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8709A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18709A CN110518709A CN201910824673.1A CN201910824673A CN110518709A CN 110518709 A CN110518709 A CN 110518709A CN 201910824673 A CN201910824673 A CN 201910824673A CN 110518709 A CN110518709 A CN 1105187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harging
- radio receiver
- charging device
- transmitting coil
- control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24—Detection or removal of foreign bod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B60L53/38—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y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6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responsive to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objects, e.g. detection of living be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方法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所述充电电源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为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所述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从而能够根据无线充电装置或者无线接收装置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与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于具有低环境能耗,不需要化石燃料等优点,能够很好地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因此,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主流。仅在2016年,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总体销售32万量,是美国16万量的一倍,电动客车,仅2016年12月纯电动客车产量达34885辆,环比增长47%;电动汽车租赁车方面表现不俗,仅北京2016年达到了1.18万辆。
目前电动汽车主流充电方式使用插拔式的有线充电方式,但是在阴雨天气及其空气潮湿情况下,由于充电头的绝缘性能下降,插拔式充电就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频繁的插拔会造成插座机械损耗,后期维护也耗费人力物力。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中的车载接收基板,作为磁场能量的接收端,需要和地面充电基板形成耦合,并且满足一定的耦合系数情况下才能更好的接收由地面传递来的磁能。但是,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规格不同,就会给地面充电基板和车载接收基板的通用性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与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与方法,能够根据无线充电装置或者无线接收装置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充电电源、第一控制模块和多个发射线圈,每个所述发射线圈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电源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所述充电电源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为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
所述充电电源,用于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所述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所述充电请求包括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充电请求为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生成的。
可选地,所述指定的发射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接收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池组、第二控制模块和多个接收线圈,每个所述接收线圈均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所述电池组导通;
所述电池组,用于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三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电池组产生的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所述第三通信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判断出所述电池组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确认信息,所述确认信息包括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指定的接收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无线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和上述的无线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基于无线充电装置实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源、第一控制模块和多个发射线圈,每个所述发射线圈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电源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所述充电电源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为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
所述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所述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基于无线接收装置实现,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电池组、第二控制模块和多个接收线圈,每个所述接收线圈均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所述电池组导通;
所述电池组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方法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所述充电电源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为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所述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从而能够根据无线充电装置或者无线接收装置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1、充电电源12和多个发射线圈13。其中,每个发射线圈13均通过第一控制模块11与充电电源12连接。
本实施例中,多个发射线圈13之间并联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11用于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13中指定的发射线圈13与充电电源12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13为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指定的发射线圈13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结构标识信息可包括第一结构标识或者第二结构标识,第一结构标识用于标识无线接收装置中一个接收线圈导通的充电结构,第二结构标识用于标识无线接收装置中两个接收线圈导通的充电结构。当无线充电装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一结构标识时,则控制一个发射线圈13与充电电源12导通,使得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当无线充电装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二结构标识时,则控制两个发射线圈13与充电电源12导通,使得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当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正常充电的状态。
充电电源12用于向指定的发射线圈13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当无线充电装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一结构标识时,则充电电源12向左边或者右边的一个发射线圈13供电;当无线充电装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二结构标识时,则充电电源12向两个发射线圈13供电。
多个发射线圈13用于根据充电电源12的提供的电流产生电磁场。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当无线充电装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一结构标识时,则左边或右边的一个发射线圈13根据充电电源12提供的电流产生电磁场;当无线充电装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二结构标识时,则两个发射线圈13根据充电电源12提供的电流产生电磁场。其中,当两个发射线圈13根据充电电源12提供的电流产生电磁场时,两个发射线圈13的电流方向需要相反,从而使得能够产生相同方向的电磁力,增大电磁场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充电电源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为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从而能够根据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14,第一通信模块14与第一控制模块连接11。
