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5600A -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5600A
CN110535600A CN201910013271.3A CN201910013271A CN110535600A CN 110535600 A CN110535600 A CN 110535600A CN 201910013271 A CN201910013271 A CN 201910013271A CN 110535600 A CN110535600 A CN 110535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equence
subgroup
orthogonal
refere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32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5600B (zh
Inventor
蒋创新
鲁照华
李儒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0132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5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56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0572 priority patent/WO202014359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5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5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01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5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通信系统、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芯片,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通过时域序列获得多个频分复用的正交DMRS端口,并传输DMRS的机制。本发明通过在时域上产生DMRS序列,并对其配置不同的正交覆盖码(OCC)组合,再映射到频域的方式,可以降低因DMRS直接在频域上插入时导致的DMRS的PAPR,使其与数据的PAPR基本一致,不会明显高于数据的PAPR。

Description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通信系统、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芯片。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中,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端设备(例如,上行数据传输时为终端设备,下行传输时为网络设备)需要发送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以便接收端设备(例如,上行数据传输时为网络设备,下行传输时为终端设备)根据DMRS解调该数据。
在新无线技术(new radio,NR)Release-15标准的版本中,所有信道的DMRS都是在频域上插入的。对于上行单载波(DFT-s-OFDM波型)的情况,DMRS也是直接在频域上插入。然而,对于上行数据传输,如图1所示,在单载波的情况下,数据信号的调制符号先是经过DFT操作转换到频域上进行了子载波映射,然后在进行IFFT操作转换成时域信号,加上CP后就传输出去了。
另一方面,在单载波情况下,即传输预编码激活(transform precoding isenabled),NR对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或者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调制方式引入了pi/2 BPSK,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的降低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经过如下pi/2BPSK调制后,每两个连续的调制符号的相位差就是pi/2,再经过频域普塑形(frequencydomain spectrum shaping,FDSS)的作用,PAPR会大大降低。
在pi/2 BPSK调制时,比特串是这样映射在调制符号上的:
由于一般配置pi/2 BPSK调制阶数的用户都是功率受限用户,降低PAPR就意味着可以降低功放的开销或者增加上行覆盖。然而,现有NR协议上在pi/2BPSK调制时,PUSCH或者PUCCH的DMRS是直接在频域上插入的,这样会导致DMRS的PAPR要高于数据的PAPR。这样使得用户的功放必须按照最差的情况来设定,即按照DMRS的情况设定,从而会使得上行覆盖受影响。
在上行PUSCH或者PUCCH是pi/2 BPSK调制时,为了降低DMRS的PAPR,可以重新设计DMRS。一种直观的方法就是按照数据的产生过程来产生DMRS,即DMRS是在时域上产生,然后再做DFT运算到频域,如图1所示的方法。然而,如何在时域上产生DMRS序列且获得多个正交端口就是个问题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通信系统、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芯片,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通过时域序列获得多个频分复用的正交DMRS端口,并传输DMRS的机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
将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将所述M2个端口组中的一个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进行DFT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该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为调度信号的频域子载波个数MSC个序列。
对于上行PUCCH,所述M2等于2或4,所述M2个端口组在加正交覆盖码组合之前的序列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端口组还设有N级端口子组,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一个端口组包括N1个第一级端口子组,相邻级端口子组中一个上级端口子组包括至少两个下级端口子组,最下级端口子组包括N0个正交端口,所述N1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0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将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划分为N1份序列子组,并对所述N1份序列子组上应用正交覆盖码组合,一个端口组内中的不同的第一级端口子组在N1个序列子组上应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其他下级端口子组和端口对应的序列和正交覆盖码组合依此类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N0为等于2的正整数时,在最下级端口子组中包含的N0个端口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序列相同,且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N、N0均等于1,M2等于2时,将端口0、2分到端