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3828A - 网络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3828A
CN110603828A CN201880030088.8A CN201880030088A CN110603828A CN 110603828 A CN110603828 A CN 110603828A CN 201880030088 A CN201880030088 A CN 201880030088A CN 110603828 A CN110603828 A CN 110603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str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network
dual registration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00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3828B (zh
Inventor
舆水敬
I·阿里
R·圭尔佐尼
J·穆蒂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603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3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3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3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05Multiple registrations, e.g. multih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支持在4G和5G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UE50的双重注册。无线通信方法包含如下步骤:UE(50)请求连接到EPC,将包含表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的附接请求发送到4G;构成4G的MME(100)基于取得了该附接请求的情况,将表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HSS(110)。

Description

网络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在多种无线通信网络中同时注册同一用户装置的双重注册(Dualregistration)对应的网络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对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进行了标准化,并且以LTE的进一步高速化为目的对LTE-Advanced(以下,包含LTE-Advanced在内称为4G)进行了标准化。此外,在3GPP中,还研究了被称为5G New Radio(NR:新无线)等的LTE的后继系统(以下称为5G)的标准。
在这样的5G的标准中,达成了同时对4G(具体而言,Evolved Packet Core(EPC:演进的分组核心))和5G(具体而言,5G核心(5G Core:5GC))双重注册(Dual registration)用户装置(UE)的协议(例如,非专利文献1)。
根据双重注册,允许在EPC和5GC双方中同时注册UE的状态,因此能够根据需要使UE的上下文(context)在EPC与5GC之间自由移动。由此,认为能够灵活应对新的服务。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23.501V0.4.0Section 5.17.2.3Mobility in dual-registration mod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System Architecture for the 5G System;Stage2(Release 15)、3GPP、2017年4月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双重注册中,存在以下问题。例如,在已执行了UE的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执行向EPC的已有的附接过程时,该UE向EPC的附接被通知给5GC。
此外,在已有的附接过程中,构成5GC的网络装置(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在被通知了UE向EPC的附接时,删除5GC中的该UE的上下文(具体而言是会话管理上下文(Session Management(SM)context)),从而解除该UE在5GC中的注册。同样,存在以下问题:构成5GC的其它网络装置也解除该UE在5GC中的注册,从而释放5GC中的该UE的IP级的连接(Connectivity)。
此外,这样的问题在已执行了UE的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执行了向5GC的已有的附接过程的情况下也同样存在。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在应用使用户装置同时在EPC和5GC双方中注册的双重注册的情况下,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用户装置的附接过程,并且更可靠地维持双重注册。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网络装置(MME100、AMF200),其构成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0),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0)与在第1通信网络(例如EPC)和通信方式不同于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第2通信网络(例如5GC)的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用户装置(UE50)的双重注册对应,其中,所述网络装置(MME100、AMF200)具有:连接处理部(附接处理部101),其经由所述第1通信网络取得所述用户装置请求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消息(附接请求、注册请求);以及注册处理部(UE注册处理部103),其基于所述连接处理部取得了所述消息的情况,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Dualregistration indication)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HSS110、UDM500)或所述用户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网络装置,其构成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与在第1通信网络和通信方式不同于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第2通信网络的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用户装置的双重注册对应,其中,所述网络装置具有:连接处理部,其经由所述第1通信网络取得所述用户装置请求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消息;以及注册处理部,其在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双重注册、且所述连接处理部取得了所述消息的情况下,中止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连接指示(初始附接指示符)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与在第1通信网络和通信方式不同于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