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2185B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2185B
CN110542185B CN201910870337.0A CN201910870337A CN110542185B CN 110542185 B CN110542185 B CN 110542185B CN 201910870337 A CN201910870337 A CN 201910870337A CN 110542185 B CN110542185 B CN 110542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er
guide assembl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03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2185A (zh
Inventor
曾智力
占磊
李安民
廖海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03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42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42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2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2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2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空调器包括风机、导风组件和控制器,风机用于将空调器内的空气吹向空调器之外;导风组件用于调节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控制器用于在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不必直接检测湿度,而是利用室内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关联,以室内环境温度来反映湿度,进而调整吹风感指数,可使得吹风感指数与湿度相适应,从而在不使用湿度相关信息的条件下依旧可以降低无风感运行中产生凝露的风险。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高档美观、简洁等优势,以风管机为主的家用中央空调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目前市场上风管机同质化严重,产品功能单一,相较于壁挂机没有其他更好的优势。且目前舒适健康越来越被消费者所关注,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舒适性问题便是能让风管机产品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般情况下,环境的舒适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温度、湿度以及风感,而风感控制技术在家用壁挂机中已经开始了大规模使用。目前市场中,家用中央空调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提出了无风感的概念并有了相关产品,但是在空调实现无风感制冷功能时,其风速较低,同时蒸发温度较低,若是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运行无风感容易产生凝露问题,因此在控制无风感运行时往往需要加入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参数方可。而只要是传感器便有失效的风险,若是湿度传感器失效或是无湿度传感器,无风感功能均无法实现,使得用户体验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机、导风组件和控制器,风机用于将空调器内的空气吹向空调器之外;导风组件用于调节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控制器用于在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
在空调器运行无风感制冷模式时,由于蒸发温度和风速均较低,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凝露,而随着制冷模式的推进,室内环境温度会逐渐降低,室内环境的湿度也逐渐降低,凝露的可能性随之降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不必直接检测湿度,而是利用室内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关联,以室内环境温度来反映湿度,进而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并调整吹风感指数,可使得吹风感指数与湿度相适应,从而在不使用湿度相关信息的条件下依旧可以降低无风感运行中产生凝露的风险。如此,既可以使得已经采用湿度相关控制的有无风感功能的空调器在湿度相关传感器失效后依旧有替代方案可运行无风感功能,又可使空调器不使用湿度传感器而加入无风感相关功能,从而降低相应的应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无风感模式包括至少两个无风感档位,不同的无风感档位对应不同的吹风感指数,不同的无风感档位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范围;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无风感档位。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无风感模式可按照吹风感指数的不同而划分档位,且每个无风感档位具有相应的预设温度范围,从而使得控制器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并确定相应的无风感档位,进而对风机和导风组件执行相应的控制,实现对吹风感指数的调控。此时,控制器只需在室内环境温度进入另一个预设温度范围时才调整空调器的运行,且调整方式明确,既便于实现,又不必随着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实时调整,可降低控制器的工作负荷。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将全部无风感档位按照对应的吹风感指数由高到低排列,每个无风感档位均对应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对高档位对应的降/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大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降/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下限温度小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下限温度;控制器还用于:确定室内环境温度降至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应的无风感档位;和/或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升至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应的无风感档位。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无风感档位和预设温度范围,以及控制器与之相应的控制方案。通过将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分为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可对室内环境温度下降和上升的情况加以区别对待。具体而言,当室内环境温度下降时,就降低吹风感指数以减弱防凝露强度;当室内环境温度上升时,就增大吹风感指数以增强防凝露强度。此外,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令降档预设温度范围至少部分低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可在室内环境温度充分降低的情况下才降低吹风感指数,以确保防凝露效果,并在室内环境温度上升较多时才增大吹风感指数,可避免对无风感效果不必要的牺牲。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大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
在该设计中,通过进一步限定同一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大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可确保同一无风感档位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存在交集,避免了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同一无风感档位对应的室内环境温度完全不同,进而在室内环境温度处于该交集对应的温度范围内时可稳定运行相应的无风感档位,不相交的温度范围则分别对应在降档和升档时预留的温度变化余量,有助于优化防凝露效果和确保无风感效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控制器还用于:确定当前的无风感档位的连续运行时长达到相应的预设时长,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降至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和/或确定切换至一个无风感档位,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升至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对升档和降档的情况进行了区别控制。控制器在先确保以当前较高的档位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后才判断是否降档,有助于保证防凝露效果;在切换到一个新的无风感档位时则直接判断是否升档,可确保防凝露的及时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吹风感指数。
