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0527A - 电梯轿厢及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及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0527A
CN110550527A CN201810535923.5A CN201810535923A CN110550527A CN 110550527 A CN110550527 A CN 110550527A CN 201810535923 A CN201810535923 A CN 201810535923A CN 110550527 A CN110550527 A CN 110550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damping device
substrate
plate
vibratio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59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志翔
王玮彦
费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359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05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0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0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8Activ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其包括减振装置、调整装置、测量装置和控制器;减振装置安装在轿厢顶或轿厢底;测量装置用于检测减振装置的荷载;减振装置包括正刚度元件和负刚度元件;控制器根据减振装置的荷载输出调整控制信号到调整装置;调整装置根据调整控制信号调整减振装置的力学特性。本发明还公开了几种减振装置。本发明能有效减小轿厢的低频振动,并同时满足不同的载荷工况,满足电梯系统的使用要求,并且体积小、控制方便。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及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及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乘坐舒适度是评价电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降低轿厢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减振装置是一种有效的被动减振措施。但由于减振元件需要支承轿厢和乘客,刚度较大,对低频振动的隔振能力很小。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由导轨、滚动导靴等部件产生的振动均属于低频振动,这类低频振动会对乘坐舒适性产生影响,减振装置高刚度支承性能和低刚度减振性能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电梯系统的特殊性,电梯轿厢内的载荷是在一定区间内变化的,且最大载荷和最小载荷的比值可达2-3倍,因此采用固定力学特性的准零刚度隔振器不能满足电梯系统的使用要求。刚度k为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增量dF和变形增量dx之比,即k=dF/dx,当荷载增量和变形增黾方向相同时,k为正值,即通常说的正刚度:反之,k为负值,即负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效减小轿厢的低频振动并同时满足不同的载荷工况,满足电梯系统的使用要求,并且体积小、控制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梯轿厢,其包括减振装置、调整装置、测量装置和控制器;
所述减振装置安装在轿厢顶或轿厢底;
所述测量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
所述减振装置包括正刚度元件和负刚度元件;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输出调整控制信号到所述调整装置;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减振装置的力学特性。
较佳的,所述正刚度元件同所述负刚度元件并联。
较佳的,所述负刚度元件为蝶形弹簧、膜片弹簧或屈曲梁。
较佳的,所述负刚度元件为电磁器件。
较佳的,所述电磁器件为电磁铁或电磁铁与永磁铁的组合。
较佳的,所述正刚度元件,采用螺旋弹簧、橡胶或聚氨酯。
较佳的,所述调整装置,通过改变正刚度元件或负刚度元件本身的力学特性曲线,或改变正刚度元件同负刚度元件的力学特性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改变所述减振装置的总体力学特性。
较佳的,所述测量装置通过直接测量测量装置变形位移得到减振装置的荷载。
较佳的,所述测量装置通过测量轿厢的总重量,再换算得到每个减振装置的荷载。
较佳的,所述测量装置安装在轿厢上或安装在轿厢曳引绳绳头装置上。
较佳的,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轿底同下梁或支撑框架之间。
较佳的,轿顶轮与轿顶轮安装板连接;
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轿顶轮安装板与上梁之间。
较佳的,轿底轮与轿底轮梁连接;
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轿底轮梁与轿厢架下梁之间。
较佳的,所述减振装置放置在轿厢曳引绳绳头与轿厢架上梁之间。
较佳的,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蝶形弹簧、橡胶垫、连接部件、下基板、上基板、两根调节螺杆、两个传动齿轮、固定座;
所述传动齿轮中心有螺纹孔;
所述两个调节螺杆下端处分别螺纹固定到所述两个传动齿轮中心处的螺纹孔;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分别穿过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个定位孔;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固定座下方;
所述上基板左右两端处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上端处;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下输出板及输出杆;
所述输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输出板;
所述输出杆穿过所述上基板中央设置的圆孔及所述蝶形弹簧中央的圆孔;
所述蝶形弹簧的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下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