第2通信网络的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用户装置的双重注册对应,其中,在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包含以下步骤:所述用户装置请求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将包含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所述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的消息发送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以及所述第1通信网络基于取得了所述消息的情况,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与在第1通信网络和通信方式不同于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第2通信网络的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用户装置的双重注册对应,其中,在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包含以下步骤:所述用户装置请求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将包含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所述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的消息发送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以及所述第1通信网络基于取得了所述消息的情况,中止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连接指示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10的整体概略结构图。
图2是UE50的功能方框图。
图3是MME100的功能方框图。
图4A是示出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50从5GC迁移到EPC时的通信时序(动作例1)的图(其1)。
图4B是示出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50从5GC迁移到EPC时的通信时序(动作例1)的图(其2)。
图5是示出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50从EPC迁移到5GC时的通信时序(动作例2)的图。
图6A是示出对E-UTRAN2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通信时序(动作例3)的图(其1)。
图6B是示出对E-UTRAN2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通信时序(动作例3)的图(其2)。
图7是示出对E-UTRAN2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通信时序(动作例4)的图。
图8是示出对5G RAN3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通信时序(动作例5)的图。
图9是示出对5G RAN3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通信时序(动作例6)的图。
图10是示出UE50、MME100和AMF20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另外,对同一功能和结构标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1)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概略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整体概略结构图。支持多个无线通信方式。具体而言,无线通信系统10由无线通信方式不同的多个无线通信系统构成。
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由遵循4G的无线通信系统和遵循5G的无线通信系统构成。
“4G”是遵循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无线通信系统,包含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20(以下称为E-UTRAN20)、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100(以下称为MME100)、归属订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110(以下称为HSS110)、设备标识寄存器(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120(以下称为EIR120)和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150(以下称为SGW150)等。
“5G”是被称为新无线(NR:New Radio)等的LTE的后继系统,包含5G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30(以下称为5G RAN30)、访问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200(以下称为AMF200)、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250(以下称为AUSF250)、会话管理功能/PDN网关-C平面(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PDN Gateway-C plane)300(以下称为SMF/PGW-C300)、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400(以下称为UPF/PGW-U400)、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500(以下称为UDM500)、和政策控制功能/政策和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600(以下称为PCF/PCRF600)等。图1所示的构成5G的节点结构是3GPP TS23.501等中所记载的结构。
SGW150和UPF/PGW-U400与数据网络(Data Network)40(以下称为DN40)连接。DN40与互联网等IP网连接。
另外,图1中,仅图示了与本发明关联的节点(装置)。此外,根据名称可知,由于设想了今后对4G的功能(PGW-C、PGW-U、PCRF)进行扩展而发展为5G,因此这样记载为SMF/PGW-C300、UPF/PGW-U400和PCF/PCRF600。此外,也可以将HSS110和UDM500统称为HSS/UDM。
此外,“4G”也可以被称为LTE(包含LTE-Advanced),“5G”也可以被称为新无线(NewRadio:NR)等。并且,除E-UTRAN20以外的4G的核心网络侧的节点组也可以被称为演进的分组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此外,除5G RAN30以外的5G的核心网络侧的节点组也可以被称为5G核心(5G Core:5GC)。
E-UTRAN20包含无线基站25。无线基站25也可以被称为eNB(eNode B)。5G RAN30包含无线基站35。无线基站35也可以被称为gNB(gNode B)。
用户装置50(以下称为UE50)支持4G和5G。即,UE50与无线基站25之间执行遵循4G的无线通信,并且与无线基站35之间执行遵循5G的无线通信。
此外,UE50执行4G、5G间的切换(handover)。即,UE50能够执行从4G向5G的切换、和从5G向4G的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10支持在EPC和5GC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UE50的双重注册。双重注册在3GPP TS 23.501V0.4.0 5.17.2.3章等中进行了规定。
