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1140A -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1140A
CN106101140A CN201610629595.6A CN201610629595A CN106101140A CN 106101140 A CN106101140 A CN 106101140A CN 201610629595 A CN201610629595 A CN 201610629595A CN 106101140 A CN106101140 A CN 106101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ick response
derivative
mark
response code
cert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95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1140B (zh
Inventor
何嘉智
谢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eal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eal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eal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eal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295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1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1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1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其中,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预先获取至少一个预设初始二维码,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携带预设初始标识,当初始二维码只有一个的时候,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获取各个待认证二维码中携带的待认证标识;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当算法比对结果存在并与所述关联关系一致时,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通过提示信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能够在提高认证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均非常重视的问题,各种各样的信息认证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当前,比较常用的信息认证技术往往是通过验证预先设置的口令来实现的。例如,口令设置和认证的过程均可以在服务器中进行。用户可以预先在服务器中设置验证口令,该验证口令例如可以是数字密码或者指纹信息。用户后续则需要向服务器提供正确的验证口令,便可以访问服务器中的内容或者对服务器中的内容进行修改。
上述信息认证的技术当前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例如,用户使用的IC卡、ID卡中可以集成通信芯片,通过将IC卡、ID卡放置于专用设备上,从而可以与后台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用户通过在专用设备上输入数字密码,从而可以由后台服务器鉴别当前的用户是否具备访问后台数据的权限。当认证通过后,用户便可以进行后续的例如转账、消费或者查询等活动。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信息认证技术往往存在以下弊端:由于当前的IC卡和ID卡中的通信芯片比较容易复制,一旦通信芯片被复制,任何人均可以对后台数据进行访问和修改,这将无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能够在提高认证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预先获取至少一个预设初始二维码,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携带预设初始标识,其中,所述预设初始标识之间建立关联关系;当初始二维码只有一个的时候,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当初始二维码至少二个时,可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其中,各个衍生二维码中分别携带衍生标识;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获取各个待认证二维码中携带的待认证标识;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当算法比对结果存在并与所述关联关系一致时,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通过提示信息。
优选地,在线上服务器中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或在所述客户端中进行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
优选地,在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算法关系,重新生成初始二维码与初始二维码的认证标识;重新生成衍生二维码与衍生二维码的认证标识。
优选地,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具体包括: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构成键值对,并保存构成的所述键值对。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具体包括:获取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相对应的键值对,并从所述键值对中提取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衍生标识;将提取的所述至少一个衍生标识中的各个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进行对比;或者,所述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具体包括:当初始二维码至少二个时,可将所述预设初始标识中的各个预设初始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进行对比。
优选地,所述目标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匹配具体包括:所述目标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同;或者,所述目标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之间满足预设算法关系。
优选地,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包括动态二维码;相应地,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具体包括:将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拆分为预设帧数的图像;将所述预设帧数的图像中包含的二维码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认证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初始二维码获取单元,用于预先获取预设初始二维码,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携带预设初始标识;所述预设初始标识之间建立关联关系;衍生二维码生成单元,当初始二维码只有一个的时候,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当初始二维码至少二个时,用于可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其中,各个衍生二维码中分别携带衍生标识;关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认证标识接收单元,用于获取各个待认证二维码中携带的待认证标识;认证单元,用于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当算法比对结果存在并与所述关联关系一致时,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通过提示信息。
