在本公开中定义的术语也不能被解释为排除本公开的实施例。
在下面描述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硬件访问方法被解释为示例。然而,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包括使用所有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并因此,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不排除基于软件的访问方法。
下面参考附图提及本文档的各种实施例。应当理解,实施例和其中使用的术语并不旨在将其中阐述的技术限制于特定的实施例形式,而是包括相应实施例的各种修改、等同物和/或替代物。关于附图的描述,相似的参考符号可以用于相似的组件。单数形式的表达可以包括复数形式的表达,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明确规定。
在本文件中,表述“A或B”,“A和/或B中的至少一个”等可以包括一起列举的单词的所有可用组合。表述“第一”,“第二”,“该第一”,“该第二”等可以使用相应的构成元素,而与顺序和/或重要性无关,并且用于在不限制相应的构成元素的情况下将构成元素与另一个构成元素进行区别。当提到任何(例如,第一)组件“(操作地或通信地)与…耦接/耦接到…”或“连接到”另一(例如,第二)组件时,该任何组件可以直接地耦接到另一组件,或经由其他组件(例如,第三组件)耦接。
在本文档中,根据情况,表达“被配置(或被设置)为~”可以以硬件或软件的方式与例如“适合于~”、“具有~的能力”、“适于~”、“被制成为~”、“能够~”或“被设计为~”互换使用。在某些上下文中,表达“被配置为~的设备”可以表示该设备与其他设备或部件一起“能够~”。例如,短语“被配置(或被设置)以执行A、B和C的处理器”可以表示用于执行相应操作的专用处理器(例如,嵌入式处理器),或者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能够执行相应操作的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应用处理器)。
下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以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案执行预编码的设备和方法。详细地,本公开解释了在基于波束形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来执行预编码的技术。
在以下描述中,为方便描述描述,示出了表示信号的术语、表示信道的术语、表示控制信息的术语、表示网络实体的术语、表示设备的组件的术语等。因此,本公开不限于稍后描述的术语,并且可以使用具有等同技术含义的其他术语。
此外,本公开通过使用一些通信标准(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使用的术语来解释各种实施例,但是这仅仅是用于解释的示例。即使在其他通信系统中,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也可以容易地变形和应用。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例示了基站110、终端120和终端130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无线信道的一些节点。图1仅示出了一个基站,但是可以进一步包括与基站110相同或相似的另一基站。
基站110是向终端120和130提供无线连接的网络基础设施。基站110具有覆盖范围,该覆盖范围基于能够传输信号的距离被定义为特定地理区域。除了基站之外,基站110还可以被表示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eNodeB(eNB)”、“第五代节点”、“无线点”、“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或具有等同于这些的技术含义的其他术语。
终端120和终端130(用户使用的设备)中的每一个都通过无线信道执行与基站110的通信。根据情况,可以在没有用户参与的情况下管理终端120和终端130中的至少一个。即,终端120和终端130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的设备可以不由用户携带。除了终端之外,终端120和终端130中的每一个可以被表示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站”、“订户站”、“远程终端”、“无线终端”或“用户装置”或具有等同于这些的技术含义的其他术语。
基站110、终端120和终端130可以在毫米波的频带(例如,28GHz、30GHz、38GHz和60GHz)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此时,为了改进信道增益,基站110、终端120和终端130可以执行波束形成。这里,波束形成包括传输波束形成和接收波束形成。即,基站110、终端120和终端130可以向传输信号或接收信号授予方向性。为此,基站或终端可以通过波束搜索或波束管理过程来选择服务波束。在选择服务波束之后,可以通过与传输服务波束的资源处于准共址(quasi co-located,QCL)关系的资源来执行后续通信。基站110和终端120和130可以通过波束搜索过程来选择服务波束112、113、121和131。
当从在第二天线端口上转发符号的信道推断出在第一天线端口上转发符号的信道的大尺度(large-scale)特性时,可以评估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处于QCL关系。例如,大尺度特性可以包括延迟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偏移、平均增益、平均延迟和空间接收器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结构。图2中例示的结构可以理解为基站110的结构。下面使用的术语“…单元”、“…器”等示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这些术语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施。
参考图2,基站11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210、回程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控制单元240。
无线通信单元2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信道收发信号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单元21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流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传输时,无线通信单元210通过编码和调制传输比特流来生成复杂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时,无线通信单元210通过解调和解码基带信号来恢复接收比特流。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将基带信号上变频成射频(radio frequency,RF)频带信号,并然后通过天线传输RF频带信号,并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成基带信号。
为此,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传输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converter,ADC)等。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多个收发路径。此外,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天线阵列,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元件。在硬件方面,无线通信单元210可以包括数字单元和模拟单元,并且根据操作功率、操作频率等,模拟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子单元。
如上所述,无线通信单元210传输和接收信号。因此,无线通信单元210的整体或部分可以被表示为“发送单元”、“接收单元”或“收发单元”。此外,在以下描述中,通过无线信道执行的传输和接收被用作包括由无线通信单元210来执行前述处理的含义。
回程通信单元220提供用于执行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也就是说,回程通信单元220将从基站110传输到另一节点(例如,另一连接节点、另一基站、上节点、核心网络等)的比特流转换成物理信号,并将从另一节点接收的物理信号转换成比特流。
存储单元230存储诸如用于基站110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设置信息等数据。存储单元230可以由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组合组成。并且,响应于控制单元240的请求,存储单元230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单元240控制基站110的一般操作。例如,控制单元24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单元210或回程通信单元220传输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单元24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230中并读取。并且,控制单元240可以执行通信标准中所需的协议栈的功能。为此,控制单元2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根据各种实施例,控制单元240可以包括预编码器计算单元。这里,预编码器计算单元、存储在存储单元230中的指令集或代码可以是至少暂时驻留在控制单元240或存储指令/代码的存储空间中的指令/代码,或者是配置控制单元240的电路的一部分。例如,控制单元240可以控制基站110执行稍后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操作。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结构。图3中例示的结构可以理解为终端120的结构。下面使用的术语“…单元”、“…器”等表示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这些术语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施。
参考图3,终端120包括通信单元310、存储单元320和控制单元330。
通信单元310执行用于通过无线信道收发信号的功能。例如,通信单元31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流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传输时,通信单元310通过编码和调制传输比特流来生成复杂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时,通信单元310通过解调和解码基带信号来恢复接收比特流。此外,通信单元310将基带信号上变频成RF频带信号,并然后通过天线传输RF频带信号,并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成基带信号。例如,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传输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ADC等。
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多个收发路径。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阵列,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元件。在硬件方面,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例如,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这里,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可以实施为一个封装。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执行波束形成。
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相互不同的通信模块,以便处理相互不同的频带信号。此外,通信单元310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模块,以便支持相互不同的多个无线连接技术。例如,相互不同的无线连接技术可以包括蓝牙低能量(Bluetooth low energy,BLE)、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WiFi千兆字节(WiFi gigabyte,WiGig)、蜂窝网络(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此外,相互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uperhigh frequency,SHF)(例如,2.5GHz和5GHz)频带和/或毫米波(例如,60GHz)频带。
如上所述,通信单元310传输和接收信号。因此,整个或部分通信单元310可以被表示为“发送单元”、“接收单元”或“收发单元”。此外,在以下描述中,通过无线信道执行的传输和接收被用作包括由通信单元310来执行前述处理的含义。
存储单元320存储诸如用于终端120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设置信息等数据。存储单元320可以由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组合组成。并且,响应于控制单元330的请求,存储单元320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单元330控制终端120的一般操作。例如,控制单元330通过通信单元310传输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单元33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320中并读取。并且,控制单元330可以执行通信标准中所需的协议栈的功能。为此,控制单元3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或者是处理器的一部分。此外,通信单元310和控制单元330的一部分可以被表示为通信处理器(communication processor,CP)。具体地,根据各种实施例,控制单元330控制终端120计算预编码器,并通过应用该预编码器来生成上行链路数据符号。例如,控制单元330可以控制终端120执行稍后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操作。
图4a至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单元的结构。图4a至图4c示出了图2的无线通信单元210或图3的无线通信单元210的详细结构的示例。具体而言,图4a至图4c例示了作为图2的无线通信单元210或图3的通信单元310的一部分的用于执行波束形成的组成元件。
参考图4a,无线通信单元210或通信单元310包括编码和调制单元402、数字波束形成单元404、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以及模拟波束形成单元408。
编码和调制单元402执行信道编码。为了信道编码,可以使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卷积码和极化码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执行星座映射,编码和调制单元402生成调制符号。
数字波束形成单元404对数字信号(例如,调制符号)执行波束形成。为此,数字波束形成单元404将调制符号乘以波束形成权重。这里,波束形成权重用于改变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并且可以被表示为“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器”等。数字波束形成单元404将数字波束形成的调制符号输出到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此时,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技术,调制符号可以被复用,或者相同的调制符号可以被提供到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
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将数字波束形成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为此,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运算单元、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插入单元、DAC和上变频单元。CP插入单元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方案,并且当应用另一物理层方案(例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时,可以排除CP插入单元。即,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为通过数字波束形成生成的多个流提供独立的信号处理过程。然而,根据实施方案,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的一些组成元件可以被共同使用。
模拟波束形成单元408对模拟信号执行波束形成。为此,数字波束形成单元404将模拟信号乘以波束形成权重。这里,波束形成权重用于改变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详细地,根据多个传输路径406-1至406-N和天线之间的耦接结构,模拟波束形成单元408可以如图4b或图4c中那样配置。
参考图4b,输入到模拟波束形成单元408的信号经过相位/幅度转换和/或放大的操作,并通过天线传输。此时,每条路径的信号通过相互不同的天线组(即,天线阵列)传输。在对通过第一路径输入的信号的处理的描述中,该信号被相位/幅度转换单元412-1-1至412-1-M转换成具有相互不同或相同的相位/幅度的信号序列,并且被放大器414-1-1至414-1-M放大,并然后通过天线传输。
参考图4c,输入到模拟波束形成单元408的信号经过相位/幅度转换和/或放大的操作,然后通过天线传输。此时,每条路径的信号通过相同的天线组(即,天线阵列)传输。在对通过第一路径输入的信号的处理的描述中,该信号被相位/幅度转换单元412-1-1至412-1-M转换成具有相互不同或相同的相位/幅度的信号序列,并且被放大器414-1-1至414-1-M放大。并且,所放大的信号被求和单元416-1-1至416-1-M用天线元件的标准求和,其中信号通过一个天线阵列传输,并然后通过天线传输。
图4b示出每个传输路径使用独立天线阵列的示例,即图4c的传输路径共享一个天线阵列的示例。但是,根据另一实施例,一些传输路径可以使用独立的天线阵列,并且剩余的传输路径可以共享一个天线阵列。此外,根据进一步的实施例,可以使用通过在传输路径和天线阵列之间应用可切换结构而根据情况自适应变化的结构。下面,波束是指由模拟波束形成形成的信号,以及预编码器是指对由数字波束形成控制的信号的处理。也就是说,波束形成操作可以包括用于形成基站或终端的波束(传输波束或接收波束)的模拟波束形成操作,以及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器的数字波束形成操作。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无线环境。基站510可以对应于图1的基站110。终端520可以对应于图1的终端120。
参考图5,无线网络环境500可以包括基站510和终端520。无线网络环境500包括下行链路(DL),即从基站510到终端520的链路,以及上行链路(UL),即从终端520到基站510的链路。
基站510和终端520可以交换信号,以便确定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或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信号交换过程可以表示为波束训练过程、波束搜索过程或波束管理过程。终端520可以测量所接收的参考信号中的每一个,以确定参考信号中的每一个的信道质量。下面,在本公开中,信道质量可以是,例如,波束参考信号接收功率(beam 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B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RI)、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载波干扰噪声比(carrier to interference andnoise ratio,CI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误差矢量幅度(error vectormagnitude,EVM)、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和/或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中的至少一个。毫无疑问,除了前述示例之外,可以使用具有等同于此的技术含义的其他术语或表示信道质量的其他度量。下面,在本公开中,信道质量高意味着信号幅度相关的信道质量值高或者差错率相关的信道质量值小。这意味着,当信道质量高时,保证了平滑的无线通信环境。此外,最佳波束可能意味着波束当中的最高信道质量的波束。