本实施方式中,EPC能够构成第1通信网络,通信方式不同于EPC的5GC能够构成第2通信网络。反之,还可以是,5GC构成第1通信网络,EPC构成第2通信网络。
(2)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块结构
接着,对无线通信系统10的功能块结构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UE50、MME100和AMF200的功能块结构进行说明。
(2.1)UE50
图2是UE50的功能方框图。如图2所示,UE50具有附接请求处理部51、注册请求处理部53和NAS服务请求处理部55。
附接请求处理部51执行针对4G、具体而言针对EPC的附接过程。具体而言,附接请求处理部51执行3GPP TS23.401 5.3.2.1章等中规定的附接过程。
更具体而言,附接请求处理部51经由E-UTRAN20将附接请求(Attach Request)发送到EPC。附接请求处理部51实际上对无线基站25发送附接请求。
附接请求处理部51能够将表示UE50在EPC和5GC中进行了双重注册(Dualregistration)的双重注册指示(Dual registration indication)包含在该附接请求中。即,附接请求是指请求附接到EPC的消息,可以包含表示UE50在EPC和5GC中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
另外,双重注册指示可以通过1比特的标记(flag)来表示,也可以由明确表示UE50的双重注册的多个比特(字节)构成。
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50从5GC迁移到EPC时,附接请求处理部51能够发送上述附接请求。
注册请求处理部53执行针对5G、具体而言针对5GC的附接过程。具体而言,注册请求处理部53执行3GPP TS 23.502 4.2.2.2章等中规定的附接过程。另外,针对5GC的附接过程实际上是EPC中的附接过程和跟踪区域更新过程(Track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成为一个而成的,被称为注册过程(registration procedure)。
更具体而言,注册请求处理部53经由5G RAN30向5GC发送注册请求。注册请求处理部53实际上对无线基站35发送注册请求。
注册请求处理部53能够将表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包含在该注册请求中。即,注册请求是指请求附接到5GC的消息,可以包含表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
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50从EPC迁移到5GC时,注册请求处理部53能够发送上述注册请求。
NAS服务请求处理部55执行与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层中的服务请求相关的处理。NAS层是UE50与核心网络(EPC、5GC)之间的协议栈中的功能层。
具体而言,NAS服务请求处理部55执行3GPP TS 23.401 5.3.4.1章等中规定的服务请求过程(针对EPC的服务请求的情况)。此外,NAS服务请求处理部55执行3GPP TS23.502 5.3.4.1章等中规定的服务请求过程(针对5GC的服务请求的情况)。
更具体而言,NAS服务请求处理部55经由E-UTRAN20将NAS服务请求(NAS ServiceRequest)发送到EPC。NAS服务请求处理部55实际上对无线基站25发送NAS服务请求。
此外,NAS服务请求处理部55经由5G RAN30向5GC发送NAS服务请求。NAS服务请求处理部55实际上对无线基站35发送NAS服务请求。
(2.2)MME100和AMF200
图3是MME100的功能方框图。如图3所示,MME100具有附接处理部101和UE注册处理部103。AMF200也具有与MME100相同的功能块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MME100和AMF200构成网络装置。以下只要不特别提及AMF200,则以MME100为例对各块的功能进行说明。对于AMF200,主要说明与MME100的不同点。
附接处理部101与UE50之间执行附接过程。具体而言,附接处理部101经由4G(E-UTRAN20)取得UE50请求附接(连接)到4G(这里,相当于第1通信网络)的附接请求(消息)。
另外,在AMF200的情况下,附接处理部101经由5G(5G RAN30)取得注册请求。在本实施方式中,附接处理部101构成连接处理部。
此外,附接是指设定为UE50能够经由E-UTRAN20或5G RAN30执行无线通信的状态,该设定包含与UE50相关的安全和承载(bearer)设定的处理等。
UE注册处理部103执行UE50向EPC的注册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UE注册处理部103构成注册处理部。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UE注册处理部103能够基于附接处理部101取得了附接请求的情况,将表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Dual registrationindication)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具体而言,UE注册处理部103能够将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HSS110。
另外,在AMF200的情况下,UE注册处理部103能够将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UDM500。并且,在AMF200的情况下,UE注册处理部103还能够将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UE50。具体而言,UE注册处理部103通过将双重注册指示包含在发送给UE50的注册受理(RegistrationAccept)中,而将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UE50。
此外,UE注册处理部103能够不进行上述的双重注册指示的通知,而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且附接处理部101取得了附接请求的情况下,中止将表示UE50附接(连接)到4G/EPC的初始附接指示符(Initial Attach Indicator,连接指示)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具体而言,UE注册处理部103中止将初始附接指示符通知给HSS110。即,UE注册处理部103不将初始附接指示符发送到HSS110。
另外,在AMF200的情况下也同样,UE注册处理部103能够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且附接处理部101取得了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中止将初始附接指示符通知给UDM500。
此外,UE注册处理部103能够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经由无线基站25从UE50接收到NAS服务请求时,将表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Dualregistration indication)通知给无线基站25。
具体而言,UE注册处理部103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发送到无线基站25。
另外,在AMF200的情况下,UE注册处理部103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经由5G RAN30(无线基站35)从UE50接收到NAS服务请求时,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N2请求(N2Request)发送到5G RAN30(无线基站35)。
(3)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
