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9333A - 液压马达 - Google Patents

液压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9333A
CN110529333A CN201810517193.6A CN201810517193A CN110529333A CN 110529333 A CN110529333 A CN 110529333A CN 201810517193 A CN201810517193 A CN 201810517193A CN 110529333 A CN110529333 A CN 110529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tator
hydraulic motor
groove
mo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171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行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5171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2933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1629 priority patent/WO20192233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529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9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C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S DRIVEN BY LIQUIDS
    • F03C2/00Rotary-piston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aulic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马达,包括相互配合的转子和定子;转子和定子相互抵接并形成液压缸,液压缸的内壁受到液体压力时,液压缸处于转子上的部分内壁受到周向旋转力,以使转子相对于定子转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马达在工作及拆卸维护时会伴随着较多的液体损耗和污染进而消耗了较多液压原动力机功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液压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动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液压马达具有体积小、单位功率密度大、功率高、转速范围宽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应用将更加广泛。
现有的柱塞、齿轮、叶片式液压马达功率与液体输入流量有关,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等于排量加泄漏量,液压马达排量越大输入流量越大,液压马达转换成机械能的效率通常会小于液压原动力机效率,现有的液压马达是将定子做成缸体,然后将转子置于充斥液体的缸体内,这样的设置在工作及拆卸维护时会伴随着较多的液体损耗和污染,不便于节能环保,同时充斥液体的缸体会对转子产生较大阻力,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对会消耗更多液压原动力机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马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马达在工作及拆卸维护时会伴随着较多的液体损耗和污染进而消耗了较多液压原动力机功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马达,包括相互配合的转子和定子;转子和定子相互抵接并形成液压缸,液压缸的内壁受到液体压力时,液压缸处于转子上的部分内壁受到周向旋转力,以使转子相对于定子转动。
进一步地,转子包括第一接触端面,第一接触端面上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定子包括与第一接触端面相抵的第二接触端面,第二接触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液压马达还包括使转子靠近定子的轴向支撑件,以对转子产生轴向支撑力。
进一步地,轴向支撑件为弹性件,以通过弹力使转子靠近定子,或者轴向支撑件为液压元件,以通过液压力使转子靠近定子。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具有多个的受力面;当液压缸受到液体压力时,第一凹槽受到使转子远离定子的轴向作用力和使转子转动的周向旋转力;轴向支撑力大于或等于轴向作用力,以抵消轴向作用力并使转子与定子相抵。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设置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凹槽周向相间隔的均匀排布,多个第一凹槽受到的周向旋转力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液压缸包括液压缸主体、与液压缸主体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液压缸主体由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配合形成。
进一步地,进口与第二凹槽连通,以使液体进入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第二接触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卸压槽,卸压槽与出口连通,以降低液压缸主体内的液体压力并将多余液体排出。
