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78C - 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78C
CN1105878C CN96104149A CN96104149A CN1105878C CN 1105878 C CN1105878 C CN 1105878C CN 96104149 A CN96104149 A CN 96104149A CN 96104149 A CN96104149 A CN 96104149A CN 1105878 C CN1105878 C CN 11058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ping
time
residue
cooking
grat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4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31A (zh
Inventor
森田美香
冈田晃
田中照也
泷本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2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using microwav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47Method of operation or details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related to the use of detectors or sens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Control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烹调器,不管烹调物加封盖或不加封盖,都能自动进行适当的加热烹调,提高使用方便性。它备有对加热烹调室内的烹调物用微波加热的磁控管和检测加热烹调室内空气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根据来自该湿度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判断烹调物上是否加有封盖,而且根据封盖有无的判断结果计算剩余加热时间。因此不管有封盖或无封盖,都能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从而能进行适当的加热烹调。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备有利用微波对烹调室内的烹调物加热的磁控管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US4,484,065公开了一种具有传感器的自动加热烹调器,在这种加热烹调器即微波炉中设有检测从烹调物产生的气体(水蒸汽等)的气体传感器,根据该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设定加热时间,自动进行加热烹调。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即使是同一种烹调物,加封盖的烹调物和不加封盖的烹调物,产生的气体量不同。因此,在利用气体传感器进行自动加热烹调时,必须预先按烹调物的种类或每种烹调食谱确定是加封盖加热还是不加封盖加热。为此,在微波炉使用说明书或烹调书中都详细地对烹调物的种类或每种烹调食谱指示是否需要封盖。
可是,在用上述现有结构进行自动加热烹调时,使用者必须翻看使用说明书或烹调书等,针对烹调物的种类或每种烹调食谱,确认是否必须加封盖,或者不需要加封盖。因此使用者必须进行翻看使用说明书或烹调书等这种麻烦的操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如果没有按使用说明书或烹调书等中的指示而加了封盖、或未加封盖时,由于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定时不适当,因此往往发生加热不足或过热这种不正常现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加热烹调器,即烹调物上加封盖时或不加封盖时都能自动地进行恰好到好处的加热烹调,能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特征为:备有利用微波对加热烹调室内的烹调物加热的磁控管,同时还备有封盖判断装置,用来判断烹调物上加了封盖即“有封盖”及烹调物上未加封盖即“无封盖”的情况,另外还备有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用来根据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最好备有时间设定装置,用来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以防止烹调物加热过度。
封盖判断装置最好备有检测加热烹调室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或检测从烹调物产生的气体的气体传感器。封盖判断装置最好是这样构成,即计量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封盖判断值的时间,如果该计量时间超过了封盖判断时间,则断定“有封盖”。另外还可以这样考虑,即在从加热烹调开始经过了设定时间的时刻,如果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超过了判断封盖用的设定值时,则封盖判断装置便断定“无封盖”。
另一方面,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可以这样构成,即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这时,最好使封盖判断值和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相等。
还可考虑根据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最好使封盖判断时间、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或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中的至少一个可按照烹调物重量的不同而改变。还可这样构成,即当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为“有封盖”时,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为零。
本发明的另一种加热烹调器的特征为备有利用微波对加热烹调室内的烹调物加热的磁控管、封盖判断装置、以及根据该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控制加热烹调的控制装置,上述封盖判断装置用来判断烹调物上加了封盖即“有封盖”、烹调物上未加封盖即“无封盖”、或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的“半封盖”。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备有根据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即“无封盖”、“有封盖”或“半封盖”等不同情况计算剩余加热时间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
为了防止烹调物过度加热,还可备有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的时间设定装置。封盖判断装置最好备有检测加热烹调室内绝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或检测从烹调物产生的气体的气体传感器。封盖判断装置可以这样构成,即计量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封盖判断值时的时间T,如果该计量时间T小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则断定为“无封盖”,如果计量时间T大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且小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则断定为“半封盖”,如果计量时间T大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则断定为“有封盖”。这样构成时,最好使第1封盖判断时间T1及第2封盖判断时间T2比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短。
另一方面,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可以这样构成,即将从加热烹调开始到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同时,将对应于“无封盖”、“有封盖”及“半封盖”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分别设定为β1、β2及β3时,这3个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1、β2、β3之间存在β2<β3<β1的关系。
此外,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最好这样构成,即,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同时使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可按照上述时间Tα的不同而改变。另外,还可这样构成,即时间Tα越长,使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越小。
另外,可考虑备有一边对剩余加热时间进行递减计数,一边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时间设定装置最好根据烹调物的重量,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时间设定装置也可以根据烹调物重量的区分,阶段式地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时间设定装置还可以利用以烹调物的重量为变量的时间计算式,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
备有运转控制装置就更好,用来当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最大输出极限值时,便终止加热烹调。这样构成时,可考虑根据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改变最大输出极限值。也可根据烹调物的重量,改变最大输出极限值。
