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4886A - 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4886A
CN110494886A CN201880022345.3A CN201880022345A CN110494886A CN 110494886 A CN110494886 A CN 110494886A CN 201880022345 A CN201880022345 A CN 201880022345A CN 110494886 A CN110494886 A CN 110494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data
measurement
processing
numerical value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23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quisi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iginal Assignee
Acquisi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quisi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iled Critical Acquisi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cation of CN110494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8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7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quality surveillance of pro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75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1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environment, e.g. temperature; relating to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457Factory remote control, monitoring through intern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提供创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其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该画面包括: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测量数据显示部,作为实测值的候补,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数值选择部,进行显示,以便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指定选择对至少与基准值和实测值之差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测量数据输入装置将与由画面中的数值选择部指定的至少与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和基准值的相加所对应的数值显示在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当指示了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时,将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发送到IoT中继装置。

Description

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更具体地,涉及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被称为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技术受到关注。该IoT是一种用于通过所有物体(有时也记载为物)成为能够访问具有OPEN特性的因特网的状态从而实现有效利用从物体产生的数据的技术。
IoT技术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而被期待,通过连接物和因特网,正在迅速地改变各种产业领域。例如,国内市场的用户支出额平均以16.9%增长,被预测为2020年的日本国内市场将达到14兆日元。而且,在德国开始致力于工业4.0,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成为活跃的市场。
在此背景下,在测量器的制造业界中,将本年度定位为IoT元年,伴随着基础设施(有时也称为架构infra或基础设施)的发展,期待开发有效利用IoT技术的测量系统。
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提出任何系统来提供满足这种期待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与IoT技术相关的背景技术以与云计算技术的关联被公开。在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与云计算技术相关的背景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与测量(测量)数据的收集相关的一种技术。再有,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与测量数据的显示相关的一种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22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5-5341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22457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27207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907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补充说明,在收集从分散配置在制造据点(现场)的多个测量源发送的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并进行聚合分析处理和显示处理时,现有的测量系统中的主要问题为以下4个。
(1)无法避免测量数据的统计成本的增大。即,数据统计需要很多的人工工时,运用成本增加。
(2)统计数据分析结果的显示缺乏即时性。因此,对质量劣化等的应对延迟,存在质量事故、发生故障的风险。
(3)制造据点之间的统计表格、数据合并比较困难。即,由于数据的统计、分析一般按每个据点进行,所以数据的合并需要很多工时和劳力。
(4)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困难。即,为了进行数据分析的自动化,按每个据点分别产生服务器和专用软件等的导入成本。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其通过IoT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协作等,能够实现与测量数据处理相关的划时代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具备多个IoT中继装置和云计算系统,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包括: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各自不同的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装置,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将收集的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装置;以及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请求对转换后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处理的装置;所述云计算系统包括:接收从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并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装置;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经过汇集处理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装置;以及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装置。
在该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中,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测量数据显示部,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及数值选择部,以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至少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之差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的方式进行显示,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将与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至少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和所述基准值的相加所对应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IoT中继装置。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中,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测量数据显示部,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及数值选择部,以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数值的方式进行显示,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将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IoT中继装置。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中,还包括: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的至少一个在收集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时,显示用于使测量作业者确认所述测量源与所述IoT中继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区间中的数据缺损的发生状况的确认画面的装置。
