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1805A - 3d成像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成像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1805A
CN110611805A CN201910823873.5A CN201910823873A CN110611805A CN 110611805 A CN110611805 A CN 110611805A CN 201910823873 A CN201910823873 A CN 201910823873A CN 110611805 A CN110611805 A CN 110611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imaging
shot object
images
shoo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38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贞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ngq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38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18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1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1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3Image reproducers using image projection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的3D成像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旋转装置、成像装置、拍摄装置以及处理装置,所述拍摄装置与处理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旋转装置用于放置被拍摄物体,以使被拍摄物体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所述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呈现被拍摄物体的成像镜;所述拍摄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两个成像镜所呈现的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本公开示例仅通过旋转装置、至少两个成像镜以及拍摄装置就可以完成被拍摄物体多个角度的图像的采集,进而获得3D图像,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3D成像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成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美妆整容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通过美妆整容来改善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但现有的美妆整容行业,消费者无法提前预知自己美妆整容后的效果,一旦美妆整容医师操作失误或者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想的效果,将会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损失,特别是整容,造成的后果是很难补救的。
而三维(Three-Dimensional,简称3D)成像系统可以很好的模拟人脸,解决上述问题。但目前的3D成像系统,大多数采用昂贵的结构光设备或者利用多摄像头来模拟双眼形成3D物体成像,3D成像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很高。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3D成像系统,以实现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3D成像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目前3D成像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3D成像系统,包括:旋转装置、成像装置、拍摄装置以及处理装置,所述拍摄装置与处理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旋转装置用于放置被拍摄物体,以使被拍摄物体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
所述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呈现被拍摄物体的成像镜;
所述拍摄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两个成像镜所呈现的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置物机构、与所述置物机构连接的旋转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机构旋转的控制机构;
其中,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置物机构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以使放置在所述置物机构的所述拍摄物体随所述置物机构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用于支撑置物机构并与所述置物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旋转内柱,与所述旋转内柱同轴设置的底盘;
所述旋转内柱包括空心柱体,沿所述空心柱体的底面外周均匀分布有空心的齿轮结构,在所述齿轮结构的空心部设置有可伸缩挡板;
所述底盘成圆环状,其圆环内侧设置有多个挡板卡槽;
其中,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所述旋转机构停止转动,所述可伸缩挡板呈伸长态,其伸长部分从所述齿轮结构中两齿之间的空隙穿设至所述圆环内侧并卡设在所述挡板卡槽中;
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所述可伸缩挡板呈收缩态,伸长部分从所述齿轮结构中两齿之间的空隙收回至所述齿轮结构的中心,所述旋转机构开始转动。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挡板卡槽沿所述底盘的圆环内层按照预设角度均匀分布。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旋转内柱外侧的旋转外柱。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光源装置;
