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2967A -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2967A
CN110472967A CN201910703869.5A CN201910703869A CN110472967A CN 110472967 A CN110472967 A CN 110472967A CN 201910703869 A CN201910703869 A CN 201910703869A CN 110472967 A CN110472967 A CN 110472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code
user
information
user terminal
chec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38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2967B (zh
Inventor
李存良
耿志军
郭润增
刘杰
周儒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038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2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2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2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2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2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4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using a pictured code, e.g. barcode or QR-code, being displayed on the M-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涉及移动支付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一二维码,从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识别端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第二二维码是用户端在生成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由于用户端定期刷新二维码,识别端可以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多个二维码中的校验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从而提高了账户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支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背景技术
在支付场景中,经常使用二维码作为用户付款的凭证,常见的有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作为一种图形编码很容易被复制,导致用户账户被盗用,对用户的财产造成威胁。目前采用二维码结合地理位置信息的方法避免二维码被复制,具体为:在二维码中加入用户当前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终端通过判断二维码中的地址位置信息与自身位置的距离,确定二维码是否被复制。但用户端获取地理位置的稳定性较差,同时会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二维码。
发明内容
由于二维码结合位置信息的方法在防止二维码被复制时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二维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包括:
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
所述识别端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
所述识别端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包括:
用户端生成第一二维码并示出,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以使所述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端,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
比对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端,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二维码并示出,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更新模块,用于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以使所述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可选地,所述更新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所述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
可选地,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
所述用户端在接收到截屏请求时,更新示出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为所述第一二维码或所述第二二维码。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校验方法的步骤。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校验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端定期刷新二维码,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其次,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不同时期的二维码中的校验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使二维码在被复制后也不能直接使用,从而提高用户的账户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条形码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二维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支付等场景。
二维码复制:二维码本身是以图片为载体,图片的性质导致其很容易被复制多份。
乘车码:使用在交通场景的二维码,通常包含用户的个人账户信息。
付款码:用来向收款方支付的二维码,通常包含用户的个人账户信息。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用户在使用二维码时,比如采用二维码进行支付或者乘车,二维码容易被复制,比如被截图、被拍照等。复制获得的二维码仍旧可以继续使用,比如不法用户将复制获得的付款码用于付款,从而给用户的财产造成损失。
考虑到二维码之所以会被复制,是因为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后,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没有使用二维码,从而给不法用户提供了复制二维码的时间。其次,识别端只校验一次二维码,就判断出用户是否合法,使得二维码复制后可以直接用于校验并使用。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校验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端生成第一二维码并示出。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一二维码,从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第二二维码是用户端在生成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由于用户端定期刷新二维码,识别端扫描多个二维码并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多个二维码中的校验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使二维码在被复制后也不能直接使用,从而提高用户的账户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校验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包括用户端101、识别端102以及后台服务器103。
用户端101是具备网络通信能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等。用户端101上安装有应用程序,比如支付类应用程序、交通类应用程序等。识别端102为用于收款的机器,比如二维码收款机、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简称POS)机等。后台服务器103为结算扣款的服务器,后台服务器103是一台服务器或若干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云计算中心。用户端101、识别端102以及后台服务器103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场景一、请参见图2,用户在需要支付时,打开用户端101上安装的支付应用程序,然后在支付应用程序中生成付款码,该付款码为第一二维码,付款码具体如图3所示。用户将用户端101中的付款码展示在识别端102的扫描区域。识别端102扫描付款码,从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和第一校验信息。识别端102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再次扫描用户端101示出的付款码,此时付款码为第二二维码,第一二维码和第二二维码为不同的二维码。用户端101更新付款码的时间间隔小于识别端识别并校验付款码的时长。识别端从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判断第一校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确定用户校验通过。识别端102将交易数据发送后台服务器103。后台服务器103根据交易数据进行扣款,并生成交易结果数据。然后将交易结果数据分别发送至用户端101和识别端102,用户端101和识别端102显示交易结果数据。
场景二、用户在乘坐公交车时,打开用户端101上安装的乘车应用程序,然后在乘车应用程序中生成乘车码,该乘车码为第一二维码。用户将用户端101中的乘车码展示在公交车上安装的识别端102的扫描区域。识别端102扫描乘车码,从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和第一校验信息。识别端102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再次扫描用户端101示出的乘车码,此时乘车码更新为第二二维码,用户端101更新乘车码的时间间隔小于识别端识别并校验乘车码的时长。识别端从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判断第一校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确定用户校验通过。识别端102将交易数据发送后台服务器103。后台服务器103根据交易数据进行扣款,并生成交易结果数据。然后将交易结果数据分别发送至用户端101和识别端102,用户端101和识别端102显示交易结果数据。
