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3820B - 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3820B
CN110493820B CN201910906782.8A CN201910906782A CN110493820B CN 110493820 B CN110493820 B CN 110493820B CN 201910906782 A CN201910906782 A CN 201910906782A CN 110493820 B CN110493820 B CN 110493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window
random access
determining
target terminal
transmission d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67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3820A (zh
Inventor
刘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C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 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Co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 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67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3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3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3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3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3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本发明实施例避免了增加GPS硬件成本以及增加随机接入阶段造成的系统带宽,在降低了系统复杂性的同时,准确地分辨出目标用户为近距离用户或远距离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自组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为避免小区内干扰,来自同一子帧但不同频域资源的不同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信号,到达基站(eNodB)的时间基本上是对齐的。eNodeB只有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范围内收到起始的上行信号,才能正确解码。因此为了满足上行同步要求,来自同一子帧不同UE的信号到达eNodeB的起始时间位置都在CP范围内。
为保证eNodeB侧的接收时间同步,LTE系统提出了上行定时提前(Uplink TimeAdvance)机制。eNodeB通过测量每个UE的上行传输时延来确定该UE的上行发送的提前量。eNodeB通过控制UE的发送提前量,来控制不同距离的UE的信号到达eNodeB的时间。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两种技术方案确定UE的传输时延,其一,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检测获取传输时延;其二,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信号辅助获取UE的传输时延。但当小区半径超过前导序列所能覆盖的距离时,通过PRACH检测获取传输时延,当检测到循环位移较小时,无法分辨出近距离用户还是远距离用户;采用GPS信号辅助获取UE的传输时延,增加了GPS硬件成本,以及增加了信令和控制开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实现了在降低系统复杂性的同时,准确地检测出目标终端为近距离用户或远距离用户。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
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
在所述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所述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时延评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所述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该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传输时延评估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传输时延评估方法。
本发明通过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内时,根据第二检测窗对应的随机接入循环前缀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并根据随机接入信号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避免了增加GPS硬件成本以及增加随机接入阶段造成的系统带宽,在降低了系统复杂性的同时,准确地分辨出目标有效为近距离用户或远距离用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LTE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LTE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PRACH检测流程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PRACH检测的不同信号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RACH发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时序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时延评估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评估传输时延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传输时延评估装置来执行,其中,该方法可由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通信节点中。其中,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
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
其中,目标终端可以理解为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比如,目标终端可以为UE,也可以为ipad、笔记本电脑等需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设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用于LTE系统,在实施例中,目标终端为支持2G、3G、4G或5G的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LTE系统的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由两部分组成:循环前缀(CP)和preamble序列。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LTE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preamble包括CP和preamble序列。其中,循环前缀的长度用Tcp表示,preamble序列的长度用TSEQ表示。
表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TE随机接入前导参数示意表。如表1所示,不同的格式所对应的Tcp和TSEQ是不同的。
表1一种LTE随机接入前导参数示意表
Preamble format T<sub>CP</sub> T<sub>SEQ</sub>
0(1subframe) 3168·T<sub>s</sub> 24576·T<sub>s</sub>
1(2subframes) 21024·T<sub>s</sub> 24576·T<sub>s</sub>
2(2subframes) 6240·T<sub>s</sub> 2·24576·T<sub>s</sub>
3(3subframes) 21024·T<sub>s</sub> 2·24576·T<sub>s</sub>
4*(for TDD only) 448·T<sub>s</sub> 4096·T<sub>s</sub>
5 36864Ts(1200us) 2*24576Ts(1600us)
6 36864Ts(1200us) 24576Ts(800us)
如表1所示,格式(format)5和format 6用于支持超过150公里的远距离传输。图3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LTE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不同格式的preamble在时域上所占的子帧数是不一样的,format0占1个子帧,format1和format2占2个子帧,format3占3个子帧。不同的preamble可能有不同的CP。循环前缀越大,对延迟的容忍度就越大。在随机接入之前,UE的上行同步还未建立,并且UE在小区中的位置并不确定,因此,此时上行定时是不确定的。上行定时的不确定性正比于小区半径,每1km有大约6.7μs的传输延迟(6.7μs/km)。
在LTE里,前导码序列集合包括根序列和由该根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计算过程分为两个大的步骤:
(1)生成一个ZC(Zadoff-Chu)根序列,作为一个基准序列;(2)将基准序列进行循环移位,生成63个不同的循环序列
如果在(2)中根据基准序列得到的移位序列不足63个,则重新进入(1),生成下一个基准序列,以及新的基准序列相应的移位序列,直至满足64个前导码序列为止。
S120、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
其中,第一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在实施例中,在基站接收到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之后,对随机接入信号中的前导序列配置检测窗,记为第一检测窗。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窗可利用PRACH检测流程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图4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PRACH检测流程图。如图4所示,对前导序列依次进行前处理、去CP、FFT、子载波解映射、相关运算、PDP计算、峰值检测和定时估计,以得到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其中,前处理包括:频率校正和滤波/降采样;相关运算包括:共轭相乘和IDFT。具体的,在完成PRACH信号的频率搬移,将其搬移至零频附近;然后去除P-PRACH信号的循环前缀;将时域的接收信号变换到频域;取出P-PRACH对应频域位置的信号;将将频域接收信号与本地根序列作共轭点乘,将共轭点乘的结果作IFFT变换到时域。计算时域相关值的模平方,并分天线作归一化,然后作多天线合并。在搜索窗内,搜索PDP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并与门限比较,判断当前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P-PRACH信号。在检测到峰值的情况下,在搜索窗起始点和PDP最大值位置之间,搜索第一个大于门限的PDP值,以此作为当前P-PRACH信号所对应的定时调整量。
