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1373A - 感温防火装置、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感温防火装置、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1373A
CN110571373A CN201910726591.3A CN201910726591A CN110571373A CN 110571373 A CN110571373 A CN 110571373A CN 201910726591 A CN201910726591 A CN 201910726591A CN 110571373 A CN110571373 A CN 110571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re protection
insulating
temperature
insulating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65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波
刘丽荣
林桐华
J.W.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asis Energy Gan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rasis Energy Gan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asis Energy Gan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rasis Energy Gan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65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1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1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1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温防火装置、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所述电芯模块包括:多个电芯,每个所述电芯包括本体和设在所述本体上的极耳;以及至少一个感温防火装置,所述感温防火装置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本体之间,所述感温防火装置包括:第一非隔热防火板,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本体之间,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邻近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上设有容纳槽;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容纳槽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模块具有安全性能好、温度检测精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感温防火装置、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感温防火装置,还涉及具有该感温防火装置的电芯模块、电池模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绝大多数电动车辆的失火案例中,失火是由电芯自燃引起的,而电芯起火往往是一个传递、蔓延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感温防火装置和具有它的电芯模块、电池模组和电动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模块,所述电芯模块包括:多个电芯,每个所述电芯包括本体和设在所述本体上的极耳;以及至少一个感温防火装置,所述感温防火装置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本体之间,所述感温防火装置包括:第一非隔热防火板,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本体之间,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邻近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本体,其中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上设有容纳槽;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容纳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电芯模块具有安全性能好、温度检测精确、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电芯为软包电芯。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
优选地,所述感温防火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位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与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之间,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邻近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中的每一者,其中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邻近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一者的所述本体,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邻近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另一者的所述本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中的每一者接触。
优选地,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所述一者的所述本体接触,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本体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与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所述一者的所述本体之间设有第三粘结层,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本体之间设有第四粘结层。
优选地,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所述一者的所述本体接触,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本体接触,其中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的与所述本体接触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的与所述本体接触的表面为平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中的每一者为平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中的每一者的导热系数大于0.12W/(m*K)且小于等于300W/(m*K),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感温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纳槽的壁面之间填充有导热胶。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上端板、下端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第一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沿第二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电芯模块,所述电芯模块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芯模块,所述电芯模块设在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具有安全性能好、温度检测精确、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电芯模块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池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部与所述上端板相连,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部与所述下端板相连,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模块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支撑板中的每一者包括板体和设在所述板体上的加热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支撑板中的每一者邻近所述电芯模块,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电芯模块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板,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支撑板中的每一者与所述本体的封装膜的折边接触,优选地,所述板体具有安装腔,所述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