第一通信模块14用于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充电请求包括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其中,充电请求为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生成的。
在本实施例中,当无线接收装置进入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区域后,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控制模块11控制发射线圈13与充电电源12导通,发射线圈13根据充电电源12的提供的电流产生电磁场。无线接收装置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电池组接收接收线圈产生的电流,此时无线接收装置会对进行产生的电流进行判断,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产生的电流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时,表明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一个正常充电的状态,则此时无线接收装置不会再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例如,第二阈值可以为10安培。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表明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不相同,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无法正常充电的状态,因此会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一个包括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的充电请求,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接收到充电请求,通过判断出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为第一结构标识还是第二结构标识,从而控制指定的发射线圈13与充电电源12导通,以使得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例如,第一阈值可以为0.1安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14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后,向无线接收装置返回确认充电请求响应。因此,第一通信模块14通过握手协议完成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以及返回确认充电请求响应的过程。
进一步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监测模块15,监测模块15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11连接。其中,监控模块15分别位于多个发射线圈13的中间位置的空隙部分。
监测模块15用于对活物进行监测,当监测到活物时生成活物信号,并将活物信号发送至第一控制模块11。
第一控制模块11用于根据活物信号,控制指定的发射线圈13与充电电源12断开。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监测模块15,能够实现对活物进行监测,保证了当活物位于无线充电装置时的安全性。例如,监测模块15可以为雷达监测系统。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一整流电路模块16,第一整流电路模块16的输出端与多个发射线圈13连接,第一整流电路模块16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12连接。
第一整流电路模块16用于在充电电源12向指定的发射线圈13供电的过程,将传输的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将整流和滤波后的电流传输至指定的发射线圈13。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整流电路模块16可以为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VehicleControl Unit,简称VCU)整流电路。整流为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滤波是将脉动的直流电变成平滑的直流电。例如,充电电源12向指定的发射线圈13供电过程所传输的电流通常为交流电,将传输的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之后,将传输的交流电转化为平滑的直流电。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整流电路模块16使得传输的电流能够更加稳定,提高了指定的发射线圈13产生电磁场的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充电电源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为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从而能够根据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对应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时,无线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23和电池组22。其中,接收线圈23用于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电池组22用于接收接收线圈23产生的电流。
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对应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时,无线接收装置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21。其中,接收线圈23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由无线接收装置的生产厂商决定。其中,接收线圈的数量为多个时,无法改变自身线圈的通电个数,即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是固定的。第二通信模块21用于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接收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确认充电请求响应。接收线圈23用于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电池组22用于接收接收线圈23产生的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接收装置可以安装于车辆的车载基板,无线充电装置安装于地面基板。当一车辆进入地面基板的充电区域后,地面基板中的无线充电装置控制发射线圈13与充电电源12导通,产生电磁场。同时,车载基板中的无线接收装置控制接收线圈23与电池组22导通,接收电磁场产生电流。此时车载基板中的无线接收装置会对进行产生的电流进行判断,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产生的电流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时,表明此时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一个正常充电的状态,则此时无线接收装置不会再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表明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不相同,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无法正常充电的状态,因此无线接收装置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一个包括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的充电请求,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接收到充电请求,通过判断出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为第一结构标识还是第二结构标识,控制指定的发射线圈13与充电电源12导通,使得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无线接收装置可以进行正常充电。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在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监测模块还会发送监测信号,若监测到活物信号,则会切断充电流程,进而保证了充电环境的安全。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第二控制模块31、电池组32和多个接收线圈33。其中,每个接收线圈33均通过第二控制模块31与电池组32连接。
本实施例中,多个接收线圈33之间并联连接。
第二控制模块31用于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33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32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指定的接收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结构标识信息可包括第一结构标识或者第二结构标识,第一结构标识用于标识无线充电装置中一个发射线圈导通的充电结构,第二结构标识用于标识无线充电装置两个发射线圈导通的充电结构。当无线接收装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一结构标识时,则控制一个接收线圈33与电池组32导通,使得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当无线接收装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二结构标识时,则控制两个接收线圈33与电池组32导通,使得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当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正常充电的状态。
多个接收线圈33用于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当无线接收装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一结构标识时,则左边或者右边的接收线圈33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当无线接收装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二结构标识时,则两个接收线圈33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
电池组32用于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33产生的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当无线接收装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一结构标识时,则接收左边或者右边的接收线圈33产生的电流;当无线接收装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二结构标识时,则接收两个接收线圈33产生的电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电池组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从而能够根据无线充电装置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无线接收装置还包括第三通信模块34,第三通信模块34与第二控制模块31相连接。
