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0828A - 位置指示器 - Google Patents

位置指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0828A
CN110520828A CN201880025550.5A CN201880025550A CN110520828A CN 110520828 A CN110520828 A CN 110520828A CN 201880025550 A CN201880025550 A CN 201880025550A CN 110520828 A CN110520828 A CN 110520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re
position indicator
stat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55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20828B (zh
Inventor
山本定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porate Clubs And Crowns
Original Assignee
Corporate Clubs And Crow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porate Clubs And Crowns filed Critical Corporate Clubs And Crowns
Publication of CN110520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0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0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0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38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limited linear or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from a neutral position, e.g. isotonic or isometric joysti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receiv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ransmitted by the digitiser, e.g. tablet driv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利用位置检测装置检测芯体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的倾斜角的作为位置指示器而结构简单的位置指示器。位置指示器具有笔形状且与传感器之间进行静电相互作用。具备:具有导电性的芯体,以笔尖从笔形状的壳体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的开口突出的方式配置;导体,包围芯体;信号发送电路,生成用于与传感器之间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信号,并将生成的信号向芯体供给;及控制电路,用于在从芯体的笔尖对传感器送出信号的状态下,通过进行使导体成为交流接地的状态的第一控制和使导体成为与交流接地的状态不同的状态的第二控制,而与传感器之间产生不同的静电相互作用。

Description

位置指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位置检测装置一起使用的静电容量方式的位置指示器,尤其涉及用于检测相对于输入面的倾斜角的发明。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位置指示器中,存在能够检测相对于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输入面(传感器面)的笔的倾斜角(芯体的轴心方向的倾斜角)的位置指示器。该检测到的倾斜角用于将与位置指示器的笔尖的位置对应的显示画面上的指针位置与位置指示器的倾斜角无关地修正成笔尖位置,并且用于使与倾斜角对应的应用程序动作。
作为静电容量方式的位置指示器的倾斜角的检测方法,以往,提出了通过在传感器侧检测从芯体(信号电极)向传感器送出的信号和从在相对于传感器面比芯体的顶端位置在轴心方向上远离的位置设置的别的信号电极送出的信号这2个信号来检测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3954号公报)等)。
图16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倾斜角的检测方法的图。在该专利文献1的位置指示器中,设置有送出位置检测用信号的芯体101和与该芯体101相独立地在该例中以包围芯体101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筒状电极102。在图16中,筒状电极102以剖视图示出。芯体101贯通该筒状电极102的中空部,且被设为笔尖侧比筒状电极102向传感器面103侧突出的状态。
图16(A)示出了位置指示器的芯体101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103垂直的状态,此时,在传感器面103中以规定的信号水平以上检测出来自芯体101的信号的区域成为图16(B)所示的圆形区域111,另外,以规定的水平以上检测出来自电极102的信号的区域成为图16(B)所示的面包圈状区域112。
因此,传感器中的来自位置指示器的信号的接收水平例如在传感器面的横轴(X轴)方向上观察时成为图16(C)所示那样,来自芯体101的接收信号的水平成为最大,在其两侧检测出来自筒状电极102的接收信号的水平。此时,得到来自芯体101的接收信号的水平的峰值的X坐标值X2与得到来自筒状电极102的接收信号的水平的峰值的位置X1的距离和X坐标值X2与位置X3的距离成为相同的规定的距离。关于Y坐标也是同样。
另外,图16(D)示出了位置指示器的芯体101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以规定的倾斜角倾斜的状态,此时,在传感器面103中以规定的信号水平以上检测出来自芯体101的信号的区域成为图16(E)所示的楕圆形区域113,另外,以规定的信号水平以上检测出来自电极102的信号的区域成为图16(E)所示的变形后的面包圈状区域114。此时,得到来自芯体101的接收信号的水平的峰值的X坐标值X5与得到来自筒状电极102的接收信号的水平的峰值的X坐标位置X4的距离和X坐标值X5与X坐标位置X6的距离的关系如图19(F)所示,成为与芯体101的倾斜对应的关系。另外,Y坐标也与倾斜的方向及倾斜角对应。
因此,在位置检测装置中,根据这些X坐标及Y坐标,能够检测芯体101的倾斜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39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以往的芯体的倾斜角的检测方法需要从2个电极将信号对传感器送出,因此存在用于将信号向2个电极供给的结构复杂这一问题。另外,在增大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可考虑同时驱动2个电极,但也存在驱动两个电路而消耗电力增加这一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点的位置指示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位置指示器,具有笔形状,与传感器之间进行静电相互作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笔形状的壳体;
具有导电性的芯体,以笔尖从所述壳体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的开口突出的方式配置;
导体,包围所述具有导电性的芯体;
信号发送电路,生成用于与所述传感器之间进行所述静电相互作用的信号,并将所述生成的信号向所述芯体供给;及
控制电路,用于在从所述芯体的笔尖对所述传感器送出信号的状态下,通过进行使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成为交流接地的状态的第一控制和使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成为与所述交流接地的状态不同的状态的第二控制,而与所述传感器之间产生不同的静电相互作用。
在上述的结构的位置指示器中,在将信号通过芯体而向传感器供给的状态下,关于相对于包围芯体的导体的电状态,进行形成交流接地的状态的第一控制和使导体成为与所述交流接地的状态不同的状态的第二控制。即,在该位置指示器中,从一个电极送出信号,并且控制其他电极的电状态。
在接收来自位置指示器的信号的传感器中,来自第一控制的状态下的位置指示器的信号的接收信号的水平及接收信号的检测区域范围和来自第二控制的状态下的位置指示器的信号的接收信号的水平及接收信号的检测区域范围根据芯体的倾斜角而变化。因此,在位置检测装置中,通过检测基于来自第一控制的状态下的位置指示器的信号的接收信号的水平及接收信号的检测区域范围和来自第二控制的状态下的位置指示器的信号的接收信号的水平及接收信号的检测区域范围的信息,能够检测芯体的倾斜角。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倾斜角的检测方法的图。
图5是示出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一起使用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第一例的时间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第二例的时间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位置指示器的倾斜角的检测方向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位置指示器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结构例的图,主要是笔尖侧的局部纵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位置指示器1形成为外观具有笔形状的位置指示器。
[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的构造的结构例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具备笔形状的壳体2。该壳体2由用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构成的中空的圆筒状形状的绝缘体部21构成。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2的绝缘体部21的外表周面的至少供操作者把持该位置指示器1的部分例如被由金属构成的导电体部22覆盖。
在壳体2内配设有印制配线基板3、作为电源电路的电池4及笔压检测单元5。虽然图示省略,但覆盖壳体2的外表周面的导电体部22电连接于该印制配线基板3的接地导体。需要说明的是,电池4可以是包括干电池、能够充电的蓄电池或后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的电源电路。
如图1所示,在印制配线基板3上配置有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和省略了图示的其他的电子部件及配线图案等。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生成位置检测用信号及附加信息,并将生成的位置检测用信号及附加信息从位置指示器1送出。
电池4是向在印制配线基板3上构成的电子电路及电子部件的电源的供给源。在图1中,端子42是电连接于印制配线基板3上的电源电路部的端子。电池4的正极侧电极41与该端子42接触而电连接。虽然图示省略,但电池4的负极侧电极与直接连接于印制配线基板3的接地导体或者经由壳体2的导电体部22而连接于印制配线基板3的接地导体的弹性位移的端子按压接触。
如后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笔压检测单元5被设为呈现与向芯体6施加的笔压对应的静电容量的可变容量电容器的结构。由该笔压检测单元5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的两端的电极在图1中通过导电图案31c而连接于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
芯体6通过与向壳体2的外部突出的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与配设于壳体2的中空部内的笔压检测单元5嵌合而卡定于位置指示器1的壳体2的中空部内。需要说明的是,芯体6构成为通过抽拔而与笔压检测单元5的嵌合松脱。即,芯体能够相对于位置指示器1更换。
芯体6由导体(例如混合有金属、导体粉的硬质的树脂)构成,通过导电图案31a而与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电连接。并且,由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生成的位置检测用信号及附加信息构成为通过该由导体构成的芯体6而对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送出。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芯体6的除了笔尖侧和与笔压检测单元5的嵌合侧之外的中间部被筒状的屏蔽用构件7覆盖。屏蔽用构件7由导体构成,该屏蔽用构件7的导体通过导电图案31b而与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电连接。并且,如后所述,该屏蔽用构件7的导体通过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控制而被切换控制成交流接地的状态和电位性地浮起的状态这2个状态。
在屏蔽用构件7的导体交流接地的状态下,覆盖芯体6的部分将芯体6静电屏蔽,以抑制(遮蔽)来自芯体6的该覆盖的部分的信号的送出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在屏蔽用构件7的导体交流接地的状态下,主要仅从芯体6的笔尖侧对传感器送出信号。另一方面,在屏蔽用构件7的导体被设为电位性地浮起的状态时或与芯体6电连接时,屏蔽用构件7的静电屏蔽被解除,从芯体6的整体对传感器送出信号。
图2是示出芯体6、屏蔽用构件7及笔压检测单元5的部分的详细的结构例的图。图2示出芯体6、屏蔽用构件7及笔压检测单元5的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芯体6具备由直径形成为例如1.9mm的导电性材料(例如金属)构成的芯体主体部61,在该实施方式中,芯体主体部61的笔尖侧的大约一半被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保护构件62覆盖。保护构件62具有避免伤害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输入面并且增大与传感器输入面的接触面积的作用和使相对于屏蔽用构件7的筒状导体71的绝缘更牢固的作用。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屏蔽用构件7被设为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筒状导体71的包括其外壁面及内壁面的大致全部表面被绝缘层72覆盖的结构。