在各方式中,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具有各自不同的数据长度,作为项目至少包括所述测量源中的测量值,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具有预定的数据长度,作为预定的项目至少包括:确定所述云计算系统的利用运营商的识别信息、确定与所述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的识别信息、确定所述测量源的识别信息、所述测量源中的测量值、以及测量时刻信息。
在各方式中,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采用逻辑树形式的分层结构累积在所述测量数据库中,其中,以确定所述云计算系统的利用运营商的识别信息为起点、以确定与所述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的识别信息以及确定所述测量源的识别信息为分支点、以所述测量源中的测量值以及测量时刻信息为终点。
在各方式中,通过统计性工序管理分析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使得能够对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选择性地进行图表显示、数据显示、以及监控显示。
在各方式中,所述云计算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监控显示中进行所述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的持续监视,在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可视显示进行警报通知的装置。
在各方式中,所述云计算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监控显示中进行所述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的持续监视,在超过了预定界限阈值的接近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可视显示进行预警通知的装置。
在各方式中,所述多个测量源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测量器,所述云计算系统是SaaS型云,所述IoT中继装置是IoT网关,所述通信网络是IP网络。
发明效果
根据所公开的技术,通过IoT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协作等,将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累积在云计算系统中,通过进行聚合分析处理以及显示处理,随时随地都能够提供能够掌握制造据点中的各工序的质量状况的划时代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
其他课题,特征、以及优点,在与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一起提出时,通过阅读以下记载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SaaS型云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分层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分层结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SaaS型云的处理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SaaS型云的处理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监控显示例以及警报通知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系统中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处理的时序图。
图11是示出第1变型例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第1变型例的系统中的测量器的一例的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第1变型例的系统中的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测量数据输入画面的图。
图13B是用于说明第1变型例的系统中的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测量数据输入画面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1变型例的系统中的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测量数据输入处理的图。
图15是示出第2变型例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示出第2变型例的系统中的测量器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2变型例的系统中的IoT中继装置的测量数据接收确认画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实施,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实施方式。
[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
参照示出一实施方式中的系统结构的图1,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是这样的系统:通过IoT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协作,将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集成在云计算系统中,通过进行聚合分析处理以及显示处理,随时随地提供能够掌握制造据点(现场)中的各工序的质量状况的划时代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
该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具备:多个设备网络2、云计算系统3、阅览者利用终端4、第一通信网络5、以及第二通信网络6。这里,由于第一通信网络5和第二通信网络6以系统1应用IoT技术为前提,因而是IP网络,更具体地,是具有OPEN特性的因特网。另外,通信网络5、6有时也是同一网络。
设备网络2是在利用云计算系统3的签约运营商(云利用运营商)的制造现场内,即在制造工厂内构建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设备网络2构建在国内和/或海外的每个制造现场,存在多个(N个)。
各设备网络2具备:IoT中继装置21,作为多个测量源A、B、C的测量器22A、22B、22C以及无线发送机23A、23B和无线接收机24。
分散(离散)配置在制造现场内的各工序中,测量各工序的质量状况的多个测量源A、B、C内的测量器22A、22B是数字测量器,经由所连接的无线发送机23A、23B,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测量数据AA、BB发送到无线接收机24。另外,测量器22C是模拟测量器,通过有线通信将测量数据CC发送到IoT中继装置21。优选的是,测量数据AA、BB、CC以预定的间隔自主地从多个测量源A、B、C发送。在此,预定的间隔相当于为了掌握制造现场内的各工序的物体(物)的质量状况的适当采样时间(例如,几分钟)。
从多个测量源A、B、C向接收机24以及IoT中继装置21发送的测量数据AA,BB,CC如图2所示,具有因每个测量源而不同的数据长度(例如,几字节至几十字节),并且是至少包括因每个测量源而不同的测量对象的测量值(例如,长度、重量、硬度等)的项目的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在此,测量值包括测量单位(例如,mm、g等),但也可以将测量单位设为其他的项目。
测量数据为不同格式的理由还在于,测量器22A、22B、22C和无线发送机23A、23B的制造商不同,测量器22A、22B、22C的类别与数字测量器、模拟测量器、尺寸测量器、重量测量器、以及硬度测量器等不同等。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在该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将这种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转换处理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是测量解决方案的重要要素之一。
无线接收机24接收从测量源A、B发送的测量数据AA、BB,以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状态输入到IoT中继装置21。
具体而言,各IoT中继装置21是由云提供运营商提供的IoT网关,分散配置在制造现场内的各工序中,并包括:实时收集从测量各工序的质量状况的多个测量源A、B、C发送的各自不同的格式的测量数据AA、BB、CC的功能,和将收集到的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AA、BB、CC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功能。
另外,IoT中继装置21包括经由第一通信网络5对云计算系统3发送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功能,以请求对转换后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处理。
该IoT中继装置21经由第一通信网络5对云计算系统3发送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时,还包括将设备网络2的通信协议转换为第一通信网络5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协议的网关功能。在该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通过该网关功能,将物与互联网连接。
如图3所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长度是预定的数据长度,并且作为预定的项目,至少包括:确定云计算系统3的云利用运营商的识别信息(利用运营商识别信息)ID1,确定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的识别信息(据点识别信息)ID2,确定测量源A、B、C的识别信息(测量源识别信息)ID3、测量源A、B、C中的测量值MV、以及年/月/日、时:分形式的测量时刻信息MT。
在此,利用运营商识别信息ID1、据点识别信息ID2、测量源识别信息ID3、以及测量时刻信息MT在将收集到的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AA、BB、CC分别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时被附加。例如,利用运营商识别信息ID1和据点识别信息ID2由云利用运营商预先登记(存储)在IoT中继装置21的存储器(盘)中。测量源识别信息ID3能够基于在IoT中继装置21中储存的测量源A、B、C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等而生成。测量时刻信息MT基于IoT中继装置21中的总计秒(累计秒)或标准时刻而生成,严格地说是收集(接收)的时刻信息。
另外,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还附加有确定IoT中继装置21的发送源信息SA、以及确定云计算系统3的目的地信息DS(图3中省略图示),以IP分组形式实时地发送到云计算系统3。