第二控制模块31还用于判断电池组32产生的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第三通信模块34用于若第二控制模块31判断出电池组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并且接收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确认信息,确认信息包括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无线接收装置进入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区域后,无线充电装置的控制模块会控制发射线圈与充电电源导通,无线充电装置的发射线圈根据充电电源提供的电流产生电磁场。无线接收装置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电池组接收接收线圈产生的电流,此时无线接收装置会对进行产生的电流进行判断,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电池组产生的电流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时,表面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正常充电的状态,则此时无线接收装置不会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例如,第二阈值可以为10安培。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电池组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表明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不相同,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无法正常充电的状态,因此无线接收装置会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一个充电请求,无线充电装置接收到充电请求之后,返回一个包括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的确认信息。无线接收装置接收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确认信息,通过判断出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一结构标识还是第二结构标识,从而控制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以使得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0.1安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信模块34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并接收无线充电装置接收到充电请求后返回的确认信息。因此,第三通信模块34通过握手协议完成发送充电请求以及接收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确认信息的过程。
进一步地,无线接收装置还包括定位模块35,定位模块35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31连接。其中,定位模块35分别位于多个接收线圈33的中间位置的空隙部分。
定位模块35用于对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定位,当检测到无线充电装置时,生成无线充电装置信号,并将无线充电装置信号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31。
第二控制模块31用于根据无线充电装置信号判断无线充电装置与定位模块35的水平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若第二控制模块31判断出无线充电装置与定位模块35的水平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进行充电作业;若第二控制模块31判断出无线充电装置与定位模块35的水平距离大于第三阈值,则表明此时无线接收装置无法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定位模块35,能够对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定位检测。例如,第三阈值可以为10厘米。当第二控制模块31判断出无线充电装置与定位模块35的水平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时,控制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进行充电作业。当第二控制模块31判断出无线接收装置进行充电作业时,再通过第二控制模块31判断电池组32产生的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电池组32产生的电流小于阈值时,表明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无法正常充电的状态,因此会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一个充电请求,无线充电装置接收到充电请求之后,返回一个包括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的确认信息。无线接收装置接收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确认信息,通过判断出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为第一结构标识还是第二结构标识,从而控制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以使得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0.1安培。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电池组32产生的电流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时,表明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正常充电的状态,则无线接收装置不会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例如,第二阈值可以为10安培。例如,定位模块可以为雷达监测系统。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第二整流电路模块36,第二整流电路模块36的输出端与电池组32连接,第二整流电路模块36的输入端与多个接收线圈33连接。
第二整流电路模块36用于电池组32在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33产生的电流的过程中,将传输的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将整流和滤波后的电流传输至电池组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整流电路模块36可以为VCU整流电路。通过设置第二整流电路模块36,使得传输的电流能够更加稳定,提高电池组接收电流的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电池组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从而能够根据无线充电装置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对应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时,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源42和发射线圈43。其中,充电电源42用于向发射线圈43供电。发射线圈43用于根据充电电源42的提供的电流产生电磁场。
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对应上述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时,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四通信模块41。发射线圈43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由无线充电装置的生产厂商决定。其中,发射线圈43为多个的线圈的情况时,无法改变自身线圈的通电个数,即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是固定的。第四通信模块41用于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向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确认充电请求响应。充电电源42用于向发射线圈43供电。发射线圈43用于根据充电电源42提供的电流产生电磁场。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接收装置可以安装于车辆的车载基板,无线充电装置安装于地面基板。当一车辆的车载基板中的无线接收装置通过定位模块检测到无线充电装置后,若判断出无线充电装置与定位模块的水平距离小于第三阈值,则车载基板中的无线接收装置控制控制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接收电磁场产生电流,同时,地面基板中的无线充电装置控制发射线圈43与充电电源42导通,产生电磁场。此时无线接收装置会对进行产生的电流进行判断,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产生的电流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时,表明此时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一个正常充电的状态,则此时无线接收装置不会再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当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表明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不相同,此时无线接收装置处于无法正常充电的状态,因此无线接收装置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接收到充电请求,返回一个包括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的确认充电信息,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包括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的确认充电信息判断出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为第一结构标识还是第二结构标识,控制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使得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结构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结构相同,无线接收装置可以进行正常充电。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无线接收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电池组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从而能够根据无线接收装置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