上行链路传输可能意味着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下行链路传输可能意味着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基站510和终端520可以各自从信号交换过程中确定下行链路波束或上行链路波束。例如,基站510可以确定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并且终端520可以确定下行链路接收波束。对于另一示例,基站510可以确定上行链路接收波束,并且终端520可以确定上行链路传输波束。
下面,为方便描述,所确定的波束被表示为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下行链路接收波束、上行链路接收波束和上行链路传输波束,但是所表示的术语仅表示所确定的波束本身,并且不限制其使用。例如,基站510可以使用下行链路传输波束进行上行链路接收。这意味着被确定为下行链路传输波束的波束被用作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波束。
在基站510和终端520中的每一个确定将被使用的波束之后,基站510和终端520中的每一个可以执行用于确定将应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器(或预编码矩阵)的过程。例如,在上行链路传输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终端520可以根据接收的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器。由基站510传输的参考信号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但是当信道互易性得到保证时,可以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在下面的描述中,信道互易性意味着以下属性:上行链路信道和下行链路信道具有相似特性,换句话说,意味着以下信道属性:能够与下行链路信道响应相同地对待上行链路信道响应。当使用信道互易性时,可以通过使用上行链路信道响应来获得下行链路信道响应,或者通过使用下行链路信道响应来获得上行链路信道响应。终端520可以通过应用所确定的预编码器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毫无疑问,响应于信道互易性得到保证,可以根据终端520传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将由基站510应用于下行链路传输(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预编码器。
另一方面,基站510的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和上行链路接收波束可以彼此不同。响应于基站510的下行链路波束和上行链路波束彼此不同,基站510可以被表示为不满足波束对应性或波束互易性。这里,波束对应性意味着以下属性:上行链路波束和下行链路波束具有相似特性,换句话说,意味着以下波束属性:能够与下行链路波束方向相同地对待上行链路波束方向。当使用波束对应性时,可以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的波束,或者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波束。类似于基站510,终端520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和上行链路传输波束可以彼此不同。即,终端520可能无法满足波束互易性。
响应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使用的波束不相同(例如,基站510的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和上行链路接收波束不同,并且终端520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和上行链路传输波束不同),难以保证信道互易性。这是因为信号经历的无线信道的状态由于波束的定向特性而变得不同。
此外,当在一个基站中上行链路波束和下行链路波束不同时,甚至如在无线网络环境550中的当与一个终端耦接用于上行链路的基站和耦接用于下行链路的基站不同时,也可能不满足信道互易性。无线网络环境550可以包括基站510、基站515和终端520。基站510可以是耦接用于到终端520的下行链路传输的基站,并且基站515可以是用于终端520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基站。例如,终端520位于基站515附近,并因此为了上行链路传输而与基站515耦接,但为了下行链路传输而与基站510耦接,因为基站510的下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高。
不同于图5所示,基站510或终端520也可以满足波束对应性。在这种情况下,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根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确定下行链路预编码器,并且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CSI-RS)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
如上所述,在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确定预编码器时,需要考虑基站或终端中使用的上行链路波束和下行链路波束之间的关系。此外,终端可以识别通过波束管理过程获得的终端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和上行链路传输波束是不同的,但是可能不能确定基站(例如,无线网络环境500的基站510)是否满足波束对应性,并且甚至可能不能确定与终端耦接用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输的基站是相同还是不同(例如,无线网络环境500的基站510和基站515)。响应于终端根据接收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也可能出现未能准确反映信道的状态的问题。
下面,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描述了考虑上行链路波束和下行链路波束的预编码器确定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过程。特别地,需要用于向终端通知信道状态的指示信息,其中终端准确地反映信道状态。下面,为方便描述,预编码器确定操作可以被表示为“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并且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可以被表示为“基于互易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图6至图21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并且图22至图28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下行链路传输方法。另一方面,本公开可以假设当满足波束对应性时满足信道互易性的环境(例如,TDD系统)。
基于互易性的上行链路传输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上行链路传输过程。
参考图6,在步骤610中,基站510和终端520可以确定将在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中使用的波束。步骤610可以被表示为波束管理过程、波束搜索过程或波束训练过程。例如,基站510可以通过多个波束中的每一个向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并且从终端520接收反馈信息,从而确定下行链路传输波束。终端520可以通过多个波束中的每一个从基站510接收参考信号,从而确定下行链路接收波束。这里,通过多个波束中的每一个传输/接收参考信号的操作可以被表示为波束扫描操作。类似地,终端520可以通过波束扫描操作向基站510传输参考信号,并且从基站510接收反馈信息,从而确定上行链路传输波束。基站510可以通过波束扫描操作从终端520接收参考信号,从而确定上行链路接收波束。下面,图7至图21假设确定基站510将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的接收波束和将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传输波束、以及终端520将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的传输波束和将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接收波束的情况。换句话说,描述了预先确定基站510和终端520的每一个中的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或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情况。
在步骤62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用于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所需的操作。所需的操作可以包括:设置用于接收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的波束形成操作、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波束形成操作、测量参考信号的操作、传输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操作、设置码本的操作或计算预编码器的数字波束形成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表示参考信号的用途的信息,该参考信号被传输以确定预编码器。预编码器可以是将被应用于从终端520到基站510的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下面,上行链路预编码器)。参考信号可以是在稍后描述的步骤630中从基站510传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指示信息可以表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还是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这里,作为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可以意味着满足信道互易性。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用途,不仅基站510传输参考信号的波束,而且终端520用于接收参考信号的波束都可能变得不同。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表示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信息。波束可以是在步骤610中确定的波束。终端520可以根据指示信息,将在步骤610中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波束或下行链路接收波束确定为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表示预编码方案的信息。这里,预编码方案可以意味着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的方案。预编码方案可以包括通过使用从基站510接收的参考信号来计算预编码器的方案(基于下行链路测量的方案),或者根据从基站510接收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来获得预编码器的方案(基于上行链路测量的方案)。预编码方案可以根据基站510和终端520之间的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不满足来确定。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表示PMI的功能的信息。这里,PMI功能可以意味着当基站510将PMI反馈给终端520时PMI的作用(role)。PMI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功能:表示将被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的功能,或者用于在基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计算预编码器时反映上行链路干扰的影响的功能。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表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信息。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可以包括基于码本的UL传输方案、基于非码本的UL传输方案(不基于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或者基于分集的UL传输方案。这里,基于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案意味着应用反馈PMI的预编码器来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案,并且基于非码本的UL传输方案意味着在传输端自主地(不限于码本使用或不使用)选择和应用预编码器来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案。换句话说,在操作方案中,基于非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案比基于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包括在前述实施例的指示信息中的部分信息可以一起包括在被指示信息中。例如,指示信息可以同时包括表示将被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信息和表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信息。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个信息(或字段)也可以同时指示一些前述实施例。例如,至少一个特定比特可以表示参考信号的使用,并且也表示上行链路PMI的使用。
此外,在图6的步骤620中,示出了指示信息被传输一次,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包括其他信息的指示信息的每一个也可以在不同的定时传输。例如,基站510可以在传输表示参考信号的用途的信息之后,传输表示PMI功能的信息。
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方案从基站510传输到终端520。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传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传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传输。
在步骤63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基站510和终端52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通过在步骤610中确定的波束来执行步骤630。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510可以通过在步骤610中确定的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传输参考信号。终端520可以通过在步骤610中确定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可以用于测量通过下行链路波束形成的下行链路信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在步骤610中确定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作为传输波束来传输参考信号。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在步骤610中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波束作为接收波束来接收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可以用于测量通过上行链路波束形成的上行链路信道。
下面,在本公开中,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估计信道的参考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对于另一示例,参考信号可以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对于又一示例,参考信号可以是解调RS(demodulation-RS,DM-RS)。为了支持上行链路中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可以将DM-RS定义为单独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对于再一示例,参考信号可以是波束参考信号(beam reference signal,BRS)。此外,对于又一示例,参考信号可以是波束细化参考信号(beam refinement reference signal,BRRS)。
下面,在本公开中,以参考信号为例描述了使用波束传输或接收的信号,但是不仅可以使用参考信号,还可以使用同步信号。例如,同步信号可以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扩展同步信号(extend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ESS)和SS块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6中,示出步骤620的指示信息的传输早于步骤630的参考信号的传输,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根据指示信息中包括的信息,可以确定指示信息的传输的定时。例如,响应于指示信息包括关于在步骤630中传输的参考信号的信息,可以首先执行步骤620,如图6所示。但是,响应于指示信息包括关于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信息,也可以首先执行步骤630,这不同于图6中所示。
在步骤640中,终端520可以确定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终端520可以根据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案来确定预编码器或者根据基于非码本的编码方案来识别预编码器,其中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案是根据包括从基站510接收的PMI和预编码器信息的码本来确定预编码器,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案是根据PMI或参考信号来计算预编码器。
终端520可以基于指示信息中包括的信息来确定预编码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520可以基于从基站510接收的参考信号来计算预编码器。终端520可以根据指示信息指示来测量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并且基于测量结果来计算预编码器。这是因为基站510可以确定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不满足,并据此生成指示信息。参考信号通过下行链路传输,但是可以被用于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确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尽管图6中未示出,但是终端520可以根据从基站510接收的PMI来确定预编码器。基站510可以确定是否根据指示信息指示来确定由PMI指示的预编码器。例如,终端520可以识别与在终端520包括的码本中的PMI所指示的索引相对应的预编码器。对于另一示例,终端520也可以根据表示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的PMI以及参考信号来计算预编码器。
