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0568A - 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0568A
CN110490568A CN201810463437.7A CN201810463437A CN110490568A CN 110490568 A CN110490568 A CN 110490568A CN 201810463437 A CN201810463437 A CN 201810463437A CN 110490568 A CN110490568 A CN 110490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
resource
account number
target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634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0568B (zh
Inventor
鲍东坡
王松健
邓建威
费强
吴锐洲
曾丹
陈宁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634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0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0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0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0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0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2Bill distribution or pay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其中,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IAP,即in-App Purchase,是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付费的模式,在苹果iOS系统、安卓Android系统、WindowsPhone等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中都有相应的实现,其仅支持应用内的虚拟增值服务;GW即IAP在Android平台推出的应用内支付解决方案,英文全称Google Wallet,简称GW,也是仅支持应用内的虚拟增值服务。
上面提及的两种支付渠道,商户每新增一个服务项,就需要在发布前,在提供IAP服务和GW服务的公司的商户管理后台注册物品ID、并设置相应的物品价格,在注册阶段,需要人工注册、人工审核、能够注册的ID数量有限且注册时效性差,全程依赖物品ID和票据,管理起来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的换取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其中,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对象的换取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其中,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换取单元,用于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换言之,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的对象,可以复用同一标识集合中的标识,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对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对象的换取方法的硬件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象的换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象的标识集合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象的标识集合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象的标识队列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象的换取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象的换取系统的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8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8D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8E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物品换取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象的换取装置的示意图;
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者术语适用于如下解释:
支付渠道:支付服务提供商,如IAP,GW,即时通讯中的支付,支付软件中的支付等,都可以称之为支付渠道。
平台:支付服务的调用方,如承载在即时通讯应用等中的小程序、公众号等,或者是一个平台级的应用,如即时通讯应用、社交应用等。
商户:即在平台上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开发商、运营方或个人。
无记名票据Bearer Instrument,“记名票据”的对称,出票人在签发票据时,在票据上没有记载收款人的姓名或名称的票据,无记名票据的记载方式是,“将票面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或“将票面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来人”,或者在票据上的收款人栏中不作任何记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的换取方法的方法实施例。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对象的换取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服务器101和终端103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101通过网络与终端103进行连接,可在服务器101上或独立于服务器101设置数据库105,用于为服务器101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上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城域网或局域网,终端103并不限定于PC、手机、平板电脑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对象的换取方法可以由终端103来执行,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象的换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终端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
上述目标帐号可用于表示用户,当用户在平台上发起交易,即换取第一对象时,就会生成上述的第一请求(或称为支付订单、订单、交易记录等);对象为可交易、交换、售卖的对象,具体而言可以为虚拟对象(如服务、电子信息等)、实体对象(如商品、物品等);虚拟资源为可用于交易服务、商品等的资源,如法定货币、平台上允许使用的虚拟货币、购物券、优惠券、金币、积分等。
步骤S204,响应于第一请求,终端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
支付渠道的交易记录和扣费建立在其物品管理体系上,也即它们将实际的增值服务,虚拟化成了物品项,在IAP服务和GW服务的商户管理后台,相关技术中,商户每新增一个服务项(如服务、商品)就需要在发布前,在提供IAP服务和GW服务的公司的商户管理后台注册物品ID(即对象的标识)、并设置相应的物品价格(即所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在商户应用中,用户交易时,通过商户支付系统客户端购买这些虚拟物品来实现对增值服务的购买。
