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50C - 流路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路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50C
CN1105850C CN98814137A CN98814137A CN1105850C CN 1105850 C CN1105850 C CN 1105850C CN 98814137 A CN98814137 A CN 98814137A CN 98814137 A CN98814137 A CN 98814137A CN 1105850 C CN1105850 C CN 11058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flow path
primary flow
comm communication
passage se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14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9454A (zh
Inventor
菅原充史
山本哲也
松岛道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g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g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g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g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9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9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08Pipe-line systems for liquids or viscous pro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22Valves or arrangement of valves
    • A61M39/223Multiway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007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for contrast medi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用来切换第1主流路与第2主流路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303)、切换第3主流路与第4主流路的第2流路切换装置(305)、切换第5主流路与第6主流路切换用的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第7主流路与第8主流路切换用的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由此,即使采用手模方式也能容易而又正确地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流路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路切换装置,具体是涉及为便于操作而对流路切换装置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图19是以往流路切换装置的一个例子,表示使用造影剂的血管摄像装置中所用的总管200的结构。
图中,在本体部200A上,设置有第1流路201a、第2流路201b、第3流路202、第4流路201c、第5流路204、第6流路201d和第7流路206。
在第1流路201a、第2流路201b和第3流路202中,设有对第1流路201a与第2流路201b连接形成的第1主流路和第1流路201a与第3流路202连接形成的第2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1阀门203。
在图19所示的状态下,由第1阀门203形成第1主流路(以下将该状态称为A1状态)。通过将第1阀门203的手柄203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即可形成第2主流路(以下将该状态称为B1状态)。
在第2流路201b、第4流路201和第5流路204中,设有对第2流路201b与第4流路201c连接形成的第3主流路和第2流路201b与第5流路204连接形成的第4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2阀门205。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由第2阀门205形成第3主流路(以下将该状态称为A2状态)。通过将第2阀门205的手柄205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即可形成第4主流路(以下将该状态称为B2状态)。
在第4流路201c、第6流路201d和第7流路206中,设有对第4流路201c与第6流路201d连接形成的第5主流路和第4流路201c与第7流路206连接形成的第6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3阀门207。
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由第3阀门207形成第5主流路(以下将该状态称为A3状态)。通过将第3阀门207的手柄207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即可形成第6主流路(以下将该状态称为B3状态)。
第1流路201a的一端与注射器100连接,造影剂250可流入与其连接的第3流路202,生理食盐水260可流入与其连接的第5流路204,血压测定装置270与第7流路206连接,第6流路201d通过转动体220而与一端导入患者320血管310内的导管210连接。转动体220用来转动导管210自身,可调整导管210的方向,以正确地将造影剂导入血管310内。下面,参照图20至图24,分别对上述结构的使用总管200的“血压测定动作”、“造影剂吸引动作”、“造影剂导入动作”、“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以及“生理食盐水导入动作”进行说明。
参照图20说明使用总管200的血压测定动作。在血压测定动作时,将第3阀门207置于B3状态,形成第6主流路。由此,来自患者320的血液被导入血压测定装置,即可测定患者320的血压。
参照图21说明使用总管200的造影剂吸引动作。在造影剂吸引动作时,将第1阀门203置于B1状态,形成第2主流路。由此,可吸引使用注射器100的造影剂250。此时,将第3阀门207保持在B3状态,可继续测定患者320的血压。
参照图22说明使用总管200的造影剂导入动作。在造影剂导入动作时,将第1阀门203置于A1状态,将第2阀门205和第3阀门207分别置于A2状态和A3状态,使第1主流路、第3主流路和第5主流路连通。由此,可将积蓄在注射器100内的造影剂250导入患者320的血管310内。
参照图23说明使用总管200的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在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时,将第1阀门203置于A1状态,形成第1主流路,同时将第2阀门205置于B2状态,形成第4主流路。由此,可吸引使用注射器100的生理食盐水260。此时,通过将第3阀门207置于B3状态,即可测定患者320的血压。
参照图24说明使用总管200的生理食盐水导入动作。在生理食盐水导入动作时,将第1阀门203、第2阀门205和第3阀门207分别置于A1状态,A2状态和A3状态,使第1主流路、第3主流路和第5主流路连通。由此,可将积蓄在注射器100内的生理食盐水260导入患者320的血管310内。在此,该生理食盐水260是为了不产生血栓而导入的,被称为冲洗。
使用由上述结构组成的总管200进行血管摄像的医师(以下称为手术者)必须一边观察用X线显示的患部的监视图象一边进行手摸的上述各动作。因此,手术者在用右手保持注射器100的同时,必须用左手频繁地进行各阀门的切换动作。特别是在从“造影剂吸引动作”转为“造影剂导入动作”时以及从“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转为“生理食盐水导入动作”时,必须对2个阀门进行切换。
另外,在各动作中也必须进行阀门切换,这种切换不仅麻烦,而且要求切换的正确性,产生了以往一边要看监视图象一边密切注意观察患部状态这种重要作业中的精力不能持续集中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即使用手摸也能容易而又正确地对总管等流路切换装置进行操作的流路切换装置。