优选地,在所述关联关系建立单元之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二维码动态变化单元,用于在间隔时间段之后,重新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并用重新生成的衍生二维码替换原先生成的衍生二维码。
优选地,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还包括联系信息;相应地,当所述各个衍生标识中均不存在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匹配的目标衍生标识时,所述服务器还包括:认证失败单元,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失败提示信息以及所述联系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信息认证的方法和服务器,可以将多个预设初始二维码或至少一个初始二维码与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相关联,需要扫描至少一个初始二维码以及可选扫描一个或多个衍生二维码才能获取认证信息,大大加强了认证的安全程度,可以适用于儿童监护、保险柜等许多领域。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信息认证的装置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请参阅图1,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先获取至少一个预设初始二维码,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携带预设初始标识,其中,所述预设初始标识之间建立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可以印刷或者存储于各种物品上,例如儿童的衣服、笔记本电脑或者机密文件上。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可以是随机生成的,在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印刷或者存储于物品上之后,该预设初始二维码便可以与所述物品相绑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保证某个物品的安全性时,在获取该物品之后,可以通过客户端对该物品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所述客户端可以是安装了识别二维码软件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手、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所述客户端可以与负责信息认证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在所述客户端扫描了该物品上的二维码之后,便可以将扫描的二维码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物品上的二维码便可以是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来的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之后,便可以通过常用的二维码解码手段提取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携带的预设初始标识。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可以是一个唯一的字符串,该字符串可以是物品出厂时预先设置的,例如该字符串可以是该物品的出厂编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的二维码也可以采用客户端中的算法进行解码提取预设初始标识,该提取出来的预设初始标识可以与采用服务器所提取的预设初始标识相同。
步骤S2:当初始二维码只有一个的时候,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当初始二维码至少二个时,可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其中,各个衍生二维码中分别携带衍生标识。
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二维码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有一个初始二维码的时候,必须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而当初始二维码为多个的时候,可以选择性地生成或不生成衍生二维码。若有多个初始二维码,可以将多个初始二维码分配出去。当生成所述衍生二维码之后,可以将这些衍生二维码分配给具有权限的人群。例如,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印刷于儿童衣服上,那么在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买回该儿童衣服后,可以用客户端扫描该儿童衣服上的二维码,从而向所述服务器发送预设初始二维码。在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之后,可以将所述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分配给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又例如,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可以印刷于笔记本电脑上,那么当用户购买了该笔记本电脑之后,同样可以用客户端扫描该笔记本电脑上的二维码。进而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一个衍生二维码,并将该衍生二维码分配给购买该笔记本电脑的用户。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生成的衍生二维码同样可以分别携带衍生标识。所述衍生标识可以通过对衍生二维码进行解码得到。需要说明的是,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可能并不具备实际含义,其可能仅仅是一段唯一的字符串,而该字符串可以不具备任何实际意义,该字符串的作用就是唯一标识其对应的衍生二维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可以是动态二维码,该动态二维码的每一帧图像均可以显示一个静态的二维码。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可以视为多个静态二维码的集合,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携带的预设初始标识也可以视为多个标识的集合。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述初始二维码拆分为预设帧数的图像。例如,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包括10帧图像,每帧图像均显示一个静态的二维码,那么便可以将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拆分为10帧图像。这样,便可以将所述预设帧数的图像中包含的二维码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也就是说,将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拆分为10帧图像之后,这10帧图像中包含的10个静态二维码便可以作为10个衍生二维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为静态二维码,则可以对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的编码信息进行修改,从而得到新的二维码。得到的新的二维码便可以作为衍生二维码。具体地,可以将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每一列的编码信息通过向固定方向移动预设位数的方式重新进行排序,生成新的编码信息。例如,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某一列的编码信息为1001110001,那么可以将该编码信息向左移动2位,从而形成新的编码信息00111000110。这样,对每一列的编码信息均进行类似处理,从而可以生成新的二维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衍生二维码同样可以在客户端处生成。当客户端扫描了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之后,便可以直接在客户端中生成对应的衍生二维码。
