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1313B -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1313B
CN110531313B CN201910817644.2A CN201910817644A CN110531313B CN 110531313 B CN110531313 B CN 110531313B CN 201910817644 A CN201910817644 A CN 201910817644A CN 110531313 B CN110531313 B CN 110531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ural network
deep neural
regression model
network regression
fiel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76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31313A (zh
Inventor
辛景民
刘文怡
左炜亮
李�杰
郑南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8176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13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1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1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31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1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01S3/1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mplitude comparison of signals derived sequentially from receiving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having differently-oriented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r from an antenna system having periodically-varied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 G01S3/2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mplitude comparison of signals derived sequentially from receiving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having differently-oriented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r from an antenna system having periodically-varied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derived from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ignals from separate antennas, e.g. comparing sum with differ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8Position of single direction-finder fixed by determining dir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spaced sources of known lo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协方差矩阵R计算获得特征提取矩阵r;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产生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训练集;确定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所需的各项参数;通过确定的参数和训练集训练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获得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将特征提取矩阵r输入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中,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输出近场信号的波达方向和距离,完成近场信号源定位。本发明引入了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在信噪比低于15dB和快拍数小于200的情况下波达方向角的估计精度提高了十倍,距离的估计精度接近理论上的最优解。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阵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信号源定位是信号处理领域的根本问题,并且在雷达、声呐、无线通信、语音识别和机器人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针对远场信号的波达方向估计,有学者提出了高精度的估计方法,如MUSIC和ESPRIT。当信号处于近场,即阵列孔径的菲涅尔区域内,入射到阵列的信号具有球型波面,所以必须同时由波达方向和距离同时表示。因此,上述具有远场假设的高精度不再适应于近场信号源定位;又有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法,这些方法利用了二阶泰勒展开来近似圆形球面。其他主流的方法包括基于高阶统计量的方法,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和基于广义ESPRTIT的方法。目前的参数化方法不但包含对信号和噪声模型的严格假设,也严重依靠从信号方向到阵列输出这一前向映射的连续性,现有方法的性能会因为实际系统中的各种各样的缺陷而受损。
相比而言,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具有通过训练过程重建复杂的传播模型的优势。尽管深度学习方法在很多恶劣的环境,如动态声音信号,宽带信号,合成噪音信号和混响环境等已取得成功,但其却很难直接应用于一般的信号定位,因为关于特征的信息非常有限。目前,关于神经网络的选择,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分类模型而非回归模型;最近,查克拉巴蒂等提出了一个模型,对于给定的长度为M的阵列,该模型可以用M-1层卷积网络产生最优的估计性能。尽管这为根据阵列的长度而调整网络参数提供了一定参考,但是随之阵列传感器的增加,这可能为导致计算成本增加。分类模型借鉴视频图像分类等应用,将信号定位建模为一个多分类问题。虽然该思路简单直接,但信号定位中的角度和距离有区别于分类问题中的标签,是连续性的物理变量,故而分类模型缺乏合理的物理解释。另外,分类模型考虑到计算成本,在类别数方面有所限制,导致分类精度较低,有的只有5°甚至10°,远远不能达到实际应用中的精度要求。
综上,亟需一种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以解决上述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或仿真获取待定位的近场信号数据,根据近场信号数据计算获得协方差矩阵R,根据协方差矩阵R计算获得特征提取矩阵r;