笔压检测单元5被设为通过压力传递构件8而接受向芯体6施加的笔压从而静电容量可变的可变容量电容器的结构。该例的笔压检测单元5例如使用了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1-186803号公报所记载的周知的结构的笔压检测单元,构成根据向芯体6施加的笔压而静电容量变化的可变容量电容器。
如图2所示,该例的笔压检测单元5通过在由绝缘性材料(例如树脂)构成的外壳构件51内收纳电介质52、导电构件53、弹性构件54、滑动构件55、端子构件56这多个部件而构成。端子构件56构成由笔压检测单元5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另外,导电构件53与弹性构件54电连接而构成可变容量电容器的第二电极。
滑动构件55在外壳构件51的中空部内以能够在轴心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收纳。不过,滑动构件55被弹性构件54始终向笔尖侧弹性地施力。
并且,在该滑动构件55的嵌合凹部55a嵌合压力传递构件8。压力传递构件8具有供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端部61a嵌合的芯体嵌合部81和与笔压检测单元5的滑动构件55嵌合的突出部82。
另外,在外壳构件51的笔尖侧的端部形成有使屏蔽用构件7嵌合的嵌合凹部51a,屏蔽用构件7通过与其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嵌合于该外壳构件51的嵌合凹部51a而保持于外壳构件51。如图2所示,芯体6在屏蔽用构件7的筒状导体71的中空部内插通,芯体主体部61的端部61a嵌合于压力传递构件8的芯体嵌合部81。
在压力传递构件8的芯体嵌合部81设置有供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与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端部61a插入的凹部81a。如图2所示,在该压力传递构件8的凹部81a内配设有用于进行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端部61a与印制配线基板3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电连接的端子片83。端子片83构成为将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端部61a弹性地夹持。
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通过其端部61a向压力传递构件8的芯体嵌合部81的凹部81a内的端子片83插入(压入)而与压力传递构件8结合,构成为向芯体6施加的笔压经由压力传递构件8而向后述的笔压检测单元5传递。不过,通过拉拽芯体6,该芯体6能够解除与压力传递构件8的结合而抽拔。也就是说,芯体6能够更换。
并且,从压力传递构件8的凹部81a内的端子片83延伸出了延长部83a,该延长部83a连接于引线电极84,该引线电极84连接于与印制配线基板3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连接的导体图案。由此,构成为来自印制配线基板3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信号向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供给。
另外,如图2所示,屏蔽用构件7的绝缘层72的一部分被剥离而筒状导体71的面露出的端子部73与印制配线基板3上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例如通过金线74(及导电图案31c)而电连接。由此,屏蔽用构件7构成为接受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中的控制。
在图2的结构中,当向芯体6施加笔压时,该笔压经由压力传递构件8而向笔压检测单元5的滑动构件55传递,滑动构件55根据施加的笔压而对抗弹性构件54的弹性力而使导电构件53向电介质52侧移动。于是,导电构件53与电介质52的接触面积根据施加的笔压而变化,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的静电容量根据施加的笔压而可变。
[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结构例的说明]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即,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在该例中具备控制器301、振荡电路302及开关电路303。
控制器301例如由微处理器构成,构成控制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如后所述的处理动作的控制电路,被供给来自作为驱动电源的例的电池4的电源电压VDD。控制器301控制振荡电路302,并且切换控制开关电路303。来自电池4的电源电压VDD经由电源开关Psw而被设为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及其他电路的电源电压。虽然在图1中省略图示,但电源开关Psw通过设置于壳体2的侧面的操作件被按下操作而接通、断开。
另外,在控制器301上连接有由笔压检测单元5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5C,通过监视该可变容量电容器5C的容量来检测向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施加的笔压。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对可变容量电容器5C连接有放电用电阻器Rd,控制器301通过计测可变容量电容器5C从满充电的状态成为规定的两端电压的放电时间来检测可变容量电容器5C的静电容量,根据该检测到的静电容量来检测笔压。
振荡电路302例如产生频率f1=1.8MHz的交流信号,经由电源开关Psw而被供给来自电池4的电源电压VDD。来自该振荡电路302的交流信号的规定时间的连续波即脉冲串信号成为对传感器送出的位置检测用信号。
控制器301通过向该振荡电路302的使能端子EN供给控制信号(使能信号CT)而对该振荡电路302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从而从振荡电路302产生所述脉冲串信号及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幅移键控)调制信号。振荡电路302根据来自控制器301的使能信号CT而使产生的交流信号断续,由此,振荡电路302能够产生脉冲串信号及ASK调制信号。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01通过将如前述那样检测到的笔压的值变换为数字信号并根据该数字信号来控制振荡电路302,从而使笔压值的信息作为ASK调制信号从振荡电路302输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振荡电路302的输出端连接于芯体6的导电性的芯体主体部61,来自振荡电路302的交流信号通过芯体6的导电性的芯体主体部61而对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送出。
开关电路303由来自控制器301的切换控制信号SW进行切换控制。该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屏蔽用构件7的筒状导体71。并且,该开关电路303的一方的固定端子b被设为自由端,另一方的固定端子c接地。开关电路303的另一方的固定端子c交流接地即可,因此也可以构成为连接于得到电池4的电源电压VDD的端子。
在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由来自控制器301的切换控制信号SW切换到固定端子c侧时,屏蔽用构件7的筒状导体71成为接地的状态,因此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除了笔尖侧及与笔压检测单元5的嵌合侧之外,成为被屏蔽用构件7的筒状导体71静电屏蔽的状态,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主要从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笔尖侧送出。
另外,在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由来自控制器301的切换控制信号SW切换到固定端子b侧时,屏蔽用构件7的筒状导体71成为电位性地浮起的状态,因此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不被静电屏蔽,成为从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大致整体送出信号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将开关电路303切换为上述的2个状态,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的送出状态变化,而且,在位置检测装置侧的传感器面上,该2个状态下的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的接收状态根据位置指示器1的倾斜角而变化,利用这一点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相对于传感器面的倾斜角。
例如在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如图4(A)所示那样相对于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面200垂直(90度)的状态时,在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而芯体6被静电屏蔽的状态下,仅从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大致顶端部送出信号,因此在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中,如图4(B)的曲线LA所示,得到在芯体6的顶端位置P0处呈现峰值的比较陡峭的信号水平的接收信号。
另外,在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如图4(A)所示那样相对于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面200为垂直(90度)的状态下,在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b而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下,从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大致整体送出信号,因此在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中,如图4(B)的曲线LB所示,得到与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的状态同样地在芯体6的顶端位置P0处呈现峰值但具有比较宽阔的强度分布的信号水平的接收信号。
另一方面,在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面200例如如图4(C)所示那样以倾斜角θ倾斜的状态时,在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而芯体6被静电屏蔽的状态下,通过仅从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大致顶端部送出的信号,在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中,如图4(D)的曲线LC所示,得到在从芯体6的顶端位置稍微偏离的位置P1处呈现峰值的比较陡峭的信号水平的接收信号。
另外,在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如图4(C)所示样相对于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面200以倾斜角θ倾斜的状态下,在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b而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下,从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大致整体送出信号,因此在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中,如图4(D)的曲线LD所示,得到在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的状态下根据倾斜角θ的大小而不同的位置P2处呈现峰值的具有比较的宽阔的强度分布的信号水平的接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开关电路303为了生成芯体6被屏蔽用构件7的筒状导体71静电屏蔽的状态及芯体6不被静电屏蔽的状态而设置。因此,如图3的虚线所示,也可以是将振荡电路302的输出端连接于开关电路303的固定端子b的结构。
以上,在位置检测装置中,通过检测在位置指示器1中芯体6被屏蔽用构件7静电屏蔽的状态和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这2个状态的各自下的接收信号,并检测呈现各接收信号的水平的峰值的位置,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200的倾斜角。
即,如上所述,在所述的2个状态的各自下的呈现接收信号的峰值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位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为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200的倾斜角是90度。并且,在所述的2个状态的各自下的呈现接收信号的峰值的位置不一致时,能够根据呈现这2个峰值的位置间的距离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200的倾斜角。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若在芯体6被屏蔽用构件7静电屏蔽的状态下将位置检测用信号、附加信息等信号对传感器送出,则即使用手握住位置指示器1的壳体2也不会对芯体6送出的信号造成影响。
[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例的说明]
如图5所示,该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201由构成该位置检测装置201的传感器202和连接于该传感器202的笔指示检测电路203构成。
在该例中,虽然省略剖视图,但传感器202是从下层侧起依次层叠第一导体群211、绝缘层(图示省略)、第二导体群212而形成的。第一导体群211例如将在横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导体211Y1、211Y2、…、211Ym(m是1以上的整数)互相隔开规定间隔而并列地在Y轴方向上配置。
另外,第二导体群212将在相对于第一导体211Y1、211Y2、…、211Ym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在该例中是正交的纵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导体212X1、212X2、…、212Xn(n是1以上的整数)互相隔开规定间隔而并列地在X轴方向上配置。