进一步地,定子和转子之间设置有止推轴承,以降低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转子上连接有传动轴,转子与传动轴通过万向节或者球形调节件连接,以使转子和传动轴的轴线相交夹点和/或轴线相交角度可调节。
进一步地,球形调节件与转子之间设置有滑卡组件,滑卡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球形调节件与转子上相互配合的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以避免转子绕传动轴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球形调节件与转子之间设置有多个钢珠,以降低球形调节件和转子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液压马达还包括使转子靠近定子的轴向支撑件,定子的边缘向转子方向延伸形成转子安装槽,转子安装槽的槽口设置有盖板,轴向支撑件设置在传动轴和球形调节件之间;或者轴向支撑件设置在盖板和球形调节件之间;或者轴向支撑件设置在盖板和转子之间,以使转子受到使其靠近定子的轴向支撑力。
进一步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轴孔,定子中部开设有第二轴孔,传动轴包括与第一轴孔配合的第一传动轴和与第二轴孔配合的第二传动轴。
进一步地,第一轴孔与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第一轴孔远离定子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压盖,以防止第一轴承脱出;第二轴孔与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第二轴孔远离转子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压盖,以防止第二轴承脱出。
进一步地,第一轴承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轴承设置有多个时,至少有一个第一轴承设置为与传动轴相互卡接的圆锥滚子轴承;第二轴承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轴承设置有多个时,至少有一个第二轴承设置为与传动轴相互卡接的角接触轴承。
进一步地,转子具有两个第一接触端面,以同时配合两个定子,定子的边缘向转子方向延伸形成转子安装槽,两个定子形成的转子安装槽相互对接并形成转子安装腔。
进一步地,转子安装腔内可同时串联和/或并联多组转子,至少部分地转子的液压油路相连通。
进一步地,转子和定子能够转换。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子和定子相互抵接形成液压缸后,可以将液压原动力机提供的液体压力直接作用在液压缸的内壁,在液压缸的内壁受到液体压力后,处于转子上的部分内壁就会受到周向旋转力,进而使转子相对于定子转动。同时,液压缸工作时容积固定不变,不工作后液压缸可以保存液体以备下一次使用,这样在再次使用时就可以输入极少量液体进行工作,极少量液体是指补偿转子和定子密封状态的液体泄漏及卸载压力损失的液体。这样的设置不必将转子置于充斥液体的缸体内,拆卸维护时对液体损耗较小,且不会造成太大污染。由于工作时的转子本身不会受到液体的阻力,因此液体对转子的阻力较小,进而可以减少液压原动力机功率的消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马达在工作及拆卸维护时会伴随着较多的液体损耗和污染进而消耗了较多液压原动力机功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实施例三的截面图;以及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液压马达的实施例三的径向截面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转子;11、第一接触端面;12、第一凹槽;20、定子;21、第二接触端面;22、第二凹槽;23、卸压槽;30、液压缸;31、进口;32、出口;40、止推轴承;50、传动轴;51、球形调节件;52、传动齿轮;60、转子安装槽;61、盖板;70、轴向支撑件;80、输出轴;81、输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液压马达,包括相互配合的转子10和定子20。转子10和定子20相互抵接并形成液压缸30,液压缸30的内壁受到液体压力时,液压缸30处于转子10上的部分内壁受到周向旋转力,以使转子10相对于定子20转动。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转子10和定子20相互抵接形成液压缸30后,可以将液压原动力机提供的液体压力直接作用在液压缸30的内壁,在液压缸30的内壁受到液体压力后,处于转子10上的部分内壁就会受到周向旋转力,进而使转子10相对于定子20转动。同时,液压缸工作时容积固定不变,不工作后液压缸可以保存液体以备下一次使用,这样在再次使用时就可以输入极少量液体进行工作,极少量液体是指补偿转子10和定子20密封状态的液体泄漏及卸载压力损失的液体。这样的设置不必将转子10置于充斥液体的缸体内,拆卸维护时对液体损耗较小,且不会造成太大污染。由于转子10本身不会受到液体的阻力,因此液体对转子10的阻力较小,进而可以减少液压原动力机功率的消耗。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马达在工作及拆卸维护时会伴随着较多的液体损耗和污染进而消耗了较多液压原动力机功率的问题。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转子10包括第一接触端面11,第一接触端面11上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2。定子20包括与第一接触端面11相抵的第二接触端面21,第二接触端面21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12配合的第二凹槽22。上述结构中转子10上的第一接触端面11上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2,第一凹槽12可以开设成环绕转子10的轴线的一个类环形凹槽,也可以开设成环绕转子10的轴线的多个相间隔的凹槽。