步骤2,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所述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以步骤1获得的特征提取矩阵r为输入,通过卷积层和回归层将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输出映射成近场信号的波达方向和距离;
步骤3,通过仿真产生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训练集;确定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所需的各项参数;
步骤4,通过步骤3确定的参数和训练集训练步骤2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获得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步骤5,将步骤1获得的特征提取矩阵r输入步骤4获得的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中,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输出近场信号的波达方向和距离,完成近场信号源定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5还包括:
对步骤4获得的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卷积层层数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将步骤1获得的特征提取矩阵r输入优化后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中,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输出近场信号的波达方向和距离,完成近场信号源定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1中,
K个近场窄带非相干信号{sk(n)}入射到一个由M个间距为d的传感器组成的均匀线性阵列上,传感器是完全校准的;
采集的近场信号数据x(n)=As(n)+ω(n);
其中,s(n)和ω(n)是由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31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32
分别给定的入射信号向量和加性噪声向量;A是经过校准的均匀线性阵列的方向矩阵,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33
a(θk,rk)是均匀线性阵列的方向向量,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34
式中,τmk是第k个信号在参考传感器和第m个传感器之间由时间延迟导致的相位延迟,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35
其中,θk和rk分别是第k个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和距离,λ为波长;
协方差矩阵R=ARsAH2IM
其中Rs=E{s(n)s(n)H},E{·}表示求期望,(·)H表示艾尔米特转置;
特征提取矩阵r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41
其中,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42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43
分别表示一个复数值的实部和虚部;r的维度与协方差矩阵保持一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1中,以均匀线性阵列的中心阵元为相位参考点,第m个传感器接收到的带有噪声的信号xm(n)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44
其中,m=1,…,M,sk(n)表示第k个信号,ωm(n)为加性噪声,τmk是第k个信号在参考传感器和第m个传感器之间由时间延迟导致的相位延迟;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45
其中,θk和rk是第k个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和距离,λ为波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入射信号{sk(n)}为广义的零均值的静态随机过程,加性噪声{ωm(n)}是时空复数域的高斯白随机过程,均值为零,方差为σ2,并且与信号{sk(n)}不相关。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2中,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包括:
输入层,用于接收特征提取矩阵r;
卷积层,用于接收输入层的信号,对其进行二维卷积,批量标准化和激活,用于输出卷积处理后的信号;
dropout层,用于接收卷积处理后信号,以预设概率使得神经元不工作,防止过拟合;用于输出训练得到的二维特征网络;
全连接层,用于接收训练得到的二维特征网络,输出一维特征向量;
回归层,用于接收全连接层输出的一维特征信号,通过线性映射得到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输出,完成近场信号的定位;所述输出包括近场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和距离;
其中,每个卷积层包括:
二维卷积网络,采用了16个维度为1×2的滤波器,步长为1,对输入信号进行卷积操作;
批量标准化层,用于对网络中传输的激活和梯度函数进行标准化;
激活函数ReLu层,用于对二维卷积网络神经元的输出进行非线性表达。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2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中,
卷积层的层数为3;
回归层训练过程的损失由半均方误差表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51
其中,N是响应数量;ti是目标输出;yi是网络对该变量的预测输出,包括网络估计的波达方向和距离。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3中,确定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所需的各项参数具体包括:网络由动量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训练而成,初始速率为0.001;每5个周期将学习速率减小10倍;训练周期最大数设置为20;训练迭代中用到的小批量的大小为128。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0.5°和0.05λ的精度下,在信噪比为15dB时,波达方向角的估计准确率达到97%。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3中,通过仿真产生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训练集时具体包括:平面波按照0.01λ的间距在距离阵列0.70λ到1.90λ的范围内离散化,方向角按照1°的间隔在[-60°,60°)的范围内离散化,在离散后的各个网格点上都有1000个信号入射到阵列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相比于已有的传统的近场信号源定位算法在恶劣环境下表现较差的情况:本发明引入了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在信噪比低于15dB和快拍数小于200的情况下波达方向角的估计精度提高了十倍,距离的估计精度接近理论上的最优解,因此鲁棒性较强;相比于基于分类的深度学习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回归的网络模型在0.5°和0.05λ的精度下,在信噪比为15dB时,波达方向角的估计准确率就达到了97%。在快拍数接近1000时,波达方向角和距离的估计准确率也能达到90%,估计效果远好于基于分类的方法,且具有更合理的物理解释。