这样,在位置检测装置201的传感器202中,具备使用使第一导体群211与第二导体群212交叉而形成的传感器图案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指示的位置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第一导体211Y1、211Y2、…、211Ym,在无需区分各导体时,将该导体称作第一导体211Y。同样,关于第二导体212X1、212X2、…、212Xn,在无需区分各导体时,将该导体称作第二导体212X。
在该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装置201中,传感器202具备例如与平板型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大小对应的大小的传感器面(指示输入面)200,由具有透光性的第一导体群211和第二导体群212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体群211和第二导体群212可以是分别配置于传感器基板的同一面侧的结构,也可以在传感器基板的一面侧配置第一导体群211且在另一面侧配置第二导体群212的结构。
笔指示检测电路203由被设为相对于传感器202的输入输出接口的选择电路221、放大电路222、带通滤波器223、检波电路224、采样保持电路225、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到数字)变换电路226及控制电路220构成。
选择电路221基于来自控制电路220的控制信号而从第一导体群211及第二导体群212中分别选择1条导体。由选择电路221选择出的导体连接于放大电路222,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由选择出的导体检测并由放大电路222放大。该放大电路222的输出向带通滤波器223给,仅从位置指示器1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成分被提取。
带通滤波器223的输出信号由检波电路224检波。该检波电路224的输出信号向采样保持电路225供给,由来自控制电路220的采样信号在规定的定时下采样保持后,由AD变换电路226变换为数字值。来自AD变换电路226的数字数据由控制电路220读取、处理。
控制电路220按照保存于内部的ROM的程序,以向采样保持电路225、AD变换电路226、及选择电路221分别送出控制信号的方式进行动作。另外,控制电路220根据来自AD变换电路226的数字数据而算出由位置指示器1指示的传感器202上的位置坐标,并将该位置坐标的数据向例如平板型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内的其他的处理处理器等输出。
另外,位置检测装置201的控制电路220作为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而如上述那样检测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被静电屏蔽的状态时的信号和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时的信号。并且,检测基于检测到的这2个状态的各自下的呈现接收信号的峰值的位置间的距离的信息,基于该检测到的距离的信息来算出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相对于传感器面200的倾斜角。
在该情况下,位置检测装置201的控制电路220具备所述的2个状态的各自下的呈现接收信号的峰值的位置间的距离的数据和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200的倾斜角的数据的对应表,检测所述的2个状态的各自下的呈现接收信号的峰值的位置间的距离的信息,通过参照所述对应表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200的倾斜角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位置检测装置201的控制电路220当然也可以不具备如上所述的对应表,而是根据检测到的2个状态的各自下的呈现接收信号的峰值的位置间的距离的信息,通过计算来算出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倾斜角的信息。
[用于芯体6的轴心方向的倾斜角的检测的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
在位置检测装置201中,如使用图3及图4说明那样,为了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的倾斜角,需要检测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接收信号是在位置指示器1中芯体6被屏蔽用构件7静电屏蔽的状态和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这2个状态的哪个状态下的接收信号。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位置检测装置201中,基于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来检测是所述的2个状态的哪个状态下的接收信号。因而,在该实施方式中,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控制器301以发送在位置检测装置201中能够实现该检测的信号的方式进行控制。
<信号发送控制的第一例>
参照图6来说明该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控制器301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第一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信号发送控制当然是电源开关Psw被设为接通而电池4的电压向振荡电路302及其他的电路供给的状态。
图6是用于说明控制器301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第一例的时间图。在该例中,控制器301利用使能信号CT(参照图6(A))来对振荡电路302进行使能控制,将如图6(B)及(C)所示那样由用规定时间长的脉冲串信号构成的位置检测用信号、开始信号ST、屏蔽状态信息SH及笔压数据等数字附加数据构成的信号以如图6(D)所示那样使按照周期Ta反复的信号SB从发送电路302输出的方式进行控制。
即,如图6(A)所示,来自控制器301的使能信号CT从周期Ta的开头起在规定期间内维持高水平,在该规定期间中,如图6(B)及(C)所示,从振荡电路302输出由脉冲串信号构成的位置检测用信号。该位置检测用信号通过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而向位置检测装置201的传感器202发送。
该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的长度被设为在位置检测装置201的笔指示检测电路203中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在传感器202上的指示位置的时间长,例如被设为能够将传感器202的第一导体211Y及第二导体212X的全部扫描1次以上(优选是多次)的时间长。
在该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中,位置指示器1的控制器301将向该芯体6施加的笔压作为与由笔压检测单元5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5C的静电容量对应的检测信号而检测,根据该检测信号而将笔压例如作为10比特的值(二进制码)而求出。
并且,如图6(A)~(C)所示,当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结束时,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控制器301设为笔压数据等附加数据的发送期间,通过将使能信号CT(图6(A)以规定的周期td(td<Ta)控制成高水平或低水平而对从振荡电路302输出的信号进行ASK调制。规定的周期td对应于发送数据(数字数据)的1比特量的发送区间。
在该情况下,如图6(A)及(B)所示,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发送数据(二进制码)为“0”时使使能信号CT成为低水平,从振荡电路302不输出振荡信号,在发送数据(二进制码)为“1”时使使能信号CT在周期td中如图6(A)所示那样成为高水平而从振荡电路302送出振荡信号。
并且,附加数据的发送期间的最初的周期td必定使发送数据成为“1”,将其如图6(C)所示那样设为附加数据的发送期间的开始信号ST。该开始信号ST是用于使得能够在位置检测装置201侧准确地判定以后的附加信息的数据送出定时的定时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该开始信号ST而利用位置检测用信号的结束时间点作为定时信号。
控制器301以接在开始信号ST之后将屏蔽状态信息SH在下1周期td中送出的方式控制向振荡电路302供给的使能信号CT(图6(A))。该屏蔽状态信息SH是用于将在执行着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下送出信号的状态和在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下送出信号的状态的定时向位置检测装置侧传递的信息。
在该例中,屏蔽状态信息SH表示包含该屏蔽状态信息SH的周期T的下一周期T中的信号送出是执行着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还是解除状态。控制器301以对应于屏蔽状态信息SH而进行各周期T中的开关电路303的切换的方式生成切换控制信号SW(参照图6(E))。
即,在该图6的例中,控制器301在屏蔽状态信息SH为“1”的周期T的下一周期T中,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使切换控制信号SW(参照图6(E))成为低水平而将开关电路303切换到固定端子b侧,设为解除相对于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静电屏蔽的状态(屏蔽关闭的状态)。另外,控制器301在屏蔽状态信息SH为“0”的周期T的下一周期T中,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使切换控制信号SW(参照图6(E))成为高水平而将开关电路303切换到固定端子c侧,设为执行相对于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的静电屏蔽的状态(屏蔽开启的状态)。
在该屏蔽状态信息SH之后,控制器301以将10比特的笔压数据向位置检测装置201的传感器202依次发送的方式控制使能信号CT。在图6(A)及(B)中,示出了发送的笔压数据是“0101110101”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位置指示器1也可以接在笔压数据之后将自身的识别信息、电池余量等数据与上述同样地作为ASK信号、OOK(On Off Keying:开关键控)信号而送出。
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振荡电路302将以上这样的由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和由数字数据构成的附加信息的发送期间构成的周期Ta的信号基于来自控制器301的控制而如图6(D)所示那样反复送出。并且,控制器301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将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每隔1周期Ta而交替地切换到固定端子b和固定端子c(参照图6(E))。由此,位置指示器1每隔1周期Ta反复成为将芯体6的芯体主体部61利用屏蔽用构件7静电屏蔽的状态和解除该静电屏蔽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301通过如前述那样检测由笔压检测单元5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5C的静电容量,能够检测是否向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施加有笔压。即,控制器301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顶端部是否触碰了位置检测装置201的传感器202的传感器面200。于是,在该实施方式中,位置指示器1的控制器301在根据可变容量电容器5C的静电容量的值而判别为未向芯体6施加笔压时,以不送出位置检测用信号及附加信息或者送出位置检测用信号但不送出附加信息的方式控制振荡电路302,并且开关电路303以将可动端子a始终连接于固定端子c的方式进行控制,不进行每隔1周期Ta的切换控制。
并且,控制器301在根据可变容量电容器5C的静电容量的值而判别为向芯体6施加了笔压时,以送出位置检测用信号及附加信息的方式控制振荡电路302,并且开关电路303进行将可动端子a每隔1周期交替地切换到固定端子b和固定端子c的切换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301当然也可以不进行与笔压的检测结果对应的这样的控制,而是在投入了电池4的电源时始终送出图6(D)那样的信号,并且如图6(E)所示那样进行每隔1周期Ta切换开关电路303的控制。
在位置检测装置侧中,利用传感器202接收来自该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进行如以下说明的接收处理。
即,在位置检测装置201的笔指示检测电路203中,控制电路220例如首先将依次选择第二导体212X1~212Xn的选择信号向选择电路221供给,在第二导体212X1~212Xn的各自的选择时,将从AD变换电路226输出的数据作为信号水平而读取。并且,若第二导体212X1~212Xn的全部的信号水平未达到规定值,则控制电路220判断为位置指示器1不处于传感器202上,反复进行依次选择第二导体212X1~212Xn的控制。
在从第二导体212X1~212Xn的任一者检测到规定值以上的水平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电路220存储检测到最高的信号水平(峰值。以下相同)的第二导体212X的编号及其周边的多个第二导体212X。并且,控制电路220控制选择电路221而依次选择第一导体211Y1~211Ym,读取来自AD变换电路226的信号水平。此时,控制电路220存储检测到最大的信号水平的第一导体211Y及其周边的多个第一导体211Y的编号。
然后,控制电路220根据如以上这样存储的检测到最大的信号水平的第二导体212X的编号及第一导体211Y的编号及其周边的多个多个第二导体212X及第一导体211Y,来检测由位置指示器1指示的传感器202上的位置。
控制电路220当利用选择电路221选择最后的第一导体211Ym并结束信号水平的检测后,等待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的结束,当检测到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的结束后的开始信号ST后,读取笔压数据等数据,进行复原数字信号的动作。