相关技术中的两种支付渠道,诞生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支持一对一的基本支付场景,即一个用户在一个应用(或商户)的交易,同时,这两种支付渠道的交易记录和扣费建立在其物品管理体系上,也即它们将实际的增值服务,虚拟化成了物品项,在IAP服务和GW服务的商户管理后台,商户每新增一个服务项,就需要在发布前,在提供IAP服务和GW服务的公司的商户管理后台注册物品ID、并设置相应的物品价格,在商户应用中,用户交易时,通过商户支付系统客户端购买这些虚拟物品来实现对增值服务的购买。购买成功后,iOS、Android等系统平台返回无记名票据,在验证票据的合法性后,再根据票据中的物品ID来进行虚拟服务的发货,并反馈到商户支付系统后台。
可见,相关技术中是以服务项和价格两个维度进行物品管理的,随着物品项的增加,基于物品ID的支付体系,在每次商户上线新服务前,都必须到渠道后台注册新物品ID,以建立物品ID与服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商户上线进度;物品ID的总数量是有限制的,小程序等平台的物品ID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在急剧增长的业务面前,按照渠道提供的基础方案,物品ID很快就会成为新商户拓展的瓶颈。在注册阶段,需要人工注册、人工审核、能够注册的ID数量有限且注册时效性差,全程依赖物品ID和票据,管理起来效率较低。
不同于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仅从价格这一个维度来实现物品管理,为每一个价格(虚拟资源的数量)申请多个物品ID(即多个对象的标识),是所有该价格的服务对应同一组物品ID,而不是一个服务对应于一个物品ID,此后,所有为该价格的物品ID均从这多个物品ID中进行选择,即使新增了服务项,依然可以从这组物品ID中进行选择,而不用为其新增物品ID,从而可以解决上述瓶颈问题。
步骤S206,终端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例如,将物品ID通过上述的IAP服务和GW服务的接口传入提供支付服务的服务器。
可选地,在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之后,可在应用客户端的目标界面显示提示信息,应用客户端为第一应用(如即时通讯应用、社交应用等)的客户端,目标界面为在应用客户端中显示的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第二应用不同于第一应用,如为小程序,英文名Mini Program,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在第一应用的客户端中使用的应用,用户可以通过在客户端中用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小程序,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的操作是否成功。
上述实施例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对象的换取方法由终端103来执行为例进行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对象的换取方法也可以由服务器101来执行,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步骤的执行主体由终端103替换为了商家或者平台的服务器101,本发明实施例的对象的换取方法也可以是由服务器101和终端103共同执行。其中,终端103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对象的换取方法也可以是由安装在其上的客户端来执行。
通过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6,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换言之,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的对象,可以复用同一标识集合中的标识,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对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移动支付等领域,IAP和GW等是用于虚拟增值服务的重要支付渠道,但是受限于提供IAP服务和GW服务的公司的政策,目前在iOS和Android平台的所有虚拟增值支付场景,均须要用IAP/GW等渠道来进行支付和交易,但这两种支付渠道是基于提供IAP服务和GW服务等的公司自己的账户体系构建起来的,渠道本身的能力仅能支持简单虚拟货币或道具的购买场景,对于目前的平台级单应用,如应用中小程序等交易场景限制很多,其中这两种渠道最重要的短板,即是他们均是基于无记名票据的支付体系,票据无法与用户、商户订单关联,若不同交易之间互相冲突,则会导致用户的交易无法正常发货。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在应用、应用中小程序等平台级的应用内,解决支付渠道的短板,利用技术的手段,解决无记名票据的订单匹配和交易冲突,为平台级、多商户应用提供简装的支付能力。下面结合图2所示的步骤进行详述,其中,在步骤S202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用户在客户端上发起交易时,终端获取目标帐号请求交易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
在步骤S204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响应于第一请求,终端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
可选地,当目标帐号重复发起对第一对象的交易请求、且前一次支付未成功的情况下,可以仍然为其分配第一标识,以继续进行付款,尽可能的防止物品ID标识被耗尽。
相关技术的缺陷在于,在注册阶段,需要人工注册、人工审核、能够注册的ID数量有限且时效性差,且无法建立有效的订单管理系统,全程依赖物品ID和票据,管理起来效率较低,例如,基于物品ID的支付体系,在每次商户上线新服务前,都必须到渠道后台注册新物品ID,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商户上线进度;物品ID的总数量是有限制的,小程序的物品ID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在急剧增长的业务面前,按照渠道提供的基础方案,物品ID很快就会成为新商户拓展的瓶颈。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可以预先为不同资源数量(或称价格)申请好可复用的标识集合(用于保存物品ID、或称标识),可选地,可在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之前,获取多个资源数量;创建多个资源数量对应的多个标识集合,其中,多个标识集合中每个标识集合对应多个资源数量中的一个资源数量,如图3所示,在数据库中,可以为资源数量1至资源数量p分别创建标识集合1至标识集合p,每个标识集合中包括申请到的多个物品标识(如物品ID1、物品ID2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创建多个资源数量对应的多个标识集合包括按照如下方式创建多个资源数量中每个资源数量对应的标识集合,可包括如下步骤1-步骤2:
步骤1,获取与第二资源数量对应的换取次数,换取次数为一类对象(也即具备相同价格的物品的对象的集合)在目标时间段(可理解为一个时间周期)内被使用第二资源数量的虚拟资源换取的次数,也即某个价格的使用频率,第二资源数量为多个资源数量中当前进行处理的资源数量。
步骤2,按照换取次数为第二资源数量创建对应的一个标识集合,在第二资源数量对应的换取次数大于另一个资源数量对应的换取次数的情况下,为第二资源数量创建的一个标识集合中标识的数量大于为另一个资源数量创建的一个标识集合中标识的数量,如图4所示,如果资源数量1>资源数量2,那么u>(v+1)。
一种可选地实施例,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确定具备相应数量的标识的标识集合,如y=kx+b,y表示标识集合中标识的数量,k为放大系数,x为换取次数(或称为交易次数),b为预置的常数;再如,可以将换取次数划分为多个次数区间,为每个区间配置一个标识的数量,进而可以根据当前换取次数所属的区间来确定对应的标识集合的标识的数量。
在预先申请好标识集合之后,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可包括如下步骤1-步骤2:
步骤1,从多个标识集合中查找与第一资源数量对应的目标标识集合,其中,多个标识集合中任意两个标识集合对应的资源数量不同,第一资源数量为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
步骤2,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与前一次响应请求时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的标识不同。
可选地,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第一标识包括如下步骤S21-步骤S22:
步骤S21,在目标标识集合中存在未使用过的标识的情况下,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未使用过的标识为第一标识。
步骤S22,在目标标识集合中不存在未使用过的标识的情况下,根据使用时间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第一标识,使用时间为目标标识集合中的标识在最近的一次被传入资源转移接口时的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使用时间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第一标识包括以下之一:
1)获取目标标识集合中的第三标识为第一标识,第三标识为目标标识集合中使用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长最长的标识,换言之,优先选取上次使用距离当前时间最长的;
2)获取目标标识集合中的第四标识为第一标识,第四标识为目标标识集合中使用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长达到目标阈值的标识,换言之,优先选取时间间隔到了某个阈值的;
3)根据第四标识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第一标识,目标标识集合为多个对象的标识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的标识队列,在第四标识为标识队列的对尾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标识为标识队列的队首的标识,在第四标识不为标识队列的对尾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标识为标识队列中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确定的第四标识的后一标识,换言之,可以将目标标识集合中所有标识循环使用,如图5所示,如对于标识集合1中的物品ID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物品ID1位于队首,物品IDu位于对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规避了渠道方的物品ID注册的时效和数量限制,极大的方便了平台级业务上多商户的接入,提高了便捷性和可用性。
在步骤S206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如图6和图7所示,对于IAP/GW的商户管理后台,商户支付系统后台与商户支付系统客户端进行交互传递物品ID,商户支付系统客户端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如IAP/GW支付接口)传入第一标识(也即物品ID),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与,例如,将物品ID通过上述的IAP服务和GW服务的接口传入提供支付服务的服务器。
正如前文所述,相关公司给其各自的系统平台提供的应用内支付方案缺陷甚多,其在小程序的场景下,遇到的问题还包括:如果将物品ID在不同的商户间复用,同等价格的服务使用同样的物品ID,由于支付票据不记名,且无法与商户订单系统绑定,则当支付票据到来时,假如,用户在多个商户曾经尝试过支付等价商品,则发货系统无法正确匹配订单,正确的发货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同一物品的上一笔交易没有结束时,受系统限制,应用无法再发起同一物品ID的下一次交易,这也导致一旦有商户出现发货服务宕机,容易引起其他商户服务受损的连锁反应,这对平台级应用建立稳定高效的交易系统是无法接受的。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之后,可获取资源转移接口返回的响应信息(如支付票据),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发货,响应信息用于指示成功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到对象;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
可选地,在诸多标识(物品ID)的使用过程中,根据支付票据中的物品ID,如何计算出真正的用户订单就至关重要,毕竟物品ID是复用的,必须用一定的模糊撮合策略,来找到物品ID对应的订单,在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可按照如下方式找到物品ID对应的订单(如请求):
1)在存在第二请求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帐号的指示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第二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二对象、且在响应第二请求时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二对象获取的标识为第一标识,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为不同的对象。
可选地,根据目标帐号的指示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可包括:向用户的目标帐号发送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帐号从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中选取所换取的对象,也即选择其所支付的订单具体是哪个订单;在用户选择好之后,获取目标帐号的指示信息,确定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对象为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
2)在不存在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为第一对象。
可选地,在用户选择要发货的订单后,即在根据目标帐号的指示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之后,可删除第二请求和第二请求中与目标帐号换取的对象对应的请求之外的请求,也即剩余的订单直接废弃,防止影响下一轮的订单撮合。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规避了渠道方的物品ID注册的时效和数量限制,极大的方便了平台级业务上多商户的接入,提高了便捷性和可用性;针对无记名票据的支付渠道本身不支持多商户系统的局限,利用物品ID轮询、订单撮合和用户保底确认的方式,建立了移动平台上平台级多商户支付系统;商户在平台级应用上发布,只需聚焦自身业务,支付渠道的接入、问题规避、多种不同渠道的统一接口调用完全由平台解决。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小程序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渠道方推荐的,使用账户余额的方式,即将有限的物品ID作为代币额度来购买,购买后充值入余额账户,再用余额进行商户间的消费和结算,这种方案在单一商户应用中比较常见,但是在小程序场景中,是数以千万计的商户,商户的实际收入来源于小程序中间账户的余额,在体验上有缺陷(会存在用户充值这样一个多余的步骤),在法律上有“二清”风险(指支付公司或银行先将结算款支付给某一个人或某一家公司,再由这家公司或个人结算给商户),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退款问题。