接着,对无线通信系统10的动作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与在EPC和5GC的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UE50的双重注册相关的动作进行说明。
更具体而言,对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50从5GC迁移到EPC、或从EPC迁移到5GC时的附接过程进行说明(动作例1、2)。另外,在从EPC迁移到5GC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对实际上为EPC中的附接过程和跟踪区域更新过程成为一体而得的注册过程(registration procedure)进行说明。
并且,说明对E-UTRAN20或5G RAN3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情况的动作(动作例3~6)。
(3.1)动作例1(从5GC向EPC的迁移)
图4A和图4B示出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50从5GC迁移到EPC时的通信时序(动作例1)。图4A和图4B所示的通信时序与3GPP TS23.401 5.3.2.1章等中规定的附接过程相同。以下,主要说明与该附接过程不同的部分。
UE5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附接请求发送到无线基站25(eNode B)(步骤1)。
MME100(新的MME)在接收到该附接请求的情况下,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更新位置请求(Update Location Request)发送到HSS110(步骤8)。另外,MME100也可以仅在许可UE50的双重注册的情况下,发送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更新位置请求。即,MME100也可以不一定许可UE50的双重注册。
此外,MME100也可以不发送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更新位置请求,而中止将表示(即,意味着,以下相同)UE50附接到4G/EPC的初始附接指示符通知给HSS110。即,MME100也可以不在更新位置请求中包含初始附接指示符。
由此,HSS110不执行图4A的步骤9、10的处理(取消位置(Cancel Location)和删除会话(Delete Session))。并且,HSS110也不将取消位置发送到AMF200(图4A和图4B中未图示)。因此,在AMF200和SMF/PGW-C300中的UE50中维持注册。
此外,MME10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或带附接受理的下行NAS传输(Downlink NAS transport with Attach Accept)发送到无线基站25(步骤17)。
双重注册指示表示UE50在EPC和5GC中进行了双重注册。在本动作例中,UE50将UE50的会话管理(SM)上下文从5GC转移到EPC。具体而言,UE50通过将PDN连接请求(PDNConnection Request)(图4A和图4B中未图示)包含在切换(handover)的指示中,将SM上下文(SM context)转移到EPC。由此,能够维持IP地址在PDN连接侧的连续性。
另外,在核心网络不支持双重注册而起动通常的处理的情况下,UE50不转移该SM上下文,而在EPC中设定新的PDN连接。
此外,UE50能够在附接到5GC时识别无线通信系统10(EPC和5GC)是否支持双重注册。由此,UE50能够执行与以双重注册为前提的附接相关的处理。
(3.2)动作例2(从EPC向5GC的迁移)
图5示出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状态下UE50从EPC迁移到5GC时的通信时序(动作例2)。图5所示的通信时序与3GPP TS 23.502 4.2.2.2章等中规定的附接过程(注册过程)相同。以下,主要说明与该附接过程不同的部分,并且对与上述动作例相同的部分适当省略说明。
UE5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发送到5G RAN30(步骤1)。
AMF200(新的AMF)在接收到该注册请求的情况下,在更新位置过程(UpdateLocation Procedure)中,将双重注册指示发送到UDM500(步骤14)。另外,AMF200也可以仅在许可UE50的双重注册的情况下,发送双重注册指示。
此外,AMF200也可以不发送双重注册指示,而中止将意味着UE50附接到4G/EPC的初始附接指示符通知给UDM500。即,AMF200也可以不将初始附接指示符通知给UDM500。
由此,UDM500不将UE50的取消位置发送到MME100(图5中未图示)。因此,在MME100等EPC中的UE50中维持注册。
此外,AMF200经由5G RAN3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注册受理发送到UE50(步骤22)。
(3.3)动作例3(对E-UTRAN20通知双重注册)
如上所述,在动作例3~6中,说明对E-UTRAN20或5G RAN3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动作。
可设想如下情况:在核心网络(EPC和5GC)中,对特定的UE应用仅允许注册到EPC和5GC中的任意一个的单一注册(Single registration),对其他UE应用双重注册。即,在核心网络中,可能有应用单一注册的UE、和应用双重注册的UE混合存在的情况。
在这样的UE混合存在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网络、具体而言E-UTRAN20和5G RAN30针对各个UE的处理动作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网络(包含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能力,判断是应该执行切换(单一注册的情况)、还是不需要执行切换(双重注册的情况)。即,这是因为在双重注册的情况下,只要在迁移目的地的无线接入网络中形成会话即可,不需要UE50在E-UTRAN20~5GRAN30间的切换处理。
因此,在动作例3~6中,对E-UTRAN20和5G RAN3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情况。由此,E-UTRAN20和5G RAN30能够对各个UE50判定是否应用双重注册。
图6A和图6B示出对E-UTRAN2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情况的通信时序(动作例3)。图6A和图6B所示的通信时序与3GPP TS23.401 5.3.2.1章等中规定的附接过程相同。以下,主要说明与该附接过程不同的部分,并且对与上述动作例相同的部分适当省略说明。
UE50发送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附接请求的动作与动作例1相同。
与动作例1的不同点为;MME100在步骤17中,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明确地发送到无线基站25。
这样,MME10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发送到无线基站25,由此E-UTRAN20(无线基站25)识别出UE50是双重注册的情况,不执行UE50的切换。另一方面,在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中不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情况下,E-UTRAN20(无线基站25)识别为UE50是单一注册的情况,执行UE50的切换。
(3.4)动作例4(对E-UTRAN20通知双重注册)
图7示出对E-UTRAN2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通信时序(动作例4)。图7所示的通信时序与3GPP TS23.401 5.3.4.1章等中规定的服务请求过程相同。以下,主要说明与该服务请求过程不同的部分,并且对与上述动作例相同的部分适当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MME10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S1-AP消息)发送到无线基站25(步骤4)。