另外,控制电路220接在开始信号ST的检测之后检测屏蔽状态信息SH,判别是“1”还是“0”,基于该判别结果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被静电屏蔽的状态下的接收信号和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下的接收信号水平,根据两者的峰值的位置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倾斜角。并且,控制电路220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第一例中,在使开关电路303的切换控制信号SW成为低水平而解除相对于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的期间中也发送附加信息,但也可以是,在解除相对于该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的期间中不发送附加信息。
另外,在以上的第一例中,控制器301将使开关电路303的切换控制信号SW成为低水平而解除相对于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的期间设为1周期Ta的整体的期间,并且使得进行着静电屏蔽的状态和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交替地产生。然而,如图6(F)所示,也可以通过与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区间对应地使开关电路303的切换控制信号SW成为低水平来解除相对于芯体6的静电屏蔽,通过与附加信息的发送期间对应地使开关电路303的切换控制信号SW成为高水平来进行静电屏蔽。这样的话,附加信息的发送期间始终成为芯体6被静电屏蔽的状态,因此发送信号仅从芯体6的顶端部侧送出,因此在位置检测装置201中能够在各期间Ta内良好地检测附加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第一例中,利用屏蔽状态信息SH来将1周期Ta后的发送期间中的相对于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向位置检测装置201传递,但也可以利用屏蔽状态信息SH来将紧邻之前的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中的相对于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向位置检测装置201传递。
<信号发送控制的第二例>
参照图7来说明该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的控制器301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第二例。
图7是用于说明控制器301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第二例的时间图。在上述的第一例中,为了传递静电屏蔽状态而将屏蔽状态信息SH从位置指示器1向位置检测装置201发送,但第二例是无需发送第一例中的屏蔽状态信息SH这样的用于传递静电屏蔽状态的信息的例子。
在该例中,控制器301利用使能信号CT(参照图7(A))来对振荡电路302进行使能控制,将如图7(B)及(C)所示那样由用规定时间长的脉冲串信号构成的位置检测用信号、开始信号ST及笔压数据等数字附加数据构成的信号以如图7(D)所示那样使按照周期Tb反复的信号SB从发送电路302输出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该第二例中,如图7(C)所示,在附加信息的发送期间中不包含屏蔽状态信息SH。取而代之,在该第二例中,如图7(A)~(C)所示,将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Ps的长度设为例如第一例的2倍的长度。并且,如图7(D)及(E)所示,将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Ps一分为二,以在其前一半的Ps/2的期间中执行屏蔽用构件7的芯体6的静电屏蔽并在后一半的Ps/2的期间中解除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方式进行控制。
即,如图7(E)所示,控制器301生成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的切换控制信号SW并向开关电路303供给:仅在各1周期Tb的期间中的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的后一半的Ps/2的期间中将开关电路303的可动端子a切换到固定端子b而设为解除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在其他期间中将可动端子a切换到固定端子c而执行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其他设为与第一例同样的结构。
在该第二例中,位置检测装置201的控制电路220通过检测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的结束或开始信号ST来检测下一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Ps的开始时间点。并且,控制电路220作为来自位置指示器1的接收信号而在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Ps的前一半的Ps/2的期间中检测执行着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下的信号,在后一半的Ps/2的期间中检测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下的信号。并且,控制电路220根据在这2个期间中接收到的信号,如前述那样检测位置指示器1的芯体6的倾斜角。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的例中,如图7(E)所示,在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Ps的前一半的Ps/2的期间中,设为执行着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的状态,在后一半的Ps/2的期间中,设为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然而,如图7(F)所示,也可以通过控制器301的控制,与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Ps对应地进行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与接在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之后的笔压数据等附加信息的发送对应地解除屏蔽用构件7对芯体6的静电屏蔽。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中,屏蔽用构件7使用筒状的导体71而构成,但屏蔽用构件不限于这样的筒状的导体。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中,屏蔽用构件利用将芯体收纳于其卷绕空间内的线圈构成。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中,将屏蔽用构件利用线圈构成,并且将该线圈也用作用于进行电磁感应方式的充电的感应线圈。因此,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具备如下结构:不具备电池,取而代之,具备例如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或能够充电的蓄电池等蓄电元件。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用于使得能够在位置检测装置侧识别在位置指示器中芯体被屏蔽用构件静电屏蔽的状态和芯体的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的信息从位置指示器向位置检测装置侧传递。相对于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不是从位置指示器1A将用于传递芯体的静电屏蔽的状态的信息向位置检测装置侧发送,而是接收从位置检测装置发送出的倾斜角的检测要求信号,根据该接收到的倾斜角的检测要求信号(以下,简称为要求信号),位置指示器1A以预先确定的序列执行将芯体利用屏蔽用构件静电屏蔽的状态下的信号发送和解除屏蔽用构件对芯体的静电屏蔽的状态下的信号发送。
图8是用于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的芯体6A及屏蔽用构件7A的图,图8(A)是芯体6A、屏蔽用构件7A及笔压检测单元5A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8(B)是将位置指示器1A的笔尖侧以使壳体2成为截面的方式示出的局部放大图。在以下说明的位置指示器1A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对应的部分的附图标记通过对同一编号附加后缀A而示出。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中,芯体6A被设为例如导电性的金属棒或由混入有导电性粉体的硬质树脂构成的棒状体的结构。并且,屏蔽用构件7A通过卷绕导线而形成的线圈75卷绕于例如圆柱状形状的磁性体芯(在该例中是铁氧体芯76)而构成。如图8(B)所示,铁氧体芯76的轴心方向的与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嵌合于将笔压检测单元5A收纳于内部的外壳构件51A的嵌合凹部51Aa。
在铁氧体芯76形成有在轴心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76a。该贯通孔76a的内径r被选定为比芯体6A的外径稍大的值,芯体6A通过该铁氧体芯76的贯通孔76a而插通。并且,如图8(B)所示,芯体6A的与顶端部6Aa相反一侧的端部6Ab构成为嵌合于在外壳构件51A内设置的笔压检测单元5A。
在笔压检测单元5A嵌合有芯体6A的状态下,芯体6A的顶端部6Aa侧构成为从铁氧体芯76突出。若使用者以抽拔芯体6A的方式施加力,则芯体6A与笔压检测单元5A的嵌合部的嵌合松脱而能够抽拔芯体6A。也就是说,芯体6A能够更换。笔压检测单元5A被设为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笔压检测单元5同样的结构。
并且,在该例中,在外壳构件51A内安装有印制配线基板3A,形成于该印制配线基板3A的电子电路与构成笔压检测单元5A的可变容量电容器5AC的两端电连接,并且线圈75的一端75a及另一端75b也与该印制配线基板3A的电子电路电连接。
并且,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作为用于接收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指示信号的结构而如图8(B)所示那样在壳体2A的绝缘体部21A的笔尖部具备导体套筒23。该导体套筒23具有覆盖壳体2A的绝缘体部21A的笔尖部的筒状的帽状形状,与壳体2A的导电体部(在图8中图示省略)电绝缘。该导体套筒23能够通过静电耦合而接收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信号,虽然图示省略,但与印制配线基板3A的电子电路电连接。
[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A的结构例的说明]
图9是示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A的结构例的图。该例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A具备控制器301A、振荡电路302A、开关电路303A、开关电路3044、充电方式的电源电路304及接收信号检测电路305。
控制器301A与控制器301同样地由微处理器构成,构成控制位置指示器1A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A的处理动作的控制电路。在该例中,来自电源电路304的电源电压VDD作为驱动电源而向该控制器301A供给。控制器301A控制振荡电路302A,并且切换控制开关电路303A和开关电路3044。
另外,在该控制器301A上连接有构成笔压检测单元5A的可变容量电容器5AC,控制器301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器301同样,计测可变容量电容器5AC从满充电的状态通过电阻器Rd而放电而成为规定的两端电压为止的时间,检测可变容量电容器5AC的静电容量,根据该检测到的静电容量来检测笔压。
振荡电路302A与振荡电路302同样,例如产生频率f1=1.8MHz的交流信号,在该例中被供给来自电源电路304的电源电压VDD。
控制器301A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通过向该振荡电路302A的使能端子EN供给控制信号(使能信号CTA)而对该振荡电路302A进行接通、断开控制来从振荡电路302A产生脉冲串信号(位置检测用信号)及ASK调制信号(附加信息)或者停止信号送出。
振荡电路302A的输出端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于导电性的芯体6A,来自振荡电路302的交流信号通过芯体6A而对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送出。
开关电路303A由来自控制器301A的切换控制信号SWA进行切换控制。该开关电路303A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构成屏蔽用构件7A的线圈75的一方的端子75a。并且,该开关电路303A的一方的固定端子b被设为自由端,另一方的固定端子c接地。
并且,构成屏蔽用构件7A的线圈75的另一方的端子75b连接于由来自控制器301A的切换控制信号SWB切换控制的开关电路3044的可动端子a。该开关电路3044的一方的固定端子b连接于整流用二极管3041的阳极,另一方的固定端子c被设为自由端。电源电路304由整流用二极管3041、双电层电容器3042及电压变换电路3043构成。并且,双电层电容器3042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3041的阴极,另一端接地。需要说明的是,电源电路304也可以是包括能够充电的蓄电池的电路结构。控制器301A通过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及SWB控制开关电路303A及开关电路3044而使线圈75作为感应线圈(无线供电用线圈)或者作为静电屏蔽用构件发挥功能。即,在使线圈75作为电磁感应方式的无线供电用线圈发挥功能时,控制器301通过利用切换信号SWB控制开关电路3044而开关电路3044的可动端子a与固定端子b连接,并且通过利用切换信号SWA控制开关电路303A而开关电路303A的可动端子a与固定端子c连接。在使线圈75作为静电屏蔽构件发挥功能时,控制器301通过利用切换信号SWB控制开关电路3044而开关电路3044的可动端子a与被设为自由端的固定端子c连接。在开关电路3044的可动端子a与被设为自由端的固定端子c连接的状态下,当通过切换信号SWA而开关电路303A的可动端子a与固定端子c连接时,能够使线圈75作为静电屏蔽构件发挥功能。另外,当通过切换信号SWA而开关电路303A的可动端子a与被设为自由端的固定端子b连接时,能够使线圈75的作为静电屏蔽构件的功能解除。