发明的公开
在本发明1个技术方案的流路切换装置中,具有包括第1流路、第2流路和第3流路在内的本体构架,用于通过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连接形成的第1主流路和通过所述第1流路与第3流路连接形成的第2主流路之间的切换,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换装置和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的赋能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和所述第3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用的第1连接流路和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第1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用的第2连接流路;所述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所述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在通常状态下形成第1主流路,只有在克服施加力使所述切换装置移动到第2位置后才能形成第2主流路。因此,若解除施加力,则可恢复到通常状态的第1主流路。
其结果,在操作该流路切换装置时,自然状态时形成第1主流路。只有在需要时使切换装置克服施加力,即可移动到第2位置,故可容易而又正确地进行这项操作。
为使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在最佳状态下实施,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切换装置是一种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柱太构件。在其主体部上,沿所述正交方向有间隔地设置所述第1连接流路和第2连接流路,在所述柱状构件的一端上,设有可收容所述赋能装置的凹部,在另一端上设有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者依靠触觉识别所述切换位置用的识别区域。又,所述赋能装置最好是配置在所述柱状构件上的凹部与所述本体构架之间的弹性构件。
采用这种结构,操作者时即使是手摸方式,也能容易而又正确地进行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
在本发明另1个技术方案的流路切换装置中,具有包括第1流路、第2流路和第3流路在内的本体构架,用于通过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连接形成的第1主流路和通过所述第1流路与第3流路连接形成的第2主流路之间的切换,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换装置和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的赋能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和所述第3流路的交点上,并在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内,通过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移动,在所述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所述赋能装置在通常状况下,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所述第3流路内的流量达到规定值以上时,才能克服施加力而使所述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在通常状态下形成第1主流路,只有在所述第3流路内的流量达到规定值以上后,才能克服施加力而使所述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形成第2主流路。又,当所述第3流路内的流量低于规定值时,即可恢复到第1主流路。
其结果,在操作该流路切换装置时,只要调节第3流路内的流量,即可切换第1主流路和第2主流路,可容易而又正确地进行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
为使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在最佳状态下实施,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切换装置是一种阀体。赋能装置是在通常状态下配置成由所述阀体来遮断所述第3流路的弹性构件。
在本发明又1个技术方案的流路切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第1流路、第2流路、第3流路、第4流路、第5流路、第6流路、第7流路、从所述第4流路上分支的第8流路和第9流路在内的本体构架;第1流路切换装置,其用于通过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形成的第1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形成的第2主流路之间的切换;所述第2流路切换装置;其用于通过连接所述第2流路和所述第4流路形成的第3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第5流路形成的第4主流路之间的切换;所述第3流路切换装置,其用于通过连接所述第4流路与所述第6流路形成的第5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6流路与所述第9流路形成的第6主流路之间的切换;所述第4流路切换装置;其用于通过连接所述第7流路与所述第9流路形成的第7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8流路与所述第9流路形成的第8主流路之间的切换。
并且,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第1切换装置和第1赋能装置。所述第1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和所述第3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用的第1连接流路和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用的第2连接流路;所述第1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第1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所述第1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所述第2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第2切换装置和第2赋能装置,所述第2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2流路、所述第4流路和所述第5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3主流路和所述第4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第4流路用的第3连接流路和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第5流路用的第4连接流路;所述第2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第2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第2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所述第3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第3切换装置和第3赋能装置,所述第3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4流路、所述第6流路和所述第9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5主流路和所述第6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6流路与所述第9流路用的第5连接流路和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6流路与所述第4流路用的第6连接流路;所述第3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第3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第1位置,只有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所述第3切换装置位于第2位置。