更加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压合在所述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通过紧固件或者焊接与所述上端板、所述下端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中的每一者相连,所述第二侧板通过紧固件或者焊接与所述上端板、所述下端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中的每一者相连,所述支撑板通过紧固件或者焊接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中的每一者相连,优选地,所述下端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四侧板通过紧固件或卡扣与所述上端板、所述下端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每一者相连,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进一步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安装板设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中的每一者倾斜地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面相连,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面相连,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电池系统,所述电池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系统具有安全性能好、温度检测精确、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辆具有安全性能好的优点。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感温防火装置,所述感温防火装置包括:第一非隔热防火板,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上设有容纳槽;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容纳槽内。
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感温防火装置,从而可以提高电芯模块的安全性能和温度检测精度、延长电芯模块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感温防火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位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与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之间,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邻近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中的每一者。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中的每一者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与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
优选地,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所述一者的所述本体接触,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本体接触,其中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的与所述本体接触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的与所述本体接触的表面为平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中的每一者为平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中的每一者的导热系数大于0.12W/(m*K)且小于等于300W/(m*K),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感温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纳槽的壁面之间填充有导热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模块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感温防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感温防火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感温防火装置的第一非隔热防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感温防火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模块1。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模块1包括多个电芯10和至少一个感温防火装置20。
每个电芯10包括本体110和设在本体110上的极耳120。感温防火装置20位于相邻两个电芯10的本体110之间,感温防火装置20包括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和温度传感器220。
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位于相邻两个电芯10的本体110之间,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邻近相邻两个电芯10的本体110,以便电芯10的热量能够传递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上。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上设有容纳槽211,温度传感器220的感温部221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容纳槽211内,以便利用温度传感器220检测电芯10的温度。
在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检测电芯的极耳的温度数据来模拟反映电芯的本体的温度。然而,在电池系统工作时,工作电流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电芯的极耳的温度变化和电芯的本体的温度变化并不呈确定的函数关系。从而,电芯的极耳的温度数据并不能准确地反映电芯的本体的温度。因此,通过检测电芯的极耳的温度数据来模拟反映电芯的本体的温度,检测结果并不客观。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电芯模块1的多个电芯10沿电芯10(本体110)的厚度方向排列。因此,感温防火装置20在电芯10(本体11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电芯10的本体110之间。而且,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并不与电芯10的侧面邻近、相对,而是与电芯10的主表面(电芯10的面积最大的表面)邻近、相对。
由此设在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上的温度传感器220能够更加精确地检测电芯10的本体110的温度,从而可以使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地、高效地掌握电芯10的实际温度数据,以便对包括电芯模块1的电池系统发出更准确的控制指令,进而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使用寿命等性能。
而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模块1通过将温度传感器220设在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上、而不是设在电芯10的本体110上,从而可以避免本体110的膨胀面受力不均,以便可以在更加精确地检测本体110的温度的情况下、延长电芯10的使用寿命。
在绝大多数电动车辆的失火案例中,失火是由电芯10自燃引起的,而电芯10起火往往是一个传递、蔓延的过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模块1通过使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位于相邻两个电芯10之间,从而可以在某个电芯10发生热失控、甚至起火时,有效地延缓、阻止高温扩散、火势蔓延至相邻的电芯10,以便降低电芯10起火的危害。由此可以极大地提高电芯模块1以及具有电芯模块1的电池模组和电动车辆的安全性能。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芯模块1具有安全性能好、温度检测精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如图1-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模块1包括多个电芯10和多个感温防火装置20。优选地,电芯10为软包电芯。
相邻两个电芯10之间设有一个感温防火装置20。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芯模块1以及包括电芯模块1的电池模组和电动车辆的安全性能。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感温防火装置20包括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和温度传感器220。