IAP/GW这种支付体系,并非实时结算给平台方,而且在结算的时候,会扣去30%的分成,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费等,这样最终到了平台方,就只有70%不到的费用,这样如果用户的账户在完成了部分消费后需要退款,无法将剩余价值100%退还给用户(因为只收到了70%不到的款项),由此带来的体验和投诉都是无法避免的,而引导用户去渠道方(IAP/GW)退款,渠道方只能以物品为单位退款,而用户在平台上,又消耗了价值只有一部分物品价值的余额,这就会导致平台方的损失,同样也是不能接受的。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对于小程序等平台级应用来说,本方案涉及的产品形态可以让用户流畅、自然的完成支付流程,并得到想要的服务,以完成交易。在产品流程中,步骤如下:
步骤1,小程序开发商,在需要收费的服务中,按照价格,打开展示入口,无需关注具体支付、结算过程的实现,如图8A所示,用户可以在手机上点击第一应用(如即时通讯应用),启动第一应用,进入应用客户端,如图8B所示,应用客户端提供有第二应用(即小程序,如购物应用)的入口,如用户点击图8B所示的“发现”,进入如图8C“小程序”的界面,在该界面可以通过点击“小程序”区域,可跳转到如图8D所示的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进行所需小程序的选择或搜索,如点击“附近的小程序”所在区域后选择所需小程序,也可通过搜索栏搜索所需小程序,被使用过的小程序(如第二应用)可保留在该界面中,便于用户再次使用,当用户点击“第二应用”后,该应用客户端跳转至第二应用的界面(即目标界面),如图8E所示,用户可在该界面选择购买相关商品(即前述的对象);
步骤2,用户在小程序等支付场景中,点击商户提供的支付入口,完成正常支付,如图9所示,当用户点击购买商品6后,该订单的订单信息可通过网络传入服务器端;
步骤3,在用户点击支付后,商户调用支付服务的下单接口,传入他们自己的订单号,完成下单流程,再将下单接口返回的内容,调用标准的支付接口;
步骤4,支付系统根据商户传入的下单信息,拉起IAP/GW支付,完成支付流程,并匹配到正确的商户订单,回调商户进行服务的发货;
步骤5,如果订单匹配失败,需要用户确认未决订单后,再进行发货。
下面从技术侧对上述产品的实现过程进行描述:
在多商户的平台级应用中,如果物品数量足够,商户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能对应到唯一的物品ID,商户间物品ID不会冲突,且新增物品的注册足够便捷(或不用注册),那么移动平台的多商户的支付体系就不会有问题,所以,可先解决的是物品ID数量有限、复用容易冲突,且支付过程互相影响的问题。参见图7,克服上述缺陷的过程如下:
步骤1,在渠道管理后台,可根据IAP/GW的物品注册流程和价格档位流程,预先按照设计的价格档位,注册多个物品,如6元的档位,注册20个(如P1等),12元的档位,注册20个,以此类推;从数据分析用户支付行为,支付较为频繁的价格,根据支付频率申请多个同价位物品,如1元、3元、6元等低价档位,用户可能使用比较频繁,就多注册一些;
步骤2,不同价格的物品ID池不同,互相不影响;
步骤3,商户到支付系统后台下单的时候,支付后台根据订单中心的订单信息,挑选未使用过的物品ID,按照商户传入的支付价格,到物品管理系统的物品ID池内拿到此价格对应的所有物品ID,根据目前本用户的订单情况,给出一个最不容易冲突的物品ID,如从未有过下单记录的物品ID,或者已经很久都没有过支付记录的物品ID,这些物品ID可循环使用,将这个物品ID绑定至商户订单号,并通过渠道对接系统返回给商户系统,可以通过接入CGI(CGI是Web服务器运行时外部程序的规范,按CGI编写的程序可以扩展服务器功能)接口与外部联系;
步骤4,商户系统拿到下单返回的物品ID及其他参数,客户端支付SDK(即软件开发工具包)调用支付接口,完成支付流程。
在诸多物品ID的使用过程中,根据支付票据中的物品ID,如何计算出真正的用户订单就至关重要,毕竟物品ID是复用的,可用一定的模糊撮合策略,来找到物品ID对应的订单。撮合策略如下:
步骤1,物品ID从来没有过用,那么这个物品ID绑定的订单,一定就是需要发货的订单,发货后,此订单标记为已完成,不进入下一次订单撮合的过程;
步骤2,在单用户、单手机的支付过程中,通常用户不会一直尝试支付并取消支付,但假如真的出现这样的场景下,用户不断尝试拉起支付,但并不完成支付过程,物品ID池也总会有被耗尽的时候,此时在用户进行下一次支付尝试的时候,可能会轮回到最初的物品ID来下单,此时用户支付后,就会产生订单冲突,因为一个物品ID下,可能绑定了两个先后不同时间的订单,此时根据支付票据来发货,就无法采取直接撮合的方式,此时就应该在向用户展示冲突的订单,由用户选择要发货的订单,同时,剩余的订单直接废弃,防止影响下一轮的订单撮合;
步骤3,物品ID的复用,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化策略,如已经标记完成的订单,物品ID可以复用,多次同一商户订单号的下单请求,不再更新物品ID,尽可能的防止物品ID被耗尽。
上述方案中,可以通过渠道网关将未决订单(如未付款的订单),发货订单的通知信息反馈给终端的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
1)对渠道的支持方面,虽然本申请的基础是针对IAP/GW渠道所定制,解决的问题也主要是这两个渠道的短板,但是本申请中提及的方案,是不限渠道的,所有的支付渠道都可以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扩展;
2)对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虽然上述实施例以小程序为例进行描述,但是其应用场景可以扩展到所有虚拟增值服务的支付场景,包括在单一应用中的多商户系统和单商户系统;另外,除了IAP和GW两个渠道无法用于现实世界的购物场景之外,由于渠道支持是动态插拔可配置的,此方案同样适用于广大的电商购物等应用场景;
3)对于物品ID冲突的问题,在支付前和支付完成后,在应用本地(即移动设备上),采用数据库、文件等方式,将此物品ID跟订单信息保存起来,以便在发货时,可在本地查找到正确的订单号传递给后台服务器,完成订单匹配和发货;
4)对平台的支持,本申请涉及的方案,不仅适用于移动平台,对于目前所有的其他平台,如PC,Web端,都是支持的。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物品ID复用后引起的冲突,以及渠道方案无法与商户订单建立绑定关系,导致无法正确发货的问题,完成了一套基于无记名票据支付系统的多商户应用内支付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对象的换取方法的对象的换取装置。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对象的换取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001,用于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
第二获取单元1003,用于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其中,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
换取单元1005,用于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单元1001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获取单元1003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4,该实施例中的换取单元1005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06。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
通过上述模块,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换言之,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的对象,可以复用同一标识集合中的标识,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对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获取单元可包括:查找模块,用于从多个标识集合中查找与第一资源数量对应的目标标识集合,其中,多个标识集合中任意两个标识集合对应的资源数量不同,第一资源数量为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获取模块,用于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与前一次响应请求时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的标识不同。
可选地,获取模块还可用于:在目标标识集合中存在未使用过的标识的情况下,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未使用过的标识为第一标识;在目标标识集合中不存在未使用过的标识的情况下,根据使用时间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第一标识,其中,使用时间为目标标识集合中的标识在最近的一次被传入资源转移接口时的时间。