采用下述结构就更好,即在驱动电压未加在磁控管上的期间,从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读入其检测输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驱动电压未加在磁控管上的期间,从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多次读入其检测输出,并求出读入的这些检测输出的平均值。还可以在驱动电压未加在磁控管上的期间的大致中间时刻,从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读入其检测输出。
如果采用上述装置,则由于利用封盖判断装置自动地判别烹调物上加了封盖即“有封盖”及烹调物上未加封盖即“无封盖”等情况,而且根据该判断结果,计算剩余加热时间,因此烹调物上加封盖时也好,不加封盖时也好,都能自动地进行恰到好处的加热烹调。因此,使用者可以不看使用说明书或烹调书等而随意地使用封盖、或不使用封盖,所以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如果设定用于防止烹调物过热的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则即使出现封盖判断装置万一不能判断封盖的有无的情况时,在经过了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的时刻,烹调会自动地终止,因此不会将烹调物过度加热。
如果使封盖判断装置备有检测烹调室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或检测从烹调物产生的气体的气体传感器,计量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封盖判别值时的时间,当该计量时间超过封盖判断时间时,就断定“有封盖”,能准确地判断封盖的有无。也可如下构成,即在从加热烹调开始经过了设定时间的时刻,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超过了判断封盖用的设定值时,就断定“无封盖”,能准确且可靠地判断封盖的有无。
另一方面,具体地说,如果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就能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这时,如果使封盖判断值和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相等,就能简单地实现进行控制所必要的结构。
如果根据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就更能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如果使封盖判断时间、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或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中的至少一个可按烹调物重量的大小而变,则不管烹调物的多少,都能准确地判断封盖的有无,同时能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如果当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为“有封盖”时,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为零,则在断定为“有封盖”的时刻,可立即终止加热烹调。
如果可由封盖判断装置判断“无封盖”、“有封盖”或“半封盖”,且根据这些判断结果控制加热烹调,则即使对烹调物的封盖方法不合要求,也能适应该不合要求的情况准确地控制加热烹调,因而能进行更适当的加热烹调。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备有根据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即“无封盖”、“有封盖”或“半封盖”来计算剩余加热时间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则加热烹调时间将是更加适宜的时间。如果设定用于防止烹调物过度加热用的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则即使封盖判断装置万一不能判断封盖的有无,在经过了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的时刻,能自动地终止烹调,所以不会对烹调物加热过度。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通过微波对加热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计量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封盖判断值时的时间T,当该计量时间T小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时,断定为“无封盖”,当测量时间T大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而小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时,断定为“半封盖”,当测量时间T大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时,断定为“有封盖”。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准确地判断上述3种加封盖情况。而且这时如果设定第1封盖判断时间T1及第2封盖判断时间T2都小于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则能防止由于封盖不合要求而造成对烹调物加热过度。
如果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同时设定与“无封盖”“有封盖”及“半封盖”分别对应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为β1、β2及β3时,若这3个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1、β2及β3之间存在β2<β3<β1的关系,则能随封盖的有无而使β值之差加大,因而能根据封盖情况的不当而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
如果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且使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可按时间Tα而改变,具体地说,如果时间Tα越长而使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越小,则能更加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如果还备有一边对剩余加热时间进行递减计数,一边显示的显示装置,则使用者可以经常看到剩余加热时间,使用的方便性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如果根据烹调物的重量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例如如果根据烹调物重量的区分,按阶段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则不管封盖方法如何不当,都能更可靠地防止过热。这时,也可利用以烹调物的重量为变量的时间计算式,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同样能防止过热。
如果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最大输出极限值时,终止加热烹调,则能更可靠地防止由于封盖的有无或封盖方法不当等产生的过热。这样构成时,如果可使最大输出极限值随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而改变,则能更可靠地防止过热。如果可使最大输出极限值随烹调物的重量而改变,则防止过热更加可靠。
另外,如果在驱动电压未加在磁控管上的期间,从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读入其检测输出,则能防止来自传感器的检测输出中包含的由磁控管的振荡引起的噪声,能进行更准确的加热控制。这时,如果在驱动电压未加在磁控管上的期间,多次读入检测输出,并求出该多次检测输出的平均值,或者在驱动电压未加在磁控管上的期间的大约中间时刻,读入检测输出,则更能防止检测输出中含有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流程图(之一)。
图2是流程图(之2)。
图3是微波炉的横剖面图。
图4是微波炉的局部剖面正视图。
图5是框图。
图6是湿度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7是湿度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与各种烹调物及封盖的有无对应的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电压电平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曲线图。
图9是表示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电压电平随时间变化和剩余加热时间计算方法的特性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和封盖的判断结果的关系的特性曲线图。
图11(a)是时基信号的时间图,(b)是加在磁控管上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时间图。
图12是表示湿度传感器输出的带有噪声的检测信号的特性曲线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与图9相当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与图10相当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与图10相当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的与图10相当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的与图10相当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0实施例的与图10相当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例的与图1相当的图。