控制器301A监视来自接收信号检测电路305的输出,根据来自传感器的接收信号的信号水平是否成为了规定的阈值水平以上而判别是否成为了在位置指示器1A与传感器之间能够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并且,根据该判别结果来控制对振荡电路302A进行控制的使能信号CTA,并且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B将开关电路3044的可动端子a与固定端子c连接,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来控制开关电路303A。此时的所述规定的阈值基于在位置指示器1A与传感器之间能够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时的接收信号水平而预先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位置指示器1A与传感器之间能够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包括位置指示器1A的芯体6A的顶端部6Aa与感器的传感器面不接触而接近的状态。
并且,控制器301A在成为了在位置指示器1A与传感器之间能够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时,监视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的接收。如前所述,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利用导体套筒23通过与传感器的静电耦合而接收。由导体套筒23接收到的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通过接收信号检测电路305而向控制器301A供给。来自电压变换电路304的电压作为电源而也向接收信号检测电路305供给。
并且,控制器301A根据未接收到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时和接收到要求信号时,如后所述,控制对振荡电路302A进行控制的使能信号CTA,并且控制开关电路303A的切换控制信号SWA。
在该情况下,控制器301A在判别为接收到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时,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同样,以从芯体6A送出信号的方式控制振荡电路302A,并且以将开关电路303A切换为将芯体6A利用屏蔽用构件7A静电屏蔽的状态和解除了屏蔽用构件7A对芯体6A的静电屏蔽的状态这2个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
作为此时从芯体6A送出的信号的方式,可以是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信号发送控制的方式,也可以是第二例的信号发送控制的方式。在使用第一例的情况下,在基于要求信号而确定的定时下,能够从位置指示器1A向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送出所述的方式的信号,因此在从芯体6A送出的信号中也可以不包含屏蔽状态信息SH。
另外,作为所述的2个状态的信号,也可以不使用上述的第一例、第二例的信号发送控制的方式,例如也可以仅将不包含笔压信息等附加信息的位置检测用信号以所述的2个状态发送。
如后所述,控制器301A在未成为在位置指示器1A与传感器之间能够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时,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B使开关电路3044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b,并且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使开关电路303A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从而使线圈75通过开关电路303A而接地。
在该状态下,当将位置指示器1A装配于未图示的通过电磁感应方式进行充电的充电器时,通过充电器产生的交变磁场而在线圈75产生感应电动势,经由二极管3041而对作为充电器的双电层电容器3042进行充电。
电压变换电路3043将蓄积于双电层电容器3042的电压变换为一定的电压,将该电压作为控制器301A、振荡电路302A及接收信号检测电路305的电源而供给。该电压变换电路3043可以是比双电层电容器3042的两端的电压低的降压型,也可以是比双电层电容器3042的两端的电压高的升压型。另外,还可以是在双电层电容器3042的两端的电压比一定的电压高的情况下作为降压电路动作在比所述一定的电压低的情况下作为升压电路动作的升降压型。
接着,一边参照图10的流程图一边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A的控制器301A的控制处理的流程。
即,控制器301A检测由接收信号检测电路305检测到的来自传感器的接收信号的信号水平(步骤S101),判别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信号水平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判别为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信号水平未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控制器301A判断为未成为在位置指示器1A与传感器之间能够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利用使能信号CTA以使来自振荡电路302A的信号送出停止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开关电路3044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B而连接于固定端子b并且开关电路303A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而使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103)。在该状态下,线圈75通过开关电路303A而接地,因此通过将位置指示器1A装配于充电装置,能够对双电层电容器3042进行充电并蓄电。
在步骤S102中判别为检测到的接收信号的信号水平成为了规定的阈值以上时,控制器301A判断为成为了在位置指示器1A与传感器之间能够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以开关电路3044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B将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且利用使能信号CTA而执行如前所述的来自振荡电路302A的信号送出的方式进行控制。开关电路303A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而维持使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的状态(步骤S104)。
接着,控制器301A监视由接收信号检测电路305检测到的来自传感器的接收信号,判别是否接收到要求信号(步骤S105)。在该步骤S105中判别为未接收到要求信号时,控制器301A使处理返回步骤S101,反复进行该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
并且,在步骤S105中判别为接收到要求信号时,控制器301A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同样,在将芯体6A利用屏蔽用构件7A静电屏蔽的状态和解除了屏蔽用构件7A对芯体6A的静电屏蔽的状态这2个状态下,通过芯体6A而将上述的信号向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供给(步骤S106)。
接着,控制器301A判别是否从位置检测装置接收到要求结束信号(步骤S107)。在该步骤S107中判别为未从位置检测装置接收到要求结束信号时,控制器301A使处理返回步骤S105,反复进行该步骤S105以后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107中判别为从位置检测装置接收到要求结束信号时,控制器301A使处理返回步骤S101,反复进行该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
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在接收到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倾斜角的检测要求信号时,根据该接收到的倾斜角的检测要求信号,执行使将芯体6A利用屏蔽用构件7A静电屏蔽的状态和解除了屏蔽用构件7A对芯体6A的静电屏蔽的状态这2个状态出现的信号序列即可。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作为用于将芯体6A静电屏蔽的屏蔽用构件7A而使用线圈75,并且将该线圈75设为非接触充电用的线圈,因此除了将芯体6A静电屏蔽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能够进行基于例如笔座形状的充电器等的非接触充电且操作性好的位置指示器。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位置指示器1A与传感器之间能够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基于通过导体套筒而从传感器接收的信号的信号水平来检测,但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基于笔压检测单元5A的笔压检测对触碰着传感器的状态进行检测来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导体套筒23虽然设为了接收专用,但也可以将导体套筒23用作来自振荡电路302A的信号的发送用。即,在该情况下,以能够将导体套筒23时序分割控制成发送信号发送的发送时间区间和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的接收时间区间的方式构成电路。并且,在根据检测接收时间区间中的接收信号而检测成为能够进行位置指示器与传感器的静电相互作用的状态的耦合状态以前时,在发送时间区间发送信号。由此,能够将位置指示器的信号从芯体和导体套筒送出,因此能够增大位置指示器与传感器耦合前的所谓悬停状态下的信号送出能量,悬停状态下的位置指示器的位置检测变得比较容易。并且,当位置指示器与传感器成为了耦合状态后,仅设为接收时间区间,始终监视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要求信号的判别。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一边根据来自位置检测装置侧的要求信号从芯体送出信号一边以使将该芯体静电屏蔽的状态和解除了静电屏蔽的状态这2个状态作为1个对(1对)出现的方式进行控制。然而,也可以是,通常,从静电屏蔽的状态的芯体送出信号,在产生了来自位置检测装置侧的要求信号时,以解除静电屏蔽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还可以反过来是,通常,从解除了静电屏蔽的状态的芯体送出信号,在产生了来自位置检测装置侧的要求信号时,以执行静电屏蔽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该情况下,在位置检测装置中,保持在通常时检测到的来自位置指示器的接收信号的峰值,根据该峰值和在送出要求信号后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的峰值之差来检测位置指示器的芯体的轴心方向的倾斜角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将位置指示器1A的芯体6A利用线圈75静电屏蔽时的线圈75的一端75a不限于接地电位,也可以是电源的正侧电位,还可以是电源的正侧电位与接地电位的中间的电位。总之,线圈75的一端75a交流接地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位置指示器1A的笔尖侧设置由导体构成的导体套筒23,由该导体套筒23通过与传感器的静电耦合来接收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用于位置指示器1A(芯体6A)的倾斜角检测的要求信号。但是,位置指示器1A中的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的接收不限于该例。
例如,如对于与使用图5说明的位置检测装置201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的图11所示,在位置指示器1A设置能够双向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例如蓝牙(注册商标)标准的无线通信部9,并且在位置检测装置也设置无线通信单元例如蓝牙(注册商标)标准的无线通信部227。并且,位置检测装置201的控制电路220在检测位置指示器1A的芯体6A的轴心方向的倾斜角的定时下将要求信号通过无线通信部227而向位置指示器1A供给。
并且,位置指示器1A利用无线通信部9接收来自该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在图11中省略图示的控制器301A如上述那样控制振荡电路302A。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通信部不限于图11的例那样的使用电波的通信部,例如,也可以是使用红外线等光通信或超声波的通信部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而从位置指示器侧送出用于检测芯体的倾斜角的信号时,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位置指示器执行在将芯体静电屏蔽的状态下送出信号的状态和在解除相对于芯体的静电屏蔽的状态下送出信号的状态这2个状态。但是,在位置指示器中,也可以是,在未接收到要求信号时,始终在将芯体静电屏蔽的状态和解除相对于芯体的静电屏蔽的状态的任一方的状态下送出信号,在接收到要求信号时,在将芯体静电屏蔽的状态和解除相对于芯体的静电屏蔽的状态的另一方的状态下送出信号。在该情况下,在位置检测装置中,能够根据送出要求信号前的接收信号和送出要求信号后的接收信号来检测位置指示器的芯体的倾斜角。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是构成为不仅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的芯体的轴心方向的倾斜角也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的旋转的例。
图12(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笔尖侧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图12(B)及(C)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芯体6B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A的芯体6A同样,由用导电性金属或导电性树脂构成的导体的棒状体构成。如图12(A)所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为了检测向芯体6B施加的笔压而使用笔压检测单元5B。并且,芯体6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除了笔尖侧和与笔压检测单元5B的嵌合侧之外被筒状的屏蔽用构件7B覆盖。
笔压检测单元5B具备例如由树脂构成的外侧支架57及内侧支架58和压力感测器件59。