这样,MME10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发送到无线基站25,由此E-UTRAN20(无线基站25)识别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不执行UE50的切换(与动作例3相同)。
(3.5)动作例5(对5G RAN30通知双重注册)
图8示出对5G RAN3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通信时序(动作例5)。图8所示的通信时序与3GPP TS 23.502 4.2.2.2章等中规定的附接过程(注册过程)相同。以下,主要说明与该附接过程不同的部分,并且对与上述动作例相同的部分适当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AMF200经由5G RAN3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注册受理发送到UE50(步骤22)。
这样,AMF20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注册受理发送到5G RAN30,由此5G RAN30识别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不执行UE50的切换。
另外,AMF200也可以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初始上下文设置请求(NAS注册受理)发送到UE50。
(3.6)动作例6(对5G RAN30通知双重注册)
图9示出对5G RAN30通知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通信时序(动作例6)。图9所示的通信时序与3GPP TS23.502 4.2.3.2章等中规定的服务请求过程相同。以下,主要说明与该服务请求过程不同的部分,并且对与上述动作例相同的部分适当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AMF200经由5G RAN3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N2请求发送到UE50(步骤5)。
这样,AMF200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N2请求发送到5G RAN30,由此5G RAN30识别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不执行UE50的切换(与动作例5相同)。
(4)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具体而言,MME100能够将包含双重注册指示的更新位置请求发送到HSS110(参照动作例1)。此外,MME100还能够中止将意味着UE50附接到4G/EPC的初始附接指示符通知给HSS110。
因此,HSS110不将取消位置发送到AMF200。由此,在AMF200和SMF/PGW-C300中的UE50中维持注册。即,根据MME100,在应用使UE50同时在EPC和5GC双方中注册的双重注册的情况下,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UE50的附接过程,并且更可靠地维持双重注册。
同样,AMF200能够在更新位置过程中,将双重注册指示发送到UDM500(参照动作例2)。此外,AMF200还能够中止将意味着UE50附接到4G/EPC的初始附接指示符通知给UDM500。
因此,UDM500不将UE50的取消位置发送到MME100。因此,在MME100等EPC中的UE50中维持注册。即,根据AMF200,在应用使UE50同时在EPC和5GC双方中注册的双重注册的情况下,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UE50的附接过程(注册过程),并且更可靠地维持双重注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MME100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情况下,能够将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E-UTRAN20(参照动作例3、4)。同样,AMF200在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的情况下,能够将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5G RAN30(参照动作例5、6)。
因此,E-UTRAN20和5G RAN30识别出UE50进行了双重注册,不执行UE50的切换。另一方面,E-UTRAN20和5G RAN30在未被通知双重注册指示的情况下,能够识别为UE50进行了单一注册,执行UE50的切换。
即,利用这样的MME100和AMF200,即使在应用单一注册的UE、和应用双重注册的UE混合存在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网络(E-UTRAN20和5G RAN30)也能够可靠地判定是应该对该UE执行切换(单一注册的情况)、还是不应对该UE执行切换(双重注册的情况)。由此,即使在应用了双重注册的情况下,也能够选择无线通信系统10中的与各UE50的种类对应的网络行为,能够使无线通信系统10整体的行为最优化。
(5)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按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记载,各种变形和改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的方框图(图2、3)示出了功能块。这些功能块(构成部)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没有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和/或逻辑地结合而成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和/或逻辑地分开的两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和/或间接(例如,通过有线和/或无线)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
并且,上述UE50、MME100和AMF200(相应装置)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10是示出该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可以构成为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存储装置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和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该装置的各功能块(参照图2、3)通过该计算机装置中的任意的硬件要素、或该硬件要素的组合来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动作来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含与周边装置之间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构成。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内存(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可以保存能够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存储装置1003是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CD-ROM(Compact Disc ROM)等光盘、硬盘驱动器、软盘、磁光盘(例如高密度磁盘、数字多功能盘、Blu-ray(注册商标)盘、智能卡、闪存(例如卡、棒、键驱动(Key drive))、Floppy(注册商标)盘、磁条等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装置10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上述记录介质也可以是例如包含存储器1002和/或存储装置1003的数据库、服务器等其它适当的介质。