在该设计中,控制器具体采用了检测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的方案来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利用该方案,可将室内环境温度的检测与设定温度挂钩,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更准确地反映制冷进展,反映室内的湿度情况,有助于提升防凝露效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控制器还用于:确定设定温度大于等于修正温度,执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确定设定温度小于修正温度,将设定温度的值替换为修正温度的值,再执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设定温度的修正方案。通过选择合理的修正温度,可在用户将设定温度设置得过低时以修正温度的值替代设定温度的值,有助于合理反映室内湿度情况,避免防凝露运行时间过长而影响无风感效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修正温度的取值范围为15℃至32℃,可合理反映室内湿度情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控制器还用于:控制风机的转速减小/增大,以降低/升高吹风感指数。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控制器控制风机的方案。在控制风机时,通过减小其转速,可降低空调器的风速,进而降低吹风感指数;反之,通过增大其转速,可升高空调器的风速,进而升高吹风感指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控制器还用于:控制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减小/增大,以降低/升高吹风感指数。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控制器控制导风组件的方案。为运行无风感模式,导风组件的导风板上通常设置有散风孔,以打散气流。通过减小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可减小经散风孔流出的风量,进而降低吹风感指数;反之,通过增大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可增大经散风孔流出的风量,进而升高吹风感指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导风组件包括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
在该设计中,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可实现不同方向的导风,满足不同方位的导风需求。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导风板;第二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垂直导风板。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第一导风组件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进而可实现上下摆动,调整在上下方向上的导风角度;第二导风组件的延伸方向为垂直方向,进而可实现左右摆动,调整在左右方向上的导风角度。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吹风感指数始终小于等于10%。
在该设计中,通过令吹风感指数始终保持在10%以下,可在确保满足无风感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解决凝露问题,保证了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用于将空调器内的空气吹向空调器之外的风机和用于调节空调器的出风方向的导风组件,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
在空调器运行无风感制冷模式时,由于蒸发温度和风速均较低,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凝露,而随着制冷模式的推进,室内环境温度会逐渐降低,室内环境的湿度也逐渐降低,凝露的可能性随之降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不必直接检测湿度,而是利用室内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关联,以室内环境温度来反映湿度,进而调整吹风感指数,可使得吹风感指数与湿度相适应,从而在不使用湿度相关信息的条件下依旧可以降低无风感运行中产生凝露的风险。如此,既可以使得已经采用湿度相关控制的有无风感功能的空调器在湿度相关传感器失效后依旧有替代方案可运行无风感功能,又可使空调器不使用湿度传感器而加入无风感相关功能,从而降低相应的应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无风感模式包括至少两个无风感档位,不同的无风感档位对应不同的吹风感指数,不同的无风感档位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范围;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的操作,包括: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无风感档位。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无风感模式可按照吹风感指数的不同而划分档位,且每个无风感档位具有相应的预设温度范围,从而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并确定相应的无风感档位,进而对风机和导风组件执行相应的控制,实现对吹风感指数的调控。此时,只需在室内环境温度进入另一个预设温度范围时才调整空调器的运行,且调整方式明确,既便于实现,又不必随着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实时调整,可降低工作负荷。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将全部无风感档位按照对应的吹风感指数由高到低排列,每个无风感档位均对应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对高档位对应的降/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大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降/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下限温度小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下限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无风感档位的操作,包括:确定室内环境温度降至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应的无风感档位;和/或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升至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应的无风感档位。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无风感档位和预设温度范围,以及空调器与之相应的控制方案。通过将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分为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可对室内环境温度下降和上升的情况加以区别对待。具体而言,当室内环境温度下降时,就降低吹风感指数以减弱防凝露强度;当室内环境温度上升时,就增大吹风感指数以增强防凝露强度。此外,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令降档预设温度范围至少部分低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可在室内环境温度充分降低的情况下才降低吹风感指数,以确保防凝露效果,并在室内环境温度上升较多时才增大吹风感指数,可避免对无风感效果不必要的牺牲。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大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