口组0,端口1、3分到端口组1,端口0-3分别对应第一级端口子组0-3;端口组0在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组1在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端口组0中端口0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同,端口2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反;在端口组1中端口1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同,端口3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N等于1,N0等于2,M2等于2时,将端口0、2、4、6属于端口组0,端口1、3、5、7属于端口组1,端口0、4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0,端口2、6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1,端口1、5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2,端口3、7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3;端口组0在每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组1在每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第一级端口子组0、2在两个相同的序列子组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第一级端口子组1、3在两个相同的序列子组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0中端口0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4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1中端口2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6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2中端口1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5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3中端口3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7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
对于上行PUSCH,所述M2等于2,且每个端口在加正交覆盖码组合之前的序列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获取解调参考信号;所述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接收所述M2个端口组中的一个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并进行IDFT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该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获取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解映射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生成解调参考信号:
将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将所述M2个端口组中的一个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进行DFT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该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解调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的网络设备和上述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路,所述至少一个电路用于执行上述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的处理组件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组件执行上述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时域上产生DMRS序列,并对其配置不同的正交覆盖码(OCC)组合,再映射到频域的方式,可以降低因DMRS直接在频域上插入时导致的DMRS的PAPR,使其与数据的PAPR基本一致,不会明显高于数据的PAPR。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单载波下数据调制符号的发送过程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DMRS序列时域上到频域上的映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4个端口DMRS序列配置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8个端口DMRS序列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上行PUSCH的DMRS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和实现方式。
由于NR release 15的设计使得PUSCH或者PUCCH在上行配置为pi/2BPSK调制方式时DMRS的PAPR高于数据的PAPR。为了降低DMRS的PAPR,需要重新设计DMRS。跟数据类似,具体的流程是将本发明的DMRS序列在时域上产生,即在DFT操作之前,然后进行DFT操作,即转换的频域上,映射到子载波上后,再做IFFT转换到时域。本发明的DMRS序列长度就跟调度的PUSCH或者PUCCH的子载波个数(或者)相同,或者说等于调度的PUSCH或者PUCCH的PRB的个数(或者)乘以其中是指一个PRB包含的子载波个数,一般等于12。
目前对于上行PUSCH的DMRS,最多支持8个DMRS端口,在单载波时每个用户分配最多1个端口,这样可以支持8个正交端口的上行多用户调度。当新的DMRS序列重新设计时,在时域上产生的长度为的DMRS序列需要进行特别的设计以达到8个正交端口。
首先,在一个时域符号内,将长度为的DMRS序列等分为N1份。从第0个序列开始,连续相邻的个序列为一份。N1等于2时。前一半序列表示为R1,后一半表示为R2。如下所示:
当R1=R2或者R1=-R2时,长度为的DMRS序列在经过DFT变化到频域上后,频域上的序列会映射在偶数位子载波上或者奇数位子载波上。如图2所示。这样对于2个UE,基站可以配置时域DMRS序列分别为[R1R2]和[R1-R2],且R1=R2,这样在频域上这2个UE的DMRS序列会映射在不同的子载波上,即在一个时域符号上获得了2个频分复用的正交DMRS端口。
然而,NR目前在一个时域符号上支持4个正交端口。为了使得新的DMRS序列在一个时域符号内也获得4个正交端口,可以将上述长度为的DMRS序列在划分为N1份后,然后再将N1份中的每份序列进一步划分为N2份。其中在每N1份序列中,从第0个序列开始,连续相邻的个序列为N2份中的一份。
在每N2份序列内,对于不同DMRS端口,连续的M2个序列所应用的正交覆盖码(OCC)不同,OCC的长度就等于M2。在M2=2的情况下,2个DMRS端口可以配置不同的OCC分别为[1 1]和[1-1]。假设则如图3所示,DMRS端口0,1在N2份序列中的每份中的基础序列都一样,只是使用的OCC码不同。基础序列就是指r(0),r(1)...,不包含序列前面的OCC正负号。
