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8149A -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8149A
CN110508149A CN201910895200.0A CN201910895200A CN110508149A CN 110508149 A CN110508149 A CN 110508149A CN 201910895200 A CN201910895200 A CN 201910895200A CN 110508149 A CN110508149 A CN 110508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water inlet
water
pur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52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8149B (zh
Inventor
吴伟利
詹婷
周健
李一然
谢武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8952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8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8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8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8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8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10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1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6Tubular membrane modu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该反渗透膜滤芯包括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开设有第一原水进口及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的进水流道;及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包括保护体及端盖组件,所述保护体开设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端盖组件用于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端盖组件设有第二原水进口,所述反渗透膜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所述保护体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该反渗透膜滤芯可以保护反渗透膜在使用时不易损坏,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该净水机包括上述反渗透膜滤芯,因此该净水机具备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组件是由进水隔网、反渗透膜片、纯水导流布卷绕在中心产水管上密封连接而成。在制水过程中,原水从反渗透膜组件的一端面进入,其中,一部分原水在压力的作用下透过膜片的背面形成纯水,纯水沿着纯水导流布经由中心管汇集从一端或两端流出,另一部分原水沿着进水隔网从膜元件的另一端面流出,通常情况下,最终第一浓水出口排出的流量一般为原水进水流量的20-70%。
然而,传统的反渗透膜组件在使用时,反渗透膜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撑破,致使反渗透膜组件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反渗透膜组件在使用时,反渗透膜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撑破,致使反渗透膜组件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提出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该反渗透膜滤芯可以保护反渗透膜在使用时不易损坏,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该净水机包括上述反渗透膜滤芯,因此该净水机具备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该平衡压力的方法在使用时,可以保护反渗透膜在使用时不易损坏,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包括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开设有第一原水进口及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的进水流道;及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包括保护体及端盖组件,所述保护体开设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端盖组件用于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端盖组件设有第二原水进口,所述反渗透膜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所述保护体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上述反渗透膜滤芯在使用时,待净化的原水通过第二原水进口进入所述第一原水进口后输送至进水流道进行净化;由于原水具备一定的压力,当原水进入所述进水流道时会对反渗透膜组件中的反渗透膜施加一定的压力,此外反渗透膜还会对保护体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抵接部,当反渗透膜撑开时,所述抵接部可以抵住所述反渗透膜,使反渗透膜不易被撑破,如此可以对反渗透膜及保护体进行保护,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抵接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形成导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包括反渗透膜及中心管,所述反渗透膜缠绕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所述反渗透膜与所述端盖组件连接,所述端盖组件设有纯水排出口,所述反渗透膜设有纯水端,所述纯水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形成第一纯水流道,所述纯水排出口与所述第一纯水流道的出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保护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所述保护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原水进口,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所述纯水排出口,所述反渗透膜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二进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的所述第二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的所述第二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二进水端连通,所述纯水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端和第二进水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设有供所述中心管穿设的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设有与所述中心管定位连接的定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进水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二原水进