基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流程可以由用户端和识别端交互执行,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用户端生成第一二维码。
步骤S402,用户端示出第一二维码。
具体地,用户端示出的二维码可以用于支付、乘车等,其中,二维码中包括用户信息和校验信息,分别采用不同的图形几何图形表示。用户端将二维码展示在识别端的扫描区域。
步骤S403,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一二维码,从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
识别端解析第一二维码中用户信息对应的几何图形区域,获得用户信息。识别端解析第一二维码中第一校验信息对应的几何图形区域,获得第一校验信息。
步骤S404,识别端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识别端将从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的用户信息与从后台服务器获得的用户信息进行比对,当两者一致时,则确定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否则确定用户信息校验不通过。
步骤S405,用户端在生成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二维码。
步骤S406,用户端示出第二二维码。
具体地,第一二维码和第二二维码为不同的二维码,用户端每间隔预设时长更新二维码。为了使识别端在对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能及时识别第二二维码,用户端更新二维码的间隔时长可以小于识别端识别以及校验第一二维码的时长。
步骤S407,识别端在对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
第一检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分别是从第一二维码和第二二维码中获取的,第一二维码和第二二维码不相同,因此第一校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不相同。
步骤S408,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由于用户端定期刷新二维码,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其次,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不同时期的二维码中的校验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使二维码在被复制后也不能直接使用,从而提高用户的账户安全。
可选地,上述第二二维码至少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实施方式生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端在生成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
具体地,用户端根据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生成第一二维码,在间隔预设时长后,采用相同的用户信息以及第二校验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其中第一校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不同,第一校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可以是数字、字母、字符等。
进一步地,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从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在确定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与第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端在生成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第一二维码中的标识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
具体地,二维码通过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包括数字、字母、字符等信息,用户端可以从第一二维码中选取部分数据符号作为标识信息,然后基于选取的标识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
进一步地,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识别端从第一二维码中获得标识信息,从第二二维码中获得标识信息,确定第一二维码中的标识信息与第二二维码中的标识信息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由于用户端采用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或标识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故识别端在校验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第一二维码与第二二维码中的校验信息后,可以再比对第一二维码与第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或标识信息是否一致,从而进一步提高校验的复杂度,提高用户账号的安全性。
可选地,用户端在接收到截屏请求时,更新示出的二维码,二维码为第一二维码或第二二维码。
具体实施中,用户端在接收截屏请求时,说明当前存在复制二维码的风险,故可以更新二维码。当更新第一二维码时,可以基于更新后第一二维码生成第二二维码,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场景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验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由用户端、识别端以及后台服务器交互执行,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当用户需要付款时,用户端生成用于付款的第一二维码。
步骤S502,用户端将第一二维码展示在识别端的扫描区域。
步骤S503,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一二维码,从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和第一校验信息。
步骤S504,识别端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步骤S505,用户端在生成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
步骤S506,用户端将第二二维码展示在识别端的扫描区域。
步骤S507,识别端在对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
步骤S508,识别端从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
步骤S509,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且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与第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步骤S510,识别端发送交易数据至后台服务器。
步骤S511,后台服务器根据交易数据进行扣款,并生成交易结果数据。
步骤S512,后台服务器将交易结果数据发送至用户端。
步骤S513,用户端向用户展示交易结果。
步骤S514,后台服务器将交易结果数据发送至识别端。
步骤S515,识别端向商户展示交易结果。
由于用户端定期刷新二维码,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其次,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比对不同时期的二维码中的校验信息和用户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使二维码在被复制后也不能直接使用,从而提高用户的账户安全。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端,如图6所示,该识别端600包括:
识别模块601,用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
校验模块602,用于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
比对模块603,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可选地,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的;
所述比对模块603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以及在确定用户校验通过之前,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一致。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端,如图7所示,该用户端700包括:
处理模块701,用于生成第一二维码并示出,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更新模块702,用于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以使所述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可选地,所述更新模块702具体用于:
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所述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
可选地,所述更新模块702还用于:
所述用户端在接收到截屏请求时,更新示出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为所述第一二维码或所述第二二维码。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80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处理器801与存储器8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图8中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之间通过总线连接为例。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8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8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801通过执行存储器802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前述的校验方法中所包括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801是计算机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计算机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数据,从而进行校验。可选的,处理器8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8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8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8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8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8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校验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
