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6431A -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6431A
CN110536431A CN201811110643.6A CN201811110643A CN110536431A CN 110536431 A CN110536431 A CN 110536431A CN 201811110643 A CN201811110643 A CN 201811110643A CN 110536431 A CN110536431 A CN 110536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wp
wave beam
processing
current generation
ac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06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6431B (zh
Inventor
陈艺戬
鲁照华
张淑娟
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1106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64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6749 priority patent/WO2020057612A1/zh
Priority to US17/278,368 priority patent/US20210359902A1/en
Priority to EP19863865.2A priority patent/EP3855833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536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6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6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在波束恢复过程中,若确定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则根据激活的BWP和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然后切换至目标BWP进行当前阶段的处理,随后继续波束恢复流程直至实现波束恢复。由于,目标BWP至少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所以,当从激活的BWP切换至目标BWP后,能够解决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不能实现的问题。因此,即便是在高频通信环境中,当需要实现波束切换时,也可以通过BWP切换实现波束恢复,快速完成波束链路的重建,向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最新5G无线通讯系统中,5G基站侧采用了大规模天线阵列,通过波束赋型(beamforming)技术形成指向性波束(Beam)来进行通信。为保证最终得到足够的信号增益,基站需要使用大量的窄波束才能保证小区内任意方向上的用户都能得到有效覆盖,且波束越窄,信号增益越大。但是,利用窄波束传输对用户设备(UE)移动和波束链路的阻塞会比较敏感,尤其是在高频中,阻塞现象比较严重,经常会引起波束链路的失效。因此,当无线信道因为上述原因产生信道变化时,通信系统中的终端需要快速与基站进行波束链路的切换和恢复,才能提供好的用户体验。
而在高频通信中,对一个用户设备通常会配置多个BWP(Bandwidth Part,部分带宽),这些BWP中可能会存在一个或多个BWP不能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从而影响用户设备波束链路的切换和恢复,用户通信体验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相关技术中因一些BWP不支持波束恢复,从而影响用户设备波束链路的切换和恢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恢复方法,包括:
在波束恢复过程中,若激活的部分带宽BWP上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根据激活的BWP和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目标BWP至少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
切换至目标BWP进行波束恢复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波束恢复方法,包括:
确定BWP集合中各BWP的回退参数;
在波束恢复流程中根据BWP的回退参数执行BWP切换进行波束恢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波束恢复装置,包括:
目标BWP确定单元,用于在波束恢复过程中,若激活的BWP上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根据激活的BWP和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目标BWP至少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
目标BWP切换单元,用于切换至目标BWP进行波束恢复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波束恢复装置,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BWP集合中各BWP的回退参数;
切换执行单元,用于在波束恢复流程中根据BWP的回退参数执行BWP切换进行波束恢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一波束恢复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种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或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波束恢复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二种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第一波束恢复程序和第二波束恢复程序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波束恢复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种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第二波束恢复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二种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在波束恢复过程中,若确定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则根据激活的BWP和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然后切换至目标BWP进行波束恢复流程。由于,目标BWP至少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所以,当从当前的激活的BWP切换至目标BWP后,能够解决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不能实现的问题。因此,即便是在高频通信环境中,当需要实现波束切换时,也可以通过BWP切换结合波束恢复,快速完成波束链路的重建,避免波束链路阻塞影响用户需求,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示出的第二子集中BWP和第一子集中BWP的切换映射关系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示出的第二子集中BWP和第一子集中BWP的切换映射关系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示出的第二子集中BWP和第一子集中BWP的切换映射关系的又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波束恢复配置的一种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示出的终端在波束失效监测阶段进行BWP切换的一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示出的终端在目标波束选择阶段进行BWP切换的一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示出的终端在目标波束上报阶段进行BWP切换的一种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示出的终端在恢复响应检测阶段进行BWP切换的一种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施例的方案前,这里先对波束恢复技术进行简单介绍,波束恢复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波束失效监测阶段:主要是对源波束进行检测,进行波束失效(beam failure)判断。通常,终端可以对源波束对应的参考信号进行进行检测,从而根据检测结果实现波束失效的判断。监测的对象,也即参考信号可以为控制信道解调导频的准共位置的RS(Reference Signal,参考信号),例如CSI-RS,或者是SS,参考信号可以在TCI(传输状态信息)内进行指示。
(2)目标波束选择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用于选择出新的波束(后续称“目标波束”)用于重建传输链路。通过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检测判断,确定源波束失效后,终端根据配置的参考信号集合,通过检测参考信号,尝试选择出满足条件的目标波束。终端在根据对参考信号的检测结果选择目标波束时,一般以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作为波束选择的依据。
(3)目标波束上报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终端向基站上报波束恢复的相关信息,如终端指示信息、波束指示信息等。如果经过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判断,确定波束失效并且能够在目标波束选择阶段选择到合适的目标波束,则终端需要进行信息上报,让基站获取终端的表示信息以及目标波束的波束信息。
(4)恢复响应检测阶段:在终端向基站上报波束恢复的相关信息之后,基站将会向终端发送相关的响应消息。所以终端可以在对应的控制信道上检测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这里用于终端进行恢复响应检测的控制信道是预先为终端配置的,该控制信道可以被视作“临时”控制信道,其通常采用终端选择的目标波束进行发送。
上面介绍了波束恢复的相关的一般过程,不过,由于波束恢复经常被应用于高频段的通信,而高频段通信场景下经常会位一个终端配置多个BWP,每个BWP可采用不同的配置,系统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切换合适的BWP。例如,当终端的业务量较低或者没有业务时,终端可以切换到带宽较小的BWP上,从而降低能耗;同时,BWP的引入也提高了系统灵活性。在协议中,对于一个CC(载波)内多个BWP,如果终端当前使用其中之一进行通信,则CORESET(控制信道区域),以及数据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都应该位于该BWP内,对于该CC内其它BWP,终端将不会进行检测。
不过,存在一些BWP,其CORESET在对准共位置参数进行指示时,参考了其它BWP上发送的RS,也就是说,终端需要结合其他BWP上发送的RS才能确定该BWP CORESET对准共位置参数的指示。假定在一个CC内配置了4个BWP,这4个BWP的ID分别为0,1,2,3;每个BWP有两个控制信道对应的CORESET。CORESETs对应的QCL(Quasi-co-location,准共址)关系如下表中第三列所示。
表1
表1中可以看出各BWP CORESET的QCL关系均指向RS a和RS b,但RS a和RS b只会同时在ID为0的BWP上发送,对于ID为1,2,3的BWP,要求仅发送RS a和RS b中的一个,要么均不发送。所以,ID为1,2,3的BWP,妇婴CORESET在对准共位置参数进行指示时,都需要参考ID为0的BWP所发送的RS。
而根据波束失效的定义,是指所有被监测的波束的质量都低于质量门限才会被判断为波束失效。也即,对于表1中的4个BWP,需要确定RS a和RS b和质量均低于质量门限的时候,才能判定对应的波束失效。所以,对于ID为1,2,3的BWP而言,必须要对ID为0的BWP上的RS进行测量才能判断是否所有的波束都失效了。但是,根据前面的介绍,使用ID为1,2,3的BWP中的某一个时,并不能检测BWP 0上发送的信号,否则就失去了采用BWP降低终端功耗的效果。所以,这就造成了在波束恢复过程中,ID为1,2,3的BWP无法进行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处理的问题。在目标波束选择阶段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
另外,针对终端的某些BWP,可能并未为其配置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所以,导致这些BWP在波束恢复流程中,不能实现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类似地,为终端配置的各BWP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BWP没有用于恢复响应阶段DCI检测的控制信道,所以,对于这些BWP而言,在波束恢复过程中,可能无法实现恢复响应阶段的处理。
可见,在为终端配置的各个BWP中,可能存在一些BWP不能实现波束恢复阶段中一个或一个以上阶段的处理,从而导致终端在使用这些BWP进行通信的时候,无法实现波束恢复,使得用户通信中断,从而影响用户通信体验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请参见图1示出的一种波束恢复方法的流程图:
S102:在波束恢复过程中,若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终端根据激活的BWP和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