在步骤650中,终端520可以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终端520可以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通过将步骤640中确定(或计算)的预编码器应用于意图传输的数据符号,终端520可以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终端的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收发器,用于: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是根据与基站的信道互易性是否被满足来确定的并且用于控制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并且从基站接收参考信号;并且基于指示信息和参考信号向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图6示出了通过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上行链路传输过程的示意流程。下面,图7至图21描绘了在波束形成通信系统中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详细过程。
用于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参考信号
下面,在图7至图9中,用于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被支持。这里,参考信号可以是CSI-RS。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一般参考信号照样被支持。除此之外,响应于上行链路波束或下行链路波束不同(例如,无线网络环境500),或者响应于通过上行链路与终端耦接的基站和通过下行链路耦接的基站不同(即,响应于不满足信道互易性),此外,可以支持用于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这里,响应于用于上行链路预编码的参考信号被传输,为了满足信道互易性,相应的参考信号可以由基站通过使用上行链路接收波束来传输,并且可以由终端通过使用上行链路传输波束来接收。上行链路接收波束和上行链路传输波束可以是由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波束搜索过程(例如,图6的步骤610)确定的波束。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示例。图7示出了上行链路接收波束731、上行链路传输波束732、下行链路传输波束741和下行链路接收波束742各自被区分,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与图7中所示的不同,波束对应性被满足,并因此,基站510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可以对应于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并且终端520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也可以对应于上行链路传输波束。毫无疑问,上述示例不仅适用于图7,还适用于稍后描述的实施例的概念图(图10、图13、图16、图19、图23和图26)。
参考图7,基站51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向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例如,CSI-RS)(710)。详细地,基站510可以使用上行链路接收波束731作为将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波束。该操作意味着基站510使用由与对应于上行链路接收波束731的索引相同的索引指示的波束作为传输波束。这里,假设上行链路接收波束731和上行链路传输波束732是由基站510和终端520通过波束管理过程预先确定的。
尽管图7中未示出,但是毫无疑问,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741或波束742)传输。此外,当参考信号可用于所有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时,如当信道互易性被满足时,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或上行链路波束中的任何一个来传输。
基站510可以确定通过哪个波束传输参考信号。另一方面,终端520可以接收单独的指示信息,以便确定要被接收的参考信号是使用上行链路接收波束731传输还是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波束741传输。这是因为取决于通过哪个波束传输参考信号,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会变得不同。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详细地,根据图8所示的过程,基站510可以确定将传输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510的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81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731和波束732)和下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741和波束742)是否彼此相同,以及通过上行链路与终端520耦接的基站和通过下行链路耦接的基站是否彼此相同。下面,为方便描述,上行链路波束和下行链路波束是否彼此相同被表示为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第一条件,并且通过上行链路耦接的基站和通过下行链路耦接的基站是否彼此相同被表示为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第二条件。
基站510可以确定第一条件是否被满足。基站510可以确定基站510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和下行链路传输波束是否彼此相同,并且终端520的上行链路传输波束和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是否彼此相同。响应于基站510和终端520都满足波束对应性,基站510可以确定第一条件被满足。
基站510可以确定第二条件是否被满足。基站510可以确定耦接用于与终端520的下行链路的基站和耦接用于与终端520的上行链路的基站是否相同。例如,基站510可以确定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否都与终端520耦接。当基站510和终端520为了下行链路传输而处于RRC连接状态,但是耦接用于终端520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基站是基站515而不是基站510时,基站510可以确定第二条件不满足。
响应于满足所有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820。但是,响应于甚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中的一个不满足,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840。在本公开中,为方便描述,描述了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但是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的满足或不满足意味着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不满足。也就是说,响应于基站510确定信道互易性满足,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820,否则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840。
在步骤82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被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可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这是因为所有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满足,并因此可以使用信道互易性(和波束对应性)。
在步骤83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向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响应于在步骤820之后执行的步骤830,波束对应性满足,并因此下行链路传输波束的索引和上行链路接收波束的索引可以彼此相同。
在步骤84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参考信号是否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响应于需要下行链路传输,基站510可以将参考信号确定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并执行步骤850。相反,响应于需要上行链路传输,基站510可以将参考信号确定为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并执行步骤860。
在步骤85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
在步骤86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
在步骤87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上行链路接收波束731向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与上行链路接收波束731具有相同索引的波束作为传输波束,将参考信号传输到终端520。
如上所述,在步骤820、步骤850和步骤86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这里,指示信息可以以各种方案来配置。根据指示信息的结构,终端520可以在各种方案中获得参考信号的用途。详细地,终端520可以基于基站510的信令(实施例1)或预定模式(实施例2),获得通过哪个波束传输参考信号。
实施例1:关于下行参考信号的上行/下行使用或不使用的指示信息
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表示参考信号(例如,CSI-RS)的用途的指示信息。该用途可以是以下三种用途之一。
用途1:用于所有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
用途2:用于下行链路传输(以下,DL CSI测量)
用途3: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以下,UL CSI测量)
换句话说,指示信息可以是表示参考信号是可用于上行链路还是可用于下行链路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表示三种用途之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至少2比特。例如,响应于包括用于指示三种用途之一的2比特的指示信息,用途1可以由“00”指示,用途2可以由“01”指示,以及用途3可以由“10”指示。“00”可以是保留信息。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区分用途3和剩余用途(用途1和用途2)的信息。例如,指示信息可以是1比特。用途3可以用“1”表示,以及其他用途可以用“0”表示。
因为终端520必须根据用途确定将在参考信号接收时设置的波束(即,接收波束),所以需要在参考信号传输之前传输指示信息。换句话说,在相应的实施例中,可能需要在步骤630之前执行图6的步骤620。
此外,传输指示信息的方案可以是动态传输方案和半静态传输方案中的一个。动态传输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改变参考信号的使用,并因此可以自适应地使用参考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DCI传输。例如,可以定义新的DCI格式,其包括表示参考信号的用途的字段,即,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和上行链路接收波束中的哪个波束来传输参考信号。作为另一示例,三种用途中的特定用途可以通过DCI格式的两个字段的组合来表示。例如,参考信号的用途也可以通过被包括在DCI格式的特定字段中的保留比特来指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MAC CE传输。指示信息可以用于基站510和终端520之间的MAC层控制信令。基站510可以设置表示参考信号的用途的逻辑信道标识符(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LCID),以配置MAC CE,并将其传输到终端520。
通过省略通知参考信号的用途的单独过程,半静态传输方案可以减少用于重复传输指示信息的资源的消耗。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传输。基站510可以通过无线资源信令(radio resource signaling,RRC)消息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RRC消息可以包括表示参考信号的用途(或者上行链路波束是否用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传输)的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
实施例2: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模式
响应于基站510设置的基于非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下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例如,CSI-RS)可以被设置为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UL CSI测量),以及下一个参考信号可以被设置为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DL CSI测量)。
额外地,基站510可以通过1比特指示信息向终端520通知第一参考信号是否甚至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并且以类似的方式通过1比特指示信息向终端520通知下一参考信号是否甚至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通过实施例2,可以减少由单独的指示信息消耗的比特的数量。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基站510可以通过单独的信令(例如,DCI)向终端520传输表示预定模式的资源信息。这里,表示预定模式的资源信息可以是表示用于在被传输的参考信号中识别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的参考信号的资源的模式的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信息,终端520可以获得将通过哪个波束来传输将要被接收的参考信号。终端520可以将将要接收参考信号的波束确定为与用于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波束相对应的波束。例如,响应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波束731传输的参考信号,终端520可以使用上行链路传输波束732作为接收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
终端52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确定将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详细地,根据图9所示的过程,终端520可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并且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波束。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520的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910中,终端520可以接收指示信息。
在步骤920中,终端520可以确定由接收到的指示信息表示的参考信号的用途是否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这里,用途可以是对应于UL CSI测量的用途3。响应于该用途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930。响应于该用途不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950。例如,响应于该用途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或可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950。
在步骤930中,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接收参考信号。这里,上行链路波束是指上行链路传输波束732。换句话说,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上行链路传输波束732来接收参考信号。
在步骤940中,终端52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计算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响应于终端520在执行步骤930之后执行步骤940,因为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已经通过上行链路信道传输,所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的计算是可用的。响应于终端520在执行步骤960之后执行步骤940,接收到的参考信号通过下行链路信道传输。此时,因为参考信号的用途是可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也就是说,因为信道互易性得到保证,所以终端520可以使用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计算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
尽管图9中未示出,但是终端520可以通过应用在步骤940中计算的预编码来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720)。
在步骤950中,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接收参考信号。这里,下行链路波束是指下行链路接收波束742。换句话说,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接收波束742来接收参考信号。
在步骤960中,终端520可以确定由接收到的指示信息表示的参考信号的用途是否是用于仅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这里,用途可以是对应于UL CSI测量的用途2。响应于该用途是用于仅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970。响应于该用途不是用于仅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940。
在步骤970中,终端52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确定信息,即指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的PMI。响应于参考信号的用途用于仅DL CSI测量,终端520可以根据DL CSI测量的结果来确定PMI。这里,PMI指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尽管图9中未示出,但是终端520可以将PMI反馈给基站510。
