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3512U -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23512U CN210123512U CN201921189770.XU CN201921189770U CN210123512U CN 210123512 U CN210123512 U CN 210123512U CN 201921189770 U CN201921189770 U CN 201921189770U CN 210123512 U CN210123512 U CN 2101235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guide
- opening
- backlight module
- light
- guid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胶框;所述导光板中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具有开孔中心;所述胶框包括导光部和非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到所述开孔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导光部到所述开孔中心的距离;其中,所述导光部用于将光线导出至所述开孔的方向。本公开技术方案可解决挖空区域的暗影问题,从而改善画面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主流设计形态已经逐渐演变为全面屏模式。目前,基于全面屏的设计理念,缩小摄像头等功能区域的设计方案层出不穷,例如刘海屏、水滴屏、以及挖空屏等。
相关技术中,挖空屏是在屏幕的背光模组中或者同时在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中进行挖空处理,以得到所需的摄像头等功能区域。但是,背光模组的挖空必会导致该挖空区域周围的光线不均,从而存在画面暗影的问题,这样便会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胶框;
所述导光板中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具有开孔中心;
所述胶框包括导光部和非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到所述开孔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导光部到所述开孔中心的距离;其中,所述导光部用于将光线导出至所述开孔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为所述胶框中相对靠近所述开孔的相邻两边;
所述导光部的区域范围包括:所述开孔在所述第一边的投影对应的第一区域、所述开孔在所述第二边的投影对应的第二区域,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且靠近所述开孔的第三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为双色注塑胶框,所述导光部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所述非导光部的材质为非透明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部的折射率大于与所述导光部相接触的相邻介质的折射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包括靠近所述开孔的内表面和远离所述开孔的外表面,所述导光部的内表面的雾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着由所述导光部的中间向所述导光部的两侧的方向,所述导光部的内表面的雾度递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部的内表面设有散射网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为铁塑一体胶框,所述铁塑一体胶框包括胶框本体以及位于所述胶框本体外侧的铁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可在导光板中设置开孔以形成挖空屏所需的功能区域,并将胶框接近开孔的部分设为导光部、远离开孔的部分设为非导光部,如此便可借助导光部而使光线集中出射至开孔的方向,以起到提升亮度的效果,从而弥补开孔造成的暗影缺陷,以此来改善画面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导光部的区域范围示意图;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导光部的区域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具体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等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装置)的终端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目前,基于全面屏的设计理念,缩小摄像头等功能区域的设计方案层出不穷,例如刘海屏、水滴屏、以及挖空屏等。相关技术中,挖空屏是指在屏幕的背光模组中或者同时在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中进行挖空处理,以得到所需的摄像头等功能区域。但是,背光模组的挖空必会导致该挖空区域周围的光线不均,从而存在画面暗影的问题,这样便会影响显示效果。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可在导光板中设置开孔以形成挖空屏所需的功能区域,并将胶框接近开孔的部分设为导光部、远离开孔的部分设为非导光部,如此便可借助导光部而使光线集中出射至开孔的方向,以起到提升亮度的效果,从而弥补开孔造成的暗影缺陷,以此来改善画面显示效果。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可知,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01、光学膜材、以及用于固定导光板101和光学膜材的胶框102。导光板101中设有开孔1010,该开孔1010具有开孔中心;胶框102包括导光部1021和非导光部1022,导光部1021到开孔中心的距离小于非导光部1022到开孔中心的距离,即,导光部1021的区域范围靠近开孔1010的位置,非导光部1022的区域范围远离开孔1010的位置。其中,该导光部1021可将光线导出至开孔1010的方向,以便提高开孔1010周围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中还设有反射片等结构部件,导光板101中的开孔1010同时还会贯穿光学膜材和反射片的相应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可在导光板101、光学膜材和反射片中设置开孔1010,以形成挖空屏所需的摄像头等功能区域,并将胶框102中接近开孔1010的部分设为导光部1021、远离开孔1010的部分设为非导光部1022,如此便可借助导光部1021的光线传导作用而使光线集中出射至开孔1010的方向,从而起到提升开孔1010周围亮度的效果,进而弥补开孔1010造成的暗影缺陷,以此来改善画面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将胶框102的导光部1021设置在环绕开孔1010的预设区域范围内,参考图2所示,该预设区域范围包括:开孔101在胶框102第一边的投影对应的第一区域102a、开孔101在胶框102第二边的投影对应的第二区域102b、以及连接在第一区域102a和第二区域102b之间且靠近开孔101的第三区域102c。这里所述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是指胶框102中相对靠近开孔101的相邻两边。