所述第4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第4切换装置和第4赋能装置,所述第4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7流路、所述第8流路和所述第9流路的交点上,并在包含所述第7主流路和所述第8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内,通过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移动,在所述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7流路和所述第9流路,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9流路和所述第8流路;所述第4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第4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所述第8流路内的流量达到规定值以上时,才能克服施加力使所述第4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在通常状态下,可实现第1流路、第3流路和第4流路连通,并且,第6流路、第9流路和第7流路连通。
又,只有在第1切换装置克服了施加力而移动到第2位置后才能遮断第1流路和第2流路,形成第2主流路。因此,若解除施加力,则可恢复到通常状态的第1主流路与第2主流路连通的状态。
又,只有在第2切换装置克服了施加力而移动到第2位置后才能遮断第2流路和第4流路,形成第4主流路。因此,若解除施加力,则可恢复到通常状态的第1主流路与第3主流路连通的状态。
又,只有在第3切换装置克服了施加力而移动到第2位置后才能遮断第6流路与第9流路,形成第5主流路。因此,若解除施加力,则可恢复到通常状态的第6流路与第9流路连通的状态。
又,只有在第8流路内的流量达到规定值以上时,才能克服施加力而使所述第4切换装置处在所述第2位置,形成第8主流路。又,当所述第3流路内的流量低于规定值后,即可恢复到第7主流路。
其结果,在操作该流路切换装置时,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第1主流路。只有在需要时使切换装置克服弹力,即可移动到第2位置。又,只要调节第8流路内的流量,即可切换第7主流路和第8主流路。其结果,可容易而又正确地进行这项操作。
为使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在最佳状态下实施,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1切换装置是一种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柱状构件,在其主体部上,沿所述正交方向有间隔地设置所述第1连接流路和所述第2连接流路,在所述第1柱状构件的一端上,设有可收容所述赋能装置用的第1凹部,在另一端上设有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者依靠触觉识别所述第1切换装置的位置用的第1识别区域;所述第2切换装置是一种向与包含所述第3主流路和所述第4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2柱状构件,在其主体部上,沿所述正交方向有间隔地设置所述第3连接流路和所述第4连接流路,在所述第2柱状构件的一端上,设有可收容所述赋能装置用的第2凹部,在另一端上设有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者依靠触觉识别所述第2切换装置的位置用的第2识别区域;所述第3切换装置是一种向与包含所述第5主流路和所述第6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3柱状构件,在其主体部上,沿所述正交方向有间隔地设置所述第5连接流路和所述第6连接流路,在所述第3柱状构件的一端上,设有可收容所述赋能装置用的第3凹部,在另一端上设有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者依靠觉识别所述第3切换装置的位置用的第3识别区域。所述第1识别区域、第2识别区域和第3识别区域的形状各不同。
采用这种结构,在操作时,即使是手摸的方式也能容易而又准确地进行第1流路切换装置、第2流路切换装置和第3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
又,最好是所述第1流路与具有活塞的注射器连接,造影剂可流入与其连接的所述第3流路,生理食盐水可流入与其连接的所述第5流路,所述第6流路与一端被导入人体血管的导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7流路与血压测定装置连接。
在本发明又1个技术方案的流路切换装置中,具有包括第1流路、第2流路和第3流路在内的本体构架,用于通过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连接形成的第1主流路和通过所述第1流路与第3流路连接形成的第2主流路之间的切换,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换装置和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的赋能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和所述第3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和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用的连接流路;所述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所述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在通常状态下形成第1主流路,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使所述切换装置移动到第2位置后才能形成第2主流路。因此,若解除施加力,则可恢复到通常状态的第1主流路。
其结果,在操作该流路切换装置时,自然状态时形成第1主流路。只有在需要时使切换装置克服施加力,即可移动到第2位置,故可容易而又正确地进行这项操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实施形态1的总管300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X-X′线向视剖视图。
图3为第1切换钮303a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第2切换钮305a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第3切换钮307a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形态1的使用总管300的表示“血压测定动作”的模式图。
图8为实施形态1的使用总管300的表示“造影剂吸引动作”的模式图。
图9为实施形态1的使用总管300的表示“造影剂导入动作”的模式图。
图10为造影剂导入装置150的大致结构的立体图。
图11为实施形态1的使用总管300的、表示“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的模式图。
图12为实施形态1的使用总管300的、表示“生理食盐水导入动作的模式图。
图13为实施形态1的使用总管300的、表示“血液吸引动作”的模式图。
图14为第1切换钮303a另一结构的立体图。
图15为第1切换钮303a又一结构的立体图。
图16为第4流路装置308另一结构的俯视图。
图17为第4流路装置308又一结构的俯视图。
图18为实施形态2的总管400结构的俯视图。
图19为以往技术的总管200结构的俯视图。
图20为以往技术的使用总管200的、表示“血压测定动作”的模式图。
图21为以往技术的使用总管200的、表示“造影剂吸引动作”的模式图。
图22为以往技术的使用总管200的、表示“造影剂导入动作”的模式图。
图23为以往技术的使用总管200的、表示“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的模式图。
图24为以往技术的使用总管200的、表示“生理食盐水导入动作”的模式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流路切换装置。作为流路切换装置的一个例子,与以往技术一样,对适用于使用造影剂的血管摄像装置中所用的总管作出说明。
