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3243A - 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3243A
CN110513243A CN201910777753.6A CN201910777753A CN110513243A CN 110513243 A CN110513243 A CN 110513243A CN 201910777753 A CN201910777753 A CN 201910777753A CN 110513243 A CN110513243 A CN 110513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control
wicket gate
guide vane
result
control r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77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3243B (zh
Inventor
杨静
韩文福
周喜军
丁景焕
李云龙
李沁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Technique Center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Technique Center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Technique Center,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Xinyuan Co Ltd Techniqu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107777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3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3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3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3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3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15/00Control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3/00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F03B3/16Stators
    • F03B3/18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or vanes, e.g. adjustable
    • F03B3/183Adjustable vanes, e.g. wicket g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确定导叶控制规律方式;根据导叶控制规律方式,设置相应的导叶控制参数;根据所述导叶控制参数,计算生成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基于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计算生成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结合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所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确定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本发明确定出的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能够保证电站的过渡过程安稳性,现场人员可直接基于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判断电站过渡过程的安全性,为实现过渡过程监测预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站过渡过程是电站运行事故多发的工况,导叶的开启/关闭控制规律是控制过渡过程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目前普遍使用的水电站过渡过程设计方法是:通过拟定的导叶控制规律,开展数值计算分析,判断过渡过程控制参数是否在安全运行要求范围内。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导叶控制规律优化工作,大多还采用传统的手动设置优化方案并等待计算完成后逐个查看结果的方法,效率低且历时长,优化方案有限,难以确定是否存在更优方案。而且,即使在设计阶段确定出优化方案,在运行期间,有可能因受到设备操作或运行故障等因素影响,导致导叶控制规律与设计方案出现偏差,现场无法判断这种偏差是否会影响过渡过程的安稳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提供较为精准的导叶控制规律方案,保证电站过渡过程的安稳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导叶控制规律方式;
根据所述导叶控制规律方式,设置相应的导叶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导叶控制参数,计算生成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基于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计算生成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
结合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所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确定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
可选的,所述导叶控制规律方式,包括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和两段导叶控制规律。
可选的,对于所述一段导叶控制规律,所述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
可选的,对于所述两段导叶控制规律,所述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拐点开度最大值、最小值及开度变化间隔,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第一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
可选的,所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包括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输水系统沿线最小压力、上下游调压井最高、最低涌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装置,包括: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导叶控制规律方式;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叶控制规律方式,设置相应的导叶控制参数;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叶控制参数,计算生成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计算生成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
筛选模块,用于结合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所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确定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
可选的,所述导叶控制规律方式,包括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和两段导叶控制规律。
可选的,对于所述一段导叶控制规律,所述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
可选的,对于所述两段导叶控制规律,所述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拐点开度最大值、最小值及开度变化间隔,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第一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
可选的,所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包括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输水系统沿线最小压力、上下游调压井最高、最低涌浪。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确定导叶控制规律方式,设置相应的导叶控制参数,根据导叶控制参数,计算生成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基于导叶控制规律结果,计算生成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结合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确定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本发明综合考虑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并结合工程设计及运行需求,确定出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在该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之内,能够保证电站的过渡过程安稳性,现场人员可直接基于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判断电站过渡过程的安全性,为实现过渡过程监测预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得到的一段导叶控制规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导叶控制规律下的蜗壳进口最大压力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导叶控制规律下的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导叶控制规律下的转速上升最大值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得到的两段导叶控制规律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导叶控制规律下的蜗壳进口最大压力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导叶控制规律下的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导叶控制规律下的转速上升最大值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安稳区间的两段导叶控制规律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安稳区间的蜗壳进口最大压力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安稳区间的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示意图;
