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1855B -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01855B CN110501855B CN201910406082.2A CN201910406082A CN110501855B CN 110501855 B CN110501855 B CN 110501855B CN 201910406082 A CN201910406082 A CN 201910406082A CN 110501855 B CN110501855 B CN 1105018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wiring
- substrate
- optical unit
- mounting surface
- function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0000001973 Ficus microcarp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1 excite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40—Circuit details for pick-up tub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该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在将柔性布线基板固定于固定体时,能够容易且连续地进行其固定位置的微调,并且,能够防止柔性布线基板损伤。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备:具有光学元件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体;包围可动体的固定体;将可动体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自由摆动的摆动支承机构;在固定体内使可动体摆动的摆动校正用驱动机构;以及与可动体内的拍摄元件连接并引出到固定体的外部的柔性布线基板,在固定体设置有用于载置柔性布线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的基板载置面和在与基板载置面之间能够将柔性布线基板保持为容许其沿长度方向滑动的状态的基板保持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带摄像头的便携式终端等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便携式终端、行车记录仪、无人机等的拍摄装置等光学设备中使用的拍摄用光学单元中,为了抑制因抖动导致的拍摄图像错乱,正在开发一种以抵消抖动的方式使光学元件等移动从而校正抖动的功能。在这种抖动校正功能中,采用以下结构:将具备光学元件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由光学设备等的壳体构成的固定体移动,通过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使该可动体根据抖动而移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结构:在具有光学元件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设置万向架机构,并且通过板状弹簧支承可动体和固定体。并且,在该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在借助板状弹簧连接可动体与固定体时,通过在利用粘接剂固定板状弹簧的一端与固定体的状态下调整可动体的姿势,与该状态下的板状弹簧的位置匹配,利用粘接剂将板状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可动体,以防止在板状弹簧产生多余的作用力。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19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这样的光学单元中,在可动体内的拍摄元件、用于摆动的驱动机构连接有用于信号传递、供电的柔性布线基板,并引出到固定体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以如下方式组装:通过将柔性布线基板的中途位置固定于固定体,即使在固定体的外部向柔性布线基板作用外力,也防止该外力传递至可动体。
作为将该柔性布线基板固定于固定体的方法,通常使用粘接胶带。在通过该粘接胶带固定柔性布线基板后需要再次调整柔性布线基板的固定位置时,需要在剥掉粘接胶带并调整柔性布线基板的固定位置后进行再次粘接的作业。如果反复进行该调整作业,则每当剥掉粘接胶带时,对柔软的柔性布线基板作用弯曲、局部性张力增大等外力,存在损坏柔性布线基板的担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将柔性布线基板固定于固定体时,能够容易且连续地进行柔性布线基板的固定位置的微调,并且,能够防止柔性布线基板损伤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备:可动体,其具有光学元件和拍摄元件;固定体,其包围所述可动体;摆动支承机构,其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自由摆动;摆动校正用驱动机构,其在所述固定体内使所述可动体摆动;以及柔性布线基板,其与所述可动体内的所述拍摄元件连接,并引出到所述固定体的外部,在所述固定体设置有基板载置面和基板保持部,所述基板载置面载置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与所述基板载置面之间能够将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保持为容许该柔性布线基板沿长度方向滑动的状态。
在该光学单元中,通过基板保持部将载置于固定体的基板载置面的柔性布线基板保持为能够沿长度方向滑动,所以能够连续地对柔性布线基板的保持位置进行微调。微调后只要通过粘接剂等将柔性布线基板固定于基板载置面即可。因此,与在使用粘接胶带将柔性布线基板保持于载置面的情况下重新粘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柔性布线基板损伤,并且柔性布线基板的微调作业也容易。
在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设置有沿着该柔性布线基板的面的板状的加强部,该加强部在所述基板载置面上被所述基板保持部保持。
通过在柔性布线基板设置板状的加强部,在对柔性布线基板的固定位置进行微调时,如果使该加强部移动,则能够减少对柔软的柔性布线基板作用弯曲等外力而使柔性布线基板损伤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部可以加强柔性布线基板的一部分而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作为与柔性布线基板不同的部件安装于柔性布线基板。
通过将加强部与柔性布线基板一体地形成,无需安装其它部件就能够保持柔性布线基板。
在使加强部为不同的部件的情况下,还能够使用除了柔性布线基板的构成材料以外的材料,能够进行任意的加强。
在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加强部以覆盖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与所述基板载置面相向的面的方式设置。
在对柔性布线基板的固定位置进行微调时,由于即使使柔性布线基板在基板载置面上滑动也是加强部滑动,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柔性布线基板损伤。
在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又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基板载置面的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所述加强部的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
在将柔性布线基板的加强部载置于基板载置面的状态下,基板载置面的一部分从加强部沿柔性布线基板的长度方向伸出,所以能够稳定地在基板载置面上进行微调作业。并且,在使用粘接剂最终固定柔性布线基板时,能够在加强部整面的较大的范围内将柔性布线基板粘接于基板载置面,从而能够牢固地固定。