(实施形态1)
图1和图2表示本实施形态的总管300的结构。图1表示总管300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X-X′线向视剖视图。
请参照该两个图,在本体部301上,设有第1流路301a、第2流路301b、第3流路302、第4流路301c、第5流路304、第6流路301d、第7流路306、从第4流路301c上分支的第8流路301f和第9流路301g。
通过连接第1流路301a和第2流路301b,形成第1主流路。通过连接第1流路301a和第3流路302,形成第2主流路。在第1流路301a、第2流路301b和第3流路302的交点上,设有对第1主流路与第2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303。
通过连接第2流路301b和第4流路301c,形成第3主流路。通过连接第2流路301b和第5流路304,形成第4主流路。在第2流路301b、第4流路301c和第5流路304的交点上,设有对第3主流路与第4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2流路切换装置305。
通过连接第4流路301c和第6流路301d,形成第5主流路。通过连接第6流路301d和第9流路301g,形成第6主流路。在第6流路301d和第9流路301g的交点上,设有对第5主流路与第6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
通过连接第7流路306和第9流路301g,形成第7主流路。通过连接第8流路301f和第9流路301g,形成第8主流路。在第7流路306、第8流路301f和第9流路301g的交点上,设有对第7主流路与第8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
第1流路切换装置303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圆柱状的第1切换钮303a和对所述第1切换钮303a施加力的第1螺旋弹簧303f,所述第1切换钮303a具有通过向与包含第1主流路和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第1流路301a与第2流路301b用的第1连接流路303b和在第2位置连接第1流路301a与第3流路302用的第2连接流路303c;所述第1螺旋弹簧303f在通常状态下,对第1切换钮303a施加力,使其处在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第1切换钮303a处在第2位置。
该第1螺旋弹簧303f被配置在第1切换钮303a上的第1凹部303e与本体构架301上的第1凹部301p之间。
又,在第1切换钮303a上,设有总管300操作者依靠触觉来识别第1切换钮303a位置用的第1识别凹部303。
另外,将第1切换钮303a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作为A1状态,将第1切换钮303a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作为A2状态。
第2流路切换装置305如图2和图4所示,具有第2切换钮305a和对所述第2切换钮305a施加力的第2螺旋弹簧305f,所述第2切换钮305a具有通过向与包含第3主流路和第3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第2流路301b与第4流路301c用的第3连接流路305b和在第2位置上连接第2流路301b与第5流路304用的第4连接流路;所述第2螺旋弹簧305f在通常状态下,对第2切换钮305a施加力,使其处在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第2切换钮305a处在第2位置。
该第2螺旋弹簧305f被配置在第2切换钮305a上的第2凹部305e与本体构架301上的第2凹部301q流路之间。
又,在第2切换钮305a上,设有总管300操作者依靠触觉来识别第2切换钮305a位置用的第2识别凸部305d。
另外,将第2切换钮305a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作为B1状态,将第2切换钮305a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作为B2状态。
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如图2和图5所示,具有第3切换钮307a和对所述第3切换钮307a施加力的第3螺旋弹簧307f,所述第3切换钮307a具有通过向与包含第4流路301c、第5主流路和第6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第6流路301d与第9流路301g用的第5连接流路307b和在第2位置上连接第6流路301d与第4流路301c用的第6连接流路307c;所述第3螺旋弹簧307f在通常状态下,对第3切换钮307a施加力,使其处在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第3切换钮307a处在第2位置。
该第3螺旋弹簧307f被配置在第3切换钮307a上的第3凹部307e与本体构架301上的第3凹部301r之间。
又,在第3切换钮307a上,设有总管300操作者依靠触觉来识别第3切换钮307a位置用的第3识别凹凸部307d。
另外,将第3切换钮307a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作为C1状态,将第3切换钮307a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作为C2状态。
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如图1和图6所示,具有球阀308b、指示所述球阀308b移动的球阀室308a以及对所述球阀308b施加力的第4螺旋弹簧308f,所述球阀308b在包含第7主流路306和第8主流路301f在内的平面内,通过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移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第7流路306和第9流路301g,在第2位置上连接第9流路301g和第8流路301f;所述第4螺旋弹簧308f在通常状态下,对球阀308b施加力,使其处在第1位置,只有在第8流路301f内的流量达到规定值以上后,才能克服施加力而使球阀308b处在第2位置。
该第4螺旋弹簧307f被配置在第7流路306上的阶梯部306a与球阀308b之间。
另外,将球阀308b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作为D1状态,将球阀308b处于第2位置的状态作为D2状态。
所述第1切换钮303a、第2切换钮305a和第3切换钮307a的形状采用了圆柱状构件,但未必限定于这种形状,只要具有相同的功能,任何形状均可。又,第1螺旋弹簧303f、第2螺旋弹簧305f和第3螺旋弹簧307f也不限定于螺旋弹簧,只要具有相同的功能,任何形状的弹性构件均可。
下面,参照图7至图12说明使用上述结构的总管300的“血压测定动作”、“造影剂吸引动作”、“造影剂导入动作”、“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和“生理食盐水导入动作”。如各图所示,总管300的第1流路301a的一端与注射器100连接,造影剂250可流入与其连接的第3流路302,生理食盐水可流入与其连接的第5流路304,第7流路306与血压测定装置270连接。与以往技术一样,第6流路301d的一端通过转动体220与一端导入患者血管内的导管210相连接。
(血压测定动作)
参照图7说明使用总管300的血压测定动作。在血压测定动作时,手术者无需任何操作,利用处在C1状态的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和处在D1状态的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使第6主流路和第7主流路形成开放状态,来自患者的血液被导入血压测定装置270,即可测定患者320的血压。
(造影剂吸引动作)
参照图8说明使用总管300的造影剂吸引动作。在造影剂吸引动作时,按下第1流路切换装置303的第1切换钮303而置于A2状态,形成第2主流路。由此,可吸引使用注射器100的造影剂250。此时,在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中,仍可继续测定患者320的血压。
(造影剂导入动作)
参照图9说明使用总管300的流路导入动作。在造影剂导入动作时,按下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303的第1切换钮303a,使其设成开放状态A1,开始导入使用注射器100的造影剂250。此时,在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中,由于第8流路308f中的流量达到规定值以上,因此,克服施加力而使球阀308b移动到第2位置,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成为D2状态,第8主流路成为开放状态。其结果,可将积累在注射器100内的造影剂导入患者体内。