图23是与图2相当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例的与图9相当的图。
图25是与图2相当的图。
图中2:烹调物
    3:加热烹调室
    6:磁控管
    15:排气管
    16:湿度传感器
    17:旋转盘
    22:操作面板
    24:显示部(显示装置)
    25:控制电路(封盖判断装置、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
        置、时间设定装置、运转控制装置)
    28:参比传感部
    29:检测传感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在表示微波炉的简略总体结构的图3及图4中,放置烹调物并进行加热烹调用的加热烹调室3设在微波炉本体1的内部。该加热烹调室3的前侧开口部构成烹调物2的出入口,借助于门4进行开关。机械室5设在微波炉本体1内的加热烹调室3的右侧。在该机械室5内配置着磁控管6、使该磁控管6冷却的冷却风扇装置7、向加热烹调室3内供给空气的送风扇装置8、控制电路单元9、以及向磁控管6供给驱动电力用的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等。
磁控管6通过波导管将微波供给加热烹调室3,对该加热烹调室3内的烹调物进行微波加热(高频加热)。冷却风扇装置7由风扇7a和旋转驱动该风扇7a的风扇电机7b构成。送风扇装置8由风扇8a和旋转驱动该风扇8a的风扇电机8b构成。送风扇装置8通过由在微波炉本体1的右侧壁10上形成的许多小孔构成的通气口10a抽引外部空气,并使所抽引的外部空气通过管道11、最后从通气口12a供给到加热烹调室3内,上述通气口12a是由在加热烹调室3的右侧壁12上形成的许多小孔构成的。
在加热烹调室3内左侧壁13的上部形成由许多小孔构成的排气口13a。与排气口14a相通的排气管15配置在排气口13a的外侧,上述排气口14a是由在微波炉本体1的后壁部14上形成的许多小孔构成的。这样构成时,驱动送风扇装置8,向加热烹调室3供给外部空气,于是加热烹调室3内的空气便通过排气口13a、排气管15及排气口14a排出到外部。
检测加热烹调室3内的绝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6配置在排气管15内。该湿度传感器16具有通过检测流经排气管15内的空气的绝对湿度(即加热烹调室3内的绝对湿度)来检测从烹调物2产生的水蒸汽量的功能。湿度传感器16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放置烹调物2的旋转盘17可旋转地设置在加热烹调室3内的底部。借助于内部装有RT电动机18(参见图5)的驱动机构部19,通过转轴20旋转驱动上述旋转盘17。驱动机构19内设有重量传感器21(参见图5),用来检测放置在旋转盘17上的烹调物2的重量。该重量传感器21是一种例如静电电容式传感器,将作用在转轴20上的负载(烹调物2的重量)所对应的频率信号作为重量检测信号输出。
操作面板22设在微波炉本体1的前侧右端部分。在该操作面板22上配置着设有各种开关的操作部23及设有各种显示器的显示部24。上述各种开关包括例如选择各种烹调食谱用的烹调食谱开关23a(参见图5)、起动开关23b(参见图5),设定加热输出功率强弱用的开关等。各种显示器包括显示烹调食谱的显示器、显示时刻或加热烹调时间或剩余加热时间的显示器、显示加热输出功率的显示器。这时,显示剩余加热时间的显示器具有一边对剩余加热时间进行递减计数(1秒1秒或1分1分地计时)一边显示的功能,显示部24构成显示装置。
图5是以功能框图的组合形式表示上述微波炉的电气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由微机等构成的控制电路25具有控制微波炉的全部加热烹调运转的功能,用于上述功能的控制程序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该控制电路25具有作为封盖判断装置、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时间设定装置及运转控制装置的功能。
而且,控制电路25接收来自操作部23的各种开关信号、来自湿度传感器16的湿度检测信号、以及来自重量传感器21的重量检测信号。控制电路25通过驱动电路26驱动控制磁控管6、冷却风扇装置7的风扇电机7b、送风扇装置的风扇电机8b、显示部24及RT电机18。
其次,参照图6及图7说明湿度传感器16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湿度传感器16是将参比传感部28和检测传感部29安装在传感器壳体27上构成的。在参比传感部28内密封着干燥空气,同时设有第1热敏电阻30。检测传感部29内设有第2热敏电阻31,同时在其上壁部形成了通气孔29a,被检测的空气可通过通气孔29a流入。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当检测湿度时,将上述两个热敏电阻30、31加热到约200℃。这时,参比传感部28内的第1热敏电阻30由于被密封在干燥空气中,所以进行恒量放热。与此不同,检测传感部29内的第2热敏电阻31的放热量则随着流入的被检测空气中含有的水分量(被检测空气的绝对湿度)的不同而变动。
而且第1及第2热敏电阻30及31配置在如图7所示的湿度检测电路32上。该湿度检测电路32这样构成,即第1及第2热敏电阻30及31和电阻33及34按桥式连接在直流电源36的两端,同时将第1及第2热敏电阻30及31的连接中点、以及电阻33及34的连接中点分别连接在放大器35的2个输入端35a、35b上。通过这样构成,与被检测空气的绝对湿度对应的电压电平的检测信号便从放大器35的输出端35c输出。
其次,参照图1、图2、图8至图12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特别是说明对烹调物2进行自动加热烹调时的“热烹调”动作。图1及图2简略地示出了控制电路25中存储的控制程序中“热烹调”的控制内容。这里,根据图8说明进行“热烹调”时自动判断烹调物2上是否加封盖的原理。
图8是表示从烹调物2加热开始,湿度传感器16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8中,曲线P1是表示不加封盖的烹调物2为酱汤时的曲线,曲线P2是表示不加封盖的烹调物2为米饭时的曲线,曲线P3是表示加封盖的烹调物2为酱汤时的曲线,曲线P4是表示加封盖的烹调物2为米饭时的曲线。由图8可知,加盖时来自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电压电平比不加盖时上升得慢得多。因此,如果计量检测信号电平从加热开始至达到预定的封盖判断值(例如0.3V)时的时间T,就能根据该时间T判断烹调物2上是否加有封盖。
这时,根据测得的时间T判断烹调物2上未加封盖即“无封盖”、加了封盖即“有封盖”或不属于“无封盖”及“有封盖”中的任何一种状态的“半封盖”等状态。具体地说,当时间T小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例如65秒)时,便断定为“无封盖”,当时间T大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例如80秒)时,便断定为“有封盖”,当时间T大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而小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时,便断定为“半封盖”。
这里,第1封盖判断时间T1及第2封盖判断时间T2设定得比用于防止烹调物2加热过度的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短。该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是防止烹调物2加热过度用的最大加热时间,如果按该时间加热,则可将烹调物2加热烹调到完全可以食用的程度,但该时间并非烹调物2的最佳加热时间。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是根据烹调物2的重量、例如根据重量的区分按阶段设定的时间。具体地说,根据烹调物2的重量G的区分,可设定如下:
0g≤G≤400g时,Tmax=140秒
400g<G≤680g时,Tmax=200秒
680g<G≤940g时,Tmax=300秒
940g<G时,Tmax=450秒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上述加热烹调(“热烹调”)的总加热时间如下计算。即,计量湿度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的电压电平从加热烹调开始至达到预定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例如0.3V)时的时间Tα,将该时间Tα乘以预定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求得的时间作为时间Tα以后的加热时间、即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该剩余加热时间(即计算总加热时间)的方法示于图9。这时,设定封盖判断值(0.3V)和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0.3V)相等。
这里,可根据烹调物2的加封盖情况,改变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无封盖”(T≤65秒)时,设定β=0.8,“有封盖”(80秒<T)时,设定β=0.1,“半封盖”(65秒<T≤80秒)时,由计算式(β=(64-0.8T)/15)设定β。这种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的设定形态示于图10。
其次,参照图1及图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对烹调物2进行“热烹调”时的动作。这时,使用者在选择“热烹调”食谱之后,一旦操作操作部23的起动开关23b(图1中的步骤S1),控制电路25首先执行利用重量传感器21检测烹调物(食品)2重量的处理(步骤S2)。接着,如前面所述,根据该检测的重量,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步骤S3)。
然后,进行15秒钟的清除运转(步骤S4)。在该清除运转中,通电驱动送风扇装置8,将外部空气送进加热烹调室3,使内部空气清净。此后,如果经过了上述的15秒,在步骤4中进入“是”,则驱动磁控管6起振,开始加热烹调(步骤S5)。与该加热烹调开始的同时,装在控制电路25内的计时器便开始计时动作,开始计量从加热烹调开始的加热时间T(步骤S6)。接着,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检测信号,将该检测信号的电压电平设为Vout(步骤S7)。
