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3903B -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3903B
CN110513903B CN201910753017.7A CN201910753017A CN110513903B CN 110513903 B CN110513903 B CN 110513903B CN 201910753017 A CN201910753017 A CN 201910753017A CN 110513903 B CN110513903 B CN 1105139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expansion valve
electronic expansion
compress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530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3903A (zh
Inventor
左计学
陈卫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530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39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3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3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3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3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5Hunting, i.e. oscillation of controlled refrigeration variables reaching undesirable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制冷循环系统包括经济器和补气管路,经济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第一换热流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补气管路的进口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换热流路的进口之间,补气管路的出口与压缩机组的补气口连通,经济器的第二换热流路串联在补气管路上,补气管路的进口与第二换热流路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当平均补气过热度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则获取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补气调整条件包括平均补气过热度小于预设补气过热度;根据补气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通常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四个基本部件通过管道连接组成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冷剂在制冷循环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从而发生状态变化并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设置补气管路的方法来提高制冷循环系统的能效。对于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两个以上压缩机的产品来说,制冷循环系统中也包括两条以上的补气管路,当开启分别连接至各个压缩机补气口的多条补气管路时,由于多条补气管路的电磁阀控制和流路阻力因控制偏差和设计偏差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得多条补气管路中的制冷剂容易出现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导致进入各个压缩机补气口的制冷剂流量不同,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制冷循环系统中各个压缩机补气口的制冷剂流量不同,从而导致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组、以及依次连接在压缩机组的排气口与压缩机组的进气口之间的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还包括经济器和补气管路,经济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第一换热流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节流装置之间,补气管路的进口连接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换热流路的进口之间,补气管路的出口与压缩机组的补气口连通,经济器的第二换热流路串联在补气管路上,补气管路的进口与第二换热流路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电子膨胀阀,压缩机组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当平均补气过热度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则获取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补气调整条件包括平均补气过热度小于预设补气过热度;根据补气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判断平均补气过热度和预设补气过热度的大小,若平均补气过热度小于预设补气过热度,即确定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组满足补气调整条件,表明至少一个压缩机的补气过热度偏低,则经补气管路进入所有压缩机补气口的制冷剂可能是气液两相态,或者经补气管路进入的至少一个压缩机补气口的制冷剂是气态、经补气管路进入的至少一个压缩机补气口的制冷剂是气液两相态,压缩机组中部分压缩机的补气口有可能吸入液态制冷剂,使得压缩机组存在补气带液的风险,因此,通过获取制冷循环系统的补气温度参数,可以了解制冷循环系统当前的补气温度情况,根据补气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相应地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改变了流经经济器的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制冷剂流量,从而经济器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流路之间的传热量得到调节,使得补气管路中的制冷剂温度较合适,强化补气管路中的气液两相态制冷剂的混合程度,使补气管路中的制冷剂的物态趋于一致,从补气管路到压缩机组中各个压缩机的补气口的压力损失也近似相等,从而防止了压缩机组发生补气带液的危险,并实现了多条补气管路中制冷剂的均匀分配,提高了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剂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剂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对于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组的产品来说,压缩机组中的多个压缩机需要采用频率平均分配的方案,即在制冷循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多个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均相同,才能保证制冷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组1、以及依次连接在压缩机组1的排气口与压缩机组1的进气口之间的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装置3、第二换热器4,还包括经济器5和补气管路6,经济器5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路51和第二换热流路52,第一换热流路51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节流装置3之间,补气管路6的进口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流路51的进口之间,补气管路6的出口与压缩机组1的补气口连通,经济器5的第二换热流路52串联在补气管路6上,补气管路6的进口与第二换热流路52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电子膨胀阀7,压缩机组1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
