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5510A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5510A
CN110535510A CN201810909262.8A CN201810909262A CN110535510A CN 110535510 A CN110535510 A CN 110535510A CN 201810909262 A CN201810909262 A CN 201810909262A CN 110535510 A CN110535510 A CN 110535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band
csi
state information
channel state
relativ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092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5510B (zh
Inventor
李永
吴昊
李儒岳
鲁照华
陈艺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9092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5510B/zh
Priority to US17/266,740 priority patent/US12009893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00165 priority patent/WO2020030171A1/zh
Priority to EP19848507.0A priority patent/EP3836439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535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5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5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5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1Differential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Combined feedback for a number of channels, e.g. over several subcarriers lik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待上报的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集合;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与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向基站报告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本发明将待上报的子带分为两个集合,使第二集合中的子带在上报时不需要报告与参考子带上相同的信道状态信息部分,只上报与参考子带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对值即可,减少了对冗余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节省了上报资源的开销,提高了上报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状态报告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多天线技术的预编码技术,通过给发射天线施加预编码(Precoding)以提高通信的性能。通常,发射侧在一个资源(Resource)上,发射一个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接收侧利用参考信号测量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再以预编码的形式反馈所测量的信道状态。预编码通常以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信息的方式反馈。为了提高预编码形式反馈信道状态的精度,预编码以多个矢量的线性组合构成,以反馈组成预编码的矢量或矢量的系数等方式反馈预编码信息,矢量的系数具体包括系数的幅度与系数的相位两部分。
现有技术中,首先确定组成预编码的矢量,再分别反馈对应矢量的幅度与对应矢量的相位。在上报信道状态的子带(Subband)上,通常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上报,子带之间的上报方式没有差异,造成子带之间上报的重复信息过多,冗余信息量大,即占用上报资源,使资源利用率降低,又增加了上报终端的能量消耗,降低了信道状态报告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子带之间的上报方式没有差异,造成子带之间上报的重复信息过多,冗余信息量大,即占用上报资源,使资源利用率降低,又增加了上报终端的能量消耗,降低了信道状态报告的精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包括:将待上报的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包括所述M个子带中的N个,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M-N≥1;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与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向基站报告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
进一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参与组合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所述系数的相位、所述系数的幅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包括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
进一步,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或所述每个子带的相邻子带,其中,所述第二集合中至少有一个子带的参考子带为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
进一步,将待上报的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集合,包括:计算所述M个子带中每个子带的信道质量CQI的值;选取信道质量的值最高的前N个子带作为第一集合中的子带;将所述M个子带中除去所述N个子带后的剩余子带作为第二集合中的子带。
进一步,所述第一集合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之一:至少包括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至少包括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至少包括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其中,所述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1,所述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2,且D1与D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不超过1。
进一步,所述相对值为所述相对值的数值与所述相对值的乘积因子的乘积,其中,所述乘积因子为具有方向的物理量。
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确定所述乘积因子。
进一步,向基站报告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包括:报告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所用的比特数目大于报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所用的比特数目。
进一步,向基站报告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包括:在报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所用的比特数目为1的情况下,所述比特的零状态表示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相对于所述每个子带的参考子带的CSI没有变化,所述比特的非零状态表示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相对于所述每个子带的参考子带的CSI按照预设的方向和大小变化。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以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相对值为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与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子带数量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子带的数量之和为M,M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
进一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参与组合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所述系数的相位、所述系数的幅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包括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
进一步,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或所述每个子带的相邻子带,其中,所述第二集合中至少有一个子带的参考子带为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