如后面详细叙述的那样,从各设备网络2的各IoT中继装置21发送并在云计算系统3中接收到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在云计算系统3的测量数据库中,以采用逻辑树形式的层次结构进行存储(集成)。
上述的IoT中继装置21作为硬件结构包括以下要素。即,具备:作为处理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作为作业用存储器的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存储有用于启动的引导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另外,IoT中继装置21具备:作为可改写地存储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各种信息(包括数据)的非易失性闪存盘,通信控制部,以及NIC(Network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等通信接口部等。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理解并能够实施这些硬件结构,因而省略了该结构的图示。
为了逻辑上实现上述各功能,在闪存中预先安装处理程序作为应用程序。然后,在IoT中继装置21中,以电源接通为契机,处理器(CPU)在RAM中持续地展开该处理程序并执行。
云计算系统3是云提供运营商维持、管理的云服务器计算机,具备IoT集线器31和SaaS型云32。
在该云计算系统3中,IoT集线器31经由第一通信网络5连接到对应于云利用运营商的多个制造现场的多个(N个)设备网络2。
通常情况下,由云计算系统提供的云服务包括:作为服务的软件(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作为服务的平台(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Service))、以及作为服务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Service))。
其中,SaaS云服务提供最上位的应用程序软件(Applications)。PaaS云服务提供一套平台(Platform),其包括用于使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的硬件(Hardware)、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以及中间件(Middleware)。IaaS云服务提供基础设施,该基础设施包括硬件(CPU、存储器)和操作系统。
在该云计算系统3中,如图4详细所示,采用SaaS型云32。SaaS型云32经由第一通信网络5和IoT集线器31接收从各IoT中继装置21实时发送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然后,SaaS型云32对接收到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进行汇集处理和聚合分析处理。
另外,SaaS型云32对已汇集处理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当存在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4的显示请求时,将显示处理结果经由第二通信网络6发送到阅览者利用终端4。
更具体地,从各设备网络2的各IoT中继装置21发送并在云计算系统3中接收到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通过SaaS型云32的汇集处理,在测量数据库DB1中如图5和图6所例示,以采用逻辑树形式的分层结构进行存储(累积)。
即,SaaS型云32通过接收到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汇集处理,在测量数据库DB 1中,与利用运营商识别信息ID 1-据点识别信息ID 2-测量源识别信息ID 3的层次对应,依次集成每个据点X、Y、Z的测量源A、B、C中的测量值MV和测量时刻信息MT。
因此,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在测量数据库DB1中可以理解为,以利用运营商识别信息ID1为起点、以据点识别信息ID2和测量源识别信息ID3为分支点、以测量值MV和测量时刻信息MT为终点的采用逻辑树形式的分层结构。
SaaS型云32在对已汇集处理的测量数据库DB1中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进行聚合分析处理时,通过统计性的工序管理(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分析对每个据点X、Y、Z的测量源A、B、C中的测量值MV和测量时刻信息MT进行处理。
另外,SaaS型云32在进行聚合分析处理时,在将据点X、Y、Z间的测量源A、B、C中的测量值MV和测量时刻信息MT合并后,通过SPC分析进行处理。为了进行该合并,SaaS型云32基于测量值MV所包含的测量单位来识别在据点X、Y、Z之间的测量源A、B、C中的测量值MV关联。在图6中,例示了据点X的测量源A(ID3-A)、据点Y的测量源A(ID3-A)、以及据点Z的测量源B(ID3-B)中的测量值MV作为合并对象相关联。
此外,SaaS型云32在无法应用基于测量单位的识别的情况下,基于预定的合并定义,识别在据点X、Y、Z间的测量源A、B、C中的测量值MV的关联。在该合并定义中,根据每个据点X、Y、Z的测量源A、B、C的测量器22A、22B、22C的类别、即尺寸测量器、重量测量器、以及硬度测量器等,将据点X、Y、Z间的测量源A、B、C相关联地预先设定(注册)。
在此,SaaS型云32所采用的SPC分析是利用统计学和图表进行工序的监视以及工序的可视化的方法。在SPC分析中,能够在一个画面上显示管理图(Xbar-R管理图、Xbar-σ管理图等)、直方图、运行图表、箱线、散布图等的图表,或工序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Index)Cp以及工序性能指数(Process Performance Index)Pp等的统计量。由此,能够从一个画面得到与工序相关的大量的质量解析信息。
SaaS型云32通过SPC分析对在测量数据库DB1中累积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进行聚合分析处理,使得能够对阅览者利用终端4进行图表显示、数据显示、以及监控显示,并且,将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存储在数据库(省略图示)中。
SaaS型云32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4的显示请求,在图表显示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时,将直方图、运行图表、管理图等的图表显示为显示处理结果(参照图7)。
另外,SaaS型云32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4的显示请求,在对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数据显示时,将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偏差、3σ、以及工序能力指数Cp等的数据作为显示处理结果(报告)进行显示(参照图7)。
进而,SaaS型云32在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4的显示请求来监控显示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时,将运行图表等作为显示处理结果来显示(参照图7)。
另外,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4的显示请求中包括测量源选择、图表选择、数据选择、以及期间选择等的指定。关于监控显示的显示请求还包括实时显示、24小时回溯显示、1500件回溯显示等的指定(参照图7和图8)。
在监控显示中,SaaS型云32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的时常监视,在超过了预定的界限阈值(例如,正公差、负公差)的情况下,将对应的图表显示部位(点)进行红色显示,并通过可视显示进行警报通知(例如,偏离了公差!!)(参照图9)。在这种情况下,SaaS型云32也可以通过红色闪烁来画面显示对应的测量源的状态。另外,作为警报通知触发的阈值,也可以设定超过3σ、超过测量值差等。
另外,在监控显示中,预先将界限阈值接近阈值设定为警报通知触发的阈值,SaaS型云32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的时常监视,在超过了界限阈值接近阈值(例如,正公差的附近、负公差的附近)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可视显示来进行预警通知(例如,快要偏离公差!!)。在这种情况下,SaaS型云32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通过红色显示以及红色闪烁来显示。即,SaaS型云32基于在测量数据库DB1中集成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事前预测工序异常(质量异常)的发生。
如上所述,云计算系统3的SaaS型云32接收从多个IoT中继装置21分别发送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并包括:在测量数据库DB1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功能;对汇集处理后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按每个合并对象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功能;以及显示处理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4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阅览者利用终端4的功能。
在SaaS型云32中,为了逻辑上实现上述的各功能,预先将处理程序作为应用程序安装在闪存中。然后,在SaaS型云32中,以电源接通为契机,处理器(CPU)在RAM中时常展开该处理程序并执行。测量数据库DB1等在闪存中构成,并保持预定的数据存储量进行更新。
阅览者利用终端4是具有Web(World Wide Web,万维网)浏览器的个人计算机PC、智能手机SP、以及平板电脑TB等的终端,由云利用运营商的阅览者使用。
阅览者利用终端4包括:经由第二通信网络6对云计算系统3发送用于请求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显示处理结果的显示请求的功能、从云计算系统3接收显示处理结果的功能、以及显示接收到的显示处理结果的功能。云利用运营商的阅览者能够基于在阅览者利用终端4中显示的显示处理结果,掌握各据点内的各工序的质量状况,采取必要的对策。
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理解该阅览者利用终端4的硬件结构,并能够实施,因而省略图示以及说明。在阅览者利用终端4中,为了逻辑上实现上述的各功能,预先将处理程序作为应用程序安装在闪存中。然后,在阅览者利用终端4中,当电源接通或收到阅览者的指示时,处理器(CPU)在RAM中展开该处理程序并执行。
[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处理]
以下一并参照图1、图10及其关联的图,对上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示出上述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处理的序列的一例。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不明确,否则省略通信网络5、6以及IoT集线器31的介入。
在各IoT中继装置21中,在电源接通时,处理程序被启动,处理器(CPU)执行如下所述的处理。