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的硬件(收发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和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一体地构成(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以及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007来连接。总线1007可以通过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在装置间由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信息的通知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信令、广播信息(MIB(Master InformationBlock:主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其它信号或这些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可以是RRC连接创建(RRC 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新设定(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并且,输入输出的信息可以保存在特定的场所(例如,存储器),也可以利用管理表进行管理。输入输出的信息能够被覆盖、更新或追加记录。输出的信息可以被删除。输入的信息可以被发送到其它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时序和流程图等可以在不矛盾的情况下更换顺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由MME100或AMF200进行的特定动作有时还由其它网络节点(装置)进行。此外,也可以通过多个其它网络节点的组合来提供MME100或AMF200的功能。
另外,对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理解本说明书所需的术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相似意思的术语。例如,在具有符合记载的情况下,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signal)。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系统”和“网络”这些术语可以互换使用。
并且,参数等可以用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还可以用对应的别的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可以利用索引来指示。
无线基站25、35(基站)能够收容1个或多个(例如,3个)小区(cell)(也称为扇区(sector))。在基站收容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基站的覆盖区域整体能够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各个更小的区域还能够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的小型基站RRH:Remote RadioHead(远程无线头))来提供通信服务。
“小区”或“扇区”这些术语是指在该覆盖范围内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区域的一部分或整体。
并且,“基站”“eNB”、“小区”和“扇区”这些术语在本说明书中能够互换使用。基站有时还用固定站(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gNodeB(gNB)、接入点(accesspoint)、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小型小区(small cell)等术语来称呼。
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时也用下述术语来称呼UE50:订户、移动单元(mobile unit)、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user agent)、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一些其它恰当的术语。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根据”这样的记载,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不是“仅根据”的意思。换而言之,“根据”这样的记载的意思是“仅根据”和“至少根据”双方。
另外,“包含(including)”、“包括(comprising)”及其变形的术语与“具有”同样地意在表示“包括性的”。另外,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者(or)”意为不是异或。
对使用了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1”、“第2”等称呼的要素的任何参照通常也不限定这些要素的量或顺序。这些呼称可能作为在两个以上的要素之间进行区分的便利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被使用。因此,对第1和第2要素的参照并非是指在那里仅能够采用两个要素、或者第1要素必须以某种形式在第2要素之前。
在本说明书的整体中,例如,在通过翻译增加了英语中的a、an以及the这样的冠词的情况下,除非从上下文中明确示出并非如此,否则这些冠词也可以包括多个在内。
如上述那样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载,但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根据本公开,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的网络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在应用使用户装置同时在EPC和5GC双方中注册的双重注册的情况下,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用户装置的附接过程,并且更可靠地维持双重注册,因此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无线通信系统;20:E-UTRAN;25:无线基站;30:5G RAN;35:无线基站;40:DN;50:UE;51:附接请求处理部;53:注册请求处理部;55:NAS服务请求处理部;100:MME;101:附接处理部;103:UE注册处理部;110:HSS;120:EIR;150:SGW;200:AMF;250:AUSF;300:SMF/PGW-C;400:UPF/PGW-U;500:UDM;600:PCF/PCRF;1001: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3:存储装置;1004:通信装置;1005:输入装置;1006:输出装置;1007:总线。

Claims (4)

1.一种网络装置,其构成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支持在第1通信网络和通信方式不同于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第2通信网络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用户装置的双重注册,所述网络装置具有:
连接处理部,其经由所述第1通信网络取得所述用户装置请求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消息;以及
注册处理部,其基于所述连接处理部取得了所述消息的情况,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或所述用户装置。
2.一种网络装置,其构成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支持在第1通信网络和通信方式不同于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第2通信网络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用户装置的双重注册,所述网络装置具有:
连接处理部,其经由所述第1通信网络取得所述用户装置请求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消息;以及
注册处理部,其在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双重注册、且所述连接处理部取得了所述消息的情况下,中止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连接指示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
3.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支持在第1通信网络和通信方式不同于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第2通信网络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用户装置的双重注册,在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装置请求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将包含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所述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的消息发送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以及
所述第1通信网络基于取得了所述消息的情况,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
4.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支持在第1通信网络和通信方式不同于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第2通信网络双方中同时注册同一用户装置的双重注册,在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装置请求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将包含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进行了所述双重注册的双重注册指示的消息发送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以及
所述第1通信网络基于取得了所述消息的情况,中止将表示所述用户装置连接到所述第1通信网络的连接指示通知给其它网络装置。
CN201880030088.8A 2017-05-08 2018-05-08 网络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10603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2642 2017-05-08
JP2017-092642 2017-05-08
PCT/JP2018/017774 WO2018207775A1 (ja) 2017-05-08 2018-05-08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3828A true CN110603828A (zh) 2019-12-20
CN110603828B CN110603828B (zh) 2023-03-28

Family

ID=64104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0088.8A Active CN110603828B (zh) 2017-05-08 2018-05-08 网络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3976B2 (zh)
EP (1) EP3614708A4 (zh)
JP (2) JPWO2018207775A1 (zh)
CN (1) CN110603828B (zh)
BR (1) BR112019023330A2 (zh)
WO (1) WO20182077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9925B1 (ko) * 2017-08-14 2021-11-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4g/5g 동시 등록된 이동 통신 단말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이동시 데이터 동기화 제공 방안
US11716558B2 (en) 2018-04-16 2023-08-0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ed high-capacity data and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s
US11044597B2 (en) * 2018-08-07 2021-06-22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gistration 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1129213B2 (en) 2018-10-12 2021-09-2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ell identif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887749B1 (en) 2019-08-15 2021-01-05 Blackberry Limited Emergency services handling
US11432195B1 (en) * 2020-03-27 2022-08-30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iring efficiency and channel bandwidt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2477A1 (zh) * 2012-04-10 2013-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业务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26238A1 (en) * 2015-02-03 2016-08-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in dual connectivity for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0056B (zh) * 2015-10-06 2021-02-23 苹果公司 使用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接入系统之间的双无线电操作
US10064098B2 (en) * 2015-12-07 2018-08-28 Google Llc Dual connectivity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at an IP layer