根据前述介绍可知,在波束恢复流程中,通常包括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目标波束上报阶段以及恢复响应检测阶段。所以,终端在进行波束恢复的过程中,通常会依次进行这四个阶段的处理。不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波束恢复流程中所包含的阶段可以有所增减,例如,在未来的通信技术中,可能会不存在上述四个阶段中的某一个。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波束恢复流程可以包括上述四个阶段中的至少一个。
下面以波束恢复包含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目标波束上报阶段以及恢复响应检测阶段四个阶段为例进行说明:当终端在执行这四个阶段中某一阶段的处理时,确定当前激活的BWP无法实现该阶段的处理,则终端可以重新为该阶段选择一个目标BWP,以便终端可以切换到目标BWP上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相关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在波束恢复过程中,对于波束恢复的一个阶段,终端可以在进入该阶段之后再确定当前所使用的BWP,也即当前激活的BWP,是否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例如,终端在进入波束失效监测阶段之后,临时判定当前激活的BWP,如BWP1是否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
但考虑到基站为终端配置的BWP数目是有限的,所以,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终端也可以预先确定自己的各个BWP对波束恢复流程中各个阶段的支持能力如何,进而为每一个阶段确定出不适合的BWP和适合的BWP。同样以波束失效监测阶段为例,终端可以确定出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BWP集合,这里称为第一子集s11,同时也确定出不适合进行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处理的BWP集合,这里称为第二子集s21。这样,当终端在进入波束恢复流程的波束失效监测阶段时,可以直接确定当前激活的BWP是否属于s21即可,不必临时判定当前激活的BWP是否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
如果当前阶段是指波束失效监测阶段或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则根据前面的介绍可知,当前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则可能存在这样两种情况:
情况1:当前激活的BWP不能独立完成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这意味着当前激活的BWP不能发送用于波束失效监测或目标波束选择的全部RS,假定波束失效监测需要检测参考信号集合q1{RS a,RS b},但是当前激活的BWP只能发送参考信号a以及参考信号b中的某一个,或者是一个都不发送,则在这种情况下,单独根据对当前激活的BWP上参考信号的检测结果是无法独立进行波束失效监测的。同样,假定目标波束选择阶段中,终端需要检测参考信号集合q2{RS c,RS d,RS e,RS f},而当前激活的BWP不能发送该集合中的全部参考信号时,则其无法独立完成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
情况2:当前激活的BWP能够独立完成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但处理效果不满足预设性能要求。在这种情况中,当前激活的BWP上可能有发送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所要求检测的全部参考信号,但是终端对这些参考信号的检测的检测结果不符合预设性能要求,则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认为当前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
如果当前阶段为波束恢复流程中的目标波束上报阶段,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是指未为该BWP配置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如果当前阶段为波束恢复流程中的恢复响应检测阶段,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是指该BWP没有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果终端确定当前的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则终端可以基于预先为当前阶段配置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在这些示例当中,终端侧预先配置有各个BWP在波束恢复各个阶段中作为激活的BWP时对应的目标BWP。这种激活的BWP同对应目标BWP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为切换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波束恢复流程中各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可以杂糅在一起,例如,切换映射关系以BWP进行设置,以BWP1为例,假定BWP1可以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选择阶段以及恢复响应检测阶段的处理,则其对应的切换映射关系可以为:在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目标BWP为BWP0;在目标波束选择阶段,没有目标BWP;在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目标BWP为BWP2;在恢复响应阶段,无目标波束。
但在一些示例中,各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也可以独立,例如,假定BWP0和BWP3均可以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也即BWP0和BWP3属于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第一子集,对应的,BWP1和BWP2则属于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第二子集。所以,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是指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第二子集中各BWP同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第一子集中各BWP之间的映射关系:BWP0无对应的目标BWP;BWP1对应的目标BWP为BWP0或BWP3;BWP2对应的目标BWP也为BWP0或BWP3。
所以,各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也可以独立,也即各阶段对应的第一子集各BWP和第二子集中各BWP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这意味着可能着是一个阶段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与另一个阶段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本身可能不同,当然也可能是两个阶段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相同,但子集中BWP的对应关系不同。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波束恢复流程中的至少两个阶段,可以分别确定对应的第一子集和/或第二子集。或者,针对至少两个阶段,可以分别独立第一子集中BWP同第二子集中BWP的对应关系。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波束恢复流程中某一阶段第二子集s21中各BWP和第一子集s11中各BWP的切换映射关系可以是一对多、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图2-4中分别示出第二子集中BWP和第一子集中BWP的切换映射关系为一对多、一对一和多对多的情况。当某阶段对应的切换映射关系中,一个第二子集中的BWP在第一子集中不只有一个对应的BWP时,终端在该BWP作为激活的BWP,为该激活的BWP选择目标BWP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预设条件或原则进行选择,例如选择ID最小或最大的一个BWP作为目标BWP等。
应当明白的是,当前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可以是通过终端和基站预先约定的方式确定出来的,也可以是由基站配置出后通过信令通知给终端的,甚至还可以是由终端自己独立确定出来的。
毫无疑义的是,终端当前激活的BWP也可能是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处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即便是不进行BWP切换,也是可以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的,所以为了降低处理负担,同时,也为了避免终端进行不必要的切换,缩短波束恢复的处理时间,在一些示例中终端可以不必再确定目标BWP。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在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也即,哪怕终端当前激活的BWP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但终端也仍然可以选择确定目标BWP。
S104:终端切换至目标BWP进行波束恢复流程。
当终端为当前阶段确定出适合实现当前阶段处理的目标BWP之后,终端可以进行BWP切换,切换到目标BWP上后继续进行波束恢复当前阶段的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当终端在为当前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处理的激活的BWP确定出了对应的目标BWP时,就可以直接切换到目标BWP上,不用进行等待。但在本实施例另一些情况下,终端在确定出目标BWP之后,可能不会立即执行BWP切换,而会等待一段时间,或者等待满足切换条件的时候再从激活的BWP上切换到目标BWP上。下面结合示例对切换条件进行说明: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终端可以监测自激活的BWP激活起,在该激活的BWP上未检测到下行控制信息的持续时长,并在持续时长达到预设时间窗时长T时,切换至目标BWP进行当前阶段的处理。可选地,在激活某一BWP的时候,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T,如果终端在定时定时的过程中有从该激活的BWP上检测到DCI,则终端可以复位该定时器,直至定时器定时结束。毫无疑义的是,如果定时器能够定时结束,则意味着自该激活的BWP激活起,终端已经有一段时长为T的连续时间段中未从该BWP上检测到DCI了。
可以明白的是,在上述示例中,终端采用的是定时器来监测是否存在连续时长为T的时间段没有检测到DCI,但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示例中,可以采用计时器来替代定时器,该计时器的计时上限同样等于预设时间窗时长。在某一BWP激活的时候,启动该计时器,在计时未完成之前,如果终端从该激活的BWP上检测到DCI,则计时器复位为0,重新开始计时。如此直至计时完成。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当中,终端可以监测自激活的BWP激活起,在该激活的BWP上未检测到下行控制信息的连续时域资源单元数目,若时域资源单元数目达到预设阈值,则切换至目标BWP进行当前阶段的处理。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确定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的方式当中,相当于终端启动了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的计数值表征了终端在该激活的BWP上连续没有收到DCI的时域资源单元数目。同样地,如果终端在计数过程中,在某一时域资源单元上从该激活的BWP上检测到了DCI,则该计数器可以复位后重新开始计数。在本实施例中,所谓时域资源单元可以是指时隙(slot)、mini-slot(微时隙)、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等目前常用的表示时域资源大小的单元,也可以是未来通信领域中定义的其他时域资源单元。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如果当前处于波束恢复流程的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并且激活的BWP上配置有波束失效监测要求检测(例如,波束失效监测阶段要求检测的参考信号集合为q1)的部分参考信号(如q1中的RS a),则终端确定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终端可以对激活的BWP上配置的那部分参考信号进行检测,在确定检测到的这部分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质量门限时,切换至目标BWP,然后在目标BWP上继续进行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在上述情景中,终端可以在激活的BWP上对集合q1中的RS a进行检测,如果确定检测到的RS a的质量低于质量门限,则终端可以确定当前已经满足切换条件,所以可以执行激活的BWP到目标BWP的切换。