所述橡胶垫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下端抵靠所述固定座;
所述蝶形弹簧为负刚度元件,所述橡胶垫为正刚度元件。
较佳的,所述两个传动齿轮的中心处有向上的圆柱凸台;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的圆柱凸台上端分别插入到所述固定座的两个定位孔中。
较佳的,所述固定座上放置有下基板;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并分别穿过所述下基板的左右两个孔;
所述橡胶垫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下端抵靠所述下基板。
较佳的,所述上基板左右两端处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上端处。
较佳的,所述两个传动齿轮规格尺寸相同并在同一平面上,一电机的输出齿轮左右两侧分别同所述两个传动齿轮啮合。
较佳的,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上输出板;
所述输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上输出板。
较佳的,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螺旋弹簧、电磁器件;
所述螺旋弹簧及电磁器件均位于所述上基板同下基板之间;
所述螺旋弹簧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下端抵靠下基板;
所述螺旋弹簧作为正刚度元件;
所述电磁器件作为负刚度元件。
较佳的,所述电磁器件为电磁铁或永磁铁与电磁铁的组合。
较佳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U型基板、屈曲梁、空气弹簧、上压板、下压板;
所述屈曲梁的左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左侧壁的孔槽,右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右侧壁的孔槽;
所述上压板、空气弹簧、下压板依次位于所述屈曲梁的中部到U型基板的底板之间。
所述屈曲梁作为负刚度元件;
所述空气弹簧作为正刚度元件。
较佳的,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气泵及电磁阀;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减振装置,其包括蝶形弹簧、橡胶垫、连接部件、下基板、上基板、两根调节螺杆、两个传动齿轮、固定座;
所述传动齿轮中心有螺纹孔;
所述两个调节螺杆下端处分别螺纹固定到所述两个传动齿轮中心处的螺纹孔;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分别穿过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个定位孔;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固定座下方;
所述上基板左右两端处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上端处;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下输出板及输出杆;
所述输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输出板;
所述输出杆穿过所述上基板中央设置的圆孔及所述蝶形弹簧中央的圆孔;
所述蝶形弹簧的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下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
所述橡胶垫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下端抵靠所述固定座;
所述蝶形弹簧为负刚度元件,所述橡胶垫为正刚度元件。
较佳的,所述两个传动齿轮的中心处有向上的圆柱凸台;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的圆柱凸台上端分别插入到所述固定座的两个定位孔中。
较佳的,所述固定座上放置有下基板;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并分别穿过所述下基板的左右两个孔;
所述橡胶垫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下端抵靠所述下基板。
较佳的,所述上基板左右两端处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上端处。
较佳的,所述两个传动齿轮规格尺寸相同并在同一平面上,一电机的输出齿轮左右两侧分别同所述两个传动齿轮啮合。
较佳的,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上输出板;
所述输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上输出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减振装置,其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螺旋弹簧、电磁器件;
所述螺旋弹簧及电磁器件均位于所述上基板同下基板之间;
所述螺旋弹簧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下端抵靠下基板;
所述螺旋弹簧作为正刚度元件;
所述电磁器件作为负刚度元件。
较佳的,所述电磁器件为电磁铁或永磁铁与电磁铁的组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减振装置,其包括U型基板、屈曲梁、空气弹簧、上压板、下压板;
所述屈曲梁的左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左侧壁的孔槽,右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右侧壁的孔槽;
所述上压板、空气弹簧、下压板依次位于所述屈曲梁的中部到U型基板的底板之间。
所述屈曲梁作为负刚度元件;
所述空气弹簧作为正刚度元件。
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基于准零刚度隔振器的概念,控制器根据减振装置实际荷载的变化实时控制调整装置调节减振装置的总体力学特性,使减振装置始终工作在小刚度区域,可有效减小轿厢的低频振动并同时满足不同的载荷工况,满足电梯系统的使用要求,并具有体积小、控制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轿厢一种减震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另一种减震装置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再一种减震装置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图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图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图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电梯轿厢,包括减振装置、调整装置、测量装置和控制器;