可选地,本申请的装置还可包括,创建单元,用于在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之前,获取多个资源数量,并创建多个资源数量对应的多个标识集合,其中,多个标识集合中每个标识集合对应多个资源数量中的一个资源数量。
上述创建单元可按照如下方式创建多个资源数量中每个资源数量对应的标识集合包括:获取与第二资源数量对应的换取次数,其中,换取次数为一类对象在目标时间段内被使用第二资源数量的虚拟资源换取的次数,第二资源数量为多个资源数量中当前进行处理的资源数量;按照换取次数为第二资源数量创建对应的一个标识集合,其中,在第二资源数量对应的换取次数大于另一个资源数量对应的换取次数的情况下,为第二资源数量创建的一个标识集合中标识的数量大于为另一个资源数量创建的一个标识集合中标识的数量。
可选地,本申请的装置还可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之后,获取资源转移接口返回的响应信息,其中,响应信息用于指示成功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到对象;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
上述的确定单元可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存在第二请求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帐号的指示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其中,第二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二对象、且在响应第二请求时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二对象获取的标识为第一标识,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为不同的对象;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不存在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为第一对象。
上述的第一确定模块还可用于:向目标帐号发送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帐号从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中选取所换取的对象;获取目标帐号的指示信息,确定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对象为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
本申请的装置还可包括删除单元,用于在根据目标帐号的指示确定目标帐号使用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之后,删除第二请求和第二请求中与目标帐号换取的对象对应的请求之外的请求。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物品ID复用后引起的冲突,以及渠道方案无法与商户订单建立绑定关系,导致无法正确发货的问题,完成了一套基于无记名票据支付系统的多商户应用内支付方案。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其中,硬件环境包括网络环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对象的换取方法的服务器或终端。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3、以及传输装置1105,如图11所示,该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1107。
其中,存储器1103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03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对象的换取方法。存储器1103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103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1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上述的传输装置1105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还可以用于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105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网线与其他网络设备与路由器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105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其中,具体地,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
处理器1101可以通过传输装置1105调用存储器1103存储的应用程序,以执行下述步骤:
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
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其中,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
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
处理器1101还用于执行下述步骤:
获取目标标识集合中的第三标识为第一标识,其中,第三标识为目标标识集合中使用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长最长的标识;
获取目标标识集合中的第四标识为第一标识,其中,第四标识为目标标识集合中使用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长达到目标阈值的标识;
根据第四标识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第一标识,其中,目标标识集合为多个对象的标识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的标识队列,在第四标识为标识队列的对尾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标识为标识队列的队首的标识,在第四标识不为标识队列的对尾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标识为标识队列中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确定的第四标识的后一标识。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换言之,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的对象,可以复用同一标识集合中的标识,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对对物品管理体系的管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图11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显示装置等),或者具有与图11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用于执行对象的换取方法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网络中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上。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2,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用于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
S14,响应于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其中,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