S130、在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
其中,第二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循环前缀序列。在实施例中,在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其中,第二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循环前缀序列。其中,预设范围为预先设置的时延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序列最大支持的小区半径大约为120公里。若UE一直处于最大支持的小区半径之内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通过测量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获取循环位移,从而可计算出传输时延。但如果需要支持0~150公里覆盖范围内的传输时,基站如果使用原有的PRACH检测算法,当检测到循环位移较小时,无法分辨是近距离用户(0~30km)还是远距离用户(120~150km)。图5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PRACH检测的不同信号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空中信号A和空中信号B到达eNodeB的时间正好相差0.8ms时,基站通过检测窗估算出来的循环位移off是一样的,因此无法给出信号的准确传输时延。增加序列长度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相应的会增加随机接入阶段的系统带宽,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采用本实施中的技术方案,在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即循环前缀序列对应的检测窗。其中,预设范围与距离小区中心的距离范围有关。示例性地,预设范围为(0,200us)。可以理解为,在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0,200us)的情况下,将无法分辨出目标终端处于距离小区中心较近(即0~30km)还是处于距离小区中心较远(即120~150km)的位置。在实施例中,将第一检测窗的位置向前滑动,以得到对应的循环前缀序列的第二检测窗。
S140、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其中,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可以理解为对第二检测窗进行相关运算得到的峰值。在实施例中,在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超过预设门限值的情况下,则认为目标终端处于距离小区中心较近的位置;在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不超过预设门限值的情况下,则认为目标终端处于距离小区中心较远的位置。
S150、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与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其中,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指的是目标终端与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在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在距离小区中心较近的位置,则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即为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即在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的基础上,不需另加800us;在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在距离小区中心较远的位置,则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为在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的基础上,需另加800us。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内时,根据第二检测窗对应的随机接入循环前缀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并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避免了增加GPS硬件成本以及增加随机接入阶段造成的系统带宽,在降低了系统复杂性的同时,准确地分辨出目标有效为近距离用户或远距离用户。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作具体解释。如图6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210、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
S220、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
其中,第一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S230、在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定时位置。
其中,前导序列定时位置指的是第一检测窗的起始位置。在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确定第二检测窗,可预先获取第一检测窗的起始位置。
S240、将前导序列定时位置朝第一预设方向滑动预设时长,得到第二检测窗的起始位置。
其中,第二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循环前缀序列。在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检测窗的起始位置之后,将第一检测窗向前滑动预设时长,即可得到第二检测窗的起始位置。其中,一个前导序列的长度为800us,可选地,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800us,即将前导序列定时位置朝前滑动800us,即可得到第二检测窗的起始位置。
S250、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S260、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和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0、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
S320、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
其中,第一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S330、在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
其中,第二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循环前缀序列。
S340、确定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与预设门限值的比对结果。
在实施例中,预设门限值指的是峰值阈值。其中,预设门限值可以为一个预先设定的数值,也可以为第一检测窗对应的相关峰值。具体的,将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两者之间的比对结果。
S350、根据对比结果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其中,S350包括:S3501-S3502:
S3501、在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目标终端所属距离范围为第一距离范围。
在实施例中,在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时,表明目标终端距离小区中心较近,即第一距离范围为小于120公里的范围。
S3502、在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目标终端所属距离范围为第二距离范围。
在实施例中,在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时,表明目标终端距离小区中心较远,即第二距离范围为超过120公里的范围。
S360、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在实施例中,在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为第一距离范围的情况下,表明目标终端距离小区中心较近,则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属于第一传输时延范围,即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在小于800us的范围之内;在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为第二距离范围的情况下,表明目标终端距离小区中心较远,则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属于第二传输时延范围,即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在大于800us的范围之内。可以理解为,在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属于第一传输时延范围内,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时延即为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而在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属于第二传输时延范围内,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时延即为在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的基础上,需另加800us。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实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传输时延评估方法作进一步说明。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0、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
S420、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
其中,第一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S430、在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
其中,第二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循环前缀序列。
S440、确定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
其中,S440包括S4401-S4404:
S4401、生成本地的预设长度的ZC序列。