此时,在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中,由于第7主流路和第8主流路的压力变化,因此,可自动恢复到D1状态,重新开始测定患者320的血压。
在造影剂导入动作时,对使用注射器100不作限定,如图10所示,也可用造影剂导入装置150,将造影剂导入装置150的导出口150a与第1流路301a连接。
(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
参照图11说明使用总管300的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在生理食盐水吸引动作时,按下第2流路切换装置305的第2切换钮305a而置于B2状态,形成第4主流路。由此,使第1主流路与第4主流路连通,可吸引使用注射器100的生理食盐水260。
(生理食盐水导入动作)
参照图12说明使用总管300的生理食盐水导入动作。在生理令盐水导入动作时,按下所述第2流路切换装置305的第1切换钮305而置于B1状态,开始导入使用注射器100的生理食盐水。
此时,在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中,由于第8流路308f的压力增大,因此,克服施加力而使球阀308b移动到第2位置,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成为D2状态,第8主流路成为开放状态。其结果,可将积蓄在注射器100内的生理食盐水导入患者体内。将第1阀门203、第2阀门205和第3阀门207分别置于A1状态、A2状态和A3状态,使第1主流路、第3主流路和第5主流路连通。由此,可将积蓄在注射器100内的生理食盐水260导入患者320的血管310内。
又,在本实施形态的总管300中,如图13所示,由于通过按下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的第3切换钮307a而置于C2状态,使第1主流路、第2主流路和第5主流路连通,因此,还可容易地吸引注患者血液到注射器100内。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总管300,只要按下第1流路切换装置303的第1切换钮303a、第2流路切换装置305的第2切换钮305a或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的第3切换钮307a中的某一个切换钮,即可进行各项动作,可减少手术者必要的操作量。
又,由于在第1切换钮303a、第2切换钮305a和第3切换钮307a上分别设置识别位置用的第1识别凹部303、第2识别凸部305d和第3识别凹凸部307d,因此,即使在采用手模方式的手术者作业中,也能正确地进行第1流路切换装置303、第2流路切换装置305和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的操作。
在上述总管300所使用的第1切换钮303a中,为了能高效地进行采用EOG(环氧乙烷气体)方式的灭菌,如图14所示,最好是将由第1连接流路303b和第2连接流路303c连接的凹部槽所构成的空气口303g设置在第1切换钮303a的表面上。另外,在将第1切换钮303a的形状制成圆柱状时,如图15所示,通过将切口303h设在第1切换钮303a的下端部,将嵌入该切口303h的凸部(未图示)设在本体部301一侧,即可防止第1切换钮303a的旋转。因此,最好是在图4所示的第2切换钮305a和图5所示的第3切换钮307a上也设置所述的空气口和所述切口。
又,在图6所示的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的结构中,球阀室308的内径大致与球阀308b的外径尺寸相同。因此,当第7流路306关闭而使第8流路301f内的流体压力上升时,尽管球阀308b向第7流路306一侧移动,但在第7流路306内仍会有残存流体,故有时会发生球阀308b不能完全关闭第7流路306的情况。在此场合,如图16所示,通过在球阀室308a设置预备室308m,就可使残存在第7流路306内的流体暂时性地流向第9流路,其结果,即可由球阀308b完全关闭第7流路。并且,因通过设置预备室308,而可缩小球阀308a的容量,故可缩短球阀308b的移动行程。
又,如图16所示,为了可靠地用球阀308b来关闭第7流路306和第8流路301f,最好配置由橡胶等弹性构件组成的O形环308p。此时,第4螺旋弹簧308n的形状详见示图。
又,如图16所示,通过使用球阀308b上带有磁性的构件,将由磁力吸引、排斥用的磁铁308q配置在球阀308a的外部,即可不再需要第4螺旋弹簧。其结果,可减少流路内的障碍物,简化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的结构。
又,通过在O形环308p上使用橡胶磁铁或由橡胶覆盖的磁铁,使磁铁308q兼有O形环308p的作用,因此,也可采用不需要磁铁308q的结构。
(实施形态2)
图18表示采用了所述实施形态1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303和第2流路切换装置305变形例结构的总管400的构造,且图18是总管400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403和第2流路切换装置405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因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和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的结构相同,故在此省略说明。
参照图18,在本体部401上,设有第1流路401a、第2流路401b、第3流路402、第4流路401c、第5流路404。另外,第6流路301d、第7流路306、从第4流路301上分支的第8流路301f和第9流路301g是与实施形态一样的,故省略图示说明。
通过连接第1流路401a和第2流路401b,形成第1主流路。通过连接第1流路401a和第3流路402,形成第2主流路。在第1流路401a、第2流路401b和第3流路402上,设有对第1主流路与第2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403。
通过连接第2流路401b和第4流路401c,形成第3主流路。通过连接第2流路401b和第5流路404,形成第4主流路。在第2流路401b、第4流路401c和第5流路404上,设有对第3主流路与第4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2流路切换装置405。
对第5主流路与第6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3流路切换装置307和第7主流路与第8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4流路切换装置308与实施形态1一样,故省略图示说明。
参照图18,第1流路切换装置403具有圆柱状的第1切换钮403a和对所述第1切换钮403a施加力的第1螺旋弹簧403f,所述第1切换钮403a具有第1连接流路403b,其用于通过向与包含第1主流路和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第1流路401a和第2流路401b,在第2位置上连接第1流路401a和第3流路402;所述第1螺旋弹簧403f在通常状态下,对第1切换钮403a施加力,使其处在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第1切换钮403a处在第2位置。
该第1螺旋弹簧403f被配置在第1切换钮403a上的第1凹部403e与本体构架401上的第1凹部401p之间。
又,在第1切换钮403a上,设有总管400操作者依靠触觉来识别第1切换钮403a的位置用的第1识别凹部403d。
另外,将第1切换钮403a处在第1位置的状态作为A1状态,将第1切换钮403a处在第2位置的状态作为A2状态。
第2流路切换装置420具有第2切换钮420a和对第2切换钮420a施加力的第2螺旋弹簧420e,所述第2切换钮420a具有第4连接流路420b,其用于通过向与包含第3主流路和第4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第2流路401b和第4流路401c,在第2位置上连接第2流路401b和第5流路404;所述第2螺旋弹簧420e在通常状态下,对第2切换钮420a施加力,使其处在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第2切换钮420a处在第2位置。
该第2螺旋弹簧420e被配置在第2切换钮420a上的第2凹部420d与本体构架401上的第2凹部401q之间。