进一步地,相比于查克拉巴蒂等提出的网络层数模型,本实施例通过实验发现3层网络可以同时达到训练性能最优和计算代价最小,故而减小了不必要的训练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中,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近场信号波达方向估计性能变化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近场信号波达方向角和距离估计的根均方误差(RMSE)随信噪比的变化示意图,图2(b)是近场信号波达方向角和距离估计的根均方误差(RMSE)随快拍数的变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神经网络的估计性能随网络层数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效果及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数据模型以及问题描述:
考虑K个近场窄带非相干信号{sk(n)}入射到一个由M个间距为d的传感器组成的均匀线性阵列上,并且假设这些传感器是完全校准的。
设定阵列的中心阵元为相位参考点,那么第m个传感器接收到的带有噪声的信号xm(n)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71
其中,m=1,…,M,sk(n)表示第k个信号,ωm(n)为加性噪声,τmk是第k个信号在传感阵列最中间位置的传感器(即参考传感器)和第m个传感器之间由时间延迟导致的相位延迟;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72
其中,θk和rk是第k个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和距离,λ为波长。当第k个信号处在菲涅尔区域内时(例如,rk∈(0.62(D3/λ)1/2,2D2/λ)),D为阵列孔径,将(1)式重新表达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73
其中,(·)T代表转置,s(n)和ω(n)是由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74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75
分别给定的入射信号向量和加性噪声向量。A是经过校准的均匀线性阵列的方向矩阵,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81
a(θk,rk)是阵列的方向向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82
本发明中,假定入射信号{sk(n)}为广义的零均值的静态随机过程,加性噪声{ωm(n)}是时空复数域的高斯白随机过程,均值为零,方差为σ2,并且与信号{sk(n)}不相关。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是一种近场多信号源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或仿真获取信号并重组信号的协方差矩阵R,计算得到特征提取矩阵r;
(2)设计构建深度神经网络结构;
(3)确定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所需的各项参数;
(4)根据以上设定训练网络,得到训练结果;通过步骤(3)获得的参数训练步骤(2)
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获得训练后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5)对步骤(4)获得的训练后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层数进行优化,获得训练好的深度
神经网络模型。
优选的,步骤(1)中,计算得到网络输入的特征提取矩阵r:
由近场信号数据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83
首先计算得到协方差矩阵R
R=E{x(n)x(n)H}=ARsAH2IM
其中Rs=E{s(n)s(n)H},E{·}表示求期望,(·)H表示艾尔米特转置。
一般来说R可以通过对时间项n取平均近似得到。因为R是赫米尔阵,所以矩阵的上三角和下三角含有冗余信息。考虑到需要分解矩阵的每一个复数元素(处对角线元素以外)为实部和虚部,本发明提出一种由以下形式表达的特征提取矩阵r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91
其中,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92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093
分别表示一个复数值的实部和虚部。矩阵r的维度,或者说输入的大小和协方差矩阵保持一致。
步骤(2)设计构建深度神经网络结构:
请参阅图1,本发明构建的一种深度神经网络结构。
步骤(1)中得到的特征提取矩阵r为网络的输入层,维度为M×M×1,表示长宽是M个像素,单通道;
接下来是三个结构相似的卷积层用来学习输入信号的局部特征,以第一个为例进行介绍:
该二维卷积网络(2Dconvolution)采用了16个维度为1×2的滤波器,步长为1,对输入信号进行卷积操作;然后是一个批量标准化层(BatchNormalization),用于对网络中传输的激活和梯度函数进行标准化,使得网络训练更易于优化。最后是激活函数ReLu层(ReluLayer)。
与现有方法不同,现有方法一般采用较大尺寸的滤波器比如5×7或者方形滤波器2×2,本发明采用小尺寸不规则的滤波器,因为这样能更好地捕获输入信号的具体和复杂的特征,进而提高估计性能;而于此同时训练成本只有略微的增加。
后两个卷积层除了滤波器个数外其余特征与第一个保持一致。
考虑到池化层会导致网络性能下降,故本发明并未设置最大池化层进行下采样。
本发明,为了防止网络模型过拟合,加入了dropout层。该层的功能是让神经元以20%的概率不工作,以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
接下来是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用于将学到的特征映射到样本标记空间。
最后是回归层(Regression Layer),其中训练过程的损失由半均方误差表示:
Figure BDA0002186754340000101
其中,N是响应数量,ti是目标输出,yi是网络对该变量的预测输出,即网络估计的波达方向和距离;由回归层得到网络的输出,即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和距离。
步骤(3)网络训练所需的各项参数按照以下条件设置:
1)网络由动量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训练而成,初始速率为0.001;
2)为了防止训练陷入局部优化或者发散,每5个周期将学习速率减小10倍;
3)训练周期最大数设置为20;
4)训练迭代中用到的小批量的大小为128;
在训练之前,打乱训练数据的顺序;同理,验证数据集也会在验证前被打乱顺序。
步骤(4)根据以上参数训练网络,得到训练结果。
步骤(5)为了对提升神经网络模型提供参考和借鉴,本发明设计了实验调查网络中卷积层数对估计性能的影响:在快拍数设为64的前提下,分别比较了有1至4层卷积层的网络的DOA估计性能随着信噪比的变化。比较上述结果,得到性能最优的估计所对应的网络层数。