所述减振装置安装在轿厢顶或轿厢底;
所述测量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
所述减振装置包括正刚度元件和负刚度元件;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输出调整控制信号到所述调整装置;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减振装置的力学特性。
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基于准零刚度隔振器的概念,控制器根据减振装置实际荷载的变化实时控制调整装置调节减振装置的总体力学特性,使减振装置始终工作在小刚度区域,可有效减小轿厢的低频振动并同时满足不同的载荷工况,满足电梯系统的使用要求,并具有体积小、控制方便的优点。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所述正刚度元件同所述负刚度元件并联。
较佳的,所述负刚度元件采用失稳结构实现,当载荷超过限定值之后,载荷增量与形变增量的比值为负。
较佳的,所述负刚度元件,根据受力要求设计成一个或多个蝶形弹簧、膜片弹簧或屈曲梁的组合。
较佳的,所述负刚度元件采用电磁器件。
所述电磁器件为电磁铁或电磁铁与永磁铁的组合。
较佳的,所述正刚度元件,采用螺旋弹簧、橡胶或聚氨酯等常规减振材料,其载荷增量与形变增量的比值为正。
较佳的,所述调整装置,通过改变正刚度元件或负刚度元件本身的力学特性曲线,或改变正刚度元件同负刚度元件的力学特性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改变所述减振装置的总体力学特性。
较佳的,所述测量装置通过直接测量测量装置变形位移得到减振装置的荷载。
较佳的,所述测量装置通过测量轿厢的总重量,再换算得到每个减振装置的荷载。
较佳的,所述测量装置安装在轿厢上或安装在轿厢曳引绳绳头装置上,测量装置可实时采集减振装置的荷载。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如图4所示,所述减振装置1设置在轿底22同下梁或支撑框架23之间。
实施例三的电梯轿厢,通过控制器可实时调节减振装置的力学特性曲线,使减振装置工作在小刚度区域,提高轿底22的隔振能力。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如图5所示,轿顶轮25与轿顶轮安装板26连接;
所述减振装置1设置在轿顶轮安装板26与轿厢架上梁27之间。
实施例四的电梯轿厢,轿顶轮安装板26和轿厢架上梁27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减振装置1,通过控制器可实时调节减振装置1的力学特性曲线,使减振装置1工作在小刚度区域,提高轿厢架的隔振能力。
实施例五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如图6所示,轿底轮30与轿底轮梁29连接;
所述减振装置1设置在轿底轮梁29与轿厢架下梁31之间。
实施例五的电梯轿厢,轿底轮梁和轿厢架下梁31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减振装置1,通过控制器可实时调节减振装置的力学特性曲线,使减振装置1工作在小刚度区域,提高轿厢架的隔振能力。
实施例六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所述减振装置放置在轿厢曳引绳绳头与轿厢架上梁之间。
实施例七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如图1所示,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蝶形弹簧11、橡胶垫12、连接部件13、上基板14、两根调节螺杆17、两个传动齿轮18、固定座10;
所述传动齿轮18中心有螺纹孔;
所述两个调节螺杆17下端处分别螺纹固定到所述两个传动齿轮18中心处的螺纹孔;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17分别穿过所述固定座10的左右两个定位孔;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18位于所述固定座10下方;
所述上基板14左右两端处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17上端处;
所述连接部件13包括下输出板131及输出杆132;
所述输出杆13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输出板131;
所述输出杆132穿过所述上基板14中央设置的圆孔及所述蝶形弹簧11中央的圆孔;
所述蝶形弹簧11的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14,下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131;
所述橡胶垫12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131,下端抵靠所述固定座10;
所述蝶形弹簧11为负刚度元件,所述橡胶垫12为正刚度元件。
较佳的,所述两个传动齿轮18的中心处有向上的圆柱凸台;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18的圆柱凸台上端分别插入到所述固定座10的两个定位孔中。固定座10上的定位孔对传动齿轮18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
较佳的,所述固定座10上放置有下基板15;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17并分别穿过所述下基板15的左右两个孔;
所述橡胶垫12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131,下端抵靠所述下基板15。
较佳的,所述上基板14左右两端处通过螺母16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17上端处。
较佳的,所述两个传动齿轮18规格尺寸相同并在同一平面上,一电机19的输出齿轮左右两侧分别同所述两个传动齿轮18啮合。
较佳的,所述连接部件13还包括上输出板133;
所述输出杆132的上端固定连接上输出板133。
实施例七的电梯轿厢,采用为蝶形弹簧11作为负刚度元件,采用橡胶垫12作为正刚度元件。连接部件13的上输出板133、下输出板131为输出端,下基板15为固定端,调节螺杆17下方有传动齿轮18,该传动齿轮18上有螺纹与调节螺杆17配合。作为调整装置的电机19可通过支架连接到固定座10上。工作时,控制器可以先从测量装置获取减振装置的荷载,经信号处理输出调整控制信号控制电机19转动,电机19的输出齿轮带动传动齿轮18转动,由于两侧为对称结构,可以保证两个传动齿轮18转过相同的角度,从而实现上下基板的距离调节。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若轿厢为空载,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较小,则上下基板间的距离较大,若轿厢为满载,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较大,则上下基板间的距离较小,控制原则是始终保持蝶形弹簧11处于负刚度区域,且尽量使工作区域的总刚度趋近于零,从而通过改变两个正、负刚度元件平衡点的相对位置,改变减振装置总体力学特性。