终端在切换到目标BWP上并在目标BWP上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后,如果波束恢复流程仍然没有结束,则,终端可以继续波束恢复流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在执行完BWP切换后,原本的目标BWP就变成了新的激活BWP。同时,波束恢复流程的当前阶段也已经切换到另一阶段了。例如,如果在S102中所谓的当前阶段为波束失效监测阶段,且目标BWP为BWP2,则在终端完成BWP切换后,BWP2就成为了激活BWP,同时,当终端在BWP2上完成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后,待处理的当前阶段就从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切换成了其相邻的下一阶段,也即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对于切换后“当前阶段”的处理也是类似:例如,如果终端确定切换后的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对切换后“当前阶段”的处理,则终端可以继续执行图1中的流程,如此循环直至完成波束恢复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终端在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的时候,如果确定当前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则终端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出与激活的BWP对应,且至少适合对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进行处理的目标BWP,然后通过BWP切换,从而切换到目标BWP上,在目标BWP上实现波束恢复的当前流程。如此,通过将波束恢复与BWP切换结合,从而使得即便是在存在部分BWP不能独立实现波束恢复流程的情况下,终端也依旧可以基于BWP切换实现波速恢复,保证终端与基站间的通信链路不至中断不能恢复,提升了终端侧的通信质量。
实施例二: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前述波束恢复方法的优点与细节,本实施例将继续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波束恢复方法进行介绍,请结合图5示出的波束恢复方法的一种可选地流程图:
S502:确定当前激活的BWP是否为预设BWP。
若终端的判断阶段为否,则进行S504,否则进入S506。预设BWP实质是指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的BWP。在本实施例中,终端会预先确定出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处理的BWP,例如,终端可以预先确定出波束恢复流程各阶段对应的预设BWP,在本实施例中,将各阶段的预设BWP的集合称为“第二BWP集合”,简称s2。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波束恢复流程的四个阶段,预设BWP可能不会完全相同:
假定当前正处于波束恢复流程的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则预设BWP可以指其上所发送参考信号不足以让终端实现波束失效判断的BWP,或者其上所发送的参考信号虽然可以令终端完成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但是终端对这些参考信号的检测结果达不到预设性能要求的BWP。这里假定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预设BWP所构成的集合为s21。
假定终端当前正在进行波束恢复流程的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则预设BWP可以指其上所发送参考信号的集合q0不包含目标波束选择阶段所要求检测的全部参考信号的集合q2的BWP。换言之,如果当前激活的BWP对应的集合q2不能构成集合q0的子集,则激活的BWP不是预设BWP。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预设波束还可以包括那些所发送的参考信号能够独立地令终端选择出目标波束,但终端对对应参考信号的检测质量到不到对应质量门限的BWP。这里假定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预设BWP所构成的集合为s22。
如果当前阶段为波束恢复流程中的目标波束上报阶段,则预设BWP可以是指未配置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的BWP。这里假定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预设BWP所构成的集合为s23。
如果当前阶段为波束恢复流程中的恢复响应检测阶段,则预设BWP可以是指没有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的BWP。这里假定恢复响应检测阶段的预设BWP所构成的集合为s24。
所以,第二BWP集合s2为{s21,s22,s23,s24},可见第二BWP集合s2中各BWP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不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s2中某一BWP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s2中某一BWP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s2中某一BWP没有配置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不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阶段的处理,例如,s2中某一BWP没有配置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S504:根据预设的回退参数将激活的BWP切换为目标BWP。
当确定当前激活的BWP是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所对应的预设BWP后,终端可以根据预设的回退参数进行BWP切换。激活的BWP的回退参数中通常包括能够表征该激活的BWP的目标BWP的信息,该信息可以用于确定该激活的BWP对应的目标BWP是哪一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二BWP集合中的各预设BWP对应的目标BWP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这里将各的预设BWP对应的目标BWP所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一BWP集合”,简称s1。所以,第二BWP集合S2中某一预设BWP的回退参数中用于指示该预设BWP对应目标BWP的信息可以为该预设BWP同第一BWP集合s1中BWP的对应关系,也即切换映射关系。
另外,激活的BWP的回退参数也可以包括该激活的BWP切换到对应目标BWP的切换条件。例如,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和计数器的计数上限等几种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回退参数可以包括切换映射关系以及切换条件两种中的至少一种。当回退参数仅包括切换映射关系时,则第二BWP集合中各预设BWP可以直接切换到对应目标BWP上,也即没有额外的切换条件。当回退参数仅包括切换条件,第二BWP集合中各预设BWP切换到的目标BWP也可以是预先统一默认设置的。当然,在更多的示例当中,回退参数可以同时包括切换映射关系以及切换条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终端在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之前,就会预先确定出波束恢复流程中可能的切换情景,进行波束恢复配置,为波束恢复流程做好准备工作,下面结合图6示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波束恢复配置流程进行简单介绍:
S602:确定第一BWP集合和第二BWP集合。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BWP集合s1中各BWP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s1中某一BWP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s1中某一BWP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适合实现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s1中某一BWP配置有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阶段的处理,例如,s1中某一BWP配置有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第二BWP集合s2中各BWP所需满足的条件在前面已经进行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BWP集合s1和第二BWP集合s2可以不存在交集,也可以存在交集。另外,本实施例中不对确定第一BWP集合和第二BWP集合的时序进行限定,终端可以先确定第一BWP集合和第二BWP集合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同时确定这两个BWP集合。
S604:为第二BWP集合中的BWP确定用于回退到第一BWP集合中BWP的回退参数。
在一些情况下,第二BWP集合中各预设BWP的回退参数可以被统一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各预设BWP的回退参数可能相同,即切换映射关系相同,切换条件也相同。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BWP集合中包括有initial(初始)BWP或者default(默认)BWP,各预设BWP所对应的目标BWP可以均为该initial BWP或者default BWP,因为通常情况下,相较于其他BWP,initial BWP和default BWP性能更好。
在另一些情况下,第二BWP集合中各预设BWP的回退参数可以分别配置。同时,各预设BWP在波束恢复流程各阶段的回退参数也可以相互独立。假定第一BWP集合s1中包括为{s11,s12,s13,s14},其中s11中所包含的各BWP为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处理的BWP,s12中所包含的各BWP为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处理的BWP,s13中所包含的各BWP为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上报阶段处理的BWP,s14中所包含的各BWP为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恢复响应检测阶段处理的BWP。则终端确定第二BWP集合s2中各BWP切换映射关系,实际上就是确定s21中各BWP同s11中各BWP的映射关系,s22中各BWP同s12中各BWP的映射关系,s23中各BWP同s13中各BWP的映射关系,以及s24中各BWP同s14中各BWP的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回退参数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让第二BWP集合中的预设BWP回退到能够连续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较多阶段处理的BWP上,例如,假定BWP2不能独立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而BWP1和BWP3、BWP4都可以实现目标波束选择的流程,但BWP1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后的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而BWP3不适合实现恢复响应检测阶段的处理,BWP4则可以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及其以后各阶段的处理,则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优先创建第二BWP集合中BWP2同第一BWP集合集合中BWP4之间的切换映射关系,这样,当终端在波束恢复流程中从BWP2切换至BWP4之后,就可以直接在该BWP上完成波束恢复剩余各阶段的处理,而不必再进行BWP切换,能够节约波束恢复的处理时间,提升波束恢复效率,增强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图7-10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中终端根据预设的回退参数将激活的BWP切换为目标BWP的过程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7,图7中当前的激活BWP为BWP1,假定BWP1不能独立完成波束失效监测,例如BWP1上不会发送用于波束失效监测的RS或者只发送用于波束失效监测的RS集合q1所包含的部分RS,则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BWP1的回退参数进行BWP切换:
首先,终端需要确定BWP1的回退对象,在图7中,BWP1需要切换到的目标BWP是BWP0。
另外,终端要确定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只有当切换条件满足时才执行BWP切换,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切换条件可以包括:
条件一:终端在BWP1上已经有时长为T的时间段没有收到过DCI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T的大小可以由时间窗大小确定,也可以由计数器确定,T中包括m个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BWP1会发送有用于波束失效监测集合q1所包含的部分RS,也就是说波束失效监测的RS集合q1中只有一部分在该BWP1上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终端确定对RS集合q1中在该BWP1上所发送RS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质量门限,则就可以确定满足切换条件。也即在这些示例中,切换条件不包括条件一,而是包括条件二:BWP1发送波束失效监测的RS集合q1中的部分参考信号,且终端对这部分参考信号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质量门限。
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切换条件也同时包括上述条件一和条件二。
毫无疑义,终端执行BWP切换时,除了满足上述前述各种切换条件中的任意一种时,也隐含要求BWP1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监测。
在图7当中,终端通过判断,确定满足BWP1回退参数中的回退条件之后,可以执行BWP切换,从BWP1切换到BWP0上,并在BWP0丧执行波束失效监测流程(图7中示意为a0)。
对于目标波束选择阶段,请参见图8:图8中当前激活的BWP为BWP0,假定终端在BWP0上已经实现了波束失效监测流程(图8中示意为a1),但BWP0不能独立完成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BWP0上不会发送用于目标波束选择的RS,或者只发送用于目标波束选择的RS集合q2所包含的部分RS,或者在该BWP0上选择不到满足条件的目标波束,则在这些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BWP0的回退参数进行BWP切换。在图8中,BWP0在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目标BWP为BWP2,所以终端可以切换到BWP2上执行目标波束选择流程(图8中示意为a2)的处理。