一种方案中,无线充电装置采用上述图3的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采用上述图1的无线接收装置。
另一种方案中,无线充电装置采用上述图3的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采用上述图2的无线接收装置。
另一种方案中,无线接收装置采用上述图6的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充电装置采用上述图4的无线充电装置。
另一种方案中,无线接收装置采用上述图6的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充电装置采用上述图5的无线充电装置。
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或者根据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表现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无线充电方法基于无线充电装置实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源、第一控制模块和多个发射线圈,每个发射线圈均通过第一控制模块与充电电源连接。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相连。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充电电源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为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
步骤102、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充电电源导通,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从而能够根据无线接收装置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无线充电方法基于无线接收装置实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电池组、第二控制模块和多个接收线圈,每个接收线圈均通过第二控制模块与电池组连接。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三通信模块,第三通信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相连。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
步骤202、电池组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电池组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从而能够根据无线接收装置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无线充电方法基于上述图3的无线接收装置和上述图2的无线充电装置实现。
步骤301、无线接收装置的第二通信模块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请求包括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
步骤302、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通信模块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并向无线接收装置返回确认充电请求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接收装置根据充电请求获取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
步骤303、无线接收装置的第二通信模块接收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确认充电请求响应。
步骤304、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充电电源导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充电电源导通的过程,还包括:监测模块15对活物进行监测,当监测到活物时生成活物信号,并将活物信号发送至第一控制模块11。第一控制模块11用于根据活物信号,控制指定的发射线圈与充电电源12断开。
步骤305、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的过程,还包括:在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的过程,将传输的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将整流和滤波后的电流传输至指定的发射线圈。
步骤306、无线接收装置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
步骤307、无线接收装置的电池组接收接收线圈产生的电流。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充电电源导通,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从而能够根据无线接收装置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图10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无线充电方法基于上述图6的无线接收装置和上述图5的无线充电装置实现。
步骤401、无线接收装置的第三通信模块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送充电请求之前,当无线接收装置靠近无线充电装置时,无线接收装置的定位模块对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定位,当检测到无线充电装置时,生成无线充电装置信号,并将无线充电装置信号发送至无线接收装置的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无线充电装置信号判断无线充电装置与定位模块的水平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若判断出无线充电装置与定位模块的水平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进行充电;若判断出无线充电装置与定位模块的水平距离大于第三阈值,则表明此时无线接收装置无法进行充电。例如,第三阈值为10cm。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无线接收装置进行充电后,无线接收装置的第二控制模块判断出电池组产生的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阈值时,若判断出电池组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则无线接收装置的第三通信模块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例如,第一阈值为0.1安培。
步骤402、无线充电装置的第四通信模块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之后,向无线接收装置返回确认充电请求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认充电请求响应中,携带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
步骤403、无线接收装置的第三通信模块接收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确认充电请求响应。
步骤404、无线接收装置的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
步骤405、无线接收装置的充电电源向发射线圈供电,以使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
步骤406、无线接收装置的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
步骤407、无线接收装置的电池组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产生的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池组接收接收线圈产生的电流的过程,无线接收装置的第二整流电路模块在电池组在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产生的电流的过程中,将传输的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将整流和滤波后的电流传输至指定的接收线圈。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电池组导通;电池组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从而能够根据无线接收装置结构标识信息对自身的充电结构形式进行转换,避免了充电结构形式单一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况,提高了车辆的充电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充电电源、第一控制模块和多个发射线圈,每个所述发射线圈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电源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所述充电电源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为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
所述充电电源,用于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所述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发送的充电请求,所述充电请求包括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充电请求为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判断出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生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的发射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
4.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电池组、第二控制模块和多个接收线圈,每个所述接收线圈均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所述电池组导通;
所述电池组,用于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电池组产生的电流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所述第三通信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判断出所述电池组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时,向无线充电装置发送充电请求,接收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返回的确认信息,所述确认信息包括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的接收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
