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8965A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8965A
CN110578965A CN201910888944.XA CN201910888944A CN110578965A CN 110578965 A CN110578965 A CN 110578965A CN 201910888944 A CN201910888944 A CN 201910888944A CN 110578965 A CN110578965 A CN 110578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concentration
open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89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现枫
曲明伟
苗伯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89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89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8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8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在占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空调室内机能够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同时空调室内机还能够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本发明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室内机壳体和设于空调室内机壳体内的新风净化模块,新风净化模块包括新风风道、净化风道、引风风道;引风风道内设有引风机;引风风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通过净化风道与室内连通,第一开口通过新风风道与室外连通,第二开口与室内连通;引风机能够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引风机正向旋转时,引风风道内风流由第一开口流向第二开口,引风机反向旋转时,引风风道内风流由第二开口流向第一开口。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使用空调器时,需要将门窗关闭,这样才能够达到较好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但是将门窗关闭后,室内空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室内与室外基本上不存在空气交换。因此长时间使用空调器后,室内空气会变得污浊,PM2.5浓度增大,同时室内空气中CO2浓度也会增大。
为了净化室内污浊空气、降低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部分空调室内机内设计了新风净化模块,能够向室内通入室外新风来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还能够将室内空气净化后再输送至室内,从而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了便于集成在空调室内机壳体内,新风净化模块中仅设置一个引风风道和一个引风机,室外新风和室内风在同一引风风道和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至室内,因此室外新风的进风量和室内风的进风量互斥。而室外新风在进入至新风净化模块前需要先由室外输送至空调室内机壳体内,然后再通过新风净化模块输送至室内,导致室外新风进入至室内的路径较长,室外新风的损耗较大,因此室外新风的进风量较小,无法快速降低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在占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空调室内机能够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同时空调调室内机还能够单独实现新风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室内机壳体和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壳体内的新风净化模块,所述新风净化模块包括新风风道、净化风道、引风风道;所述引风风道内设有引风机;所述引风风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净化风道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新风风道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引风机能够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所述引风机正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内风流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引风机反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内风流由所述第二开口流向所述第一开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引风机能够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所述引风机正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内风流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引风机反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内的风流由所述第二开口流向所述第一开口。因此当引风机正向旋转时,室内风能够通过净化风道进入至引风风道内,室外新风能够通过新风风道进入至引风风道内,然后引风风道将室外新风和室内风输送至室内,从而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当引风机反向旋转时,室内空气能够通过第二开口和净化风道进入至引风风道内,引风风道将室内空气输送至新风风道内,最后新风风道将室内空气输送至室外,使得室内形成微负压,室外新风能够通过风口或门窗缝隙进入至室内,从而能够单独实现新风功能,保证室外新风的进风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和室内CO2浓度与CO2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启停;
当所述引风机启动时,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净化风门的开闭;
当所述净化风门打开时,控制所述引风机正向旋转;