图14为图11所示安稳区间的转速上升最大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包括:
S10:确定导叶控制规律方式;
本实施例中,导叶控制规律方式分为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和两段导叶控制规律。其中一段导叶控制规律是指导叶开启或关闭规律为一段斜率不为零的直线。两段导叶控制规律是指导叶控制规律由两段不同斜率的直线组成。工程中首选一段导叶控制规律,若一段导叶控制规律不能满足过渡过程计算要求,则选择两段导叶控制规律,通过调节两段控制规律的参数,保证过渡过程计算满足要求。
S11:根据导叶控制规律方式,设置相应的导叶控制参数;
对于一段导叶控制规律,设置的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根据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确定导叶控制时间变化范围。
对于两段导叶控制规律,设置的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导叶拐点开度最大值、最小值及开度变化间隔,第一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根据第一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确定第一段导叶控制时间变化范围,根据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确定第二段导叶控制时间变化范围。
S12:根据设置的导叶控制参数,计算生成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对于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在导叶控制时间变化范围之间,从导叶初始开度开始,按照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确定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对于两段导叶控制规律,分别在第一、第二段导叶控制时间变化范围之内,从导叶初始开度经过导叶拐点开度,按照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及开度变化间隔,确定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S13:基于导叶控制规律结果,计算生成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
基于生成的导叶控制规律结果,生成与导叶控制规律结果相对应的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包括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尾水管进口最大、最小压力,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输水系统沿线最小压力,上下游调压井最高、最低涌浪等。
S14:结合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确定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
综合考虑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并结合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出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在该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之内,能够保证电站的过渡过程安稳性,现场人员可直接基于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判断电站过渡过程的安全性,为实现过渡过程监测预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为例,对水泵水轮机分别采用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和两段导叶控制规律的方案进行计算分析。该电站的过渡过程控制参数设计要求如下:
机组蜗壳进口最大压力不大于500.0mH2O;
机组最大转速上升率不大于50.0%,且尽量不出现反转;
尾水管进口断面的最小内水压力不小于0mH2O。
1)一段导叶控制规律
对水泵断电工况,采用一段导叶控制规律,选择了30余种导叶关闭规律方案进行计算,导叶无延时关闭,关闭时间变化范围(导叶控制时间变化范围)为10s~40s。
在关闭时间变化范围10s~40s之间,按照导叶关闭时间变化间隔1s(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确定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如图3所示,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包括31条导叶控制规律直线,即包括31种导叶控制方案。
如图4-6所示,对应于图3所示导叶控制规律结果,确定蜗壳进口最大压力结果、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结果、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结果。
如图4所示,对于蜗壳进口最大压力结果,包括分别对应于31条导叶控制规律直线的31个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值。其中,导叶控制方案1-3下,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值较高,导叶控制方案12-17之间,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值较高,导叶控制方案14下,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值为最大值。
如图5所示,对于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结果,包括分别对应于31条导叶控制规律直线的31个最小压力值。其中,导叶控制方案12-17之间,尾水管进口压力大幅降低。
如图6所示,对于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结果,包括分别对应于31条导叶控制规律直线的31个最大值。其中,导叶控制方案15之后出现反转。
本实施例中,为满足上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设计要求,对于蜗壳进口最大压力不大于500.0mH2O,可选择方案1-11;对于尾水管进口断面的最小内水压力不小于0mH2O,可选择方案1-12,、17-31;对于机组转速不出现反转,可选择方案1-14;这样,为同时满足上述三项要求,可选择方案1-11,对应导叶关闭时间为10s-21s,这几种方案均可满足要求。为确保电站的运行安全,考虑合理的余量,将方案2-10作为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对应导叶关闭时间为11s-20s。
为保证电站的安全性,要求过渡过程计算结果中蜗壳进口最大压力不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值,而且越低越好,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不低于设计要求的控制值,而且越高越好,而机组转速最大上升值也是越低越好,因此,方案7的各控制参数均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内。因此,可从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出最优方案是方案7,即,按照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导叶在17s的时间内以恒定的关闭速度从13.3°关闭至0°。
本实施例所确定出的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综合考虑了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结合工程设计要求,按照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控制导叶,能够保证电站的过渡过程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两段导叶控制规律
两段导叶控制规律的工况也未考虑导叶关闭延时,选择水轮机双机甩负荷工况。对第一段关闭时间(第一段导叶动作时间)设置6个不同的值,分别是20、22、24、26、28、30,关闭时间变化间隔(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为2s。第二段关闭时间(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设置6个不同的值,分别是10、12、14、16、18、20,关闭时间变化间隔为2s。关闭拐点开度设置4个不同的值,分别是0.1、0.3、0.5、0.7,开度变化间隔为0.2。