在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又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保持部是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体,另一端部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引出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在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基板载置面之间保持有所述柔性布线基板。
通过调整基板保持部的长度、宽度、厚度等,能够容易地调整基板保持部对柔性布线基板的保持力,从而能够以适当的力保持柔性布线基板。
在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又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形成有限制所述加强部的滑动的结束位置的止挡部。
由于在基板载置面上使加强部滑动从而对柔性布线基板的固定位置进行微调时通过止挡部限制滑动的结束位置,所以不易发生加强部从基板载置面脱落等不良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所述止挡部形成为与所述加强部的滑动方向正交的平面。能够通过平面的止挡部可靠地限制加强部。
在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又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槽部,所述槽部用于配置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并沿滑动方向形成。
由于在加强部的槽部配置有基板保持部,所以能够限制加强部沿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抑制柔性布线基板产生扭曲的情况。
在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又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随着朝向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的末端方向而朝向逐渐远离所述基板载置面的方向延伸。
由于基板保持部与基板载置面之间的间隔在弯折部的部分扩大,所以能够容易地从该弯折部将加强部配置于基板保持部与基板载置面之间,作业性良好。
在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又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夹具锁止部,所述夹具锁止部能够锁止用于使所述加强部滑动的夹具。
能够通过夹具对柔性布线基板的固定位置进行微调,提高作业性。夹具锁止部形成为孔、凸部等与夹具对应的形状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贯通孔作为夹具锁止部形成,则在通过粘接、焊接进行最终固定时,能够将贯通孔的内侧作为粘接剂储存部、焊接空间利用,从而能够省略或者减少用于最终固定的部位、空间,很方便。
在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又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固定体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基板载置面上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罩,在该罩形成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具备按压所述基板载置面上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缓冲部件。
柔性布线基板被罩保护,该罩的按压部通过缓冲部件与柔性布线基板接触,所以不仅能够防止对柔性布线基板的损伤,还能够提高固定力。
本发明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具有:临时组装工序,在所述临时组装工序中,在所述固定体内通过所述摆动支承机构支承所述可动体;姿势调整工序,在所述临时组装工序后,将所述柔性布线基板载置于所述固定体的所述基板载置面并通过所述基板保持部保持,一边在所述基板载置面上沿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一边调整所述可动体的姿势;以及固定工序,在所述姿势调整工序后,将所述柔性布线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载置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柔性布线基板固定于固定体时,能够容易且连续地进行柔性布线基板的固定位置的微调,作业性良好,并且能够防止柔性布线基板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侧视图。
图4是从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从被拍摄体侧观察到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主要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罩框和万向架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向视剖视图,将光轴方向垂直地配置。
图9是沿着图3的B-B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0是从被拍摄体侧观察到的底部罩的立体图。
图11是突出片的沿着长度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从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观察到的用于说明柔性布线基板的位置调整用夹具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突出片的变形例的与图12相同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加强部的形成了用于配置突出片的槽部的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R1…第一轴线,R2…第二轴线,10…固定体,20…可动体,30…万向架机构(摆动支承机构),35…摆动中心位置,40…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1…磁铁,42…线圈,71、72…柔性布线基板,80…突出片(基板保持部),81…第一弯折部,82…第二弯折部,83…第三弯折部,85…槽,85a…平面(止挡部),90…夹具,91…凸部,101…带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10…第一壳体,111…侧板部,120…罩框,121…开口窗,122…槽部,125…凸部,130…第二壳体,131…底板部,132…开口部,133…基板载置面,140…底部罩(罩),141、142…脚部,143…按压部,144…缓冲部件,150…止挡部件,210…光学模块,211…光学元件,212…拍摄元件,213…透镜保持架,214…传感器保持架,215…装配基板,220…保持架框架,221…保持架保持部,222…基底部,223…线圈保持部,224…突出部,226…突起部,230…配重,225…槽部,240…可动框配置空间,261…垫片,262…夹紧部件,310…可动框,311…角部,312…连结部,320…球体,330…触点用弹簧,411、412…磁极,413…磁化分极线,421、422…有效边,510…板状弹簧,511…固定体侧连结部,512…可动体侧连结部,513…臂部,711…第一弯曲部,712…第二弯曲部,713…第三弯曲部,721…框状基板部,722…弯曲部,715、725…末端部,716…连结部,730…加强部,731…孔部(夹具锁止部),732…槽,735…末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作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沿Z轴方向配置有光轴L(透镜光轴/光学元件的光轴)。并且,各方向的抖动中,绕X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俯仰(纵摇),绕Y轴的旋转相当于所谓的偏转(横摇)。并且,将X轴方向的一侧标记+X,另一侧标记-X,Y轴方向的一侧标记+Y,另一侧标记-Y,Z轴方向的一侧(被拍摄体侧/光轴方向前侧)标记+Z,另一侧(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光轴方向后侧)标记-Z进行说明。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1的示意结构)