终端520可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并且应用所确定的预编码器来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720)。因为用于确定预编码器的参考信号已经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传输,所以为了使用用于上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信道的测量结果,即使上行链路数据也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传输。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传输波束732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基站51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接收波束731从终端520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基于下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传输
下面,图10至图12描绘了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一起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的方式。根据该方式,响应于上行链路波束和下行链路波束彼此不同,即,响应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波束对应性不满足,终端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波束来传输上行链路数据。这里,与图7至图9中描述的方式不同,参考信号总是假设一般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传输,即,通过下行链路波束的传输。根据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不满足(使用或不使用),可以使用上行链路波束或下行链路波束之一来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确定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示例。参考图10,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获得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CSI-RS)。基站5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波束1041传输参考信号。
除了参考信号的传输之外,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是表示将用于终端520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信息。将用于终端520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可以是下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042)或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032)。即,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使用下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传输或使用上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一个。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比特,用于表示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例如,响应于指示信息包括用于表示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1比特,1比特值“0”可以指示使用上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传输,1比特值“1”可以指示使用下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用1比特表达的指示信息可以是根据互易性的使用或不使用来区分的信息。
当基于指示信息执行上行链路传输时,终端520可以确定上行链路波束或下行链路波束中之一,以使用所确定的上行链路波束或下行链路波束作为终端520的传输波束。传输指示信息的方案可以是动态传输方案和半静态传输方案中的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DCI传输。此时,定义了新的DCI格式,并因此,该DCI格式可以包括对应于指示信息的字段,或者使用DCI字段中的保留比特,或者表示通过DCI中包括的字段的组合将被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MAC CE传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传输。
下面,在图11和图12的每一个中描绘了基站510和终端520的上述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过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510的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1110中,基站510可以传输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步骤1110对应于图10的步骤1010。基站5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在步骤112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是否被满足。步骤1120对应于图8的步骤810,并因此省略了对步骤1120的详细描述。响应于满足所有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1130。另一方面,响应于未能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1150。
在步骤113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这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指示信息可以表示上行链路数据可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传输。在满足波束对应性和保证信道互易性的环境中,基站510可以生成指示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终端520,以表示通过下行链路信道传输的参考信号可以用于通过上行链路波束获得上行链路信道的状态信息。
在步骤114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接收波束1031从终端520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在步骤115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这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因为不满足波束对应性并因此不能保证信道互易性,所以指示信息可以表示不可能基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确定通过上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此外,指示信息可以表示可能基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确定通过下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器。
在步骤116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波束1041从终端520接收上行链路数据。详细地,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传输波束1041作为接收波束来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步骤1160对应于图10的步骤1020。
在图11中,在步骤1130和步骤1150中传输的指示信息被示出为在步骤1110之后传输,其中步骤1110是传输参考信号的过程,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即,通过步骤1110的下行链路波束传输参考信号也可以在传输指示信息之后执行。指示信息不仅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波束,还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并因此,要求基站510在终端52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之前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520的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1210中,终端520可以从基站510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测量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参考信号。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是CSI-RS。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接收波束1042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在步骤1220中,终端520可以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将由终端520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是下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042)还是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032)。在图12中,示出了在步骤1210的操作之后执行步骤1220的操作,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如图6所示,传输参考信号的步骤630也可以比传输指示信息的步骤620更早地执行。接收指示信息的时间点需要在终端520的上行链路传输之前,并且具有接收参考信号的过程的操作序列可能是不相关的。
在步骤1230中,终端520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是否是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032)。响应于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是上行链路波束,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1240。响应于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是下行链路波束,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1250。
在步骤1240中,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步骤1230的指示信息指示通过上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传输,并因此终端520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信道互易性是可使用的。终端520可以根据通过下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通过数字波束形成来应用所确定的预编码器并通过模拟波束形成来形成上行链路波束,终端520可以传输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互易性和波束对应性被满足,并因此上行链路传输波束对应性于下行链路接收波束。
在步骤1250中,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与在波束管理过程中确定的下行链路波束1042具有相同索引的波束作为传输波束来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在步骤1210中接收的参考信号已经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041和波束1042)传输,并因此终端520可以基于参考信号来确定将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器。通过应用所确定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对用于上行链路预编码的测量方案的指示
下面,图13至图15解释了基站向终端指示用于预编码的测量方案的方式。基站确定终端将使用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CSI-RS)的测量(下行链路测量)或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测量(上行链路测量)中的哪个方案,并将所确定的方案通知给终端。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指示预编码器确定方案的示例。参考图13,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1310)。这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表示用于预编码的测量方案的信息。指示信息的内容如下。
选项1:基于上行链路测量的预编码
选项2:基于下行链路测量的预编码
选项1的基于上行链路测量的预编码是指通过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上行链路信道并基于测量结果对上行链路数据执行预编码的操作。选项2的基于下行链路测量的预编码是指通过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下行链路信道并基于测量结果对上行链路数据执行预编码的操作。与选项1不同,选项2可以假设互易性的使用是可能的,因为测量结果是下行链路信道,而应用预编码的数据是上行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选项1和选项2的指示信息可以各自是根据互易性的使用或不使用来区分的信息。
基站510可以选择选项1和选项2中的一个,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所选择的选项的指示信息。详细操作如图14所示。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510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器确定方案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141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是否被满足。步骤1410对应于图8的步骤810,并因此省略了对步骤1410的详细描述。响应于满足所有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1420。另一方面,响应于未能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1440。
在步骤142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选项2。通过指示信息,基站510可以指示终端520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测量来确定预编码器。
在步骤143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341)传输参考信号。在步骤1410中波束对应性和信道互易性被满足,并因此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确定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因此,基站5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波束1341传输参考信号。
在步骤144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选项1。通过指示信息,基站510可以指示基于PMI来确定预编码器。
在步骤145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PMI。尽管图14中未示出,但是终端520可以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SRS)。此时,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332)传输,并且基站51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331)接收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基站510可以接收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以测量上行链路信道。根据测量结果,基站510可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信道的PMI。基站510可以通过CSI向终端520传输所确定的PMI。
另一方面,作为通过步骤1420和步骤1440指示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的方案的方式,可以考虑稍后描述的两种方式。
实施例1:1比特指示
当通过单独的1比特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时,基站510可以指示终端520将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下行链路测量)还是将使用从基站510转发的PMI(上行链路测量)。包括1比特的指示信息可以通过DCI、MAC CE或更高层信令从基站510传输到终端520,如在传输表示图7的参考信号的用途或图10的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的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用作与图7所描绘的指示信息相同的指示信息。可以定义表示信道互易性的使用或不使用的字段。通过使用该字段,基站可以向终端传输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参考信号(或参考信号的传输波束)的使用,并且同时表示预编码是基于上行链路还是基于下行链路。
实施例2:PMI指示
当通过单独的PMI索引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时,基站510可以指示终端520将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下行链路测量)还是将使用从基站510转发的PMI(上行链路测量)。响应于基站510指示终端520使用从基站510转发的PMI(基于上行链路测量的预编码),基站510可以传输指示将被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的PMI索引。相反,响应于基站510指示终端520通过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基于下行链路测量的预编码)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基站510可以传输单独的索引。例如,PMI可以指示码本的数字0至数字15的预编码矩阵中的一个。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数字16的单独索引。终端520可以确定接收的索引是否指示码本的预编码矩阵。响应于终端520接收到单独的索引,终端520可以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确定预编码器。单独的索引可以是用于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PMI索引。在相应的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单独的指示过程。因此,通过在图14的步骤1420中传输指示信息,终端520可以传输用于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PMI索引。此外,步骤1440可以省略。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的方案的信息,终端520可以如所指示的那样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终端520可以基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或者基于从基站510接收的PMI来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详细地,终端520可以根据图15所示的过程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520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器确定方案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1510中,终端520可以接收指示预编码器确定方案的信息。