下面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在一个由9个传感器组成的均匀线性阵列上进行验证,传感器之间的间距是波长的一半。理论上来说,该网络可以同时训练多信号源并估计其波达方向和距离估计。但是为了简明起见,我们只举一个信号源的例子。信号源的位置为(r,θ)=(1.7λ,12°),该位置位于菲涅尔范围内(0.62λ<r<2λ)。为了产生训练数据集,信号源从距离阵列0.70λ到1.90λ,[-60°,60°)范围内入射到阵列上。对于波达方向的仿真实验,空域按照1°的间隔离散化,也就是一共有120个网格。对于距离的仿真实验,平面波按照0.01λ的间距离散化,故而也有120个网格。对于每一个波达方向和距离都有1000个采样,所以共有12万个采样,其中十分之一被作为验证数据集。针对快拍数的实验和针对信噪比的实验具有一样的训练集和验证集大小。实验结果和GESPRIT方法和克拉默边界进行了对比。
图2(a)分别表示DOA和距离随着信噪比变化的根均方误差的性能。快拍数设置为64,且信噪比从-10dB变化到20dB。可以看出DOA和距离的根均方误差都随着SNR的提高而下降。除此之外,该图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较恶劣的情况下,即低信噪比低于15dB和快拍数小于200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适应实际环境。
图2(b)分别展示了DOA和距离随着快拍数变化的根均方误差性能。SNR设定为4dB,且快拍数从10变化到1000。该图显示DOA和距离的根均方误差性能随着快拍数的提升遵循粗略的单调下降规律。与随着SNR的估计性能相对应,本文提出的方法普遍比GESPRIT表现要好,尤其当快拍数较小的时候。因为传统方法在恶劣环境下表现较差,比如信噪比低于15dB和快拍数小于200的情况下,而本文提出的方法却表现出了能够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后者其他技术来弥补该缺陷的能力。
本发明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在信噪比低于15dB和快拍数小于200的情况下,波达方向角的估计性能相比GESPRIT方法提升了十倍,距离的估计性能接近理论上的最好结果。
请参阅图3,通过图3可以看出估计性能随着卷积层从1变成3层不断提升,因为理论上来说更深的网络有更强的表达能力。然而,由3层卷积组成的深度神经网络要比由4层组成的性能更好。这可以由参数过多导致的随之增加的过训练风险增大而得到解释。实际上,过多的卷积层可以导致过采样和网络退化,还有增大的计算成本。所以,我们选择三层卷积层作为表达能力和各种风险的平衡。
表1.近场验证集信号波达方向角和距离估计以0.5°和0.05λ为精度的准确率随信噪比的变化
SNR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DOA 0.1077 0.2928 0.5112 0.7822 0.9222 0.9702 0.9765 0.9825 0.9842 0.9800
Range 0.1390 0.2917 0.5037 0.7032 0.7787 0.8365 0.8670 0.8817 0.8865 0.9070
表2.近场验证集信号波达方向角和距离估计以0.5°和0.05λ为精度的准确率随快拍数的变化
Snapshots 10<sup>1.0</sup> 10<sup>1.2</sup> 10<sup>1.4</sup> 10<sup>1.6</sup> 10<sup>1.8</sup> 10<sup>2.0</sup> 10<sup>2.2</sup> 10<sup>2.4</sup> 10<sup>2.6</sup> 10<sup>2.8</sup>
DOA 0.3315 0.3932 0.4755 0.5642 0.6310 0.7098 0.7938 0.8560 0.8813 0.9407
Range 0.3037 0.3428 0.4273 0.4862 0.5610 0.6357 0.7112 0.7938 0.7820 0.9010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精度设置为0.5°和0.05λ的前提下,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信噪比为15dB时,波达方向角的估计准确率就达到了97%。在快拍数接近1000时,波达方向角和距离的估计准确率也能达到90%。
本发明提出了一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回归模型,用以解决近场信号源的定位问题。与过去那些主要关注远场或混响环境中声音信号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不同,本发明主要解决近场源一般信号的波达方向和距离。我们把信号的特征重新组合,并以矩阵的形式输入神经网络中,而不是向量形式。因为这样能更好地利用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势。与此同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回归模型来提供一个精度较高的,合理的结果。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在较恶劣的环境下相比传统方法有更好的性能。相比于已有的传统的近场信号源定位算法,本发明方法在快拍数较低,信噪比较差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高性能,因此鲁棒性较强;相比于基于分类的深度学习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回归的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且更合理的解释。同时,由于网络训练在线下进行,线上可直接使用训练过的网络,没有多余的计算载荷,效率较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或仿真获取待定位的近场信号数据,根据近场信号数据计算获得协方差矩阵R,根据协方差矩阵R计算获得特征提取矩阵r;
步骤2,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所述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以步骤1获得的特征提取矩阵r为输入,通过卷积层和回归层将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输出映射成近场信号的波达方向和距离;
步骤3,通过仿真产生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训练集;确定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所需的各项参数;
步骤4,通过步骤3确定的参数和训练集训练步骤2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获得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步骤5,将步骤1获得的特征提取矩阵r输入步骤4获得的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中,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输出近场信号的波达方向和距离,完成近场信号源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还包括:
对步骤4获得的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卷积层层数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后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
将步骤1获得的特征提取矩阵r输入优化后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中,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输出近场信号的波达方向和距离,完成近场信号源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K个近场窄带非相干信号{sk(n)}入射到一个由M个间距为d的传感器组成的均匀线性阵列上,传感器是完全校准的;
