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9308A - 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9308A
CN110609308A CN201910901362.0A CN201910901362A CN110609308A CN 110609308 A CN110609308 A CN 110609308A CN 201910901362 A CN201910901362 A CN 201910901362A CN 110609308 A CN110609308 A CN 110609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t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satellite
information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13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9308B (zh
Inventor
张缤
刘毓森
郑勇
黄夏清
李政
戴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13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93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9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9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9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9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03Cooperating elements; Interaction 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operating elements or between cooperating elements and receivers
    • G01S19/07Cooperating elements; Interaction 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operating elements or between cooperating elements and receivers providing data for correcting measured positioning data, e.g. DGPS [differential GPS] or ionosphere correc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01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03Cooperating elements; Interaction 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operating elements or between cooperating elements and receivers
    • G01S19/10Cooperating elements; Interaction 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operating elements or between cooperating elements and receivers providing dedicated supplementary positioning signals
    • G01S19/12Cooperating elements; Interaction 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operating elements or between cooperating elements and receivers providing dedicated supplementary positioning signals wherein the cooperating elements are tele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0Correct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 G01S19/41Differential correction, e.g. DGPS [differential G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方法包括接收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并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解析所述卫星定位信号,以获得原始定位数据;根据基准站差分信息对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其中,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包括: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将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使用当前通信模式与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基准站返回的基准站差分信息。本申请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无盲区、无断点地接收到基准站发送的基准站差分信息,从而提高移动终端实时定位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移动终端在进行定位时,接收导航卫星的定位信号,根据导航卫星发射信号和移动终端接收信号的时差来计算导航卫星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移动终端在地球上的坐标位置。但是由于卫星钟差、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引力场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航卫星信号的传播时延并不能很准确地测得。这就导致了终端的定位不准确。目前通常通过在地面设置一个基准站来对终端的定位结果进行校准。在移动终端的实时定位过程中,基准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需要做到即时而不间断。但是目前移动终端经常会在信号盲区或信号较弱的地方与基准站之间中断通讯,导致无法及时准确定位终端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准确定位终端的位置的问题。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包括:
接收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并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
解析所述卫星定位信号,以获得原始定位数据;
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
其中,所述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包括:
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
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
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所述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
若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若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所述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
当检测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预设变化时,记录当前时刻,其中所述预设变化为所述信号强度由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变化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或所述信号强度由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变化为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
记录从所述当前时刻起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信号强度发生所述预设变化的次数;
判断所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若是,则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或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进一步地,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时,所述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包括:
使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至所述基准站,并同时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至通讯卫星,所述通讯卫星将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接收所述基准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一差分数据库;以及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通讯卫星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二差分数据库。
进一步地,将接收所述卫星定位信号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包括基准站差分数据和所述基准站发送所述基准站差分数据的第二时刻,所述第一差分数据库和所述第二差分数据库分别对其接收到的每一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进行存储;
所述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步骤,包括:
判断在所述第一差分数据库中,是否有与所述第一时刻符合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所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
若否,则从所述第二差分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第一时刻符合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所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并将查找出的所述基准站差分数据作为修正数据;
根据所述修正数据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终端的所述定位信息。
