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9448B -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9448B
CN110519448B CN201910701467.1A CN201910701467A CN110519448B CN 110519448 B CN110519448 B CN 110519448B CN 201910701467 A CN201910701467 A CN 201910701467A CN 110519448 B CN110519448 B CN 1105194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eature vector
state
ultrasonic
doppler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14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9448A (zh
Inventor
林进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014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94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9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4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2358 priority patent/WO202101785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9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获取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属性值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根据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根据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本申请通过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以提升检测控制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全面屏设计的流行,为了节省移动终端的顶部空间,已经有更多厂家在移动终端上采用超声波接近检测方案来代替传统的红外接近检测方案。但是,目前通过超声波检测方案进行接近检测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因此,当环境中存在一些超声波噪声干扰时,检测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获取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所述属性值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根据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根据所述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状态控制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显示屏,所述装置包括:超声波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面积计算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所述属性值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根据所述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耦接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获取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属性值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根据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根据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从而通过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以提升检测控制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超声波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障碍物和移动终端在相对接近、静止、远离过程中的doppler_dif的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障碍物和移动终端在相对接近、抖动、远离过程中的doppler_dif的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超声波发送、接收和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数据频谱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图8所示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步骤S305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障碍物和移动终端在相对接近、静止、远离过程中的doppler_dif和dopper_sum_log的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障碍物和移动终端在相对接近、抖动、远离过程中的doppler_dif和dopper_sum_log的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随着移动终端的全面屏设计的流行,为了节省移动终端的顶部空间,已经有更多厂家在移动终端上采用超声波接近监测方案来替代传统的红外接近检测方案。移动终端通过超射波发送装置(如听筒、喇叭、专用超声波发射器等)发射超声波,一部分超声波通过空气传播直达超声波接收装置(拾音器)(如图1的路径1),一部分超声波通过空气传播与障碍物形成反射后再到达超声波接收装置(如图1的路径2)。超声波接收装置拾取到的是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叠加信号,经过A/D转换器转化为音频信号。通过算法处理音频数据得到障碍物相对移动终端的运行状态,进而指导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移动终端通过超声波实现障碍物与移动终端的相对运动状态的识别可以包括如下方法:
(一)时间差方法
移动终端的超声波发送装置间隔发射超声频段的扫描信号,移动终端的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到反射和直达的超声波信号,算法通过对比接收到不同超声波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障碍物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相对距离,通过相对距离也可以计算出相对速度,根据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可以进一步判断移动终端和障碍物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但是该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差,当环境中存在一些超声波噪声干扰时,识别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
(二)相位差方法
移动终端的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连续的超声波信号,接收端通过计算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指标,确定超声波经过反射后达到超声波接收装置产生的相位差,根据相位差来确定障碍物与移动终端的相对距离,通过相对距离也可以计算出相对速度,根据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可以进一步判断移动终端和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但是该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差,当环境中存在一些超声波噪声干扰时,识别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
(三)以多普勒效应面积差为音频特征的方法
通过对超声波发送频率以上和以下的频率范围内的频谱强度求差,得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
doppler_dif=sum_up-sum_low
如图2所示,障碍物相对于移动终端不同的运动状态可以引起doppler_dif有规律的变化,当障碍物以一定的速度接近移动终端时,doppler_dif取得较大的正值;当障碍物以一定的速度远离移动终端时,doppler_dif取得较小的负值;当障碍物与移动终端相对静止时,doppler_dif取得接近0的值。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设置正负阈值来确定障碍物相对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当doppler_dif大于threshold1时,判断为close状态;当doppler_dif小于threshold2时,判断为away状态;当doppler_dif介于threshold1和threshold2之间时,判断为normal状态。算法判断为close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算法判断为away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算法判断为normal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屏幕状态保持上一次的状态不变。但是该方法在障碍物或移动终端处于抖动状态时,doppler_dif会在短时间内在较大的正值和较小的负值之间反复变化(如图3),此时移动终端会出现连续的闪屏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通过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以提升检测控制的准确率。其中,具体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用于通过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以提升检测控制的准确率。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图13所示的屏幕状态控制装置200以及配置有所述屏幕状态控制装置200的移动终端100(图14)。下面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当然,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所应用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电子设备等,在此不做限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显示屏,下面将针对图4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同时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和超声波接收装置。在超声波发送装置相对障碍物运动的过程中,其实质是移动终端相对障碍物运动,从而超声波接收装置也相对障碍物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移动终端)和观测者(障碍物)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多普勒效应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51