图1至图4表示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以下,省略为光学单元)101的组装状态的外观。图5是沿光轴L方向分解了光学单元101的分解立体图。图6以及图7是分别在与图5相反的方向观察到的光学单元10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光学单元101的在穿过光轴L的Y-Z平面处的纵剖面图。图9是光学单元101的在后述的万向架机构30和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附近的X-Y平面处的横剖面图。
图1至图4所示的光学单元101是组入搭载于便携式终端、行车记录仪、无人直升机等的拍摄装置等的光学设备(图示省略)的薄型摄像头,在支承于光学设备的外框(设备主体)的状态下搭载。在这种光学单元101中,如果在拍摄时在光学设备发生手抖等抖动,则在拍摄图像产生错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1中,基于通过陀螺仪等抖动检测传感器(图示省略)检测到的抖动的结果,使具有光轴L沿Z轴方向延伸的光学模块(光学元件以及拍摄元件)210的可动体20摆动,能够校正俯仰以及偏转。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1具备:固定体10;具备光学模块210的可动体20;作为形成将可动体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0摆动的状态的摆动支承机构的万向架机构30;以及使可动体20摆动的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并且,如图9所示,可动体20借助万向架机构30被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10能够绕与光轴L方向相交的第一轴线R1摆动,并且被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方向以及第一轴线R1方向相交的第二轴线R2摆动。并且,在光学单元101中,通过使可动体20绕与该光轴L正交的两个轴线(第一轴线R1以及第二轴线R2)摆动,校正俯仰和偏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1中,固定体10从光轴L方向(+Z方向)观察时呈正方形。并且,如图9所示,第一轴线R1以及第二轴线R2与光轴L方向正交。并且,第一轴线R1与第二轴线R2正交,相对于X轴以及Y轴以45°的角度配置。
(固定体10的结构)
如图1至图4等所示,固定体10具有包围可动体20周围的方筒状的第一壳体110、固定于第一壳体110之上(Z轴方向的一侧+Z)的罩框120、配置于第一壳体110之下(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第二壳体130以及安装于第二壳体130的底部罩(本发明的罩)14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0通过配置于四周的侧板部111形成为矩形筒状。罩框120形成为从第一壳体110的Z轴方向的一侧+Z的端部向径向内侧伸出的矩形框形状。并且,如图1等所示,在罩框120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开口窗121,穿过开口窗121将来自被拍摄体的光向光学模块210引导。
并且,如图5、图6等所示,第二壳体130形成为将上方以及下方开放的矩形箱状,底板部131形成为矩形框状,并形成有用于将与光学模块210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1、72引出到外部的开口部132。并且,在底板部131安装有底部罩140,该底部罩140从第二壳体130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Z与开口部132重叠,从开口部132引出的柔性布线基板71、72从第二壳体130与底部罩140之间引出到外部。底部罩140设置有在底部罩140与第二壳体130的底板部131重叠时与底板部131抵接的多个脚部141、142和与柔性布线基板71、72接触的按压部143,在按压部143的与柔性布线基板71、72接触的一侧的面粘贴有片状的缓冲部件144。
并且,如图8等所示,在固定体10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之间设置有限定可动体20的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可动范围的矩形框板状的止挡部件150。止挡部件150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在Z方向上重叠时,保持为被夹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30之间的状态。
(可动体20的结构)
如图5等所示,可动体20具有:具备透镜等光学元件211的光学模块210;保持光学模块210的保持架框架220;固定于保持架框架220之上(Z轴方向的一侧+Z)的作为重心位置调整部件的圆筒状的配重230。
如图8所示,光学模块210具有保持光学元件211的透镜保持架213、保持拍摄元件212等的传感器保持架214,这些透镜保持架213以及传感器保持架214在组合的状态下保持于保持架框架220。
如图5、图8等所示,保持架框架220构成可动体20的外周部分,大体具有在内侧保持光学模块210的筒状的保持架保持部221和在该保持架保持部221的下端部(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端部)呈凸缘状直径扩大的厚壁的基底部222。在保持架保持部221的末端部(Z轴方向的一侧+Z的端部)安装有配重230。
并且,在基底部222的外周部上的比保持架保持部22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分别保持构成后述的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四个线圈42的线圈保持部223,如图8所示,在这些线圈保持部223与保持架保持部221之间形成有用于配置后述的万向架机构30的可动框310的可动框配置空间240。并且,在线圈保持部223设置有突出部224,该突出部224在线圈保持部223保持有线圈42的状态下,从线圈42的外表面(与磁铁41相向的面)进一步向外侧突出,如图8以及图9所示,该突出部224与磁铁41相向。因此,在可动体20因外力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位移时,线圈保持部223的突出部224与磁铁41抵接,防止线圈42与磁铁41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框架220通过合成树脂形成,保持架保持部221、基底部222以及线圈保持部223一体地形成。
并且,设置于可动体20的拍摄元件212等与信号输出(通信)用的柔性布线基板71连接。拍摄元件212装配于装配有陀螺仪、电容器等电子元件的装配基板215,上述的柔性布线基板71与装配基板215连接。另外,与装配基板215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1的拉绕到外部的部分分割为两根。另一方面,构成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线圈42与供电用的柔性布线基板72连接。在该柔性布线基板72的基端部设置有矩形框状的框状基板部721,该矩形框状的框状基板部721配置于保持架框架220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Z,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各线圈42与该框状基板部721连接。
并且,该柔性布线基板71、72与设置于光学设备的主体侧的上位的控制部等电连接。