进一步地,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时,所述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包括:
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将所述当前通信模式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使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至所述基准站,或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至通讯卫星,所述通讯卫星将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接收所述基准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或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通讯卫星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均存储至第三差分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为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时,所述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包括:
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所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发送第三信息请求指令至短信网关,所述短信网关将所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短信网关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四差分数据库。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装置,包括:
定位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差分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并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
信号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卫星定位信号,以获得原始定位数据;
定位修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
其中,所述差分信息接收单元包括:
信号监测子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
比较子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
信息接收子单元,用于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为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首先接收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并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通过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及时调整移动终端和基准站之间的通信模式,以确保移动终端可以无盲区、无断点地接收到基准站发送的基准站差分信息;再解析所述卫星定位信号,以获得原始定位数据;最后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从而提高移动终端实时定位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的位置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4是图3中比较子单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5是图3中比较子单元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6是图3中信息接收子单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7是图3中定位修正单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8是图3中信息接收子单元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9是图3中信息接收子单元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存储介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11是本申请的计算机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包括:
S1、接收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并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
S2、解析所述卫星定位信号,以获得原始定位数据;
S3、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终端为具有定位功能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等。
上述步骤S1中,上述导航卫星连续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球上的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目前全球的导航卫星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前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欧洲航天局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在具体使用时,根据移动终端的系统所支持的模式接收对应的导航卫星系统的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
上述基准站为对卫星定位信号进行长期连续观测的固定观测站。基准站的坐标位置是已知的,基准站连续接收卫星定位信号,将测得的位置或距离数据与已知的位置、距离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得到基准站差分数据,基准站差分数据可以是测距误差、载波相位修正量等。上述基准站差分信息为携带有发送时刻的基准站差分数据。
当移动终端向基准站请求基准站差分信息时,基准站将基准站差分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用于供终端修正定位结果。在步骤S1中,移动终端需要与基准站保持通讯连接,才能够实现与基准站之间的信息传输,从而实现终端的实时准确定位。具体地,所述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S1包括:
S11、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
S12、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
S13、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
首先通过上述步骤S11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进行实施检测,上述移动通信网络包括4G、3G、2G等。上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上述当前通信模式可以是其中一种通信模式,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通信模式的组合使用模式。通过使用步骤S12选择的当前通信模式与基准站进行通信,移动终端采用当前通信模式发送信息请求指令至基准站或中转站(如通讯卫星、短信网关等),基准站再直接发送或者通过中转站转发上述基准站差分信息至移动终端。通过上述步骤S11~S13,能够及时根据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对移动终端和基准站之间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确保移动终端可以无盲区、无断点地接收到基准站发送的基准站差分信息,从而确保移动终端实时定位的准确性。
上述步骤S2中,通过对卫星定位信号的解析,可计算得到移动终端到导航卫星的原始定位数据,上述原始定位数据可以是伪距或载波相位测量值,原始定位数据中包含了卫星钟差、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引力场效应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上述步骤S3中,对上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例如对伪距进行伪距差分,或者对载波相位进行载波相位差分,从而消除掉公共的误差(如卫星钟差、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引力场效应等因素造成的误差),得到准确的定位数据,从而实现终端的准确定位。本步骤中,根据修正后的定位数据来计算终端的位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方法,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及时调整移动终端和基准站之间的通信模式,以确保移动终端可以无盲区、无断点地接收到基准站发送的基准站差分信息,从而提高移动终端实时定位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所述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的步骤S12,包括:
S121、判断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
S122、若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S123、若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1~S123中,上述移动通信模式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传输信号,上述卫星通信模式为通过通讯卫星(例如天通卫星等)来传输信号,上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为通过数字移动无线电来传输信号。移动通信模式的信号传输速度最快,而且对终端的耗电量小。当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门限值时,表明此时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较好,则将移动通信模式作为上述当前通信模式。但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并不全面,在地球上存在很多信号盲区或者信号覆盖边缘区域,在这些区域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较小甚至没有,此时如果还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进行移动终端和基准站之间的通信,会导致信号延迟甚至无法接收到信号。卫星通信模式以及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的信号传输速度虽然比移动通信模式稍慢,对终端的耗电量也较大,但是通信范围覆盖面广(海陆空均覆盖),不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影响。因此当信号强度小于上述预设门限值时,则将上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当信号强度低的时候,及时将当前通信模式从移动通信模式切换为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以确保移动终端与基准站之间的信号传输不会中断或延迟。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所述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的步骤S12,包括:
S124、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
S125、当检测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预设变化时,记录当前时刻,其中所述预设变化为所述信号强度由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变化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或所述信号强度由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变化为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
S126、记录从所述当前时刻起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信号强度发生所述预设变化的次数;
S127、判断所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S128、若是,则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或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中,当上述间隔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表明信号强度不断在上述预设门限值上下变化,移动终端有可能处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的边缘地带,由于现有的资源调度算法,会导致处于小区边缘的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时有时无、时高时低。由于信号强度不断在预设门限值上下变化,如果根据当前信号强度与预设门限值大小的比较结果来切换通信模式,无规律的频繁切换有可能会导致在切换时出错,而导致部分数据包丢失,则定位信息会出现断点,某些时刻定位漂移较远,定位不准确。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S124~S127,来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信号强度发生上述预设变化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当大于预设次数时,则表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信号强度频繁地在预设门限值上下变化,移动终端当前很可能处于信号时强时弱的网络小区边缘地带,则采用移动通信模式和卫星通信模式/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联合使用的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用以解决上述定位时出现断点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上述移动通信模式和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时,上述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S13,包括:
S131、使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至所述基准站,并同时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至通讯卫星,所述通讯卫星将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S132、接收所述基准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一差分数据库;以及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通讯卫星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二差分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同时使用移动通信模式和卫星通信模式与基准站进行通讯,将通过不同通信模式获得的基准站差分信息分别存储至不同的差分数据库,以便于后续计算定位信息时的调用区分。在第一差分数据库中存储了通过移动通信模式获取的基准站差分信息,在第二差分数据库中存储了通过卫星通信模式获取的基准站差分信息;通过移动通信模式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的速度较快,但是有可能有某些时刻的数据包没有接收到;通过卫星通信模式获取的基准站差分信息的速度有一定时延,但是数据包丢失情况几乎不存在。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基准站差分数据传输的及时和全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第一差分数据库和第二差分数据库中有可能存在相同时刻的重复数据,为了便于后续步骤的数据查找匹配,将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和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储存于不同的数据库中。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将上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与上述步骤S131~S132的过程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接收所述卫星定位信号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包括基准站差分数据和所述基准站发送所述基准站差分数据的第二时刻,所述第一差分数据库和所述第二差分数据库分别对其接收到的每一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进行存储;
上述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步骤S3,包括:
S31、判断在所述第一差分数据库中,是否有与所述第一时刻符合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所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
S32、若否,则从所述第二差分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第一时刻符合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所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并将查找出的所述基准站差分数据作为修正数据;
S33、根据所述修正数据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终端的所述定位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S31~S33,在定位信息的实时计算中可以优先在第一差分数据库中查找符合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的基准站差分数据;而当第一差分数据库中没有对应时刻的基准站差分数据,则从第二差分数据库中查找与上述第二时刻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当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非常接近(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则判定符合预设匹配关系。上述融合处理的具体算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包括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定位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时,所述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S13,包括:
S133、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将所述当前通信模式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使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至所述基准站,或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至通讯卫星,所述通讯卫星将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S134、接收所述基准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或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通讯卫星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均存储至第三差分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每隔上述第二预设时长将移动通信模式和卫星通信模式进行切换,即在同一个时刻,仅使用一种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将上述第二预设时长设置为一个非常短的时长,这样不断在两种通信模式之间迅速进行切换,此时从宏观角度来看相当于同时通过两种通信模式进行通信,但从某个指定时刻来看只有一种通信模式在进行通信。将获得的数据均存储至上述第三差分数据库中,在上述第三差分数据库中包括通过两种通信模式获得的数据。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基准站定位数据的获取全面而及时,而且在第三差分数据库中不会有相同时刻的重复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了与前述实施例进行区分,将用于保存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和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数据库命名为第三差分数据库,在具体使用时,本实施例的第三差分数据库可以是与前述第一、第二差分数据库不同的新的数据库,也可以就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差分数据库或第二差分数据库。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将上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与上述步骤S133~S134的过程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当前通信模式为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时,上述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S13,包括:
S135、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所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发送第三信息请求指令至短信网关,所述短信网关将所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S136、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短信网关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四差分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当使用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与基准站进行通信时,还可以将上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短信网关,短信网关与基准站进行通信,基准站将上述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发送至短信网关,短信网关再通过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将上述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上述第四差分数据库中关联存储了基准站发送上述基准站差分数据的时刻和基准站差分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了与前述实施例进行区分,将用于保存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数据库命名为第四差分数据库,在具体使用时,本实施例的第四差分数据库可以是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差分数据库不同的新的数据库,也可以就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差分数据库、第二差分数据库或第三差分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
参照图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装置,包括:
定位信息接收单元10,用于接收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
差分信息接收单元20,用于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
信号解析单元30,用于解析所述卫星定位信号,以获得原始定位数据;
定位修正单元40,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终端为具有定位功能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等。
上述定位信息接收单元10中,上述导航卫星连续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球上的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目前全球的导航卫星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前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欧洲航天局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在具体使用时,根据移动终端的系统所支持的模式接收对应的导航卫星系统的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
上述基准站为对卫星定位信号进行长期连续观测的固定观测站。基准站的坐标位置是已知的,基准站连续接收卫星定位信号,将测得的位置或距离数据与已知的位置、距离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得到基准站差分数据,基准站差分数据可以是测距误差、载波相位修正量等。上述基准站差分信息为携带有发送时刻的基准站差分数据。
当移动终端向基准站请求基准站差分信息时,基准站将基准站差分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用于供终端修正定位结果。在差分信息接收单元20中,移动终端需要与基准站保持通讯连接,才能够实现与基准站之间的信息传输,从而实现终端的实时准确定位。具体地,差分信息接收单元20包括:
信号监测子单元201,用于、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
比较子单元202,用于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
信息接收子单元203,用于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
首先通过上述信号监测子单元201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进行实施检测,上述移动通信网络包括4G、3G、2G等。上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上述当前通信模式可以是其中一种通信模式,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通信模式的组合使用模式。通过使用比较子单元202选择的当前通信模式与基准站进行通信,移动终端通过信息接收子单元203采用当前通信模式发送信息请求指令至基准站或中转站(如通讯卫星、短信网关等),基准站再直接发送或者通过中转站转发上述基准站差分信息至移动终端。通过上述差分信息接收单元20,能够及时根据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对移动终端和基准站之间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确保移动终端可以无盲区、无断点地接收到基准站发送的基准站差分信息,从而确保移动终端实时定位的准确性。
上述信号解析单元30中,通过对卫星定位信号的解析,可计算得到移动终端到导航卫星的原始定位数据,上述原始定位数据可以是伪距或载波相位测量值,原始定位数据中包含了卫星钟差、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引力场效应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上述定位修正单元40中,对上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例如对伪距进行伪距差分,或者对载波相位进行载波相位差分,从而消除掉公共的误差(如卫星钟差、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引力场效应等因素造成的误差),得到准确的定位数据,从而实现终端的准确定位。本单元中,根据修正后的定位数据来计算终端的位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装置,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及时调整移动终端和基准站之间的通信模式,以确保移动终端可以无盲区、无断点地接收到基准站发送的基准站差分信息,从而提高移动终端实时定位的准确性。
参照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所述比较子单元202,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2021,用于判断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
第一判定模块2022,用于若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第二判定模块2023,用于若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第一判断模块2021、第一判定模块2022和第二判定模块2023中,上述移动通信模式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传输信号,上述卫星通信模式为通过通讯卫星(例如天通卫星等)来传输信号,上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为通过数字移动无线电来传输信号。移动通信模式的信号传输速度最快,而且对终端的耗电量小。当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门限值时,表明此时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较好,则将移动通信模式作为上述当前通信模式。但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并不全面,在地球上存在很多信号盲区或者信号覆盖边缘区域,在这些区域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较小甚至没有,此时如果还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进行移动终端和基准站之间的通信,会导致信号延迟甚至无法接收到信号。卫星通信模式以及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的信号传输速度虽然比移动通信模式稍慢,对终端的耗电量也较大,但是通信范围覆盖面广(海陆空均覆盖),不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影响。因此当信号强度小于上述预设门限值时,则将上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当信号强度低的时候,及时将当前通信模式从移动通信模式切换为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以确保移动终端与基准站之间的信号传输不会中断或延迟。
参照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所述比较子单元202,包括:
比较模块2024,用于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
第一记录模块2025,用于当检测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预设变化时,记录当前时刻,其中所述预设变化为所述信号强度由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变化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或所述信号强度由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变化为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
第二记录模块2026,用于记录从所述当前时刻起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信号强度发生所述预设变化的次数;