所述光源装置用于在所述拍摄装置采集图像时照射所述被拍摄物体,以为所述3D成像系统提供光源。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全息投影装置,所述全息投影装置与所述成像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立体图像投射在全息投影区域。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全息投影区域与所述旋转装置的放置被拍摄物体的区域重合。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拍摄装置、全息投影装置通过USB线与处理装置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3D成像方法,所述3D成像方法适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3D成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其中,每个旋转角度的图像包括至少两个与成像镜相应的拍摄角度下的子图像;
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采集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包括: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和预设角度控制旋转装置旋转,以使被拍摄物体每旋转至一旋转角度时,拍摄装置用于采集被拍摄物体在该旋转角度下的至少两个子图像。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立体图像同步投射在全息投影区域。
本公开提供3D成像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旋转装置、成像装置、拍摄装置以及处理装置,所述拍摄装置与处理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旋转装置用于放置被拍摄物体,以使被拍摄物体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所述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呈现被拍摄物体的成像镜;所述拍摄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两个成像镜所呈现的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昂贵的结构光设备或者多摄像头模拟双眼形成3D物体成像来说,本公开示例仅通过旋转装置、至少两个成像镜以及拍摄装置就可以完成被拍摄物体多个角度图像的采集,进而获得3D图像,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一种3D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另一种3D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机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一种旋转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再一种3D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一种3D成像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一种3D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另一种3D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再一种3D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旋转装置; 2-成像装置;
3-拍摄装置; 4-处理装置;
5-光源装置; 6-全息投影装置;
11-置物机构; 12-旋转机构;
13-控制机构; 121-旋转内柱;
122-底盘; 123-齿轮结构;
124-可伸缩挡板; 125-挡板卡槽;
126-旋转外柱; 127-开关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示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目前的整容行业中,整容医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普遍的审美观,或先前的整容案例图片,以及和消费者的沟通,进行手术操作,但由于语言缺乏描述形象的精确性,并且美容整形往往是局部的、细微的,这增加了整容手术后效果的不确定性。另外有些医师运用平面图形软件来修改消费者的容貌,来模拟术后效果,但真实性差,往往不能达到实际的术后效果,只能做一般参考。因此整容手术存在很大的风险,医师一旦操作失误或者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想的效果,会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损失,增加了整容医师和消费者之间发生纠纷的几率。
而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快速进步,将三维成像技术运用在前述整容行业的人脸模拟,以便于医师在模拟的人脸上进行更为直观的手术模拟成为可行的方式。在现有的3D成像系统中,为了获得更为精准,且与目视效果更为接近的人脸模型,3D成像系统一般采用昂贵的结构光设备或者利用多摄像头以对3D物体进行模拟和成像,其中该多摄像头的利用可有效模拟双目视觉观察到的3D物体成像,以使得获得的成像与目视成像相似度较高,有利于对成像人脸模型的手术模拟。
但是,由于采用了多摄像头机构,其成像系统结构设置复杂,针对每一摄像头机构均需进行成像光路的调整,这也使得现有技术中成像结构的使用成本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3D成像系统及方法,本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
图1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一种3D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3D成像系统包括:旋转装置1、成像装置2、拍摄装置3以及处理装置4,所述拍摄装置3与处理装置4连接;
其中,所述旋转装置1用于放置被拍摄物体,以使被拍摄物体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