[处理S81(参照图10)]收集从多个测量源A、B、C发送的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AA、BB、CC。
[处理S82]将收集到的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AA、BB、CC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在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时,附加利用运营商识别信息ID 1、据点识别信息ID2、测量源识别信息ID 3、以及测量时刻信息MT。
[处理S83]将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发送到云计算系统3。在发送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时,转换为IP协议。
另外,在云计算系统3的SaaS型云32中,以电源接通为契机,处理程序被启动,处理器(CPU)执行如下所述的处理。
[处理S91(参照图10)]接收从各IoT中继装置21发送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
[处理S92]将接收到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在测量数据库DB1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
[处理S93]将汇集处理后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按每个合并对象进行聚合分析处理。
[处理S94]对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4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阅览者利用终端4。
进而,在阅览者利用终端4中,在电源接通或者收到阅览者的指示时,处理程序被启动,处理器(CPU)执行如下所述的处理。
[处理S101(参照图10)]对云计算系统3发送用于请求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显示处理结果的显示请求。
[处理S102]从云计算系统3接收显示处理结果。
[处理S103]显示接收到的显示处理结果。
[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通过IoT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协作,将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集成在云计算系统3中,通过进行聚合分析处理以及显示处理,随时随地都能够为云利用运营商提供能够掌握制造据点(现场)中各工序质量状况的划时代测量解决方案服务。
另外,在该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由于云计算系统3对从配置在每个据点的多个IoT中继装置21分别发送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进行处理,因而能够减轻SaaS型云32的应用程序软件的负担,并提高处理能力。
[一实施方式的第1变型例]
接着,一并参照图11、图12、图13A、图13B、以及图14对上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的第1变型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分散配置在制造现场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各工序的质量状况的多个测量源A、B、C内的测量器22A、22B是数字测量器,经由所连接的无线发送机23A、23B,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测量数据AA、BB发送到无线接收机24。无线接收机24接收从测量源A、B发送的测量数据AA、BB,以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状态输入到IoT中继装置21。另外,说明了多个测量源A、B、C内的测量器22C是模拟测量器,通过有线通信将测量数据CC发送到IoT中继装置21。
在图11所示的第1变型例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设备网络2中的测量源C的测量器22C是独立状态的模拟测量器(例如,图12所示的双针型千分表),测量源C为了通过有线通信将测量数据CC发送到IoT中继装置21,采用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的结构。
该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由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构成,并且,从云提供运营商至少提供用于执行后面详述的测量数据输入功能的处理程序,由此,由云利用运营商的测量作业者所利用。
测量作业者通过独立状态的测量器22C以预定的间隔测量例如部件的尺寸,在发送所输入的测量数据CC时,在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中显示图13A或图13B中示出一例的测量数据输入画面251。该测量数据输入画面251包括基准值显示部252、数值选择部253、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以及模式切换部255等。
参照图13A,测量作业者通过模式切换部255的模式按钮指定第一模式,在输入由测量器22C测量的测量数据CC时,在测量数据输入画面251中的基准值显示部252中显示预定的基准值(例如,0.015)。该基准值表示在与测量源C对应的工序中测量的部件的尺寸(单位:mm)的基准(目标值),通过测量作业者的数字键操作等,预先登记(存储)在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的存储器中。
另外,在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中,作为实测值的候补,显示0.01X。在此,与0.01X内的“X”对应的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以空白的状态通过闪烁光标来显示。测量作业者在实测值例如为0.019时,从数值选择部253中的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并指定与基准值(0.015)和实测值(0.019)之差(0.004)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4”。由此,与由数值选择部253指定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与基准值的相加相应的数值显示在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结果,在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中显示与实测值的全部数位对应的测量数据0.019。
若测量作业者确认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中显示的测量数据并指定确定按钮256,则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通过有线通信将测量数据显示部254所显示的测量数据0.019作为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CC发送到IoT中继装置21。
IoT中继装置21与上述的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为了请求转换后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处理,经由第一通信网络5,对云计算系统3发送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
在该第一模式中,能够使测量作业者从数值选择部253中的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与基准值和实测值之差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限定性地进行输入。
接着,参照图13B,测量作业者通过模式切换部255的模式按钮指定第二模式,在输入由测量器22C测量的测量数据CC时,在测量数据输入画面251中的基准值显示部252中显示预定的基准值(例如,0.015)。该基准值表示在与测量源C对应的工序中测量的部件的尺寸(单位:mm)的基准(目标值),通过测量作业者的数字键操作等,预先登记(存储)在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的存储器中。
另外,在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中,作为实测值的候补,显示0.01X。在此,与0.01X内的“X”对应的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以空白的状态通过闪烁光标来显示。测量作业者在实测值例如为0.014时,从数值选择部253中的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并指定与基准值(0.015)和实测值(0.014)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数值“4”。由此,由数值选择部253指定的数值显示在测量数据显示部254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结果,在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中显示与实测值的全部数位对应的测量数据0.014。
若测量作业者确认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中显示的测量数据并指定确定按钮256,则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通过有线通信将测量数据显示部254所显示的测量数据0.014作为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CC发送到IoT中继装置21。
IoT中继装置21与上述的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为了请求变换后的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的处理,经由第一通信网络5,对云计算系统3发送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DD。
在该第二模式中,能够使测量作业者从数值选择部253中的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与基准值和实测值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数值,进行限定性的直接输入。
此外,在上述的测量数据输入功能的第一模式以及第二模式中,虽然能够从数值选择部253中的数值显示排列中分别选择与预定的基准值和实测值之差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以及与作为预定的基准值和实测值的不同部分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限定性地进行输入,但也可以通过闪烁光标的移动操作,选择输入与低位的多个数位对应的数值。
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理解并能够实施上述的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的硬件结构,因而省略图示以及说明。在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中,为了逻辑地实现上述的测量数据输入功能,在闪存中预先安装测量数据输入处理程序作为应用程序。然后,在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中,以电源接通或者测量作业者的指示为契机,处理器(CPU)将该处理程序展开到RAM来执行。