又,在第2切换钮420a上,设有总管400操作者依靠触觉来识别第2切换钮420的位置用的第2识别凸部420c。
另外,将第2切换钮420a处在第1位置的状态作B1状态,将第2切换钮420a处在第2位置的状态作为B2状态。
所述第1切换钮403a和第2切换钮420a的形状采用了圆柱状构件,但未必限定于这一形状,只要具有相同的功能,任何形状均可。又,第1螺旋弹簧403f和第2螺旋弹簧420e也不限定螺旋弹簧,只要具有相同的功能,任何形状的弹性构件均可。
在采用了由以上结构组成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403和第2流路切换装置405的使用总管400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的作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作为本发明的适用事例,已对适用于血管摄像用的总管的场合作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一适用事例,也可适用于其它各种各样的流体的流路切换。
因此,可以认为,本次公开的上述各实施形态都是示例,不作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不单纯是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含义及其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内。

Claims (7)

1.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具有包括第1流路、第2流路和第3流路在内的本体构架,用于通过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而形成的第1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第3流路而形成的第2主流路之间的切换,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换装置和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的赋能装置,
所述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和所述第3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用的第1连接流路和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第1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用的第2连接流路,
所述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所述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是一种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柱状构件,在其主体部上,沿所述正交的方向有间隔地设置所述第1连接流路和第2连接流路,
在所述柱状构件的一端上,设有可收容所述赋能装置的凹部,在另一端上设有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者依靠触觉识别所述切换装置的位置用的识别区域。
3.如权利要求2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赋能装置是配置在所述柱状构件上的凹部与所述本体构架之间的弹性构件。
4.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具有:
包含第1流路、第2流路、第3流路、第4流路、第5流路、第6流路、第7流路、从所述第4流路上分支的第8流路和第9流路的本体构架;
对通过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形成的第1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形成的第2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1流路切换装置;
对通过连接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第4流路形成的第3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第5流路形成的第4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2流路切换装置;
对通过连接所述第4流路与所述第6流路形成的第5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6流路与所述第9流路形成的第6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3流路切换装置;
对通过连接所述第7流路与所述第9流路形成的第7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8流路与所述第9流路形成的第8主流路予以切换用的第4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第1切换装置和对所述第1切换装置施加力的第1赋能装置,
所述第1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和所述第3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用的第1连接流路和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用的第2连接流路,
所述第1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第1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所述第1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
所述第2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第2切换装置和对所述第2切换装置施加力的第2赋能装置,
所述第2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2流路、所述第4流路和所述第5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3主流路和所述第4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第4流路用的第3连接流路和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第5流路用的第4连接流路,
所述第2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第2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第2切换装置位于第2位置;
所述第3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第3切换装置和对所述第3切换装置施加力的第3赋能装置,
所述第3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4流路、所述第6流路和所述第9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5主流路和所述第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6流路与所述第9流路用的第5连接流路和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6流路与所述第4流路用的第6连接流路,
所述第3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第3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第1位置,只有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第3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2位置;
所述第4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第4切换装置和对所述第4切换装置施加力的第4赋能装置,