这时,对从湿度传感器16的湿度检测电路32中放大器35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A/D转换,取入该A/D转换值。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检测信号的定时是在驱动电压未加在磁控管6上的期间、例如在该期间的大致正中间的时刻读入。具体地说就是:当驱动磁控管6起振时,由升压变压器将工业交流电源电压(100V)升压,并由倍压整流电路对该升压后的二次交流电压进行倍压半渡整流,将该半波整流后的半波整流电压加到磁控管6上。因此,如图11(b)所示的半波整流电压加到磁控管6上。这时,在磁控管6上未加驱动电压的期间,如图11(b)所示,也就是用区间ta表示的期间,该期间ta存在于工业交流电源的每1周期(循环)。在本实施例中,在期间ta的大致正中时刻,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检测信号(取样)。图11(a)表示与工业交流电源同步的时基信号。
接着,求出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Vout中的最小值Vmin,同时进行判断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是否达到封盖判断值(例如0.3V)的处理。具体地说,比较检测信号Vout和到此为止的最小值Vmin(步骤S8),当检测信号Vout比到此为止的最小值Vmin小时,在步骤S8中进入“否”,将该检测信号Vout作为最小值(步骤S9),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中进入“是”。最小值Vmin的初始值预先设定为0V。然后,判断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是否为0.3V以上(步骤S10)。
此后,在从加热烹调开始的加热计量时间T达到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之前,当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达到0.3V以上时,在步骤S10中进入“是”。接着,根据上述加热计量时间T,判断“有封盖”、“无封盖”、“半封盖”。具体地说,首先判断时间T是否小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例如65秒)(图2中的步骤S11)。这里,当时间T在65秒以下时,在步骤S11中进入“是”,则断定为“无封盖”,烹调(例如“米饭”、“炸丸子”、“酱汤”、“八宝菜”、“土豆炖肉”等的热烹调)(步骤S12),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为例如0.8(步骤S13)。
当加热计量时间T超过65秒而小于80秒时在步骤S11中进入“否”,且在步骤S14中进入“是”,断定为“半封盖”烹调(例如“米饭”、“炸丸子”、“酱汤”、“八宝菜”、“土豆炖肉”等的热烹调)(步骤S14),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利用例如计算式β=(64-0.8T)/15算出(步骤S15)。当加热测量时间T超过80秒时,在步骤S14中进入“否”,断定为“有封盖”(例如“米饭”、“炸丸子”、“酱汤”、“八宝菜”、“土豆炖肉”等的热烹调)(步骤S16),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例如为0.1(步骤S17)。
接着,根据上述设定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和加热计量时间T,利用计算式Tn=T×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Tn(步骤S18)。然后,将加热计量时间T与剩余加热时间Tn相加,求出总加热时间Tt(步骤S19)。接着,判断该总加热时间Tt是否在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以下(步骤S20)。这时,如果总加热时间Tt在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以下,则在步骤S20中进入“是”,开始对上述求得的剩余加热时间Tn进行递减计数,只按该剩余加热时间Tn进行加热后,使加热终止(步骤S21)。当总加热时间Tt超过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时,在步骤S20中进入“否”,开始对从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减去加热计量时间T后的时间(Tmax-T)进行递减计数,只按过热防止用加热时间Tmax进行加热后使加热终止(步骤S22)。
然后,在操作面板22的显示部24上,对上述递减计数的时间、即到加热结束之前的时间、也就是实际剩余加热时间一边进行例如1秒1秒地递减计数,一边进行显示(步骤S23)。此后,如果剩余加热时间变为0秒,则在步骤S24中进入“是”,终止加热烹调(步骤S25)。在步骤S25中,停止驱动磁控管6,同时例如使蜂鸣器发出蜂鸣声,通报加热烹调结束。
另一方面,当从湿度传感器16读出的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不在0.3V以上、且从加热烹调开始的加热计量时间T达到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时,在图1所示的步骤S26中进入“是”,终止加热烹调(步骤S25)。
如果采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例,则能自动地判断烹调物2处于加有封盖状态即“有封盖”、处于不加封盖状态即“无封盖”,不属于上述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的状态(中间状态)即“半封盖”,而且能根据该判断结果算出剩余加热时间Tn,所以不管烹调物2加封盖时、不加封盖时、或是“半封盖”时都能自动地进行恰到好处的烹调。因此,使用者不必看使用说明书或烹调书等,可以随意地使用封盖,或是不用封盖,大幅度地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特别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判断“无封盖”、“有封盖”、或“半封盖”,并根据这些判断结果计算剩余加热时间,所以即使烹调物2上的封盖方法不合要求,或者由于食品方面的原因,放出的蒸汽等气体不明显,难以判断时,也能适应这些情况而正确地设定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能更适当地进行加热烹调。
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设定了用于防止烹调物2的加热过度的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因此,即使有时万一不能判断封盖的有无,即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不在0.3V以上,而从加热烹调开始的加热计量时间T已达到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时,在经过了防止过热用热时间Tmax的时刻,会自动地终止加热烹调,因此能防止对烹调物2加热过度,能在烹调物2完全可以食用的状态下终止烹调。
特别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烹调物2的重量设定防止过热加热时间Tmax,具体地说,由于根据烹调物2的重量区分,分阶段地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所以不管烹调物2的重量的多少,也不管封盖方法不合要求、也不管食品的种类如何,都能更加可靠地防止过度加热。
在上述实施例中,备有检测加热烹调室3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6,计量湿度传感器16检测信号(检测输出)的电压电平从加热烹调开始至达到封盖判断值时的时间,具体地说,计量来自湿度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Vout和它的最小值Vmin之差达到0.3V以上的时间T,当该计量时间T小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例如65秒)时,断定为“无封盖”,当计量时间T大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而小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例如80秒)时,断定为“半封盖”,当计量时间T大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时,则断定为“有封盖”。因此能准确地判断上述3种封盖状态(即,不属于能可靠地判断封盖的有无、难以判断盖的有无这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情况时,可断定为“半封盖”)。而且,这时将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设定得比第1封盖判断时间T1及第2封盖判断时间T2长(即,使T1及T2比Tmax短),因此即使由于封盖方法不合要求或食品种类等原因而不能判断封盖的状态时,也仍能可靠地防止将烹调物2加热过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计算剩余加热时间时,计量来自湿度传感器16的检测输出从加热烹调开始至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具体地说,计量湿度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Vout和它的最小值Vmin之差达到0.3V以上时的时间T,将该计量时间T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后所得时间作为剩余加热时间Tn。因此,能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Tn。而且,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设定封盖判断值和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相等(0.3V),所以能简化控制上述必要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封盖的判断结果,即根据“无封盖”、“有封盖”及“半封盖”3种判断结果,可变地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具体地说,“无封盖”时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为例如0.8,“有封盖”时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例如为0.1,“半封盖”时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由计算式β=(64-0.8T)/15算出,因此能更准确地计算剩余加热时间Tn。