在步骤1520中,终端520可以确定所指示的预编码器确定方案是否是基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案。响应于所指示的预编码器确定方案是基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案,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1530,否则(所指示的预编码器确定方案是基于PMI的方案),可以执行步骤1550。
在步骤1530中,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
在步骤1540中,终端520可以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中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根据在步骤1510中接收的信息的指示,终端520可以确定波束对应性和信道互易性得到保证。终端520可以确定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的参考信号,即通过下行链路信道传输的参考信号被用于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信道的预编码器。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通过使用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终端520可以确定预编码器。尽管图15中未示出,但是通过应用所确定的预编码器,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或下行链路波束)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波束对应性被满足,并因此上行链路波束和下行链路波束是一致的,这不同于图13所示。
在步骤1550中,终端520可以从基站510接收PMI。这里,PMI是指预编码矩阵的索引,其由基站510根据终端520传输给基站510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SRS)来确定。尽管图15中未示出,但是终端520可以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1332)传输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确定上行链路信道的状态的参考信号。
在步骤1560中,终端520可以确定预编码器,如从基站510接收的PMI所示。尽管图15中未示出,但是通过应用所确定的预编码器,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终端520可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并且应用所确定的预编码器来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1320)。所有选项1和选项2都通过上行链路波束提取(draw)信道状态的测量结果,并因此上行链路数据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传输。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传输波束1332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基站51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接收波束1331从终端520接收上行链路数据。
对上行链路PMI的用途的指示
下面,图16至图18解释了当基站向终端传输上行链路PMI时,基站向终端指示所传输的上行链路PMI在上行链路传输中的用途(或功能)的方式。基站可以确定在用于反映上行链路干扰的功能或指示将被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以下,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的功能中的哪个功能是上行链路PMI的功能,并将所确定的功能通知给终端。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指示上行链路PMI的功能的示例。参考图16,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1610)。这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表示上行链路PMI的功能的信息。指示信息的内容如下。
选项1:反映上行干扰的影响的上行链路PMI
选项2:用于指示上行预编码矩阵的上行链路PMI
基站510可以选择选项1和选项2中的一个,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所选择的选项的指示信息。详细操作如图17所描绘的。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510的用于指示PMI的功能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171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是否被满足。步骤1710对应于图8的步骤810,并因此省略了对步骤1710的详细描述。响应于满足所有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1720。另一方面,响应于未能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1740。
在步骤172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指示选项1。换句话说,基站510可以通知终端520上行链路PMI是用于反映上行链路干扰的。如步骤1710中所确定的,基站510可以确定与终端520的链路满足波束对应性,并且信道互易性的使用是可用的。由于信道互易性得到保证,基站510可以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520基于下行链路测量来计算上行链路预编码器。
为什么即使当满足信道互易性也需要上行链路PMI来反映上行链路干扰的影响。响应于信道互易性被满足,终端520不能测量上行链路干扰,因为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确定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因此,基站510测量上行链路干扰,并然后向终端520传输上行链路PMI,由此终端520可以反映从上行链路PMI获得的上行链路干扰,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
在步骤173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向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当确定信道互易性被满足时,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其中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是基于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确定的。
在步骤174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指示选项2。换句话说,基站510可以通知终端520上行链路PMI是用于指示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矩阵。如步骤1710中所确定的,基站510可以确定与终端520的链路不满足波束对应性,并且信道互易性没有得到保证。
在步骤175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上行链路PMI。在执行步骤1730之后执行步骤1750的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这是因为信道互易性被满足。但是,因为没有考虑在实际行链路传输时所产生的干扰的影响,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用于终端520考虑上行链路干扰的上行链路PMI。
在执行步骤1740之后执行步骤1750的终端520不能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因为信道互易性不被不满足。因此,基站510可以接收从终端520传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测量接收到的参考信号,以确定上行链路PMI。上行链路PMI可以是指示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的索引。基站510可以将所确定的上行链路PMI反馈给终端520。
步骤1750是传输上行链路PMI的操作,并且可以与指示信息的传输的顺序无关地传输上行链路PMI。例如,不同于图17所示,基站510也可以在步骤1710之前传输上行链路PMI。
另一方面,如在步骤1720和步骤1740中,基站510可以传输指示信息,其中终端520可以识别两个选项中的哪个选项已经被选择。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上行链路PMI的功能,并且所指示的功能是两个功能(上行链路干扰反映或上行链路预编码器指示)中的一个,并因此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比特来指示。如同在传输表示图7的参考信号的用途或图10的上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波束的指示信息的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比特的指示信息可以通过DCI、MAC CE或更高层信令从基站510传输到终端5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用作与图7所描绘的指示信息相同的指示信息。可以定义表示信道互易性的使用或不使用的字段。通过使用该字段,基站可以向终端传输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参考信号的用途(或参考信号的传输波束),并且同时表示对于哪种用途使用所接收的上行链路PMI。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上行链路PMI的功能的信息,终端520可以确定所指示的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终端520可以考虑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和从基站510接收的PMI中包括的干扰的影响来确定预编码器,或者基于从基站510接收的PMI来确定预编码器。根据图18的过程执行确定终端520中的预编码器的具体操作。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520的用于指示PMI的功能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1810中,终端520可以接收上行链路PMI。另一方面,如图17的步骤1750中描述的传输上行链路PMI的操作不限于指示信息的传输的操作和顺序。因此,不同于图18所示,基站510也可以在步骤1830之后传输上行链路PMI。
在步骤1820中,终端520可以从基站510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是表示上行链路PMI的功能的指示信息。
在步骤1830中,终端520可以基于指示信息确定上行链路PMI的功能是否是用于反映上行链路干扰的功能。例如,响应于包括在接收到的指示信息中的1比特指示符的值等于“1”,终端520可以确定上行链路PMI的功能是用于反映上行链路干扰的功能,并且响应于1比特指示符的值等于“0”,确定上行链路PMI的功能是用于指示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的功能。响应于上行链路PMI的功能是用于反映上行链路干扰的功能,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1840。响应于上行链路PMI的功能是用于指示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的功能,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1860。
在步骤1840中,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接收参考信号(例如,CSI-RS)。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接收参考信号。
在步骤1850中,终端52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根据在步骤1820中接收的信息的指示,终端520可以确定波束对应性和信道互易性得到保证。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的参考信号,即通过下行链路信道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但是,上行链路干扰的影响不是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测量来测量的。在步骤1810中,终端520可以从从基站510接收的上行链路PMI提取上行链路干扰的影响,并且通过使用提取的结果来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
在步骤1860中,终端520可以将在步骤1810中接收的上行链路PMI指所示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上行链路预编码器。
终端520可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并且应用所确定的(或所计算的)预编码器,以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数据(1620)。所有选项1和选项2都通过上行链路波束提取信道状态的测量结果,并因此上行链路数据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传输。
对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指示
下面,图19至图21解释了基站向终端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方式。基站可以动态地改变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基站可以根据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的满足或不满足(即,上行链路波束和下行链路波束是否彼此相同,以及耦接用于与终端的下行链路的基站和耦接用于与终端的上行链路的基站是否相同)来确定上行链路传输方案。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示例。参考图19,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1910)。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是基于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案(以下,基于码本的方案)还是基于非码本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案(以下,基于非码本的方案)。基站510可以确定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基站510的具体操作在图20中描绘。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510的用于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201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是否被满足。步骤2010对应于图8的步骤810,并因此省略了步骤2010的详细描述。响应于满足所有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2020。另一方面,响应于未能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2040。
在步骤202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即,选择基于码本的方案和基于非码本的方案中的一个。基站510可以根据步骤2010的确定结果来确定与终端520的信道互易性被满足。因为信道互易性得到保证,所以基站510可以选择通过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的基于非码本的方案。此外,为了减少终端520的计算量并减少PMI开销,基站510也可以选择基于码本的方案。
在步骤2030中,在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有利方面,可能要求基站510使用基于码本的方案,而不是使用基于非码本的方案的方式,因为与终端520的信道不能满足波束适应性,并且信道互易性没有得到保证。因此,基站510可以选择基于码本的方案。
在步骤204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表示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方案当中的基于码本的传输方案还是基于非码本的方案。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表示传输方案的1比特。必须自适应地或动态地指示传输方案,并因此基站510可以通过DCI或MAC CE来传输指示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定义包括表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字段的新DCI格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表示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方案(例如,基于非码本的方案)的规则也可以通过DCI的另一字段来定义。
另一方面,不同于图20所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可以不限于基于码本的方案和基于非码本的方案。除了这两种传输方案之外,还可以考虑更多的传输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510可以选择或改变传输方案,以将其指示给终端520。此时,可以根据考虑的传输方案的总数来确定用于向终端520指示的信息中所包括的比特的数量。传输方案可以包括分集传输方案、基于码本的方案和基于非码本的方案。传输方案的选择或改变可以基于波束对应性的满足或不满足或者信道互易性的使用或不使用来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传输模式的信息可以从基站510传输到终端520。例如,指示传输模式的信息可以是区分基于码本的方案和基于非码本的方案的1比特信息。对于另一示例,指示传输模式的信息可以是指示预定的多个传输模式中的一个的指示信息。这里,多个传输模式不仅可以分为基于码本的方案和基于非码本的方案,还可以包括根据所使用的层的数量、天线的数量以及是否是闭环方案而额外地识别的传输模式。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520的用于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2110中,终端520可以接收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方案的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案可以是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案、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方案和分集方案中的一个。
在步骤2120中,终端520可以根据所指示的传输方案来确定上行链路预编码器。例如,响应于传输方案是基于码本的通信方案,终端520可以向基站510传输参考信号,并且从基站510接收反馈信息,以获得PMI。终端520可以确定由PMI指示的预编码器。
通过将步骤2120中确定的预编码器应用于旨在被传输的上行链路符号,终端520可以生成上行链路数据,并传输所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1920)。