对于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BWP切换示意图如图9所示:图9中当前激活的BWP为BWP2,假定终端在BWP2上已经实现了波束失效监测流程(图9中示意为b1)、目标波束选择流程(图9中示意为b2),不过,BWP2不能实现完成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在TDD(Time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情况下,BWP2上没有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配置,则终端在波束恢复流程中,当进行到目标波束上报流程时,在检测确定满足切换条件后,可以根据BWP2的回退参数切换到其目标BWP,BWP0上,并在BWP0上执行目标波束上报流程(图9中示意为b3)。
波束恢复流程中恢复响应检测阶段中BWP切换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中当前激活的BWP为BWP3,假定终端在BWP3上已经实现了波束失效监测流程(图10中示意为c1)、目标波束选择流程(图10中示意为c2)以及目标波束上报流程(图10中示意为c3),不过,BWP3不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的处理,因为BWP3上没有用于波束恢复响应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因此需要切换到具有用于波束恢复响应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的BWP,如BWP2上继续进行恢复响应检测流程(图10中示意为c4)。
在图7-10中,都仅示出了终端进行一次BWP切换的情形,但需要说明的是,图7-10所示出的几种BWP切换情况可以结合,也就是说,在波束恢复流程中,BWP的切换可以发生不只一次。
S506:在当前激活的BWP上进行当前阶段的处理。
如果终端原本激活的BWP就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则终端可以不必进行BWP切换,也即激活的BWP不变,终端直接在该激活的BWP上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
如果终端原本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则终端经过S504中的BWP切换之后激活的BWP已经变成了适合进行当前阶段处理的BWP,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也可以在当前激活的BWP上进行当前阶段的处理。
S508:判断波束恢复流程是否结束。
S502至S506处理适合波束恢复流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所以当终端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后,可以确定波束恢复流程是否已经结束,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流程,否则进入S510,然后继续循环前述处理。
S510:跳转至波束恢复流程的下一阶段。
终端跳转到波束恢复流程的下一阶段之后,继续进入S502。
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在正式进入波束恢复流程之前,终端可以先进行波束恢复配置,预先确定出第一BWP集合、第二BWP集合,并且配置好第二BWP集合中各BWP回退切换到第一BWP集合中对应BWP的回退参数。这样,当终端执行波束回退流程的时候,终端可以直接根据预先的配置,按照回退参数执行回退,这样可基于BWP切换实现波束恢复的各个阶段,重建波束链路,保障用户的通信;同时,因为避免了临时确定BWP切换策略,能够节约波束恢复流程所需的时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将提供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请参见图11示出的波束恢复方法的流程图:
S1102:确定BWP集合中各BWP的回退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回退参数包括用于表征切换映射关系的信息和用于表征切换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实例中,回退参数同时包括切换映射关系和切换条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例中,终端在为BWP集合中各BWP确定回退参数的时候,可以以BWP集合为单位进行统一配置,也即该BWP集合中各个BWP的回退参数一致。不过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终端在确定回退参数的时候,可以为该BWP集合中的BWP确定不完全相同的回退参数,也即为至少两个BWP分别配置回退参数。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终端为该BWP集合中的两类BWP分别配置回退参数,其中一类中各BWP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不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2、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3、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没有配置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4、不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没有配置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另一类中各BWP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2、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3、适合实现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配置有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4、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配置有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类BWP中可以有部分BWP相同。另外,本实施例中,终端在配置回退参数的时候,可以根据波束恢复流程中不同阶段分别配置回退参数,也可以将统一配置各阶段的回退参数。
S1104:在波束恢复流程中根据BWP的回退参数执行BWP切换进行波束恢复。
在一些示例中,BWP集合中各BWP的回退参数是统一配置的,而该BWP集合中包含的BWP并不仅仅是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某一阶段处理的BWP。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该BWP集合中包括有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处理的一个或多个BWP,包括有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处理的一个或多个BWP,还包括有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上报阶段处理的一个或多个BWP,以及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恢复响应监测阶段处理的一个或多个BWP。
所以针对波束恢复的一个阶段,BWP集合中有一些BWP的回退参数是无需生效的,因为在波束恢复的某个阶段中,存在一个或多个BWP,是适合实现波束恢复当前阶段处理的。所以,终端需要判断针对BWP集合中的各个BWP,回退参数是否需要生效。
在本实施例中,将回退参数需要生效的BWP称为“生效BWP”,可见生效BWP满足以下几种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该生效BWP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该生效BWP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该生效BWP不能进行波束恢复过程中被选择波束信息的上报;
该生效BWP不能进行用于波束恢复响应的的控制信息检测。
当终端确定出生效BWP之后,在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的时候,如果当前激活的BWP是生效BWP,则可以根据让回退参数生效,根据对应的回退参数从该生效BWP切换到目标BWP上,进行波束恢复。
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当需要实现波束切换时,也可以通过BWP切换结合波束恢复,快速完成波束链路的重建,避免波束链路阻塞影响用户需求,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恢复装置,请参见图12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波束恢复装置120包括目标BWP确定单元122、目标BWP切换单元124,目标BWP确定单元122,用于在波束恢复过程中,若激活的BWP不适于波束恢复当前阶段的处理,根据激活的BWP和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为当前阶段确定目标BWP;目标BWP切换单元124用于切换至目标BWP进行波束恢复流程。
根据前述介绍可知,在波束恢复流程中,通常包括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目标波束上报阶段以及恢复响应检测阶段。所以,波束恢复装置120在进行波束恢复的过程中,通常会依次进行这四个阶段的处理。不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的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波束恢复流程中所包含的阶段可以有所增减,例如,在未来的通信技术中,可能会不存在上述四个阶段中的某一个。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波束恢复流程可以包括上述四个阶段中的至少一个。
下面以波束恢复包含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目标波束上报阶段以及恢复响应检测阶段四个阶段为例进行说明:当波束恢复装置120在执行这四个阶段中某一阶段的处理时,确定当前激活的BWP无法实现该阶段的处理,则目标BWP确定单元122可以重新为该阶段选择一个目标BWP,以便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可以切换到目标BWP上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相关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波束恢复过程中,对于波束恢复的一个阶段,目标BWP确定单元122可以在进入该阶段之后再确定当前所使用的BWP,也即当前激活的BWP,是否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例如,目标BWP确定单元122在进入波束失效监测阶段之后,临时判定当前激活的BWP,如BWP1是否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
但考虑到基站为波束恢复装置120配置的BWP数目是有限的,所以,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目标BWP确定单元122也可以预先确定自己的各个BWP对波束恢复流程中各个阶段的支持能力如何,进而为每一个阶段确定出不适合的BWP和适合的BWP。同样以波束失效监测阶段为例,目标BWP确定单元122可以确定出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BWP集合,这里称为第一子集s11,同时也确定出不适合进行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处理的BWP集合,这里称为第二子集s21。这样,当波束恢复装置120在进入波束恢复流程的波束失效监测阶段时,目标BWP确定单元122可以直接确定当前激活的BWP是否属于s21即可,不必临时判定当前激活的BWP是否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
如果当前阶段是指波束失效监测阶段或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则根据前面的介绍可知,当前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则可能存在这样两种情况:
情况1:当前激活的BWP不能独立完成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这意味着当前激活的BWP不能发送用于波束失效监测或目标波束选择的全部RS,假定波束失效监测需要检测参考信号集合q1{RS a,RS b},但是当前激活的BWP只能发送参考信号a以及参考信号b中的某一个,或者是一个都不发送,则在这种情况下,单独根据对当前激活的BWP上参考信号的检测结果是无法独立进行波束失效监测的。同样,假定目标波束选择阶段中,波束恢复装置120需要检测参考信号集合q2{RS c,RS d,RS e,RS f},而当前激活的BWP不能发送该集合中的全部参考信号时,则其无法独立完成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
情况2:当前激活的BWP能够独立完成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但处理效果不满足预设性能要求。在这种情况中,当前激活的BWP上可能有发送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所要求检测的全部参考信号,但是波束恢复装置120对这些参考信号的检测的检测结果不符合预设性能要求,则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认为当前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