实施例八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如图2所示,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基板53、下基板54、螺旋弹簧52、电磁器件51;
所述螺旋弹簧52及电磁器件51均位于所述上基板53同下基板54之间;
所述螺旋弹簧52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53,下端抵靠下基板54;
所述螺旋弹簧52作为正刚度元件;
所述电磁器件51作为负刚度元件。
较佳的,所述电磁器件51为电磁铁或永磁铁与电磁铁的组合。
实施例八的电梯轿厢,上基板53为输出端,下基板54为固定端。工作时,控制器可以先从测量装置获取减振装置的荷载,经信号处理输出调整控制信号调整施加到电磁器件51的电流强度,从而改变施加到上下基板之间的电磁力。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若轿厢为空载,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较小,施加到电磁器件51的电流强度较小,使上下基板互相排斥的电磁力较小,若轿厢为满载,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较大,则施加到电磁器件51的电流强度较大,使上下基板互相排斥的电磁力较大,控制原则是使工作区域的总刚度趋近于零,从而通过改变电磁铁输出电流的大小,改变该负刚度元件的力学特性,从而改变减振装置总体力学特性。
实施例九
基于实施例一的电梯轿厢,如图3所示,所述减震装置包括U型基板67、屈曲梁65、空气弹簧66、上压板、下压板;
所述屈曲梁65的左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67左侧壁的孔槽,右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67右侧壁的孔槽;
所述上压板、空气弹簧66、下压板依次位于所述屈曲梁65的中部到U型基板67的底板之间。
所述屈曲梁65作为负刚度元件;
所述空气弹簧66作为正刚度元件。
较佳的,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气泵71及电磁阀72;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对空气弹簧66进行充放气。
空气弹簧66是在可伸缩的密闭容器中充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弹性实现其弹性作用的弹簧。俗称气囊、气囊式气缸、皮囊气缸等。
实施例九中的减震装置,屈曲梁65上侧为输出端,U型基板67下侧为固定端,屈曲梁65两端穿出U型基板67侧壁上的孔槽。工作时,控制器先从测量装置获取减振装置的荷载,经信号处理输出调整控制信号控制调整装置对空气弹簧66进行充放气。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若轿厢为空载,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较小,空气弹簧66的气压相对较低,若轿厢为满载,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较大,则空气弹簧66的气压增大,通过空气弹簧66的内部气压,即改变该正刚度元件的力学特性,从而改变减振装置总体力学特性,使工作区域的总刚度趋近于零。
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及的减振装置,不仅可以使用在电梯轿厢,还可以用在轿厢以外的载荷变化的场合,如机房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3)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装置、调整装置、测量装置和控制器;
所述减振装置安装在轿厢顶或轿厢底;
所述测量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
所述减振装置包括正刚度元件和负刚度元件;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减振装置的荷载输出调整控制信号到所述调整装置;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减振装置的力学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刚度元件同所述负刚度元件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刚度元件为蝶形弹簧、膜片弹簧或屈曲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刚度元件为电磁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器件为电磁铁或电磁铁与永磁铁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刚度元件,采用螺旋弹簧、橡胶或聚氨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装置,通过改变正刚度元件或负刚度元件本身的力学特性曲线,或改变正刚度元件同负刚度元件的力学特性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改变所述减振装置的总体力学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装置通过直接测量测量装置变形位移得到减振装置的荷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装置通过测量轿厢的总重量,再换算得到每个减振装置的荷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装置安装在轿厢上或安装在轿厢曳引绳绳头装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轿底同下梁或支撑框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轿顶轮与轿顶轮安装板连接;
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轿顶轮安装板与上梁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轿底轮与轿底轮梁连接;
所述减振装置设置在轿底轮梁与轿厢架下梁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装置放置在轿厢曳引绳绳头与轿厢架上梁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装置包括蝶形弹簧、橡胶垫、连接部件、下基板、上基板、两根调节螺杆、两个传动齿轮、固定座;
所述传动齿轮中心有螺纹孔;