所述识别端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
所述识别端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的;
所述识别端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以及在确定用户校验通过之前,还包括:
所述识别端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
所述识别端确定所述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一致。
3.一种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端生成第一二维码并示出,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以使所述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包括:
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所述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端在接收到截屏请求时,更新示出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为所述第一二维码或所述第二二维码。
6.一种识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
比对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识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维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生成的;
所述比对模块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以及在确定用户校验通过之前,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一致。
8.一种用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二维码并示出,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第一二维码,从所述第一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更新模块,用于在生成所述第一二维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二维码并示出,以使所述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二维码,从所述第二二维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2或3~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2或3~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703869.5A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Active CN110472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3869.5A CN110472967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03869.5A CN110472967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2967A true CN110472967A (zh) 2019-11-19
CN110472967B CN110472967B (zh) 2022-04-29

Family

ID=68509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3869.5A Active CN110472967B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296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1377A (zh) * 2019-12-23 2020-05-01 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支付中防止二维码盗刷的方法
CN113094671A (zh) * 2021-04-14 2021-07-09 广州炒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个人云存储设备的授权方法、装置及个人云存储设备
CN113177788A (zh) * 2021-04-29 2021-07-27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基于扫码支付的交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9410A1 (zh) * 2015-04-21 2016-10-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服务器和登录系统
CN106101140A (zh) * 2016-08-04 2016-11-09 上海指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7808286A (zh) * 2017-10-18 2018-03-16 厦门吉比特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的安全验证方法
CN108681896A (zh) * 2018-03-29 2018-10-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二维码的展示、识别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69410A1 (zh) * 2015-04-21 2016-10-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服务器和登录系统
CN106101140A (zh) * 2016-08-04 2016-11-09 上海指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7808286A (zh) * 2017-10-18 2018-03-16 厦门吉比特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的安全验证方法
CN108681896A (zh) * 2018-03-29 2018-10-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二维码的展示、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1377A (zh) * 2019-12-23 2020-05-01 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支付中防止二维码盗刷的方法
CN113094671A (zh) * 2021-04-14 2021-07-09 广州炒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个人云存储设备的授权方法、装置及个人云存储设备
CN113094671B (zh) * 2021-04-14 2023-09-29 广州炒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个人云存储设备的授权方法、装置及个人云存储设备
CN113177788A (zh) * 2021-04-29 2021-07-27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基于扫码支付的交易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2967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9005B (zh) 区块链实现的方法和系统
US1029919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nnection
RU2625050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ризнания транзакций доверенными
CN110472967A (zh)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CN112749957A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权利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US2018005318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authorization response
KR102086001B1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저작물 유통 이력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CN109711847B (zh) 近场信息认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50142533A1 (en) Method for location-based vehicle parking management and parking-fee payment enforcement
CN108416670A (zh) 信贷配单方法及服务器
JP2009518740A (ja) スマートカード
CN107590870A (zh) 基于信用的高速收费方法和装置
JP6773909B2 (ja) エンティティ情報検証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8399543A (zh) 支付卡的绑定方法、信任评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389383A (zh) 服务请求的支付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019326A (zh) 基于区块链的发票真伪验证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10027308A1 (en) Bank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Application For Banking Processing Stored Therein
WO2016180185A1 (zh) 销售终端pos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631662A (zh) Nfc支付方法、nfc支付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4951933A (zh) 一种安全支付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741070B (zh) 一种基于网证的账户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180101840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consolidated registration of payment cards
JP2000357191A (ja) 電子地図のサービス提供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0428033A (zh)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KR102086000B1 (ko) 비디지털 저작물의 동일성 판단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