图6至图21描绘了在基于非码本预编码操作中,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下面,图22至图28描绘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终端和基站的操作。
基于互易性的下行链路传输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下行链路传输过程。
参考图22,在步骤2210中,基站510和终端520可以确定将在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中使用的波束。步骤2110对应于图6的步骤610,且因此,省略了具体描述。
在步骤222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对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下行链路传输所需的操作。所需的操作可以包括设置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传输波束的波束形成操作、用于数据接收的接收波束形成操作、传输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操作以及设置码本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表示被传输以确定预编码器的参考信号的用途的信息。预编码器可以是将被应用于从基站510到终端520的下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以下,下行链路预编码器)。参考信号可以是在稍后描述的步骤2230中从终端520传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指示信息可以表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或者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或者是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这里,是用于所有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可能意味着满足信道互易性。根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用途,不仅终端520传输参考信号的波束,而且基站510的用于接收参考信号的波束都可能变得不同。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将在下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波束的信息。该波束可以是在步骤2210中确定的波束。终端520可以根据指示信息将在步骤2210中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波束或下行链路接收波束确定为将在下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波束。
另一方面,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请求将在稍后描述的步骤2230中传输的参考信号的信息。用于请求的信息可以是用于请求向终端520传输非周期性参考信号(例如,非周期性SRS)的信息。
在步骤2230中,终端520可以向基站510传输参考信号。基站510和终端52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通过在步骤2210中确定的波束来执行步骤2230。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510可以通过在步骤2210中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波束接收参考信号。终端520可以通过在步骤2210中确定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传输参考信号。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在步骤2210中确定的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作为接收波束来接收参考信号。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在步骤2210中确定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作为传输波束来传输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估计信道的参考信号。例如,参考信号可以是SRS。
参考信号可以是根据步骤2220的指示信息或单独执行的请求而触发传输的非周期性参考信号,或者是根据设置方案而周期性传输的周期性参考信号(例如,周期性SRS)。另一方面,响应于参考信号是周期性参考信号,可以省略上述用于请求的信息。
图22示出了步骤2220的指示信息的传输早于步骤2230的参考信号的传输,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根据指示信息中包括的信息,可以确定指示信息的传输时间。例如,响应于指示信息包括应用于在步骤2230中传输的参考信号的信息,可能需要首先执行步骤2220,如图22所示。但是,响应于指示信息包括应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信息,实施例不限于图22所示的顺序。
在步骤224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基站510可以根据互易性使用或不使用,基于在步骤2230中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以下,下行链路预编码器),或者根据被包括在从终端520接收的反馈信息中的PMI来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以下,下行链路预编码器)。
在步骤2250中,基站510可以执行下行链路传输。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通过将所确定的预编码器应用于旨在被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符号,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基站的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收发器,用于:向终端传输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是根据与终端的信道互易性是否被满足来确定的并且用于控制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并且从终端接收参考信号;并且基于指示信息和参考信号向终端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用于下行链路预编码的参考信号
下面,在图23至图25中,用于下行链路预编码的参考信号被支持。这里,参考信号可以是SRS。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即用于上行链路信道的测量的参考信号照样被支持。除此之外,响应于上行链路波束或下行链路波束彼此不同(例如,无线网络环境500),或者响应于通过上行链路与终端耦接的基站和通过下行链路耦接的基站彼此不同,可以额外地支持用于下行链路预编码的参考信号的传输。这里,响应于传输用于仅下行链路预编码的参考信号,为了建立信道互易性,相应的参考信号可以由终端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接收波束来传输,并且可以由基站通过使用下行链路传输波束来接收。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示例。参考图23,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向基站510传输参考信号(例如,SRS)(2310)。详细地,终端520可以使用下行链路接收波束2342作为将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波束。该操作意味着基站510使用由与对应于下行链路接收波束2342的索引相同的索引指示的波束作为传输波束。这里,假设下行链路接收波束2342和下行链路传输波束2342是由基站510和终端520中执行的波束管理过程预先确定的。
尽管图23中未示出,但是毫无疑问,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2331和波束2332)传输。此外,当参考信号可用于所有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时,如同当信道互易性被满足时,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或上行链路波束中的任何一个来传输。
基站510可以确定使用哪个波束用于参考信号的传输。另一方面,响应于基站510为了接收参考信号而使用下行链路传输波束2341,终端520可以为了传输参考信号而使用下行链路接收波束2342。响应于基站510为了接收参考信号而使用上行链路接收波束2331,终端520可以为了接收参考信号而使用上行链路传输波束2332。因为终端520不知道确定的项目,所以需要通知终端520基站510使用哪个波束来接收参考信号。因为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根据参考信号通过哪个波束被传输而不同,所以通知给终端520的指示信息可以表示关于以下的用途:参考信号的传输被用于测量在使用下行链路波束的下行链路信道和使用上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信道当中的哪个信道。详细地,根据图24所示的过程,基站510可以确定将接收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并且向终端520传输表示所确定的波束的指示信息。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510的用于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241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是否被满足。步骤2410对应于图8的步骤810,并因此省略了对步骤2410的详细描述。响应于满足所有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2420。另一方面,响应于未能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2450。
在步骤242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被传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不仅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还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因为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都被满足,并因此信道互易性(和波束对应性)被满足,所以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甚至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
在步骤243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接收波束从终端520接收参考信号。响应于在步骤2410之后执行步骤2430,波束对应性和信道互易性被买满,并因此下行链路传输波束的索引和上行链路接收波束的索引可以彼此相同。
在步骤2440中,基站510可以基于在步骤2430中接收的参考信号来计算下行链路预编码器。响应于在步骤2410之后执行步骤2430,信道互易性得到保证,并因此基站510可以基于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计算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器。
在步骤245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参考信号的用途是否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响应于需要下行链路传输,基站510可以确定参考信号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并执行步骤2460。相反,响应于需要上行链路传输,基站510可以确定参考信号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并执行步骤2480。
在步骤246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该用途不是指终端520中传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原始用途,而是用于基于信道互易性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为了应用互易性,基站510可以不使用上行链路波束,而使用下行链路波束。
在步骤247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波束从终端520接收参考信号。因为信道互易性不满足,所以基站5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传输波束2341接收从终端520传输的参考信号。这是因为在下一步骤中,下行链路传输需要测量下行链路信道。根据步骤2440的前述描述,基站510可以基于在步骤2430中接收的参考信号来计算下行链路预编码器。
在步骤248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该用途意味着终端520中传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原始用途(例如,上行链路信道估计、调度)。
在步骤249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接收波束从终端520接收参考信号。
在步骤2495中,除了前述操作(例如,步骤2480和步骤2490),基站510可以确定下行链路预编码器。尽管在图24中未示出,但是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CSI-RS),并且从终端520接收针对该信号的CSI的反馈。基站510可以确定由CSI中包括的PMI指示的预编码矩阵作为下行链路预编码器。
在前述步骤2420、步骤2460和步骤248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这里,指示信息可以以各种方案来配置。此外,根据指示信息的配置,终端520可以在各种方案中获得参考信号的用途,并且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波束。详细地,终端520可以基于与基站510的信令(实施例1)或预定模式(实施例2),获得必须通过哪个波束传输参考信号。
实施例1:关于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使用或不使用的指示信息
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表示参考信号(例如,SRS)的用途的指示信息。该用途可以是以下三种用途中的一个。
用途1:用于所有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
用途2: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以下,DL CSI测量)
用途3: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下文,UL CSI测量)
换句话说,指示信息可以是表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可用于上行链路还是可用于下行链路的指示信息。在类似于表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否可用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指示信息的方案中,指示信息可以表示三种用途中的一个,如图7至图9所示。此外,传输指示信息的方案可以是类似于表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否可用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指示信息的方案,如图7至图9所描绘的,即通过DCI、MAC CE或更高层信令的传输方案。
实施例2:与下行链路传输相关的模式
当基站510设置基于非码本的下行链路传输时,下一个第一参考信号(例如,SRS)被设置为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并且下一个参考信号可被设置为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接收波束2342作为传输波束来传输第一参考信号,并且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传输波束2341作为接收波束来接收第一参考信号。下一个参考信号通过上行链路波束传输。
额外地,基站510可以通过1比特指示信息通知终端520第一参考信号是否甚至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以类似的方式通过1比特指示信息通知终端520下一参考信号是否甚至可用于下行链路传输。通过实施例2,可以减少由单独的指示信息消耗的比特的数量。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基站510可以通过单独的信令(例如,DCI)向终端520传输表示预定模式的资源信息。这里,表示预定模式的资源信息可以是表示用于在被传输的参考信号中识别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的参考信号的资源的模式的信息。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接收波束2342作为传输波束来传输对应于相应资源的参考信号,并且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传输波束2341作为接收波束来接收参考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指示信息,终端520可以确定通过哪个波束传输参考信号。根据图25所示的过程,终端520可以确定将传输参考信号的波束。图2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520的用于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2510中,终端520可以从基站510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是表示将由终端520传输的参考信号的用途的信息。
在步骤2520中,终端520可以确定由指示信息指示的参考信号的用途是否是用于仅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响应于参考信号的用途是用于仅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2530,否则(例如,用于仅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或者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可以执行步骤2540。
在步骤2530中,响应于参考信号的用途是用于仅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接收波束传输参考信号。参考信号是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但是需要对下行链路传输的测量,并因此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接收波束2342作为传输波束来传输参考信号。
在步骤2540中,响应于参考信号的用途是用于仅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或者是用于所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传输的用途,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传输波束传输参考信号。通过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需要对上行链路传输的测量,并因此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传输波束2332传输参考信号。
基站510可以从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测量下行链路波束的信道(以下,下行链路信道),并确定预编码器。通过应用所确定的预编码器,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2320)。响应于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的用于确定预编码器的参考信号,甚至上行链路数据也可以通过该下行链路波束来传输。