所述两个调节螺杆下端处分别螺纹固定到所述两个传动齿轮中心处的螺纹孔;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分别穿过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个定位孔;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固定座下方;
所述上基板左右两端处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上端处;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下输出板及输出杆;
所述输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输出板;
所述输出杆穿过所述上基板中央设置的圆孔及所述蝶形弹簧中央的圆孔;
所述蝶形弹簧的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下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
所述橡胶垫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下端抵靠所述固定座;
所述蝶形弹簧为负刚度元件,所述橡胶垫为正刚度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的中心处有向上的圆柱凸台;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的圆柱凸台上端分别插入到所述固定座的两个定位孔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上放置有下基板;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并分别穿过所述下基板的左右两个孔;
所述橡胶垫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下端抵靠所述下基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基板左右两端处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上端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规格尺寸相同并在同一平面上,一电机的输出齿轮左右两侧分别同所述两个传动齿轮啮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上输出板;
所述输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上输出板。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螺旋弹簧、电磁器件;
所述螺旋弹簧及电磁器件均位于所述上基板同下基板之间;
所述螺旋弹簧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下端抵靠下基板;
所述螺旋弹簧作为正刚度元件;
所述电磁器件作为负刚度元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器件为电磁铁或永磁铁与电磁铁的组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U型基板、屈曲梁、空气弹簧、上压板、下压板;
所述屈曲梁的左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左侧壁的孔槽,右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右侧壁的孔槽;
所述上压板、空气弹簧、下压板依次位于所述屈曲梁的中部到U型基板的底板之间。
所述屈曲梁作为负刚度元件;
所述空气弹簧作为正刚度元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气泵及电磁阀;
所述调整装置用于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
25.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蝶形弹簧、橡胶垫、连接部件、下基板、上基板、两根调节螺杆、两个传动齿轮、固定座;
所述传动齿轮中心有螺纹孔;
所述两个调节螺杆下端处分别螺纹固定到所述两个传动齿轮中心处的螺纹孔;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分别穿过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个定位孔;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固定座下方;
所述上基板左右两端处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上端处;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下输出板及输出杆;
所述输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输出板;
所述输出杆穿过所述上基板中央设置的圆孔及所述蝶形弹簧中央的圆孔;
所述蝶形弹簧的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下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
所述橡胶垫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下端抵靠所述固定座;
所述蝶形弹簧为负刚度元件,所述橡胶垫为正刚度元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的中心处有向上的圆柱凸台;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的圆柱凸台上端分别插入到所述固定座的两个定位孔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上放置有下基板;
所述两根调节螺杆并分别穿过所述下基板的左右两个孔;
所述橡胶垫上端抵靠所述下输出板,下端抵靠所述下基板。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基板左右两端处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两根调节螺杆上端处。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传动齿轮规格尺寸相同并在同一平面上,一电机的输出齿轮左右两侧分别同所述两个传动齿轮啮合。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上输出板;
所述输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上输出板。
3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基板、下基板、螺旋弹簧、电磁器件;
所述螺旋弹簧及电磁器件均位于所述上基板同下基板之间;
所述螺旋弹簧上端抵靠所述上基板,下端抵靠下基板;
所述螺旋弹簧作为正刚度元件;
所述电磁器件作为负刚度元件。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器件为电磁铁或永磁铁与电磁铁的组合。