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上设有容纳槽211,温度传感器220的感温部221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容纳槽211内。如图4和图5所示,容纳槽211的外端可以敞开。由此不仅可以使感温防火装置20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无需设置用于避让温度传感器220的导线222的结构。其中,容纳槽211的外端为容纳槽211的远离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的中心(中部)的端部。
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温度传感器220可以包括感温部221和导线222。感温部22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11内,导线222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容纳槽211。
优选地,感温部221的该至少一部分与容纳槽211的壁面之间填充有导热胶。换言之,利用导热胶将感温部221的该至少一部分粘结在容纳槽211内。由此不仅可以降低容纳槽211的加工精度,以便降低电芯模块1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而且可以使电芯10的本体110的热量更加充分地传导到感温部221,以便进一步提高温度传感器220的检测准确性。该导热胶可以是导热硅胶。
感温部221可以是热敏电阻,整个感温部221都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导线222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11内,导线222的其余部分伸出容纳槽211。
由于感温防火装置20位于相邻两个电芯10的本体110之间,因此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也位于相邻两个电芯10的本体110之间。
如图2所示,每个感温防火装置20的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邻近相邻两个电芯10中的一者的本体110,每个感温防火装置20的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邻近相邻两个电芯10中的另一者的本体110。具体而言,对于相邻两个电芯10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感温防火装置20来说,该感温防火装置20的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邻近该相邻两个电芯10中的一者的本体110,该感温防火装置20的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邻近该相邻两个电芯10中的另一者的本体110。
通过设置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本体110的膨胀面受力不均,由此可以在更加精确地检测本体110的温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延长电芯10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感温防火装置20的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相邻两个电芯10中的该一者的本体110接触,每个感温防火装置20的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与相邻两个电芯10中的该另一者的本体110接触。由此不仅可以使电芯模块1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可以使电芯10的本体110的热量更加充分地传导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进而更加充分地传导到感温部221,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温度传感器220的检测准确性。
优选地,每个感温防火装置20的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相邻两个电芯10中的该一者的本体110之间设有第三粘结层,每个感温防火装置20的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与相邻两个电芯10中的该另一者的本体110之间设有第四粘结层。由此不仅可以使电芯模块1的结构更加稳固,而且可以使电芯10的本体110的热量更加充分地传导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进而更加充分地传导到感温部221,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温度传感器220的检测准确性。
如图4所示,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位于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之间,即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在电芯1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之间。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邻近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与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接触。由此不仅可以使电芯模块1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可以使电芯10的本体110的热量更加充分地传导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进而更加充分地传导到感温部221,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温度传感器220的检测准确性。
优选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与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与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由此不仅可以使电芯模块1的结构更加稳固,而且可以使电芯10的本体110的热量更加充分地传导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进而更加充分地传导到感温部221,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温度传感器220的检测准确性。
优选地,该第一粘结层、该第二粘结层、该第三粘结层和该第四粘结层都可以是导热胶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的与本体110接触的表面为平面,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的与本体110接触的表面为平面。由此可以进一步避免本体110的膨胀面受力不均,从而可以在更加精确地检测本体110的温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延长电芯10的使用寿命。
如图2-图5所示,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为平板。由此可以使电芯模块1的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容易制造。
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的导热系数大于0.12W/(m*K)且小于等于300W/(m*K)。优选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的导热系数大于等于0.2W/(m*K)且小于等于3W/(m*K)。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并不限于用金属、石英或玻璃制成,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可以由任何一种能够防火的非隔热材料制成。非隔热材料是能够传递热量的材料,该非隔热材料最好不是热的良导体。同时,该非隔热材料能够防火,也就是说,该非隔热材料能够耐高温,在遭受高温火焰灼烧时该非隔热材料不发生熔化、变形、烧穿、脆裂、爆炸等物理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电池模组10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包括外壳2和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电芯模块1。
外壳2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上端板21、下端板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第三侧板25和第四侧板26,外壳2具有容纳腔27,电芯模块1设在容纳腔27内。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沿第一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三侧板25和第四侧板26沿第二方向间隔开地设置,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具有安全性能好、温度检测精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如图7-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电池模组100可以包括外壳2、多个电芯模块1和至少一个支撑板3。
外壳2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上端板21、下端板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第三侧板25和第四侧板26,外壳2具有容纳腔27。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三侧板25和第四侧板26沿该第二方向间隔开地设置。
例如,该第一方向可以是左右方向,该第二方向可以是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如图8中的箭头A所示,上下方向如图8中的箭头B所示,前后方向如图10中的箭头C所示。