当上述制冷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或除霜模式时,压缩机组1通过吸气口从第一换热器2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组1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后通过压缩机组1的排气口进入第二换热器4,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第二换热器4中向流体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低温高压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3节流为低温低压液体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中蒸发吸热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并进入压缩机组1中进行下一循环。当上述制冷循环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压缩机组1通过吸气口从第二换热器4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组1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后通过压缩机组1的排气口进入第一换热器2,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第一换热器2中向流体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低温高压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3节流为低温低压液体后,进入第二换热器4中吸热蒸发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并进入压缩机组1中进行下一循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Tsr;当平均补气过热度Tsr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则获取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补气调整条件包括平均补气过热度Tsr小于预设补气过热度ξ;根据补气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上述制冷循环系统中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操作,可通过制冷循环系统的主控制器中用于控制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模块执行,也可通过制冷循环系统中专门设置的用于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子控制器执行,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中还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预设补气过热度ξ。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Tsr,判断平均补气过热度Tsr和预设补气过热度ξ的大小,若Tsr<ξ,即确定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组满足补气调整条件,表明至少一个压缩机的补气过热度偏低,则经补气管路进入所有压缩机补气口的制冷剂可能是气液两相态,或者经补气管路进入的至少一个压缩机补气口的制冷剂是气态、经补气管路进入的至少一个压缩机补气口的制冷剂是气液两相态,压缩机组中部分压缩机的补气口有可能吸入液态制冷剂,使得压缩机组存在补气带液的风险,因此,通过获取制冷循环系统的补气温度参数,可以了解制冷循环系统当前的补气温度情况,根据补气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相应地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改变了流经经济器的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制冷剂流量,从而经济器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流路之间的传热量得到调节,使得补气管路中的制冷剂温度较合适,强化补气管路中的气液两相态制冷剂的混合程度,使补气管路中的制冷剂的物态趋于一致,从补气管路到压缩机组中各个压缩机的补气口的压力损失也近似相等,从而防止了压缩机组发生补气带液的危险,并实现了多条补气管路中制冷剂的均匀分配,提高了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上述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组1的压缩机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示例地,上述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组1包括两个压缩机,其中,两个压缩机分别为压缩机11和压缩机12,如图1所示。上述制冷循环系统中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11的补气口处,且用于检测压缩机11的补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12的补气口处,且用于检测压缩机12的补气温度;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11的补气口处,且用于检测压缩机11的补气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12的补气口处,且用于检测压缩机12的补气压力。上述平均补气过热度Tsr为平均补气温度Ts减去平均补气压力对应的制冷剂饱和温度Tsc的差值,即Tsr=Ts-Tsc,其中,平均补气温度Ts为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补气温度值的算术平均值,平均补气压力对应的制冷剂饱和温度Tsc为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补气压力值的算术平均值所对应的制冷剂饱和温度。
参照图2,上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空调启动;电子膨胀阀以初始开度ζ0运行,并且记录压缩机组启动后的连续运行时长T1;当连续运行时长T1小于预设上限时长A时,电子膨胀阀保持初始开度ζ0;当连续运行时长T1大于或等于预设上限时长A时,获取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Tsr。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中还包括计时模块,计时模块用于记录压缩机组启动后的连续运行时长T1,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中的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电子膨胀阀保持初始开度ζ0和预设上限时长A。
当T1<A时,表明制冷循环系统启动后运行的时间较短,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状态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此时执行根据获取得到的平均补气过热度Tsr进行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的准确性较低,因此电子膨胀阀仍旧以初始开度ζ0运行;当T1≥A时,表明制冷循环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比较稳定,并且通过长时间的运行压缩机组建立了稳定的压差,再执行获取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Tsr的步骤,此时再根据获取到的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Tsr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的准确性较高。
进一步地,上述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平均补气过热度Tsr满足压上调整条件时,则获取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参数;压上调整条件为平均补气过热度Tsr大于或等于预设补气过热度ξ;根据压上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当Tsr≥ξ时,表明制冷循环系统补气管路中的制冷剂具有合适的过热度,压缩机组不会发生补气带液的现象,制冷循环系统当前的运行安全可靠,在此基础上,制冷循环系统进入压上温度控制模式,通过获取制冷循环系统的压上温度参数,了解制冷循环系统当前的压上温度,根据压上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能够在保证压缩机组不会发生补气带液的基础上,使得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制冷循环系统当前的运行工况更加匹配,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的准确性,制冷循环系统的能效较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上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中补气温度参数为第i次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差值Δts(i),满足:Δts(i)=Ts(i)-Tso(i),Tso(i)=Tsc(i)+λ11,即Δts(i)=Ts(i)-Tsc(i)-λ11,其中,Ts(i)为第i次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的平均值,Tso(i)为第i次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目标值,Tsc(i)为第i次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λ1为平均补气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δ1为平均补气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平均补气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λ1,平均补气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δ1。