即,在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中,以电源接通或者测量作业者做出指示为契机,启动处理程序,处理器执行接下来描述的测量数据输入处理。
[处理S141(参照图14)]显示测量数据输入画面251,读出预先存储于存储器的基准值(例如,0.015)并显示于基准值显示部252。
[处理S142]当测量作业者通过模式切换部255的模式按钮指定第一模式时,将0.01X显示于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作为实测值的候补。在此,与0.01X内的“X”对应的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以空白的状态通过闪烁光标进行显示。
[处理S143]当测量作业者从数值选择部253中的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并指定与基准值(0.015)和实测值(0.019)之差(0.004)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4”时,将基准值(0.015)与对应于最低位的数位的数值“4”相加,显示在测量数据显示部254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在测量数据显示部254中显示与实测值的全部数位对应的测量数据0.019。
[处理S144]若测量作业者指定确定按钮256,则作为测量数据CC,通过有线通信向IoT中继装置21发送测量数据0.019mm。
[处理S145]另外,在测量作业者通过模式切换部255的模式按钮指定了第二模式时,作为实测值的候补,将0.01X显示于测量数据显示部254。在此,与0.01X内的“X”对应的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以空白的状态通过闪烁光标进行显示。
[处理S146]当测量作业者从数值选择部253中的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并指定了与基准值(0.015)和实测值(0.014)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数值“4”时,将所指定的数值“4”显示在测量数据显示部254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将与实测值的全部数位对应的测量数据0.014显示于测量数据显示部254。
[处理S147]若测量作业者指定确定按钮256,则作为测量数据CC,通过有线通信向IoT中继装置21发送测量数据0.014mm。
在上述的第1变型例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即使在包括独立状态的测量器22C的测量源C存在于设备网络2的情况下,测量数据输入装置25也能够将来自该测量源C的测量数据CC发送到IoT中继装置21,从而反映到由云计算系统3提供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
上述第1变型例也能够应用于在后面详述的第2变型例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
[一实施方式的第2变型例]
接着,一并参照图15、图16、以及图17对上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的第2变型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分散配置在制造现场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各工序的质量状况的多个测量源A、B、C内的测量器22A、22B是数字测量器,经由所连接的无线发送机23A、23B,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测量数据AA、BB发送到无线接收机24。无线接收机24接收从测量源A、B发送的测量数据AA、BB,以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状态输入到IoT中继装置21。另外,说明了多个测量源A、B、C内的测量器22C是模拟测量器,通过有线通信将测量数据CC发送到IoT中继装置21。
在图15所示的第2变型例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多个测量源A、B、C内的测量器22A、22B是数字测量器(例如,图16所示的测量仪器),经由所连接的无线发送机23A、23B,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测量数据AA、BB发送到无线接收机24。但是,在无线发送机23A、23B与无线接收机24之间的无线通信区间中,存在受到制造现场内的环境等的影响而测量数据AA、BB缺损的情况。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每个据点的IoT中继装置21还包括用于修复这样的测量数据的缺损的数据缺损修复功能。
IoT中继装置21例如在经由无线接收机24收集从测量源A的无线发送机23A发送的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AA时(参照图10中的处理S81),作为数据缺损修复功能,预先设定为将接收到的测量数据AA显示于测量数据接收确认画面211(参照图17)。
另外,IoT中继装置21在收集测量数据AA时,作为数据缺损修复功能,在无法以预定的间隔接收测量数据AA的情况下,为了向测量作业者通知测量源A与IoT中继装置21之间的无线通信区间中的数据缺损的发生,预先设定为将通信异常消息(例如,发生超时)显示于测量数据接收确认画面211。
测量作业者通过确认通信异常消息未显示于测量数据接收确认画面211,能够识别IoT中继装置21中的测量数据AA的正常接收。另一方面,测量作业者在通信异常消息显示于测量数据接收确认画面211时,判断为发生数据缺损,为了再次进行测量而操作测量器22A的再测量按钮。
在图17所例示的测量数据接收确认画面211中,通过测量源A的测量器22A对同一部件的3个部位进行尺寸测量,作为测量数据AA,表示从测量源A向IoT中继装置21发送的状态迁移,但也可以是对于1个部位的尺寸测量。
在上述的第2变型例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中,在测量源与IoT中继装置21之间存在无线通信区间,即使在发生了数据缺损的情况下,通过使来自该测量源的测量数据能够再次发送到IoT中继装置21,也能够反映到由云计算系统3提供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
上述的第2变型例也能够应用于图11所示的第1变型例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1。
[其他的变型例]
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第1变型例、以及第2变型例中的处理作为能够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而提供,能够经由CD–ROM或软盘等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以及通信线路来提供。
另外,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第1变型例、以及第2变型例中的各处理也可以选择其任意的多个或全部进行组合来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 2:设备网络
3:云计算系统 4:阅览者利用终端 5:第一通信网络
6:第二通信网络 21:IoT中级装置 22A、22B、22C:测量器
23A、23B:无线发送机 24:无线接收机
25:测量数据输入装置 31:IoT集线器
32:SaaS型云 DB1:测量数据库
251:测量数据输入画面 211:测量数据接收确认画面

Claims (23)

1.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具备多个IoT中继装置和云计算系统,
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并包括: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各自不同的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
将收集的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装置;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请求对转换后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处理的装置,
所述云计算系统包括:
接收从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装置;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装置;以及
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装置,
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以及
数值选择部,用于显示,以便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至少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之差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将与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至少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和所述基准值的相加所对应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IoT中继装置。
2.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具备多个IoT中继装置和云计算系统,
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并包括: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各自不同的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
将收集的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装置;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请求对转换后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处理的装置,
所述云计算系统包括:
接收从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装置;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装置;以及
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装置,
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以及
数值选择部,用于进行显示,以便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数值,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
将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定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IoT中继装置。