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与“无封盖”、“有封盖”及“半封盖”分别对应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设定为β1、β2及β3时,在这3个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1、β2及β3之间存在β2<β3<β1这样的关系(参照图10),所以能根据封盖的有无,使β值之差加大,对应于封盖不合要求的情况,也能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Tn。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在操作面板22的显示部24上一面例如1秒1秒地进行剩余加热时间的递减计数,一面进行显示,所以使用者能经常看到剩余加热时间,能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另一方面,在湿度传感器16输出的检测信号上加上了图12所示的噪声,这是本发明者有意加的。而且看得出加在该检测信号上的噪声与加在磁控管6上的驱动电压(图11(b)所示的半波整流电压)的电压波形同步。即,上述噪声被认为是由磁控管6振荡产生的微波引起的。如果存在这种噪声,检测信号的电压电平就会高出与该噪声对应的值,因此如果在加有噪声的部分读入检测信号,就会出现水蒸汽的量比实际的多出相当于噪声部分的量而造成误检测。因此,使烹调时间缩短,可能造成加热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磁控管6上未加驱动电压期间,具体地说,在图11(b)所示的用时间ta表示的期间的大致正中时刻,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其检测信号(取样),所以能防止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中含有起因于磁控管6振荡的噪声。因此,能进行更准确地加热控制,能可靠地防止产生加热不足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断定“有封盖”时,将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为0.1,但不受此限,如果断定“有封盖”,也可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为零(0.0),立刻终止加热烹调。即使这样构成,不用说“有封盖”的情况,就是在其它情况下,也能进行适当的加热烹调。
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说明其与第1实施例不同之处。与第1实施例的流程图(参见图2)相同的步骤,标以相同的步骤符号。在第2实施例中,只判断“无封盖”和“有封盖”两种状态。具体地说,从烹调开始的处理步骤S1到判断步骤S11,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第2实施例中,在判断步骤S11中,当计量时间T在封盖判断时间即65秒以下时,断定为“无封盖”,否则(计量时间T大于65秒时)便断定为“有封盖”。而且,当断定有封盖时,将剩余加热计算用常数β设定为0.0(步骤S17)。
除上述的不同之处外,第2实施例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在第2实施例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的工作效果。另外,在第2实施例中,只判断“无封盖”和“有封盖”2种状态,并计算与该判断结果对应的剩余加热时间,但即使如此,也能将剩余加热时间设定得十分恰当,同时控制结构变得简单。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说明其与第1实施例不同之处。与第1实施例的流程图(参见图2)相同的步骤,标以相同的步骤符号。在第3实施例中,根据“有封盖”、“无封盖”、“半封盖”的判断结果,计算剩余加热时间Tn,将该剩余加热时间Tn加上加热计量时间T,求出总加热时间Tt后,只按该总加热时间Tt(即,按剩余加热时间Tn)进行加热烹调后,使烹调结束。这时,即使总加热时间Tt大于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时,仍使总加热时间Tt优先进行加热烹调。
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该流程图是从第1实施例的流程图(参照图2)中将步骤S20(判断总加热时间Tt是否在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以下的步骤)和该步骤S20中进入“否”时的处理步骤S22除去后的控制流程图。当断定“有封盖”时,将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为例如0.0,如果断定“有封盖”,则立刻终止加热烹调(步骤S17)。除上述的以外,第3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因此,在第3实施例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的工作效果。特别是在第3实施例中,因为只按算出的剩余加热时间Tn进行加热烹调后终止烹调,所以对用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容易造成稍微加热不足的烹调物2进行加热烹调时,使算出的剩余加热时间Tn优先,所以能充分地加热烹调,能可靠地防止加热不足。
在第3实施例中,当断定“有封盖”时,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为0.0,但不受此限,也可以将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为0.1、或接近0.1的其它数值,能获得同样的效果(良好的加热烹调结果)。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说明其与第3实施例不同之处。与第3实施例的流程图(参照图14)相同的步骤,标以同一步骤符号。在第4实施例中,根据“有封盖”、“无封盖”、“半封盖”的判断结果,算出剩余加热时间Tn,将该剩余加热时间Tn加上加热计量时间T,求出总加热时间Tt后,当“无封盖”和“半封盖”时,只按总加热时间Tt(即,按剩余加热时间Tn)进行加热烹调后结束烹调,当“有封盖”时,将总加热时间Tt与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进行比较,最大是按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进行加热烹调后结束烹调。
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当“无封盖”和“半封盖”时,与第3实施例一样进行控制。当“有封盖”时,在处理步骤S17中,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为0.1后,根据该设定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和加热计量时间T,由计算式Tn=T×B算出剩余加热时间Tn(步骤S201)。然后,将该算出的剩余加热时间Tn加上加热计量时间T,求出总加热时间Tt(步骤S202)。接着,判断该总加热时间Tt是否在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以下(步骤S203)。这时,如果总加热时间Tt在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以下,则在步骤S203中进入“是”,开始上述算出的剩余加热时间Tn的递减计数,只按剩余加热时间Tn加热后终止加热(步骤S204)。当总加热时间Tt大于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时,在步骤S203中进入“否”,开始对从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减去加热计量时间T后所得时间(Tmax-T)进行递减计数,最大按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进行加热后终止加热(步骤S205)。除上述的以外,第4实施例的结构与第3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因此,在第4实施例中,也能获得与第3实施例大致相同的工作效果。特别是在第4实施例中,在“有封盖”的情况下,当算出的剩余加热时间Tn比过热防止用加热时间Tmax长时,使过热防止用加热时间Tmax优先,所以在对容易产生烹调物加热过度的“有封盖”烹调物2进行加热烹调时,能可靠地防止过度加热,能进行适当的加热烹调。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设定了封盖判断值和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相等(0.3V),但不受此限,如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所示,也可以设定封盖判断值和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为不同的数值。在第5实施例中,设定封盖判断值为例如0.15V,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为例如0.3V。而且,在第5实施例中,在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具体地说,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达到上述的0.15V的时刻,根据从加热开始至达到该时刻的时间,判断封盖的状态(有封盖、无封盖、中间状态的烹调物)。在该判断时使用的封盖判断时间使用的是对应于0.15V的封盖判断值设定的时间。