另外,如图8所示,与光学模块210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1在保持架框架220的下方(Z轴方向的另一侧-Z)通过较小的曲率半径的第一弯曲部711和第二弯曲部712形成两次弯曲的状态。并且,第二弯曲部712的结束端附近和与线圈42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2一起暂时保持在固定于保持架框架220的下表面的垫片261和固定于该垫片261的夹紧部件262之间,然后,利用较大曲率半径的第三弯曲部713弯曲后引出到外部。与线圈42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2也通过曲率半径较大的弯曲部722弯曲后引出到外部。
此时,如图1等所示,与线圈42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2配置于与光学模块210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1的分割为两根的部分之间,两个柔性布线基板71、72向外部的引出方向一致。并且,两个柔性布线基板71、72虽然保持为这样弯曲的状态,但是在驱动电流没有流过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状态下,宽度方向在任意部分都为相同的方向,具体地说,与X轴方向平行地配置,并以防止产生扭曲的方式被保持。
另外,这些柔性布线基板71、72都具有挠性,不会妨碍借助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使保持架框架220以及保持于该保持架框架220的光学模块210动作。
(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结构)
如图8以及图9等所示,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是利用了板状的磁铁41和在磁铁41的磁场内产生电磁力的线圈42的磁驱动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41与线圈42的组合在可动体20(保持架框架220)的周向上每隔90°间隔而设置有四组。并且,各磁铁41保持于第一壳体110,各线圈42保持于保持架框架2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壳体110与保持架框架220之间构成有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
磁铁41分别保持于在第一壳体110的周向上每隔90°间隔而配置的四个各侧板部111的内表面。各侧板部111分别配置于X轴方向的一侧+X、另一侧-X、Y轴方向的一侧+Y、另一侧-Y。因此,在第一壳体110与保持架框架220之间的X轴方向的一侧+X、X轴方向的另一侧-X、Y轴方向的一侧+Y以及Y轴方向的另一侧-Y中,磁铁41均与线圈42相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磁铁41的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被磁化为不同的极。并且,磁铁41在光轴L方向(Z轴方向)上分成两部分被磁化,以位于线圈42侧(内表面侧)的磁极411、412在光轴L方向上不同的方式被磁化(参照图5以及图8)。因此,分离两个磁极411、412的磁化分极线413和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平行地配置。分别配置于X轴方向的一侧+X以及X轴方向的另一侧-X的两个磁铁41的磁化分极线413沿Y轴方向配置,配置于Y轴方向的一侧+Y以及Y轴方向的另一侧-Y的两个磁铁41的磁化分极线413沿X轴方向配置。
另外,四个磁铁41的外表面侧以及内表面侧的磁化图案相同。因此,在周向上相邻的磁铁41之间不会发生互相吸引的情况,所以组装等容易进行。并且,第一壳体110由磁性材料构成,对磁铁41发挥轭的功能。
线圈42是没有磁芯(铁芯)的空心线圈,如上所述,线圈42保持于保持架框架220。并且,线圈42分别保持于保持架框架220的X轴方向的一侧+X、X轴方向的另一侧-X、Y轴方向的一侧+Y以及Y轴方向的另一侧-Y。其中,配置于保持架框架220的X轴方向的一侧+X、X轴方向的另一侧-X的两个线圈42通过绕线形成为将X轴方向作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环状。并且,配置于Y轴方向的一侧+Y以及Y轴方向的另一侧-Y的两个线圈42通过绕线形成为将Y轴方向作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环状。因此,每个线圈42都形成为将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环状。并且,这四个线圈42以相同的平面形状、相同的厚度(高度)尺寸形成。
另外,四个线圈42中的将X轴方向作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两个线圈42形成为沿Y轴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将Y轴方向作为线圈的轴心方向的两个线圈42形成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每个线圈42都将上下配置的长边部作为与各磁铁41的磁极411、412相对的有效边421、422利用,在该线圈42没有被励磁的状态下,两个有效边421、422与相向的磁铁41的磁化分极线413平行,从磁化分极线413上下等距离地配置。
(万向架机构30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01中,为了校正俯仰方向以及偏转方向的抖动,将可动体20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方向相交的第一轴线R1摆动,并且将可动体20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方向以及第一轴线R1相交的第二轴线R2摆动。因此,在固定体10与可动体20之间构成有万向架机构(摆动支承机构)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万向架机构30具有矩形的可动框310,如图8以及图9等所示,可动框310配置于保持架框架220的可动框配置空间240内,并配置于固定体10的罩框120的下表面(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面)与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框310由具有弹簧特性的金属材料等构成,如图7等所示,形成为具有在周向上隔着90°间隔配置的四个角部311和连结各角部311的连结部312的矩形形状。在可动框310的四个角部311的内侧分别固定有球体320。并且,各连结部312具有沿相对于各自的延伸方向以及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的蜿蜒形状。因此,可动框310具有在从外部施加冲击时能够吸收冲击的弹簧特性。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罩框120的下表面(-Z侧的面)的绕光轴L的四个角部中的位于第一轴线R1的延伸方向的对角的两处角部分别形成有朝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以及径向外侧开口的槽部122。并且,在各槽部122分别安装有触点用弹簧330,在这些触点用弹簧330分别支承有可动框310的四个球体320中的位于第一轴线R1的延伸方向的对角的两个球体320。
并且,如图9所示,在保持架框架220的基底部222的上表面中的位于第二轴线R2的延伸方向的对角的两处角部分别形成有朝向Z轴方向的一侧+Z以及径向外侧开口的槽部225。在各槽部225分别安装有触点用弹簧330,在这些触点用弹簧330分别支承有可动框310的四个球体320中的位于第二轴线R2的延伸方向的对角的两个球体320。