所述成像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呈现被拍摄物体的成像镜;
所述拍摄装置3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两个成像镜所呈现的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
所述处理装置4用于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具体的,旋转装置1可以为旋转椅等,只要可以带动被拍摄物体旋转多个角度即可,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成像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成像镜,多个成像镜的设置实现了对被拍摄物体多个角度的图像采集,特别的当有两个成像镜时,可以有效模拟人的双眼视觉角度;拍摄装置3可以为一摄像头,摄像头对准成像镜,采集成像镜中呈现的被拍摄物体的图像;处理装置4可以安装在电脑等设备上的图像处理软件,生成被拍摄物体的3D图像。
实际应用中,被拍摄物体放置在旋转装置1上,以使至少两个成像镜可对准被拍摄物体,拍摄装置3可通过成像镜获取被拍摄物体在成像镜中的物像并对物像进行采集和记录形成图像,处理装置4连接拍摄装置3以接收其采集记录的图像。开始拍摄后,旋转装置1带动被拍摄物体旋转至一角度后停留片刻时间,拍摄装置3利用该片刻时间采集该角度下至少两个成像镜中呈现的被拍摄物体的图像,采集完成后,旋转装置1带动被拍摄物体旋转至下一角度,进行下一角度的图像采集。重复执行上述操作,直至被拍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完成了360度旋转和图像采集;为了获得更多的图像,可以调整被拍摄物体在旋转装置1上的方向,重复执行采集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然后拍摄装置3将采集的图像传输给处理装置4,处理装置4对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被拍摄物体的3D图像。
本公开示例提供的3D成像系统,通过设置旋转装置、成像装置、拍摄装置以及处理装置,所述拍摄装置与处理装置连接;其中,旋转装置用于放置被拍摄物体,以使被拍摄物体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呈现被拍摄物体的成像镜;拍摄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两个成像镜所呈现的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昂贵的结构光设备或者多摄像头模拟双眼形成3D物体成像来说,本公开示例仅通过旋转装置、至少两个成像镜以及拍摄装置就可以完成被拍摄物体多个角度图像的采集,进而获得3D图像,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图2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另一种3D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3D成像系统包括:旋转装置1、成像装置2、拍摄装置3以及处理装置4;
所述旋转装置1包括置物机构11、与所述置物机构11连接的旋转机构12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机构12旋转的控制机构13;
其中,所述旋转机构12在所述控制机构13的控制下,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置物机构11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以使放置在所述置物机构11的所述拍摄物体随所述置物机构11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
本示例中的成像装置2、拍摄装置3以及处理装置4与前述示例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与前述示例不同的是,本示例进一步限定了旋转装置1包括置物机构11、旋转机构12以及控制机构13。
实际应用中,被拍摄物体放置在置物机构11上,至少两个成像镜对准被拍摄物体,拍摄装置3对准成像镜,处理装置4连接拍摄装置3。开始拍摄后,旋转机构12在控制机构13的控制下,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置物机构11在水平方向上旋转至一角度,停留片刻时间,以使拍摄装置3利用该片刻时间采集该角度下至少两个成像镜中呈现的被拍摄物体的图像,采集完成后,旋转机构12在控制机构13的控制下带动置物机构11旋转至下一角度,进行下一角度的图像采集。重复执行上述操作,直至被拍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完成了360度旋转和图像采集。
作为一种可选示例,参考图3所示的一种旋转机构12的横截面示意图,所述旋转机构12包括:用于支撑置物机构11(图3未示出)并与所述置物机构11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旋转内柱121,与所述旋转内柱121同轴设置的底盘122;
所述旋转内柱121包括空心柱体,沿所述空心柱体的底面外周均匀分布有空心的齿轮结构123,在所述齿轮结构123的空心部设置有可伸缩挡板124;
所述底盘122成圆环状,其圆环内侧设置有多个挡板卡槽125;
其中,在所述控制机构13的控制下,所述旋转机构12停止转动,所述可伸缩挡板124呈伸长态,其伸长部分从所述齿轮结构123中两齿之间的空隙穿设至所述圆环内侧并卡设在所述挡板卡槽125中;
在所述控制机构13的控制下,所述可伸缩挡板124呈收缩态,伸长部分从所述齿轮结构123两齿之间的空隙收回至所述齿轮结构123的中心,所述旋转机构12开始转动。
实际应用中,旋转内柱121在控制机构13的控制下,旋转至某一角度后,可伸缩挡板124从齿轮结构123的两齿之间的空隙处穿设并插入至挡板卡槽125中,此时旋转内柱121固定,与旋转内柱121固定连接的置物机构11固定,放置在置物机构11上的被拍摄物体也就固定,在该角度下停留片刻时间(例如10秒),以使拍摄装置3利用该片刻时间采集该角度下至少两个成像镜中呈现的被拍摄物体的图像,采集完成后,在控制机构13的控制下,可伸缩挡板124的伸长部分从齿轮结构123中两齿之间的空隙收回至齿轮结构123的中心,旋转内柱121开始转动,当转动至下一角度时,可伸缩挡板124重新伸长插入至挡板卡槽125中,并进行下一角度的图像采集。重复执行上述操作,直至被拍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完成了360度旋转和图像采集。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为了避免旋转内柱121、底盘122、齿轮结构123、可伸缩挡板124、挡板卡槽125等暴露在外,造成不美观,甚至有可能伤害被拍摄者,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12还包括罩设在所述旋转内柱121外侧的旋转外柱126,可参考图4所示。