此后,在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具体地说,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达到上述的0.3V的时刻,根据从加热开始至达到该时刻的时间,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在计算该剩余加热时间时使用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是使用对应于0.3V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所设定的常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常数)。除上述的以外,第5实施例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上述第5实施例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的工作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当断定烹调物2为“半封盖”时,是这样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的,即利用以来自湿度传感器1 6的检测信号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0.3V)时的时间Tα(加热计量时间T)为变量的计算式(线性函数)算出上述常数β,但不受此限,如图17示出的本发明第6实施例所示,也可以将烹调物2为“半封盖”时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为固定值,例如0.4。另外,如图18示出的本发明第7实施例所示,当假定烹调物2为“无封盖”时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为X1(例如0.8),,同时烹调物2为“有封盖”时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α为X6(例如0.0或0.1)时,也可将烹调物2为“半封盖”时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分段设定为4个固定值:X2、X3、X4、X5。这时,最好是来自湿度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0.3V)时的时间Tα(加热测量时间T)越长而将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得越小(例如X1<X2<X3<X4<X5<X6)。如果这样设定,就能更准确地计算剩余加热时间。
如图19示出的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所示,也可将烹调物2为“无封盖”时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分段设定为2个值:X1、X2(例如X1<X2),将烹调物2为“半封盖”时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分段设定为3个固定值:X3、X4、X5(例如X3<X4<X5),而将烹调物2为“有封盖”时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分段设定为2个固定值:X6、X7(例如X6<X7)。这时也最好是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的时间Tα越长,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得越小,如果这样构成,能更加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
如图20所示的本发明的第9实施例所示,也可利用以来自湿度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加热计量时间T)为变量的计算式(线性函数),计算并设定“无封盖”、“半封盖”及“有封盖”各种情况下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这时,可备有与3种封盖的判断状态分别对应的3个计算式。最好是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的时间Tα越长,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得越小。
如图2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0实施例所示,也可以这样设定,即“无封盖”和“有封盖”时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为2个固定值(例如0.8和0.0),而“半封盖”时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则用以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的时间Tα为变量的计算式,这时是用图21所示的曲线函数算出。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没有特别说明烹调物2的重量和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的关系,但最好是根据烹调物2的重量,可变地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具体地说,如下面的表1所示,最好是根据烹调物2的重量的划分,同时根据烹调物2的封盖判断结果,可变地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
Figure C9610414900311
【表1】
如表1所示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不管烹调物2多少,都能准确地判断封盖的有无,同时能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在表1中,第1封盖判断时间T1及第2封盖判断时间T2都随烹调物2的重量的区分而变。因此能更准确地判断封盖的有无。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按照烹调物2的重量区分,分段(假如4段)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但也可如下设定来代替这种方法,即利用以烹调物2的重量为变量X的时间计算式(例如Tmax=0.25X+78算出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Tmax,这时同样能防止过度加热。
图22及图23表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例,说明其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与第1实施例的流程图(参照图1及图2)相同的步骤,标以同一步骤符号。在第11实施例中,在从加热烹调开始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65秒)的时刻,根据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是否在封盖判断值(例如0.3V,而且该0.3V是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以上,判断“无封盖”和“有封盖”。
具体地说,从烹调开始的处理步骤S1至判断步骤S10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第11实施例中,在上述判断步骤10,当从湿度检测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在0.3V以上时,在步骤S10中进入“是”,将从加热烹调开始到现在为止所经过的时间Tα存储起来(步骤S301)。在该步骤S301以后,以及在步骤S10中进入“否”以后,加入到判断从加热烹调开始是否经过了65秒的判断步骤S302。
此后,从加热烹调开始一旦经过了65秒,便在步骤S302中进入“是”,判断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是否在0.3V以上(步骤S303)。这时,如果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在0.3V以上,则在步骤S303中进入“是”,断定为“无封盖”(步骤S12),将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为例如0.8(步骤S13)。
如果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小于0.3V,则在步骤S303中进入“否”,断定为“有封盖”(步骤S16),将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为例如0.0(步骤S17),接着,等待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之差达到0.3V以上(步骤S304)。此后,当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为0.3V以上时,在步骤S304中进入“是”,将从加热烹调开始到现在经过的时间Tα存储起来(步骤S305)。
然后,根据上述设定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和存储的时间Tα,由计算式Tn=Tα×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Tn(步骤S306)。以后的控制与第1实施例的控制相同。步骤S19及步骤S22中的时间T是从加热烹调开始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在“有封盖”的情况下,T=Tα。除上述的以外,第11实施例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在第11实施例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的工作效果。
图24及图25表示本发明的第12实施例,说明其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第12实施例的图25所示的流程图中,与第1实施例的流程图(参见图2)相同的步骤标以同一步骤符号。在上述第12实施例中,当来自湿度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例如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达到预定的最大输出极限值(例如3.0V)时,自动地终止加热烹调。
具体地说,从烹调开始的处理步骤S1到判断步骤S24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第12实施例中,在判断步骤S24,在剩余加热时间不为零的情况下,进入“否”,判断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是否为3.0V以上(步骤S401)。这时,如果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为3.0V以上,则在步骤401中进入“是”,终止加热烹调(图1中的步骤S25)。如果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小于3.0V,则在步骤S401中进入“否”,继续进行剩余加热时间的递减计数(步骤S23)。除上述以外,第1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因此,在第12实施例中也能获得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的工作效果。特别是在第12实施例中,在经过了所算出的剩余加热时间之前,如果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已达到3.0V时,便终止加热烹调。这样构成的理由如下。