其中,f'为观察到的频率、f为发射源于该介质中的原始发射频率、v为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0为观察者移动速度,若观察者接近发射源则前方运算符号为+号,反之则为-号;vs为发射源移动速度,若障碍物接近观察者则前方运算符号为-号,反之则为+号。由多普勒效应公式可知,当发射源与观察者相对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大;当发射源与观察者相对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小;当发射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观察者接收到信号频率与发射源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内置的监听模块对所述移动终端的来电或去电进行实时监听,当监听到移动终端处于响铃开始(CALL_STATE_RINGING)来电时或拨打操作去电时,对所述移动终端是否进入通话状态进行监听。其中,在移动终端进行拨打操作去电时,会发出系统广播,移动终端可以使用Broadcast Receiver来监听,另外,监听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可以为监听移动终端在来电或去电后是否处于通话中的界面,其中,当监听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中(CALL_STATE_OFFHOOK)时,可以确定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监听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固定频率的超声波信号,可以理解的是,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中的一部分通过空气传播直达超声波接收装置,另一部分通过空气传播与障碍物形成反射后再达到超声波接收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拾取到的是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叠加信号,经过A/D转换为音频信号,其中,该障碍物可以包括人脸、人体等。例如,如图5所示,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听筒、喇叭或者专用超声波发射器发送固定频率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的一部分通过空气传播直达拾音器,另一部分通过空气传播与障碍物形成反射后再达到拾音器,拾音器拾取到的是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叠加信号,经过A/D转换为音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可以通过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或者从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直达声和反射声)中提取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反射声),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02:获取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所述属性值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移动终端通过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后,可以获取该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该属性值计算该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其中,传输过程中可以包括超声波信号发送的过程以及超声波信号接收的过程,该属性值可以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发送幅值、发送时间等,超声波接收装置所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接收幅值、接收时间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03:根据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根据所述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在获取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后,可以基于该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获取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并根据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从而提升显示屏在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下的状态控制的准确率和稳定性,有效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以及降低显示屏在靠近人脸时处于亮屏状态对人脸造成的辐射。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获取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属性值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根据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根据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从而通过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以提升检测控制的准确率。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显示屏,下面将针对图6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
其中,步骤S201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0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2:获取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以及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移动终端相对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其实质为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用户拿起移动终端靠近人体或远离人体的过程,考虑到用户拿起移动终端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使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变化也相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即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可以获取其内置的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以及获取其内置的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其中,该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可以是固定频率,因此,移动终端可以基于已设定的超声波发送装置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参数获取该发送频率。另外,该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和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相关,因此,可以获取大多数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其运动速度的变化范围,并根据其运动速度的变化范围确定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
具体地,基于多普勒效应公式可知,f'为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到的障碍物反射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f为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v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假设移动终端是静止的,则vs=0。如果障碍物相对终端的运动速度为v01,则多普勒效应公式中障碍物的移动速度为v0=2v01。假设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为ultrasonic=22500Hz,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为[22420Hz,22580Hz],则根据多普勒效应能够识别到的障碍物与移动终端最大相对速度为: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71
若进行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DFT)的数据长度为fftlen=8192,音频数据采样率为fs=48kHz,则DFT结果的频率分辨率为: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72
则由式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73
和式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74
则能够识别到的障碍物与移动终端最小相对速度为: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75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历史数据等获取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最大相对速度和最小相对速度,并通过最大相对速度、最小相对速度以及上述公式反向推导获取该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
步骤S203:基于所述发送频率和所述频率范围确定频率变化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获取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以及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后,可以基于该发送频率和频率范围确定频率变化区间。例如,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数据频谱图,频谱为频率谱的简称,是频率的分布曲线,对于离散的音频数据采样点,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得,于图7中,其为一段音频数据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谱图,横坐标的每个点各自对应一个现实中的频率值,纵坐标代表该频率的信号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特征提取模块每次使用长度fftlen=8192的数据模块做DFT变换,得到相应的幅频向量X如图7所示,实际频率fn与幅频向量X的第n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下: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81