多个电芯模块1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开地设在容纳腔27内。支撑板3的上端部与上端板21相连,支撑板3的下端部与下端板22相连,支撑板3在该第一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电芯模块1之间。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和支撑板3中的每一者包括板体31和设在板体31上的加热器3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和支撑板3中的每一者邻近电芯模块1,以便对电芯模块1(电芯10)的侧面进行加热。
由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是外壳2的一部分,因此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不仅能够对电芯模块1(电芯10)的侧面进行加热,而且能够为电池模组100提供结构强度。
由于支撑板3的上端部与上端板21相连,支撑板3的下端部与下端板22相连,因此支撑板3不仅能够对电芯模块1(电芯10)的侧面进行加热,而且能够为电池模组100提供结构强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通过设置具有加热器32的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和支撑板3,从而可以将加热部件集成到支撑部件上。由此可以简化电池模组100的结构、减少电池模组100的材料用量、减轻电池模组100的重量,有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
而且,通过利用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和支撑板3加热多个电芯10的侧面,从而可以使多个电芯10的热传导速率基本一致,避免电芯10温差大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外,通过将支撑板3设在相邻两个电芯模块1之间,从而可以从电芯模块1(电芯10)的两侧同时对其进行加热,由此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以便缩短寒冷天气下的充电等待时间、增加充电效率。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具有结构简单、材料用量少、重量轻、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等优点。
优选地,电芯模块1的电芯10可以水平地设置,还可以竖直地设置。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相邻两个电芯模块1之间设有一个支撑板3。由此对于位于两侧的电芯模块1来说,可以利用支撑板3和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从其两侧同时对其进行加热;对于其余的电芯模块1来说,可以利用两个支撑板3从其两侧同时对其进行加热。
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和支撑板3中的每一者可以与电芯10的本体110接触,以便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优选地,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和支撑板3中的每一者可以与本体110的封装膜(例如铝塑膜)的折边接触,以便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如图11所示,板体31具有安装腔33,加热器32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安装腔33内。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和支撑板3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为电芯模块1(电芯10)提供更大的空间,以便更加有利于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
优选地,加热器32压合在安装腔33内。由此可以使加热器32更加牢固地安装在安装腔33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侧板23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或者焊接(例如激光焊接)与上端板21、下端板22和第三侧板25中的每一者相连。第二侧板24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或者焊接(例如激光焊接)与上端板21、下端板22和第三侧板25中的每一者相连。支撑板3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或者焊接(例如激光焊接)与上端板21和下端板22中的每一者相连。
第四侧板26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或卡扣与上端板21、下端板22、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中的每一者相连。优选地,下端板22与第三侧板25一体成型。由此可以使电池模组100和外壳2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7-图9以及图11所示,电池模组100进一步包括第一安装板41、第二安装板42、第一加强板51和第二加强板52。
第一安装板41设在第一侧板23的外侧面上,第二安装板42设在第二侧板24的外侧面上。第一安装板4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3,第二安装板4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4。其中,第一侧板23的外侧面是指第一侧板23的远离容纳腔27的侧面,第二侧板24的外侧面是指第二侧板24的远离容纳腔27的侧面。由此电池模组100可以通过穿过第一安装孔43和第二安装板42的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安装在电池系统的壳体上。
优选地,第一安装板41可以垂直于第一侧板23,第二安装板42可以垂直于第二侧板24。由此可以使电池模组100的结构更加合理。
第一加强板51和第二加强板52中的每一者倾斜地设置。第一加强板51的第一端部(例如上端部)与第一侧板23的外侧面相连,第一加强板51的第二端部(例如下端部)与第一安装板41相连。第二加强板52的第一端部(例如上端部)与第二侧板24的外侧面相连,第二加强板52的第二端部(例如下端部)与第二安装板42相连。由此可以提高电池模组100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第一安装板41、第一加强板51和第一侧板23可以一体成型,第二安装板42、第二加强板52和第二侧板24可以一体成型。由此可以降低电池模组100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提高电池模组100的结构强度。
如图11所示,第一加强板51上设有第一操作孔53,第二加强板52上设有第二操作孔54。由此可以通过第一操作孔53和第二操作孔54,将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43和第二安装板42,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更加容易地将电池模组100安装在电池系统的壳体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电池系统。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系统具有安全性能好、温度检测精确、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电动车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系统。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具有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电芯模块(1),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芯(10),每个所述电芯(10)包括本体(110)和设在所述本体(110)上的极耳(120);以及
至少一个感温防火装置(20),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的所述本体(110)之间,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包括:
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的所述本体(110)之间,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邻近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的所述本体(110),其中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上设有容纳槽(211);和