其中,本地的预设长度的ZC序列指的是基站接收到的随机接入信号中时域序列。在实施例中,预设长度为1024点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对随机接入信号的采样率是1.28兆,则1.28*800=1024,即取1024点长度的ZC序列。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RACH发射框图。如图9所示,将839点ZC基序列执行图9中IDFT之前的处理后,生成1024点时域ZC序列,图9中DFT的长度=839,IDFT的长度NDFT=1024。之后,将1024点ZC序列保存在本地,记为xu,u=1...U,U为本地序列数。如果需要检测多个preamble,则需要存储多个1024点的ZC序列,用于第二检测窗的滑动相关。
S4402、将随机接入信号中的时域数据与ZC序列进行滑动相关,得到滑动相关值。
其中,按照下述随机接入信号中的时域数据与ZC序列之间的关系式,得到滑动相关值:
Figure BDA0002213503520000131
其中,y为时域数据,zu为第u个本地的ZC序列的xu与时域数据的相关值,V为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个数,(.)*表示复数共轭。
在实施例中,将事先保存下来的接收采样数据(即时域数据),根据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preamble定时位置往前推1200us,作为检测窗2的起始位置,截取比800us稍长的接收采样数据跟preamble对应的本地1024点ZC序列进行滑动相关。
S4403、将滑动相关值取模平方,得到时域信道功率。
在实施例中,对滑动相关值取模平方,得到时域信道功率Pu
其中,Pu(l)=|zu(l)|2
S4404、将时域信道功率中的最大峰值,作为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
在实施例中,从时域信道功率中找到最大峰值,作为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
S450、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S460、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在实施例中,将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若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接近于预设门限值,则认为preamble的延时较小,目标终端跟基站之间距离较近;否则,认为preamble的延时较大,目标终端跟基站之间距离较远。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时序示意图。在实施例中,以支持0~150公里覆盖范围内的传输为例,给出新的PRACH检测过程。如图10所示,列出了远距离节点和近距离节点的对比PRACH时序图。如果目标终端与基站距离比较近,则第二检测窗中能包含Tcp的大部分数据,相关后会出现明显的峰值;如果目标终端与基站距离比较远,则第二检测窗数据包含较少的Tcp内容,相关后峰值相对较小。第二检测窗的位置是不固定的,需要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的峰值位置往前推来做一次相关,而且位置也不是与第一检测窗紧密相连。第二检测窗的时间位置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分别列出了距离小于中心0km跟距离小区中心120km的两个用户的接入时序图,以及距离小区中心30km跟距离小区中心150km的两个用户的接入时序图。
在距离小区中心(0~30km)跟距离小区中心(120km~150km)的两个用户(即用户终端)在接入时,到达基站的延时对于第一检测窗是相同的,会发生混淆或者冲突。当第一检测窗检测到preamble延时为(0,200us),则需要执行第二检测窗的处理,如果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超过预设门限值,则认为preamble的往返延时(Round Trip Time,RTT)就是(0,200us),目标终端跟基站之间距离为(0,30km);如果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不超过预设门限值,则认为preamble的RTT延时为(800us,1000us),目标终端跟基站之间距离为(120km,150km)。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检测窗检测到preamble延时不在(0,200us)范围内,不会发生混淆或者冲突,则不需要进行第二检测窗的处理。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时延评估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适用于评估传输时延的情况,该装置可以由硬件/软件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通信节点中。其中,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510、检测模块520、第一确定模块530、第二确定模块540和第三确定模块550。
其中,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
检测模块520,用于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第一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第一确定模块530,用于在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第二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循环前缀序列;
第二确定模块540,用于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第三确定模块550,用于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内时,根据第二检测窗对应的随机接入循环前缀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并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避免了增加GPS硬件成本以及增加随机接入阶段造成的系统带宽,在降低了系统复杂性的同时,准确地分辨出目标有效为近距离用户或远距离用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第二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循环前缀序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定时位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前导序列定时位置朝第一预设方向滑动预设时长,得到第二检测窗的起始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与预设门限值的比对结果;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对比结果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四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在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目标终端所属距离范围为第一距离范围;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目标终端所属距离范围为第二距离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传输时延评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之后,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之前,确定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四确定模块,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本地的预设长度的ZC序列;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将随机接入信号中的时域数据与ZC序列进行滑动相关,得到滑动相关值;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将滑动相关值取模平方,得到时域信道功率;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将时域信道功率中的最大峰值,作为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五确定单元,包括:
按照下述随机接入信号中的时域数据与ZC序列之间的关系式,得到滑动相关值:
Figure BDA0002213503520000171
其中,y为时域数据,zu为第u个本地的ZC序列的xu与时域数据的相关值,V为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个数,(.)*表示复数共轭。
上述传输时延评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时延评估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节点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处理器610和存储器620。该基站中的处理器6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2中以一个处理器610为例,基站中的处理器610和存储器6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2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该基站中的存储器6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传输时延评估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11所示的传输时延评估装置中的模块,包括:接收模块510、检测模块520、第一确定模块530、第二确定模块540和第三确定模块550)。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基站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传输时延评估方法。
存储器6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6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通信节点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时,程序进行如下操作:
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上述通信节点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传输时延评估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在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根据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根据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
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
在所述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所述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定时位置;
将所述前导序列定时位置朝前滑动预设时长,得到第二检测窗的起始位置;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号采用的是格式format5和format6,并且,format5和format6支持超过150公里的远距离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述第二检测窗对应随机接入循环前缀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与预设门限值的对比结果;