其中,fs为采样率,fftlen为数据长度。则X[n]代表实际频率fn的强度。
假设算法中考虑的关键频率有ultrasonic=22500Hz、f_min_low=22494Hz、f_min_up=22506Hz、f_low=22420Hz、f_up=22580Hz,则考虑的关键频率在幅频向量中的序号为: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82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83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84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85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86
如图7所示,该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为point_mid,其对应的信号强度为ultrasonic_amp,该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为point_low到point_up,因此,可以确定该频率变化区间为point_low到point_mid_low以及point_min-up到point_up。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发送频率和频率范围可以确定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和第二频率变化区间。例如,如图7所示,该第一频率变化区间为point_low到point_mid_low,第二频率变化区间为point_min-up到point_up。
步骤S204:根据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和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强度变化曲线,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获取频率变化区间后,可以基于频谱图获取该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强度变化曲线,并基于该频率变化区间和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强度变化曲线,计算该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具体地,在获取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后,可以基于频谱图获取该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一强度变化曲线,并基于该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和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一强度变化曲线,计算该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第一面积,同时,在获取第二频率变化区间后,可以基于频谱图获取该第二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二强度变化曲线,并基于该第二频率变化区间和第二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二强度变化曲线,计算该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第二面积。进一步地,计算第一面积和第二面积之差,例如,通过第一面积减去第二面积或者通过第二面积减去第一面积,获得该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计算第一面积和第二面积之和,获得该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例如,在图7所示的频谱图中,该第一频率变化区间为point_low到point_mid_low,X为该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一强度变化曲线,则可以对point_low到point_mid_low之间的频点数据求和,得到第一面积sum_low: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91
该第二频率变化区间为point_min-up到point_up,X为该第二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二强度变化曲线,则可以对point_min-up到point_up之间的频点数据求和,得到第二面积sum_up: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092
根据第一面积sum_low和第二面积sum_up,获得该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doppler_dif:
doppler_dif=sum_up-sum_sum
根据第一面积sum_low和第二面积sum_up,获得该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和doppler_sum:
doppler_sum=sum_low+sum_up
步骤S205:根据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
其中,步骤S205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03,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6: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靠近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检测结果表征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靠近时,表征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为靠近运动,也就是说,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该移动终端贴近用户的耳朵,即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
步骤S207: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远离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检测结果表征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远离时,表征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为相背运动,也就是说,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该移动终端远离用户的耳朵,即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
步骤S208: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静止,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屏保持前一次的状态不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静止可以为移动终端和障碍物均保持静止,或者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运动状态相同,例如,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运动速度相同、运动幅度相同、运动频率相同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当判断结果表征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静止时,表征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不变,可以控制显示屏保持前一次的状态不变,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的过程中,当显示屏在前一次的状态为亮屏状态时,则保持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不变,当显示屏在前一次的状态为息屏状态时,则保持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不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移动终端或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可以包括: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移动终端处于静止状态且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移动终端处于抖动状态且障碍物处于静止状态;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移动终端处于抖动状态且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判断结果表征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移动终端和/或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时,表征移动终端或障碍物是处于正常的抖动状态,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可以控制显示屏保持前一次的状态不变,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的过程中,当显示屏在前一次的状态为亮屏状态时,则保持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不变,当显示屏在前一次的状态为息屏状态时,则保持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不变。
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获取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以及该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基于发送频率和频率范围确定频率变化区间,根据频率变化区间和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强度变化曲线,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根据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当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靠近时,控制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当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远离时,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当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静止,或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移动终端与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时,控制显示屏保持前一次的状态不变。相较于图4所示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本实施例还基于超声波发送装置的发送频率和超声波接收装置的频率变化区间计算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另外,本实施例还在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靠近、相对远离、相对静止且抖动时控制显示屏处于不同的状态,提升显示屏控制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显示屏,下面将针对图8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