S16,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第一标识,来使用目标虚拟资源为目标帐号换取第一对象。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22,获取目标标识集合中的第三标识为第一标识,其中,第三标识为目标标识集合中使用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长最长的标识;
S24,获取目标标识集合中的第四标识为第一标识,其中,第四标识为目标标识集合中使用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长达到目标阈值的标识;
S26,根据第四标识从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第一标识,其中,目标标识集合为多个对象的标识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的标识队列,在第四标识为标识队列的对尾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标识为标识队列的队首的标识,在第四标识不为标识队列的对尾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标识为标识队列中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确定的第四标识的后一标识。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对象的换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用于所述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
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所述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其中,所述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所述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所述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
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所述第一标识,来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为所述目标帐号换取所述第一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所述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包括:
从多个标识集合中查找与第一资源数量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识集合,其中,所述多个标识集合中任意两个标识集合对应的资源数量不同,所述第一资源数量为换取所述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
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与前一次响应请求时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的标识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包括:
在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存在未使用过的标识的情况下,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所述未使用过的标识为所述第一标识;
在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不存在所述未使用过的标识的情况下,根据使用时间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其中,所述使用时间为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的标识在最近的一次被传入所述资源转移接口时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使用时间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包括以下之一:
获取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的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所述使用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长最长的标识;
获取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的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所述使用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长达到目标阈值的标识;
根据第四标识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为所述多个对象的标识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的标识队列,在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标识队列的对尾的标识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标识队列的队首的标识,在所述第四标识不为所述标识队列的对尾的标识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标识队列中按照所述预设顺序排列确定的所述第四标识的后一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所述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资源数量;
创建所述多个资源数量对应的多个标识集合,其中,所述多个标识集合中每个标识集合对应所述多个资源数量中的一个资源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所述多个资源数量对应的多个标识集合包括按照如下方式创建所述多个资源数量中每个资源数量对应的标识集合包括:
获取与第二资源数量对应的换取次数,其中,所述换取次数为一类对象在目标时间段内被使用所述第二资源数量的虚拟资源换取的次数,所述第二资源数量为所述多个资源数量中当前进行处理的资源数量;
按照所述换取次数为所述第二资源数量创建对应的一个标识集合,其中,在所述第二资源数量对应的换取次数大于另一个资源数量对应的换取次数的情况下,为所述第二资源数量创建的一个标识集合中标识的数量大于为所述另一个资源数量创建的一个标识集合中标识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所述第一标识,来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为所述目标帐号换取所述第一对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资源转移接口返回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用于指示成功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为所述目标帐号换取到对象;
确定所述目标帐号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目标帐号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包括:
在存在第二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帐号的指示确定所述目标帐号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请求用于所述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二对象、且在响应所述第二请求时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为所述第二对象获取的标识为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二对象为不同的对象;