在该设计中,通过进一步限定同一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大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可确保同一无风感档位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存在交集,避免了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同一无风感档位对应的室内环境温度完全不同,进而在室内环境温度处于该交集对应的温度范围内时可稳定运行相应的无风感档位,不相交的温度范围则分别对应在降档和升档时预留的温度变化余量,有助于优化防凝露效果和确保无风感效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无风感档位的操作,还包括:确定当前的无风感档位的连续运行时长达到相应的预设时长,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降至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和/或确定切换至一个无风感档位,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升至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该设计中,进一步对升档和降档的情况进行了区别控制。在先确保以当前较高的档位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后才判断是否降档,有助于保证防凝露效果;在切换到一个新的无风感档位时则直接判断是否升档,可确保防凝露的及时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的操作,包括: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
在该设计中,具体采用了检测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的方案,利用该方案,可将室内环境温度的检测与设定温度挂钩,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更准确地反映制冷进展,反映室内的湿度情况,有助于提升防凝露效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设定温度大于等于修正温度,执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确定设定温度小于修正温度,将设定温度的值替换为修正温度的值,再执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设定温度的修正方案。通过选择合理的修正温度,可在用户将设定温度设置得过低时以修正温度的值替代设定温度的值,有助于合理反映室内湿度情况,避免防凝露运行时间过长而影响无风感效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修正温度的取值范围为15℃至32℃,可合理反映室内湿度情况。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吹风感指数的操作,包括:控制风机的转速减小/增大,以降低/升高吹风感指数。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控制风机的方案。在控制风机时,通过减小其转速,可降低空调器的风速,进而降低吹风感指数;反之,通过增大其转速,可升高空调器的风速,进而升高吹风感指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吹风感指数的操作,包括:控制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减小/增大,以降低/升高吹风感指数。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控制导风组件的方案。为运行无风感模式,导风组件的导风板上通常设置有散风孔,以打散气流。通过减小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可减小经散风孔流出的风量,进而降低吹风感指数;反之,通过增大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可增大经散风孔流出的风量,进而升高吹风感指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导风组件包括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
在该设计中,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可实现不同方向的导风,满足不同方位的导风需求。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导风板;第二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垂直导风板。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第一导风组件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进而可实现上下摆动,调整在上下方向上的导风角度;第二导风组件的延伸方向为垂直方向,进而可实现左右摆动,调整在左右方向上的导风角度。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吹风感指数始终小于等于10%。
在该设计中,通过令吹风感指数始终保持在10%以下,可在确保满足无风感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解决凝露问题,保证了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备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风感档位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风感档位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水平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垂直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空调器,12风机,14导风组件,1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目的在于不使用湿度相关参数来实现无风感功能,并解决无风感功能中存在的凝露问题。空调器1例如为中央空调,具体为风管机。除制冷循环中涉及的压缩机、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外,空调器1内还配置有朝向室内换热器的风机12,以将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经室内出风口吹出空调器1,室内出风口处还配置有导风组件14,以引导气流沿导风组件14所处的方向流出,完成对出风方向的调节。进一步地,为保证无风感效果,还可在导风组件14的部分导风板上开设散风孔,以减小对流经该部分导风板的气流的方向限制,有助于打散气流,降低风速。
空调器1还配置有控制器16,以控制空调器1的各个结构的运行。其中,针对无风感功能,控制器16具体用于在空调器1处于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12和导风组件14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通过以室内环境温度来反映湿度,进而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并调整吹风感指数,可使得吹风感指数与湿度相适应,从而在不使用湿度相关信息的条件下依旧可以降低无风感运行中产生凝露的风险。
其中,吹风感指数是由吹风感引起的人体的不满意程度,受到气流的风速、温度、湍流强度等的影响,可由试验测得。吹风感指数具体为:
Dr=(34-ta)(va-0.05)0.62(0.37×va×Tu+3.14),
其中,Dr为吹风感指数,即因吹风感而不满意的百分数,若计算得到Dr>100%,则取Dr=100%;ta(℃)为局部空气温度,计算时ta可取多个空间点的温度平均值,例如9个点的温度平均值;va(m/s)为局部平均风速,若va≤0.05m/s,则取va=0.05m/s,计算时va可取多个空间点的风速平均值,例如取9个点的风速平均值);Tu(%)为局部湍流强度,满足Tu=(SD/va)×100%;SD为va的标准差,满足
Figure BDA0002202588000000111
其中vai为瞬时风速,va为平均风速。
进一步地,吹风感指数始终小于等于10%,可在确保满足无风感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解决凝露问题,保证了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进一步地,为便于控制器16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改变吹风感指数,先将无风感模式划分为至少两个无风感档位,例如两个、三个、五个无风感档位,每个无风感档位各自对应不同的吹风感指数及预设温度范围,控制器16则具体用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并确定相应的无风感档位,进而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无风感档位,对风机12和导风组件14执行与无风感档位相应的控制。换言之,若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与当前所处的无风感档位相适应,则保持在当前档位,若不适应,才切换至适应的档位,可降低控制器16的工作负荷。其中,不同无风感档位所对应的吹风感指数和预设温度范围与当地空气湿度、气压等相关,可采用经验值,也可由试验得到。