定子20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12配合的第二凹槽22,第二凹槽22的开设是为了与第一凹槽12形成液压缸30。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液压马达还包括使转子10靠近定子20的轴向支撑件70,以对转子10产生轴向支撑力。轴向支撑件70的设置用来对转子10施加轴向支撑力,转子10在收到液体压力时不光会受到使转子10转动的周向旋转力,而且会受到使转子10远离定子20的作用力,轴向支撑件70的设置就是为了抵消并平衡这个作用力,以使转子10仅剩周向旋转力对转子10起作用,以实现转子10的转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轴向支撑件70为弹性件,以通过弹力使转子10靠近定子20,或者轴向支撑件70为液压元件,以通过液压力使转子10靠近定子20。当轴向支撑件70设置为弹性件后,可以利用弹性件的弹力对转子10施加持续的弹性作用力,以使转子10始终与定子20相抵。具体地,可以将弹性件设置为弹簧,优选蝶形弹簧。进一步地,可以再弹性件上设置调节结构,以对弹性件的弹力进行调节。例如,在转子10和定子20出现相对磨损时,可以通过调节结构加大弹性件的弹力,进而增加轴向支撑力。调节结构可以设置为作用在弹性件上的调节螺栓。
当轴向支撑件70是设置为液压元件时,可以利用液压原动力机产生的液体压力来施加轴向支撑力;进一步地,将该处的液压元件与液压缸30相连通,以使液压缸30内收到的液体压力增大时,液压元件产生的轴向支撑力也将增大,从而避免转子10在不同速度下均可以与定子20紧紧相抵,减少液体的泄漏。液压元件可以设置为单作用活塞缸或者双作用活塞缸。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凹槽12具有多个的受力面。当液压缸30受到液体压力时,第一凹槽12受到使转子10远离定子20的轴向作用力和使转子10转动的周向旋转力。轴向支撑力大于或等于轴向作用力,以抵消轴向作用力并使转子10与定子20相抵。上述结构中第一凹槽12中的多个受力面所受到的液体压力可以分解成使转子10远离定子20的轴向作用力和使转子10转动的周向旋转力。其中,轴向作用力被轴向支撑力抵消,在仅剩的周向旋转力的作用下转子10相当于定子20转动。当轴向支撑力大于轴向作用力时,多余的轴向支撑力会使转子10紧紧顶紧定子20,实现液压缸30之间的密封。第一凹槽12的结构优选设置为类似于立体三角形的凹槽,或者其他受力不平衡的“C”形凹槽,也可以设置为整体合力受力不平衡的其他结构。
具体地,第一凹槽12内至少设置有两个设置角度不同的面,如图1所示的a面和b面,当第一凹槽12内受到液体压力时,a面受到使转子转动的作用力F2,b面受到使转子远离定子20的作用力F1,此时轴向支撑件70的技术方案中,液压缸30包括液压缸30主体、与液压缸30主体连通的进口31和出口32,液压缸30主体由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22配合形成。上述结构中液压缸30主体由第一凹槽12与第二凹槽22配合形成,与液压缸30主体连通的进口31和出口32的设置可以与液压原动力机连通,以对液压缸30主体提供液体压力,具体地,进口31与液压原动力机连通,出口32将过多的液体排出液压缸30主体。进口31和出口32可以设置在转子10和/或定子20上,优选将进口31和出口32均设置在定子20上。进一步地,进口31与第二凹槽22连通,以使液体进入第二凹槽22。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接触端面21设置有至少一个卸压槽23,卸压槽23与出口32连通,以降低液压缸30主体内的液体压力并将多余液体排出。具体地,卸压槽23可以设置为两个,卸压槽23的槽口设置为扇环形,以使卸压槽23可以同时对多个第一凹槽12进行泄压,进而避免液体压力的叠加,避免过多的液体泄漏。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定子20和转子10之间设置有止推轴承40,以降低转子10与定子20之间的摩擦力。止推轴承40可以设置在转子10和定子20的周向外缘,以避免过大的轴向支撑力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止推轴承40的设置可以使转子10与定子20之间的转动更加顺畅。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转子10上连接有传动轴50,转子10与传动轴50通过万向节或者球形调节件51连接,以使转子10和传动轴50的轴线相交夹点和/或轴线相交角度可调节。转子10所受到的轴向支撑力由传动轴50提供,转子10与传动轴50通过万向节或者球形调节件51连接后,传动轴50就可以相对于转子10进行调节,进而使转子10和传动轴50的轴线相交夹点和/或轴线相交角度可调节,具体地,如图1所示,转子10和传动轴50的轴线相交夹点为O,转子10和传动轴50的轴线相交夹角度为β1,也就是O的位置以及β1的大小可以调节。上述的设置可以使传动轴50的方向进行调节,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工况,例如,液压马达安装后,需要连接的转轴与传动轴50有一定偏差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对传动轴50进行微调以使液压马达更好得输出。优选采用球形连接件进行调节。传动轴50上开设有键槽,所述键槽上安装有键。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为了使转子10的转动更加得顺畅,转子10的转动轴线和传动轴50的转动轴线呈一角度,具体角度通过实验测定,可以设置在0°≤β1≤90°之间,优选15°、20°、30°、45°、60°或75°。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球形调节件51与转子10之间设置有滑卡组件,滑卡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球形调节件51与转子10上相互配合的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以避免转子10绕传动轴50相对转动。