在不存在所述第二请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帐号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为所述第一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帐号的指示确定所述目标帐号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包括:
向所述目标帐号发送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帐号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中选取所换取的对象;
获取所述目标帐号的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对象为所述目标帐号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目标帐号的指示确定所述目标帐号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换取到的对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所述第二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中与所述目标帐号换取的对象对应的请求之外的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为所述目标帐号换取所述第一对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应用客户端的目标界面显示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应用客户端为第一应用的客户端,所述目标界面为在所述应用客户端中显示的第二应用的交互界面,所述第二应用不同于所述第一应用,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为所述目标帐号换取所述第一对象的操作是否成功。
12.一种对象的换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帐号的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用于所述目标帐号请求使用所拥有的目标虚拟资源换取第一对象;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从目标标识集合中为所述第一对象获取第一标识,其中,所述标识集合中保存有多个对象的标识,换取所述多个对象中任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与换取所述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相同;
换取单元,用于通过向资源转移接口传入所述第一标识,来使用所述目标虚拟资源为所述目标帐号换取所述第一对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查找模块,用于从多个标识集合中查找与第一资源数量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识集合,其中,所述多个标识集合中任意两个标识集合对应的资源数量不同,所述第一资源数量为换取所述第一对象所消耗的虚拟资源的数量;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与前一次响应请求时从所述目标标识集合中获取的标识不同。
1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810463437.7A 2018-05-15 2018-05-15 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ctive CN110490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3437.7A CN110490568B (zh) 2018-05-15 2018-05-15 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3437.7A CN110490568B (zh) 2018-05-15 2018-05-15 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0568A true CN110490568A (zh) 2019-11-22
CN110490568B CN110490568B (zh) 2023-09-26

Family

ID=68545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63437.7A Active CN110490568B (zh) 2018-05-15 2018-05-15 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056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1360A (zh) * 2020-02-03 2020-06-19 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的退还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325553A (zh) * 2020-02-07 2020-06-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交换资源的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2703A (zh) * 2021-02-24 2021-06-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13589A (zh) * 2020-02-26 2021-08-27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781154A (zh) * 2021-03-19 2021-12-10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回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5568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apparatus suspending and resuming a transaction between an article registration device and a settlement device
US20050038724A1 (en) * 2002-08-30 2005-02-17 Navio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transaction relating to digital assets
US20050038707A1 (en) * 2002-08-30 2005-02-17 Navio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transactions in networks
CN101183454A (zh) * 2007-12-20 2008-05-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商品价格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6156108A (zh) * 2015-04-05 2016-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资源的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70123750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Paypal, Inc. Private virtual object handling
WO2017101008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深圳市银信网银科技有限公司 目标信息的管理方法及其管理设备、管理服务器
CN107115674A (zh) * 2017-03-22 2017-09-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7248221A (zh) * 2017-06-06 2017-10-13 深圳正品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增商品价格确定方法、装置及售货机服务器