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反渗透膜滤芯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围设形成有第三原水进口,所述第三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二原水进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进水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二原水进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反渗透膜滤芯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件围设形成有第四原水进口,所述第四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二原水进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为第一浓水出口,所述第一浓水出口与所述纯水端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端和所述第二进水端之间,所述第一浓水出口相对所述纯水端更靠近所述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开设有第二浓水出口,所述第二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一浓水出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反渗透膜滤芯还包括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包括至少两层所述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包括折叠部,所述反渗透膜沿所述折叠部折叠,所述反渗透膜还包括与所述折叠部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折叠部之间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三密封件部分密封或完全密封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反渗透膜中位于折叠内侧的侧壁限制形成所述进水流道,相邻两个所述反渗透膜之间形成有沿所述反渗透膜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间隙,所述第四密封件部分密封所述间隙并与所述反渗透膜位于所述间隙内侧的侧壁限制形成第二纯水流道,所述第一浓水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相对所述折叠部更靠近所述中心管,相邻两个所述反渗透膜的两个所述折叠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二纯水流道的出口,所述第二纯水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纯水流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第三纯水流道,所述第一纯水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纯水流道与所述纯水排出口连通。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反渗透膜滤芯。
上述净水机在使用时,待净化的原水通过第二原水进口进入所述第一原水进口后输送至进水流道进行净化;由于原水具备一定的压力,当原水进入所述进水流道时会对反渗透膜组件中的反渗透膜施加一定的压力,此外反渗透膜还会对保护体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抵接部,当反渗透膜撑开时,所述抵接部可以抵住所述反渗透膜,使反渗透膜不易被撑破,如此可以对反渗透膜及保护体进行保护,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平衡压力的方法,包括:
提供反渗透膜组件及安装外壳,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开设有第一原水进口及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的进水流道,所述反渗透膜组件设有纯水端,所述安装外壳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安装外壳的端部设有第二原水进口;
将反渗透膜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将所述第二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并使所述纯水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形成第一纯水流道;
当原水沿所述第二原水进口进入进水流道时,对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壁施加外压力使所述安装外壳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上述平衡压力的方法在使用时,将待净化的原水通过第二原水进口进入所述第一原水进口后输送至进水流道进行净化;由于原水具备一定的压力,当原水进入所述进水流道时会对反渗透膜组件中的反渗透膜施加一定的压力,此外反渗透膜还会对安装外壳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对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壁施加外压力,抵消反渗透膜对安装外壳施加的压力,进而使所述安装外壳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如此可以对反渗透膜及安装外壳进行保护,当安装外壳处于受力平衡时,反渗透膜也不易撑破,进而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外壳包括保护体及端盖组件,所述保护体开设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端盖组件用于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端盖组件设有所述第二原水进口,当原水沿所述第二原水进口进入进水流道时,对所述保护体的外壁施加外压力使所述保护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体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体为弹性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壁施加外压力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安装外壳设置于压力容液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反渗透膜滤芯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保护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反渗透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端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端盖的剖视图;
图8为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端盖的剖视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平衡压力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反渗透膜滤芯;100、反渗透膜组件;110、反渗透膜;112、第一进水端;114、第二进水端;116、折叠部;120、中心管;122、第二浓水出口;130、导流件;140、进水隔网;200、安装外壳;202、第二原水进口;204、第一纯水流道;2042、第一纯水流道的出口;210、保护体;212、容纳腔;214、抵接部;2142、导流通道;222、第一端盖;2222、第三纯水流道;2224、第一安装槽;2226、安装孔;2228、纯水排出口;2230、第三原水进口;224、第二端盖;2242、第二安装槽;2244、定位部;2246、第四原水进口;310、第一密封件;320、第二密封件;330、第五密封件;400、浓水的流动方向;500、纯水的流动方向;600、原水的进水方向;700、原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反渗透膜滤芯10,包括反渗透膜组件100及安装外壳,反渗透膜组件100开设有第一原水进口及与第一原水进口连通的进水流道;安装外壳包括保护体210及端盖组件,保护体210开设有容纳腔212及与容纳腔212连通的开口,端盖组件用于盖合开口,端盖组件设有第二原水进口202,反渗透膜组件100设置于容纳腔212内,第二原水进口202与第一原水进口连通,保护体210包括抵接部214,抵接部214设置于容纳腔212的内壁。