按照上述设置的导叶第一段动作时间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关闭拐点及开度变化间隔参数,确定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如图7所示,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包括144条导叶控制规律折线(折线的转折点为拐点),即包括144种导叶控制方案。
如图8-10所示,对应于图7所示导叶控制规律结果,计算生成蜗壳进口最大压力结果、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结果、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结果。
如图8所示,对于蜗壳进口最大压力结果,包括分别对应于144个导叶控制规律折线的144个最大压力值。其中,四个拐点处的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变化幅度为448mH2O-462mH2O,第一段关闭时间大于24s时,拐点取值为0.7的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值较小,且第一段关闭时间大于24s时,第二段导叶关闭时间几乎对蜗壳进口最大压力的结果无影响,如图中矩形框内点所示,第二段导叶关闭时间取6组不同的值时,最大压力值仅随拐点的变化而变化,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值基本保持不变。
对于设计要求的蜗壳进口最大压力不大于500.0mH2O,考虑安全余量,可将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值缩小10%,即450mH2O,则满足该参数要求的方案为:第一段关闭时间22s-30s,第二段关闭时间14s-20s,拐点0.3-0.7。
如图9所示,对于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结果,对该参数影响最大的是拐点位置。对于设计要求的尾水管进口断面的最小内水压力不小于0mH2O,考虑15mH2O的安全余量,则满足该参数要求的方案为:第一段关闭时间24s-30s,第二段关闭时间16s-20s,拐点0.3-0.5。
如图10所示,对于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结果,转速上升值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几组结果,图中每24个方案为1组相同的结果。如矩形框中所示的第一组结果为第一段导叶关闭时间不变,计算遍历第二段导叶关闭规律6个取值及拐点的4个取值的计算结果。图中最左侧圈内4个结果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导叶关闭时间均不变,计算遍历4个拐点取值的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主要受到拐点及第一段导叶关闭规律的影响,第二段关闭规律对转速上升值无影响。计算过程已经预留了水轮机的转速惯性作为安全余量,计算结果与实测吻合较好,144个导叶控制规律方案均可满足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的控制要求。
这样,为满足上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设计要求,从满足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值参数和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值参数的方案中,选择出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为:第一段关闭时间24s-30s,第二段关闭时间16s-20s,拐点0.3-0.5。
为验证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的可靠性,重新对推荐方案的安稳区间进行计算,如图11-14所示,根据计算结果,在安稳区间内的蜗壳最大压力值小于450mH2O,尾水管最小压力值在15mH2O以上,转速最大值在139r/min以下,三个控制参数的极值均小于设计要求,因此,在安稳区间内能够保证电站在过渡过程的运行安全稳定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结构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装置,包括: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导叶控制规律方式;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根据导叶控制规律方式,设置相应的导叶控制参数;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设置的导叶控制参数,计算生成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导叶控制规律结果,计算生成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
筛选模块,用于结合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确定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
本实施例中,导叶控制规律方式分为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和两段导叶控制规律。其中一段导叶控制规律是指导叶开启或关闭规律为一段斜率不为零的直线。两段导叶控制规律是指导叶控制规律由两段不同斜率的直线组成。工程中首选一段导叶控制规律,若一段导叶控制规律不能满足过渡过程计算要求,则选择两段导叶控制规律,通过调节两段控制规律的参数,保证过渡过程计算满足要求。
对于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参数设置模块设置的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根据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确定导叶控制时间变化范围。
对于两段导叶控制规律,参数设置模块设置的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拐点开度最大值、最小值及开度变化间隔,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第一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关闭时间变化间隔,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根据第一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确定第一段控制时间变化范围,根据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确定第二段控制时间变化范围。
对于一段导叶控制规律,第一计算模块在导叶动作时间变化范围之间,从导叶初始开度开始,按照导叶控制时间变化间隔,确定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对于两段导叶控制规律,第一计算模块在导叶动作时间变化范围之内,从导叶初始开度经过导叶拐点开度,按照导叶控制时间及开度变化间隔,确定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第二计算模块基于生成的导叶控制规律结果,生成与导叶控制规律结果相对应的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包括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尾水管进口最大、最小压力,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输水系统沿线最小压力,上下游调压井最高、最低涌浪等。
筛选模块综合考虑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并结合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出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在该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之内,能够保证电站的过渡过程安稳性,现场人员可直接基于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判断电站过渡过程的安全性,为实现过渡过程监测预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相应的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发明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导叶控制规律方式;
根据所述导叶控制规律方式,设置相应的导叶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导叶控制参数,计算生成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基于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计算生成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
结合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所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确定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控制规律方式,包括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和两段导叶控制规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一段导叶控制规律,所述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两段导叶控制规律,所述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拐点开度最大值、最小值及开度变化间隔,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第一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导叶动作时间变化间隔,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包括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输水系统沿线最小压力、上下游调压井最高、最低涌浪。