所述第4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7流路、所述第8流路和所述第9流路的交点上,并在包含所述第7主流路和所述第8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内,通过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移动,在所述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7流路和所述第9流路,在所述第2位置上连接所述第9流路和所述第8流路,
所述第4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第4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第1位置,只有在所述第8流路内的流量达到规定值以上时,才能克服施加力而使所述第4切换装置位于第2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切换装置是一种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柱状构件,在其主体部上,沿所述正交的方向有间隔地设置所述第1连接流路和所述第2连接流路,
在所述第1柱状构件的一端上,设有可收容所述赋能装置用的第1凹部,在另一端上设有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者依靠触觉识别所述第1切换装置的位置用的第1识别区域;
所述第2切换装置是一种向与包含所述第3主流路和所述第4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方向延伸的第2柱状构件,在其主体部上,沿所述正交的方向有间隔地设置所述第3连接流路和所述第4连接流路,
在所述第2柱状构件的一端上,设有可收容所述赋能装置用的第2凹部,在另一端上设有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者依靠触觉识别所述第2切换装置的位置用的第2识别区域;
所述第3切换装置是一种向与包含所述第5主流路和所述第6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3柱状构件,在其主体部上,沿所述正交的方向有间隔地设置所述第5连接流路和所述第6连接流路,
在所述第3柱状构件的一端上,设有可收容所述赋能装置用的第3凹部,在另一端上设有流路切换装置的操作者依靠触觉识别所述第3切换装置的位置用的第3识别区域;
所述第1识别区域、第2识别区域和第3识别区域的形状各不相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与具有活塞的注射器连接,造影剂可流入与其连接的所述第3流路,生理食盐水可流入与其连接的所述第5流路,所述第6流路与一端被导入人体血管的导管另一端连接,所述第7流路与血压测定装置连接。
7.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具有包括第1流路、第2流路和第3流路在内的本体构架,用于对通过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而形成的第1主流路和通过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第3流路而形成的第2主流路之间的切换,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换装置和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的赋能装置,
所述切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和所述第3流路的交点上,并具有通过向与包含所述第1主流路和所述第2主流路在内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滑动、在第1位置上连接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和在第2位置上连接第1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用的连接流路,
所述赋能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对所述切换装置施加力,使其位于所述第1位置,只有在克服施加力而移动时,才能使所述切换装置位于第2位置。
CN98814137A 1998-06-29 1998-08-05 流路切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8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2858/1998 1998-06-29
JP18285898 1998-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9454A CN1299454A (zh) 2001-06-13
CN1105850C true CN1105850C (zh) 2003-04-16

Family

ID=1612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14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850C (zh) 1998-06-29 1998-08-05 流路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530907B1 (zh)
EP (1) EP1091164A4 (zh)
JP (1) JP4021621B2 (zh)
KR (1) KR100543620B1 (zh)
CN (1) CN1105850C (zh)
WO (1) WO20000007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9806B1 (en) * 1999-08-05 2001-01-30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Self-occluding catheter
FR2804609B1 (fr) * 2000-02-08 2002-08-30 Sedat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pour un reseau de transport d'un fluide medical
US7172572B2 (en) * 2001-10-04 2007-02-0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anifold system for a medical device
JP3809114B2 (ja) * 2001-11-05 2006-08-16 スーガン株式会社 流路切替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に用いる造影剤注入用チューブ
US9956377B2 (en) 2002-09-20 2018-05-01 Angiodynam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ra-aortic substance delivery to a branch vessel
US7581559B2 (en) 2004-03-05 2009-09-01 Mallinckrodt Inc. Check valve for a fluid administration system
US7794423B2 (en) * 2004-05-25 2010-09-14 Covidien Ag Re-certification system for a flow control apparatus
US7462170B2 (en) 2004-05-25 2008-12-09 Covidien Ag Administration feeding set and valve mechanism
EP2351550A1 (en) * 2008-11-25 2011-08-03 JMS Co., Ltd. Connector
ES2629012T3 (es) 2009-07-24 2017-08-07 Bayer Healthcare Llc Sistema médico de inyección multifluidos
CN106943642B (zh) * 2011-07-14 2020-11-27 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 医疗用的液体回路套装和使用该液体回路套装的液体回路系统
US9649436B2 (en) 2011-09-21 2017-05-16 Bayer Healthcare Llc Assembly method for a fluid pump device for a continuous multi-fluid delivery system
JP5925320B2 (ja) 2012-07-31 2016-05-25 スーガン株式会社 活栓流路切替装置