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获取第i次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的平均值Ts(i)、第i次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sc(i)、平均补气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λ1和平均补气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δ1,计算得到第i次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差值Δts(i)。可选地,上述第i次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差值Δts(i),满足:Δts(i)=Ts(i)-Tsc(i),相较于后者的方案,前者的方案通过引入平均补气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λ1和平均补气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δ1,使得计算得到的补气温差值Δts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制冷循环系统补气温度的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上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补气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当补气温差值Δts(i)和最大预设补气温差值N,满足:|Δts(i)|≤N时,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目标开度ζ(i),满足:ζ(i)=ζ(i-1)+Δζ(i),Δζ(i)=Δζ1(i)+Δ2ζ(i),Δζ1(i)=K1×{Δts(i)-Δts(i-1)}+K2×Δts(i),Δζ2(i)=η1×ζ(i-1),其中,i≥0且i为整数,N>0,ζ(i-1)为第i-1次电子膨胀阀的开度,Δζ(i)为第i次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变化值,Δζ1(i)为第i次增减量控制参数,Δζ2(i)为第i次过调和欠调控制参数,K1为第一补气控制常数,K2为第二补气控制常数,Δts(i-1)为第i-1次补气温差值,η1为补气过调和欠调参数;当补气温差值Δts(i)和最大预设补气温差值N,满足:Δts(i)>N时,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电子膨胀阀的最小开度ζ(min);当补气温差值Δts(i)和最小预设补气温差值-N,满足:Δts(i)<-N时,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ζ(max)。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最大预设补气温差值N、第一补气控制常数K1、第二补气控制常数K2和补气过调和欠调参数η1
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补气温差值Δts(i)后,随后将第i次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差值Δts(i)和最大预设补气温差值N的大小进行比较,当|Δts(i)|≤N时,表明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的平均值Ts稍高或稍低,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或减小至目标开度ζ(i),经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目标开度ζ(i)结果比较精确,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系统的补气温度控制精度,使得补气管路中的制冷剂的补气温差值Δts与制冷循环系统第i次的运行状况更加匹配;当Δts(i)>N时,表明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的平均值Ts过高,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至电子膨胀阀的最小开度ζ(min),能够减少经济器的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制冷剂流量,使得经济器中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流路之间的传热量较少,降低了补气管路中制冷剂的平均补气温度Ts,以及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保证压缩机组稳定运行;当Δts(i)<-N时,表明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的平均值Ts过低,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至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ζ(max),能够增加经济器的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制冷剂流量,使得经济器中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流路之间的传热量较多,提高了补气管路中制冷剂的平均补气温度Ts,从而防止压缩机组发生补气带液的危险,提高了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进一步地,上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平均补气过热度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对补气调整过程进行累计计时,获得补气累计调整时间T2;在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步骤之后还包括:当补气累计调整时间T2小于第一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B时,i值加一,并返回获取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的步骤;当补气累计调整时间T2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B时,返回获取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的步骤。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中的计时模块还用于记录补气累计调整时间T2,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中的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第一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B。当T2<B时,i值加一,制冷循环系统进入下一循环,重新获取压缩机组当前的补气温差值Δts,进一步地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与制冷循环系统当前的补气温差值Δts更加匹配,提高了制冷循环系统补气管路中制冷剂的补气温度平均值Ts的控制精度;当T2≥B时,返回获取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Tsr的步骤,确定经过调整后的制冷循环系统,是否已处于稳定状态,若制冷循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则通过进行压上温度控制模式,对整个制冷循环系统进行能效调节;若制冷循环系统仍处于失稳状态,则制冷循环系统继续进行补气调整步骤。
可选地,上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当平均补气过热度Tsr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则获取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具体包括:当平均补气过热度Tsr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则i值加一,并获取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补气调整条件还包括补气累计调整时间T2小于第二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C;当补气累计调整时间T2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C时,则控制制冷循环系统停机、控制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报警,并将补气累计调整时间T2清零。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中的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第二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C。