更具体地说,各触点用弹簧330通过冲压成型由能够弹性变形的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板材以纵剖面为U字状的方式弯折形成,各触点用弹簧330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向与设置于可动框310的球体320的接触点作用弹性载荷(弹性力)。也就是说,设置于可动框310的四处角部311的各球体320从径向外侧与安装于固定体10的罩框120或者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的各触点用弹簧330弹性地接触,并能够在其接触部滑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固定于罩框120的触点用弹簧330以在第一轴线R1方向上成对的方式相向,并在触点用弹簧330与可动框310的球体320之间构成第一摆动支点。另一方面,固定于保持架框架220的触点用弹簧330以在第二轴线R2方向上成对的方式相向,在触点用弹簧330与可动框310的球体320之间构成第二摆动支点。因此,可动体20的摆动中心位置(摆动支点)35配置于这些第一摆动支点和第二摆动支点组合成的第一轴线R1与第二轴线R2的交点上。
如此一来,通过可动框310的各球体320能够滑动地与触点用弹簧330接触,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被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10的罩框120能够摆动。并且,在像这样构成的万向架机构30中,各触点用弹簧330的作用力设定为相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使用磁驱动机构,所以用于万向架机构30的可动框310、触点用弹簧330均由非磁性材料构成。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框310配置于与线圈保持部223相同的高度位置(在Z轴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因此,从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万向架机构30配置于与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重叠的位置。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从与光轴L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万向架机构30配置于与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Z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重叠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在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无励磁状态下,万向架机构30设置于在Z轴方向上与磁铁41的磁化分极线413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万向架机构30的第一摆动支点以及第二摆动支点配置于在Z轴方向上与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中心位置重叠的位置,可动体20的摆动中心位置35也配置于与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中心位置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固定体10的罩框120与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之间设置有板状弹簧510,该板状弹簧510与这些罩框120和保持架框架220双方连接,并限定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处于停止状态时的可动体20的姿势。板状弹簧510是将金属板加工为指定形状的弹簧部件,如图5所示,具有构成其外周部的固定体侧连结部511、构成内周部的圆环状的可动体侧连结部512、以及用于连结这些固定体侧连结部511与可动体侧连结部512之间的板簧状的臂部513。
固定体侧连结部511在与固定体10的罩框120的下表面(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面)重叠的状态下被形成于罩框120的四处凸部125定位,并通过粘接等固定。并且,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可动体侧连结部512被形成于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的保持架保持部221的四处突起部226定位,并通过粘接等固定。
(柔性布线基板的支承结构)
如上所述,与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各线圈42连接并从保持架框架220的下表面引出的柔性布线基板72和从与拍摄元件212等连接的装配基板215引出的柔性布线基板71从第二壳体130的开口部132引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柔性布线基板71、72在第二壳体130内多次弯曲后,其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被固定于第二壳体130。
柔性布线基板71、72从第二壳体130引出后的末端部715、725重叠,这些末端部715、725与其它配线(图示省略)等连接。并且,在柔性布线基板71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设置有将分割为两根的柔性布线基板71之间连结的连结部716,柔性布线基板72以与该连结部716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该连结部716附近的比连结部716靠基端侧(保持架框架220侧)的位置设置有加强部730,该加强部730将两个柔性布线基板71、72连结为一体,该加强部730呈沿着宽度方向的带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加强部730是将与柔性布线基板71不同的板材利用粘接剂紧固于柔性布线基板71的背面(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面)而形成的部件,并朝向柔性布线基板71的两侧突出设置。
另一方面,第二壳体130形成为在仰视观察时为大致正方形的外形,在其底部形成有向内呈凸缘状伸出的底板部131。该底板部131沿正方形的各边以指定的宽度形成,该正方形的四边中的配置于Y轴方向的一侧+Y的一边比其它边大幅度向内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突出地形成,在其表面(Z轴方向的另一侧-Z的面)形成有用于载置柔性布线基板71、72的基板载置面133。该基板载置面133设置于形成有该基板载置面133的边的除了两侧部(X轴方向的一侧+X的端部以及另一侧-X的端部)以外的中间位置,基板载置面133的沿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D1(参照图6)形成为比柔性布线基板71、72的加强部730的沿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D2(参照图10)小。
在该基板载置面133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一对突出片80,这一对突出片80通过将从两侧与设置有基板载置面133的边相邻的边的一部分切开而形成。这些突出片80通过将配置于从两侧与设置有基板载置面133的边相邻的边的底板部131的一部分切开而形成,突出片80在基板载置面133的两侧与基板载置面133的两侧缘稍微分离,并朝向与基板载置面133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的一侧+Y)突出地设置。
并且,各突出片80从其基端部多次弯折而形成。更具体地说,通过在突出片80的基端部借助第一弯折部81从底板部131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弯折,从而随着朝向Y轴方向的一侧+Y而朝向Z轴方向的一侧+Z倾斜,然后,通过借助第二弯折部82反向弯折而朝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倾斜,再次借助第三弯折部83朝向与基端部的第一弯折部81相同的方向弯折。因此,突出片80的末端部呈随着朝向末端方向而朝向逐渐远离基板载置面133的方向(Z轴方向的一侧+Z)倾斜的形状。通过像这样形成,突出片80能够以其基端部为中心弹性变形。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弯折部83配置于突出片80的最靠Z轴方向的一侧+Z的位置,该第三弯折部83的最靠Z轴方向的一侧+Z的位置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t1设定为比柔性布线基板71、72与加强部730合计的厚度t2小。