如果当前阶段为波束恢复流程中的目标波束上报阶段,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是指未为该BWP配置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如果当前阶段为波束恢复流程中的恢复响应检测阶段,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是指该BWP没有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果确定当前的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则目标BWP确定单元122可以基于预先为当前阶段配置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在这些示例当中,波束恢复装置120侧预先配置有各个BWP在波束恢复各个阶段中作为激活的BWP时对应的目标BWP。这种激活的BWP同对应目标BWP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为切换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波束恢复流程中各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可以杂糅在一起,例如,切换映射关系以BWP进行设置,以BWP1为例,假定BWP1可以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选择阶段以及恢复响应检测阶段的处理,则其对应的切换映射关系可以为:在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目标BWP为BWP0;在目标波束选择阶段,没有目标BWP;在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目标BWP为BWP2;在恢复响应阶段,无目标波束。
但在一些示例中,各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也可以独立,例如,假定BWP0和BWP3均可以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也即BWP0和BWP3属于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第一子集,对应的,BWP1和BWP2则属于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第二子集。所以,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是指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第二子集中各BWP同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第一子集中各BWP之间的映射关系:BWP0无对应的目标BWP;BWP1对应的目标BWP为BWP0或BWP3;BWP2对应的目标BWP也为BWP0或BWP3。
所以,各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也可以独立,也即各阶段对应的第一子集各BWP和第二子集中各BWP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这意味着可能着是一个阶段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与另一个阶段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本身可能不同,当然也可能是两个阶段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相同,但子集中BWP的对应关系不同。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波束恢复流程中的至少两个阶段,波束恢复装置120可以分别确定对应的第一子集和/或第二子集。或者,针对至少两个阶段,波束恢复装置120可以分别独立第一子集中BWP同第二子集中BWP的对应关系。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波束恢复流程中某一阶段第二子集中各BWP和第一子集中各BWP的切换映射关系可以是一对多、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图2-4中分别示出第二子集中BWP和第一子集中BWP的切换映射关系为一对多、一对一和多对多的情况。当某阶段对应的切换映射关系中,一个第二子集中的BWP在第一子集中不只有一个对应的BWP时,目标BWP确定单元122在该BWP作为激活的BWP,为该激活的BWP选择目标BWP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预设条件或原则进行选择,例如选择ID最小或最大的一个BWP作为目标BWP等。
应当明白的是,波束恢复装置120侧预设配置出的当前阶段的切换映射关系可以是通过波束恢复装置120和基站预先约定的方式确定出来的,也可以是由基站配置出后通过信令通知给波束恢复装置120的,甚至还可以是由终端自己独立确定出来的。
毫无疑义的是,波束恢复装置120当前激活的BWP也可能是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处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波束恢复装置120即便是不进行BWP切换,也是可以实现当前阶段的处理的,所以为了降低处理负担,同时,也为了避免波束恢复装置120进行不必要的切换,缩短波束恢复的处理时间,在一些示例中目标BWP确定单元122可以不必再确定目标BWP。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在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也即,哪怕波束恢复装置120当前激活的BWP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但目标BWP确定单元122也仍然可以选择确定目标BWP。
当目标BWP确定单元122为当前阶段确定出适合实现当前阶段处理的目标BWP之后,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可以进行BWP切换,切换到目标BWP上后继续进行波束恢复当前阶段的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当目标BWP确定单元122在为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处理的激活BWP确定出了对应的目标BWP时,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就可以直接切换到目标BWP上,不用进行等待。但在本实施例另一些情况下,在目标BWP确定单元122确定出目标BWP之后,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可能不会立即执行BWP切换,而会等待一段时间,或者等待满足切换条件的时候再从激活的BWP上切换到目标BWP上。下面结合示例对切换条件进行说明:
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可以监测自激活的BWP激活起,在该激活的BWP上未检测到下行控制信息的持续时长,并在持续时长达到预设时间窗时长T时,切换至目标BWP进行当前阶段的处理。可选地,在激活某一BWP的时候,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T,如果波束恢复装置120在定时定时的过程中有从该激活的BWP上检测到DCI,则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可以复位该定时器,直至定时器定时结束。毫无疑义的是,如果定时器能够定时结束,则意味着自该激活的BWP激活起,波束恢复装置120已经有一段时长为T的连续时间段中未从该BWP上检测到DCI了。
可以明白的是,在上述示例中,目标BWP切换单元124采用的是定时器来监测是否存在连续时长为T的时间段没有检测到DCI,但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些示例中,可以采用计时器来替代定时器,该计时器的计时上限同样等于预设时间窗时长。在某一BWP激活的时候,启动该计时器,在计时未完成之前,如果波束恢复装置120从该激活的BWP上检测到DCI,则计时器复位为0,重新开始计时。如此直至计时完成。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当中,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可以监测自激活的BWP激活起,在该激活的BWP上未检测到下行控制信息的连续时域资源单元数目,若时域资源单元数目达到预设阈值,则切换至目标BWP进行当前阶段的处理。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确定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的方式当中,相当于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启动了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的计数值表征了波束恢复装置120在该激活的BWP上连续没有收到DCI的时域资源单元数目。同样地,在计数过程中,如果波束恢复装置120在某一时域资源单元上从该激活的BWP上检测到了DCI,则该计数器可以复位后重新开始计数。在本实施例中,所谓时域资源单元可以是指slot、mini-slot、OFDM符号等目前常用的表示时域资源大小的单元,也可以是未来通信领域中定义的其他时域资源单元。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如果当前处于波束恢复流程的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并且当前激活的BWP上配置有波束失效监测要求检测(例如,波束失效监测阶段要求检测的参考信号集合为q1)的部分参考信号(如q1中的RS a),则目标BWP切换单元124确定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可以对激活的BWP上配置的那部分参考信号进行检测,在确定这部分参考信号的质量均低于质量门限时,切换至目标BWP,然后在目标BWP上继续进行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在上述情景中,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可以在当前激活的BWP上对集合q1中的RS a进行检测,如果确定检测到的RS a的质量低于质量门限,则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可以确定当前已经满足切换条件,所以可以执行激活的BWP到目标BWP的切换。
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在切换到目标BWP上并在目标BWP上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后,如果波束恢复流程仍然没有结束,则,继续恢复单元126可以继续波束恢复流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目标BWP切换单元124执行完BWP切换后,原本的目标BWP就变成了当前激活的BWP。同时,波束恢复流程的当前阶段也已经切换到另一阶段了。例如,如果“当前阶段”为波束失效监测阶段,且目标BWP为BWP2,则在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完成BWP切换后,BWP2就成为了当前激活的BWP,同时,当目标BWP切换单元124在BWP2上完成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后,待处理的当前阶段就从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切换成了其相邻的下一阶段,也即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对于切换后“当前阶段”的处理也是类似:例如,如果波束恢复装置120确定切换后的激活的BWP,也即原目标BWP不适合实现对切换后“当前阶段”的处理,则波束恢复装置120可以继续循环前述过程,直至完成波束恢复为止。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120可以部署在终端上,其中目标BWP确定单元122、目标BWP切换单元124的功能可以通过终端的处理器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在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的时候,如果确定当前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则波束恢复装置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出与当前激活的BWP对应,且至少适合对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进行处理的目标BWP,然后通过BWP切换,从而切换到目标BWP上,在目标BWP上实现波束恢复的当前流程。如此,通过将波束恢复与BWP切换结合,从而使得即便是在存在部分BWP不能独立实现波束恢复流程的情况下,波束恢复装置也依旧可以基于BWP切换实现波速恢复,保证波束恢复装置与基站间的通信链路不至中断不能恢复,提升了波束恢复装置侧的通信质量。
实施例五: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前述波束恢复装置的优点与细节,本实施例将继续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波束恢复装置进行介绍:
请结合图13示出的波束恢复装置13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波束恢复装置130包括恢复配置单元131、目标BWP确定单元132、目标BWP切换单元133。
其中,目标BWP确定单元132确定当前激活的BWP是否为预设BWP。若目标BWP确定单元132的判断阶段为否,则无需进行BWP切换,否则需要进行BWP切换。
预设BWP实质是指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的BWP。在本实施例中,恢复配置单元131会预先确定出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处理的BWP,例如,恢复配置单元131可以预先确定出波束恢复流程各阶段对应的预设BWP,在本实施例中,将各阶段的预设BWP的集合称为“第二BWP集合”,简称s2。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波束恢复流程的四个阶段,预设BWP可能不会完全相同:
假定当前正处于波束恢复流程的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则预设BWP可以指其上所发送参考信号不足以让波束恢复装置130实现波束失效判断的BWP,或者其上所发送的参考信号虽然可以令波束恢复装置130完成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但是波束恢复装置130对这些参考信号的检测结果达不到预设性能要求的BWP。这里假定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预设BWP所构成的集合为s21。