当所述净化风门关闭时,根据第一温度差与第一温度设定值的大小和第二温度差与第二温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旋转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差为室内温度与风道温度的差值,所述第二温度差为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值。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中,当净化风门关闭时,有两种方式单独实现新风功能,第一种方式是引风机正向旋转,室外新风通过新风风道进入至引风风道内,引风风道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从而单独实现新风功能;第二种方式是引风机反向旋转,室内空气通过第二风口进入至引风风道内,引风风道将室内空气输送至新风风道内,新风风道将室内空气输送至室外,使得室内形成微负压,室外新风能够从风口或门窗缝隙进入至室内,从而单独实现新风功能。但是使用第一种方式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时,若需要切换至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需要改变引风机的旋转方向,操作比较麻烦;使用第二种方式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时,若需要切换至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时,仅需控制净化风门开启即可,操作方便。但是使用第二种方式单独实现净化功能时,若室内温度与风道温度的温度差较大时,容易引起用户的不适,同时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温差较大时,容易在引风风道和新风风道内产生凝露,影响室内机的正常运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温度差和第二温度差来控制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时引风机的旋转方向,在操坐方便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室外新风进风时引起用户不适或在引风风道和新风风道内产生凝露。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根据所述滤网的厚度变化量与厚度变化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转向。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中,当滤网的厚度变化量大于滤网厚度变化设定值时,滤网上粘附的颗粒物会影响室外新风的进风量。当滤网厚度变化量较大时,控制引风机反向旋转,能够将粘附在滤网上的颗粒物吹落,从而能够防止粘附在滤网上的颗粒物影响室外新风的进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净化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时,新风净化模块中室外新风和室内风的流向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侧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引风机正向旋转,且净化风门关闭时,新风净化模块中室外新风的流向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净化风门关闭后,引风机反向旋转时,新风净化模块中室外新风的流向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独实现净化功能时,新风净化模块中室内风的流向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室内机壳体和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壳体内的新风净化模块1,参见图3和图4,所述新风净化模块1包括新风风道11、净化风道12、引风风道13;所述引风风道内设有引风机14;所述引风风道13具有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32;所述第一开口131通过所述净化风道12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31通过所述新风风道11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开口132与室内连通;所述引风机14能够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所述引风机14正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14内风流由所述第一开口131流向所述第二开口132,所述引风机14反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13内风流由所述第二开口132流向所述第一开口131。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引风机14能够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所述引风机14正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14内风流由所述第一开口131流向所述第二开口132,所述引风机14反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13内风流由所述第二开口132流向所述第一开口131。因此当引风机14正向旋转时,参见图3,室内风能够通过净化风道12进入至引风风道13内,同时室外新风能够通过新风风道11进入至引风风道13内,然后引风风道13将室外新风和室内风输送至室内,从而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当引风机14反向旋转时,室内空气能够通过第二开口132和净化风道12进入至引风风道13内,引风风道13将室内空气输送至新风风道11内,最后新风风道11将室内空气输送至室外,使得室内形成微负压,室外新风能够通过风道或门窗缝隙进入至室内,从而能够单独实现新风功能,保证室外新风的进风量。
将第二开口132与室内连通的结构有多种,例如在空调室内机壳体上开设壳体出风口171,然后在引风风道13的第二开口132处设有出风管,将出风管从壳体出风口171伸出空调室内机壳体外即可。但是由于出风管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使得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新风净化模块1的体积增大。参见图1、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将出引风风道13的第二开口132设于靠近壳体出风口171处,此时壳体出风口171和第二开口132间的调节器壳体与引风风道13的风道壳体133围成出风风道17,使得第二开口132与室外连通。
净化风道12可以由多种不同的结构围成,例如在空调室内机壳体上开设室内风进风口121,然后在室内风进风口121与第一开口131间连接室内风管,将室内风管的一端与第一开口131连通,将室内风管的另一端与室内连通。但是增加的室内风管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从而使新风净化模块1体积增大,导致在空调室内机壳体内集成新风净化模块1的难度增加;同时,室内风管还具有较大的风阻会导致室内风的进风量减小。参见图1、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在空调室内机壳体上开室内风进风口121,室内风进风口121与第一开口131连通,净化风道12由室内风进风口121与第一开口131间的空调室内机壳体与引风风道13的风道壳体133围成,无需增加额外的部件,能够节约空间;同时室内风进风口121的大小不受空调室内机壳体内部空间的影响,因此室内风进风口121的大小可以根据室内风进风量的需求进行调节,能够减小室内风进风时的风阻,保证室内风的进风量。
进一步的,将室内风进风口121与所述第一开口131相对设置,此时净化风道12缩短,室内风在净化风道12内的风阻减小,进一步保证室内风的进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净化风道内设置过滤件15来实现净化功能,可选的过滤件15可为活性炭过滤网、甲醛过滤网或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微尘过滤网)中的任一种,也可为上述几种过滤网的任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新风风道11的结构也有多种,例如在空调室内机壳体上开新风进风口111,新风进风口111与第一开口131连通,新风风道11由新风进风口111与第一开口131间的空调室内机壳体和引风风道13的风道壳体133围成。但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净化风道12由室内风进风口121与第一开口131间的空调室内机壳体和引风风道13的风道壳体133围成,因此新风风道11与净化风道12部分重合。而若新风风道11和净化风道12部分重合,会导致室外新风和室内风在进风时先在新风风道11与净化风道12重合处混合,然后再通过第一开口131进入至引风风道13中。由于室外新风在进风时需要先从室外传输至新风风道11内,室外新风在进入至新风风道11前损耗较大,因此室外新风进入至新风风道11时的风速和风量均明显小于室内风进入至净化风道12时的风速和风量,从而导致混合后的室外新风和室内风中的室外新风的风量较小,从而使得进入至室内的新风较少。