滑卡组件的设置可以避免转子10绕传动轴50的轴线相对转动,滑卡组件的结构与传动轴50齿的结构类似,以使球形调节件51可以沿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的设置方向进行滑动而避免转子10绕传动轴50的轴线相对转动。进一步地,球形调节件51与转子10之间设置有多个钢珠,以降低球形调节件51和转子10之间的摩擦力。使球形调节件51可以沿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的设置方向滑动得更加顺畅,且可以避免球形连接件和转子10之间的相互磨损。同时也可以在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钢珠,以降低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定子20的边缘向转子10方向延伸形成转子安装槽60,转子安装槽60的槽口设置有盖板61,轴向支撑件70设置在传动轴50和球形调节件51之间。或者轴向支撑件70设置在盖板61和球形调节件51之间。或者轴向支撑件70设置在盖板61和转子10之间,以使转子10受到使其靠近定子20的轴向支撑力。优选将轴向支撑件70设置在传动轴50和球形调节件51之间,同时将传动轴50和球形调节件51通过传动轴50齿相连,避免传动轴50和球形调节件51之间的相对转动。盖板61通过螺栓与定子20固定连接,盖板61和定子20之间设置有密封环。定子20或者盖板61上开设有泄油槽,泄油槽上设置有启闭阀。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盖板61上开设有第一轴孔,定子20中部开设有第二轴孔,传动轴50包括与第一轴孔配合的第一传动轴50和与第二轴孔配合的第二传动轴50。上述结构中的第一传动轴50和第二传动轴50均可以作为输出转轴,也可以仅设置一个传动轴50,可根据具体公开选择具有两个传动轴50还是只有一个传动轴50的液压马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轴孔与第一传动轴50通过第一轴承连接,第一轴孔远离定子2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压盖,以防止第一轴承脱出。第二轴孔与第二传动轴50通过第二轴承连接,第二轴孔远离转子1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压盖,以防止第二轴承脱出。进一步地,第一轴承压盖与盖板61之间设置密封圈,第一传动轴50与第一轴承压盖之间设置有密封环;第二轴承压盖与第一轴承压盖的设置方式相同。第一轴承压盖与第二轴承压盖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盖板61和定子20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轴承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轴承设置有多个时,至少有一个第一轴承设置为与传动轴50相互卡接的圆锥滚子轴承。第二轴承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轴承设置有多个时,至少有一个第二轴承设置为与传动轴50相互卡接的角接触轴承。优选设置两个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包括双列角接触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传动轴50与盖板61通过圆锥滚子轴承转动连接并相互卡接;优选设置两个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包括双列角接触轴承和单列角接触轴承,第一传动轴50与定子20通过单列角接触轴承转动连接并相互卡接。
实施例二的液压马达,其中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转子10具有两个第一接触端面11,以同时配合两个定子20,定子20的边缘向转子10方向延伸形成转子安装槽60,两个定子20形成的转子安装槽60相互对接并形成转子安装腔。上述结构可以使转子10两端均受到周向旋转力,这样的设置可以使转子10具有更高的转速,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具体地,两个定子20之间设置有密封环,以提高转子安装腔的密封性。可以在其中一个定子20上开设泄油槽。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转子10和定子20可以转换,上述结构介绍的是内转子液压马达,也可以经过简单改装形成外转子液压马达,也就是说将原来的转子10固定后,定子20将相对于转子10转动。
具体地,外转子液压马达需要将轴向支撑件70设置为与传动轴50一体的液压元件,此时,传动轴50的端部设置有轴孔,轴孔可通过堵头封堵,转动轴内部开设与液压缸30相连通的活塞缸,活塞缸与定子20连通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沟槽。第一传动轴50和第二传动轴50处的结构类似,处于第一传动轴50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一堵头、第一活塞缸和第一环形沟槽;处于第二传动轴50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轴孔、第二堵头、第二活塞缸和第二环形沟槽。处于转子10两端的两组第二凹槽22通过差压阀连通,第一环形沟槽通过差压阀与靠近其的第二凹槽22通过单向阀相连通,第二环形沟槽通过差压阀与靠近其的第二凹槽22通过单向阀相连通。
具体控制方法:
首先,液体通过第一传动轴50上的第一轴孔进入第一活塞缸;
然后,液体通过第一环形沟槽进入液压缸30,在单向阀的作用下仅可使液体通过第一环形沟槽进入液压缸30而无法反向流出;
此时,转子10两端的液压缸30出现压差,且液压马达会慢慢启动;
之后,靠近第一环形沟槽的液压缸30内的液体在差压阀的作用下进入到远离第一环形沟槽的液压缸30内;
待平衡后,转子10两端的液压缸30均受到同等的液体压力;
此时,转子10转动趋于稳定;
于此同时,进入到远离第一环形沟槽的液压缸30内的液体会通过单向阀进入到第二环形沟槽中,再进入到第二活塞缸内;