假定波束恢复装置130当前正在进行波束恢复流程的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则预设BWP可以指其上所发送参考信号的集合q0不包含目标波束选择阶段所要求检测的全部参考信号的集合q2的BWP。换言之,如果当前激活的BWP对应的集合q2不能构成集合q0的子集,则激活的BWP不是预设BWP。这里假定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预设BWP所构成的集合为s22。
如果当前阶段为波束恢复流程中的目标波束上报阶段,则预设BWP可以是指未配置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的BWP。这里假定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预设BWP所构成的集合为s23。
如果当前阶段为波束恢复流程中的恢复响应检测阶段,则预设BWP可以是指没有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的BWP。这里假定恢复响应检测阶段的预设BWP所构成的集合为s24。
所以,第二BWP集合s2为{s21,s22,s23,s24},可见第二BWP集合s2中各BWP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不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s2中某一BWP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s2中某一BWP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s2中某一BWP没有配置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不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阶段的处理,例如,s2中某一BWP没有配置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当目标BWP确定单元132确定当前激活的BWP是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所对应的预设BWP后,目标BWP切换单元133可以根据预设的回退参数进行BWP切换。激活的BWP的回退参数中通常包括能够表征该激活的BWP的目标BWP的信息,该信息可以用于确定该激活的BWP对应的目标BWP是哪一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二BWP集合中的各预设BWP对应的目标BWP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这里将各的预设BWP对应的目标BWP所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一BWP集合”,简称s1。所以,第二BWP集合S2中某一预设BWP的回退参数中用于指示该预设BWP对应目标BWP的信息可以为该预设BWP同第一BWP集合s1中BWP的对应关系,也即切换映射关系。
另外,激活的BWP的回退参数也可以包括该激活的BWP切换到对应目标BWP的切换条件。例如,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和计数器的计数上限等几种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回退参数可以包括切换映射关系以及切换条件两种中的至少一种。当回退参数仅包括切换映射关系时,则第二BWP集合中各预设BWP可以直接切换到对应目标BWP上,也即没有额外的切换条件。当回退参数仅包括切换条件,第二BWP集合中各预设BWP切换到的目标BWP也可以是预先统一默认设置的。当然,在更多的示例当中,回退参数可以同时包括切换映射关系以及切换条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当中,在波束恢复装置130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之前,恢复配置单元131就会预先确定出波束恢复流程中可能的切换情景,进行波束恢复配置,为波束恢复流程做好准备工作:
恢复配置单元131可以先确定出第一BWP集合和第二BWP集合,然后为第二BWP集合中的BWP确定用于回退到第一BWP集合中BWP的回退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BWP集合s1中各BWP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s1中某一BWP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s1中某一BWP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适合实现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s1中某一BWP配置有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阶段的处理,例如,s1中某一BWP配置有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第二BWP集合s2中各BWP所需满足的条件在前面已经进行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BWP集合s1和第二BWP集合s2可以不存在交集,也可以存在交集。另外,本实施例中不对确定第一BWP集合和第二BWP集合的时序进行限定,恢复配置单元131可以先确定第一BWP集合和第二BWP集合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同时确定这两个BWP集合。
在一些情况下,第二BWP集合中各预设BWP的回退参数可以被统一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各预设BWP的回退参数可能相同,即切换映射关系相同,切换条件也相同。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BWP集合中包括有initial BWP或者default BWP,各预设BWP所对应的目标BWP可以均为该initial BWP或者default BWP,因为通常情况下,相较于其他BWP,initialBWP和default BWP性能更好。
在另一些情况下,第二BWP集合中各预设BWP的回退参数可以分别配置。同时,各预设BWP在波束恢复流程各阶段的回退参数也可以相互独立。假定第一BWP集合s1中包括为{s11,s12,s13,s14},其中s11中所包含的各BWP为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处理的BWP,s12中所包含的各BWP为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处理的BWP,s13中所包含的各BWP为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上报阶段处理的BWP,s14中所包含的各BWP为适合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恢复响应检测阶段处理的BWP。则恢复配置单元131确定第二BWP集合s2中各BWP切换映射关系,实际上就是确定s21中各BWP同s11中各BWP的映射关系,s22中各BWP同s12中各BWP的映射关系,s23中各BWP同s13中各BWP的映射关系,以及s24中各BWP同s14中各BWP的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恢复配置单元131确定回退参数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让第二BWP集合中的预设BWP回退到能够连续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较多阶段处理的BWP上,例如,假定BWP2不能独立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而BWP1和BWP3、BWP4都可以实现目标波束选择的流程,但BWP1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后的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而BWP3不适合实现恢复响应检测阶段的处理,BWP4则可以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及其以后各阶段的处理,则在这种情况下,恢复配置单元131可以优先创建第二BWP集合中BWP2同第一BWP集合集合中BWP4之间的切换映射关系,这样,当波束恢复装置130的目标BWP切换单元133在波束恢复流程中从BWP2切换至BWP4之后,就可以直接在该BWP上完成波束恢复剩余各阶段的处理,而不必再进行BWP切换,能够节约波束恢复的处理时间,提升波束恢复效率,增强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图7-10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中目标BWP切换单元133根据预设的回退参数将当前激活的BWP切换为目标BWP的过程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7,图7中当前激活的BWP为BWP1,假定BWP1不能独立完成波束失效监测,例如BWP1上不会发送用于波束失效监测的RS或者只发送用于波束失效监测的RS集合q1所包含的部分RS,则在这种情况下,目标BWP切换单元133可以根据BWP1的回退参数进行BWP切换:
首先,目标BWP切换单元133需要确定BWP1的回退对象,在图7中,BWP1需要切换到的目标BWP是BWP0,并在BWP0丧执行波束失效监测流程(图7中示意为a0)。
另外,目标BWP切换单元133要确定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只有当切换条件满足时才执行BWP切换,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切换条件可以包括:
条件一:波束恢复装置130在BWP1上已经有时长为T的时间段没有收到过DCI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T的大小可以由时间窗大小确定,也可以由计数器确定,T中包括m个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BWP1会发送有用于波束失效监测集合q1所包含的部分RS,也就是说波束失效监测的RS集合q1中只有一部分在该BWP1上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目标BWP切换单元133确定对RS集合q1中在该BWP1上所发送RS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质量门限,则就可以确定满足切换条件。也即在这些示例中,切换条件不包括条件一,而是包括条件二:BWP1发送波束失效监测的RS集合q1中的部分参考信号,且波束恢复装置130对这部分参考信号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质量门限。
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切换条件也同时包括上述条件一和条件二。
毫无疑义,目标BWP切换单元133执行BWP切换时,除了满足上述前述各种切换条件中的任意一种时,也隐含要求BWP1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监测。
在图7当中,目标BWP切换单元133通过判断,确定满足BWP1回退参数中的回退条件之后,可以执行BWP切换,从BWP1切换到BWP0上。
对于目标波束选择阶段,请参见图8:图8中当前激活的BWP为BWP0,假定波束恢复装置130在BWP0上已经实现了波束失效监测流程(图8中示意为a1),但BWP0不能独立完成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BWP0上不会发送用于目标波束选择的RS,或者只发送用于目标波束选择的RS集合q2所包含的部分RS,或者在该BWP0上选择不到满足条件的目标波束,则在这些情况下,目标BWP切换单元133可以根据BWP0的回退参数进行BWP切换。在图8中,BWP0在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目标BWP为BWP2,所以终端可以切换到BWP2上执行目标波束选择流程(图8中示意为a2)的处理。
对于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BWP切换示意图如图9所示:图9中当前激活的BWP为BWP2,假定波束恢复装置130在BWP2上已经实现了波束失效监测流程(图9中示意为b1)、目标波束选择流程(图9中示意为b2),不过,BWP2不能实现完成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情况下,BWP2上没有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配置,则在波束恢复流程中,当进行到目标波束上报流程时,在检测确定满足切换条件后,可以根据BWP2的回退参数切换到其目标BWP,BWP0上,并在BWP0上执行目标波束上报流程(图9中示意为b3)。
波束恢复流程中恢复响应检测阶段中BWP切换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中当前激活的BWP为BWP3,假定波束恢复装置130在BWP3上已经实现了波束失效监测流程(图10中示意为c1)、目标波束选择流程(图10中示意为c2)以及目标波束上报流程(图10中示意为c3),不过,BWP3不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的处理,因为BWP3上没有用于波束恢复响应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因此需要切换到具有用于波束恢复响应检测的控制信道资源的BWP,如如BWP2上继续进行恢复响应检测流程(图10中示意为c4)。
在图7-10中,都仅示出了波束恢复装置130进行一次BWP切换的情形,但需要说明的是,图7-10所示出的几种BWP切换情况可以结合,也就是说,在波束恢复流程中,BWP的切换可以发生不只一次。
如果波束恢复装置130原本激活的BWP就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则波束恢复装置130可以不必进行BWP切换,也即激活的BWP不变,波束恢复装置130直接在该激活的BWP上进行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
如果波束恢复装置130原本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则目标BWP切换单元133经过BWP切换之后激活的BWP已经变成了适合进行当前阶段处理的BWP,在这种情况下,波束恢复装置130也可以在当前激活的BWP上进行当前阶段的处理。