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包括:将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与至少以下子带之一的CSI代入至第一预设函数,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其中,所述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1,所述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2,且D1与D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不超过1。
进一步,根据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包括:将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与所述每个子带的相邻子带的CSI代入至第二预设函数,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程序,以实现上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程序,以实现上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将待上报的子带分为两个集合,正常发送第一集合中的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并发送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与其参考子带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对值,使第二集合中的子带在上报时不需要报告与参考子带上相同的信道状态信息部分,只上报与参考子带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对值即可,减少了对冗余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节省了上报资源的开销,提高了上报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状态报告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四实施例中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或处理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子带之间的上报方式没有差异,造成子带之间上报的重复信息过多,冗余信息量大,即占用上报资源,使资源利用率降低,又增加了上报终端的能量消耗,降低了信道状态报告的精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主要应用于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上报侧设备,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步骤S101至S103:
S101,将待上报的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集合;
S102,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与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
S103,向基站报告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
在本实施例中,子带是频域上的单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侧,如终端等设备在报告一定带宽的的信道状态信息时,通过报告组成带宽的多个子带上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式进行。在现有技术中,信道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参数进行表示,如基站侧(即发射侧)天线的预编码,或者基站到终端的天线信道系数矩阵,或者天线信道系数矩阵的相关矩阵;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是参与组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或者参与组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的幅度,或者参与组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的相位;或者,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是组成天线信道系数矩阵的矢量的系数,或者组成天线信道系数矩阵的矢量的系数的幅度,或者组成天线信道系数矩阵的矢量的系数的相位。或者,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是终端接收到的发射侧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或者是终端接收到的发射侧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或者是同步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或者是同步信号的接收质量RSRQ。或者,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是基站到终端的数据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应当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主要应用于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之一的情况:参与组合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参与组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的幅度、参与组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的相位。例如,对于第二集合子带的矢量的系数,在上报时只报告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矢量的系数的相对值即可,发射侧接收到上报侧上报的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矢量的系数的相对值之后,根据相对值及其参考子带的矢量的系数确定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矢量的系数即可,对于第二集合子带的矢量的系数的相位或系数的幅度,其上报和处理过程均与第二集合子带的矢量的系数的上报和处理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具体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包括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例如,第一集合中仅有一个子带,那么,第一集合中的子带可以为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参考子带;若第一集合中存在多个子带,则第二集合中子带可按照第一集合中每一个子带划分成对应的组,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是第二集合中对应子带组的参考子带;或者,将第一集合中的子带划分为多个子带组,第二集合中子带按照第一集合中的子带组划分成对应的组,则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组是第二集合中对应子带组的参考子带;或者,第一个集合中有多个子带,它们是第二集合中部分子带的参考子带。在实际使用时,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参考子带的设置情况,可以由发射侧进行统一设置,或由调试运维人员认为设置,或者由上报侧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但是,参考子带由上报侧设置时,应将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设置情况一同上报至发射侧,使发射侧可以根据该设置情况,得出对应的第二集合中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进一步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还可以为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或该子带的相邻子带,其中,第二集合中应当至少有一个子带的参考子带为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相邻子带为第二集合的子带中,与当前信道状态信息所属子带的相邻子带,具体可以为当前子带的较低频率一侧或较高频率一侧,例如,第一集合中包括子带0,第二集合中包括子带1至5,那么子带2的相邻子带为子带1和子带3,在确定子带2的参考子带时,可以使用子带1作为子带2的参考子带,也可以将子带3作为子带2的参考子带,或者将子带1和子带3同时设置为子带2的参考子带;子带1的相邻子带为子带0和子带2,子带1的参考子带可以为子带0或子带2,即子带1的参考子带可以为第一集合中的子带,或者第二集合中的子带。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集合中的每一个子带都会对应一个参考子带,这个参考子带或者属于第一集合,或者属于第二集合,如果参考子带属于第二个集合,那么这个参考子带也应当具有一个其自身的参考子带,这个参考子带或者属于第一集合,或者属于第二集合,那么,按照上述链接关系,在第二集合中最终会有一个子带的参考子带属于第一集合,并且不会出现第二集合中所有子带的参考子带均为第二集合中的子带,以保证第二集合中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可计算性以及精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报侧接收发射侧发送的参考信号,并根据参考信号,上报对应带宽的的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在报告之前,首先将组成带宽的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子带集合,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一集合中包括N个子带,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第二集合内对应的包括M-N个子带,且M-N≥1,应当了解的是,N的具体数值可以由上报侧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或者由发射侧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设置,或者由调试运维人员人为设置。