采集的近场信号数据x(n)=As(n)+ω(n);
其中,s(n)和ω(n)是由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21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22
分别给定的入射信号向量和加性噪声向量;A是经过校准的均匀线性阵列的方向矩阵,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23
a(θk,rk)是均匀线性阵列的方向向量,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24
式中,τmk是第k个信号在参考传感器和第m个传感器之间由时间延迟导致的相位延迟,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25
其中,θk和rk分别是第k个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和距离,λ为波长;
协方差矩阵R=ARsAH2IM
其中Rs=E{s(n)s(n)H},E{·}表示求期望,(·)H表示艾尔米特转置;
特征提取矩阵r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26
其中,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27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28
分别表示一个复数值的实部和虚部;r的维度与协方差矩阵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以均匀线性阵列的中心阵元为相位参考点,第m个传感器接收到的带有噪声的信号xm(n)表示为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31
其中,m=1,…,M,sk(n)表示第k个信号,ωm(n)为加性噪声,τmk是第k个信号在参考传感器和第m个传感器之间由时间延迟导致的相位延迟;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32
其中,θk和rk是第k个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和距离,λ为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入射信号{sk(n)}为广义的零均值的静态随机过程,加性噪声{ωm(n)}是时空复数域的高斯白随机过程,均值为零,方差为σ2,并且与信号{sk(n)}不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包括:
输入层,用于接收特征提取矩阵r;
卷积层,用于接收输入层的信号,对其进行二维卷积,批量标准化和激活,用于输出卷积处理后的信号;
dropout层,用于接收卷积处理后信号,以预设概率使得神经元不工作,防止过拟合;用于输出训练得到的二维特征网络;
全连接层,用于接收训练得到的二维特征网络,输出一维特征向量;
回归层,用于接收全连接层输出的一维特征信号,通过线性映射得到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输出,完成近场信号的定位;所述输出包括近场信号的波达方向角和距离;
其中,每个卷积层包括:
二维卷积网络,采用了16个维度为1×2的滤波器,步长为1,对输入信号进行卷积操作;
批量标准化层,用于对网络中传输的激活和梯度函数进行标准化;
激活函数ReLu层,用于对二维卷积网络神经元的输出进行非线性表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中,
卷积层的层数为3;
回归层训练过程的损失由半均方误差表示:
Figure FDA0002865321370000041
其中,N是响应数量;ti是目标输出;yi是网络对变量的预测输出,包括网络估计的波达方向和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确定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所需的各项参数具体包括:
网络由动量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训练而成,初始速率为0.001;每5个周期将学习速率减小10倍;训练周期最大数设置为20;训练迭代中用到的小批量的大小为12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0.5°和0.05λ的精度下,在信噪比为15dB时,波达方向角的估计准确率达到9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仿真产生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训练集时具体包括:
平面波按照0.01λ的间距在距离阵列0.70λ到1.90λ的范围内离散化,方向角按照1°的间隔在[-60°,60°)的范围内离散化,在离散后的各个网格点上都有1000个信号入射到阵列上。
CN201910817644.2A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Active CN1105313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644.2A CN110531313B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7644.2A CN110531313B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1313A CN110531313A (zh) 2019-12-03
CN110531313B true CN110531313B (zh) 2021-05-28

Family

ID=68665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7644.2A Active CN110531313B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13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8676B (zh) * 2020-03-05 2022-03-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级联神经网络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1443328B (zh) * 2020-03-16 2023-07-18 上海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声音事件检测与定位方法
CN111366892A (zh) * 2020-03-24 2020-07-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Massive MIMO DOA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1610488B (zh) * 2020-04-08 2023-08-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任意阵列波达角估计方法
CN112147589A (zh) * 2020-08-18 2020-12-2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频率分集阵列的雷达目标定位方法
CN114184999B (zh) * 2020-09-15 2024-05-14 复旦大学 一种互耦小孔径阵列的生成式模型处理方法
CN112180318B (zh) * 2020-09-28 2023-06-27 深圳大学 声源波达方向估计模型训练和声源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CN112699992B (zh) * 2020-12-07 2022-06-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混合源定位方法