柔性布线基板71、72的加强部730的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D2形成为比第二壳体130的宽度尺寸D3小,但是比基板载置面133的宽度尺寸(X轴方向的长度)D1大,而且比两突出片80之间的外侧缘间的距离D4大,加强部730形成为以下长度:如果将该加强部730载置于基板载置面133之上,则加强部730的两端部到达超过突出片80的位置。
并且,加强部730的Y轴方向的尺寸L1设定为比第二壳体130的基板载置面133的Y轴方向长度L2小。
并且,如果将加强部730的两端部从两突出片80的末端部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推入,并且将加强部730的中央部载置于第二壳体130的基板载置面133上,则由于两突出片80的末端部是倾斜的,所以伴随加强部730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移动,突出片80在基端部弹性变形,并且使末端部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移动,扩大第三弯折部83的最靠Z轴方向的一侧+Z的位置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的Z轴方向的距离,在它们之间收纳加强部730。如果加强部730配置于突出片80的第三弯折部83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则加强部730被两突出片80的弹性复原力在两突出片80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按压并保持为夹持状态,但是如果作用比该保持力大的力,则能够使加强部730以在基板载置面133上滑动的方式移动。
如此一来,通过形成将加强部730保持于基板载置面133与突出片80之间的状态,柔性布线基板71、72被保持于第二壳体130,并成为引出到外部的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两突出片80构成在基板载置面133上将柔性布线基板71、72保持为能够滑动的基板保持部。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1的制造方法具有:在固定体10内通过摆动支承机构30支承可动体20的临时组装工序;在临时组装工序后,将柔性布线基板71、72载置于固定体10的基板载置面133并通过突出片(基板保持部)80保持,一边在基板载置面133上沿长度方向移动柔性布线基板71、72,一边调整可动体20的姿势的姿势调整工序;以及在姿势调整工序后,将柔性布线基板71、72固定于基板载置面133的固定工序。
(临时组装工序)
在临时组装工序中,形成以下状态:将光学模块210组入保持架框架220,并且通过万向架机构30支承固定体10的罩框120与可动体20的保持架框架220之间,通过板状弹簧510连接罩框120的凸部125与保持架框架220的保持架保持部221之间。并且,形成以下状态:在使与光学模块210以及保持架框架220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1、72在第二壳体130内多次弯曲的状态下从开口部132引出,将加强部730插入第二壳体130的突出片80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借助突出片80的弹性复原力保持加强部730。
在将加强部730插入第二壳体130的突出片80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的情况下,突出片80的末端部借助第三弯折部83而朝向逐渐远离基板载置面133的方向倾斜,突出片80的末端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的距离变大,所以容易将加强部730插入突出片80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作业性良好。
(姿势调整工序)
在临时组装工序中,可动体20在固定体10内需要在使Z轴方向与光轴L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并且以可动体20的线圈42的中间位置配置于固定体10的磁铁41的磁化分极线413的方式进行组装,但是在需要对可动体20的姿势进行微调时,使柔性布线基板71、72的加强部730在基板载置面133上沿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移动。该微调作业通常是将透镜垂直向上配置并从正上方使用自动准直仪调整光轴L的作业,加强部730配置于背面侧。因此,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使用夹具90进行作业。在这种情况下,预先在加强部730的两端部形成有孔部731。
该夹具90是具有能够插入到加强部730的孔部731中的凸部91的棒状部件,能够将夹具90的凸部91插入到加强部730的孔部731中,移动该夹具90的同时使加强部730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孔部731,但是只要与夹具90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即可,还包含除了孔部以外的形状。在本发明中,将该孔部称作夹具锁止部。
在这样的姿势调整工序中,加强部730处于借助突出片80的弹性力被夹持在突出片80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的状态,所以即使在使加强部730移动的情况下,在其移动后的位置处加强部730也维持被保持于突出片80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的状态,不会发生加强部730不慎移动的情况。
因此,即使在反复进行柔性布线基板71、72的支承位置的微调的情况下,只要使加强部730在被夹持在突出片80与基板载置面133之间的状态下一点一点移动即可,与利用粘接胶带重新粘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柔性布线基板71、72损伤,并且微调作业也容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柔性布线基板71、72粘贴有另外形成的加强部730,在调整支承位置时,加强部730在基板载置面133上滑动,柔性布线基板71、72本身不与基板载置面133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柔性布线基板71、72损伤。
(固定工序)
在微调后,通过粘接剂等将加强部730固定于基板载置面133。此时,能够通过向形成于加强部730两端的孔部731注入粘接剂等,可靠地进行加强部730向基板载置面133的紧固。
并且,如果在将柔性布线基板71、72固定后安装底部罩140,则组装完成。在底部罩140的与柔性布线基板71、72接触的按压部143粘贴有缓冲部件144,所以不会发生对柔性布线基板71、72造成损伤等情况。
在像这样组装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01中,针对俯仰以及偏转,能够通过借助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使光学模块210绕第一轴线R1或者第二轴线R2摆动来校正抖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与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各线圈42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2以及与光学模块210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71在驱动电流不流过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的状态下,宽度方向在任意部分都与X轴方向平行地配置,并以防止产生扭曲的方式被保持。如果驱动电流流过抖动校正用驱动机构40从而校正抖动,则有时会伴随可动体20的摆动而出现稍微产生扭曲的状态,但是柔性布线基板71、72在被垫片261与夹紧部件262夹持的部分和被基板载置面133与突出片80夹持的部分之间配置有弯曲部713、722,分别保持为大幅度弯曲的状态。因此,虽然在该弯曲部713、722处产生缓和的扭曲等但是依然追随可动体20的摆动,抑制了妨碍可动体20动作的情况。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追加各种变更,可以是以下这样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简化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使利用突出片80按压的状态下的加强部730在基板载置面133上滑动时,通过在图11的箭头所示的滑动方向的前方使加强部730与突出片80的第一弯折部81和第二弯折部82之间的倾斜部抵接来限制加强部730在Y轴方向的另一侧-Y的结束位置。