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包括:
在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大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所属距离范围为第一距离范围;
在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目标终端所属距离范围为第二距离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之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包括:
生成本地的预设长度的ZC序列;
将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的时域数据与所述ZC序列进行滑动相关,得到滑动相关值;
将所述滑动相关值取模平方,得到时域信道功率;
将所述时域信道功率中的最大峰值,作为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的时域数据与所述ZC序列进行滑动相关,得到滑动相关值,包括:
按照下述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的时域数据与所述ZC序列之间的关系式,得到滑动相关值:
Figure FDA0003883850780000021
其中,y为时域数据,zu为第u个本地的ZC序列的xu与时域数据的相关值,V为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个数,(.)*表示复数共轭。
8.一种传输时延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利用预先配置的第一检测窗检测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时延在预设范围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窗确定对应的第二检测窗;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窗的相关峰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号中前导序列的传输时延和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范围,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所属距离或和所述随机接入信号的往返延时;
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检测窗检测到的前导序列定时位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前导序列定时位置朝前滑动预设时长,得到第二检测窗的起始位置;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号采用的是格式format5和format6,并且,format5和format6支持超过150公里的远距离传输。
9.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传输时延评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传输时延评估方法。
CN201910906782.8A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493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782.8A CN110493820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782.8A CN110493820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3820A CN110493820A (zh) 2019-11-22
CN110493820B true CN110493820B (zh) 2022-12-20

Family

ID=68559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6782.8A Active CN110493820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38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6786B (zh) * 2020-03-17 2022-04-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fpga的小区搜索粗同步的实现方法
CN113596068B (zh) * 2020-04-30 2022-06-14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tcp连接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3259192B (zh) * 2021-04-08 2022-08-3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信号传输时延的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888047B (zh) * 2021-04-29 2021-08-06 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 Prach信号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28271B (zh) * 2023-06-28 2023-08-29 极芯通讯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检测窗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6933722B (zh) * 2023-09-19 2023-12-08 浪潮(山东)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线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5247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 configurable random access channel structure for range extension in a wireless com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00694B (zh) * 2012-01-09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4254100B (zh) * 2013-06-25 2017-12-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定时提前量的测量方法
CN103346829B (zh) * 2013-07-01 2016-04-20 北京大学 兼容lte模式卫星通信初始随机接入两步时延测量方法
CN103929825A (zh) * 2014-04-30 2014-07-16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zc序列的多用户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3820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3820B (zh) 一种传输时延评估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和存储介质
CN107820273B (zh) 一种检测D2D中sidelink的同步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US8391131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the random access transmission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EP3119049B1 (en) Detecting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eambles in a long term evolu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768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JP5993095B2 (ja) 干渉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39861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21241A1 (en) Uplink synchronization timing devi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41686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feedback for location time of flight
US7586976B1 (en) Initial ranging detection for OFDMA systems
CN115002894B (zh) 上行定时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78213B (zh) 一种lte上行频偏估计的方法
CN103841072A (zh) 用于检测prach所接收数据中的前导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91079B (zh) 非相干联合捕获方法及装置
CN111901274A (zh) 一种到达时间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8047B (zh) Prach信号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118111A1 (zh) 信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15361260A (zh) 一种prach接收机前端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372298B (zh) 一种无线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3438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frequency offs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42042B1 (ko) 단말 간 통신에서의 반송파 주파수 옵셋 추정과 단말 정보 검출 방법
KR20110009552A (ko) 다중 셀 간섭에 강인한 프레임 동기 획득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셀 탐색 방법
CN107517175B (zh) 上行频偏纠正方法和装置
KR101441597B1 (ko) 고속 퓨리에 변환기 기반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오차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US20220394780A1 (en) Random access preamble detection for propagation de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Jia

Inventor after: Yang Yi

Inventor before: Liu 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