温度传感器(220),所述温度传感器(220)的感温部(221)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容纳槽(2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0)为软包电芯,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220)的所述感温部(221)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纳槽(211)的壁面之间填充有导热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进一步包括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位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之间,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邻近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其中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邻近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一者的所述本体(110),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邻近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另一者的所述本体(110),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接触,优选地,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所述一者的所述本体(110)接触,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本体(110)接触,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与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所述一者的所述本体(110)之间设有第三粘结层,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本体(110)之间设有第四粘结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模块(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所述一者的所述本体(110)接触,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本体(110)接触,其中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的与所述本体(110)接触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的与所述本体(110)接触的表面为平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为平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芯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的导热系数大于0.12W/(m*K)且小于等于300W/(m*K),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
6.一种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2),所述外壳(2)包括能够装配在一起的上端板(21)、下端板(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第三侧板(25)和第四侧板(26),所述外壳(2)具有容纳腔(27),所述第一侧板(23)和所述第二侧板(24)沿第一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三侧板(25)和所述第四侧板(26)沿第二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
电芯模块(1),所述电芯模块(1)为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块(1),所述电芯模块(1)设在所述容纳腔(27)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块(1)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模块(1)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容纳腔(27)内,所述电池模组(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部与所述上端板(21)相连,所述支撑板(3)的下端部与所述下端板(22)相连,所述支撑板(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模块(1)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4)和所述支撑板(3)中的每一者包括板体(31)和设在所述板体(31)上的加热器(32),所述第一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4)和所述支撑板(3)中的每一者邻近所述电芯模块(1),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电芯模块(1)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板(3),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4)和所述支撑板(3)中的每一者与所述本体(110)的封装膜的折边接触,优选地,所述板体(31)具有安装腔(33),所述加热器(32)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安装腔(33)内,更加优选地,所述加热器(32)压合在所述安装腔(3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3)通过紧固件或者焊接与所述上端板(21)、所述下端板(22)和所述第三侧板(25)中的每一者相连,所述第二侧板(24)通过紧固件或者焊接与所述上端板(21)、所述下端板(22)和所述第三侧板(25)中的每一者相连,所述支撑板(3)通过紧固件或者焊接与所述上端板(21)和所述下端板(22)中的每一者相连,优选地,所述下端板(22)与所述第三侧板(25)一体成型,所述第四侧板(26)通过紧固件或卡扣与所述上端板(21)、所述下端板(22)、所述第一侧板(23)和所述第二侧板(24)中的每一者相连,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100)进一步包括:
第一安装板(41)和第二安装板(42),所述第一安装板(41)设在所述第一侧板(23)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安装板(42)设在所述第二侧板(24)的外侧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4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3),所述第二安装板(4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4);以及
第一加强板(51)和第二加强板(52),所述第一加强板(5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52)中的每一者倾斜地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51)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板(23)的外侧面相连,所述第一加强板(51)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1)相连,所述第二加强板(52)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板(24)的外侧面相连,所述第二加强板(52)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42)相连。
9.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100)。
10.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系统。
11.一种感温防火装置(2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上设有容纳槽(211);和
温度传感器(220),所述温度传感器(220)的感温部(221)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容纳槽(211)内,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220)的所述感温部(221)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纳槽(211)的壁面之间填充有导热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温防火装置(2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位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之间,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邻近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与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与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优选地,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所述一者的所述本体(110)接触,每个所述感温防火装置(20)的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中的所述另一者的所述本体(110)接触,其中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的与所述本体(110)接触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的与所述本体(110)接触的表面为平面,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为平板,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和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中的每一者的导热系数大于0.12W/(m*K)且小于等于300W/(m*K),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隔热防火板(210)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所述第二非隔热防火板(230)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所述第三非隔热防火板(240)为石英板、金属板或玻璃板。