3.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具备多个IoT中继装置和云计算系统,
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并包括: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各自不同的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
将收集的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装置;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请求对转换后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处理的装置,
所述云计算系统包括:
接收从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装置;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装置;以及
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装置,
还包括: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的至少一个在收集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时,显示用于使测量作业者确认所述测量源与所述IoT中继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区间中的数据缺损发生状况的确认画面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中,
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具有各自不同的数据长度,并且,至少包括所述测量源中的测量值作为项目,
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具有预定的数据长度,并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作为预定的项目:确定所述云计算系统的利用运营商的识别信息、确定与所述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的识别信息、确定所述测量源的识别信息、所述测量源中的测量值、以及测量时刻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中,
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采用逻辑树形式的分层结构累积在所述测量数据库中,其中,以确定所述云计算系统的利用运营商的识别信息为起点、以确定与所述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的识别信息以及确定所述测量源的识别信息为分支点、以所述测量源中的测量值以及测量时刻信息为终点。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中,
通过统计性工序管理分析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使得能够对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选择性地进行图表显示、数据显示、以及监控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中,
所述云计算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监控显示中进行所述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的持续监视,在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可视显示进行警报通知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中,
所述云计算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监控显示中进行所述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的持续监视,在超过了预定界限阈值的接近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可视显示进行预警通知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测量源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测量器,
所述云计算系统是SaaS型云,
所述IoT中继装置是IoT网关,
所述通信网络是IP网络。
10.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的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各自不同的格式的测量数据的步骤,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
将收集的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步骤;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请求对转换后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处理的步骤,
所述云计算系统进行如下处理:
接收从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步骤;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步骤,
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及
数值选择部,进行显示,以便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至少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之差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将与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至少与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和所述基准值的相加所对应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的步骤;以及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IoT中继装置的步骤。
11.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配置在每个据点的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处理: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各自不同的格式的测量数据的步骤,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所述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
将收集的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步骤;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请求转换后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处理的步骤,
云计算系统处理:
接收从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步骤;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步骤,
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及
数值选择部,进行显示,以便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数值,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将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的步骤;以及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IoT中继装置的步骤。
12.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的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各自不同的格式的测量数据的步骤,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
将收集的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转换为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步骤;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请求对转换后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处理的步骤,
云计算系统进行如下处理:
接收从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步骤;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步骤,
还进行如下处理:所述多个IoT中继装置的至少一个在收集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时,显示用于使测量作业者确认所述测量源与所述IoT中继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区间中的数据缺损的发生状况的确认画面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所述不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具有各自不同的数据长度,至少包括所述测量源中的测量值作为项目,
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具有预定的数据长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作为预定的项目:确定所述云计算系统的利用运营商的识别信息、确定与所述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的识别信息、确定所述测量源的识别信息、所述测量源中的测量值、以及测量时刻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11、12或13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以采用逻辑树形式的分层结构累积在所述测量数据库中,其中,以确定所述云计算系统的利用运营商的识别信息为起点、以确定与所述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的识别信息以及确定所述测量源的识别信息为分支点、以所述测量源中的测量值以及测量时刻信息为终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通过统计性工序管理分析对所述共同格式的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使得能够对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选择性地进行图表显示、数据显示、以及监控显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所述云计算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监控显示中进行所述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的持续监视,在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可视显示进行警报通知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所述云计算系统还包括,在所述监控显示中进行所述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的持续监视,在超过了预定界限阈值的接近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可视显示进行预警通知的步骤。