旋转外柱126的上、下两端可分别固定连接在置物机构11的底部和底盘122上,实现旋转内柱121、旋转外柱126和底盘122的一块旋转;或者旋转外柱126的上、下两端可分别旋转连接在置物机构11的底部和底盘122上,实现了当旋转内柱121和底盘122的一块旋转时,旋转外柱126不转动,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
继续参考图4所示,所述旋转外柱126上设有开关按钮127,用于开启或关闭旋转机构12。
另外,为了实现齿轮结构123、可伸缩挡板124、挡板卡槽125之间的配合使用,齿轮结构123的齿数、可伸缩挡板124个数、挡板卡槽125的个数均是对等的,齿轮结构123、可伸缩挡板124以及挡板卡槽125的分布位置是相对应的。以图3所示旋转机构12为例,图3中齿轮结构123沿空心柱体的底面外周均匀分布有8个齿轮,相应的,可伸缩挡板124个数、挡板卡槽125也为8个;继续参考图3可知,齿轮结构123的各齿轮尺寸相同且沿空心柱体的底面外周均匀分布,也就是从齿轮结构123的两齿之间的空隙穿设的可伸缩挡板124的位置被固定,也就决定了与可伸缩挡板124配合使用的挡板卡槽125需得沿底盘122的圆环内层按照一定角度均匀分布,换句话说,本示例进一步限定了:
所述多个挡板卡槽125沿所述底盘122的圆环内层按照预设角度均匀分布。
另外,对于旋转机构12的每次旋转角度,本公开不做限制。以图3为例,旋转机构12每次旋转角度为45度,还可以对旋转角度更细化处理,例如旋转角度为30度、20度等,相应的,齿轮结构123的齿数、可伸缩挡板124、挡板卡槽125的个数为12个、18个等。
本公开示例提供的3D成像系统,通过设置旋转装置、成像装置、拍摄装置以及处理装置,所述拍摄装置与处理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置物机构、与所述置物机构连接的旋转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机构旋转的控制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置物机构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以使放置在所述置物机构的所述拍摄物体随所述置物机构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呈现被拍摄物体的成像镜;拍摄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两个成像镜所呈现的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昂贵的结构光设备或者多摄像头模拟双眼形成3D物体成像来说,本公开示例仅通过旋转装置、至少两个成像镜以及拍摄装置就可以完成被拍摄物体多个角度图像的采集,进而获得3D图像,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在上述各示例的基础上,图5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再一种3D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3D成像系统包括:旋转装置1、成像装置2、拍摄装置3、处理装置4以及光源装置5;
所述光源装置5用于在所述拍摄装置3采集图像时照射所述被拍摄物体,以为所述3D成像系统提供光源。
本示例的旋转装置1、成像装置2、拍摄装置3以及处理装置4与前述示例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与前述示例不同的是,本示例还包括光源装置5。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的采集图像,通常将整个3D成像系统置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然后开启光源装置5,照射被拍摄物体。
作为一种可选示例,所述系统还包括全息投影装置6,所述全息投影装置6与所述成像装置2连接,用于将所述立体图像投射在全息投影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全息投影区域与所述旋转装置1的放置被拍摄物体的区域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拍摄装置3、全息投影装置6通过USB线与处理装置4连接。
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同步呈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以方便查看拍摄效果,当拍摄效果不理想时,可实时调整被拍摄物体的状态,重新拍摄。
特别的,为了更好的阐述本公开在整容行业的场景的应用,以前述场景为例,图6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3D成像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该3D成像系统可包括:旋转座椅、两个平面镜、一摄像头、光源装置、全息投影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该3D成像系统使用过程:开启光源装置照射在旋转座椅上,人坐在旋转座椅上,人像通过两个平面镜呈现,然后摄像头采集平面镜中的人像,采集完成后旋转座椅带动人旋转至下一角度,采集下一角度的人像,重复执行上述操作,直至人完成水平方向上360度全方位的旋转,最后将采集的图像传输到电子设备上进行图像处理,获得3D图像。
本公开示例提供的3D成像系统,包括光源装置,用于在所述拍摄装置采集图像时照射所述被拍摄物体,以为所述3D成像系统提供光源,实现了更好的拍摄效果;还包括全息投影装置,用于将所述立体图像投射在全息投影区域中,实现了同步呈现3D图像,方便查看3D图像效果,以便实时调整被拍摄物体的状态或者重新拍摄。
图7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一种3D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3D成像方法适用图1至图5任一所示的3D成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701、采集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
其中,每个旋转角度的图像包括至少两个与成像镜相应的拍摄角度下的子图像。
步骤702、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本公开示例提供的方法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考上述各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示例提供的3D成像方法,通过采集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其中,每个旋转角度的图像包括至少两个与成像镜相应的拍摄角度下的子图像;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昂贵的结构光设备或者多摄像头模拟双眼形成3D物体成像来说,本公开示例仅通过采集多个旋转角度下的至少两个成像镜中子图像,进而获得3D图像,综上,本公开方法简单、成本低。