上述反渗透膜滤芯10在使用时,待净化的原水通过第二原水进口202进入第一原水进口后输送至进水流道进行净化;由于原水具备一定的压力,当原水进入进水流道时会对反渗透膜组件100中的反渗透膜110施加一定的压力,此外反渗透膜110还会对保护体210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在容纳腔212的内壁设置抵接部214,当反渗透膜110撑开时,抵接部214可以抵住反渗透膜110,使反渗透膜110不易被撑破,如此可以对反渗透膜110及保护体210进行保护,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抵接部214可以是抵接凸起或者是抵接块或者是抵接条。在本次实施例中,抵接部214为抵接凸起,如此,一方面提升保护体210的强度,另一方面当反渗透膜110撑开时,抵接凸起214可以抵住反渗透膜110,使反渗透膜110不易被撑破;进而可以对反渗透膜110及保护体210进行保护,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进一步,当原水进入反渗透膜组件100时,会撑起反渗透膜组件100中的反渗透膜110,此时当抵接部214与反渗透膜110抵接时,为了能够使反渗透膜110与容纳腔212的内壁之间水流可以顺畅的流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抵接部2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抵接部214间隔设置于容纳腔212的内壁形成导流通道2142,此时,水流可以沿导流通道2142流动,此外,设置至少两个抵接部214可以进一步提升保护体210的强度,同时可以在至少两个位置上抵住反渗透膜110,避免反渗透膜110撑破;在本次实施例中,抵接部214的数量为多个,抵接部214沿容纳腔212的周向间隔设置,此时可以均匀地且在各个方向上抵住反渗透膜110,避免反渗透膜110发生撑破现象。
如图1和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反渗透膜组件100包括反渗透膜110及中心管120,反渗透膜110缠绕于中心管120的外壁,反渗透膜110与端盖组件连接,端盖组件设有纯水排出口2228,反渗透膜110设有纯水端,纯水端与容纳腔212的内壁形成第一纯水流道204,纯水排出口2228与第一纯水流道的出口2042连通,如此,经过反渗透膜110净化后的纯水沿纯水端排出至第一纯水流道204,并沿第一纯水流道204输送至纯水排出口2228排出;在本次实施例中,反渗透膜110伸进原水700内工作,原水700对保护体210的外侧施加一定的外部压力F0,该外部压力F0与反渗透膜110施加在保护体210上的内部压力F1相反,用于平衡反渗透膜110施加在保护体210上的内部压力F1,进而起到保护反渗透膜110及保护体210的作用。
如图1、图5至图9所示,具体地,为了安装和固定反渗透膜组件100,在本次实施例中,端盖组件包括第一端盖222和第二端盖224,保护体210的一端与第一端盖222连接,保护体210的另一端与第二端盖224连接,此时,可以对保护体210进行安装和固定,进一步地,反渗透膜110包括第一进水端112和第二进水端114,第一进水端112与第一端盖222连接,第二进水端114与第二端盖224连接,此时可以对反渗透膜组件100进行固定;进一步,为了提升水量,第一端盖222和第二端盖224均开设有第二原水进口202,且设置于第一端盖222的第二原水进口202与第一进水端112连通,且设置于第二端盖224的第二原水进口202与第二进水端114连通,纯水端设置于第一进水端112和第二进水端114之间,第一端盖222开设有纯水排出口2228,在使用时,原水同时沿位于第一端盖222上的第二原水进口202和位于第二端盖224上的第二原水进口202进入,水量较大,经过净化以后,沿纯水排出口2228排出。
如图5至图7所示,进一步,考虑到提升安装反渗透膜组件100的便捷性和精确性,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端盖222设有供中心管120穿设的安装孔2226,如此在安装时,只需要将中心管120穿设于安装孔2226即可实现定位安装。当然了,为了进一步实现中心管120的定位安装的可靠性,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端盖224设有与中心管120定位连接的定位部2244。
如图5至图7所示,具体地,为了便于安装反渗透膜110,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端盖222设有第一安装槽2224,第一进水端112设置于第一安装槽2224内,第一安装槽2224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原水进口202,进一步,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反渗透膜滤芯1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310,第一进水端112通过第一密封件310与第一安装槽2224的内壁密封连接,且第一密封件310围设形成有第三原水进口2230,第三原水进口2230与第二原水进口202连通,如此,通过第一密封件310(可以为密封胶)对第一进水端112和第一安装槽2224进行密封连接,由于第一进水端112伸进第一安装槽2224内,第一密封件310能够对第一进水端112和第一安装槽2224进行密封连接,因此第一密封件310可以隔绝纯水与原水。
如图8至图9所示,具体地,为了便于安装反渗透膜110,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端盖224设有第二安装槽2242,第二进水端114设置于第二安装槽2242内,第二安装槽224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原水进口202。进一步,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反渗透膜滤芯1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20,第二进水端114通过第二密封件320与第二安装槽2242的内壁密封连接,且第二密封件320围设形成有第四原水进口2246,第四原水进口2246与第二原水进口202连通。如此,通过第二密封件320(可以为密封胶)对第二进水端114和第二安装槽2242进行密封连接,由于第二进水端114伸进第二安装槽2242内,第二密封件320能够对第二进水端114和第二安装槽2242进行密封连接,因此第二密封件320可以隔绝纯水与原水。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水流道的出口为第一浓水出口,第一浓水出口与纯水端均设置于第一进水端112和第二进水端114之间,第一浓水出口相对纯水端更靠近中心管120,中心管120开设有第二浓水出口122,第二浓水出口122与第一浓水出口连通,此时经过反渗透膜110净化处理后的浓水经过第一浓水出口排出至中心管120,并沿中心管120排出。
具体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反渗透膜滤芯1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反渗透膜组件100包括至少两层反渗透膜110,反渗透膜110包括折叠部116,反渗透膜110沿折叠部116折叠,反渗透膜110还包括与折叠部116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及设置于第一开口端与折叠部116之间的第二开口端,第二开口端的端部形成有开口,第三密封件部分密封或完全密封开口并与反渗透膜110中位于折叠内侧的侧壁制形成进水流道,此时,水流可以限制在进水流道的延伸方向流道,进而可以控制水流方向;进一步,相邻两个反渗透膜110之间形成有间隙,第四密封件部分密封间隙并与反渗透膜110位于间隙内侧的侧壁限制形成第二纯水流道,第一浓水出口设置于第一开口端,第一开口端相对折叠部116更靠近中心管120,相邻两个反渗透膜110的两个折叠部116间隔设置形成第二纯水流道的出口,第二纯水流道的出口与第一纯水流道204连通,此时折叠部116起到部分密封进水流道的作用,可以隔绝原水及纯水,经过净化后的纯水沿第二纯水流道的出口排出至第一纯水流道204。在本次实施例中,进水流道沿反渗透膜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纯水流道沿反渗透膜110的长度方向延伸。
具体地,第三密封件及第四密封件可以是密封胶水。