步骤S3: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可以构成键值对(key-value),其中,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可以为键(key),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衍生标识可以为值(value)。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信息认证的安全性,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或者间隔一段时间重新生成衍生二维码。具体地,在生成衍生二维码的预设时长之后,可以重新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并用重新生成的衍生二维码替换原先生成的衍生二维码。这样,与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相关联的衍生二维码可以定期更换,从而进一步保证信息认证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用户在客户端处手动重新生成衍生二维码。在手动生成了新的衍生二维码之后,新生成的衍生二维码可以替换服务器中保存的原始衍生二维码,从而保证衍生二维码的同步更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每次打开客户端时,所述衍生二维码也可以重新生成。这样,每当用户打开客户端的衍生二维码界面时,均会生成一个新的衍生二维码,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信息认证的安全性。
步骤S4:获取各个待认证二维码中携带的待认证标识。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需要认证某个用户是否具备使用或者看管某个物品的权限时,可以利用客户端依次扫描该物品上的待认证的用户提供的待认证二维码。所述客户端在扫描了待认证二维码后,可以识别出所述待认证二维码中携带的待认证标识,从而可以将待认证标识发送至服务器或在客户端中采用算法进行识别。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中,当警察需要对携带儿童的监护人员的身份进行认证时,可以先扫描儿童衣服上的二维码,然后再扫描监护人员提供的二维码。其中,儿童衣服上的二维码可以是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当儿童衣服被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购买回来后,可以将儿童衣服上的预设初始二维码提交至服务器处,服务器从而可以生成多个衍生二维码。这些衍生二维码可以分配给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这样,当警察需要对携带儿童的监护人员的身份进行认证时,监护人员提供的二维码则可以是待认证的二维码,通过将该待认证的二维码提交至服务器,服务器便可以将待认证的二维码与衍生二维码进行比对,从而核实当前监护人员是否是儿童的合法监护人。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中,保管机密文件的保险柜,带有摄像头,当保险柜依次扫描各个二维码,并通过后才能打开,则此时,各个二维码均可视为初始二维码,各个二维码之间建立有关联关系,当服务器或者客户端发现存在关联关系时,则可以发出认证通过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中,当需要对一份机密文件的查阅者的身份进行认证时,可以先扫描机密文件上的二维码,然后再扫描查阅者提供的二维码。其中,机密文件上的二维码可以是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查阅者提供的二维码则可以是待认证的二维码。
步骤S5: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当算法比对结果存在并与所述关联关系一致时,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通过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待认证标识后或者客户端采用算法对待认证标识进行比对后,便可以判断提供所述待认证标识的人员是否具备权限。
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待认证标识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时,能够提高待认证标识的人员为具备权限的人员。
其中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与至少一个衍生标识相关联,而能够提供所述衍生标识的人员才是具备权限的人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述待认证标识与各个衍生标识一一对比,判断所述各个衍生标识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匹配的目标衍生标识。如果存在,则表明提供所述待认证标识的人员具备权限。因此,当所述各个衍生标识中存在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匹配的目标衍生标识时,服务器可以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通过提示信息。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是通过键值对的形式进行存储时,可以获取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相对应的键值对,并从所述键值对中提取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衍生标识。然后则可以将提取的所述至少一个衍生标识中的各个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进行对比。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匹配可以是所述目标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同,或者是所述目标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之间满足预设算法关系。所述预设算法关系可以是应用于不同字符串之间的加密算法,例如DES3算法或AES算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还可以包括联系信息,所述联系信息可以是物品购买者对应的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这样,当所述各个衍生标识中均不存在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匹配的目标衍生标识时,表明当前提供待认证标识的人员不具备权限,那么当前该物品很有可能处于失窃状态。这样,服务器可以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失败提示信息以及所述联系信息,从而方便认证人员能够根据提供的联系信息将物品归还至具备权限的用户处。当然,上述包含联系信息的方案仅仅是本申请一个可实施的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时候为了保护隐私,也可以不包含所述联系信息。这样,所述服务器便可以仅向客户端返回认证失败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和所述衍生二维码可以是完全平等的,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和所述衍生二维码均可以作为信息认证的凭据。在进行信息认证时,可以依次扫描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和所述衍生二维码,当所有的二维码均正确时,便可以完成信息认证的过程。例如,当前有一份机密文件,其对应三个认证二维码,只有当这三个认证二维码均通过认证时,才可以阅读该机密文件。在这种情况下,这三个认证二维码中则可以没有预设初始二维码和衍生二维码的概念,这三个认证二维码可以互为配对方,只有在这三个认证二维码均通过认证时,才能完成整个信息认证的过程。
上述对本申请的描述主要是从服务器这一侧来阐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同样可以应用于离线认证的系统。在离线认证的系统中,可以按照预设算法,建立多个二维码之间相互解密的关联关系。具体地,后一个二维码可以作为前一个二维码的解密二维码。也就是说,在利用客户端扫描了第一个二维码之后,可以生成一个待解密的认证条件。此时,只有继续扫描第二个二维码才能解开所述待解密的认证条件。同样地,扫描了第二个二维码之后,又可以生成新的待解密的认证条件,这样就需要依次扫描后续的多个二维码,直至所有的二维码均按照预设的顺序扫描完毕,才可以完成整个信息认证的过程。
在本申请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中,当警察怀疑携带儿童的监护人员的身份时,可以要求其出示待认证二维码,这样通过扫描儿童衣服上的预设初始二维码以及所述待认证二维码,便可以判断当前的监护人员是儿童的合法监护人还是拐卖人口的非法人员。如果是非法人员,警察便可以根据服务器反馈的联系信息与儿童的合法监护人取得联系。
请参阅图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息认证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初始二维码获取单元100,用于预先获取预设初始二维码,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携带预设初始标识;所述预设初始标识之间建立关联关系;
衍生二维码生成单元200,当初始二维码只有一个的时候,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当初始二维码至少二个时,用于可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其中,各个衍生二维码中分别携带衍生标识;