在图7所示示例的基础上,图8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另一种3D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3D成像方法适用图1至图5任一所示的3D成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801、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和预设角度控制旋转装置旋转,以使被拍摄物体每旋转至一旋转角度时,拍摄装置用于采集被拍摄物体在该旋转角度下的至少两个子图像。
步骤802、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以图3所示的旋转机构为例进行说明,被拍摄物体放置在旋转机构上后,停留预设的时间间隔(例如10秒),以使拍摄装置采集在该旋转角度下的两个子图像,预设的时间间隔过后(10秒过后),控制旋转机构旋转45度到下一角度,停留预设的时间间隔(10秒),采集该角度下的两个子图像。如此自动重复8次后,被拍摄物体完成水平方向上的360度全方位旋转拍摄,最后对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在上述操作中,如果被拍摄物体完成水平方向上的360度全方位旋转拍摄后,图像数量还是不够,或者为了更好的呈现3D图像,本示例在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之前还包括:
调整所述被拍摄物体放置在所述旋转装置上的放置方向,并重复执行采集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的步骤,直至采集获得的图像可经过图像处理并生成完整的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本公开示例提供的3D成像方法,通过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旋转装置旋转,以使被拍摄物体每旋转至一旋转角度时,拍摄装置用于采集被拍摄物体在该旋转角度下的至少两个子图像;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本公开示例实现了自动拍摄,方法简单,成本低。
在图7或图8所示示例的基础上,图9为本公开示例提供的再一种3D成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3D成像方法适用图1至图5任一所示的3D成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901、采集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
其中,每个旋转角度的图像包括至少两个与成像镜相应的拍摄角度下的子图像;
步骤902、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步骤903、将所述立体图像同步投射在全息投影区域。
可选的,在步骤901之前,为了实现更好的拍摄效果,还可以开启光源装置,光源装置照射拍摄物体。
本公开示例提供的3D成像方法,通过将所述立体图像同步投射在全息投影区域,实现了在拍摄过程中同步呈现3D图像,方便查看拍摄效果并根据拍摄效果实时调整被拍摄物体的状态或者重新拍摄,还通过开启光源装置,实现了更好的拍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示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示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示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示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3D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装置、成像装置、拍摄装置以及处理装置,所述拍摄装置与处理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旋转装置用于放置被拍摄物体,以使被拍摄物体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
所述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呈现被拍摄物体的成像镜;
所述拍摄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两个成像镜所呈现的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置物机构、与所述置物机构连接的旋转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旋转机构旋转的控制机构;
其中,所述旋转机构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置物机构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以使放置在所述置物机构的所述拍摄物体随所述置物机构可控旋转至多个旋转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用于支撑置物机构并与所述置物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旋转内柱,与所述旋转内柱同轴设置的底盘;
所述旋转内柱包括空心柱体,沿所述空心柱体的底面外周均匀分布有空心的齿轮结构,在所述齿轮结构的空心部设置有可伸缩挡板;
所述底盘成圆环状,其圆环内侧设置有多个挡板卡槽;
其中,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所述旋转机构停止转动,所述可伸缩挡板呈伸长态,其伸长部分从所述齿轮结构中两齿之间的空隙穿设至所述圆环内侧并卡设在所述挡板卡槽中;
在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所述可伸缩挡板呈收缩态,伸长部分从所述齿轮结构中两齿之间的空隙收回至所述齿轮结构的中心,所述旋转机构开始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挡板卡槽沿所述底盘的圆环内层按照预设角度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罩设在所述旋转内柱外侧的旋转外柱。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3D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装置;
所述光源装置用于在所述拍摄装置采集图像时照射所述被拍摄物体,以为所述3D成像系统提供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全息投影装置,所述全息投影装置与所述成像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立体图像投射在全息投影区域。