为了使新风风道11与净化风道12相互独立,参见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风道壳体133的外壁固接后板部件112,后板部件112与所述风道壳体133外壁围成新风腔;所述后板部件112上开有后板进风口114和后板出风口115,所述后板进风口114与所述后板出风口115均与所述新风腔连通;所述后板出风口115与所述第一开口131连通,所述后板进风口114用于与室外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风道11包括新风腔,室外新风通过后板进风口114进入至新风腔内,然后再由后板出风口115输送至引风风道13内,新风在进入风道的过程中不与净化风混合,从而在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时,保证新风进风量。
为了将第一开口131与后板出风口115和室内风口均连通,参见图3和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壳体内设有侧板部件16,侧板部件16设于第一开口131处,所述侧板部件16内形成导流腔,所述侧板部件16上开有与所述导流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61、第二进风口和侧板出风口163,所述侧板出风口163与所述第一开口131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61与所述后板出风口115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室内连通。
能够将侧板出风口163与第一开口131连通的结构有多种,例如在侧板出风口163和第一开口131之间连接风管。但是风管的使用会增加侧板出风口163与第一开口131间的风阻,影响室外新风和室内风的进风量;同时增加的风管还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参见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侧板部件16的侧板出风口163与引风风道13的第一开口131处对接,使得侧板出风口163与第一开口131直接连通,不仅减小侧板出风口163与第一开口131件的风阻,还能够使后板部件112与风道壳体133间更加紧凑,减小新风净化模块1的占用空间。
将后板出风口115与第一进风口161连通的结构也有多种,例如在后板出风口115与第一进风口161间连接风管,但是风管不仅会增加后板出风口115与第一进风口161间的风阻,还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参见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后板部件112的后板出风口115与侧板部件16的第一进风口161处对接来实现后板出风口115与第一进风口161连通,不仅不需要使用额外的风管,减小后板出风口115与第一进风口161间的风阻,还能够使后板部件112与侧板部件16间更加紧凑,减小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净化模块1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将第二进风口162与室内风进风口121相对设置,能够缩短净化风道12的长度,减少净化风进风的损耗。
第一进风口161和第二进风口162可以开在所述侧板部件16的同一侧面,也可以开在侧板部件16不同的侧面。但是由于室内风进风口121需要与第二进风口162相对设置,若将第一进风口161和第二进风口162开在同一侧面,此时第二进风口162也与室内风进风口121相对设置,而后板部件112的后板出风口115与侧板部件16的第一进风口161处对接时,后板部件112会将室内风进风口121部分遮挡,从而增大室内风进风时的风阻。为了室内风进风不受后板部件112的影响,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进风口161和第二进风口162开在所述侧板部件16的不同侧面。
可选的,所述过滤件15可设于所述净化风道12内,室内风在所述净化风道12内被过滤件15过滤后通过引风风道13进入至室内,从而能够实现净化功能;所述过滤件15也可设于所述引风风道13内,由于室内风和室外新风都通过所述引风风道13进入至室内,因此过滤件15能够同时净化室内风和室外新风,使得室外空气污染时输入的室外新风能够被净化,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但是若将过滤件15设于引风风道13内,过滤件15需要伸入至引风风道13内后再与引风风道13内壁连接,安装不方便。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15设于所述侧板部件16的侧板出风口163处,不仅能够同时净化室内风和室外新风,同时还方便过滤件15的组装。
有多种方法能够将过滤件15设于侧板部件16的侧板出风口163处,例如将过滤件15通过螺钉/螺栓固定在侧板部件16的侧板出风口163上,但是此时过滤件15在侧板部件16呈突起的状态,使得侧板部件16的侧板出风口163与引风风道13的第一开口131处对接时容易产生间隙,影响室内风的输送效率。本发明实施例中,侧板部件16的侧板出风口163处凹陷,所述侧板部件16的侧板出风口163处凹陷,所述过滤件15设于所述凹陷内。此时,过滤件15设于凹陷内,不影响侧板部件16的侧板出风口163与引风风道13的第一开口131处对接的密封性,同时过滤件15无需额外的组装部件,仅需卡接在凹陷处即可,能够节约空间和成本。
将后板进风口114与室外连通可以有多种结构,例如在后板部件112的后板进风口114处固接新风管,然后将新风管的一端与后板进风口114连通,将新风管的另一端伸出至室外。但是由于后板部件112位于空调室内机壳体内部,在安装新风管时需要将新风管的一端伸进空调室内机壳体后才能够与后板部件112固接,因此连接新风管的难度较大。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后板部件112上固定有管座113,管座113通过新风进风口111伸出空调室内机壳体后,再与新风管连接,能够降低新风管的连接时的难度。
可选的,新风进风口111可以开在空调室内机壳体的正面,也可以开在空调室内机壳体的侧面。但是由于安装空调室内机时,空调室内机壳体的背面靠近墙体设置。将新风进风口111可以开在空调室内机壳体的正面或侧面时,需要实用较长的新风管才能够将新风管伸出至室外,导致新风进风时的风阻增大,使得新风进风量减小。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将新风进风口111开于空调室内机壳体的背面,从而能够缩短新风管的长度,保证新风的进风量。
可选的,风道壳体133可以为长方体状的风管或圆柱状的风管,但是长方体状的风管和圆柱状的风管的不仅占用空间较大,输送新风和室内风的效率也较低。参见图3和图4,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引风风道13需要同时输送室外新风和室内风,因此长方体状的风管和圆柱状的风管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室外新风的进风量和室内风的进风量的要求。本发明实施例中风道壳体133为蜗壳;所述引风引风风道13具有两个第一开口131,两个第一开口131相对设置,所述净化风风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净化风风道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开口131一一连通;所述后板部件112上开有两个后板出风口115,两个所述后板出风口115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开口131一一连通。风道壳体133为蜗壳时,由于蜗壳的升压作用,引风风道13内会产生大于大气压的压力,能够提高新风和室内风的流速,从而增加室外新风进风量和室内风进风量;同时引风风道13的风道壳体133为蜗壳时,引风风道13具有两个第一开口131,进一步增加了新风进风量和室内风进风量。