CN108038756A (zh) * 2017-12-07 2018-05-15 重庆市无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5568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 apparatus suspending and resuming a transaction between an article registration device and a settlement device
CN1410923A (zh) * 2001-09-28 2003-04-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物品登记设备和结算设备之间挂起和恢复交易的终端装置
US20050038724A1 (en) * 2002-08-30 2005-02-17 Navio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transaction relating to digital assets
US20050038707A1 (en) * 2002-08-30 2005-02-17 Navio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transactions in networks
CN101183454A (zh) * 2007-12-20 2008-05-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商品价格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6156108A (zh) * 2015-04-05 2016-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资源的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70123750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Paypal, Inc. Private virtual object handling
WO2017101008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深圳市银信网银科技有限公司 目标信息的管理方法及其管理设备、管理服务器
CN107115674A (zh) * 2017-03-22 2017-09-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7248221A (zh) * 2017-06-06 2017-10-13 深圳正品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增商品价格确定方法、装置及售货机服务器
CN108038756A (zh) * 2017-12-07 2018-05-15 重庆市无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商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薛涛;邱英;吕毅;: "桌面虚拟化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分析", 金融科技时代, no. 05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1360A (zh) * 2020-02-03 2020-06-19 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的退还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311360B (zh) * 2020-02-03 2023-09-01 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的退还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325553A (zh) * 2020-02-07 2020-06-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交换资源的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25553B (zh) * 2020-02-07 2021-09-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交换资源的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13589A (zh) * 2020-02-26 2021-08-27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032703A (zh) * 2021-02-24 2021-06-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2703B (zh) * 2021-02-24 2024-04-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81154A (zh) * 2021-03-19 2021-12-10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回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0568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0568A (zh) 对象的换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1231722B (zh) 一种网络支付方法及系统
US1095687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east cost acquirer routing for pricing models
EP1199666A1 (en) Dynamic demand management
CN111523870B (zh) 订单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0490572B (zh) 一种支付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1017559A (zh) 一种由买方决定交易条件的商业网络交易平台的建立方法
CN107784540A (zh) 换货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796489A (zh) 一种电影福利发放与核销方法及装置
CN109426955A (zh) 目标对象提供方法、装置及系统
JP3818854B2 (ja) 端株取引支援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0874728A (zh) 网上支付系统、网上支付方法、装置、介质及服务器
WO1999024921A2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s
US2013021874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 of bulk commodities
CN109003163A (zh) 一种商城运营方法及系统
CN108876339B (zh) 基于通证的电子宠物交易方法及装置
CN111340487A (zh) 一种资源结算的方法及装置
JP2006164310A (ja) 株取引仲介方法及び株取引仲介装置
CN109447283A (zh) 一种闲置数字产品的回收寄售系统及方法
CN108564354A (zh) 结算方法、服务平台及服务器
US20150294380A1 (en) Automatic bill issuing system
JP4264497B2 (ja) 無料通話券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TWI649704B (zh) Payment integration method and server for integrated payment
US20040143544A1 (en) Accou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sums of money and bonus points between account memories in an account management system
JP5403664B2 (ja) 仮想マネー管理装置および仮想マネー管理方法ならびに管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