具体地,将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集合的时,可以按照信道质量CQI为标准进行划分,在划分时,首先计算M个子带中每个子带的信道质量,然后选择信道质量最高的前N个子带作为第一集合中的子带,剩余的M-N个子带作为第二集合中的子带,由于第二集合中的子带一定会有一条子带的参考子带为第一集合中的子带,因此保证第一集合内子带的信道质量高,有益于提升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精度。
或者,在确定第一集合中的子带时,保证第一集合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之一:
(1)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
(2)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
(3)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其中,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1,与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2,D1与D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不超过1。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集合中总会有一个子带的参考子带属于第一集合,那么,第一集合中包括报告子带中位于频域两端的子带之一,例如报告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或者报告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可以为第二集合中的子带提供最初始的参考子带,以形成简单的参考子带之间的链接,降低链接的复杂度,以减小终端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复杂度。例如,在M等于6,N等于1的情况下,需要上报的子带为{0,1,2,3,4,5},其中子带0的频率最低,则第一集合包括子带0,第二集合包括子带1至子带5,那么,第二集合中各个子带的参考子带链接关系可以为:子带0为子带1的参考子带,子带1为子带2的参考子带,子带2为子带3的参考子带,子带3为子带4的参考子带,子带4为子带5的参考子带。或者,子带5的频率最高,将其划入第一集合,剩余子带为第二集合,那么,第二集合中各个子带的参考子带链接关系可以为:子带5为子带4的参考子带,子带4为子带3的参考子带,子带3为子带2的参考子带,子带2为子带1的参考子带,子带1为子带0的参考子带。
上述第二集合的子带之间链接关系简单,并且可连续利用相邻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关性,简化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复杂度。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按照频率从低到高具有连续的变化趋势,或者信道状态信息按照频率从高到低具有连续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带来上报侧报告上的简化,如相位都是正向变化,或都是负向变化等,多个子带或所有子带只需要报告一次相位变化方向,而不需要针对每个子带报告相位变化的方向。
另外,第一集合中包括报告M个子带中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可以为第二个集合中的子带提供最初始的参考子带,减小参考子带链接的最大长度,进一步减小链接的末端到初始端产生的累积误差。
在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与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时,首先应当计算出第二集合内每个子带的CSI,并且根据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关系,确定其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值,随后根据每个子带的CSI值以及其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值,来确定每个子带的相对值。反之,在基站接收到终端上报的第二集合中子带与参考子带之间的相对值时,可根据参考子带的CSI以及相对值,根据预设的函数,计算得到第二集合中子带的CSI值,上述预设的函数可以为基站与终端预先约定的计算函数,该函数的具体执行过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例如,第一集合中包括子带0、子带2和子带4,第二集合中包括子带1、子带3和子带5,子带1的参考子带为子带0,子带3的参考子带为子带2,子带5的参考子带为子带4。终端计算出子带0至子带5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为C0、C1、C2、C3、C4和C5,此时,子带1与子带0之间的相对值I1=C1-C0,子带3与子带2之间的相对值I3=C3-C2,子带5与子带4之间的相对值I5=C5-C4。终端在上报时,只需要上报第一集合中子带0、子带2和子带4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C0、C2和C4,以及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I1、I3和I5即可。
再例如,第一集合中包括子带0,第二集合中包括子带1至3,子带1的参考子带为,子带2的参考子带为1,子带3的参考子带为2。终端计算出子带0至子带3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为C0、C1、C2、C3,此时,子带1与子带0之间的相对值I1=C1-C0,子带2与子带1之间的相对值I2=C2-C1,子带3与子带3之间的相对值I3=C3-C2。终端在上报时,只需要上报第一集合中子带0的信道状态信息C0,以及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I1、I2和I3即可。
应当了解的是,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第二集合中子带的参考子带的数量为多个时,该子带的相对值则根据多个参考子带的CSI与该子带的CSI值共同确定。反之,基站侧在计算第二集合中子带的CSI值时,根据该子带的相对值和其对应的多个参考子带的CSI值确定。
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为相对值的数值与乘积因子的乘积,其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的数值可以不相同,第二集合中各个子带分别进行上报,但是乘积因子在一次上报中第二集合可以使用同一个乘积因子,上报时只需要上报一次即可,即可以进一步减少需要上报的内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基站或终端可以只通过改变乘积因子的大小来改变第二集合中子带相对值的动态范围。
进一步地,乘积因子可以以最大值、单位或缩放因子的形式出现,在乘积因子以最大值或单位的形式出现时,乘积因子的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例如,终端上报的CSI为参与组合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的相位时,乘积因子可以表示为弧度或角度,其数值的正负可以表示方向,数值的大小表示旋转的幅度,如正数表示顺时针旋转,负数表示逆时针旋转;在乘积因子以缩放因子的形式出现时,乘积因子只能为数值,只需要表示具体缩放的大小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值确定上述乘积因子。例如,将第一集合中子带的CSI的量化粒度作为报告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的最大值,也可以作为相对值数值的单位;或者将一集合中子带的CSI的量化粒度的函数作为报告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的最大值或单位;或者将第一集合子带使用的比特数目,和/或量化值的数目的函数作为报告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的最大值或单位;或者,根据第一集合子带的CSI与子带序号计算出CSI随子带序号或子带差的变化量,以此变化量或变化量的函数作为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的最大值或单位或缩放因子。
可选地,终端在向基站上报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时,报告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所使用的比特数目应当大于报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所使用的比特数目。在第二集合中的每一个子带都会对应一个参考子带,这个参考子带或者属于第一集合,或者属于第二集合,如果参考子带属于第二个集合,那么这个参考子带也应当具有一个其自身的参考子带,这个参考子带或者属于第一集合,或者属于第二集合,那么,按照上述链接关系,在第二集合中最终会有一个子带的参考子带属于第一集合,并且不会出现第二集合中所有子带的参考子带均为第二集合中的子带。因此提高第一集合中报告一个子带的CSI所用的比特数目,可以提高第一集合对应的报告精度,相当于提升第二集合中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精度,进而提高了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精度,同时缩减了报告第二集合所用的比特数目,降低了报告的资源开销。