CN201910726591.3A 2019-08-07 2019-08-07 感温防火装置、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Pending CN110571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6591.3A CN110571373A (zh) 2019-08-07 2019-08-07 感温防火装置、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6591.3A CN110571373A (zh) 2019-08-07 2019-08-07 感温防火装置、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1373A true CN110571373A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7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6591.3A Pending CN110571373A (zh) 2019-08-07 2019-08-07 感温防火装置、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13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8721A (zh) * 2021-07-06 2021-10-08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和车辆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4372A (zh) * 2004-08-31 2006-03-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充电器
CN102484300A (zh) * 2009-09-15 2012-05-30 株式会社Lg化学 其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的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中大型电池组
CN102769158A (zh) * 2011-12-30 2012-11-07 加拿大派维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芯的冷却/加热装置
CN103715473A (zh) * 2012-09-29 2014-04-09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JP2014186793A (ja) * 2013-03-21 2014-10-0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池パック
CN106058112A (zh) * 2016-08-12 2016-10-26 东莞力朗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型电池模组
CN206271842U (zh) * 2016-12-25 2017-06-20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两侧加热的电池模组
CN107170935A (zh) * 2017-06-30 2017-09-15 格林美(武汉)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防火阻燃动力电池模块
CN107437631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US20180108890A1 (en) * 2016-10-14 2018-04-19 Inevit, Inc. Battery module mounting area of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08336301U (zh) * 2018-05-10 2019-01-0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空冷散热与液冷散热相结合的电动汽车电池箱体
CN208904096U (zh) * 2018-10-29 2019-05-24 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4372A (zh) * 2004-08-31 2006-03-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充电器
CN102484300A (zh) * 2009-09-15 2012-05-30 株式会社Lg化学 其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的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中大型电池组
CN102769158A (zh) * 2011-12-30 2012-11-07 加拿大派维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芯的冷却/加热装置
CN202651315U (zh) * 2011-12-30 2013-01-02 加拿大派维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芯的冷却/加热装置
CN103715473A (zh) * 2012-09-29 2014-04-09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JP2014186793A (ja) * 2013-03-21 2014-10-0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池パック
CN107437631A (zh) * 2016-05-26 2017-1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6058112A (zh) * 2016-08-12 2016-10-26 东莞力朗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型电池模组
US20180108890A1 (en) * 2016-10-14 2018-04-19 Inevit, Inc. Battery module mounting area of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06271842U (zh) * 2016-12-25 2017-06-20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两侧加热的电池模组
CN107170935A (zh) * 2017-06-30 2017-09-15 格林美(武汉)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防火阻燃动力电池模块
CN208336301U (zh) * 2018-05-10 2019-01-0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空冷散热与液冷散热相结合的电动汽车电池箱体
CN208904096U (zh) * 2018-10-29 2019-05-24 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8721A (zh) * 2021-07-06 2021-10-08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系统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1034B2 (en) Battery assembly
CN101997093B (zh) 电池包
CN111033878B (zh) 电池模块和电池组
WO2019126681A1 (en) Thermal runaway mitigation system for high capacity energy cell
CN106058382B (zh) 一种电池模组加热系统以及电池模组
CN112397812A (zh) 一种电池加热膜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US20220231375A1 (en) A battery module
KR20120108260A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CN210142675U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该电池模组的电池系统和电动车辆
CN110571373A (zh) 感温防火装置、电芯模块、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JP7183811B2 (ja) 電池パック
JP5955214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8198983B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KR101750488B1 (ko) 직렬 연결된 ptc 서미스터들을 포함하는 이상온도 센싱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10142674U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侧板以及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电动车辆
CN211929538U (zh) 一种阻燃隔热电池模组
KR101934259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211320162U (zh) 带绝热结构的电池模组
CN111416181B (zh) 加热组件和电池包
JP726693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CN209948006U (zh) 软包电池模组和具有该软包电池模组的电动车辆
CN107546430B (zh)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07149664U (zh) 散热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11586907A (zh) 加热器组件和ptc加热器
CN217848172U (zh) 一种电池加热装置和电动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