如图1和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端盖222开设有第三纯水流道2222,第一纯水流道的出口2042通过第三纯水流道2222与纯水排出口2228连通,经过净化后的纯水沿第二纯水流道的出口排出至第一纯水流道204,并沿第三纯水流道2222输送至纯水排出口2228排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端盖222包括第一伸出体,第一伸出体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底壁安装孔2226,安装孔2226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开设有纯水排出口2228,当中心管120伸进安装孔2226时,中心管120的外壁与安装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三纯水流道2222,此时沿纯水排出口2228排出的纯水可以通过第三纯水流道2222排出。
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了提升第一端盖222、第二端盖224与保护体210之间的密封性,在第一端盖222和保护体210的结合处通过第五密封件330密封。具体地,第五密封件330可以是密封胶水。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当反渗透膜110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压缩进水流道的输送空间不利于水的流动,在该反渗透膜滤芯10还包括进水隔网140,进水隔网140设置于进水流道内,如此,进水隔网140可以在渗透膜在受压时支撑一起一定的空间,且进水隔网140还可以起到输送水的作用。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当反渗透膜110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压缩纯水流道的输送空间不利于水的流动,该反渗透膜滤芯10还包括导流件130,导流件130设置于纯水流道内。如此,导流件130可以在渗透膜在受压时支撑一起一定的空间,且导流件130还可以起到输送水的作用,在本次实施例中,导流件130为导流布。
值得一提的是,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反渗透膜滤芯10。
上述净水机在使用时,待净化的原水通过第二原水进口202进入第一原水进口后输送至进水流道进行净化;由于原水具备一定的压力,当原水进入进水流道时会对反渗透膜组件100中的反渗透膜110施加一定的压力,此外反渗透膜110还会对保护体210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在容纳腔212的内壁设置抵接部214,当反渗透膜110撑开时,抵接部214可以抵住反渗透膜110,使反渗透膜110不易被撑破,如此可以对反渗透膜110及保护体210进行保护,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
如图10所示,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平衡压力的方法,包括:
S100:提供反渗透膜组件及安装外壳,反渗透膜组件开设有第一原水进口及与第一原水进口连通的进水流道,反渗透膜组件设有纯水端,安装外壳开设有容纳腔,安装外壳的端部设有第二原水进口;具体地,在本次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组件100可以是前文中任一实施例中反渗透膜滤芯10涉及的反渗透膜组件100,安装外壳200也可以是前文中任一实施例中反渗透膜滤芯10涉及的安装外壳200。
S200:将反渗透膜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将第二原水进口与第一原水进口连通,并使纯水端与容纳腔的内壁形成第一纯水流道。
具体地,原水可以沿第二原水进口202进入并通过第一原水进口流入至进水流道,通过反渗透膜110过滤后的纯水进入第一纯水流道204。
S300:当原水沿第二原水进口进入进水流道时,对安装外壳200的外壁施加外压力使安装外壳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具体地,通过对包括体施加压力,安装外壳200可以通过变形或者是与反渗透膜组件100抵接的方式使安装外壳200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此时,安装外壳200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指的是外压力与反渗透组件施加在安装外壳200内部的压力平衡。
上述平衡压力的方法在使用时,将待净化的原水通过第二原水进口202进入第一原水进口后输送至进水流道进行净化;由于原水具备一定的压力,当原水进入进水流道时会对反渗透膜组件100中的反渗透膜110施加一定的压力,此外反渗透膜110还会对安装外壳200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对安装外壳200施加外压力,抵消反渗透膜110对安装外壳200施加的压力,进而使安装外壳200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如此可以对反渗透膜110及安装外壳200进行保护,当安装外壳200处于受力平衡时,反渗透膜110也不易撑破,进而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外壳200包括保护体210及端盖组件,保护体210开设有容纳腔212及与容纳腔212连通的开口,端盖组件用于盖合开口,端盖组件设有第二原水进口202,当原水沿第二原水进口202进入进水流道时,对保护体的外壁施加外压力使保护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如此,端盖组件起到限位作用。在本次实施例中,当原水沿第二原水进口202进入进水流道时,对保护体210的外壁施加外压力使保护体210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此时保护体210可以通过变形或者是与反渗透膜组件100抵接的方式使保护体210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此时,保护体210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指的是外压力与反渗透组件施加在保护体210内部的压力平衡。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保护体包括抵接部,抵接部设置于容纳腔的内壁。如此,当原水进入进水流道时会对反渗透膜组件100中的反渗透膜110施加一定的压力,此外反渗透膜110还会对保护体210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在容纳腔212的内壁设置抵接部214,当反渗透膜110撑开时,抵接部214可以抵住反渗透膜110,使反渗透膜110不易被撑破,进而可以对反渗透膜110及保护体210进行保护,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在本次实施例中,抵接部214为抵接凸起,如此,一方面提升保护体210的强度,另一方面当反渗透膜110撑开时,抵接凸起214可以抵住反渗透膜110,使反渗透膜110不易被撑破;进而可以对反渗透膜110及保护体210进行保护,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
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保护体为弹性体。如此,当原水进入进水流道时会对反渗透膜组件100中的反渗透膜110施加一定的内部压力,此外反渗透膜110还会对弹性体施加一定的内部压力,当反渗透膜110撑开时,由于弹性体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当对保护体210施加外压力可以使保护体210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进而降低安装外壳200被撑破的风险,如此可以对安装外壳200进行保护,提升了反渗透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安装外壳的外壁施加外压力的方法包括:将安装外壳设置于压力容液内。此时,通过压力溶液对安装外壳200施加压力以使安装外壳200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具体地,压力溶液可以是水或者是压力油。在本次实施例中,将保护体210设置于压力溶液中。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开设有第一原水进口及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的进水流道;及