图3中,N1=2,即先将长度为的DMRS序列在划分为N1=2份后,前6个一份,后6个一份,2份序列的基础序列都相同,只是不同端口在每份上使用的OCC码可能不同。如端口0,1与端口2,3上在每个N1份上使用的OCC码不同,端口0,1上是[R1 R1],而端口2,3上是[R1-R1],R1包含长度为6的序列。即此时将DMRS端口划分为N1个端口组,不同端口组在每N1份序列上使用的OCC码不同。图3中端口0,1属于端口组#0,端口2,3属于端口组#1。
然后,在每N1份中,将长度为6的序列进一步地划分为N2=3份,每份包含连续2个序列。此时,将1个DMRS端口组进一步的划分为2个M2=2个子组,不同子组在每N2份上的序列使用的OCC码不同。图中,将端口组#0分为2个子组,此时子组#0就是端口0,子组#1就是端口1,端口0和端口1在每N2份上的连续的2个序列上使用的OCC码不同。图3中可以看出,端口0使用OCC码[1 1],端口1使用OCC码[1-1],即当端口0是在某N2份上是[r(i)r(i+1)]时,端口1就是[r(i)-r(i+1)]。
基于图3的DMRS序列设计就可以得到4个正交的DMRS端口。为了跟NR Release 15一样,在配置有2个连续的DMRS时域符号时(高层参数maxLength=2),应该要支持8个DMRS正交端口。此时可以在第一个DMRS时域符号上,产生长度为的DMRS序列,表示为R,那么在第二个DMRS时域符号上的DMRS序列也为R。按照上述方法,将DMRS端口分为N1个端口组,每个时域符号上长度为的序列R分为N1份,当N1=2时,端口组#0在2个时域符号上的序列都是R=[R1 R1],端口组#1在2个时域符号上的序列都是R=[R1-R1];进一步地,将每个端口组再划分为N3个第一级端口子组,N3=2,在一个端口组中,2个不同第一级端口子组在2个时域符号上分别使用[RR]和[R-R];在进一步地,将每个第一级端口子组再分为M2个第二级端口子组,且一个第一级端口子组内不同的第二级端口子组在一个N2份的连续的2个M2个序列上使用的OCC码不同。
具体地,8个DMRS端口组可以分为2个端口组,端口组#0包含DMRS端口0,1,4,5;端口组#1包含DMRS端口2,3,6,7;将2个端口组划分为2个第一级端口子组,端口组#0包含第一级端口子组#0,#1,第一级端口子组#0包含端口0,1,而第一级端口子组#1包含端口4,5;端口组#1包含第一级端口子组#2,#3,第一级端口子组#2包含端口2,3,而第一级端口子组#3包含端口6,7;每个第一级端口子组包含2个第二级端口子组,第一级端口子组#0包含第二级端口子组#0,1,即对应端口0,1,而第一级端口子组#1包含第二级端口子组#4,#5,即对应端口4,5;第一级端口子组#2包含第二级端口子组#2,3,即对应端口2,3,而第一级端口子组#1包含第二级端口子组#6,#7,即对应端口6,7。可以认为一个第二级端口子组就是一个端口。
如图4所示,在每一个DMRS符号上,长度为的DMRS序列R分为N1份,端口组#0(port 0,1,4,5)和端口组#1(port 2,3,6,7)在每个符号内的2份序列上分别用OCC码[1 1]和[1-1],且前和后的基础序列相同。端口组#0中的第一级端口子组#0和#1是利用不同OFDM符号上的OCC码来达到正交的。对于同一个第一级端口子组内的2个端口,是依靠连续的M2个序列用不同OCC码来区分的,比如端口0,1利用不同OCC码,如图4所示。上述的基础序列可以是并未加OCC码的DMRS序列。
如下所示,DMRS的最终序列如下公式(1)所示:
其中公式中乘以然后求和的运算就是做DFT操作。可以看出,新的DMRS序列是在DFT之前插入的。k表示调度的频域资源内的子载波索引;l表示时域符号的相关信息。
根据上述方案可以得出:
对于DMRS端口组#0里的端口,即port 0,1,4,5,在每个符号内的N1=2份的序列是[R1 R1],所以对于DMRS端口组#1里的端口,即port 2,3,6,7,在每个符号内的N1=2份的序列是[R1-R1],所以[1-1];
对于,每个端口组内属于不同第一级端口子组的端口的OCC取值不同。对于端口0,1,2,3,从图2-3中可以看出,2个DMRS符号上的序列是[R R],所以对于端口4,5,6,7,从图2-3中可以看出,2个DMRS符号上的序列是[R-R],所以其中l=0表示2个连续DMRS符号中的第一个,l=1表示2个连续DMRS符号中的第2个。
对于由于端口0,2,4,6在每M2=2个连续的符号上的OCC一样,所以对于端口0,2,4,6,而对于端口1,3,5,7,
基于公式1,可以得到最多8个PUSCH DMRS端口。然而,从时域上插入DMRS后,再进行DFT运算,可能会影响正交性。所以,可以考虑只支持4个正交端口。例如不考虑或者
上述实施例对于在上行PUSCH是pi/2 BPSK调制时,由于DMRS可以在时域上产生,然后再做DFT运算到频域,实现了在时域上产生DMRS序列且获得多个正交端口,降低了DMRS的PAPR。
以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再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上述方案。
首先,在DFT之前插入的DMRS序列,为了使得新的DMRS序列在一个时域符号内获得2个正交端口,对于不同DMRS端口组,在每M2个连续的序列所应用的OCC不同,OCC的长度就等于M2。在M2=2的情况下,2个DMRS端口组可以配置不同的OCC码,分别为[1 1]和[1-1]。支持的正交DMRS端口可以分为2个端口组,端口组#0和端口组#1。在只有1个连续的DMRS时域符号的情况下,总共4个端口,端口组#0包括端口0,2,在相邻的2个序列上用OCC码[1 1];端口组#1包括端口1,3,在相邻的2个序列上用OCC码[1-1],如图3所示。在有2个连续的DMRS时域符号的情况下,总共8个端口,端口组#0包括端口0,2,4,6,在每相邻的2个序列上用OCC码[1 1];端口组#1包括端口1,3,5,7,在每相邻的2个序列上用OCC码[1-1]。由于时域上相邻的M2个信道采样点的信道响应通常很接近,在相邻的M2个信道采样点上用OCC会达到很好的正交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得到4个正交端口,在一个时域符号内,将长度为的DMRS序列等分为N1个序列子组。从第0个序列开始,连续相邻的个序列为一个序列子组。N1等于2时。前一半基础序列为序列子组#0,表示为R1,后一半为序列子组#1,表示为R2。并且,R1=R2或者R1=-R2。这样长度为的DMRS序列在经过DFT变化到频域上后,频域上的序列会映射在偶数位子载波上或者奇数位子载波上。这样在频域上通过FDM又获得了2个频分复用的正交DMRS端口。换句话说,是将每个DMRS端口组分为2个端口子组,不同端口子组在N1=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不同。
具体地,当只有1个连续的DMRS时域符号时,将端口组#0分为端口子组#0和#1,端口子组#0包含端口0;端口子组#1包含端口2。端口0在长度为M1的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 1],即前一半序列和后一半序列相同;端口2在长度为M1的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1],即前一半序列和后一半序列相反。同理,将端口组#1分为端口子组#2和#3,端口子组#2包含端口1;端口子组#3包含端口3。端口1在长度为M1的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 1],即前一半序列和后一半序列相同;端口3在长度为M1的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1],即前一半序列和后一半序列相反。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即端口子组#0和子组#2包含的端口在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1],而端口子组#1和子组#3包含的端口在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 1]。