基于上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传输
下面,图26至图28描绘了将传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一起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的方式。根据该方式,响应于上行链路波束和下行链路波束不同,即,响应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波束对应性不被满足,基站可以通过使用上行链路波束来传输下行链路数据。这里,与图23至图25中描绘的方式(改变参考信号的波束)不同,参考信号总是假设一般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传输,即,通过上行链路波束的传输。根据信道互易性的使用或不使用,可以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波束或上行链路波束中的一个来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示例。参考图26,终端520可以向基站510传输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获得上行链路信道状态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例如,SRS)。通过应用下行链路接收波束2642作为传输波束,终端520可以传输参考信号。
除了传输参考信号之外,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是表示将用于基站510的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信息,或者表示将用于终端520的下行链路传输的接收的波束的信息。将用于终端520的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可以是下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2642)或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2632)。
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使用下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传输或使用上行链路波束的上行链路传输中的一个。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用于表示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至少一个比特。例如,响应于包括用于表示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1比特的指示信息,1比特值“0”可以指示使用下行链路波束的下行链路传输,并且1比特值“1”可以指示使用上行链路波束的下行链路传输。这里,1比特可以是为应用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而单独定义的值。
响应于基于指示信息执行下行链路传输,基站510可以确定上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2631)或下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2641)中的一个,以使用所确定的上行链路波束或下行链路波束作为基站510的传输波束。
传输指示信息的方案可以是动态传输方案和半静态传输方案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DCI传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MAC CE传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传输。可以与传输表示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信息的方案类似地传输指示信息,如图10至图12所示。
下面,在图27和图28的每一个中描绘了基站510和终端520的上述用于确定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过程。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基站510的用于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271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接收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行链路波束可以是上行链路接收波束2631。步骤2710可以对应于图26的步骤2610。
在步骤2720中,基站510可以确定基于互易性的预编码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是否被满足。步骤2720对应于图8的步骤810,并因此省略了对步骤2720的详细描述。响应于满足所有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2730。另一方面,响应于未能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基站510可以执行步骤2750。
在步骤273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这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是下行链路波束。指示信息可以表示下行链路数据可通过下行链路波束传输。在波束对应性被满足且信道互易性得到保证的环境中,基站510可以生成指示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终端520,以便表示与上行链路信道一起传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用于通过下行链路波束获得下行链路信道的状态信息。
在步骤274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上行链路接收波束2631作为传输波束,向终端52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在步骤2750中,基站510可以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这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将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是上行链路波束。指示信息可以表示,因为波束对应性不被满足且信道互易性没有得到保证,所以不可能基于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通过下行链路波束来确定下行链路预编码器。
在步骤2760中,基站510可以通过使用上行链路接收波束2631作为传输波束,向终端520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在图27中,在步骤2730和步骤2750中传输的指示信息被描述为在步骤2710之后被传输,其中步骤2710是接收参考信号的过程,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就是说,通过步骤1110的上行链路波束接收参考信号也可以在传输指示信息之后执行。指示信息不是用于确定参考信号的波束,而是确定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波束,并因此,在终端520根据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器并通过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来传输上行链路数据之前,基站510需要向终端520传输指示信息。
另一方面,响应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是非周期性参考信号,可能需要快速请求,并因此指示信息可以包括请求非周期性参考信号的信息。此时,传输指示信息的操作可以比作为接收非周期性参考信号的操作的步骤1110更早地执行。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终端520的用于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波束的操作流程。
在步骤2810中,终端520可以向基站510传输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测量上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参考信号。例如,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可以是SRS。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传输波束2632传输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参考信号可以根据设置周期性地传输,或者响应于来自基站510的请求而传输。
在步骤2820中,终端520可以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以表示将由终端520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接收波束是下行链路接收波束(例如,波束2642)还是上行链路传输波束(例如,波束2641)。在图28中,示出了步骤2820在步骤2810之后操作,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如图22所示,传输参考信号的步骤2230也可以比传输指示信息的步骤2220更早地执行。另一方面,响应于由指示信息触发的参考信号的传输,基站510和终端520中的每一个的操作可以根据图22所示的顺序来执行。
在步骤2830中,终端520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将用于上行链路接收的波束是否是下行链路波束(例如,波束2642)。响应于将用于下行链路接收的波束是下行链路波束,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2840。响应于将用于下行链路接收的波束是上行链路波束,终端520可以执行步骤2850。
在步骤2840中,终端5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波束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步骤1230的指示信息指示通过下行链路波束的下行链路传输,并因此终端520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信道互易性是可使用的。终端520可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其中根据用上行链路传输的参考信号确定的预编码器被应用于该下行链路数据。为了下行链路信道的测量结果,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与基站510的传输波束(例如,波束2641)相对应的波束(例如,波束2642)作为接收波束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另一方面,互易性被满足,并因此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和上行链路接收波束可以指示相同的波束。
在步骤2850中,终端520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波束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终端520可以通过使用与在波束管理过程中确定的上行链路传输波束2632的索引相同的波束作为接收波束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根据实施例的具体操作,从基站传输到终端的指示信息,如图6至图28所示,也可以被表示为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互易性指示符、RS波束指示符、数据波束指示符、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测量指示信息以及传输模式指示符。
另一方面,前述实施例描述了每个指示信息的内容是不同的,但是在从相同指示信息的接收方面,终端也可以识别基站实际旨在转发给终端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向终端传输通知信道互易性的使用或不使用的信息。例如,基站可以通过1比特信息通知终端是否可以使用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道互易性(互易性是否得到满足)。终端可以被设置为接收通知信道互易性的使用或不使用的信息,以执行特定操作。作为一个示例,响应于接收到通知互易性使用或不使用的信息,终端可以被设置为将下行链路接收波束用作上行链路传输时的传输波束。
通过传输指示信息,终端可以获得使用与基站的信道互易性的信息。通过获得该信息,终端可以执行由波束搜索过程和互易性的使用来确定的基站的波束所必需的操作。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与由码本量化的预编码方案相比,基站和终端各自可以执行更精确的预编码。详细地,在下行链路传输中,基站可以不选择用特定数量量化的预编码器中的一个,可以测量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确定非量化的预编码器,从而执行预编码。类似地,在上行链路传输中,终端可以测量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确定非量化的预编码器,从而执行预编码。
虽然已经针对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毫无疑问,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修改是可用的。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所解释的实施例并由所解释的实施例来限定,而是不仅应由下面提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还应由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等同物来限定。
并且,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仅建议特定的示例,以便容易地解释本公开的内容并有助于理解,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除了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之外,本公开的范围应当被解释为包括基于本公开的技术精神提取的所有修改或改变的形式。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在终端中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是根据与所述基站的信道互易性是否被满足来确定的并且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
从所述基站接收参考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参考信号向所述基站传输上行链路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执行与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波束搜索和下行链路波束搜索;以及
确定与所述基站的下行链路传输波束相对应的第一波束、与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相对应的第二波束、与所述终端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相对应的第三波束、和与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波束相对应的第四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包括通过所述第四波束来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所述信息用于响应于所述信道互易性不被满足并且所述参考信号的用途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用途而通过所述第四波束来控制所述终端的用于接收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并且
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波束来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包括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三波束或所述第四波束中的一个来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所述指示信息表示根据所述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不满足,所述第三波束和所述第四波束当中的哪个波束用于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并且
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第三波束来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包括:
响应于所述终端的预编码方案是基于上行链路测量,将从所述基站传输到所述终端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的预编码器应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以及
响应于所述预编码方案是基于下行链路测量,将基于所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计算的预编码器应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不满足,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预编码方案是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测量还是基于所述下行链路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并且
其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包括:
响应于所述PMI指示用于反映上行链路干扰的预编码器,将基于所述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计算的预编码器应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和
响应于所述PMI指示上行链路预编码器,将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应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以及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表示根据所述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者不满足,所述PMI指示用于反映所述上行链路干扰的预编码器还是指示所述上行链路预编码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包括将根据由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传输方案所确定的预编码器应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并且
根据所述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不满足,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所述传输方案是否是基于码本的传输方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包括:
形成所述终端的用于接收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和所述终端的用于传输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波束的模拟波束形成操作;以及
确定将应用于上行链路数据的预编码器的数字波束形成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信息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媒体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或更高层信令从所述基站接收。