当T2<C时,i值加一,制冷循环系统进入下一循环,获取压缩机组当前的补气温差值Δts,根据压缩机组当前的补气温差值Δts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得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制冷循环系统当前的运行工况更加匹配,进一步提高制冷循环系统的补气温度控制精度;当T2≥C时,制冷循环系统停机报警,补气累计调整时间T2清零,此时制冷循环系统进入补气温度控制模式的时间较长,表明通过对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整不能将制冷循环系统调整至稳定状态,制冷循环系统停机报警,以便于对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检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上述制冷循环系统中还包括故障指示灯,当制冷循环系统停机报警时,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控制故障指示灯亮起。
进一步地,上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压上温度参数为第k次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差值Δtd(k),满足:Δtd(k)=Td(k)-Tdo(k),Tdo(k)=Tdc(k)+λ22,即Δtd(k)=Td(k)-Tdc(k)-λ22,其中,Td(k)为第k次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的平均值,Tdo(k)为第k次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目标值,Tdc(k)为第k次压缩机组的平均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λ2为平均压上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δ2为平均压上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根据第k次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的平均值Td(k),第k次压缩机组的平均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dc(k),平均压上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λ2,平均压上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δ2,计算得到第k次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差值Δtd(k)。可选地,上述第k次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差值Δtd(k),满足:Δtd(k)=Td(k)-Tdc(k),相较于后者的方案,前者的方案通过引入平均压上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λ2和平均压上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δ2,使得计算得到的压上温差值Δtd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制冷循环系统压上温度的控制精度。
可选地,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平均压上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λ2和平均压上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δ2。可选地,上述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11的顶盖外壁上,且用于检测压缩机11的压上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12的顶盖外壁上,且用于检测压缩机12的压上温度;第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11的排气口处,且用于检测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第四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12的排气口处,且用于检测压缩机12的排气压力。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根据上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压缩机11和压缩机12的压上温度值,计算得到压缩机11和压缩机12的压上温度的平均值Td,同理,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根据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压力传感器反馈的排气压力值,计算得到压缩机组的平均排气压力,从而得到与平均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dc
进一步地,上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根据压上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当压上温差值Δtd(k)和最大预设压上温差值T,满足:|Δtd(k)|≤T时,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目标开度ζ(k),满足:ζ(k)=ζ(k-1)+Δζ(k),Δζ(k)=Δζ1(k)+Δ2ζ(k),Δζ1(k)=K3×{Δtd(k)-Δtd(k-1)}+K4×Δtd(k),Δζ2(k)=η2×ζ(k-1),其中,k≥0且k为整数,T>0,ζ(k-1)为第k-1次电子膨胀阀的目标开度,Δζ(k)为第k次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变化值,Δζ1(k)为第k次增减量控制参数,Δζ2(k)为第k次过调和欠调控制参数,K3为第一压上控制常数,K4为第二压上控制常数,Δtd(k-1)为第k-1次压上温差值,η2为压上过调和欠调参数;当压上温差值Δtd(k)和最大预设压上温差值T,满足:Δtd(k)>T时,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电子膨胀阀的最小开度ζ(min);当压上温差值Δtd(k)和最小预设压上温差值-T,-T<0,满足:Δtd(k)<-T时,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ζ(max)。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最大预设压上温差值T、第一压上控制常数K3、第二压上控制常数K4和压上过调和欠调参数η2
上述主控制器或子控制器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压上温差值Δtd(k)后,随后将第k次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差值Δtd(k)和最大预设压上温差值T的大小进行比较,当|Δtd(k)|≤T时,表明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的平均值Td稍高或稍低,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或减小至目标开度ζ(k),经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目标开度ζ(i)结果比较精确,能够提高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控制精度,使得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与制冷循环系统第k次的运行状况更加匹配,制冷循环系统的能效较高;当Δtd(k)>T时,表明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的平均值Td过高,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至电子膨胀阀的最小开度ζ(min),能够减少经济器中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制冷剂流量,使得经济器中第二换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流路的传热量较少,从而降低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降低了压缩机组的排气温度和压缩比,提高了制冷循环系统的能效;当Δtd(k)<-T时,表明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的平均值Td过低,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至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ζ(max),能够增加经济器中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制冷剂流量,使得经济器中第二换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流路的传热量较多,提高了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的平均值Td,从而提高了制冷循环系统的能效。