现在假定用同一个食谱键给定选择“米饭”的热烹调和“八宝菜”的热烹调。于是,在“米饭”的情况下,从湿度传感器16输出的检测信号如图24中的曲线Q1所示变化。另一方面,在“八宝菜”的情况下,从湿度传感器16输出的检测信号如图24中的曲线Q2所示变化。这时,如果用适合于“八宝菜”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来计算“米饭”的剩余加热时间Tn,则在时刻tb便终止加热烹调。可是,在“米饭”的情况下,最好在时刻tc(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达到3.0V的时刻)终止加热烹调,如果使加热继续进行到时刻tb,存在过度加热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在第12实施例中,在经过算出的剩余加热时间Tn之前,当从湿度传感器16读入的检测信号Vout和最小值Vmin之差达到3.0V时,便终止加热烹调,所以能防止上述的过度加热,能进行最合适的加热烹调。
在第12实施例中,设定了最大输出极限值为3.0V,但不受此限,也可以根据封盖的有无改变最大输出极限值。具体地说,当“有封盖”时,设定得低一些,例如2.5V,“半封盖”时,例如设定3.0V,“无封盖”时,设定得高一些,例如3.5V。如果这样构成,就能更可靠地防止由封盖的有无或封盖不合要求等原因引起的过度加热。另外,也可以按照烹调物2的重量改变最大输出极限值,例如重量越轻,使最大输出极限值越小,而重量越重,则使最大输出极限值越大。如果这样构成,就能更可靠地防止过度加热。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是根据来自湿度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判断封盖的有无的,但也可以代之以如下的结构,即设置检测从烹调物2产生的水蒸汽等气体的气体传感器,根据来自该气体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封盖的有无。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是在断定为“有封盖”、“无封盖”或“半封盖”之后,根据该判断结果计算并确定剩余加热时间的,但不受此限,也可以根据上述判断结果,改变加热功率。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利用封盖判断装置,自动地判断烹调物上的封盖状态即“有否封盖”,根据该判断结果计算剩余加热时间,所以烹调物加封盖时也好,不加封盖时也好,都能自动地进行适当的加热烹调,不必看使用说明书或烹调书,可随意使用封盖,或不使用封盖,所以具有提高使用的方便性的优异效果。
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设定了用于防止烹调物加热过度的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所以即使封盖判断装置万一不能判断封盖的有无,在经过了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的时刻,烹调会自动终止,所以能可靠地防止将烹调物加热过度。
封盖判断装置备有检测烹调室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或检测从烹调物产生的水蒸汽等气体的气体传感器,计量来自上述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从加热烹调开始到达到封盖判断值时的时间,当该计量时间超过封盖判断时间时,便断定“有封盖”,因此能可靠地判断封盖的有无。另外,即使是这样构成的,即在加热烹调开始后经过了设定时间的时刻,如果来自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超过了封盖判断用的设定值时,断定“无封盖”,也仍能准确且可靠地判断封盖的有无。
由于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来自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所以能准确算出剩余加热时间。这时,由于使封盖判断值和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相等,所以能简化控制上述必要的结构。
如果根据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设定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就能更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如果能根据烹调物的重量,使封盖判断时间、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或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至少一种是可变的,则不管烹调物重量的多少,都能准确地判断封盖的有无,同时能准确地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如果当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为“有封盖”时,将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设定为零,则能在断定为“有封盖”的时刻,立刻终止加热烹调。
如果利用封盖判断装置判断“无封盖”、“有封盖”或“半封盖”,并根据这些判断结果控制加热烹调,则即使加在烹调物上的封盖不合要求或由于食品种类的不同而难以判断封盖时,也能适应该情况设定加热时间或加热功率等(即,准确地控制加热烹调),能进行更适当的加热烹调。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备有根据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即“无封盖”、“有封盖”或“半封盖”算出剩余加热时间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则能自动地将加热烹调时间设定为更合适的时间。如果设定用于防止烹调物加热过度的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则即使封盖判断装置万一不能判断盖的有无,由于在经过了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的时刻,烹调会自动终止,所以能可靠地防止将烹调物加热过度。
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具体地说,计量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来自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封盖判断值时的时间T,当该时间T在第1封盖判断时间T1以下时,断定为“无封盖”,当测量时间T大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且在第2封盖判断时间T2以下时,断定为“半封盖”,当测量时间T大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时,断定为“有封盖”,能准确地判断上述3种封盖状态。而且,这时如果将第1封盖判断时间T1和第2封盖判断时间T2设定得比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短,则能防止由于封盖不当而将烹调物加热过度。
如果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来自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而算出剩余加热时间,同时分别设定与“无封盖”、“有封盖”及“半封盖”对应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为β1、β2及β3时,在这3个常数β1、β2及β3之间如存在β2<β3<β1的关系,,则可因封盖的有无而增大β值之差,对应于封盖不合要求的情况能准确算出剩余加热时间。
如果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来自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算出剩余加热时间,且根据上述时间Tα改变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具体地说,使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随时间Tα的增大而减小,则能更准确地计算剩余加热时间。如果备有一边进行剩余加热时间的递减计数,一边显示的显示装置,则使用者随时都能确认剩余加热时间,能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如果按照烹调物的重量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例如按照烹调物重量的区分,分段设定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则不管封盖是否不合要求等,都能更准确地防止过度加热。这时,即使利用以烹调物的重量为变量的时间计算式,设定过热防止用加热时间,同样能防止过度加热。
如果来自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最大输出极限值时,结束加热烹调,则能更可靠地防止由于烹调物的不同或封盖的有无或封盖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过度加热。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对应于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可变地设定最大输出极限值,或对应于烹调物的重量,可变地设定最大输出极限值,则能更可靠地防止过度加热。
如果在磁控管上未加驱动电压期间,从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读入其检测输出,则能防止来自传感器的检测输出中含有起因于磁控管振荡的噪声,能进行更准确的加热控制。这时,如果在上述期间多次读入检测输出并求出该多次检测输出的平均值,且在上述期间的大致正中时刻读入检测输出,则更能防止检测输出中含有噪声。

Claims (12)

1.一种加热烹调器,它备有:利用微波对加热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加热的磁控管;
