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0850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0850A
CN110580850A CN201910874055.8A CN201910874055A CN110580850A CN 110580850 A CN110580850 A CN 110580850A CN 201910874055 A CN201910874055 A CN 201910874055A CN 110580850 A CN110580850 A CN 110580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incident surface
display device
light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40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40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08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0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08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开孔;其中,所述开孔内设置有环形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位于外侧的入光面和位于内侧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外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非球面。通过在开孔中设置环形的导光件,并对导光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非球面的入光面射入导光件后,光线经过偏折发散后从出光面射出到与显示面板上与开孔对应的区域中,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与开孔对应的区域处达到混光均匀的目的,提高显示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技术的发展,现在推出各种水滴屏,以及面内挖孔等手机产品。如图1所示,目前此类显示装置中,背光部12上的孔洞13是作为孔内前置摄像头等感光器件的进光通道,为了实现更加完整的全面屏显示,使得屏体11上与孔洞13对应的区域也可以显示,行业内通常会在孔洞13内设置一环形光源14,从而可以实现屏体11上与孔洞13对应区域处的混光以及亮暗控制。
然而,环形光源14发出的光照射的不够均匀,从而导致屏体11上与孔洞13对应区域处混光不均匀,影响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带有面内挖孔的显示装置中,环形光源发出的光照射的不够均匀,从而导致屏体上与孔洞对应区域处混光不均匀,影响显示品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开孔;
其中,所述开孔内设置有环形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位于外侧的入光面和位于内侧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外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非球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为内凹面,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为向内侧凸起的凸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为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为椭球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包括至少一个曲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1,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a1为b1的1~5.5倍。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2,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2,a2为b2的0.15~1倍。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在所述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在竖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在所述竖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的内侧面包括出光面以及靠近所述导光件的底端处的第二平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开孔中设置环形的导光件,并对导光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非球面的入光面射入导光件后,光线经过偏折发散后从出光面射出到与显示面板上与开孔对应的区域中,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上与开孔对应的区域处达到混光均匀的目的,提高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光线经过导光件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屏体;12、背光部;13、孔洞;14、环形光源;
20、显示面板;30、背光模组;31、开孔;40、导光件;41、入光面;42、出光面;43、第一平面;44、第二平面;50、功能器件;60、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带有面内挖孔的显示装置中,环形光源发出的光照射的不够均匀,从而导致屏体上与孔洞对应区域处混光不均匀,影响显示品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30,所述背光模组30上设置有开孔31。
具体的,所述开孔31内设置有环形的导光件40,所述导光件40具有位于外侧的入光面41和位于内侧的出光面42;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开孔31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件40内侧的功能器件50,功能器件50可以为摄像头、光学触控组件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等感光元件。
其中,所述导光件40的外侧设置有光源60,所述光源60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和所述出光面42均为非球面。
光源60发出的光线经过非球面的入光面41射入导光件40后,光线经过偏折发散后从出光面42射出到与显示面板20上与开孔31对应的区域中(如图4),光线更加发散,从而使得显示面板20上与开孔31对应的区域处达到混光均匀的目的,提高显示品质。
具体的,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60在所述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在竖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60在所述竖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源60可以为围绕所述导光件40设置的环形光源60,也可以为围绕导光件40分布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发光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源60位于所述开孔31内,并且,所述光源60位于所述导光件40与所述开孔31的内侧壁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光件40的外端部可以与所述开孔31的内侧壁触接,所述导光件40的外端部与所述开孔31的内侧壁之间也可以设置有间隙。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1,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1,a1为b1的1~5.5倍。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40的出光面4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2,所述导光件40的出光面4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2,a2为b2的0.15~1倍。
在一实施方式中,a1为b1的1~5倍,a2为b2的0.2~1倍。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目前背光模组30的厚度被设计的越来越薄,一般开孔31的直径比背光模组30的整体厚度要大,通过对导光件40的形状以及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使得导光件40具有更加优良的散光效果,同时避免导光件40增加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以及影响功能器件50对光线的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出光面42的顶点与入光面41的顶点可以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也可以不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为内凹面,所述导光件40的出光面42为向内侧凸起的凸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或/和出光面42为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或/和出光面42为椭球面,即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或/和出光面42为椭圆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光线的折射基本都发生在不同介质之间的界面,仅通过改变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和出光面42的界面曲率,即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不需要设计较大的物理尺寸即可实现光线的发散,可以同时满足混光均匀和空间尺寸的限制。