EP3457783A4 (en) * 2016-05-11 2019-12-18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11219095B2 (en) * 2017-01-06 2022-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interface for supporting LTE/NR interwork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7412467B2 (en) * 2017-05-04 2022-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10368253B2 (en) * 2017-07-25 2019-07-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ual connectivity with dynamic anchor cell selection
WO2019119338A1 (en) * 2017-12-21 2019-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ffic steering between lte and nr
CN112534844B (zh) * 2018-08-03 2024-04-09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指示在不活跃状态下的无线能力改变
US11122533B2 (en) * 2018-10-29 2021-09-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handling dual regist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10029995A (ko) * 2019-09-09 2021-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커넥티비티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2477A1 (zh) * 2012-04-10 2013-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业务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09151A (zh) * 2012-04-10 2014-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业务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26238A1 (en) * 2015-02-03 2016-08-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in dual connectivity for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 "r2-1700266"", 《3GPP TSG_RAN\WG2_RL2》 *
" "R2-1701837_UE behaviors during Dual registration"", 《3GPP TSG_RAN\WG2_RL2》 *
NTT DOCOMO: "S2-172244 "TS 23.502: Registration and 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procedures changes for EPS to NGS idle mode mobility"", 《3GPP TSG_SA\WG2_ARCH》 *
NTT DOCOMO等: "S2-172659 "Mandatory support of single registration mode"", 《3GPP TSG_SA\WG2_ARCH》 *
QUALCOMM INCORPORATED: "S2-170108 "On dual registration in EPC and NG Core"", 《3GPP TSG_SA\WG2_ARCH》 *
SAMSUNG: "S2-172253 "5GC-EPC Interworking for dual registration UE"", 《3GPP TSG_SA\WG2_ARCH》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07775A1 (ja) 2018-11-15
CN110603828B (zh) 2023-03-28
JP2021182768A (ja) 2021-11-25
US20200154388A1 (en) 2020-05-14
JPWO2018207775A1 (ja) 2020-03-19
EP3614708A4 (en) 2020-04-22
JP7113124B2 (ja) 2022-08-04
US11323976B2 (en) 2022-05-03
BR112019023330A2 (pt) 2020-06-16
EP3614708A1 (en) 2020-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3828B (zh) 网络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1164996B (zh) 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装置、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999440B (zh) 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EP3017636B1 (en) User plane idle mode buffering with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architecture
WO2018066702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777451B2 (ja) 基地局
CN109076630B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10651499B (zh) 用户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2018056857A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コアネットワーク
CN109845327B (zh) 核心网络以及基站
JP685476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移動管理エンティティ、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75171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移動管理エンティティ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75490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061920A1 (ja) 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WO2019097652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9792659B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修改用户数据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JP6978421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JP2023164965A (ja) ユーザ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6762376A (zh) 网络节点和通信方法
JP2019033432A (ja) 移動管理エンティティ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9068150A (ja) 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