当有2个连续的DMRS时域符号时,将端口组#0分为端口子组#0和#1,端口子组#0包含端口0,4;端口子组#1包含端口2,6。端口0,4在长度为M1的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 1],即前一半序列和后一半序列相同;端口2,6在长度为M1的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1],即前一半序列和后一半序列相反。同理,将端口组#1分为端口子组#2和#3,端口子组#2包含端口1,5;端口子组#3包含端口3,7。端口1,5在长度为M1的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 1],即前一半序列和后一半序列相同;端口3,7在长度为M1的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是[1-1],即前一半序列和后一半序列相反。
为了跟NR Release 15一样,在配置有2个连续的DMRS时域符号时(高层参数maxLength=2),应该要支持8个DMRS正交端口。此时可以在第一个DMRS时域符号上,产生长度为的基础DMRS序列,表示为R,那么在第二个DMRS时域符号上的DMRS基础序列也为R。按照上述方法,将DMRS的每个端口子组再分为N3个第二级端口子组。当N3=2时,一个第二级端口子组就只包含1个端口。一个端口子组内的2个端口在两个时域上的包括OCC码的序列就分别表示为[R R]和[R-R]。
具体地,在端口子组#0内,端口0在连续的2个时域符号上使用OCC码[11],端口4在连续的2个时域符号上使用OCC码[1-1];在端口子组#1内,端口2在连续的2个时域符号上使用OCC码[1 1],端口6在连续的2个时域符号上使用OCC码[1-1];在端口子组#2内,端口1在连续的2个时域符号上使用OCC码[1 1],端口5在连续的2个时域符号上使用OCC码[1-1];在端口子组#3内,端口3在连续的2个时域符号上使用OCC码[1 1],端口7在连续的2个时域符号上使用OCC码[1-1]。
如下所示,DMRS的最终序列如下公式(2)所示:
其中公式中乘以然后求和的运算就是做DFT操作。可以看出,新的DMRS序列是在DFT之前插入的。k表示调度的频域资源内的子载波索引;l表示时域符号的相关信息。DMRS的不包括OCC序列的基础序列用rl表示,且可能随着时隙或者时域符号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上述方案可以得出:
对于DMRS端口组#0里的端口,即port 0,2,4,6,每2个连续序列上的OCC码用[11],所以对于DMRS端口组#1里的端口,即port 1,3,5,7,换句话说,就表示端口组上的端口在每M2个连续序列上使用的OCC码的值。
对于表示2个序列子组上应用的OCC码。port 0,1,4,5,在每个符号内的N1=2份的序列是[R1 R1],所以port 2,3,6,7,在每个符号内的N1=2份的序列是[R1-R1],所以
对于每个端口子组内属于不同第二级端口子组的端口的OCC取值不同。对于端口0,1,2,3,从图2-3中可以看出,2个DMRS符号上的序列是[R R],所以对于端口4,5,6,7,从图2-3中可以看出,2个DMRS符号上的序列是[R-R],所以其中l=0表示2个连续DMRS符号中的第一个,l=1表示2个连续DMRS符号中的第2个。
如果只配置了1个连续的DMRS时域符号,那么公式(2)中的就始终等于1。由于这个新的DMRS设计主要是针对pi/2 BPSK调制的,这时UE一般只配置1个端口。所以端口p的配置是由DCI来通知的。
具体的,以1个PRB为例,包含12个子载波,那么DFT之前的序列长度就是12。第一步就是得到两个正交端口,即将OCC码[1 1]和[1-1]用在每相邻的两个序列点上,如下,
Port0:[r(0)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10) r(11)]
Port 2:[r(0)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10)-r(11)]
第二步,将整个序列分为2个子组,即两部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相同或者相反,即整个序列表示为[R R]or[R-R],这样两位两个正交端口就可以得到了。换句话说,OCC码[1 1]或者[1-1]应用在前后两部分,且前后两部分基础序列相同,如下:
Port 0:[r(0) r(1) r(2) r(3) r(4) r(5)] [r(0) r(1) r(2) r(3) r(4) r(5) ]
Port 1:[r(0) r(1) r(2) r(3) r(4) r(5)]-[r(0) r(1) r(2) r(3) r(4) r(5)]
第三步,如果2个连续的DMRS时域符号被配置了,那么OCC码可以应用在这两个时域符号上,即两个时域符号上的序列分别是[R1 R1]和[R1 R1],或者是[R1 R1]and-[R1R1],如下:
Port 0:[R1 R1] [R1 R1]
Port 4:[R1 R1] -[R1 R1]
总之,对于PUSCH传输,假设总共有个子载波,将长度为的序列非常前后两部分,且前后两部分的基础序列(加OCC之前)相同,都是长度为序列(经过pi/2 BPSK调制)。然后将OCC码应用在前后两部分,每2个连续的序列上(比如r(0),r(1)),或者两个时域符号上。所以,OCC码可以应用在3个层面上,第一是每两个相邻的序列上,第二是前后两部分,第三是两个时域符号上。这样就可以形成最多8个正交端口,不同端口在这3个层面上应用的OCC码可以不同,如下表1。当然,如果只配置了1个DMRS时域符号,那么OCC码就只应用在前2个层面上。
表1 OCC码应用在三个层面上以形成最多8个端口
对于上行链路,一般这种在DFT运算之前插入DMRS的方法只用于DFT-S-OFDM的波型,此时往往UE只发送1个DMRS端口对应的序列,而端口序号是由基站分配的。基站在接收处理时,通常还得需要进行对应的IDFT处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上行PUCCH的DMRS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和实现方式。
NR的PUCCH设计跟PUSCH有所不同,PUCCH在频域上的DMRS密度为1(PUSCH密度为0.5),即每个子载波都有DMRS。所以在DFT之前的DMRS序列没有必要划分成N1份,即没必要使得前一半和后一半序列相同或者相反。即前一半序列R1可以跟后一半序列R2没有关系。即R1=R2或者R1=-R2的关系不成立。即公式(1)中不需要考虑
另外,R15 PUCCH的DMRS设计没有考虑时域符号间的正交性,所以在DFT之前设计的序列可以不用考虑2个时域符号之间OCC码。即公式(1)中不需要考虑
但是由于目前PUCCH格式4的复用因子可以是2或者4,即支持2个或者4个用户的PUCCH同时复用在相同的PRB上。所以在DFT之前设计的序列还是需要设计正交性的。所以,公式(1)中只需要考虑
所以最终的DMRS公式如下公式(2):
当复用因子是2时,即M2=2,那么p可以被配置为0或者1,分别对应或者[1-1]。
当复用因子是4时,即M2=4,那么p可以被配置为0,1,2,3对应
可选择的,复用因子为4的正交OCC码可以带复数,只要是长度为4的4个正交码即可,例如
由于PUCCH格式4的长度是1个PRB,那么上述公式可以更改为
在复用因子是2时,其中的取值如下表:
在复用因子是4时,的取值如下表:
或者
上述实施例对于在上行PUCCH是pi/2 BPSK调制时,由于DMRS可以在时域上产生,然后再做DFT运算到频域,实现了在时域上产生DMRS序列且获得多个正交端口,降低了DMRS的PAPR。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S1,将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S2,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S3,将所述M2个端口组中的一个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进行DFT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该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
上述步骤S2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为调度信号的频域子载波个数MSC个序列。
对于上行PUSCH,所述M2等于2,且每个端口在加正交覆盖码组合之前的序列相同。对于上行PUCCH,所述M2等于2或4,所述M2个端口组在加正交覆盖码组合之前的序列相同。