最后,残余的液体会通过第二轴孔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步骤仅限于采用外转子方式时使用,在常规的内转子方式使用时,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分别通过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封堵住。
实施例三的液压马达,其中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转子安装腔内可同时串联和/或并联多组转子10,至少部分地转子10的液压油路相连通。上述结构可以使多组转子10同时转动,且共用一个液压原动力机,这样可以将上一个转子10流出的液体作为下一个转子10的动力源,这样可使液压原动力机的提供的液体压力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具体地,转子10安装腔内设置有三组转子10和传动轴50,并呈三角形排布。其中每组中的传动轴50的一端与一侧的定子20相抵或者转动连接,传动轴50的另一端贯穿另一侧的定子20,并在该侧定子20远离转子10的一侧连接有传动齿轮52,三个传动齿轮52相间隔的设置,三个传动齿轮52中部设置有它们共同啮合的输出齿轮81,输出齿轮81上连接有输出轴80,三个传动齿轮52和输出齿轮81安装在定子20开设的安装凹槽中,安装凹槽通过盖板61封闭,盖板61上开设有使输出轴80贯穿的输出孔,盖板61通过螺栓或者其他连接件固定。输出轴80的远离盖板61的一端可以延伸并贯穿两个定子20,以实现两侧同时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结构仅为三个转子10并联方式的举例说明,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其他更多个转子10并联的结构,可以按照上述结构通过齿轮辅助传动,也可以直接将传动轴50伸出定子20并作为输出转轴,此时会后多个输出转轴共同输出,以满足结构紧密且需要多个输出转轴工作的情况。
也可以对转子10进行串联,串联的结构就是将多个转子10在轴向进行串接,并将液体的出入口相互连通,以实现对液体压力的充分利用。进一步地,可以将多个串联的转子10仅液体连通,传动轴50并不相连,液体在传动过程中会出现能力损耗,并且液压马达工作过程中有一定的泄漏,这样处于上游的转子10与处于下游的转子10相比具有更大的机械能,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侧或者多侧的传动轴50转速不同的情况,从而实现一机多转速的情况,经过有限次的实验和测试,就能做出具有复杂转速的多作用液压马达,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工况。
进一步地,将多个转子10的并联结构和串联结构相互结合就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液压马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实际工作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仅可以采用液体介质进行工作,也可采用气体介质进行工作。进一步地,只要可以流动并可以对液压缸内壁产生作用力的介质均可以。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转子10和定子20相互抵接形成液压缸30后,可以将液压原动力机提供的液体压力直接作用在液压缸30的内壁,在液压缸30的内壁受到液体压力后,处于转子10上的部分内壁就会受到周向旋转力,进而使转子10相对于定子20转动。同时,液压缸工作时容积固定不变,不工作后液压缸可以保存液体以备下一次使用,这样在再次使用时就可以输入极少量液体进行工作,极少量液体是指补偿转子10和定子20密封状态的液体泄漏及卸载压力损失的液体。这样的设置不必将转子10置于充斥液体的缸体内,拆卸维护时对液体损耗较小,且不会造成太大污染。由于转子10本身不会受到液体的阻力,因此液体对转子10的阻力较小,进而可以减少液压原动力机功率的消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马达在工作及拆卸维护时会伴随着较多的液体损耗和污染进而消耗了较多液压原动力机功率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转子(10)和定子(20);
所述转子(10)和所述定子(20)相互抵接并形成液压缸(30),所述液压缸(30)的内壁受到液体压力时,所述液压缸(30)处于所述转子(10)上的部分所述内壁受到周向旋转力,以使所述转子(10)相对于所述定子(2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0)包括第一接触端面(11),所述第一接触端面(11)上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2);
所述定子(20)包括与所述第一接触端面(11)相抵的第二接触端面(21),所述第二接触端面(2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2)配合的第二凹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还包括使所述转子(10)靠近所述定子(20)的轴向支撑件(70),以对转子(10)产生轴向支撑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件(70)为弹性件,以通过弹力使所述转子(10)靠近所述定子(20),或者所述轴向支撑件(70)为液压元件,以通过液压力使所述转子(10)靠近所述定子(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具有多个的受力面;当所述液压缸(30)受到所述液体压力时,所述第一凹槽(12)受到使所述转子(10)远离所述定子(20)的轴向作用力和使所述转子(10)转动的周向旋转力;所述轴向支撑力大于或等于所述轴向作用力,以抵消所述轴向作用力并使所述转子(10)与所述定子(20)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设置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2)周向相间隔的均匀排布,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2)受到的周向旋转力