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引风机14为双联离心风机,所述双联离心风机的两个进风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开口13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开口132与所述双联离心风机的出风侧对应。双联离心风扇的左右两侧都进风,增大了室外新风进风和室内风进风的进风空间,室外新风进风量和室内风进风量也会增大,能够提高室外新风进风的效率和室内风进风的效率。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空调室内机壳体内设有温度调节模块,温度调节模块包括接水盘21、热交换器23和贯流风扇。所述温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模块位于所述新风净化模块1上方,所述风道壳体133用于支撑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将温度调节模块设于空调室内机壳体内时,为了使温度调节模块的出风口设置在固定的高度处,一般会将温度调节模块与空调室内机壳体的内壁固接,同时在温度调节模块的下方设置支撑部件来保证温度调节模块的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新风净化模块1设置与温度调节模块的下方,不仅能够保证温度调节模块的出风口的高度,同时新风净化模块1中的风道壳体133还能够作为支撑部件来支撑温度调节儿模块,能够节省温度调节模块的支撑部件,从而能够节约空调室内机内的空间。
进一步的,将风道壳体133的顶部与温度调节模块底部的接水盘固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的所述净化风道内设有净化风门。当净化风门打开时,参见图4,引风机正向旋转能够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当净化风门关闭时,参见图6,引风机正向旋转时能够单独实现新风功能。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还设有PM2.5传感器和CO2传感器,所述PM2.5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PM2.5浓度,所述CO2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CO2浓度。PM2.5传感器能够精确监控室内PM2.5浓度,CO2传感器能够精确控制室内CO2浓度,从而能够精确获取室内空气的参数,进而精确控制新风净化模块的运行。
由于有两种方式能够单独实现新风功能。一种是控制引风机反向旋转,另一种是关闭净化风门,同时引风机正向旋转。采用第一种方案单独实现新风功能后,若需要切换为同时开启净化功能和新风功能的状态时,需要改变引风机的旋转方向,操作较为麻烦;采用第二种方案单独实现新风功能后,若需要切换为同时开启净化功能和新风功能的状态时,仅需控制净化风门打开,操作较为简单;但是采用第二中技术方案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时,当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温差较大时,在新风风道或净化风道内产生凝露;当室内温度与风道内温度的温差较大时,还会使得室外新风进入至室内时引起用户的不适。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风道温度传感器和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室外温度,所述风道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引风风道的风道温度,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室内温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精确获取室内温度、风道温度和室内温度,此时能够根据第一温度差与第一温度设定值的大小和第二温度差与第二温度设定值的大小选择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时引风机的旋转方向,能够防止在引风风道和新风风道内产生凝露。
进一步的,新风风道内设有新风风门。当需要实现新风功能时,打开新风风门和引风机,即可实现新风功能;当需要单独实现净化功能时,打开引风机同时关闭新风风门,参见图8,即可单独实现净化功能。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风道内设有滤网。滤网能够将室外新风携带的颗粒物截留,保证进入至引风风道内的室外新风的清洁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风道内还设有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滤网的厚度量。滤网的厚度变化量越大,说明滤网上粘附的颗粒物越多。滤网上粘附较多的颗粒物时会影响室外新风的进风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参见图9,包括下述步骤:
S1,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和室内CO2浓度与CO2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启停;
S2,当所述引风机启动时,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净化风门的开闭;
S3,当所述净化风门打开时,控制所述引风机正向旋转;
当所述净化风门关闭时,根据第一温度差与第一温度设定值的大小和第二温度差与第二温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旋转方向,其中第一温度差为室内温度与风道温度的温度差,第二温度差为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温度差。
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第一温度设定值为人体在送风范围内能够接受的温度差值,一般为5℃~15℃,当室内温度与风道内温度的温度差大于第一温度设定值时,室外新风通过引风风道进入至室内时会引起用户的不适;第二温度设定值为室外新风进入至室内时,能够在新风风道或引风风道产生凝露的温差,一般为6℃~10℃,当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温差大于第二温度设定值时,就会在新风风道或引风风道内产生凝露。
本发明有两种方法能够单独实现新风功能,第一种参见图6,控制净化风门关闭,同时控制引风机正向旋转,使得室外新风通过新风风道和引风风道输送至室内来实现新风功能,第二种参见图7,将室内空气通过第二开口输入至引风风道,引风风道和新风风道将室内空气输送至室外,使得室内形成微正压,室外新风通过风道和门窗缝隙输送至室内,从而实现新风功能。
使用第一种方法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时,若需要切换至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时,需要改变引风机的旋转方向,操作不便。而采用第二种方法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时,若需要切换至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时,仅需将净化风门打开即可,操作简单。但是第二种方法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时,若第一温度差大于第一温度设定值时,会使得用户感觉不适;当第二温度差大于第二温度设定值时,会使得引风风道或新风风道产生凝露。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温度差与第一温度设定值的大小和第二温度差与第二温度设定值的大小来控制引风机的旋转方向,能够防止单独实现新风功能时用户产生不适和新风风道、净化风道内产生凝露。