当需要配置更多的端口时,每个端口组还设有N级端口子组,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一个端口组包括N1个第一级端口子组,相邻级端口子组中一个上级端口子组包括至少两个下级端口子组,最下级端口子组包括N0个正交端口,所述N1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0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将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划分为N1份序列子组,并对所述N1份序列子组上应用正交覆盖码组合,一个端口组内中的不同的第一级端口子组在N1个序列子组上应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其他下级端口子组和端口对应的序列和正交覆盖码组合依此类推。
当最下级端口子组包括的端口数量等于2时,在最下级端口子组中包含的2个端口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序列相同,且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不同。
以下再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OCC码的配置方式:
1.当N、N0均等于1,M2等于2时,将端口0、2分到端口组0,端口1、3分到端口组1,端口0-3分别对应第一级端口子组0-3;端口组0在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组1在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端口组0中端口0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同,端口2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反;在端口组1中端口1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同,端口3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反。
2.当N等于1,N0等于2,M2等于2时,将端口0、2、4、6属于端口组0,端口1、3、5、7属于端口组1,端口0、4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0,端口2、6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1,端口1、5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2,端口3、7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3;端口组0在每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组1在每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第一级端口子组0、2在两个相同的序列子组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第一级端口子组1、3在两个相同的序列子组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0中端口0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4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1中端口2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6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2中端口1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5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3中端口3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7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解调参考信号;所述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接收所述M2个端口组中的一个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并进行IDFT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该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获取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解映射处理。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
生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生成解调参考信号:
将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将所述M2个端口组中的一个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进行DFT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该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解调参考信号。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各种UE,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路,所述至少一个电路用于执行实施例四中传输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的处理组件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组件执行实施例四中传输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施例四中传输的方法。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包括:
将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将所述M2个端口组中的一个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进行DFT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该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为数据信号的频域子载波个数MSC个序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行PUCCH,所述M2等于2或4,所述M2个端口组在加正交覆盖码组合之前的序列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口组还设有N级端口子组,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一个端口组包括N1个第一级端口子组,相邻级端口子组中一个上级端口子组包括至少两个下级端口子组,最下级端口子组包括N0个正交端口,所述N1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0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将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划分为N1份序列子组,并对所述N1份序列子组上应用正交覆盖码组合,一个端口组内中的不同的第一级端口子组在N1个序列子组上应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其他下级端口子组和端口对应的序列和正交覆盖码组合依此类