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包括保护体及端盖组件,所述保护体开设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端盖组件用于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端盖组件设有第二原水进口,所述反渗透膜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所述保护体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抵接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形成导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包括反渗透膜及中心管,所述反渗透膜缠绕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所述反渗透膜与所述端盖组件连接,所述端盖组件设有纯水排出口,所述反渗透膜设有纯水端,所述纯水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形成第一纯水流道,所述纯水排出口与所述第一纯水流道的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保护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所述保护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均开设有所述第二原水进口,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所述纯水排出口,所述反渗透膜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二进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的所述第二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的所述第二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二进水端连通,所述纯水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端和第二进水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设有供所述中心管穿设的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设有与所述中心管定位连接的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进水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二原水进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围设形成有第三原水进口,所述第三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二原水进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进水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二原水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件围设形成有第四原水进口,所述第四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二原水进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为第一浓水出口,所述第一浓水出口与所述纯水端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端和所述第二进水端之间,所述第一浓水出口相对所述纯水端更靠近所述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开设有第二浓水出口,所述第二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一浓水出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密封件和第四密封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包括至少两层所述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包括折叠部,所述反渗透膜沿所述折叠部折叠,所述反渗透膜还包括与所述折叠部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折叠部之间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三密封件部分密封或完全密封所述开口并与所述反渗透膜中位于折叠内侧的侧壁限制形成所述进水流道,相邻两个所述反渗透膜之间形成有沿所述反渗透膜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间隙,所述第四密封件部分密封所述间隙并与所述反渗透膜位于所述间隙内侧的侧壁限制形成第二纯水流道,所述第一浓水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相对所述折叠部更靠近所述中心管,相邻两个所述反渗透膜的两个所述折叠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二纯水流道的出口,所述第二纯水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纯水流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4至12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开设有第三纯水流道,所述第一纯水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纯水流道与所述纯水排出口连通。
14.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滤芯。
15.一种平衡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反渗透膜组件及安装外壳,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开设有第一原水进口及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的进水流道,所述反渗透膜组件设有纯水端,所述安装外壳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安装外壳的端部设有第二原水进口;
将反渗透膜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将所述第二原水进口与所述第一原水进口连通,并使所述纯水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形成第一纯水流道;
当原水沿所述第二原水进口进入进水流道时,对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壁施加外压力使所述安装外壳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衡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壳包括保护体及端盖组件,所述保护体开设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端盖组件用于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端盖组件设有所述第二原水进口,当原水沿所述第二原水进口进入进水流道时,对所述保护体的外壁施加外压力使所述保护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衡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包括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衡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为弹性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衡压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壁施加外压力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安装外壳设置于压力容液内。