步骤S302:获取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以及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
步骤S303:基于所述发送频率和所述频率范围确定频率变化区间。
步骤S304:根据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和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强度变化曲线,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其中,步骤S301-步骤S304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201-步骤S204,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05:根据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获得目标特征向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得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后,可以基于该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获得目标特征向量,以根据目标特征向量获得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以及基于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对显示屏的状态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图8所示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步骤S305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将针对图9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51:基于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111
对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进行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向量,其中,dopper_sum_log为所述第一特征向量,dopper_sum为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smooth_sum_scale为放大因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在获得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后,可以对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进行对数处理,获得与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对应的第一特征向量,以使多普勒效应面积和的变化趋势更加清晰明了。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112
对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进行计算,以获得第一特征向量,作为一种方式,将多个相邻的dopper_sum_log组合成向量dopper_sum_log,将向量dopper_sum_log作为第一特征向量。
步骤S3052:将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作为第二特征向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在获得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后,可以对多普勒效应面积差进行处理,获得与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对应的第二特征向量。作为一种方式,将多个相邻的doppler_dif组合成向量doppler_dif,将向量doppler_dif作为第二特征向量。
步骤S3053: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获得所述目标特征向量。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获取第一特征向量和第二特征向量后,可以基于该第一特征向量和第二特征向量获得目标特征向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ferture_vector=[doppler_sum_logT doppler_difT]T对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获得目标特征向量,其中,ferture_vector为所述目标特征向量,dopper_sum_log为所述第一特征向量,doppler_dif为所述第二特征向量。
步骤S306:将所述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所述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特征向量的变化趋势,输出与所述变化趋势对应的用于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的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在获得目标特征向量后,可以将该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其中,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是通过机器学习获得的,具体地,首先采集训练数据集,训练数据集中的一类数据的属性或特征区别于另一类数据,然后通过将采集的训练数据集按照预设的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模,从而基于该训练数据集总结出规律,得到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其中,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可以包括传统的SVM,也可以包括人工人神经网络,在此不做限定。于本实施例中,训练数据集例如可以包括目标特征向量和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控制显示屏的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
可以理解的,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可以预先训练完成后存储在移动终端本地。基于此,移动终端在获取目标特征向量后,可以直接在本地调用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例如,可以直接发送指令至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以指示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在目标存储区域读取该目标特征向量,或者移动终端可以直接将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存储在本地的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从而有效避免由于网络因素的影响降低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的速度,以提升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获取目标特征向量的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也可以预先训练完成后存储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的服务器。基于此,移动终端在获得目标特征向量后,可以通过网络发送指令至存储在服务器的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以指示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通过网络读取移动终端获取的目标特征向量,或者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网络将目标特征向量发送至存储在服务器的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从而通过将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存储在服务器的方式,减少对移动终端的存储空间的占用,降低对移动终端正常运行的影响。
步骤S307:获取所述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输出的所述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基于读取的目标特征向量输出相应的状态信息,则所述移动终端获取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输出的该状态信息。可以理解的,若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存储在移动终端本地,则该移动终端直接获取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输出的状态信息;若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存储在服务器,则该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网络从服务器获取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输出的状态信息。
步骤S308:基于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基于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输出的状态信息,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从而提高移动终端在不同场景下的识别成功率,提高显示屏的亮屏的控制准确率和稳定性。
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获取该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以及该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基于发送频率和频率范围确定频率变化区间,根据频率变化区间和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强度变化曲线,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根据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获得目标特征向量,将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获取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输出的状态信息,基于该状态信息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相较于图4所示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本实施例还基于超声波发送装置的发送频率和超声波接收装置的频率变化区间计算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另外,本实施例还通过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对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进行获取并对显示屏的状态进行控制,以通过机器模型提升显示屏控制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显示屏,下面将针对图10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