下面结合图3对该导光部1021的区域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具体的,以胶框102左上角的虚拟顶点也就是顶边与左侧边的延伸线交点为参考顶点O,自参考顶点O到开孔1010最右侧的水平距离为第一距离D1,则从参考顶点O向右水平延伸第一距离D1所对应的胶框102位置记为第一参考点A,自参考顶点O到开孔1010最下方的竖直距离为第二距离D2,则从参考顶点O向下竖直延伸第二距离D2所对应的胶框102位置记为第二参考点B,那么位于第一参考点A和第二参考点B之间且靠近参考顶点O的胶框区域即为胶框102的导光部1021。当然,导光部1021的区域范围还可以根据其它方式而定,只要能将靠近开孔1010的胶框102部分划为导光部1021、远离开孔1010的胶框102部分划为非导光部1022即可。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是采用胶框102来对导光板101和光学膜材等部件进行定位的。由于在导光板101中设有开孔1010,而开孔1010的周围区域存在暗影现象,因此需要采取辅助措施来提升开孔1010周围区域的亮度。基于此,本实施例可将胶框102设置为透明的导光部1021和非透明的非导光部1022,由导光部1021和非导光部1022构成的胶框102可以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工艺一体化形成,也即本实施例中的胶框102为双色注塑成型胶框。示例的,导光部1021的形成可以采用但不限于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与导光板101相同或相似的材质,其需为透明材质,非导光部1022的形成可以采用但不限于PC(Polychloroprene,聚氯丁烯)、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Styrene,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或者PC/ABS等塑料材质,其可为白色或者灰色等非透明材质。以PMMA用于形成导光部1021、PC用于形成非导光部1022为例,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工艺来形成所需的胶框102结构。这里需说明的是:关于双色注塑成型的工艺步骤属于现有技术,这里对此不再详述。
如此一来,诸如透明PMMA材质的导光部1021便可作为背光模组边缘的导光条,图1中的虚线示意性绘示了导光部1021中的光线传输路径图,该导光部1021可对入射的光线进行多次全反射并最终将光线集中至开孔1010的方向出射,从而达到提升开孔1010周围区域亮度的效果。同时,非导光部1022采用的是非透明胶框材质,其与常规的胶框材质类似,可与导光部1021共同起到定位作用。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若要使光线在进入胶框102的导光部1021之后能够发生全反射而从开孔1010的方向出射,则需使导光部1021满足全反射条件,使其类似于光导纤维而实现导光效果。基于此,本实施例可使导光部1021的折射率大于与导光部1021相接触的相邻介质的折射率,其中的相邻介质是指与胶框102相接触的外壳或者空气等。如此一来,当光线入射到胶框102的导光部1021之后,便会在导光部1021的内部多次发生全反射,若光线被导向外壳的方向则可被重新反射回导光部1021,若光线被导向开孔1010的方向便可直接出射。
更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光线自导光部1021导出至开孔1010的方向,需在导光部1021的表面设置散射点以便于光线的出射。具体而言,胶框102包括靠近开孔1010的内表面以及远离开孔1010的外表面,本实施例还可对胶框102的内表面进行雾化处理,以使导光部1021的内表面的雾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雾度,从而形成便于光线导出的散射结构。考虑到开孔1010周围的亮度均匀性,本实施例可沿着由导光部1021的中间向导光部1021的两侧的方向控制导光部1021的内表面的雾度依次递减,即导光部1021的中间区域雾度高、两侧区域雾度低。由于开孔1010在拐角区域的亮度相比于侧边区域的亮度更低,因此这种雾度渐变的设计方式可保证光线在导光部1021的拐角区域被更多的导出,从而在弥补开孔1010周围区域亮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开孔1010周围区域的亮度均匀性。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4可知,在胶框102的导光部1021的内表面分布有多个散射网点1023,该散射网点1023可以是在雾度处理时形成的,也可以是采用其它方式形成的,例如可在注塑成型时通过在模具表面加工网点微结构来实现散射网点1023的分布。其中,该散射网点1023的分布规律可参考导光部1021的雾度分布规律而定,具体以确保导光部1021中间区域的光线导出率高、两侧区域的光线导出率低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散射网点1023不仅可以设置在胶框102的内表面,其还可以设置在胶框102的外表面,只是考虑到工艺的便捷性,将散射网点1023设置在胶框102的内表面更加方便,例如可在注塑成型时直接通过模具加工来实现。
示例的,本实施例中的胶框102可采用铁塑一体胶框,该铁塑一体胶框包括胶框本体以及位于胶框本体外侧的铁框,即胶框本体的外表面与铁框相接触。该胶框120可用于固定导光板101和光学膜材等部件,设于导光板101中的开孔1010可用于配置摄像头等功能部件,其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基于此,为了改善开孔1010周围区域的暗影问题,本实施例可将靠近开孔1010的胶框102部分设为具有导光效果的导光部1021,而将远离开孔1010的胶框102部分设为非透明的非导光部1022。在此基础上,为了方便光线的导出并射向开孔1010的方向,本实施例还可在胶框102的内表面做雾化处理,以形成便于光线导出的散射网点1023,并且还可以控制导光部1021的中间区域雾度高、两侧区域雾度低,从而在弥补开孔1010周围区域亮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开孔1010周围区域的亮度均匀性。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还涉及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位于该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覆盖在液晶显示面板表面的保护玻璃。其中,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可进行挖空处理,以形成与背光模组中的开孔1010相对应的挖空区域;或者,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也可不作挖空处理,仅保留背光模组中的开孔1010即可。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等采用LCD显示屏的终端设备,其能够弥补挖空造成的暗影缺陷,从而改善画面显示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和胶框;