18.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具备多个中继装置和云计算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发挥IoT网关的功能,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并包括: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测量数据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测量数据以请求对所收集的所述测量数据的处理的装置,
所述云计算系统包括:
接收从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装置;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装置;以及
对所述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装置,
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及
数值选择部,以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至少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之差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的方式进行显示,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
将与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至少与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和所述基准值的相加所对应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中继装置。
19.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其具备多个中继装置和云计算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发挥IoT网关的功能,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并包括: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测量数据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测量数据以请求对所收集的所述测量数据的处理的装置,
所述云计算系统包括:
接收从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装置;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装置;以及
对所述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装置,
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及
数值选择部,以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数值的方式进行显示,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
将与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中继装置。
20.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发挥IoT网关功能并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的多个中继装置分别处理: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测量数据的步骤,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测量数据以请求对所收集的所述测量数据的处理的步骤,
云计算系统处理:
接收从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步骤;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步骤,
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及
数值选择部,以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至少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之差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的方式进行显示,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将与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至少与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和所述基准值的相加所对应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的步骤;以及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中继装置的步骤。
21.一种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方法,其中,
发挥IoT网关功能并配置在每个所述据点的多个中继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收集从多个测量源发送的测量数据的步骤,其中,所述多个测量源分散配置在与制造现场对应的据点内的各工序中并测量所述各工序的质量状况;以及
通过通信网络发送所述测量数据以请求对所收集的所述测量数据的处理的步骤,
云计算系统进行如下处理:
接收从所述多个中继装置分别发送的所述测量数据,在测量数据库中以分层结构进行汇集处理的步骤;
按照每个合并对象对汇集处理的所述测量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处理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测量数据的聚合分析处理的结果进行显示处理,并根据来自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显示请求将显示处理结果发送到所述阅览者利用终端的步骤,
所述多个测量源的至少一个包括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显示用于将由独立状态的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作为测量数据而输入的画面,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的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以及
数值选择部,以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数值的方式进行显示,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将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的步骤;以及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所述测量数据发送到所述中继装置的步骤。
22.一种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是显示用于将由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输入为测量数据的画面的测量数据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及
数值选择部,以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至少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之差内的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的方式进行显示,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
将与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至少与最低位的数位对应的数值和所述基准值的相加所对应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测量数据进行发送。
23.一种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是显示用于将由测量器获得的实测值输入为测量数据的画面的测量数据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画面包括:
基准值显示部,显示预定的基准值;
测量数据显示部,以空白状态显示至少最低位的数位位置作为所述实测值的候补;以及
数值选择部,以能够从数值显示排列中选择指定与所述基准值和所述实测值的不同部分对应的数值的方式进行显示,
所述测量数据输入装置:
将由所述画面中的所述数值选择部指定的数值显示在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中的空白状态的数位位置,
当有测量作业者的确认指示时,将显示于所述测量数据显示部的所述实测值的全部数位作为测量数据进行发送。
CN201880022345.3A 2017-04-03 2018-04-03 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 Pending CN1104948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3943 2017-04-03
JP2017073943A JP6363246B1 (ja) 2017-04-03 2017-04-03 測定ソリューション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PCT/JP2018/014199 WO2018186373A1 (ja) 2017-04-03 2018-04-03 測定ソリューション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4886A true CN110494886A (zh) 2019-11-22

Family