步骤S402:获取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所述属性值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其中,步骤S401-步骤S402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01-步骤S1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03:基于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131
对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进行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向量,其中,dopper_sum_log为所述第一特征向量,dopper_sum为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smooth_sum_scale为放大因子。
步骤S404:将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作为第二特征向量。
其中,步骤S403-步骤S404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3051-步骤S305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05:当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均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条件为正值且由小变大。
其中,该第一特征向量为dopper_sum_log,第二特征向量为doppler_dif,由图11和图12可以知道,在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靠近的过程中,第一特征向量dopper_sum_log和第二特征向量doppler_dif均由较小的正值逐步上升至较大的正值。因此,当该第一特征向量dopper_sum_log和第二特征向量doppler_dif均满足第一条件(正值且由小变大)时,可以确定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靠近,此时可以将目标特征向量标记为close状态。
步骤S406:当所述第一特征向量满足第二条件且所述第二特征向量满足第三条件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远离,所述第二条件为正值且由大变小,所述第三条件为负值且由小变大。
由图11和图12可以知道,在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远离的过程中,第一特征向量dopper_sum_log由较大的正值下降至较小的正值,第二特征向量doppler_dif由较小的负值逐步上升至0附近。因此,当第一特征向量dopper_sum_log满足第二条件(正值且由大变小)且第二特征向量doppler_dif满足第三条件(负值且由小变大)时,可以确定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远离,此时可以将目标特征向量标记为away状态。
步骤S407:当所述第一特征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且所述第二特征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静止,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
由图11和图12可以知道,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静止,或者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移动终端或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时,该第一特征向量dopper_sum_log和第二特征向量doppler_dif均不会同时出现移动终端和障碍物相对靠近或移动终端和障碍物相对远离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因此,当第一特征向量dopper_sum_log不满足第一条件(正值且由小变大)和第二条件(正值且由大变小),以及第二特征向量doppler_dif不满足第一条件(正值且由小变大)和第三条件(负值且由小变大)时,可以确定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静止,或者该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移动终端与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此时,可以将目标特征向量标记为normal状态。
步骤S408:根据所述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
其中,步骤S408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03,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获取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该属性值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基于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141
对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进行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向量,将多普勒效应面积差作为第二特征向量,当第一特征向量和第二特征向量均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靠近,该第一条件为正值且由小变大,当第一特征向量满足第二条件且第二特征向量满足第三条件时,确定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相对远离,该第二条件为正值且由大变小,第三条件为负值且由小变大,当第一特征向量不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且第二特征向量不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三条件时,确定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静止,或移动终端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移动终端或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根据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相较于图4所示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本实施例还根据第一特征向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以及第二特征向量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三条件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以提升控制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13,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装置200的模块框图。该屏幕状态控制装置200应用于上述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显示屏,所述屏幕状态控制装置200包括:超声波信号收发模块210、面积计算模块220以及状态控制模块230,其中:
超声波信号收发模块210,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
面积计算模块220,用于获取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所述属性值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进一步地,所述面积计算模块220包括:频率获取子模块、频率变化区间确定子模块以及面积计算子模块,其中:
频率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以及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
频率变化区间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发送频率和所述频率范围确定频率变化区间。进一步地,所述频率变化区间确定子模块包括:频率变化区间确定单元,其中:
频率变化区间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发送频率和所述频率范围确定第一频率变化区间以及第二频率变化区间。
面积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和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强度变化曲线,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进一步地,所述面积计算子模块包括:第一面积计算单元、第二面积计算单元、多普勒效应面积差获得单元以及多普勒效应和获得单元,其中:
第一面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和所述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一强度变化曲线,计算获得第一面积。
第二面积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频率变化区间和所述第二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二强度变化曲线,计算获得第二面积。
多普勒效应面积差获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面积和所述第二面积之差,获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
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获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面积和所述第二面积之和,获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状态控制模块230,用于根据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根据所述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控制模块230包括:相对运动关系判断子模块、息屏状态控制子模块、亮屏状态控制子模块以及状态保持子模块,其中:
相对运动关系判断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
息屏状态控制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靠近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
亮屏状态控制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远离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