US10279112B2 (en) 2012-09-24 2019-05-07 Angiodynamics, Inc. Power inje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11369739B2 (en) 2013-01-21 2022-06-28 Medline Industries, Lp Method to provide injection system parameters for injecting fluid into patient
WO2015017543A2 (en) * 2013-07-30 2015-02-0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chemical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cross one or more neural circuits
CA2973257C (en) 2015-01-09 2023-09-19 Bayer Healthcare Llc Multiple fluid delivery system with multi-use disposable set and features thereof
JP6599997B2 (ja) 2015-01-22 2019-10-30 エーツェーペー エントヴィッケルングゲゼルシャフト エムベーハー カテーテルを通る流体フロー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バルブを含むカテーテルデバイス
WO2018199266A1 (ja) * 2017-04-28 2018-11-01 日本メジフィジックス株式会社 流路切換機構、材料供給ユニット、材料容器、流路切換機構のホルダ及び流路切換装置
JPWO2018199266A1 (ja) * 2017-04-28 2020-07-02 日本メジフィジックス株式会社 流路切換機構、材料供給ユニット、材料容器、流路切換機構のホルダ及び流路切換装置
KR102237405B1 (ko) * 2020-06-30 2021-04-07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만성 폐쇄성 관상동맥 시술용 밸브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9680U (zh) * 1986-03-14 1987-09-22
JPS63246133A (ja) * 1987-04-02 1988-10-13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JPH08308792A (ja) * 1995-05-22 1996-11-26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5836A (en) * 1980-09-02 1982-03-16 Olympus Optical Co Endoscope apparatus
GB2143008A (en) * 1983-07-06 1985-01-30 Richard Henry Howard Barr Adjustable hydrocephalus valve
US4534758A (en) * 1983-07-15 1985-08-13 Eli Lilly & Company Controlled release infusion system
JPH0739419B2 (ja) 1985-06-21 1995-05-01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新規な結晶構造を有するヒドロキシフエニルプロピオン酸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法
US5573504A (en) 1990-01-26 1996-11-12 C. R. Bard, Inc. Composite irrigation and suction probe and valve
US5391145A (en) * 1990-01-26 1995-02-21 Dorsey, Iii; James H. Irrigation control valve for endoscopic instrument
US5232024A (en) * 1991-05-30 1993-08-03 Eli Williams Slide-valve manifold
US5360407A (en) 1991-08-29 1994-11-01 C. R. Bard, Inc. Implantable dual access port with tactile ridge for position sensing
JPH0630905A (ja) 1992-07-10 1994-02-08 Nemoto Kiyourindou:Kk 医療用活栓
US6083205A (en) * 1998-01-28 2000-07-04 Intella Interventional Systems Multiple valve single port manifol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9680U (zh) * 1986-03-14 1987-09-22
JPS63246133A (ja) * 1987-04-02 1988-10-13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JPH08308792A (ja) * 1995-05-22 1996-11-26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53227A (ko) 2001-06-25
WO2000000768A1 (fr) 2000-01-06
JP4021621B2 (ja) 2007-12-12
EP1091164A1 (en) 2001-04-11
CN1299454A (zh) 2001-06-13
EP1091164A4 (en) 2002-06-26
US6530907B1 (en) 2003-03-11
KR100543620B1 (ko) 200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50C (zh) 流路切换装置
RU2432929C2 (ru) Микро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RU2687770C2 (ru) Офтальмолог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смазки и сопутствующие приборы,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JP4473181B2 (ja) 外科方法および外科装置
CN1447672A (zh) 玻璃体手术用接触透镜的保持装置及透镜保持部和连接部
CN100347583C (zh) 手术用显微镜
JP2007289700A (ja) 水晶体超音波乳化吸引外科装置の超音波ハンドピースの制御方法
CN1662199A (zh) 用于眼内手术的减压补偿装置、带有该装置的用于眼内手术的装置和眼内手术方法
JP2021530278A (ja) 薬物注入用チップ、ハンドピース及び皮膚処置装置
CN1682672A (zh) 切割角膜的自动手术设备及其切割刀片组件和控制组件
CN1787792A (zh) 细胞排除方法
RU2621147C2 (ru) Стерилизуемое насос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2008029659A (ja) 電動歯ブラ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口腔内洗浄装置
KR101151738B1 (ko) 다수 다관절 엔드-이펙터를 가진 튜블라형 수술로봇 매니퓰레이터
CN1457250A (zh) 按摩器、按摩单元以及按摩器的控制方法
JP2013000220A (ja) 医療用吸引装置
CN1852683A (zh) 外科器械
US6640821B2 (en) Endoscope cleaning apparatus
CN106474575A (zh) 一种多功能吸引器头
CN101039628A (zh) 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治疗器械
TW201735856A (zh) 具多段式切換設計之內視鏡裝置
US20210007891A1 (en) 904ergonomic phacoemulsification handpiece with a lever for independent needle and sleeve rotation
CN209575040U (zh) 中央孔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用后房粘弹剂的吸除装置
CN100345520C (zh) 超声波治疗器
CN2587393Y (zh) 玻璃体手术用接触透镜的保持装置及透镜保持部和连接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