可选的,根据第一温度差与第一温度设定值的大小和第二温度差与第二温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旋转方向时,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自动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自动控制的方法,将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室外温度和风道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引风风道的风道温度传递至主控板中,主控板通过计算得到第一温度差和第二温度差,然后将第一温度差与预设在主控板内的第一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将第二温度差与预设在主控板内的第二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引风机的旋转方向。
进一步的,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和室内CO2浓度与CO2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开闭具体包括:
当室内PM2.5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和/或,室内CO2浓度大于或等于CO2浓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打开;
当室内PM2.5浓度小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且室内CO2浓度小于CO2浓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关闭。
其中,PM2.5浓度设定值为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的细颗粒物的浓度值,可以根据国家标准设为75μg/m3,也可以根据国际标准设为10μg/m3,也可以设为10μg/m3~75μg/m3间的任一数值。CO2浓度设定值为不会对人体产生损伤的CO2浓度,可以设为500ppm~800ppm间的任一数值。当室内PM2.5浓度高于PM2.5浓度设定值时,细颗粒物会进入至肺内,对人体产生损伤。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室内PM2.5浓度大于或等于PM2.5浓度设定值时,控制引风机启动,此时能够将室内风引入至引风风道净化后在通过引风风道进入输送至室内,从而能够减小室内PM2.5浓度,保证用户的健康。当室内CO2浓度高于CO2浓度设定值时,会使得用户感到沉闷,注意力不集中,更有甚者会头晕目眩,因此当室内CO2浓度高于CO2浓度设定值时控制引风机启动,此时室外新风能够进入至室内,降低室内CO2浓度,从而保证用户的健康。当室内PM2.5浓度小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且室内CO2浓度小于CO2浓度设定值时,此时室内空气不会使得用户不适,因此不需要开启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
可选的,根根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和室内CO2浓度与CO2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开闭时,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自动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自动控制的方法,将PM2.5传感器采集到的室内PM2.5浓度和CO2传感器采集到的室内CO2浓度传递至主控板中,主控板将室内PM2.5浓度与预设在主控板内的PM2.5浓度设定值进行比较,同时主控板将室内CO2浓度与预设在主控板内的CO2浓度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引风机发送指令,控制引风机的开闭。
进一步的,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净化风门的开闭具体包括:
当室内PM2.5浓度大于或等于PM2.5浓度设定值时,此时需要净化室内空气,因此开启净化风门,能够同时实现新风功能和净化功能;
当室内PM2.5浓度小于PM2.5浓度设定值时,此时不需要净化室内空气,只需向室内通入室外新风,因此控制净化风门关闭,单独实现新风功能。
可选的,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净化风门的开闭时,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自动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自动控制的方法。此时净化风门为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的净化挡风板,将净化挡风板铰接在室内风进风口边缘。PM2.5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室内PM2.5浓度输送至主控板内,主控板将室内PM2.5浓度与预设在主控板内的PM2.5浓度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向第一电机发送指令控制净化挡风板旋转,从而控制净化风门的开闭。
进一步的,根据第一温度差与第一温度设定值的大小和第二温度差与第二温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旋转方向具体包括:
当第一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设定值,此时室外新风进入至室内时会引起用户的不适,因此控制所述引风机反向旋转;
当第一温度差小于所述第一温度设定值,且第二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设定值时,此时室外新风进入至室内时会在引风风道和新风风道内形成凝露,因此控制所述引风机反向旋转;
当第一温度差小于所述第一温度设定值,且第二温度差小于所述第二温度设定值时,此时室外新风进入至室内时不会引发用户不适,也不会在引风风道和新风风道内产生凝露,控制所述引风机正向旋转,将室内外新风通过新风风道和引风风道引入至室内,从而实现新风功能。
进一步的,新风风道内还设有新风风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室内CO2浓度与CO2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新风风门的开闭。当室内CO2浓度低于CO2浓度设定值时,不需要开启新风功能,则将新风风门关闭。此时若需要实现净化功能时,引风机开启,即可单独实施净化功能。单独实现净化功能时,能够增加室内风的进风量,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净化效率。
可选的,可以手动控制新风风门的开闭,也可以自动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自动控制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风门包括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的新风挡风板,将新风挡风板铰接在管座内壁。CO2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室内CO2浓度传递至主控板中,主控板将室内CO2浓度与设于主控板内的CO2浓度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主控板根据比较结果向第二电机发送指令,控制第二电机旋转,从而控制新风风门的开闭。
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根据所述滤网厚度变化量与厚度变化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转向。厚度变化设定值为不影响室外新风进风时,滤网上粘附的颗粒物的厚度。当滤网厚度变化值大于厚度变化值时,会增加室外新风进风时的风阻,影响室外新风的进风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滤网的厚度变化量与厚度变化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转向,使得引风机能够将粘附在滤网上的颗粒物吹落,保证室外新风的进风量。