关联关系建立单元300,用于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
认证标识接收单元400,用于获取各个待认证二维码中携带的待认证标识;
认证单元500,用于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当算法比对结果存在并与所述关联关系一致时,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通过提示信息。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关联关系建立单元之300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二维码动态变化单元310,用于在间隔时间段之后,重新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并用重新生成的衍生二维码替换原先生成的衍生二维码。
在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还包括联系信息;相应地,当所述各个衍生标识中均不存在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匹配的目标衍生标识时,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认证失败单元600,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失败提示信息以及所述联系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均与步骤S1至S5中的描述一致,这里便不再赘述。
由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将预设初始二维码中的预设初始标识与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的衍生标识进行关联,那么在进行信息认证时,可以先扫描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然后再扫描用户提供的待认证的二维码,从而可以将扫描得到的预设初始标识和待认证标识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进一步地可以判断所述待认证标识是否与上述衍生标识中的一个标识相匹配,从而可以判定用户提供的待认证的二维码是否有效。本发明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来进行信息认证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认证的效率。同时,由于预设初始二维码及其对应的衍生二维码均在服务器端存储,并且认证的过程也在服务器端进行,从而保证了信息认证的安全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预先获取至少一个预设初始二维码,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携带预设初始标识,其中,所述预设初始标识之间建立关联关系;
当初始二维码只有一个的时候,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当初始二维码至少二个时,可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其中,各个衍生二维码中分别携带衍生标识;
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
获取各个待认证二维码中携带的待认证标识;
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当算法比对结果存在并与所述关联关系一致时,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通过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线上服务器中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或在所述客户端中进行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算法关系,重新生成初始二维码与初始二维码的认证标识;重新生成衍生二维码与衍生二维码的认证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构成键值对,并保存构成的所述键值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具体包括:
获取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相对应的键值对,并从所述键值对中提取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衍生标识;
将提取的所述至少一个衍生标识中的各个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进行对比;
或者,所述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具体包括:
当初始二维码至少二个时,可将所述预设初始标识中的各个预设初始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进行对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匹配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同;或者,
所述目标衍生标识与所述待认证标识之间满足预设算法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包括动态二维码;相应地,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具体包括:
将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拆分为预设帧数的图像;
将所述预设帧数的图像中包含的二维码确定为所述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
8.一种信息认证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初始二维码获取单元,用于预先获取预设初始二维码,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携带预设初始标识;所述预设初始标识之间建立关联关系;
衍生二维码生成单元,当初始二维码只有一个的时候,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当初始二维码至少二个时,用于可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其中,各个衍生二维码中分别携带衍生标识;
关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各个衍生二维码中携带的衍生标识与所述预设初始标识建立关联关系;
认证标识接收单元,用于获取各个待认证二维码中携带的待认证标识;
认证单元,用于将所述各个待认证标识根据算法比对,当算法比对结果存在并与所述关联关系一致时,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通过提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关联关系建立单元之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二维码动态变化单元,用于在间隔时间段之后,重新根据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生成至少一个衍生二维码,并用重新生成的衍生二维码替换原先生成的衍生二维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初始二维码中还包括联系信息;相应地,当所述各个衍生标识中均不存在与所述待认证标识相匹配的目标衍生标识时,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认证失败单元,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认证失败提示信息以及所述联系信息。
CN201610629595.6A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Active CN106101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9595.6A CN106101140B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9595.6A CN106101140B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1140A true CN106101140A (zh) 2016-11-09
CN106101140B CN106101140B (zh) 2019-08-30

Family