因此,如图13所示,可以在该倾斜部的供加强部730抵接的位置形成沿着X轴方向的槽85,在该槽85的内表面形成沿着X-Z平面的平面85a。并且,与突出片80抵接的加强部730的末端面735与槽85的平面85a同样,预先形成为沿着X-Z平面的平面。
在加强部730与没有槽85的突出片80抵接的情况下,根据滑动时力的大小,存在加强部730沿突出片80的倾斜打滑从而难以准确限制加强部730的结束位置的情况,但是通过设置槽85的平面85a,加强部730的末端面735与槽85的平面85a抵接,限制了加强部730的进一步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发生加强部730从基板载置面133脱落等情况,能够将加强部730可靠地保持于基板载置面133之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并不是必须形成槽85,包含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即可:即,图11所示的使加强部730与第一弯折部81和第二弯折部82之间的倾斜部抵接从而限制滑动方向的结束位置;以及图13所示的使加强部730与槽85的平面85a抵接。图11所示的第一弯折部81与第二弯折部82之间的倾斜部、以及图12所示的槽85的平面85a在本发明中称为止挡部。
并且,如图14所示,可以在加强部730的两端部的供突出片80抵接的位置沿Y轴方向形成比突出片80的宽度稍大的槽732。由于成为两个突出片80嵌入到加强部730的槽732中的状态,所以加强部730的沿着X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通过使该槽732与Y轴方向平行地形成,能够将加强部730的滑动方向限制为与Y轴平行,从而能够防止发生X-Y平面上的加强部730的倾斜,能够以防止柔性布线基板71、72产生扭曲的方式设置。
并且,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由合成树脂等另外形成的板材紧固于柔性布线基板71、72的中途位置而形成加强部730,但是也可以预先将柔性布线基板71、72的中途位置的树脂部分以向左右伸出的方式形成,并以将该伸出的部分和中央的柔性布线基板72连结为一体的方式通过例如粘贴铜箔进行加强来作为加强部730。
另外,在万向架机构30中,形成为使固定于可动框310的球体320与触点用弹簧330接触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不一定是球体320,也可以形成为使将棒状部件等的末端面形成为球状的球状末端面与触点用弹簧330接触的结构。
Claims (17)
1.一种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体,其具有光学元件和拍摄元件;
固定体,其包围所述可动体;
摆动支承机构,其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自由摆动;
摆动校正用驱动机构,其在所述固定体内使所述可动体摆动;以及
柔性布线基板,其与所述可动体内的所述拍摄元件连接,并引出到所述固定体的外部,
在所述固定体设置有基板载置面和基板保持部,所述基板载置面载置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在所述基板保持部与所述基板载置面之间能够将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保持为容许该柔性布线基板沿长度方向滑动的状态,
在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设置有沿着该柔性布线基板的面的板状的加强部,该加强部在所述基板载置面上被所述基板保持部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加强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一部分而一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作为与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不同的部件安装于所述柔性布线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以覆盖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与所述基板载置面相向的面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载置面的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所述加强部的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保持部是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体,另一端部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引出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在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基板载置面之间保持有所述柔性布线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形成有限制所述加强部的滑动的结束位置的止挡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止挡部形成为与所述加强部的滑动方向正交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槽部,所述槽部用于配置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所述槽部沿滑动方向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随着朝向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的末端方向而朝向逐渐远离所述基板载置面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夹具锁止部,所述夹具锁止部能够锁止用于使所述加强部滑动的夹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体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基板载置面上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罩,在该罩形成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具备按压所述基板载置面上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缓冲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槽部,所述槽部用于配置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所述槽部沿滑动方向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随着朝向所述基板保持部的所述另一端部的末端方向而朝向逐渐远离所述基板载置面的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夹具锁止部,所述夹具锁止部能够锁止用于使所述加强部滑动的夹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体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基板载置面上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罩,在该罩形成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具备按压所述基板载置面上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缓冲部件。