进一步地,在报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所用的比特数目为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比特的状态,来判断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相对于该子带的参考子带的CSI是否存在变化。具体地,比特的零状态表示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相对于该子带的参考子带的CSI没有变化,对应的基站侧在接收到0状态的比特时,可直接确定该第二集合中的子带的CSI与其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相同;比特的非零状态(即1状态)表示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相对于其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按照预设的方向和大小变化,其中,预设的方向和大小可以为基站和终端之间预先协商好的值,基站在接收到1状态的比特时,可直接在第二集合中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的基础上,按照预设的方向变化预设的大小即可。
本实施例将待上报的子带分为两个集合,正常发送第一集合中的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并发送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与其参考子带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对值,使第二集合中的子带在上报时不需要报告与参考子带上相同的信道状态信息部分,只上报与参考子带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对值即可,减少了对冗余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节省了上报资源的开销,提高了上报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状态报告的精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主要应用于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发射侧设备,其流程图如2所示,主要包括步骤S201和S202:
S201,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以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
S202,根据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主要应用于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参数之一的情况:参与组合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参与组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的幅度、参与组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的相位。例如,对于第二集合子带的矢量的系数,终端在上报时只报告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矢量的系数的相对值即可,基站接收到终端上报的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矢量的系数的相对值之后,根据相对值及其参考子带的矢量的系数确定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矢量的系数即可。
具体地,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中子带数量的和为M个,M为大于1的正整数,终端上报的相对值为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与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基站接收到第二集合中某个子带的相对值之后,根据该相对值和其参考子带的CSI值计算该子带的CSI。
第二集合中子带的参考子带至少包括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此时,基站根据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具体可以为:将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与至少以下子带之一的CSI代入至第一预设函数,即将第一集合中的子带的CSI值代入至第一预设函数,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
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
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
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其中,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1,与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2,且D1与D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不超过1。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函数的具体内容可以为基站与终端事先约定好的,基站接收到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后,结合其对应参考子带的CSI值,根据第一预设函数的内容,计算得出第二集合中该子带的CSI值。例如:子带i是第二集合中的一个子带,子带i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对值为Ii;子带0是所报告的所有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子带0的信道状态信息为C0;子带1是所报告的所以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子带1的信道状态信息为C1;子带K2是所报告的所以子带中频率位置居中间的子带,子带2的信道状态信息为C2;子带i的信道状态信息记为Ci,则Ci是由Ii与{C0,C1,C2}其中之一组成的函数计算而来,即第一预设函数。例如,Ci=Ii+C2,或者,Ci=Ii*C1*D,其中D是一个预设的参考数或物理量。应当了解的是,第一预设函数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加或相乘,还可以是其他任何计算方式的组合,并且,第一预设函数约定后,终端应当按照第一预设函数的反向计算方式,计算得出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
另外,第二集合中的子带的参考子带还可以至少包括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或每个子带的相邻子带,其中,第二集合中至少有一个子带的参考子带为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此时,将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与每个子带的相邻子带的CSI代入至第二预设函数,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例如,子带1是第二集合中的一个子带,它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对值为I1,子带2是子带1的相邻子带,它的信道状态信息为C2,且子带2是子带1的参考子带,此时,子带1的信道状态信息为I1与C2的组合,或I1与C2的函数,即第二预设函数。如,C1=I1+C2,或者C1=I1*C2,应当了解的是,第二预设函数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加或相乘,还可以是其他任何计算方式的组合,并且,第二预设函数约定后,终端应当按照第二预设函数的反向计算方式,计算得出第二集合中子带的相对值。第一预设函数与第二预设函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次上报的过程中,可以同时使用第一预设函数和第二预设函数,或者只使用二者之一,使用的情况,根据参考子带的设置而定。
本实施例根据第二集合中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对值以及其参考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值,可对应得到第二集合中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使终端在上报时,不需要报告与参考子带上相同的信道状态信息部分,只上报与参考子带之间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对值即可,减少了对冗余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节省了上报资源的开销,提高了上报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状态报告的精度。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及通信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将待上报的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包括所述M个子带中的N个,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M-N≥1;
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与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