6.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导叶控制规律方式;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叶控制规律方式,设置相应的导叶控制参数;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导叶控制参数,计算生成导叶控制规律结果;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计算生成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
筛选模块,用于结合所述导叶控制规律结果和所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结果,确定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控制规律方式,包括一段导叶控制规律和两段导叶控制规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一段导叶控制规律,所述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两段导叶控制规律,所述导叶控制参数包括:导叶拐点开度最大值、最小值及开度变化间隔,导叶延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第一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第二段导叶动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变化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过程控制参数包括蜗壳进口最大压力、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机组转速上升最大值、输水系统沿线最小压力、上下游调压井最高、最低涌浪。
CN201910777753.6A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513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7753.6A CN110513243B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7753.6A CN110513243B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3243A true CN110513243A (zh) 2019-11-29
CN110513243B CN110513243B (zh) 2022-01-04

Family

ID=6862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7753.6A Active CN110513243B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32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035A (zh) * 2020-06-22 2020-09-22 华能四川水电有限公司 导叶开度不均匀检测方法
CN112541673A (zh) * 2020-12-08 2021-03-2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性能评价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3303A (zh) * 2015-11-12 2016-03-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按不同水头配置抽水蓄能电站导叶关闭规律类型的方法
CN105653812A (zh) * 2016-01-11 2016-06-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导叶动态关闭曲线优化方法
CN107480103A (zh) * 2017-07-10 2017-12-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抽水蓄能机组水泵断电工况导叶关闭规律的优化方法
CN108280263A (zh) * 2017-12-26 2018-07-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抽水蓄能机组导叶关闭规律双目标优化方法及系统
WO2018167957A1 (ja) * 2017-03-17 2018-09-20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水量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水量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3303A (zh) * 2015-11-12 2016-03-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按不同水头配置抽水蓄能电站导叶关闭规律类型的方法
CN105653812A (zh) * 2016-01-11 2016-06-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导叶动态关闭曲线优化方法
WO2018167957A1 (ja) * 2017-03-17 2018-09-20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水量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水量制御方法
CN107480103A (zh) * 2017-07-10 2017-12-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抽水蓄能机组水泵断电工况导叶关闭规律的优化方法
CN108280263A (zh) * 2017-12-26 2018-07-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抽水蓄能机组导叶关闭规律双目标优化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辉等: "基于精细化模型的水泵断电工况导叶关闭规律多目标优化", 《水电能源科学》 *
张健等: "《抽水蓄能技术》", 30 November 2011, 河海大学出版社 *
徐晓燕等: "水轮机导叶关闭过程的探讨研究", 《电网与清洁能源》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035A (zh) * 2020-06-22 2020-09-22 华能四川水电有限公司 导叶开度不均匀检测方法
CN111692035B (zh) * 2020-06-22 2021-09-07 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导叶开度不均匀检测方法
CN112541673A (zh) * 2020-12-08 2021-03-23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性能评价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3243B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3243A (zh) 一种导叶控制规律安稳区间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375523B (zh) 一种风电全功率变流器高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WO2020252813A1 (zh)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双层自适应惯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801493B (zh) 确定用于风力涡轮机的控制设置
CN105863948B (zh) 一种带变顶高尾水隧洞水轮机调速器变参数控制方法
US4806781A (en) Water-driven machine set with the speed reference value set for optimum efficiency
CN105649875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518631B (zh) 一种直驱风电机组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4210982A (zh) 一种电梯抱闸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290824B (zh) 一种平抑风电机组功率波动的控制方法
CN109980657B (zh) 定无功功率外环对变流器并网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分析方法
CN108193653A (zh) 一种径流式水电站自动优化系统
CN107330193A (zh) 计及vsg逆变器电流限幅的暂态能量函数方法
CN105356783B (zh) 一种针对下垂控制逆变器的增强型限流控制方法
WO2023040141A1 (zh) 用于大湍流工况的风力发电机防超速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136719A (zh) 一种抑制变频器过压失速的方法及装置
US10941750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hydraulic turbine
CN108869835B (zh) 计量表步进电机控制阀的开闭控制方法及开闭控制系统
CN105065191B (zh) 一种加快高水头水电机组减负荷后系统稳定的方法
CN103590973B (zh)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大风工况下的变桨控制方法
JP2022179349A (ja) 海水脱硫制御方法と装置
CN109524994A (zh) 一种提高双馈风电并网电力系统故障电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185552B (zh) 电传动内燃机车实时恒功率控制方法
CN107069756B (zh) 计及转速极限的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方法
CN206785549U (zh) 水轮机接力器关闭速度精准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