具体地,根据对应的吹风感指数的高低不同,可对无风感档位进行排序。吹风感指数越高,即吹风感引起的人体的不满意程度越高,无风感档位就越高,此时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无风感效果,但预防产生凝露的效果较佳。而在制冷初期,也就是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凝露,对预防产生凝露的需求更为强烈。随着制冷时间的延长,室内环境温度逐渐降低,湿度、发生凝露的可能性以及预防凝露的需求也逐渐降低,此时则不必牺牲无风感效果。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令相对较高的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至少部分高于相对较低的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可在不同室内环境温度下采用适宜的无风感档位和吹风感指数,合理预防凝露并确保无风感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无风感档位具有不同的强度,因此在不同的无风感档位之间切换时,会涉及降档和升档两种情况,降档就是判定此时不易发生凝露,由相对较高的无风感档位切换至相对较低的无风感档位,反之,升档也就是判定此时容易发生凝露,由相对较低的无风感档位切换至相对较高的无风感档位。可以理解的是,当判定此时仍有发生凝露的可能,但可能性适中时,就保持在当前的无风感档位。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如图2所示的情况为例,将无风感模式划分为三个无风感档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无风感档位一、无风感档位二、无风感档位三,对降档(对应图2中向下的箭头)和降档(对应图2中向上的箭头)的情况执行不同的温度划分标准,将预设温度范围分为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以图2中的无风感档位二为例,其降档预设温度范围为T1至T3,其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为T2至T4。控制器16对应采用的控制方案为,在确定室内环境温度有所下降,且下降至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就从当前的无风感档位切换至该降档预设温度范围所对应的无风感档位;类似地,在确定室内环境温度有所上升,且上升至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就从当前的无风感档位切换至该升档预设温度范围所对应的无风感档位。由此,实现了对室内环境温度上升和下降的情况的区别对待。
其中,对于单独的降档序列,令相对高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大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即相对高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整体高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对于单独的升档序列,相对高档位对应的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大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即相对高档位对应的升档预设温度范围整体高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以令降档和升档控制准确可靠。
例如,更具体地,将图2中的各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执行如下表一所示的划分:
表一 图2中不同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
无风感档位 降档预设温度范围 升档预设温度范围
(T3,+∞) [T4,+∞)
(T1,T3] [T2,T4)
(-∞,T1] (-∞,T2)
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则令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小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小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例如对于图2中的无风感档位二,令T3小于T4,T1小于T2,即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降档预设温度范围至少部分低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可在室内环境温度充分降低的情况下才降低无风感档位,以确保防凝露效果。同时,在运行制冷模式时,室内环境温度往往处于下降的趋势中,若出现了上升,则在室内环境温度上升较多时才提高无风感档位,可避免对无风感效果不必要的牺牲。
进一步地,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令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大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例如对于图2中的无风感档位二,令T3大于T2,则可确保同一无风感档位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存在交集,在交集对应的温度范围内,可稳定运行相应的无风感档位,不相交的温度范围则分别对应在降档和升档时预留的温度变化余量,以实现在室内环境温度充分降低的情况下才降低无风感档位,在室内环境温度上升较多时才提高无风感档位,有助于优化防凝露效果和确保无风感效果。
进一步地,对于降档,控制器16在确定当前的无风感档位的连续运行时长达到相应的预设时长时,才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降至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可确保以当前较高的档位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后才判断是否降档,有助于保证防凝露效果。对于升档,控制器16则在切换到一个新的无风感档位时就直接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升至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从而可及时升档。其中,可针对不同无风感档位设置对应的预设时长,该预设时长代表了在该档位下实现防凝露效果所需的足够的运行时长,与室内环境温度、当地空气湿度、气压均相关,可采用经验值,也可由试验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6在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时,具体采用了检测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的方案。其中,设定温度是用户在空调器1上设置的期望达到的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代表了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尚存在的差距,该差值越大,产生凝露的可能性也越高,越需要对应设置更高的无风感档位。通过限定出多个预设差值,则可划分出多个预设温度范围,可见,预设差值反映了对防凝露的需求,与设定温度、当地空气湿度、气压均相关,可根据经验确定预设差值的数量和具体取值,也可经试验得到。具体而言,对于n个无风感档位,共需设置n-1个降档预设差值和n-1个升档预设差值,从而可划分出n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n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差值与设定温度之和就相当于前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临界值,二者可相互转化,不同之处在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临界值为确定值,预设差值与设定温度之和则与设定温度相关,可随用户的设定而相应变化,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制冷进展,反映室内的湿度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存在用户在运行制冷模式时将设定温度设置得过低的情况,此时即便室内环境温度和产生凝露的可能性均已大幅降低,也可能因设定温度过低而相应降低预设温度范围的整体取值,导致控制器16误认为产生凝露的可能性仍较大,需以较高的无风感档位运行。通过引入合理的修正温度,可对过低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将设定温度的值替换为修正温度的值,以调整预设温度范围,避免长时间以较高的无风感档位运行而影响无风感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对设定温度的替换修正仅用于调整预设温度范围,而不用于空调器1的调温控制,即空调器1调温过程的目标温度仍以原设定温度的值为准。其中,修正温度的取值范围为15℃至32℃,进一步可为17℃至30℃。
具体而言,控制器16用于:确定设定温度大于等于修正温度,执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12和导风组件14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确定设定温度小于修正温度,将设定温度的值替换为修正温度的值,再执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12和导风组件14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6在控制风机12时,通过控制风机12的转速减小来降低空调器1的风速,进而降低吹风感指数,并通过控制风机12的转速增大来升高空调器1的风速,进而升高吹风感指数。