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N0为等于2的正整数时,在最下级端口子组中包含的N0个端口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序列相同,且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不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N、N0均等于1,M2等于2时,将端口0、2分到端口组0,端口1、3分到端口组1,端口0-3分别对应第一级端口子组0-3;端口组0在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组1在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1];在端口组0中端口0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同,端口2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反;在端口组1中端口1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同,端口3对应的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后的两个序列子组相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N等于1,N0等于2,M2等于2时,将端口0、2、4、6属于端口组0,端口1、3、5、7属于端口组1,端口0、4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0,端口2、6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1,端口1、5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2,端口3、7属于第一级端口子组3;端口组0在每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组1在每两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第一级端口子组0、2在两个相同的序列子组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第一级端口子组1、3在两个相同的序列子组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0中端口0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4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1中端口2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6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2中端口1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5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在第一级端口子组3中端口3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端口7在两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上的相同序列上使用的正交覆盖码组合为[1 -1]。
8.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行PUSCH,所述M2等于2,且每个端口在加正交覆盖码组合之前的序列相同。
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获取解调参考信号;所述解调参考信号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接收所述M2个端口组中的一个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并进行IDFT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该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获取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解映射处理。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生成解调参考信号:
将解调参考信号所需要的2X个正交端口分成M2个端口组,每个端口组中的正交端口数量相同;X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M2等于2或4;
M2个端口组在其解调参考信号序列中,每M2个连续的序列上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码组合。
将所述M2个端口组中的一个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进行DFT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该端口的解调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所述解调参考信号。
1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网络设备和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终端设备。
12.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路,所述至少一个电路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的处理组件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组件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13271.3A 2019-01-07 2019-01-07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10535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3271.3A CN110535600B (zh) 2019-01-07 2019-01-07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CT/CN2020/070572 WO2020143591A1 (zh) 2019-01-07 2020-01-07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3271.3A CN110535600B (zh) 2019-01-07 2019-01-07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5600A true CN110535600A (zh) 2019-12-03
CN110535600B CN110535600B (zh) 2022-12-02

Family

ID=6865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3271.3A Active CN110535600B (zh) 2019-01-07 2019-01-07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5600B (zh)