进一步地,上述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在根据压上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之后,还包括:k值加一,并返回获取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参数的步骤。本发明实施例在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之后,k值加一,从而制冷循环系统进入下一控制循环,使得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与制冷循环系统当前的压上温差值Δtd更加匹配,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膨胀阀开度调整的准确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组、以及依次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进气口之间的循环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还包括经济器和补气管路,所述经济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所述补气管路的进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进口之间,所述补气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补气口连通,所述经济器的第二换热流路串联在所述补气管路上,所述补气管路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组包括至少两个压缩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
当所述平均补气过热度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则获取所述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所述补气调整条件包括所述平均补气过热度小于预设补气过热度;
根据所述补气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所述补气温度参数为第i次所述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差值Δts(i),满足:Δts(i)=Ts(i)-Tso(i),Tso(i)=Tsc(i)+λ11,其中,Ts(i)为第i次所述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的平均值,Tso(i)为第i次所述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目标值,Tsc(i)为第i次所述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λ1为平均补气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δ1为平均补气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平均补气过热度满足压上调整条件时,则获取所述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参数;所述压上调整条件为所述平均补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补气过热度;
根据压上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补气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
当所述补气温差值Δts(i)和最大预设补气温差值N,满足:|Δts(i)|≤N时,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目标开度ζ(i),满足:ζ(i)=ζ(i-1)+Δζ(i),Δζ(i)=Δζ1(i)+Δ2ζ(i),Δζ1(i)=K1×{Δts(i)-Δts(i-1)}+K2×Δts(i),Δζ2(i)=η1×ζ(i-1),其中,i≥0且i为整数,N>0,ζ(i-1)为第i-1次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Δζ(i)为第i次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变化值,Δζ1(i)为第i次增减量控制参数,Δζ2(i)为第i次过调和欠调控制参数,K1为第一补气控制常数,K2为第二补气控制常数,Δts(i-1)为第i-1次补气温差值,η1为补气过调和欠调参数;
当所述补气温差值Δts(i)和所述最大预设补气温差值N,满足:Δts(i)>N时,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最小开度ζ(min);
当所述补气温差值Δts(i)和最小预设补气温差值-N,-N<0,满足:Δts(i)<-N时,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ζ(ma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平均补气过热度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对补气调整过程进行累计计时,获得补气累计调整时间;
在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补气累计调整时间小于第一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时,i值加一,并返回获取所述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的步骤;
当所述补气累计调整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时,返回获取所述压缩机组的平均补气过热度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平均补气过热度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则获取所述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具体包括:
当所述平均补气过热度满足补气调整条件时,则i值加一,并获取所述压缩机组的补气温度参数;所述补气调整条件还包括所述补气累计调整时间小于第二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
当所述补气累计调整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补气累计调整时间时,则控制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停机、控制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报警,并将所述补气累计调整时间清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上温度参数为第k次所述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差值Δtd(k),满足:Δtd(k)=Td(k)-Tdo(k),Tdo(k)=Tdc(k)-λ22,其中,Td(k)为第k次所述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的平均值,Tdo(k)为第k次所述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目标值,Tdc(k)为第k次所述压缩机组的平均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λ2为平均压上问题目标值的修正系数,δ2为平均压上温度目标差值的修正常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压上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包括:
当所述压上温差值Δtd(k)和最大预设压上温差值T,满足:|Δtd(k)|≤T时,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目标开度ζ(k),满足:ζ(k)=ζ(k-1)+Δζ(k),Δζ(k)=Δζ1(k)+Δ2ζ(k),Δζ1(k)=K3×{Δtd(k)-Δtd(k-1)}+K4×Δtd(k),Δζ2(k)=η2×ζ(k-1),其中,k≥0且k为整数,T>0,ζ(k-1)为第k-1次电子膨胀阀的目标开度,Δζ(k)为第k次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变化值,Δζ1(k)为第k次增减量控制参数,Δζ2(k)为第k次过调和欠调控制参数,K3为第一压上控制常数,K4为第二压上控制常数,Δtd(k-1)为第k-1次压上温差值,η2为压上过调和欠调参数;
当所述压上温差值Δtd(k)和所述最大预设压上温差值T,满足:Δtd(k)>T时,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最小开度ζ(min);