状态保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静止,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屏保持前一次的状态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控制模块230还包括:目标特征向量获得子模块、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子模块、状态信息获取子模块以及状态控制子模块,其中:
目标特征向量获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获得目标特征向量。进一步地,所述目标特征向量获得子模块,包括:第一特征向量获得单元、第二特征向量获得单元以及目标特征向量获得单元,其中:
第一特征向量获得单元,用于基于
Figure BDA0002150950910000161
对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进行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向量,其中,dopper_sum_log为所述第一特征向量,dopper_sum为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smooth_sum_scale为放大因子。
第二特征向量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作为第二特征向量。
目标特征向量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获得所述目标特征向量。进一步地,所述目标特征向量获得单元包括:目标特征向量获得子单元,其中:
目标特征向量获得子单元,用于基于ferture_vector=[doppler_sum_logTdoppler_difT]T对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获得所述目标特征向量,其中,ferture_vector为所述目标特征向量,dopper_sum_log为所述第一特征向量,doppler_dif为所述第二特征向量。
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所述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特征向量的变化趋势,输出与所述变化趋势对应的用于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的状态信息。
状态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输出的所述状态信息。
状态控制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控制模块230还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第二确定子模块以及第三确定子模块,其中: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均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条件为正值且由小变大。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特征向量满足第二条件且所述第二特征向量满足第三条件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远离,所述第二条件为正值且由大变小,所述第三条件为负值且由小变大。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特征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且所述第二特征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静止,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形式的耦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阅图1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100的结构框图。该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显示屏130、超声波发送装置140、超声波接收装置150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其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1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显示屏130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数字、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在一个实例中,该显示屏130可以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3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3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3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当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获取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属性值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根据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移动终端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根据相对运动状态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从而通过计算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控制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以提升检测控制的准确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屏幕状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
获取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所述属性值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基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对所述多普勒效应 面积和进行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向量,其中,
Figure 206461DEST_PATH_IMAGE002
为所述第一特征向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为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Figure 405362DEST_PATH_IMAGE004
为放大因子;
将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作为第二特征向量;
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获得目标特征向量;
将所述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所述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特征向量的变化趋势,输出与所述变化趋势对应的用于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的状态信息;
获取所述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输出的所述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靠近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远离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静止,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屏保持前一次的状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获得目标特征向量,包括:
基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对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 所述第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获得所述目标特征向量,其中,
Figure 667716DEST_PATH_IMAGE006
为所述目标 特征向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为所述第一特征向量,
Figure 129921DEST_PATH_IMAGE008
为所述第二特征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判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关系,包括:
当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均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条件为正值且由小变大,其中,所述正值为大于0的值;
当所述第一特征向量满足第二条件且所述第二特征向量满足第三条件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远离,所述第二条件为正值且由大变小,所述第三条件为负值且由小变大,其中,所述负值为小于0的值;
当所述第一特征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且所述第二特征向量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静止,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所述属性值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包括:
获取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的超声波信号的发送频率,以及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范围;
基于所述发送频率和所述频率范围确定频率变化区间;
根据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和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强度变化曲线,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发送频率和所述频率范围确定频率变化区间,包括:
基于所述发送频率和所述频率范围确定第一频率变化区间以及第二频率变化区间;
所述根据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和所述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强度变化曲线,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和所述第一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一强度变化曲线,计算获得第一面积;
根据所述第二频率变化区间和所述第二频率变化区间对应的第二强度变化曲线,计算获得第二面积;
计算所述第一面积和所述第二面积之差,获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