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30)包括液压缸主体、与所述液压缸主体连通的进口(31)和出口(32),所述液压缸主体由所述第一凹槽(12)与所述第二凹槽(22)配合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31)与所述第二凹槽(22)连通,以使液体进入第二凹槽(2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端面(21)设置有至少一个卸压槽(23),所述卸压槽(23)与所述出口(32)连通,以降低所述液压缸主体内的所述液体压力并将多余液体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0)和所述转子(10)之间设置有止推轴承(40),以降低所述转子(10)与所述定子(20)之间的摩擦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0)上连接有传动轴(50),所述转子(10)与所述传动轴(50)通过万向节或者球形调节件(51)连接,以使所述转子(10)和所述传动轴(50)的轴线相交夹点和/或轴线相交角度可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调节件(51)与所述转子(10)之间设置有滑卡组件,所述滑卡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球形调节件(51)与所述转子(10)上相互配合的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以避免所述转子(10)绕所述传动轴(50)相对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调节件(51)与所述转子(10)之间设置有多个钢珠,以降低所述球形调节件(51)和所述转子(10)之间的摩擦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还包括使所述转子(10)靠近所述定子(20)的轴向支撑件(70),所述定子(20)的边缘向所述转子(10)方向延伸形成转子安装槽(60),所述转子安装槽(60)的槽口设置有盖板(61),所述轴向支撑件(70)设置在所述传动轴(50)和所述球形调节件(51)之间;或者
所述轴向支撑件(70)设置在所述盖板(61)和所述球形调节件(51)之间;或者
所述轴向支撑件(70)设置在所述盖板(61)和所述转子(10)之间,以使所述转子(10)受到使其靠近所述定子(20)的轴向支撑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1)上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定子(20)中部开设有第二轴孔,所述传动轴(50)包括与所述第一轴孔配合的第一传动轴(50)和与所述第二轴孔配合的第二传动轴(5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一传动轴(50)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轴孔远离所述定子(2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压盖,以防止所述第一轴承脱出;
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二传动轴(50)通过第二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轴孔远离所述转子(1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压盖,以防止所述第二轴承脱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轴承设置有多个时,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为与所述传动轴(50)相互卡接的圆锥滚子轴承;
所述第二轴承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轴承设置有多个时,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为与所述传动轴(50)相互卡接的角接触轴承。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0)具有两个所述第一接触端面(11),以同时配合两个所述定子(20),所述定子(20)的边缘向所述转子(10)方向延伸形成转子安装槽(60),两个所述定子(20)形成的所述转子安装槽(60)相互对接并形成转子(10)安装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0)安装腔内可同时串联和/或并联多组转子(10),至少部分地所述转子(10)的液压油路相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0)和所述定子(20)能够转换。
CN201810517193.6A 2018-05-25 2018-05-25 液压马达 Pending CN110529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7193.6A CN110529333A (zh) 2018-05-25 2018-05-25 液压马达
PCT/CN2019/071629 WO2019223344A1 (zh) 2018-05-25 2019-01-14 液压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7193.6A CN110529333A (zh) 2018-05-25 2018-05-25 液压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9333A true CN110529333A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16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17193.6A Pending CN110529333A (zh) 2018-05-25 2018-05-25 液压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29333A (zh)