当所述压上温差值Δtd(k)和最小预设压上温差值-T,-T<0,满足:Δtd(k)<-T时,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ζ(max)。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压上温度参数所处的数值范围,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之后,还包括:
k值加一,并返回所述获取所述压缩机组的压上温度参数的步骤。
CN201910753017.7A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5139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3017.7A CN110513903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53017.7A CN110513903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3903A CN110513903A (zh) 2019-11-29
CN110513903B true CN110513903B (zh) 2021-09-03

Family

ID=6862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53017.7A Active CN110513903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39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8690A (zh) * 2020-02-24 2020-06-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水机系统、冷水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29053B (zh) * 2020-12-25 2023-06-1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机组和补气控制方法
CN112762586A (zh) * 2021-01-21 2021-05-07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式多联机压缩机频率修正控制方法
CN115200170B (zh) * 2022-05-23 2023-10-2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喷焓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5307353B (zh) * 2022-08-24 2023-12-01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喷气式压缩机运行可靠性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308430A (zh) * 2023-10-19 2023-12-2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结霜工况的空气源热泵补气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57702U (zh) * 2014-04-18 2014-10-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增焓的空调系统
CN104329821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刘雄 空调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74911U (zh) * 2015-10-27 2016-04-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6500391A (zh) * 2016-10-18 2017-03-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07477933A (zh) * 2017-09-18 2017-12-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式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7299603U (zh) * 2017-10-10 2018-05-01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机组
CN109855281A (zh) * 2018-12-12 2019-06-0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9821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刘雄 空调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3857702U (zh) * 2014-04-18 2014-10-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补气增焓的空调系统
CN205174911U (zh) * 2015-10-27 2016-04-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6500391A (zh) * 2016-10-18 2017-03-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07477933A (zh) * 2017-09-18 2017-12-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式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7299603U (zh) * 2017-10-10 2018-05-01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机组
CN109855281A (zh) * 2018-12-12 2019-06-07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3903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3903B (zh)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9282545B (zh) 低温型直流变频热泵系统的补气增焓控制方法
US11326805B2 (en)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541448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884382B (zh) 热源侧热交换器用风扇的控制方法及空调装置
CN110715466A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59029B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EP2730859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2283903B (zh) 一种空调器和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US20130274948A1 (en) Heat sour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number of operated devices in heat source system
CN110925940B (zh) 一种双级压缩补气空调系统的补气控制方法
CN107990579B (zh) 制冷系统、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KR100618212B1 (ko) 에어컨의 냉매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H11108485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冷媒加熱器出口温度の制御方法
CN104006445A (zh) 多联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3047582A1 (ja) 冷凍装置
CN109855336A (zh) 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KR101336720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12325494A (zh) 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296064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671799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CN115342507B (zh) 一种空调辅路阀的控制方法、空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37789B (zh)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US20220128285A1 (en) Water regulator
CN114322269A (zh) 冷媒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