具体的,如图7所示,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或/和出光面42包括至少一个曲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平面43。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仅示意了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和出光面42均为椭球面的情况,图7中仅示意了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和出光面42均包括至少一个曲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平面43的情况,实际实施中,还可以设置为所述导光件40的入光面41和出光面42中的一者为椭球面,另一者包括至少一个曲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平面43。
具体的,如图8所示,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件40的内侧面包括出光面42以及靠近所述导光件40的底端处的第二平面44。
需要说明的是,非球面的界面可能存在一些突出的顶角,导致实际开模制作或是注塑成型困难,而导光件40中使光线偏折的主要是出光面42和入光面41,通过对导光件40的内侧面的底角做削平处理以形成第二平面44,在不影响导光件40的散光效果的同时,降低导光件40的生产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件40可以为折射率较大的光学级塑料件,导光件40的制备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导光件40也可以为高折射率玻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开孔31中设置环形的导光件40,并对导光件40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设计,光源60发出的光线经过非球面的入光面41射入导光件40后,光线经过偏折发散后从出光面42射出到与显示面板20上与开孔31对应的区域中,从而使得显示面板20上与开孔31对应的区域处达到混光均匀的目的,提高显示品质。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上设置有开孔;
其中,所述开孔内设置有环形的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位于外侧的入光面和位于内侧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外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为非球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为内凹面,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为向内侧凸起的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为椭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或/和出光面包括至少一个曲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1,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1,a1为b1的1~5.5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2,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的顶端与底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b2,a2为b2的0.15~1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在所述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在竖直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光源在所述竖直平面上的部分正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内侧面包括出光面以及靠近所述导光件的底端处的第二平面。
CN201910874055.8A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5808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4055.8A CN110580850A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4055.8A CN110580850A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0850A true CN110580850A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13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4055.8A Pending CN110580850A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085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6677A (zh) * 2018-05-03 2018-08-24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
CN208546807U (zh) * 2018-06-15 2019-02-26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于光学影像模组的照明配光结构
CN208547955U (zh) * 2018-06-15 2019-02-26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于屏幕下方的非对称调光式指纹识别模组
CN109683399A (zh) * 2019-02-28 2019-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069999A (zh) * 2019-03-23 2019-07-30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61749A (zh) * 2019-05-10 2019-08-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屏下摄像头的面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6677A (zh) * 2018-05-03 2018-08-24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屏幕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
CN208546807U (zh) * 2018-06-15 2019-02-26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于光学影像模组的照明配光结构
CN208547955U (zh) * 2018-06-15 2019-02-26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于屏幕下方的非对称调光式指纹识别模组
CN109683399A (zh) * 2019-02-28 2019-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069999A (zh) * 2019-03-23 2019-07-30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61749A (zh) * 2019-05-10 2019-08-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屏下摄像头的面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51534B2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該プリズムシートを使用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1413923B1 (ko) 면광원 장치
US8842239B2 (en) Light-guide apparatus with micro-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376791B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10333462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952391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317153A (zh) 用于投影机的屏幕及投影系统
CN100451696C (zh)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5116598B (zh) 一种背光模组、棱镜片以及电视机
CN210442603U (zh) 光扩散部件、背光组件及交互智能平板
WO2018032914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58085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7033634A (ja) ライン照明表示装置および導光体
CN101191852A (zh) 光学板
CN207851336U (zh) 一种增光片结构
CN205787198U (zh) 一种高匀光导光板
WO2021259083A1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102344296B1 (ko)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판상 광학 부재
KR102355828B1 (ko)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US20220004224A1 (en) Viewing angle diffusion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KR101488382B1 (ko) 측면 방출형 발광다이오드용 렌즈,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표시장치
CN208652300U (zh)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结构
CN112578592A (zh) 光扩散部件、背光组件及交互智能平板
KR101010984B1 (ko) 복합 패턴을 갖는 도광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0123512U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