ID=62976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2345.3A Pending CN110494886A (zh) 2017-04-03 2018-04-03 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05544A1 (zh)
JP (1) JP6363246B1 (zh)
CN (1) CN110494886A (zh)
DE (1) DE112018001854T5 (zh)
WO (1) WO20181863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6752B (zh) * 2019-06-27 2021-05-01 日商物聯網Ex股份有限公司 Iot連接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0565B2 (ja) * 2018-11-01 2022-0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工程管理装置および工程管理方法および工程管理プログラム
EP4018621A4 (en) * 2019-09-12 2022-10-12 Jabi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SECURE IoT DEVICE APPLICATIONS
JP6928400B1 (ja) * 2020-07-29 2021-09-01 株式会社テクロック・スマー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測定ソリューション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WO2023281600A1 (ja) * 2021-07-05 2023-01-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機械と相互通信可能に接続される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91986A (ja) * 2010-03-15 2011-09-2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データ管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WO2013051080A1 (ja) * 2011-10-03 2013-04-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現場管理方法および現場管理装置
CN103246694A (zh) * 2012-02-08 2013-08-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数据管理系统、管理数据提取方法及用于管理数据提取的存储介质
JP2015093063A (ja) * 2013-11-12 2015-05-18 照雄 今井 歯科検査装置
CN104991501A (zh) * 2015-07-12 2015-10-21 石永丽 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仪器远程故障诊断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7149U (zh) * 1977-08-19 1979-03-10
JPH07178654A (ja) * 1993-12-21 1995-07-18 Canon Inc 製造プロセス工程の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JP4056032B2 (ja) * 1999-10-27 2008-03-05 株式会社東芝 プラント機器管理装置
JP2003090742A (ja) 2001-07-05 2003-03-28 Yokogawa Electric Corp 測定データ表示システム
US7417764B2 (en) * 2001-08-16 2008-08-26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seminating color ink and colorant formulas
JP2003272074A (ja) 2002-03-18 2003-09-26 Seiko Epson Corp 計測データ収集装置
JP2006323505A (ja) * 2005-05-17 2006-11-30 Sony Corp 製造履歴監視システム及び製造履歴監視方法
US20090089247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Terrence Lynn Blevi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tandardize data properties in a process control environment
US8732627B2 (en) * 2012-06-18 2014-05-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erarchical wafer quality predictive modeling
US10122596B2 (en) 2012-09-07 2018-11-0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management engine for use with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KR101977441B1 (ko) 2013-05-08 2019-05-10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가상화 브로커 및 콘텍스트 정보를 이용한 자원들의 가상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870592B2 (en) * 2014-03-18 2018-01-16 Cantech Industries, Llc Process energy intensity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 system
JP6440571B2 (ja) 2015-05-28 2018-12-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SaaS間データ連携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SaaS間データ連携支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91986A (ja) * 2010-03-15 2011-09-2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データ管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WO2013051080A1 (ja) * 2011-10-03 2013-04-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現場管理方法および現場管理装置
CN103246694A (zh) * 2012-02-08 2013-08-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数据管理系统、管理数据提取方法及用于管理数据提取的存储介质
JP2015093063A (ja) * 2013-11-12 2015-05-18 照雄 今井 歯科検査装置
CN104991501A (zh) * 2015-07-12 2015-10-21 石永丽 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仪器远程故障诊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6752B (zh) * 2019-06-27 2021-05-01 日商物聯網Ex股份有限公司 Iot連接系統、資訊處理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8001854T5 (de) 2019-12-24
JP6363246B1 (ja) 2018-07-25
US20210105544A1 (en) 2021-04-08
JP2018180599A (ja) 2018-11-15
WO2018186373A1 (ja)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4886A (zh) 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
CN110325979A (zh) 测量解决方案服务提供系统
CN110868336B (zh)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94217B (zh) 告警分析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381890A (zh) 告警信息关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35582A (zh) 物联网巡检设备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JP6927557B2 (ja) 管理システム
CN105184886A (zh) 一种云数据中心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
CN110996259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智慧垃圾监控清运方法及装置
JP2015032152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8085589A (ja) 診断方法、診断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WO2017104119A1 (ja) ログ分析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488877A (zh) 一种用于能源服务平台的工业能耗可视化系统
CN112910696A (zh) 一种网络拓扑自动化建模分析方法
CN112000548A (zh) 大数据组件的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570210B2 (ja) 測定ソリューション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JP7047621B2 (ja) オペレ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オペレーション方法
JP6583871B2 (ja) 測定ソリューション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JP6492207B2 (ja) 測定ソリューション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JP2014078134A (ja) センサ情報高速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サ情報高速処理・表示システム
CN113835961B (zh) 告警信息监控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10282824A1 (en) Technologies for mapping a set of criteria
CN116166499A (zh) 数据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09450103A (zh) 压板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5222181A (zh) 机器人运营状态监控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42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