进一步地,无风感档位越高,控制器16控制风机12的转速越大,使风速越高;无风感档位越低,控制器16控制风机12的转速越小,使风速越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6在控制导风组件14时,通过控制导风组件14的导风角度减小来减小经散风孔流出的风量,进而降低吹风感指数,并通过控制导风组件14的导风角度增大来增大经散风孔流出的风量,进而升高吹风感指数。
进一步地,无风感档位越高,控制器16控制导风组件14的导风角度越大;无风感档位越低,控制器16控制导风组件14的导风角度越小。
进一步地,导风组件14包括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二者的延伸方向不同,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导风。无论对于第一导风组件还是第二导风组件,控制器16都通过减小其导风角度来降低吹风感指数,通过增大其导风角度来升高吹风感指数。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导风板,可通过上下摆动来调整空调器1在上下方向上的导风角度;第二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垂直导风板,可通过左右摆动来调整空调器1在左右方向上的导风角度。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即除压缩机、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外,还包括风机和导风组件,在此不再详述。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2,在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以室内环境温度来反映湿度,进而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并调整吹风感指数,可使得吹风感指数与湿度相适应,从而在不使用湿度相关信息的条件下依旧可以降低无风感运行中产生凝露的风险。
进一步地,吹风感指数始终小于等于10%,可在确保满足无风感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解决凝露问题,保证了用户的无风感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改变吹风感指数,先将无风感模式划分为至少两个无风感档位,例如两个、三个、五个无风感档位,每个无风感档位各自对应不同的吹风感指数及预设温度范围,图3中的S102则具体执行为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并确定相应的无风感档位,进而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无风感档位,对风机和导风组件执行与无风感档位相应的控制。换言之,若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与当前所处的无风感档位相适应,则保持在当前档位,若不适应,才切换至适应的档位,可降低工作负荷。其中,不同无风感档位所对应的吹风感指数和预设温度范围与当地空气湿度、气压等相关,可采用经验值,也可由试验得到。
具体地,根据对应的吹风感指数的高低不同,可对无风感档位进行排序。吹风感指数越高,即吹风感引起的人体的不满意程度越高,无风感档位就越高,此时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无风感效果,但预防产生凝露的效果较佳。而在制冷初期,也就是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时,容易发生凝露,对预防产生凝露的需求更为强烈。随着制冷时间的延长,室内环境温度逐渐降低,湿度、发生凝露的可能性以及预防凝露的需求也逐渐降低,此时则不必牺牲无风感效果。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令相对较高的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至少部分高于相对较低的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可在不同室内环境温度下采用适宜的无风感档位和吹风感指数,合理预防凝露并确保无风感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无风感档位具有不同的强度,因此在不同的无风感档位之间切换时,会涉及降档和升档两种情况,降档就是判定此时不易发生凝露,由相对较高的无风感档位切换至相对较低的无风感档位,反之,升档也就是判定此时容易发生凝露,由相对较低的无风感档位切换至相对较高的无风感档位。可以理解的是,当判定此时仍有发生凝露的可能,但可能性适中时,就保持在当前的无风感档位。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如图2所示的情况为例,将无风感模式划分为三个无风感档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无风感档位一、无风感档位二、无风感档位三,对降档(对应图2中向下的箭头)和降档(对应图2中向上的箭头)的情况执行不同的温度划分标准,将预设温度范围分为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以图2中的无风感档位二为例,其降档预设温度范围为T1至T3,其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为T2至T4。图3的S102中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无风感档位的操作则对应为,在确定室内环境温度有所下降,且下降至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就从当前的无风感档位切换至该降档预设温度范围所对应的无风感档位;类似地,在确定室内环境温度有所上升,且上升至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就从当前的无风感档位切换至该升档预设温度范围所对应的无风感档位。由此,实现了对室内环境温度上升和下降的情况的区别对待。
其中,对于单独的降档序列,令相对高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大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即相对高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整体高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对于单独的升档序列,相对高档位对应的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大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即相对高档位对应的升档预设温度范围整体高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以令降档和升档控制准确可靠。
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则令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小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小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例如对于图2中的无风感档位二,令T3小于T4,T1小于T2,即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降档预设温度范围至少部分低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可在室内环境温度充分降低的情况下才降低无风感档位,以确保防凝露效果。同时,在运行制冷模式时,室内环境温度往往处于下降的趋势中,若出现了上升,则在室内环境温度上升较多时才提高无风感档位,可避免对无风感效果不必要的牺牲。
进一步地,对于同一无风感档位,令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大于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例如对于图2中的无风感档位二,令T3大于T2,则可确保同一无风感档位的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存在交集,在交集对应的温度范围内,可稳定运行相应的无风感档位,不相交的温度范围则分别对应在降档和升档时预留的温度变化余量,以实现在室内环境温度充分降低的情况下才降低无风感档位,在室内环境温度上升较多时才提高无风感档位,有助于优化防凝露效果和确保无风感效果。