17.一种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临时组装工序,在所述临时组装工序中,在所述固定体内通过所述摆动支承机构支承所述可动体;
姿势调整工序,在所述临时组装工序后,将所述柔性布线基板载置于所述固定体的所述基板载置面并通过所述基板保持部保持,一边在所述基板载置面上沿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一边调整所述可动体的姿势;以及
固定工序,在所述姿势调整工序后,将所述柔性布线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载置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95579 | 2018-05-17 | ||
JP2018095579A JP7137964B2 (ja) | 2018-05-17 | 2018-05-17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01855A CN110501855A (zh) | 2019-11-26 |
CN110501855B true CN110501855B (zh) | 2021-08-24 |
Family
ID=68585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06082.2A Active CN110501855B (zh) | 2018-05-17 | 2019-05-16 |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37964B2 (zh) |
CN (1) | CN1105018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43013B2 (ja) * | 2020-07-16 | 2024-09-02 |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US20220113488A1 (en) * | 2020-10-13 | 2022-04-14 |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 Case and optical un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34161A (ja) * | 1991-11-08 | 1993-05-28 | Canon Inc | レンズ鏡筒 |
JP5848052B2 (ja) | 2011-07-21 | 2016-01-27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CN105556383B (zh) | 2013-09-25 | 2018-07-06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JP2016128856A (ja) | 2015-01-09 | 2016-07-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6696812B2 (ja) | 2016-03-31 | 2020-05-20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配線基板付きユニットおよび磁気駆動装置 |
-
2018
- 2018-05-17 JP JP2018095579A patent/JP7137964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16 CN CN201910406082.2A patent/CN11050185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200359A (ja) | 2019-11-21 |
CN110501855A (zh) | 2019-11-26 |
JP7137964B2 (ja) | 2022-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92611B2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
CN108351573B (zh)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
CN106353950B (zh) | 带有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以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433700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 |
KR102680562B1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 |
KR102521439B1 (ko) | 흔들림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광학 유닛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WO2017038792A1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
WO2018100646A1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
WO2017138041A1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
WO2016006239A1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 |
CN110231747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KR102712486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 |
KR102707875B1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 |
US11215900B2 (en) |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CN110501855B (zh) |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20160371A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JP2019200360A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1752069B (zh)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配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20160372A (ja)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 |
CN109782412B (zh) |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1258082B (zh) | 带抖动校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
JP7269517B2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
JP6600563B2 (ja) | 磁気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磁気駆動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KR102712760B1 (ko) | 렌즈구동모터 | |
CN110703401A (zh) |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