第二判断模块2027,用于判断所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第三判定模块2028,用于若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或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中,当上述间隔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时,表明信号强度不断在上述预设门限值上下变化,移动终端有可能处于移动通信网络小区的边缘地带,由于现有的资源调度算法,会导致处于小区边缘的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时有时无、时高时低。由于信号强度不断在预设门限值上下变化,如果根据当前信号强度与预设门限值大小的比较结果来切换通信模式,无规律的频繁切换有可能会导致在切换时出错,而导致部分数据包丢失,则定位信息会出现断点,某些时刻定位漂移较远,定位不准确。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比较模块2024、第一记录模块2025、第二记录模块2026和第二判断模块2027,来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信号强度发生上述预设变化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当大于预设次数时,则表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信号强度频繁地在预设门限值上下变化,移动终端当前很可能处于信号时强时弱的网络小区边缘地带,则采用移动通信模式和卫星通信模式/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联合使用的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用以解决上述定位时出现断点的问题。
参照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上述移动通信模式和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时,上述信息接收子单元203,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2031,用于使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至所述基准站,并同时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至通讯卫星,所述通讯卫星将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第一接收模块2032,用于接收所述基准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一差分数据库;以及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通讯卫星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二差分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同时使用移动通信模式和卫星通信模式与基准站进行通讯,将通过不同通信模式获得的基准站差分信息分别存储至不同的差分数据库,以便于后续计算定位信息时的调用区分。在第一差分数据库中存储了通过移动通信模式获取的基准站差分信息,在第二差分数据库中存储了通过卫星通信模式获取的基准站差分信息;通过移动通信模式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的速度较快,但是有可能有某些时刻的数据包没有接收到;通过卫星通信模式获取的基准站差分信息的速度有一定时延,但是数据包丢失情况几乎不存在。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基准站差分数据传输的及时和全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第一差分数据库和第二差分数据库中有可能存在相同时刻的重复数据,为了便于后续步骤的数据查找匹配,将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和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储存于不同的数据库中。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将上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的具体实施模块,与第一发送模块2031和第一接收模块2032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接收所述卫星定位信号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包括基准站差分数据和所述基准站发送所述基准站差分数据的第二时刻,所述第一差分数据库和所述第二差分数据库分别对其接收到的每一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进行存储;
上述定位修正单元40,包括:
判断子单元401,用于判断在所述第一差分数据库中,是否有与所述第一时刻符合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所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
查找子单元402,用于若没有与所述第一时刻符合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则从所述第二差分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第一时刻符合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所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并将查找出的所述基准站差分数据作为修正数据;
数据融合子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修正数据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终端的所述定位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判断子单元401、查找子单元402和数据融合子单元403,在定位信息的实时计算中可以优先在第一差分数据库中查找符合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的基准站差分数据;而当第一差分数据库中没有对应时刻的基准站差分数据,则从第二差分数据库中查找与上述第二时刻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当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非常接近(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则判定符合预设匹配关系。上述融合处理的具体算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包括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定位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照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时,所述信息接收子单元203,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2033,用于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将所述当前通信模式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使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至所述基准站,或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至通讯卫星,所述通讯卫星将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第二接收模块2034,用于接收所述基准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或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通讯卫星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均存储至第三差分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每隔上述第二预设时长将移动通信模式和卫星通信模式进行切换,即在同一个时刻,仅使用一种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将上述第二预设时长设置为一个非常短的时长,这样不断在两种通信模式之间迅速进行切换,此时从宏观角度来看相当于同时通过两种通信模式进行通信,但从某个指定时刻来看只有一种通信模式在进行通信。将获得的数据均存储至上述第三差分数据库中,在上述第三差分数据库中包括通过两种通信模式获得的数据。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基准站定位数据的获取全面而及时,而且在第三差分数据库中不会有相同时刻的重复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了与前述实施例进行区分,将用于保存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和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数据库命名为第三差分数据库,在具体使用时,本实施例的第三差分数据库可以是与前述第一、第二差分数据库不同的新的数据库,也可以就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差分数据库或第二差分数据库。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将上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的具体实施模块,与上述第二发送模块2033和第二接收模块2034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当前通信模式为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时,上述信息接收子单元203,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2035,用于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所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发送第三信息请求指令至短信网关,所述短信网关将所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第三接收模块2036,用于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短信网关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四差分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当使用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与基准站进行通信时,还可以将上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短信网关,短信网关与基准站进行通信,基准站将上述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发送至短信网关,短信网段再通过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将上述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上述第四差分数据库中关联存储了基准站发送上述基准站差分数据的时刻和基准站差分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了与前述实施例进行区分,将用于保存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数据库命名为第四差分数据库,在具体使用时,本实施例的第四差分数据库可以是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差分数据库不同的新的数据库,也可以就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差分数据库、第二差分数据库或第三差分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