向基站报告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及通信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2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以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相对值为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与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子带数量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子带的数量之和为M,M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S11,将待上报的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集合;
S12,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与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
S13,向基站报告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
本实施例中的存储介质可以被安装在具有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功能的设备上。由于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对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S21,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以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
S22,根据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
本实施例中的存储介质可以被安装在具有信道状态信息处理功能的设备上。由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已经对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步骤。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20)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上报的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包括所述M个子带中的N个,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M-N≥1;
确定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与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
向基站报告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参与组合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所述系数的相位、所述系数的幅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包括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或所述每个子带的相邻子带,其中,所述第二集合中至少有一个子带的参考子带为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上报的M个子带划分为两个集合,包括:
计算所述M个子带中每个子带的信道质量CQI的值;
选取信道质量的值最高的前N个子带作为第一集合中的子带;
将所述M个子带中除去所述N个子带后的剩余子带作为第二集合中的子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合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之一:
至少包括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
至少包括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
至少包括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其中,所述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1,所述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2,且D1与D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不超过1。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值为所述相对值的数值与所述相对值的乘积因子的乘积,其中,所述乘积因子为具有方向的物理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确定所述乘积因子。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基站报告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包括:
报告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所用的比特数目大于报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所用的比特数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基站报告所述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以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包括:
在报告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所述相对值所用的比特数目为1的情况下,所述比特的零状态表示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相对于所述每个子带的参考子带的CSI没有变化,所述比特的非零状态表示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相对于所述每个子带的参考子带的CSI按照预设的方向和大小变化。
1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集合中每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以及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相对值为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与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之间的相对值,所述第一集合中的子带数量与所述第二集合中子带的数量之和为M,M为大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参与组合成预编码的矢量的系数、所述系数的相位、所述系数的幅度。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包括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合中的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至少包括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或所述每个子带的相邻子带,其中,所述第二集合中至少有一个子带的参考子带为所述第一集合中的至少一个子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包括:
将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与至少以下子带之一的CSI代入至第一预设函数,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
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
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
至少包括M个子带中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其中,所述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低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1,所述频率位置居中的子带与所述M个子带中频率最高的子带之间的序号差为D2,且D1与D2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不超过1。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以及所述每个子带对应的参考子带的CSI,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包括:
将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相对值与所述每个子带的相邻子带的CSI代入至第二预设函数,确定所述第二集合中每个子带的CSI。
17.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步骤。
18.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19.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步骤。
2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810909262.8A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35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9262.8A CN110535510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7/266,740 US12009893B2 (en) 2018-08-10 2019-08-12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nd proces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19/100165 WO2020030171A1 (zh) 2018-08-10 2019-08-12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和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EP19848507.0A EP3836439A4 (en) 2018-08-10 2019-08-12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ND PROCESS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AND MEDI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09262.8A CN110535510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5510A true CN110535510A (zh) 2019-12-03