CN201910895200.0A 2019-09-20 2019-09-20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 Active CN110508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5200.0A CN110508149B (zh) 2019-09-20 2019-09-20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5200.0A CN110508149B (zh) 2019-09-20 2019-09-20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8149A true CN110508149A (zh) 2019-11-29
CN110508149B CN110508149B (zh) 2023-12-05

Family

ID=6863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5200.0A Active CN110508149B (zh) 2019-09-20 2019-09-20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81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5428A (zh) * 2020-10-19 2020-1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571A (ja) * 1995-09-29 1997-04-08 Brother Ind Ltd 浄水装置およびその浄水装置を備えたイオン水生成器
JPH11226365A (ja) * 1998-02-16 1999-08-24 Toray Ind Inc 流体分離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53443A (zh) * 2010-10-04 2013-06-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分离膜组件
CN104667748A (zh) * 2015-02-13 2015-06-03 浙江美易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高压耐污染过滤膜柱
KR20150079176A (ko) * 2013-12-31 2015-07-08 도레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나노섬유웹층을 포함하는 역삼투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139904A (zh) * 2016-07-29 2016-11-23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组件、滤芯及净水器
CN106474925A (zh) * 2016-10-17 2017-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装置
CN106823807A (zh) * 2017-01-12 2017-06-13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滤芯组件及带有反渗透膜滤芯组件的净水器
CN107998886A (zh) * 2016-12-22 2018-05-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210752128U (zh) * 2019-09-20 2020-06-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571A (ja) * 1995-09-29 1997-04-08 Brother Ind Ltd 浄水装置およびその浄水装置を備えたイオン水生成器
JPH11226365A (ja) * 1998-02-16 1999-08-24 Toray Ind Inc 流体分離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53443A (zh) * 2010-10-04 2013-06-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分离膜组件
KR20150079176A (ko) * 2013-12-31 2015-07-08 도레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나노섬유웹층을 포함하는 역삼투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667748A (zh) * 2015-02-13 2015-06-03 浙江美易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高压耐污染过滤膜柱
CN106139904A (zh) * 2016-07-29 2016-11-23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组件、滤芯及净水器
CN106474925A (zh) * 2016-10-17 2017-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装置
CN107998886A (zh) * 2016-12-22 2018-05-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106823807A (zh) * 2017-01-12 2017-06-13 浙江沁园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滤芯组件及带有反渗透膜滤芯组件的净水器
CN210752128U (zh) * 2019-09-20 2020-06-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5428A (zh) * 2020-10-19 2020-1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8149B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41637B2 (en) Additional flow filter
CN206660698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07899279A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06660703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07871709U (zh) 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110508149A (zh) 反渗透膜滤芯、净水机及平衡压力的方法
CN105615767B (zh) 吸尘器
CN210752128U (zh) 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机
CN209797612U (zh) 一种水口集成一端的复合滤芯组件及其配合的安装头
CN208660533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08308458U (zh) 复合滤芯的外壳以及复合滤芯
CN111115883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210710985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复合滤芯
CN212819177U (zh) 侧进水的简易型过滤组件
CN210729182U (zh) 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机
CN208553381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4618201A (zh) 一种级段式滤芯组件和净水装置
CN208308549U (zh) 复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CN108619773A (zh) 一种集成式滤芯结构
CN208372625U (zh) 滤芯组件、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208465367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1888936A (zh) 侧进水的简易型过滤组件及应用其的滤芯结构
CN215387801U (zh) 复合滤芯
CN214693541U (zh) 一种前压式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N211394110U (zh) 一种可拆卸复合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