参考图1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1,存储介质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2,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
参考图1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设备3,当其在计算机设备3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3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处理器4执行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并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
解析所述卫星定位信号,以获得原始定位数据;
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
其中,所述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包括:
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
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
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所述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
若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若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则将所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所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移动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模式和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所述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
当检测到所述信号强度发生预设变化时,记录当前时刻,其中所述预设变化为所述信号强度由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变化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或所述信号强度由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变化为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
记录从所述当前时刻起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信号强度发生所述预设变化的次数;
判断所述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次数;
若是,则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或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时,所述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包括:
使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至所述基准站,并同时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至通讯卫星,所述通讯卫星将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接收所述基准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一差分数据库;以及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通讯卫星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二差分数据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接收所述卫星定位信号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包括基准站差分数据和所述基准站发送所述基准站差分数据的第二时刻,所述第一差分数据库和所述第二差分数据库分别对其接收到的每一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进行存储;
所述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的步骤,包括:
判断在所述第一差分数据库中,是否有与所述第一时刻符合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所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
若否,则从所述第二差分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第一时刻符合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的第二时刻所对应的基准站差分数据,并将查找出的所述基准站差分数据作为修正数据;
根据所述修正数据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终端的所述定位信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作为所述当前通信模式时,所述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包括:
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将所述当前通信模式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和所述卫星通信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使用所述移动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至所述基准站,或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定时发送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至通讯卫星,所述通讯卫星将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接收所述基准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或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通讯卫星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二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站差分信息和所述第二基准站差分信息均存储至第三差分数据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为卫星通信模式或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时,所述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的步骤,包括:
使用所述卫星通信模式或所述数字移动无线电模式发送第三信息请求指令至短信网关,所述短信网关将所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发送至所述基准站;
接收所述基准站通过所述短信网关转发的基于所述第三信息请求指令返回的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并将所述第三基准站差分信息存储至第四差分数据库。
8.一种终端的位置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导航卫星发送的卫星定位信号;差分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并从基准站获取基准站差分信息;
信号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卫星定位信号,以获得原始定位数据;
定位修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对所述原始定位数据进行修正,以计算得到终端的定位信息;
其中,所述差分信息接收单元包括:
信号监测子单元,用于实时监测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强度;
比较子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强度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从多种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作为当前通信模式;
信息接收子单元,用于使用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与所述基准站进行通信,以获取所述基准站返回的所述基准站差分信息。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为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
CN201910901362.0A 2019-09-23 2019-09-23 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06093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1362.0A CN110609308B (zh) 2019-09-23 2019-09-23 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1362.0A CN110609308B (zh) 2019-09-23 2019-09-23 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9308A true CN110609308A (zh) 2019-12-24
CN110609308B CN110609308B (zh) 2021-11-30

Family

ID=68892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1362.0A Active CN110609308B (zh) 2019-09-23 2019-09-23 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930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0140A (zh) * 2020-04-14 2020-08-25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差分改正数据播发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93160A (zh) * 2021-03-25 2021-07-09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无人飞行器间无线测距验证方法