CN112699735B (zh) * 2020-12-07 2022-07-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近场源定位方法
CN113030850B (zh) * 2021-03-04 2022-11-11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复数域表征与学习的近场源智能定位方法
CN113109759B (zh) * 2021-04-10 2022-10-11 青岛科技大学 基于小波变换联合卷积神经网络的水声阵列信号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CN113702719B (zh) * 2021-08-03 2022-11-29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宽带近场电磁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5019061A (zh) * 2022-08-03 2022-09-06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信息熵估计的熵优化方法
CN116367305B (zh) * 2023-06-01 2023-08-29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掩码自编器和信号引导的无线定位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1770A (zh) * 2016-10-26 2017-03-15 黑龙江大学 基于幅相误差阵列的远近场宽带混合源中近场源定位方法
CN108318862A (zh) * 2017-12-26 2018-07-24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声源定位方法
CN109085531A (zh) * 2018-08-27 2018-12-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的近场源到达角估计方法
CN109557504A (zh) * 2018-10-25 2019-04-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近场窄带信号源的定位方法
CN109993280A (zh) * 2019-03-27 2019-07-0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声源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1770A (zh) * 2016-10-26 2017-03-15 黑龙江大学 基于幅相误差阵列的远近场宽带混合源中近场源定位方法
CN108318862A (zh) * 2017-12-26 2018-07-24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声源定位方法
CN109085531A (zh) * 2018-08-27 2018-12-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的近场源到达角估计方法
CN109557504A (zh) * 2018-10-25 2019-04-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近场窄带信号源的定位方法
CN109993280A (zh) * 2019-03-27 2019-07-0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声源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ocalization of Near-Field Sources Based on Linear Prediction and Oblique Projection Operator";Weiliang Zuo et al.;《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190115;第67卷(第2期);全文 *
"基于神经网络的盲分离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祝捷;《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303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1313A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1313B (zh)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的近场信号源定位方法
Cong et al. Robust DOA estimation method for MIMO radar via deep neural networks
CN109085531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近场源到达角估计方法
CN109993280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声源定位方法
CN108169708B (zh) 模块化神经网络的直接定位方法
CN108318862B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声源定位方法
CN109782231B (zh) 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端到端声源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9272989A (zh) 语音唤醒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1565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XGBoost的DOA估计方法
CN108828547A (zh)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米波雷达低仰角测高方法
CN110888105B (zh)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接收信号强度的doa估计方法
CN105302936A (zh) 基于相关计算和协方差矩阵重构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CN112014791B (zh) 存在阵列误差的阵列pca-bp算法的近场源定位方法
CN113109759B (zh) 基于小波变换联合卷积神经网络的水声阵列信号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CN109709510A (zh) 一种相干信源二维波达方向的估计方法及系统
CN106680779B (zh) 脉冲噪声下的波束成形方法及装置
Adhikari Shift-invariant structure-impo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CN111859241B (zh) 一种基于声传递函数学习的非监督声源定向方法
CN113593596A (zh) 一种基于子阵划分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定向拾音方法
CN113030849B (zh) 一种基于自编码器与并行网络的近场源定位方法
CN107167782B (zh) 基于信杂噪比最大的雷达三维异构阵稀疏重构方法
CN115201753A (zh) 一种低功耗多频谱分辨的语音定位方法
CN114184999B (zh) 一种互耦小孔径阵列的生成式模型处理方法
CN109100679B (zh) 基于多输出支持向量回归机的近场声源参数估计方法
CN107894597B (zh) 基于线性虚拟阵元的自适应调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