33.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基板、屈曲梁、空气弹簧、上压板、下压板;
所述屈曲梁的左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左侧壁的孔槽,右部向下弯折穿出U型基板右侧壁的孔槽;
所述上压板、空气弹簧、下压板依次位于所述屈曲梁的中部到U型基板的底板之间。
所述屈曲梁作为负刚度元件;
所述空气弹簧作为正刚度元件。
CN201810535923.5A 2018-05-30 2018-05-30 电梯轿厢及减振装置 Pending CN1105505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5923.5A CN110550527A (zh) 2018-05-30 2018-05-30 电梯轿厢及减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5923.5A CN110550527A (zh) 2018-05-30 2018-05-30 电梯轿厢及减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0527A true CN110550527A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34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5923.5A Pending CN110550527A (zh) 2018-05-30 2018-05-30 电梯轿厢及减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052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00564A (en) * 1974-07-30 1978-02-08 Hofmann Gmbh & Co Kg Maschinen Lifting apparatus
SU927720A1 (ru) * 1980-04-16 1982-05-15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2775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а траверса
CN85204604U (zh) * 1985-11-01 1986-11-05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正负刚度弹性元件并联的减振装置
CN203382332U (zh) * 2013-07-24 2014-01-08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轿箱顶轮双减震装置
CN204512286U (zh) * 2015-04-14 2015-07-29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具有防倾翻功能的电梯曳引机减震装置
CN205346558U (zh) * 2016-01-19 2016-06-29 北京勃伟仑电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安全底座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00564A (en) * 1974-07-30 1978-02-08 Hofmann Gmbh & Co Kg Maschinen Lifting apparatus
SU927720A1 (ru) * 1980-04-16 1982-05-15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2775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а траверса
CN85204604U (zh) * 1985-11-01 1986-11-05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正负刚度弹性元件并联的减振装置
CN203382332U (zh) * 2013-07-24 2014-01-08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轿箱顶轮双减震装置
CN204512286U (zh) * 2015-04-14 2015-07-29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具有防倾翻功能的电梯曳引机减震装置
CN205346558U (zh) * 2016-01-19 2016-06-29 北京勃伟仑电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安全底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nnan et al. Active control of building seismic response by energy dissipation
US20060237885A1 (en) Active seat suspension
KR20110073526A (ko) 낮은 고유 진동수를 가지는 진동 절연 시스템
GB2267077A (en) Load detector device for an elevator.
US7267010B2 (en) Inertial mass guided single axis vibration test machine
KR101225027B1 (ko) 비선형 스프링 분리 디바이스
CN106840559A (zh) 一种可调式单层及双层隔振系统振动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CN107061591A (zh) 一种整体式金属弹簧主动减振台
CN115594053B (zh) 一种用于曳引机的自适应减振器
EP3337746B1 (en) Elevator buffer system
JP461902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つり合いおもり装置
CN110550527A (zh) 电梯轿厢及减振装置
CN105927707A (zh) 一种基于片弹簧的小型电子元件双层减震器
CN112248735A (zh) 用于重载全向移动平台的麦克纳姆轮多刚度弹簧悬挂
CN209164477U (zh) 一种磁流变弹性体半主动式高静低动隔振器
KR101257544B1 (ko) 낮은 고유 진동수를 가지는 진동 절연 시스템
CN206690819U (zh) 一种后悬架装置
US6062347A (en) Resin stop assembly for roller guides
JP2008094517A (ja) エレベータ防振構造
KR100224629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진동감쇄 장치
CN218261483U (zh) 一种可调式电梯主机减振组合结构
CN214945970U (zh) 一种分体式双向低频被动减振器
CN214295457U (zh) 用于重载全向移动平台的麦克纳姆轮多刚度弹簧悬挂
CN220084574U (zh) 一种曲面均布载荷静强度试验加载装置
CN105173991A (zh) 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