外侧支架57具有将芯体6B插通的贯通孔572和由与该贯通孔572连通的中空部构成的收纳空间573。在该收纳空间573内收纳内侧支架58和设置于该内侧支架58的压力感测器件59。另外,在外侧支架57的笔尖侧的端面设置有与屏蔽用构件7B对应的形状的凹部571,屏蔽用构件7B的与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嵌合并结合于该凹部571内。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中,如图12(B)所示,屏蔽用构件7B在由绝缘材料(例如树脂)构成的筒状体72B的外周面设置有3个电极71Ba、71Bb、71Bc。如图12(A)所示,屏蔽用构件7B在壳体2B的内部以其轴心方向与壳体2B的轴心方向一致的状态配置。并且,该屏蔽用构件7B具备将芯体6B插通的直径的贯通孔7Ba。
如图12(B)所示,电极71Ba、71Bb、71Bc由在筒状体72B的外周面上分别在比120度角范围稍窄的角度范围中以互相电分离的方式形成的导电性的金属导体构成。即,与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屏蔽用构件7的筒状导体71在圆周方向上一分为三等效。需要说明的是,由作为绝缘材料的树脂构成的筒状体72B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用构件7的绝缘层72。
如图12(C)所示,在笔压检测单元5B的外侧支架57的凹部571的底面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形成于屏蔽用构件7B的筒状体72B的外周面的3个电极71Ba、71Bb、71Bc对应的导体片5711、5712、5713。另外,在屏蔽用构件7B的筒状体72B形成有对位用的突起7Bb,并且如图12(C)所示,在凹部571的底面形成有与突起7Bb对应的凹孔571d。并且,通过使突起7Bb嵌合于凹孔571d内来进行周向的对位,将屏蔽用构件7B的筒状体72B收纳于凹部571内。于是,构成为形成于屏蔽用构件7B的筒状体72B的外周面的3个电极71Ba、71Bb、71Bc与凹部571的对应的导体片5711、5712、5713的各自接触,因此成为电连接的状态。
并且,如图12(A)所示,在由树脂构成的外侧支架57内通过嵌件成形而设置有一端连接于导体片5711、5712、5713的各自的连结线(参照图12(A)的虚线参照)5711a、5712a、5713a。该连结线5711a、5712a、5713a的另一端连接于设置于印制配线基板3B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参照图13)。由此,当屏蔽用构件7B嵌合并收纳于凹部571内时,形成于屏蔽用构件7B的外周面的3个电极71Ba、71Bb、71Bc通过导体片5711、5712、5713及连结线5711a、5712a、5713a而连接于设置于印制配线基板3B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
外侧支架57的轴心方向上的芯体6B的一侧如图12(A)所示那样与壳体2B的台阶部2Bc对接,并且与芯体6B相反的一侧也与轴心方向的位置限制单元对接,外侧支架57在壳体2B的内部被固定成在轴心方向上不移动。并且,屏蔽用构件7B的笔尖侧的端部构成为与设置于壳体2B的笔尖侧的开口部2Ba的附近的台阶部2Bb对接。由此,嵌合于外侧支架57的屏蔽用构件7B也在壳体2B的内部被固定成在轴心方向上不移动。
外侧支架57的收纳空间573的供芯体6B插入的一侧是比内侧支架58的直径小的直径,且贯通孔572被设为比芯体6B的直径大的直径。因此,在外侧支架57的收纳空间573形成有台阶部574,通过该台阶部574,收纳于收纳空间573内的内侧支架58构成为不会从外侧支架57向芯体6B侧脱落。
如图12(A)所示,内侧支架58保持有构成笔压检测用元件的压力感测器件59。该压力感测器件59由构成静电容量方式的压力感知部的半导体芯片构成。该压力感测器件59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3-161307号公报所公开的根据笔压而使静电容量可变的构成为由MEMS(Mico Elector 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元件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的半导体元件来构成。该压力感测器件59的结构记载于上述的公报,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虽然图示省略,但由该压力感测器件59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的2个电极连接于在印制配线基板3B生成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
另外,在外侧支架57的收纳空间573设置有用于对保持于内侧支架58的压力感测器件59传递向芯体6B施加的压力的压力传递构件8B。
压力传递构件8B由嵌合芯体6B的芯体嵌合部81B和按压压力感测器件59的按压部82B构成。按压部82B具备按压压力感测器件59的突出部82Ba。芯体嵌合部81B具备供芯体6B插入并嵌合的凹孔81Ba,芯体6B的与其笔尖侧相反一侧的端部6Ba插入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嵌合于该凹孔81Ba内。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外侧支架57的贯通孔572的壁面通过打印、蒸镀等而被覆形成有导体层53Ba,并且从该导体层53Ba形成有导电体刷53Bb。并且,如图12(A)所示,外侧支架57内例如通过嵌件成形而设置有用于将导体层53Ba与印制配线基板3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连接的连结线53Bc。
因此,当作为导电体的芯体6B插通于外侧支架57的贯通孔572并嵌合于压力传递构件8B的芯体嵌合部81B时,如图12(A)所示,芯体6B经由贯通孔572的导电体刷53Bb而与导体层53Ba电连接。由此,作为导电体的芯体6B与印制配线基板3B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的振荡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芯体6B作为信号电极发挥作用。
在具有以上这样的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中,当向芯体6B施加笔压时,在笔压检测单元5B中,卡合有芯体6B的压力传递构件8B在外侧支架57内根据施加的笔压而在轴心方向上以按压压力感测器件59的方式位移。因而,在压力感测器件59的2个电极间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的静电容量根据笔压而变化。并且,通过该静电容量的变化,位置指示器1B与上述同样地检测向芯体6B施加的笔压,将该检测到的笔压数据在附加信息的发送期间作为ASK调制信号配置并向位置检测装置送出。
并且,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中,在通过芯体6B而将信号向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送出的状态下,通过切换控制屏蔽用构件7B的3个电极71Ba、71Bb、71Bc,从而利用位置检测装置201根据从该位置指示器1B接收到的信号而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指示位置,并且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倾斜角及旋转角。以下,对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的结构例及动作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的结构例及动作例]
图13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的结构例,对于与使用图3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控制器301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器301同样地由微处理器构成,相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器301,与其连接的电子部件的控制的方法不同。
从作为电源电路的电池4向控制器301B供给电源电压VDD,并且在控制器301B上连接有振荡电路302,将使能信号CTB作为控制信号向该振荡电路302供给。另外,在控制器301B上连接有由笔压检测单元5B的压力感测器件59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59C,并且与该可变容量电容器59C并联地连接有放电用电阻器Rd。
并且,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设置有用于切换屏蔽用构件7B的3个电极71Ba、71Bb、71Bc的各自的电状态的3个开关电路303Ba、303Bb、303Bc,3个电极71Ba、71Bb、71Bc的各自分别连接于3个开关电路303Ba、303Bb、303Bc的可动端子a。
并且,对开关电路303Ba、303Bb、303Bc的固定端子b供给来自振荡电路302的信号,固定端子c接地,固定端子d被设为自由端。并且,从控制器301B向开关电路303Ba供给切换控制信号SWa,向开关电路303Bb供给切换控制信号SWb,向开关电路303Bc供给切换控制信号SWc,构成为进行切换控制。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位置指示器1B对位置检测装置201的传感器使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第二例来传递屏蔽用构件7B对芯体6B的屏蔽状态。
另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位置指示器1B的芯体6B的顶端部不与位置检测装置201的传感器接触的所谓悬停状态下,将来自振荡电路302的信号不仅从芯体6B也从屏蔽用构件7B的3个电极71Ba、71Bb、71Bc送出,即使位置指示器1B为悬停状态,位置检测装置201也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控制器301B基于根据笔压检测单元5B的压力感测器件59的静电容量而检测的笔压来判别位置指示器1B是否是悬停状态。
图14是用于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的控制器301B的处理动作例的流程图。另外,图15是用于说明位置指示器1B的芯体6B的顶端部与位置检测装置201的传感器接触时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中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时间图。以下,一边参照这些图14及图15,一边说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的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B中的发送信号控制方法。
如图14所示,控制器301B根据电源开关Psw是否被设为接通来判别电源是否被设为接通(步骤S201)。在步骤S201中判别为电源被设为接通时,控制器301B利用向振荡电路302供给的使能信号CTB,以送出悬停状态下的信号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芯体6B送出该信号,并且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SWb、SWc切换控制成将开关电路303Ba、303Bb、303Bc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b的状态,以从3个电极71Ba、71Bb、71Bc的全部送出悬停状态下的信号的方式进行控制(步骤S202)。在此,悬停状态下的信号例如被设为将不包含笔压信息等的附加信息的脉冲串信号以规定周期反复的信号。
然后,控制器301B如前述那样检测由笔压检测单元5的压力感测器件59构成的可变容量电容器59C的静电容量,判别是否检测到笔压(步骤S203)。在该步骤S203中判别为未检测到笔压时,控制器301B使处理返回步骤S202,反复进行步骤S202以后的处理。
在步骤S203中检测到笔压而判别为位置指示器1B的芯体6B的笔尖接触了位置检测装置201的传感器的传感器面时,控制器301B依次执行步骤S204~步骤S207,如以下说明这样,对位置检测装置201进行使其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指示位置并且使其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芯体6B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的倾斜角及位置指示器1B的旋转的信号发送控制。
该信号发送控制通过将如图15(A)所示的由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PBs和附加信息的发送期间PBad构成的期间设为1周期Tc并反复来进行。在该情况下,位置检测用信号的发送期间PBs被设为在图6(A)~(C)中说明的能够在位置检测装置侧进行位置指示器1B的指示位置的检测的位置检测用信号的送出期间的5倍的长度的期间。附加信息的发送期间PBad可以与在图6(A)~(C)中说明的附加信息的发送期间同样。
控制器301B在步骤S203中判别为检测到笔压时,如图15所示,从振荡电路302送出位置检测用信号,并且在发送期间PBs的1/5的长度的最初的送出期间P1中,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参照图15(B))、切换控制信号SWb(参照图15(C))、切换控制信号SWc(参照图15(D))切换控制成将开关电路303Ba、303Bb、303Bc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的状态,将3个电极71Ba、71Bb、71Bc的全部接地(步骤S204)。由此,芯体6B成为在被3个电极71Ba、71Bb、71Bc静电屏蔽的状态(屏蔽开启)下将位置检测用信号通过芯体6B而对传感器送出的状态。
接着,当最初的送出期间P1结束而成为发送期间PBs的1/5的长度的第二个发送期间P2时,控制器301B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参照图15(B))、切换控制信号SWb(参照图15(C))、切换控制信号SWc(参照图15(D))切换控制成将开关电路303Ba、303Bb、303Bc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d的状态,使3个电极71Ba、71Bb、71Bc的全部成为电位性地浮起的状态(步骤S205)。由此,芯体6B成为在3个电极71Ba、71Bb、71Bc的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下将位置检测用信号通过芯体6B而对传感器送出的状态。
在位置检测装置中,与前述同样,在发送期间P1中,能够检测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信号的接收信号,根据该接收信号水平来检测由位置指示器1B指示的位置,并且能够检测2个发送期间P1及发送期间P2中的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信号的接收信号,根据该接收信号水平呈现峰值的传感器上的位置之差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芯体6B的轴心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面的倾斜角。