CN110535510B CN110535510B (zh) 2022-10-18

Family

ID=6865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09262.8A Active CN110535510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36439A4 (zh)
CN (1) CN110535510B (zh)
WO (1) WO20200301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3764A1 (zh) * 2022-01-13 2023-07-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7166A (zh) * 2008-04-03 2008-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
US20090109909A1 (en) * 2007-10-22 2009-04-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ifferential cqi for ofdma systems
US20090116570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and rank information
CN101808370A (zh) * 2009-02-18 201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220675A1 (en) * 2007-02-26 2010-09-02 Jin Young Chu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54272A1 (en) * 2007-03-29 2010-10-07 Jin Young Chu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N10205554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28668A (zh) * 2009-05-04 2012-04-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促成多载波差分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82254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666B (zh) * 2010-02-09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3580779B (zh) * 2012-07-20 2017-02-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道质量指示信息上报及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5991220B (zh) * 2015-01-30 2019-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Ue上报csi及触发ue上报csi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43042A (zh) * 2016-08-11 201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155016A1 (en) * 2019-01-31 2020-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book design with differential phase feedback in frequency domai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20675A1 (en) * 2007-02-26 2010-09-02 Jin Young Chu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54272A1 (en) * 2007-03-29 2010-10-07 Jin Young Chu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US20090109909A1 (en) * 2007-10-22 2009-04-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ifferential cqi for ofdma systems
US20090116570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and rank information
CN101277166A (zh) * 2008-04-03 2008-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方法
CN101808370A (zh) * 2009-02-18 201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28668A (zh) * 2009-05-04 2012-04-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促成多载波差分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5554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82254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3764A1 (zh) * 2022-01-13 2023-07-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36439A1 (en) 2021-06-16
EP3836439A4 (en) 2022-05-18
US20210314044A1 (en) 2021-10-07
WO2020030171A1 (zh) 2020-02-13
CN110535510B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836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CN105430754B (zh) 信道状态报告和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2237955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N102255685B (zh) 反馈csi的方法和ue
CN108111200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69489B (zh)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US10574409B2 (en)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rocess execution method
CN101986588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10535513A (zh) 一种csi反馈及接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0768701B (zh)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KR20070038552A (ko) Ofdma을 위한 전용 파일럿 톤들에 대한 반복적 채널및 간섭 추정
CN108023621A (zh) 一种信道信息量化反馈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US20240080078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126742A1 (e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CN104811231A (zh) 一种支持fd-mimo的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111885A (zh) 一种确定调整编码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KR20220027232A (ko) 능력 정보 및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TW201733294A (zh) 一種回饋資訊的傳輸方法和裝置
WO2021227648A1 (zh) 一种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9105400A1 (zh) 测量上报的触发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0535510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916766A (zh) 反馈、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36107B (zh) 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信道质量确定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3002583B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
TWI644532B (zh)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