当波束恢复装置130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后,还可以确定波束恢复流程是否已经结束,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结束流程,否则跳转至波束恢复流程的下一阶段,继续循环处理直至波束恢复流程结束。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130可以部署在终端上,其中,恢复配置单元131、目标BWP确定单元132、目标BWP切换单元133的功能可以通过终端的处理器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在正式进入波束恢复流程之前,波束恢复装置可以先进行波束恢复配置,预先确定出第一BWP集合、第二BWP集合,并且配置好第二BWP集合中各BWP回退切换到第一BWP集合中对应BWP的回退参数。这样,当波束恢复装置执行波束回退流程的时候,波束恢复装置可以直接根据预先的配置,按照回退参数执行回退,这样可基于BWP切换实现波束恢复的各个阶段,重建波束链路,保障用户的通信;同时,因为避免了临时确定BWP切换策略,能够节约波束恢复流程所需的时间。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将提供一种波束恢复装置,请参见图14示出的波束恢复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波束恢复装置140包括参数确定单元142、切换执行单元144。
参数确定单元142用于确定BWP集合中各BWP的回退参数。在本实施例中回退参数包括用于表征切换映射关系的信息和用于表征切换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实例中,回退参数同时包括切换映射关系和切换条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例中,参数确定单元142在为BWP集合中各BWP确定回退参数的时候,可以以BWP集合为单位进行统一配置,也即该BWP集合中各个BWP的回退参数一致。不过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参数确定单元142在确定回退参数的时候,可以为该BWP集合中的BWP确定不完全相同的回退参数,也即为至少两个BWP分别配置回退参数。例如,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参数确定单元142为该BWP集合中的两类BWP分别配置回退参数,其中一类中各BWP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不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2、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3、不适合实现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没有配置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4、不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没有配置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回退参数包括第二BWP集合中各BWP对应的切换映射关系以及切换到第一BWP集合中目标BWP的切换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BWP集合中s1中的各BWP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适合实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2、适合实现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3、适合实现目标波束上报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配置有用于目标波束上报的PRACH资源;
4、适合实现恢复响应阶段阶段的处理,例如该类BWP中的某一个配置有用于恢复响应阶段中DCI检测的控制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类BWP中可以有部分BWP相同。另外,本实施例中,参数确定单元142在配置回退参数的时候,可以根据波束恢复流程中不同阶段分别配置回退参数,也可以将统一配置各阶段的回退参数。
切换执行单元144用于在波束恢复流程中根据BWP的回退参数执行BWP切换进行波束恢复。在一些示例中,BWP集合中各BWP的回退参数是由参数确定单元142统一配置的,而BWP集合中包含的BWP并不仅仅是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某一阶段处理的BWP。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该BWP集合中包括有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波束失效监测阶段处理的一个或多个BWP,包括有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选择阶段处理的一个或多个BWP,还包括有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目标波束上报阶段处理的一个或多个BWP,以及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恢复响应监测阶段处理的一个或多个BWP。
所以针对波束恢复的一个阶段,BWP集合中有一些BWP的回退参数是无需生效的,因为在波束恢复的某个阶段中,存在一个或多个BWP,是适合实现波束恢复当前阶段处理的。所以,切换执行单元144需要确定第二BWP集合中回退参数需要生效的生效BWP。
在本实施例中,将回退参数需要生效的BWP称为“生效BWP”,可见生效BWP满足以下几种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该生效BWP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判断;
该生效BWP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后的波束选择;
该生效BWP不能进行波束恢复过程中被选择波束信息的上报;
该生效BWP不能进行用于波束恢复响应的的控制信息检测。
当确定出生效BWP之后,在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的时候,如果当前激活的BWP是生效BWP,则切换执行单元144可以根据让回退参数生效,根据对应的回退参数从该生效BWP切换到目标BWP上。
切换执行单元144在切换到目标BWP上后,可以继续波束恢复流程处理直至实现波束恢复。应当明白的是,波束恢复装置140可能需要多次执行BWP切换才能完成波束恢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140可以部署在终端上,其中,参数确定单元142、切换执行单元144的功能可以通过终端的处理器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恢复装置,当需要实现波束切换时,也可以通过BWP切换结合波束恢复,快速完成波束链路的重建,避免波束链路阻塞影响用户需求,从而向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先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编译并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在本实施例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第一波束恢复程序和第二波束恢复程序中的一个,其中,第一波束恢复程序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一和二中介绍的任意一种波束恢复方法。第二波束恢复程序可供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三中介绍的波束恢复方法。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终端,如图15所示:终端15包括处理器151、存储器152以及用于连接处理器151与存储器152的通信总线153,其中存储器152可以为前述存储有第一波束恢复程序和第二波束恢复程序中至少一个的存储介质:
如果存储器152中存储有第一波束恢复程序,则处理器151可以读取第一波束恢复程序,进行编译并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介绍的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如果存储器152中存储有第二波束恢复程序,则处理器151可以读取第二波束恢复程序,进行编译并执行实现前述实施例三中介绍的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终端15实现波束恢复方法的细节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请参见图16,该通信系16包括终端15以及基站17,其中,终端15可以是图15中的终端,该终端15可以实现前述各实施例中的波束恢复方法,从而在波束链路阻塞等情况下,基于BWP切换实现波束恢复,重建与基站17之间的波束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信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在波束恢复流程中,如果确定当前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的处理,则终端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出与当前激活的BWP对应,且至少适合对波束恢复流程中当前阶段进行处理的目标BWP,然后通过BWP切换,从而切换到目标BWP上,在目标BWP上实现波束恢复的当前流程。如此,通过将波束恢复与BWP切换结合,使得即便是在存在部分BWP不能独立实现波束恢复流程的情况下,终端也依旧可以基于BWP切换实现波速恢复,保证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质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提供的波束恢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及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5G通信系统,也可以应用于未来任何一个通信系统中。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波束恢复方法,包括:
在波束恢复过程中,若激活的部分带宽BWP上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根据所述激活的BWP和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所述目标BWP至少适合实现所述当前阶段的处理;
切换至所述目标BWP进行所述波束恢复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激活的BWP和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之前,还包括:
确定第一BWP集合和第二BWP集合,所述第一BWP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各BWP均适合实现所述当前阶段的处理,所述第二BWP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各BWP均不适合实现所述当前阶段的处理;
确定所述第二子集中各BWP同所述第一子集中各BWP的切换映射关系;
所述若激活的BWP上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根据所述激活的BWP和预先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包括:
若所述激活的BWP属于所述第二子集,则根据所述激活的BWP,和所述第二子集与所述第一子集间各BWP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激活的BWP对应的目标BWP。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BWP集合和第二BWP集合包括:
针对所述波束恢复流程中的至少两个阶段,分别确定对应的第一子集和/或第二子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WP集合中各个BWP均为适于实现所述波束恢复流程中的至少一个阶段的处理的BWP。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BWP集合中各个BWP均为不适于实现所述波束恢复流程中至少一个阶段的处理的BWP。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的BWP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包括:
所述激活的BWP不能独立完成所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
或,
所述激活的BWP能够独立完成所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但处理效果不满足预设性能要求。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恢复流程依次包括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目标波束上报阶段和恢复响应检测阶段几种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当前阶段为所述波束失效监测阶段,所述激活的BWP不适于所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但所述激活的BWP上被配置有波束失效监测阶段所要求检测的部分参考信号,则在确定所述激活的BWP所发送的所述部分参考信号的质量低于质量门限时,切换至所述目标BWP。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恢复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激活的BWP适于实现所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则在所述激活的BWP上进行所述波束恢复流程。
10.一种波束恢复方法,包括:
确定BWP集合中各BWP的回退参数;
在波束恢复流程中根据BWP的回退参数执行BWP切换进行波束恢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BWP集合中各BWP的回退参数包括:
为所述BWP集合中至少两个BWP或两类BWP分别确定回退参数;
或,
为所述BWP集合中各BWP统一确定回退参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为所述BWP集合中各BWP统一确定回退参数,则所述在波束恢复流程中根据BWP的回退参数执行BWP切换包括:
确定所述BWP集合中所述回退参数需要生效的生效BWP;