ID=57453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9595.6A Active CN106101140B (zh) 2016-08-04 2016-08-04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114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0900A (zh) * 2016-08-22 2017-01-11 何颖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8829464A (zh) * 2018-06-25 2018-1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启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72967A (zh) * 2019-07-31 2019-11-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CN111414787A (zh) * 2019-04-02 2020-07-14 宋秀梅 基于数据识别的网络下载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3089A (ja) * 2008-11-21 2010-06-03 Noa:Kk 年齢の識別認識システム
CN102630004A (zh) * 2012-04-12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认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078875A (zh) * 2013-01-31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种智能设备双向认证方法及系统
EP2648163A2 (en) * 2012-04-02 2013-10-09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A personalized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nd non-repudiation system
CN105260870A (zh) * 2015-10-12 2016-01-20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身份验证系统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3089A (ja) * 2008-11-21 2010-06-03 Noa:Kk 年齢の識別認識システム
EP2648163A2 (en) * 2012-04-02 2013-10-09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A personalized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nd non-repudiation system
CN102630004A (zh) * 2012-04-12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认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078875A (zh) * 2013-01-31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种智能设备双向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5260870A (zh) * 2015-10-12 2016-01-20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身份验证系统和终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0900A (zh) * 2016-08-22 2017-01-11 何颖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8829464A (zh) * 2018-06-25 2018-1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启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4787A (zh) * 2019-04-02 2020-07-14 宋秀梅 基于数据识别的网络下载机构
CN111414787B (zh) * 2019-04-02 2021-02-02 湛江市晶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识别的网络下载装置
CN110472967A (zh) * 2019-07-31 2019-11-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CN110472967B (zh) * 2019-07-31 2022-04-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1140B (zh) 2019-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20597B (zh) 身份校验、登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2045367B (zh) 实名认证的注册方法及认证服务器
CN107302435B (zh) 身份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其对应服务器
CN105074721A (zh) 使用具有附加验证的模拟数字签名签署电子文档的方法
CN106100850A (zh) 基于二维码的智能安全芯片签名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101140A (zh) 一种信息认证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01330386A (zh) 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系统及其身份认证方法
IL255883A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erification
US20140245019A1 (e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rivacy-protecting document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privacy-protecting document authentic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1478541A (zh) 一种生物特征认证方法,以及一种生物特征认证系统
KR101977897B1 (ko) 융합현실, 가상현실 및 증강현실을 이용한 사용자 인증시스템
CN106060073B (zh) 信道密钥协商方法
CN208092659U (zh)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
CN107277812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无线网络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0113535A (zh) 终端信息溯源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CN104270253A (zh) 一种用户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75439A (zh) 用户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rasad et al. A study on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model using fingerprint hash code, password and OTP
CN10679267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绑定针对性服务的认证方法和认证系统
Shamal et al. Secure authentication for online banking using QR code
CN105187422B (zh) 依托隐形图像编码技术上的反钓鱼网站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6453273B (zh)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信息保险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6022151A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83399B (zh) 自适应匹配身份平台的密钥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hand et al.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ing SaaS in Cloud Compu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