WO (1) WO201922334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16483A (en) * 1967-04-07 1970-12-23 Pratt Prec Hydraulics Ltd An hydraulic motor or an hydraulic device capable of operation as a pump or a motor
RO107298B1 (ro) * 1990-10-15 1993-10-30 Panu Misailescu Dumitru Turbină hidraulică
CN101230872A (zh) * 2005-06-02 2008-07-30 株式会社电装 压缩机和等速万向节
CN202545106U (zh) * 2012-01-19 2012-11-21 张文胜 一种液压马达
CN103147908A (zh) * 2013-02-28 2013-06-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液压马达
CN208534678U (zh) * 2018-05-25 2019-02-22 刘行兵 液压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6628A (zh) * 2012-01-19 2012-07-04 张文胜 一种液压马达
CN105201738A (zh) * 2015-09-30 2015-12-30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液压马达发电装置
CN106609753B (zh) * 2015-10-25 2019-11-05 罗天珍 融合转子式油泵及马达
US10215154B2 (en) * 2015-12-03 2019-02-26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Eccentrically piloted hydraulic commutat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16483A (en) * 1967-04-07 1970-12-23 Pratt Prec Hydraulics Ltd An hydraulic motor or an hydraulic device capable of operation as a pump or a motor
RO107298B1 (ro) * 1990-10-15 1993-10-30 Panu Misailescu Dumitru Turbină hidraulică
CN101230872A (zh) * 2005-06-02 2008-07-30 株式会社电装 压缩机和等速万向节
CN202545106U (zh) * 2012-01-19 2012-11-21 张文胜 一种液压马达
CN103147908A (zh) * 2013-02-28 2013-06-12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液压马达
CN208534678U (zh) * 2018-05-25 2019-02-22 刘行兵 液压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23344A1 (zh)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2547B2 (en) Hydraulic differential for integrated drive generator
WO2014051972A1 (en) Journal bearing and method of facilitating hydrodynamic oil flow, load capacity and optimization of bearing performance
CN110174260B (zh) 机械封闭齿轮试验机的转矩加载装置
CN101657643B (zh) 齿轮泵
US4615212A (en) Torque test apparatus
WO2022007325A1 (zh) 一种低速大扭矩阀配流内曲线径向柱塞式高水基液压马达
CN208534678U (zh) 液压马达
JPH06193549A (ja) モジュラーモータ
US20010031215A1 (en) Balanced rotors positive displacement engine and pump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529333A (zh) 液压马达
US1376397A (en) Rotary engine
EP2789401B1 (de) Schwingungserreger für Baumaschinen
US3155010A (en) Rotary hydraulic apparatus
CN206636987U (zh) 一种双轴行星减速装置
CN105822492A (zh) 一种多作用轴向柱塞液压马达
US20230296169A1 (en) Planetary gearbox having improved lubricant transfer, drive train, wind turbin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JPS62502834A (ja) 流体モ−タ
CN211117430U (zh) 功率传输设备和传动系
US2905095A (en) Fluid pump or motor with fluid pressure balancing means
CN111197552A (zh) 一种平面配流摆线液压马达
US3031130A (en) Rotary device
US1027091A (en) Rotary pump.
RU149787U1 (ru) Редуктор привода генератора
CN108351006B (zh) 载荷消除流体静压系统
US3136260A (en) Control shaft mounting for fluid handl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