进一步地,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无风感档位的操作,在降档和升档时有所不同。对于降档,在确定当前的无风感档位的连续运行时长达到相应的预设时长时,才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降至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可确保以当前较高的档位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后才判断是否降档,有助于保证防凝露效果。对于升档,则在切换到一个新的无风感档位时就直接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升至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从而可及时升档。其中,可针对不同无风感档位设置对应的预设时长,该预设时长代表了在该档位下实现防凝露效果所需的足够的运行时长,与室内环境温度、当地空气湿度、气压均相关,可采用经验值,也可由试验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中的S102具体执行为: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其中,设定温度是用户在空调器上设置的期望达到的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代表了当前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尚存在的差距,该差值越大,产生凝露的可能性也越高,越需要对应设置更高的无风感档位。通过限定出多个预设差值,则可划分出多个预设温度范围,可见,预设差值反映了对防凝露的需求,与设定温度、当地空气湿度、气压均相关,可根据经验确定预设差值的数量和具体取值,也可经试验得到。具体而言,对于n个无风感档位,共需设置n-1个降档预设差值和n-1个升档预设差值,从而可划分出n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n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差值与设定温度之和就相当于前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临界值,二者可相互转化,不同之处在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临界值为确定值,预设差值与设定温度之和则与设定温度相关,可随用户的设定而相应变化,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制冷进展,反映室内的湿度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存在用户在运行制冷模式时将设定温度设置得过低的情况,此时即便室内环境温度和产生凝露的可能性均已大幅降低,也可能因设定温度过低而相应降低预设温度范围的整体取值,导致误认为产生凝露的可能性仍较大,需以较高的无风感档位运行。通过引入合理的修正温度,可对过低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将设定温度的值替换为修正温度的值,以调整预设温度范围,避免长时间以较高的无风感档位运行而影响无风感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对设定温度的替换修正仅用于调整预设温度范围,而不用于空调器的调温控制,即空调器调温过程的目标温度仍以原设定温度的值为准。其中,修正温度的取值范围为15℃至32℃,进一步可为17℃至30℃。
具体而言,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设定温度大于等于修正温度,执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确定设定温度小于修正温度,将设定温度的值替换为修正温度的值,再执行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S102中的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吹风感指数的操作,具体执行为:在控制风机时,控制风机的转速减小来降低空调器的风速,进而降低吹风感指数,以及控制风机的转速增大来升高空调器的风速,进而升高吹风感指数。
进一步地,无风感档位越高,控制风机的转速越大,使风速越高;无风感档位越低,控制风机的转速越小,使风速越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S102中的控制风机和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吹风感指数的操作,具体执行为:在控制导风组件时,控制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减小来减小经散风孔流出的风量,进而降低吹风感指数,以及控制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增大来增大经散风孔流出的风量,进而升高吹风感指数。
进一步地,无风感档位越高,控制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越大;无风感档位越低,控制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越小。
进一步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二者的延伸方向不同,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导风。无论对于第一导风组件还是第二导风组件,都通过减小其导风角度来降低吹风感指数,通过增大其导风角度来升高吹风感指数。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导风板,可通过上下摆动来调整空调器在上下方向上的导风角度;第二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垂直导风板,可通过左右摆动来调整空调器在左右方向上的导风角度。
接下来以一个具体实施例介绍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逻辑示意图。在进入无风感功能后,根据实际的室内环境温度T环境及用户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将无风感运行分为A、B、C三个档位,三个档位中对应的吹风感指数关系为:10%≥DrA≥DrB≥DrC。如图5所示,在降档(对应图5中向下的箭头)时和升档(对应图5中向上的箭头)时,各档位的温差划分方式有所不同,类似于前述预设温度范围,三个档位各自具有对应的预设温差范围,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图5中不同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差范围
无风感档位 降档预设温差范围 升档预设温差范围
A (a,+∞) [d,+∞)
B (b,a] [c,d)
续表二
无风感档位 降档预设温差范围 升档预设温差范围
C (-∞,b] (-∞,c)
其中,还涉及对设定温度T设定的修正,若T设定≥t℃,则修正后的设定温度T设定’=T设定;若T设定<t℃,则T设定’=t℃,其中17≤t≤30。基于此,则三个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如下表三所示:
表三 图5中不同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
无风感档位 降档预设温度范围 升档预设温度范围
A (T<sub>设定</sub>’+a,+∞) [T<sub>设定</sub>’+d,+∞)
B (T<sub>设定</sub>’+b,T<sub>设定</sub>+a] [T<sub>设定</sub>’+c,T<sub>设定</sub>+d)
C (-∞,T<sub>设定</sub>’+b] (-∞,T<sub>设定</sub>’+c)
如图4所示,空调器的运行分为以下5个步骤:
S1:用户设定无风感模式;
S2:以无风感档位A运行Time1;
S3: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环境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T设定’之间的关系;
S4:若检测到T环境-T设定’≤a,则以无风感档位B运行Time2,在以无风感档位B运行过程中若检测到T环境-T设定’≥d,则立马切换到无风感档位A;
S5:在以无风感档位B运行Time2后,若检测到T环境-T设定’≤b,则以无风感档位C运行,在以无风感档位C运行过程中若检测到T环境-T设定’≥c,则立马切换到无风感档位B;在以无风感档位C运行过程中若检测到T环境-T设定’≥d,则立马切换到无风感档位A。
图6示出了该具体实施例的示意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202,进入无风感模式;
S204,以无风感档位A运行Time1;
S206,判断是否满足T环境-T设定’≤a,若是,则转到S208,若否,则返回S206;
S208,以无风感档位B运行,并开始计时;
S210,判断计时时长是否达到Time2,若是,则转到S214,若否,则转到S212;
S212,判断是否满足T环境-T设定’≥d,若是,则返回S204,若否,则返回S210;
S214,检测T环境-T设定’、d、b的大小关系,若b<T环境-T设定’<d,则返回S214,若T环境-T设定’≥d,则返回S204,若T环境-T设定’≤b,则转到S216;
S216,以无风感档位C运行;
S218,判断是否满足T环境-T设定’≥d,若是,则返回S204,若否,则转到S220;
S220,判断是否满足T环境-T设定’≥c,若是,则返回S208,若否,则返回S218。
在该实施例中,进入无风感功能时,默认运行无风感档位A。如图5所示,对于降档运行,在运行无风感档位A时,若检测到T环境-T设定’≤a,则切换至以无风感档位B运行;在运行无风感档位B时,若检测到T环境-T设定’≤b,则切换至无风感档位C。对于升档运行,在运行无风感档位C时,若检测到T环境-T设定’≥c,则切换回无风感档位B;在运行无风感档位B时,若T环境-T设定’≥d,则切换回无风感档位A。其中,当从无风感档位A降至无风感档位B时,至少需要保持以无风感档位A运行第一预设时长Time1;当从无风感档位B降至无风感档位C时,至少需要保持以无风感档位B运行第二预设时长Time2;当从无风感档位C升至无风感档位B,或是从无风感档位B升至无风感档位A时,运行档位立即切换。
其中,对于每个档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以其预设导风角度运行,空调运行风速以预设风速运行。具体地,导风组件包括可上下摆动的水平导风组件和可左右摆动的垂直导风组件,水平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导风板,垂直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垂直导风板。图7从侧视图的角度展示了水平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图8从俯视图的角度展示了垂直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无风感运行时,预设导风角度及预设风速如下表四所示,其中α1≥α2≥α3,β1≥β2≥β3,V1≥V2≥V3。