其特征在于,还备有判断烹调物上加有封盖即“有封盖”、烹调物上未加封盖即“无封盖”、或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的“半封盖”的封盖判断装置;以及根据该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控制加热烹调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备有根据封盖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即“无封盖”、“有封盖”、或“半封盖”来计算剩余加热时间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备有设定用于防止烹调物的加热过度的防止过热用加热时间的时间设定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判断装置备有检测加热烹调室内绝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或检测从烹调物产生的气体的气体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封盖判断装置备有检测加热烹调室内绝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或检测从烹调物产生的气体的气体传感器。
6.一种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方法,用于通过微波对加热烹调室内的烹调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计量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来自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封盖判断值时的时间T,当该测量时间T在第1封盖判断时间T1以下时,断定为“无封盖”,当测量时间T大于第1封盖判断时间T1且在第2封盖判断时间T2以下时,断定为“半封盖”,当测量时间T大于第2封盖判断时间T2时,断定为“有封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加热时间是通过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来自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而被算出的,同时在分别对应于“无封盖”、“有封盖”及“半封盖”的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1、β2及β3之间存在β2<β3<β1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加热时间是通过将从加热烹调开始至来自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达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设定值α时的时间Tα乘以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而被计算出来的,同时使所述剩余加热时间计算用常数β可根据上述加热时间Tα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时间Tα根据烹调物的重量而被设定,以防止过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无封盖”、“有封盖”及“半封盖”的各个判断结果以改变微波的最大输出,在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的检出输出分别达到对应于微波的最大输出时结束加热烹调。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磁控管上未加驱动电压的期间,从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读入其检测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磁控管上未加驱动电压的期间,从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多次读入其检测输出,并求出这些读入的多次检测输出的平均值。
CN96104149A 1995-03-31 1996-03-29 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8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6421/95 1995-03-31
JP076421/1995 1995-03-31
JP7076421A JPH08270954A (ja) 1995-03-31 1995-03-31 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31A CN1135031A (zh) 1996-11-06
CN1105878C true CN1105878C (zh) 2003-04-16

Family

ID=13604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41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878C (zh) 1995-03-31 1996-03-29 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698126A (zh)
JP (1) JPH08270954A (zh)
KR (1) KR100211343B1 (zh)
CN (1) CN110587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2494B2 (en) * 2001-12-13 2005-03-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utomated cooking system for food accompanied by machine readable indicia
ITVA20030046A1 (it) * 2003-12-04 2005-06-05 Whirlpool Co Forno domestico e procedimento di cottura che lo utilizza.
DE102012200586A1 (de) * 2012-01-17 2013-07-18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Verfahren zum Erkennen des Ende eines Garprozesses in einem Backofen
CN107143893B (zh) * 2017-05-12 2019-01-08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炊具的控制方法及其电磁炉炊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5513B1 (en) * 1979-08-17 1984-0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eating apparatus with sensor
JPS5875629A (ja) * 1981-10-30 1983-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センサを備えた自動加熱装置
JP2516991B2 (ja) * 1987-07-20 1996-07-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DE3883417T2 (de) * 1987-04-30 1993-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utomatischer Heizapparat.
US4864088A (en) * 1987-07-03 1989-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ook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heating of food using a humidity sen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960034872A (ko) 1996-10-24
CN1135031A (zh) 1996-11-06
KR100211343B1 (ko) 1999-08-02
US5698126A (en) 1997-12-16
JPH08270954A (ja) 1996-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78C (zh) 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H07217901A (ja) 電子レンジ
CN1191444C (zh) 微波炉
KR950025341A (ko) 전자레인지의 부하 자동 정합 장치
US20190093924A1 (en) Water-purify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water-purifying device
JP3928587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CN1194355A (zh) 微波炉的烹调控制方法
JP3281732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5359065B2 (ja) 電気炊飯器
JP669007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347809B2 (ja) 炊飯器
JP200424723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100197730B1 (ko) 전자렌지의 조리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5246099B2 (ja) 炊飯器
JP2004220848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2334776A (ja) 加熱調理器
KR102248633B1 (ko) 하이브리드 렌지후드 제어 시스템
KR19990035656A (ko) 전자렌지의 트레이 회전 제어장치및 방법
JP3587148B2 (ja) 加熱調理器
JPH08148266A (ja) 電磁調理器
KR0141794B1 (ko) 전자유도가열 밥솥의 취반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KR0152836B1 (ko) 유도가열조리기의 주파수대역 변환회로
JP2005106362A (ja) 高周波加熱調理器
KR0133437B1 (ko) 전자레인지의 용기뚜껑 유무에 따른 추가가열시간 설정방법
JP5391984B2 (ja) 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