计算所述第一面积和所述第二面积之和,获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6.一种屏幕状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超声波发送装置、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显示屏,所述装置包括:
超声波信号收发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发送装置发送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所述超声波接收装置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超声波信号;
面积计算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属性值,并基于所述属性值计算所述超声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面积差和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状态控制模块,用于基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对所 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进行计算,获得第一特征向量,其中,
Figure 884250DEST_PATH_IMAGE010
为所述第 一特征向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为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和,
Figure 214738DEST_PATH_IMAGE012
为放大 因子;将所述多普勒效应面积差作为第二特征向量;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 征向量,获得目标特征向量;将所述目标特征向量输入已训练的目标分类模型,所述已训练 的目标分类模型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特征向量的变化趋势,输出与所述变化趋势对应的用于 表征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的状态信息;获取所述已训练的目标分类 模型输出的所述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状态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息屏状态, 其中,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靠近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息屏状态;当所述移 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相对远离时,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 障碍物相对静止,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相对保持不变且所述移动终端 或所述障碍物处于抖动状态时,控制所述显示屏保持前一次的状态不变。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耦接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01467.1A 2019-07-31 2019-07-31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194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1467.1A CN110519448B (zh) 2019-07-31 2019-07-31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102358 WO2021017859A1 (zh) 2019-07-31 2020-07-16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1467.1A CN110519448B (zh) 2019-07-31 2019-07-31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448A CN110519448A (zh) 2019-11-29
CN110519448B true CN110519448B (zh) 2021-03-02

Family

ID=6862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1467.1A Active CN110519448B (zh) 2019-07-31 2019-07-31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9448B (zh)
WO (1) WO20210178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9448B (zh) * 2019-07-31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3395389B (zh) * 2020-03-13 2022-12-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屏幕误触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13573A (zh) * 2020-11-16 2022-05-1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451B (zh) * 2021-06-30 2023-04-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631803A (zh) * 2022-08-16 2024-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显示控制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7036831B (zh) * 2023-10-09 2024-03-22 视睿(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序特征建模闪屏检测方法、系统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585A (zh) * 2017-11-30 2018-04-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开关状态的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55412A (zh) * 2017-12-29 2018-05-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84023A (zh) * 2017-12-29 2018-06-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96778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34745A (ko) * 2015-09-21 2017-03-29 김학충 홈버튼이없는단말기
US10432778B2 (en) * 2016-12-20 2019-10-01 Elliptic Laboratories As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8566479B (zh) * 2017-12-29 2021-03-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19448B (zh) * 2019-07-31 2021-03-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2585A (zh) * 2017-11-30 2018-04-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开关状态的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55412A (zh) * 2017-12-29 2018-05-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84023A (zh) * 2017-12-29 2018-06-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96778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448A (zh) 2019-11-29
WO2021017859A1 (zh)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9448B (zh)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0139262B (zh) 蓝牙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515085B (zh) 超声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493459B (zh)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0519450B (zh) 超声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505341B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865710B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874906B (zh) 一种图片的二值化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418023B (zh) 响铃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WO2021017927A1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0336A (zh) 音频设备的音量调节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83297A (zh) 一种回声消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19503B (zh) 一种扫描图像的获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477243A (zh)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38522B (zh) 接近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969130A (zh)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248401B (zh) WiFi的扫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8924319B (zh) 一种接近检测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3517935B (zh) 超声波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2258710B1 (ko) 제스처로 활성화되는 원격 제어기
US118288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ent detec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601771B (zh) 基于超声波的丢帧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728990B (zh) 基音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CN116935883B (zh) 声源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495417B (zh) 载波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