CN113518402A (zh) * 2021-05-31 2021-10-19 深圳市发掘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的通信方法、无线终端、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87399A (zh) * 2021-10-26 2021-11-23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卫星
CN114867000A (zh) * 2022-04-25 2022-08-05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救援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524728A (zh) * 2022-09-20 2022-12-27 福建鼎旸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信号差分的通信导航系统与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2667A (zh) * 2013-11-27 2014-02-19 深圳瑞信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车载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5357049A (zh) * 2015-11-24 2016-0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应用处理器和移动终端
CN106102109A (zh) * 2016-08-25 2016-11-09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954223A (zh) * 2017-04-17 2017-07-1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动中通端站系统及动中通端站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7241489A (zh) * 2017-05-15 2017-10-10 深圳星联天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34523A (zh) * 2017-08-28 2018-02-2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强度提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333614A (zh) * 2017-12-25 2018-07-2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轨道自动测量车的北斗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09890057A (zh) * 2017-12-06 2019-06-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2667A (zh) * 2013-11-27 2014-02-19 深圳瑞信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车载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5357049A (zh) * 2015-11-24 2016-0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应用处理器和移动终端
CN106102109A (zh) * 2016-08-25 2016-11-09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954223A (zh) * 2017-04-17 2017-07-1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动中通端站系统及动中通端站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7241489A (zh) * 2017-05-15 2017-10-10 深圳星联天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34523A (zh) * 2017-08-28 2018-02-2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强度提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890057A (zh) * 2017-12-06 2019-06-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33614A (zh) * 2017-12-25 2018-07-2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轨道自动测量车的北斗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0140A (zh) * 2020-04-14 2020-08-25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差分改正数据播发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93160A (zh) * 2021-03-25 2021-07-09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无人飞行器间无线测距验证方法
CN113518402A (zh) * 2021-05-31 2021-10-19 深圳市发掘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的通信方法、无线终端、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87399A (zh) * 2021-10-26 2021-11-23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卫星
CN113687399B (zh) * 2021-10-26 2022-02-18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卫星
CN114867000A (zh) * 2022-04-25 2022-08-05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救援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867000B (zh) * 2022-04-25 2024-03-29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救援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524728A (zh) * 2022-09-20 2022-12-27 福建鼎旸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信号差分的通信导航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9308B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9308B (zh) 终端的位置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US713894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 detection of a terminal in a network
US20090213009A1 (en) Position detection system, position detection server, and terminal
CN108181638B (zh) 电子地图精准展现定位点和轨迹数据的解决设备及方法
EP2664944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parameter calibration method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US20070279281A1 (en) Server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positioning mode selecting method
CN103885074A (zh) 用于使用双实时动态引擎对位置进行估计的方法和系统
WO2009129344A1 (en) Location services based on positioned wireless measurement reports
EP1903349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receiv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884445A (zh) 定位装置以及方法
KR20090092780A (ko) 이동 통신 네트워크의 단말기의 위치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513362B2 (en) Method for enhancing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US8350756B2 (en) Detecting and compensating for erroneous time measurement for mobile device position calculation
CN103983994A (zh) 一种gps定位跟踪器及系统
CN109085619A (zh) 多模gnss系统的定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接收机
CN109597099A (zh) 判断基准站接收机是否移动的方法、oem板卡及接收机
CN101925104B (zh) 一种定位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201600113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 measuring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6318362B (zh) 一种用于获得高质量观测数据的虚拟站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139217B (zh) 一种农田机器人的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840874A (zh) 差分数据质量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23147A1 (zh) 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数据预处理装置和芯片
KR101447357B1 (ko) 내비게이션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904394B (zh) 陆基定位系统接收机kpi模糊度固定方法、接收机及系统
CN112558111B (zh) 一种无人机定位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9

Address after: 518000 201, No.26, yifenghua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 503, 602, digital city building, garden city, 1079 Shekou Road, Shekou,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