可选的,根据所述滤网辅热厚度变化量与厚度变化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转向时,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自动控制。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自动控制的方法。红外传感器能够采集滤网厚度变化量,并将滤网厚度变换量传递至主控板中,主控板将滤网厚度变化量与预设在主控板中的厚度变化设定值进行比较后,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引风机的旋转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滤网厚度变的大小化控制所述引风机的转向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滤网厚度的变化值;
当所述滤网厚度变化量大于或等于厚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反转,室外新风能够反转,从而将粘附子滤网上的颗粒物吹落,从而干扰保证室外新风的进风量;
当所述滤网厚度变化量小于厚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内机壳体和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壳体内的新风净化模块,所述新风净化模块包括新风风道、净化风道、引风风道;所述引风风道内设有引风机;
所述引风风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净化风道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所述新风风道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室内连通;
所述引风机能够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所述引风机正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内风流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引风机反向旋转时,所述引风风道内风流由所述第二开口流向所述第一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风道内设有净化风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M2.5传感器和CO2传感器,所述PM2.5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PM2.5浓度,所述CO2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CO2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风道温度传感器和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室外温度,所述风道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引风风道的风道温度,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室内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新风风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内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滤网的厚度变化量。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和室内CO2浓度与CO2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开关;
当所述引风机开启时,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净化风门的开闭;
当所述净化风门打开时,控制所述引风机正向旋转;
当所述净化风门关闭时,根据第一温度差与第一温度设定值的大小和第二温度差与第二温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旋转方向;其中第一温度差为室内温度与风道温度的差值,第二温度差为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和室内CO2浓度与CO2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开关具体包括:
当室内PM2.5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和/或,室内CO2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CO2浓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打开;
当室内PM2.5浓度小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且室内CO2浓度小于所述CO2浓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净化风门的开闭具体包括:
当室内PM2.5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净化风门开启;
当室内PM2.5浓度小于所述PM2.5浓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净化风门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温度差与第一温度设定值的大小和第二温度差与第二温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旋转方向具体包括:
当第一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设定值,和/或,第二温度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反向旋转;
当第一温度差小于所述第一温度设定值,且第二温度差小于所述第二温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正向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新风风门,在所述引风机开启之后,所述根据室内PM2.5浓度与PM2.5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净化风门的开闭之前,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室内CO2浓度与所述CO2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新风风门的开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内CO2浓度与所述CO2浓度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新风风门的开闭具体包括:
当室内CO2浓度大于或等于所述CO2浓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新风风门开启;
当室内CO2浓度小于所述CO2浓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新风风门关闭。
14.一种用于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滤网的厚度变化量与厚度变化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转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滤网的厚度变化量与厚度变化设定值的大小控制所述引风机的转向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滤网的厚度变化量;