表四 不同无风感档位对应的预设导风角度及预设风速
Figure BDA0002202588000000231
本发明再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而具备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采用了无需湿度相关参数,而利用实际的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及时间参数来控制无风感运行的控制方案。本方案在不同温差下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具体表现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温差越大时,在满足无风感功能的需求前提下吹风感指数越大。由于在空调器的使用过程中,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会越来越小,整体环境湿度也会越来越低,因此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满足一定条件时,允许空调以吹风感指数更小的方式运行,这样做会很大程度降低在无风感功能运行中产生的凝露问题,使得本方案可以作为在空调器的湿度传感器失效后使用无风感功能的一种替代方案或是成为一种不使用湿度传感器的低成本无风感控制方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用于将所述空调器内的空气吹向所述空调器之外;
导风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向;
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
所述无风感模式包括至少两个无风感档位,不同的所述无风感档位对应不同的所述吹风感指数,不同的所述无风感档位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范围;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所述无风感档位;
所述空调器将全部所述无风感档位按照对应的所述吹风感指数由高到低排列,每个所述无风感档位均对应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对高档位对应的所述降/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大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所述降/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对于同一所述无风感档位,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下限温度小于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下限温度;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确定当前的所述无风感档位的连续运行时长达到相应的预设时长,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降至一个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和/或
确定切换至一个所述无风感档位,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升至一个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降至一个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应的所述无风感档位;和/或
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升至一个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应的所述无风感档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对于同一所述无风感档位,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大于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所述吹风感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确定所述设定温度大于等于修正温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
确定所述设定温度小于所述修正温度,将所述设定温度的值替换为所述修正温度的值,再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温度的取值范围为15℃至3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减小/增大,以降低/升高所述吹风感指数;和/或
控制所述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减小/增大,以降低/升高所述吹风感指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导风板;
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垂直导风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风感指数始终小于等于10%。
1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用于将所述空调器内的空气吹向所述空调器之外的风机和用于调节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向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
所述无风感模式包括至少两个无风感档位,不同的所述无风感档位对应不同的所述吹风感指数,不同的所述无风感档位对应不同的预设温度范围;
所述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所述无风感档位;
将全部所述无风感档位按照对应的所述吹风感指数由高到低排列,每个所述无风感档位均对应一个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和一个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对高档位对应的所述降/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大于相对低档位对应的所述降/升档预设温度范围中的任一温度;对于同一所述无风感档位,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下限温度小于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下限温度;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所述无风感档位的操作,还包括:
确定当前的所述无风感档位的连续运行时长达到相应的预设时长,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降至一个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和/或
确定切换至一个所述无风感档位,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升至一个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所处的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或保持在相应的所述无风感档位的操作,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降至一个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应的所述无风感档位;和/或
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升至一个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内,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切换至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相应的所述无风感档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同一所述无风感档位,所述降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大于所述升档预设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吹风感指数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或保持所述吹风感指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设定温度大于等于修正温度,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
确定所述设定温度小于所述修正温度,将所述设定温度的值替换为所述修正温度的值,再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容易发生凝露,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的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温度的取值范围为15℃至32℃。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导风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运行,以改变吹风感指数的操作,包括:
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减小/增大,以降低/升高所述吹风感指数;和/或
控制所述导风组件的导风角度减小/增大,以降低/升高所述吹风感指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平导风板;
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垂直导风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感指数始终小于等于10%。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70337.0A 2019-09-16 2019-09-1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42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0337.0A CN110542185B (zh) 2019-09-16 2019-09-1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0337.0A CN110542185B (zh) 2019-09-16 2019-09-1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2185A CN110542185A (zh) 2019-12-06
CN110542185B true CN110542185B (zh) 2021-03-16

Family

ID=68713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0337.0A Active CN110542185B (zh) 2019-09-16 2019-09-16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421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7616B (zh) * 2020-06-12 2021-12-1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风机组件的控制方法、装置和风机组件的驱动电路
CN114623587A (zh) * 2020-12-11 2022-06-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2944567B (zh) * 2021-02-26 2022-03-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3251618B (zh) * 2021-05-13 2023-01-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5950081A (zh) * 2023-02-15 2023-04-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零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65179A (ko) * 2007-01-08 2008-07-11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결로방지를 위한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6895568A (zh) * 2017-02-15 2017-06-2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风感功能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92326A (zh) * 2018-04-27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95769A (zh) * 2018-11-30 2019-04-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无风感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9945432A (zh) * 2019-03-20 2019-06-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空调器凝露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WO2019169716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65179A (ko) * 2007-01-08 2008-07-11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결로방지를 위한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6895568A (zh) * 2017-02-15 2017-06-2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风感功能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169716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8592326A (zh) * 2018-04-27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95769A (zh) * 2018-11-30 2019-04-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无风感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9945432A (zh) * 2019-03-20 2019-06-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空调器凝露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2185A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2185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95466B (zh) 空调制热舒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440988B (zh) 中央空调均衡送风动态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705353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控制方法
CN105042761A (zh)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CN105910221A (zh) 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135625B (zh) 一种空调智能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930644A (zh)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CN105222272B (zh) 一种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CN105020848A (zh)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CN104913443A (zh)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CN106765890B (zh)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及空调
CN112524758B (zh) 壁挂式空调多阶送风控制方法
CN104620057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020847A (zh) 空调器及其的风速控制方法
CN101592389A (zh) 一种提高空调器出风温度舒适性的控制方法
CN104913447A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中室外风机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1720971B (zh) 变频空调器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09812922B (zh) 空调器防凝露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08562022A (zh) 空调器出风温度的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CN105020839A (zh) 导风机构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2432337B (zh) 风口位置调控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0553375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239769A (zh) 运行热泵以改善加热的供气温度的装置及方法
JPH0911969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