WO (1) WO202014359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3591A1 (zh) * 2019-01-07 2020-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30464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4548B2 (ja) * 2019-02-01 2023-03-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6517A1 (en) * 2010-01-20 2011-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Port Mapping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WO2012135995A1 (en) * 2011-04-02 2012-10-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point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40078972A1 (en) * 2011-11-07 2014-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20160127102A1 (en) * 2014-11-03 2016-05-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antennas
WO2017132969A1 (zh) * 2016-02-04 2017-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03592A1 (ko) * 2017-05-04 2018-11-08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8074A1 (ko) * 2014-09-24 2016-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259145B (zh) * 2016-12-28 2020-05-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08631998B (zh) * 2017-03-24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映射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10535600B (zh) * 2019-01-07 2022-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6517A1 (en) * 2010-01-20 2011-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Port Mapping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WO2012135995A1 (en) * 2011-04-02 2012-10-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point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40078972A1 (en) * 2011-11-07 2014-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20160127102A1 (en) * 2014-11-03 2016-05-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antennas
WO2017132969A1 (zh) * 2016-02-04 2017-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03592A1 (ko) * 2017-05-04 2018-11-08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R1-102189 "Discussion on DMRS OCC Sequence Mapping across OFDM symbols"", 《3GPP TSG_RAN\WG1_RL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3591A1 (zh) * 2019-01-07 2020-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30464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43591A1 (zh) 2020-07-16
CN110535600B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3084B2 (en)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9957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发射/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2415035B (zh) 一种用于多载波操作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52379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sdma的上行链路ack传输
CN10328317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589500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3825638B (zh) 用于分配针对多个上行链路码字的phich的方法
CN108111275A (zh) 参考信号信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7979456A (zh)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06135187A2 (en) A method of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CN109039979B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通信系统
KR2013013923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0535600A (zh) 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995491A (zh) 测量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27409A1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WO20190288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MRS TRANSMISSION
CN10539152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发射/接收方法和装置
KR2011010678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136696A (zh) 一种上行共享信道单载波频分多址信号的生成方法
WO2019029362A1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447189A (zh) 用于移动电信系统的设备和方法
CN108365935A (zh)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7615851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WO2012023793A2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74325B (zh) 在支持mimo天线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