7.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至6任一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
8.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和权利要求4至6任一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
9.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基于无线充电装置实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源、第一控制模块和多个发射线圈,每个所述发射线圈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电源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发射线圈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与所述充电电源导通,其中,指定的发射线圈为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所标识的发射线圈;
所述充电电源向指定的发射线圈供电,以使所述指定的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
10.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基于无线接收装置实现,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电池组、第二控制模块和多个接收线圈,每个所述接收线圈均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标识信息,控制多个接收线圈中指定的接收线圈与所述电池组导通;
所述电池组接收指定的接收线圈在无线充电装置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24673.1A CN110518709A (zh) | 2019-09-02 | 2019-09-02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24673.1A CN110518709A (zh) | 2019-09-02 | 2019-09-02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18709A true CN110518709A (zh) | 2019-11-29 |
Family
ID=68629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24673.1A Pending CN110518709A (zh) | 2019-09-02 | 2019-09-02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1870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3974A (zh) * | 2018-07-30 | 2020-02-11 | 巴莱诺斯清洁能源控股公司 | 用于电池组电池的无线平衡的单元和系统 |
CN115473352A (zh) * | 2022-03-03 | 2022-12-13 |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 车载vr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0514A (zh) * | 2011-03-30 | 2011-07-20 | 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 诊疗系统无线供电装置 |
WO2013032205A2 (ko) * | 2011-08-29 | 2013-03-07 | 주식회사 케이더파워 | 이종 충전 방식을 가진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
CN103715780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美国博通公司 | 具有设备发现和功率转移能力的功率发送设备 |
CN103795151A (zh) * | 2012-10-12 | 2014-05-14 | 铱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多机型无线电源供应系统 |
CN104285357A (zh) * | 2012-05-18 | 2015-01-14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非接触供电系统、非接触供电装置以及被供电装置 |
CN105916724A (zh) * | 2013-12-13 | 2016-08-3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电力发送装置以及电力传输系统 |
CN107148719A (zh) * | 2014-08-12 | 2017-09-08 | 鲍尔拜普罗克西有限公司 | 用于功率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WO2019004753A1 (ko) * | 2017-06-28 | 2019-01-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코일 기반의 무선전력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
-
2019
- 2019-09-02 CN CN201910824673.1A patent/CN11051870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0514A (zh) * | 2011-03-30 | 2011-07-20 | 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 诊疗系统无线供电装置 |
WO2013032205A2 (ko) * | 2011-08-29 | 2013-03-07 | 주식회사 케이더파워 | 이종 충전 방식을 가진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
CN104285357A (zh) * | 2012-05-18 | 2015-01-14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非接触供电系统、非接触供电装置以及被供电装置 |
CN103715780A (zh) * | 2012-09-28 | 2014-04-09 | 美国博通公司 | 具有设备发现和功率转移能力的功率发送设备 |
CN103795151A (zh) * | 2012-10-12 | 2014-05-14 | 铱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多机型无线电源供应系统 |
CN105916724A (zh) * | 2013-12-13 | 2016-08-3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电力发送装置以及电力传输系统 |
CN107148719A (zh) * | 2014-08-12 | 2017-09-08 | 鲍尔拜普罗克西有限公司 | 用于功率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WO2019004753A1 (ko) * | 2017-06-28 | 2019-01-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코일 기반의 무선전력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83974A (zh) * | 2018-07-30 | 2020-02-11 | 巴莱诺斯清洁能源控股公司 | 用于电池组电池的无线平衡的单元和系统 |
CN115473352A (zh) * | 2022-03-03 | 2022-12-13 |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 车载vr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52088B (zh) | 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系统 | |
EP2733815B1 (en) | Charging apparatus | |
CN105075055B (zh) | 非接触式供电系统 | |
US9969280B2 (en) | Contactless electricity supply device | |
CN104283239B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4283238B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 |
CN112744098B (zh) | 报知控制装置、移动体、电力系统以及报知方法 | |
KR20150119323A (ko) | 급전 장치, 차량 및 비접촉 급전 시스템 | |
US20170341519A1 (en) | Method of pairing a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f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me | |
US11059379B2 (en) | Position align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harging | |
CN108454440A (zh) | 一种车对车充电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3187777A (zh) | 一种充电机及检测方法 | |
CN110518709A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方法和无线接收装置、方法 | |
CN103326447A (zh) | 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7369333B (zh) | 一种充电车辆的停车导引装置、系统及方法 | |
CN111993912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远程预约充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2956107A (zh) | 电源提供装置、无线充电装置、系统及无线充电方法 | |
CN116331010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移动无线充电全自动启动设备的方法 | |
CN113263941A (zh) | 一种汽车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206171221U (zh) | 一种应用于停车场的无线充电系统 | |
CN218734997U (zh) | 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抬头显示系统 | |
CN110266347A (zh) | 充电通信控制装置及充电通信控制方法 | |
CN105958606A (zh)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系统 | |
CN109193889A (zh) | 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9515229A (zh) | 一种电动车双向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