接着,当第二个送出期间P2结束时,控制器301B分别在发送期间PBs的1/5的长度的第三个发送期间P3、第四个发送期间P4、第五个发送期间P5的各自中,将3个电极71Ba、71Bb、71Bc分别一个一个地控制成接地的状态(步骤S206)。即,在图15的例中,在第三个发送期间P3中,以通过切换控制信号SWa(参照图15(B))而开关电路303Ba将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并且通过切换控制信号SWb(参照图15(C))及切换控制信号SWc(参照图15(D))而将开关电路303Bb及开关电路303Bc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d的方式进行控制。
由此,芯体6B在第三个发送期间P3、第四个发送期间P4、第五个发送期间P5的各自中成为仅被3个电极71Ba、71Bb、71Bc中的一个电极静电屏蔽的状态。因此,在位置检测装置中,将根据作为静电屏蔽发挥作用的电极及成为静电屏蔽被解除的状态的电极而不同的接收信号在第三个发送期间P3、第四个发送期间P4、第五个发送期间P5的各自中接收。因此,位置检测装置能够通过该接收信号的变化来检测位置指示器1B向哪个方向旋转了何种程度。
接着,当第五个送出期间P5结束而成为附加信息的发送期间PBad时,控制器301B将振荡电路302控制成送出由笔压数据等构成的附加信息,并且利用切换控制信号SWa(参照图15(B))、切换控制信号SWb(参照图15(C))、切换控制信号SWc(参照图15(D))切换控制成将开关电路303Ba、303Bb、303Bc的可动端子a连接于固定端子c的状态,使3个电极71Ba、71Bb、71Bc的全部接地(步骤S204)。由此,芯体6B成为在被3个电极71Ba、71Bb、71Bc解除了静电屏蔽的状态(屏蔽关闭)下将附加信息通过芯体6B而对传感器送出的状态。
因此,在位置检测装置中,能够检测来自位置指示器1B的附加信息。
接着,控制器301B判别向芯体6B施加的笔压的消失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步骤S208),若笔压的消失未持续规定时间以上,则使处理返回步骤S204,反复进行该步骤S204以后的上述的周期Tc的发送控制处理动作。另外,在判别为笔压的消失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时,控制器301B使处理返回步骤S202,反复进行该步骤S202以后的处理。
在此,在步骤S208中判别的笔压的消失持续的规定时间被设为使用者暂时休止位置指示器1B在传感器面上的指示输入的时间。由此,在使用者暂且将位置指示器1B离开传感器面并立即使其再次与传感器面接触而进行指示输入时,作为检测到笔压的状态,能够继续反复上述的周期Tc的动作,是便利的。
根据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指示器1B,在位置检测装置中,不仅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芯体6B相对于传感器面的倾斜角,也能够检测位置指示器1B的旋转。虽然倾斜的检测精度下降,但也可以停止倾斜角检测用区划的屏蔽关闭的期间,根据在旋转检测用区间中检测到的信号来计算倾斜角。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第二例来传递屏蔽用构件7B对芯体6B的屏蔽状态。但是,也可以应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第一例。在该情况下,使将由3个电极71Ba、71Bb、71Bc的全部实现的静电屏蔽的状态和由各1个电极实现的静电屏蔽的状态向位置检测装置传递的信息包含于从位置指示器1B送出的信号即可。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接收来自位置检测装置侧的要求信号而进行用于检测倾斜角、旋转的信号送出控制。在该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使用“在位置指示器的壳体的笔尖侧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导体套筒等导体,使该导体套筒与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静电耦合,接收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的方法和如图11所示的基于电波等的无线通信单元,通过位置指示器与位置检测装置之间的通信来进行要求信号的授受。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导体套筒,将芯体以时间分割控制成信号发送用和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信号的接收用。这也能够应用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利用位置检测装置检测位置指示器的旋转,将屏蔽用构件的导体在周向上一分为三,设置3个电极,但导体的分割数只要是2个以上即可,可以是任意个数。
[其他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位置指示器与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之间能够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也可以基于笔压检测单元5的笔压检测而是触碰着传感器的状态的检测,还可以基于通过导体套筒、芯体而从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的水平来检测。
在将位置指示器与位置检测装置通过基于电波的无线通信单元而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位置检测装置侧判断是否成为了能够进行位置指示器与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当判别耦合状态后,将该意思通过无线通信而向位置指示器通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笔压检测单元为了检测向芯体施加的笔压而使用构成可变容量电容器的构件、元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使电感值、电阻值根据笔压而可变的构造、元件。
标号说明
1、1A、1B…位置指示器,2…壳体,3…印制配线基板,5、5A、5B…笔压检测单元,6、6A、6B…芯体,7、7A、7B…屏蔽用构件,8…压力传递构件,9…无线通信部,30、30A、30B…信号发送控制电路,301、301A、301B…控制器,302、302A…振荡电路,304…电源电路,305…接收信号检测电路,303,303A、303Ba、303Bb、303Bc…开关电路。

Claims (21)

1.一种位置指示器,具有笔形状,与传感器之间进行静电相互作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笔形状的壳体;
具有导电性的芯体,以笔尖从所述壳体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的开口突出的方式配置;
导体,包围所述具有导电性的芯体;
信号发送电路,生成用于与所述传感器之间进行所述静电相互作用的信号,并将所述生成的信号向所述芯体供给;及
控制电路,用于在从所述芯体的笔尖对所述传感器送出信号的状态下,通过进行使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成为交流接地的状态的第一控制和使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成为与所述交流接地的状态不同的状态的第二控制,而与所述传感器之间产生不同的静电相互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是使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成为电孤立的状态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进行形成向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供给由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信号的第三状态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传感器,通过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而至少通知进行所述第二控制的定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基于通过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而从所述传感器发送来的信号来进行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与从所述传感器无线发送出的控制信号对应地进行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无线信号接收电路,从所述传感器无线发送出的无线信号由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电路接收而取得所述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以使进行了所述第一控制的期间和进行了所述第二控制的期间成为1对的方式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第一控制以第一时间周期进行,将所述第二控制以第二时间周期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基于从所述传感器发送出的信号的信号水平来进行所述第一控制及所述第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基于从所述传感器发送出的信号的信号水平而检测到成为了能够进行所述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时,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在基于从所述传感器发送出的信号的信号水平而检测到不是能够进行所述静电相互作用的耦合状态时,进行形成向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供给由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信号的第三状态的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向所述芯体施加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控制电路在基于来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而检测到所述芯体抵接于所述传感器时,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和所述第二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向所述芯体施加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控制电路在基于来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而检测到所述芯体离开了所述传感器时,进行形成向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供给由所述信号生成电路生成的信号的第三状态的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通过将多个分割导体以包围所述芯体的方式配置而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使所述多个分割导体的各个以规定的序列依次成为与所述交流接地的状态不同的状态的第二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充电元件的电源电路,并且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具有线圈形状,所述位置指示器构成为利用经由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而接收到的电磁感应电动势来对所述电源电路具有的所述充电元件进行充电。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元件是能够再充电的二次电池或电容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充电元件的电源电路,并且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具有线圈形状,所述位置指示器构成为选择由经由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而接收到的电磁感应电动势对所述电源电路具有的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和在从所述芯体的笔尖对所述传感器送出信号的状态下使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成为交流接地的状态的第一控制。
20.一种位置检测装置,具备具有笔形状的位置指示器和与所述位置指示器进行静电相互作用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指示器具备:
笔形状的壳体;
具有导电性的芯体,以笔尖从所述壳体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的开口突出的方式配置;
导体,包围所述具有导电性的芯体;
信号发送电路,生成用于与所述传感器之间进行所述静电相互作用的信号,并将所述生成的信号向所述芯体供给;及
控制电路,用于在从所述芯体的笔尖对所述传感器送出信号的状态下,通过进行使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成为交流接地的状态的第一控制和使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成为与所述交流接地的状态不同的状态的第二控制,而与所述传感器之间产生不同的静电相互作用,
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根据通过与所述第一控制的状态下的所述位置指示器的静电相互作用而由所述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输出和通过与所述第二控制的状态下的所述位置指示器的静电相互作用而由所述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输出,来检测所述位置指示器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的倾斜角。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位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指示器的包围所述芯体的导体通过将多个分割导体以包围所述芯体的方式配置而构成,
所述位置指示器的所述控制电路进行使所述多个分割导体的各个以规定的序列依次成为与所述交流接地的状态不同的状态的第二控制,
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根据通过与所述多个分割导体的各个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以规定的序列依次设为所述交流接地的状态的所述位置指示器的静电相互作用而得到的信号,来检测所述位置指示器的旋转。