若所述滤网的厚度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厚度变化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反转;
当所述滤网的厚度变化量小于所述厚度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引风机关闭。
CN201910888944.XA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05789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8944.XA CN110578965A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8944.XA CN110578965A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8965A true CN110578965A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13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8944.XA Pending CN110578965A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89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874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和新风管道的清洁方法
CN113654110A (zh) * 2021-08-02 2021-11-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2629A (zh) * 2013-07-22 2013-09-25 北京城建兴华地产有限公司 家用空气净化处理及热能回收装置和方法
CN104296321A (zh) * 2014-10-17 2015-01-21 成都四为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站站房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4344512A (zh) * 2014-11-11 2015-02-11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co检测的新风节能控制方法
CN104406243A (zh) * 2014-12-05 2015-03-11 郝翠彩 带新风换气功能的室内微正压空气净化机
JP6250207B1 (ja) * 2017-03-23 2017-12-20 株式会社日本医化器械製作所 薄型ダクトパネル
CN207299214U (zh) * 2017-08-18 2018-05-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180274795A1 (en) * 2015-07-17 2018-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209197004U (zh) * 2018-11-29 2019-08-02 北京中科仁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吹式新风空调一体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2629A (zh) * 2013-07-22 2013-09-25 北京城建兴华地产有限公司 家用空气净化处理及热能回收装置和方法
CN104296321A (zh) * 2014-10-17 2015-01-21 成都四为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站站房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4344512A (zh) * 2014-11-11 2015-02-11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co检测的新风节能控制方法
CN104406243A (zh) * 2014-12-05 2015-03-11 郝翠彩 带新风换气功能的室内微正压空气净化机
US20180274795A1 (en) * 2015-07-17 2018-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JP6250207B1 (ja) * 2017-03-23 2017-12-20 株式会社日本医化器械製作所 薄型ダクトパネル
CN207299214U (zh) * 2017-08-18 2018-05-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197004U (zh) * 2018-11-29 2019-08-02 北京中科仁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吹式新风空调一体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振湖等: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工程应用》", 31 July 200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874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和新风管道的清洁方法
CN113654110A (zh) * 2021-08-02 2021-11-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2396B (zh) 一种双循环式新风系统和新风机
CN11057896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145501A1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KR102008625B1 (ko) 천장 부착 외기 도입형 공기청정유니트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847739B (zh) 具有室内空气净化功能的换气装置
KR102081237B1 (ko) 환기 및 에너지 절감형 공기청정기
CN110578965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51661U (zh) 中央空气系统的风道切换装置
CN104325862A (zh) 车载内环境管理系统及车内环境控制方法
JPH1078254A (ja) 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CN111174344A (zh) 一种富氧新风系统
JP2016084962A (ja) 空気調和換気装置及び建屋内の空気調和換気方法
CN109668237B (zh) 新风机与新风生成方法
KR20060042675A (ko) 열교환 기능을 갖는 창틀형 환기 장치
CN20829607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1290298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US749452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 desired air pressure in a home
CN107388393B (zh) 带空气净化及换新气的复合式多功能空调
CN215675489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695286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068847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03893322U (zh) 空气净化机
CN20829607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60193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