所述导光板中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具有开孔中心;
所述胶框包括导光部和非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到所述开孔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导光部到所述开孔中心的距离;其中,所述导光部用于将光线导出至所述开孔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为所述胶框中相对靠近所述开孔的相邻两边;
所述导光部的区域范围包括:所述开孔在所述第一边的投影对应的第一区域、所述开孔在所述第二边的投影对应的第二区域,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且靠近所述开孔的第三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为双色注塑胶框,所述导光部的材质为透明材质,所述非导光部的材质为非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的折射率大于与所述导光部相接触的相邻介质的折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靠近所述开孔的内表面和远离所述开孔的外表面,所述导光部的内表面的雾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雾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着由所述导光部的中间向所述导光部的两侧的方向,所述导光部的内表面的雾度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的内表面设有散射网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为铁塑一体胶框,所述铁塑一体胶框包括胶框本体以及位于所述胶框本体外侧的铁框。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9770.XU CN210123512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9770.XU CN210123512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23512U true CN210123512U (zh) | 2020-03-03 |
Family
ID=69634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89770.XU Active CN210123512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23512U (zh) |
-
2019
- 2019-07-25 CN CN201921189770.XU patent/CN2101235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72787B (zh) |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 |
CN108681150B (zh)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
CN109683399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8897165B (zh) | 显示装置 | |
KR101646783B1 (ko) | 휴대용 컴퓨터 | |
US20140354918A1 (en) |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frame used therein | |
JP2006011439A (ja) | 光学フィルムと、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5005365A (zh) | 电子设备 | |
JP2007273091A (ja) | プリズム導光板、照明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KR20170013696A (ko) | 광학산 렌즈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표시장치 | |
CN104806932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20110012650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8388048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0095904A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210123512U (zh) |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1464675B (zh) | 后盖组件及电子设备 | |
JP2006171665A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 |
CN109358451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 |
CN111880338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KR101428433B1 (ko) | 통합된 광 파이프와 외주 샤시 | |
CN110428736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08652300U (zh) |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结构 | |
KR101930380B1 (ko) | 이동 단말기 | |
KR102355828B1 (ko) |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 |
CN104459871B (zh)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