CN201880025550.5A 2017-06-06 2018-04-03 位置指示器 Active CN110520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1236 2017-06-06
JP2017111236A JP6908442B2 (ja) 2017-06-06 2017-06-06 位置指示器
PCT/JP2018/014180 WO2018225358A1 (ja) 2017-06-06 2018-04-03 位置指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0828A true CN110520828A (zh) 2019-11-29
CN110520828B CN110520828B (zh) 2024-04-09

Family

ID=64566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5550.5A Active CN110520828B (zh) 2017-06-06 2018-04-03 位置指示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1269468B2 (zh)
EP (2) EP3605283B1 (zh)
JP (3) JP6908442B2 (zh)
KR (1) KR102397349B1 (zh)
CN (1) CN110520828B (zh)
WO (1) WO2018225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43535B1 (ko) * 2014-11-17 2021-04-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위치 지시기
CN113227949A (zh) * 2019-01-17 2021-08-06 株式会社和冠 静电耦合方式的电子笔
JP7323336B2 (ja) * 2019-05-24 2023-08-08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及び座標入力装置
EP4026703A4 (en) 2019-10-16 2022-11-02 Wacom Co., Ltd.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PEN BODY PART
EP4067109B1 (en) * 2020-01-21 2024-05-01 Wacom Co., Ltd. Electronic pen, electronic pen cartridge, and electronic pen charging tray
CN114945894A (zh) * 2020-02-06 2022-08-26 株式会社和冠 静电电容方式的电子笔和静电电容方式的电子笔笔芯、以及电子笔用的充电托盘和电子笔笔芯用的充电托盘
CN114930275A (zh) * 2020-02-28 2022-08-19 株式会社和冠 信息输入输出系统
US11832934B1 (en) 2020-05-04 2023-12-05 Qingbin Zheng Joint monitoring
JP2022104105A (ja) * 2020-12-28 2022-07-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入力デバイス、及び、表示入力システ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7785A1 (en) * 2006-03-23 2007-10-04 Yuji Katsurahira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comput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576895A (zh) * 2012-08-08 2014-02-12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及其位置指示器
WO2014174771A1 (ja) * 2013-04-25 2014-10-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5094380A (zh) * 2014-05-23 2015-11-25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以及位置指示器
JP5869193B1 (ja) * 2014-08-29 2016-02-24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及び位置指示器用カートリッジ
US20160077655A1 (en) * 2014-09-17 2016-03-17 Wacom Co., Ltd.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and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WO2016084424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CN105739723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以及信号处理装置
US20160246389A1 (en) * 2015-02-20 2016-08-25 Wacom Co., Ltd. Position pointer,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signal supply controlling method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4291A (ja) * 1994-06-14 1995-12-22 Graphtec Corp デジタイザ
JP2005149140A (ja) * 2003-11-14 2005-06-09 Wacom Co Ltd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US20070146351A1 (en) * 2005-12-12 2007-06-28 Yuji Katsurahira Position input device and computer system
US10168801B2 (en) * 2006-08-31 2019-01-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pen system
JP4872113B2 (ja) * 2007-09-10 2012-02-08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
CN101539816B (zh) * 2009-04-16 2012-10-17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磁笔、电磁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JP5534419B2 (ja) 2010-03-09 2014-07-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及び入力装置
TWI423194B (zh) * 2010-09-21 2014-01-11 Waltop Int Corp 整合電磁式感應輸入之平面顯示裝置與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
JP5669263B2 (ja) * 2011-04-11 2015-02-1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JP5892595B2 (ja) 2012-02-06 2016-03-23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US10379666B2 (en) * 2012-05-11 2019-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si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pen and position measuring method
JP6008392B2 (ja) * 2012-07-24 2016-10-19 株式会社ワコム 指示体位置検出装置
JP6012069B2 (ja) * 2012-09-13 2016-10-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指示器及び電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080256B2 (ja) * 2012-12-17 2017-02-1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静電方式スタイラスペン
JP5667708B2 (ja) * 2013-06-20 2015-02-1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及び位置指示器の芯体
WO2015098486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用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スタイラスペン
KR102243535B1 (ko) * 2014-11-17 2021-04-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위치 지시기
EP3252570B1 (en) 2015-01-29 2019-12-04 Wacom Co., Ltd. Electronic pen
WO2016129194A1 (ja) * 2015-02-09 2016-08-18 株式会社ワコム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スタイラス
JP6789210B2 (ja) * 2015-03-31 2020-11-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
CN107949822B (zh) * 2015-09-10 2021-05-07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笔及电子笔用主体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27785A1 (en) * 2006-03-23 2007-10-04 Yuji Katsurahira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comput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576895A (zh) * 2012-08-08 2014-02-12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及其位置指示器
WO2014174771A1 (ja) * 2013-04-25 2014-10-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5094380A (zh) * 2014-05-23 2015-11-25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检测装置以及位置指示器
JP5869193B1 (ja) * 2014-08-29 2016-02-24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及び位置指示器用カートリッジ
US20160077655A1 (en) * 2014-09-17 2016-03-17 Wacom Co., Ltd.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and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WO2016084424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
CN105739723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以及信号处理装置
US20160246389A1 (en) * 2015-02-20 2016-08-25 Wacom Co., Ltd. Position pointer,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signal supply controlling method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永清;商丹;: "感应通信式矿用馈电状态传感器研究",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no. 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5283B1 (en) 2023-07-26
JP6908442B2 (ja) 2021-07-28
KR20200014349A (ko) 2020-02-10
JP2021157849A (ja) 2021-10-07
EP4224291A1 (en) 2023-08-09
US20200033958A1 (en) 2020-01-30
US11675467B2 (en) 2023-06-13
KR102397349B1 (ko) 2022-05-13
US20230315240A1 (en) 2023-10-05
US20220155908A1 (en) 2022-05-19
JP7088621B2 (ja) 2022-06-21
CN110520828B (zh) 2024-04-09
JP2018206093A (ja) 2018-12-27
WO2018225358A1 (ja) 2018-12-13
US11269468B2 (en) 2022-03-08
JP7053920B2 (ja) 2022-04-12
EP3605283A1 (en) 2020-02-05
JP2021096884A (ja) 2021-06-24
EP3605283A4 (en) 2020-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0828A (zh) 位置指示器
CN113220144B (zh) 触控笔
CN105094380B (zh) 位置检测装置以及位置指示器
TWI685774B (zh) 位置指示器
US11314365B2 (en) Electronic pen and electronic pen main body
US10296113B2 (en) Position indicator
CN204904222U (zh) 位置指示器
CN105867711B (zh) 一种真笔迹触控笔和触控装置
CN105929985B (zh) 带射频收发传输功能的真笔迹触控笔和触控装置
CN102907003A (zh) 用于抓握和接近度检测的传感器装置和方法
CN107209579A (zh) 电子笔
CN107077224A (zh) 位置指示器
CN107656630A (zh) 电子笔
CN107544702A (zh) 位置检测装置以及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控制方法
CN107949822A (zh) 电子笔及电子笔用主体部
JP7239381B2 (ja) 座標入力システム及び位置検出装置並びに位置指示器
JP7323336B2 (ja) 位置指示器及び座標入力装置
JP2019091495A (ja) 位置指示器及び信号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