10.一种用于在基站中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传输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是根据与所述终端的信道互易性是否被满足来确定的并且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的波束形成操作;
从所述终端接收参考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和所述参考信号向所述终端传输下行链路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执行与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波束搜索和下行链路波束搜索;以及
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波束搜索和所述下行链路波束搜索,确定与所述基站的下行链路传输波束相对应的第一波束、与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接收波束相对应的第二波束、与所述终端的下行链路接收波束相对应的第三波束、和与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波束相对应的第四波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响应于所述信道互易性不被满足并且所述参考信号的用途是用于下行链路传传输的用途,向所述终端传输用于由所述第三波束控制所述终端的用于传输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波束的指示信息,
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波束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且
传输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波束传输所述下行链路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根据所述信道互易性的满足或不满足,传输表示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中的哪一个波束用于所述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的指示信息,
传输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包括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一波束或所述第二波束向所述终端传输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并且
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波束来接收。
14.一种终端的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和
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操作地与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耦接,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的方法中的一个。
15.一种基站的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收发器;和
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操作地与所述至少一个收发器耦接,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3的方法中的一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037102A KR102373474B1 (ko) | 2017-03-23 | 2017-03-23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KR10-2017-0037102 | 2017-03-23 | ||
PCT/KR2018/003332 WO2018174580A1 (ko) | 2017-03-23 | 2018-03-22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22430A true CN110622430A (zh) | 2019-12-27 |
CN110622430B CN110622430B (zh) | 2022-07-08 |
Family
ID=6358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31695.6A Active CN110622430B (zh) | 2017-03-23 | 2018-03-22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76918B2 (zh) |
KR (1) | KR102373474B1 (zh) |
CN (1) | CN110622430B (zh) |
WO (1) | WO20181745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11267B (zh) * | 2017-05-05 | 2022-05-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的传输方法和系统及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11903082A (zh) * | 2018-05-29 | 2020-11-0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于信号传输的方法及相应的用户终端、基站 |
EP4042583A4 (en) * | 2019-10-08 | 2022-10-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USER DEVICE AND APU FOR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S IN A DISTRIBUTED MIMO SYSTEM |
US11831383B2 (en) | 2020-01-27 | 2023-1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failure recovery assistance in upper band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20210234597A1 (en) * | 2020-01-27 | 2021-07-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ymmetric uplink-downlink beam training in frequency bands |
US11856570B2 (en) * | 2020-01-27 | 2023-1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mixed mode beam correspondence in upper millimeter wave bands |
US12047313B2 (en) * | 2020-06-01 | 2024-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grouping for full-duplex operation |
WO2022067662A1 (en) * | 2020-09-30 | 2022-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non-codebook-based uplink mimo communication |
US11696312B2 (en) * | 2020-11-24 | 2023-07-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and state dependent user equipment beam patterns |
WO2022192327A2 (en) * | 2021-03-10 | 2022-09-15 | Pars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1877238B2 (en) | 2021-03-29 | 2024-01-16 | Pars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lc | Power saving for 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s |
US11811483B2 (en) * | 2021-05-17 | 2023-11-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a UE to request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s and a base station to convey UE side beam weight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69158A1 (en) * | 2015-03-14 | 2016-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iprocal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al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
CN106134236A (zh) * | 2014-04-07 | 2016-11-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基于波束成形的蜂窝系统中跟踪上行链路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452541A (zh) * | 2016-07-19 | 2017-02-22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光和无线信号相互辅助的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8303B (zh) * | 2010-02-11 | 2014-11-0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Srs信号发送方法及其触发方法以及设备 |
US9853707B2 (en) * | 2014-09-16 | 2017-12-26 | Mediatek Inc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
US10020596B2 (en) * | 2015-04-30 | 2018-07-10 | Ntt Docomo, Inc. | Radio base station |
CN115987342A (zh) * | 2016-08-10 | 2023-04-18 | Idac控股公司 | 用于上行链路(ul)信道相互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过程 |
KR102616419B1 (ko) * | 2016-10-12 | 2023-12-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구성에 기반한 빔 탐색 장치 및 방법 |
CA3042370A1 (en) * | 2016-11-01 | 2018-05-11 | Ntt Docomo, Inc. |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8024268B (zh) * | 2016-11-03 | 2023-04-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配置方法、传输配置确定方法、基站和终端 |
EP3531571B1 (en) * | 2016-12-13 | 2022-08-03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EP3565296A4 (en) * | 2016-12-28 | 2020-08-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
KR102543491B1 (ko) | 2017-02-06 | 2023-06-1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탐색 및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
US11509364B2 (en) * | 2017-03-13 | 2022-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uplink precoder determination us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or downlink precoder determination us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
CN108633006B (zh) * | 2017-03-17 | 2021-03-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发送波束确定方法和装置 |
-
2017
- 2017-03-23 KR KR1020170037102A patent/KR10237347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03-22 WO PCT/KR2018/003332 patent/WO2018174580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3-22 CN CN201880031695.6A patent/CN110622430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22 US US16/496,929 patent/US1147691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34236A (zh) * | 2014-04-07 | 2016-11-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基于波束成形的蜂窝系统中跟踪上行链路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60269158A1 (en) * | 2015-03-14 | 2016-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iprocal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al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
CN106452541A (zh) * | 2016-07-19 | 2017-02-22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光和无线信号相互辅助的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INTEL CORPORATION: "Discussion on UL Subband Precoding", 《R1-1609520.3GPP TSG-RAN WG1 #86BISR LISBON. PORTUGAL》 * |
ZTE等: "Beam related indication for DL and UL beam management", 《R1-1700123. 3GPP TSG RAN WG1 NR AD-HOC MEETING. SPOKANE. USA》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373474B1 (ko) | 2022-03-11 |
WO2018174580A1 (ko) | 2018-09-27 |
KR20180108017A (ko) | 2018-10-04 |
US11476918B2 (en) | 2022-10-18 |
US20200091978A1 (en) | 2020-03-19 |
CN110622430B (zh) | 2022-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22430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 |
KR102140705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KR10261641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구성에 기반한 빔 탐색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0945799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9891774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波束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1357231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166239B2 (en) | Mitigation of calibration errors | |
CN110431756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 |
US11811484B2 (en)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 |
CN113228525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估计方向的装置及方法 | |
US1077838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1042010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xplicit feedback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multi-point connectivity | |
US12047883B2 (en) | Restric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power control configurations | |
KR102420252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 구성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0710124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非相干联合检测的装置和方法 | |
KR10238919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관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5398840A (zh) | 用于改进的探测参考信号(srs)开销和灵活重用方案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1771404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跟踪同步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4598415A (zh) | 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108955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40072861A1 (en) | Baseband Unit, Radio Unit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
KR20210130022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 및 커버리지 확보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210098226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식을 운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24132377A1 (en) |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transmission of wideband signals towards a wireless device through time domain beamforming | |
CN117254889A (zh) | 波束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