8.一种3D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成像方法适用于所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3D成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其中,每个旋转角度的图像包括至少两个与成像镜相应的拍摄角度下的子图像;
对所述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所述被拍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被拍摄物体在多个旋转角度下的图像,包括: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和预设角度控制旋转装置旋转,以使被拍摄物体每旋转至一旋转角度时,拍摄装置用于采集被拍摄物体在该旋转角度下的至少两个子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立体图像同步投射在全息投影区域。
CN201910823873.5A 2019-09-02 2019-09-02 3d成像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06118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3873.5A CN110611805A (zh) 2019-09-02 2019-09-02 3d成像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3873.5A CN110611805A (zh) 2019-09-02 2019-09-02 3d成像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1805A true CN110611805A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91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3873.5A Pending CN110611805A (zh) 2019-09-02 2019-09-02 3d成像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180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473A (zh) * 2008-07-01 2008-12-10 上海大学 自由多视角、实时的三维重建系统和方法
CN101556687A (zh) * 2009-04-23 2009-10-14 上海交通大学 微细通道内两相流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CN107289875A (zh) * 2016-04-05 2017-10-24 林斌 三维扫描装置
CN107289874A (zh) * 2016-04-01 2017-10-24 林斌 三维采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473A (zh) * 2008-07-01 2008-12-10 上海大学 自由多视角、实时的三维重建系统和方法
CN101556687A (zh) * 2009-04-23 2009-10-14 上海交通大学 微细通道内两相流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及方法
CN107289874A (zh) * 2016-04-01 2017-10-24 林斌 三维采集装置
CN107289875A (zh) * 2016-04-05 2017-10-24 林斌 三维扫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5036B1 (ja) 統合されたカメラを有する歯科ミラーおよびそ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
CN104918572B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视频捕获和显示的数字系统
CN110321768B (zh) 用于生成头部相关传递函数滤波器的布置
KR101795334B1 (ko) 치과용 촬영 장치
TWI374398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3-d image
WO2016179370A1 (en) Smartphone-based handheld ophthalmic examination devices
JP2016522711A (ja) マイボーム腺分析のためにマイボーム腺を画像化するための眼瞼照射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4717422B (zh) 显示设备以及显示方法
JP2005218103A (ja) 顔の特徴を表示する装置
CN104244833B (zh) X射线焦斑移动的方向控制
TW201542171A (zh) 診療設備之人體選定部位自動辨識及調節裝置
CN105824421A (zh) 基于全息投影交互方式的多模态生物识别系统及方法
WO2018134521A1 (fr) Procede de creation d'une representation tridimensionnelle virtuelle d'une personne
CN208459748U (zh) 一种摄影棚
WO2018176104A1 (en) Ophthalm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515975A (zh) 人脸和虹膜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KR20090078505A (ko) 멀티 레이어 파노라마 영상획득장치 및 파노라마영상획득방법
CN110611805A (zh) 3d成像系统及方法
Hong et al. Towards 3D television through fusion of kinect and integral-imaging concepts
JP747279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377327B (zh) 全景相机以及深度信息获取方法
CN217426154U (zh) 非接触式手纹采集装置
Spagnol et al. Extraction of pinna features for customized binaural audio delivery on mobile devices
EP332826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qua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pidermal lesions
KR101710152B1 (ko) 피부 구조 측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