束恢复流程中在所述生效BWP上根据对应的回退参数执行BWP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效BWP满足以下几种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效BWP不能独立进行波束失效监测阶段的处理;
所述生效BWP不能独立进行目标波束选择阶段的处理;
所述生效BWP不能进行目标波束上报阶段阶段的处理;
所述生效BWP不能进行恢复响应检测阶段阶段的处理。
14.一种波束恢复装置,包括:
目标BWP确定单元(122),用于在波束恢复过程中,若激活的BWP上不适合实现波束恢复流程当前阶段的处理,根据所述激活的BWP和为当前阶段确定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当前阶段的目标BWP,所述目标BWP至少适合实现所述当前阶段的处理;
目标BWP切换单元(124),用于切换至所述目标BWP进行所述波束恢复流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束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恢复配置单元,所述恢复配置单元用于确定第一BWP集合和第二BWP集合,并确定所述第二子集中各BWP同所述第一子集中各BWP的切换映射关系;所述第一BWP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各BWP均适合实现所述当前阶段的处理,所述第二BWP集合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各BWP均不适合实现所述当前阶段的处理;
所述目标BWP切换单元(124)用于在所述激活的BWP属于所述第二子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激活的BWP,和所述第二子集与所述第一子集间各BWP的切换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激活的BWP对应的目标BWP。
16.一种波束恢复装置,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142),用于确定BWP集合中各BWP的回退参数;
切换执行单元(144),用于在波束恢复流程中根据BWP的回退参数执行BWP切换进行波束恢复。
17.一种终端,所述终端(15)包括处理器(151)、存储器(152)及通信总线(153);
所述通信总线(153)用于实现处理器(151)和存储器(152)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151)用于执行存储器(152)中存储的第一波束恢复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或所述处理器(151)用于执行存储器(152)中存储的第二波束恢复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0-13中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
1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第一波束恢复程序和第二波束恢复程序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波束恢复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所述第二波束恢复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0-13中所述的波束恢复方法的步骤。
CN201811110643.6A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36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0643.6A CN110536431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19/106749 WO2020057612A1 (zh) 2018-09-21 2019-09-19 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7/278,368 US20210359902A1 (en) 2018-09-21 2019-09-19 Beam re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EP19863865.2A EP3855833A4 (en) 2018-09-21 2019-09-19 BEAM RECOVERY METHOD AND DEVICE, AN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0643.6A CN110536431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6431A true CN110536431A (zh) 2019-12-03
CN110536431B CN110536431B (zh) 2023-04-14

Family

ID=68657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0643.6A Active CN110536431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59902A1 (zh)
EP (1) EP3855833A4 (zh)
CN (1) CN110536431B (zh)
WO (1) WO20200576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3897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信息确定方法、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10082B2 (en) * 2019-03-29 2022-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indication reus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0214A (zh) * 2018-01-17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监测对象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8141238A1 (zh) * 2017-02-05 2018-08-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恢复处理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终端
US20180270698A1 (en) * 2017-03-16 2018-09-2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runc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CN110798864A (zh) * 2018-08-01 2020-0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3570B2 (en) * 2018-01-09 2020-12-0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selection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retransmission
US20190222404A1 (en) * 2018-01-12 2019-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techniques for bandwidth parts
CN110475279B (zh) * 2018-05-11 2021-04-09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41238A1 (zh) * 2017-02-05 2018-08-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恢复处理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终端
US20180270698A1 (en) * 2017-03-16 2018-09-2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runcated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CN108260214A (zh) * 2018-01-17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监测对象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798864A (zh) * 2018-08-01 2020-0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R2-1807444 "BWP switch for BFR"",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2》 *
HUAWEI等: "R2-1810091 "BWP switch for BFR"", 《3GPP TSG-RAN WG2 NR AH1807》 *
INTERDIGITAL, INC.: ""R1-1804846 beam recovery_FINAL"",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BIS》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R2-1800961 Further details on BWP switch interaction with RA"", 《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1801 》 *
NOKIA等: "R2-1803229 "BWP switch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ion free BFR preamble"",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3897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信息确定方法、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55833A1 (en) 2021-07-28
EP3855833A4 (en) 2022-06-22
WO2020057612A1 (zh) 2020-03-26
US20210359902A1 (en) 2021-11-18
CN110536431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421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signaling,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CN110519853B (zh) 切换指示方法、切换方法、装置、服务节点、终端及介质
CN108270535B (zh) 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971367A (zh) 信息的确定方法、信号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535598A (zh) 一种确定准共址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2023040055A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切り替え方法及び装置
CN108810933A (zh) 波束恢复方法及装置
RU2545187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ализации на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lte пула ресурсов, работающих в основной полосе частот
US20230254809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0536431A (zh) 一种波束恢复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959954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30412674A1 (en) Topology-aware load bala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device
CN107889235A (zh) 波束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IL270679B1 (en)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oad signal, an end unit and a network device
CN11124782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618523A2 (e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system for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CN112134763A (zh) 一种集群节点间分层消息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JP7483058B2 (ja) ビーム障害回復方法、装置及び機器
US11871247B2 (e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s,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8391325A (zh) 管理无线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079558A (zh)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芯片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7018065B (zh) 一种消息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393593A (zh) 一种接入终端切换监听频点的方法及接入终端
JP2024510589A (ja) 上りリンク伝送方法、装置及び端末
US20200367219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